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第6讲钟玉琢清华大学出版社

合集下载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教学辅导实践与思考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教学辅导实践与思考

电大理工2009年3月Stud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RTVU.第1期总第238期《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教学辅导实践与思考白雪峰沈阳电大苏家屯分校(沈阳110102)摘要结合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辅导实践,谈了怎样在教学中按照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教学改革要求,探索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和规律;怎样为学员服务,满足学员学习需要,真正实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育教学目标。

并结合教学辅导实践,谈了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开放教育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教学辅导实践思考《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一门限选专业课。

课程的教学辅导工作遵循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教学模式,把为学员服务、满足学员学习需要和促进其掌握该课程的知识与能力为教学辅导宗旨,探索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和规律。

1课程遵循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辅导的过程中,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目标出发,以我校(沈阳电大苏家屯分校)总结的开放教育“124”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为依托(开放教育“124”教学模式:是一条主线,两个突出,四学相联。

即以教学一体化设计为主线,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组织形式,突出以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的教学形式,形成“自学、导学、助学、促学”相互联系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开放教育课程教学辅导的功能和特点,为学员自主学习做好服务和保障。

2课程教学辅导教材及媒体设置(1)文字教材:《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作者:钟玉琢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2)音像教材:采用主讲的录像教材,对课程进行重点讲解,形象直观,易于掌握和理解。

(3)网上资源:主要包括教学大纲、实施细则、教学重点和难点,各种教学信息、IP课件、课程考核说明、自测题及网上论坛等内容。

3课程教学辅导课时安排根据课程总课时的要求,合理安排好各学习方式的课时比例,按照“124”教学模式的要求,使学员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教程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教程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自学指导书李知菲2005年4月20日于浙江师范大学课程简介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是当今计算机产业发展的新领域。

本课程从设计、开发和应用的角度综合讲述了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主要内容有:多媒体计算机定义、分类、现状及发展趋势;视频和音频信号的获取、处理及输出;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的基本算法及现行的编码国际标准;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结构;同时还讲述了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方向,将通讯和多媒体技术作到CPU芯片的实例;最后介绍了三个多媒体应用领域及其核心技术:多媒体数据库及基于内容检索技术、多媒体创作工具及同步技术、多媒体通讯和分布式多媒体系统。

它包括:视频会议、多媒体交互式电视技术及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系统。

自学目标本课程可作为计算机专业学员的必修课程及其它相关专业学员的选修课程早期的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与文字,现在多媒体计算机能够综合处理声、文、图及视频信息,并具有集成性和交互性,因此,它促进了通讯、娱乐和计算机的融合,从而形成新一代的产品,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它是计算机产业重要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使同学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发展趋势,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从而使同学能够设计开发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以及多媒体的应用系统。

学员自学要求:(学员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为了学好本课程,希望学员先修:(1)数字逻辑电路;(2)操作系统;(3)计算机原理;如果有可能可以辅修:(1)数字信号处理;(2)数字图象处理;(3)数字音频信号处理;(4)模式识别及(5)计算机视觉等课程的相关章节。

本课程要求:(教师对学员自学本课程的要求)学好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同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是:1.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关键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2.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a)视频音频信息的获取、实时处理和输出;b)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的原理及现行编码的国际标准;c)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结构.3.熟悉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技术:a) 多媒体数据库及基于内容检索;b)多媒体著作工具及同步技术;c) 多媒体通讯及分布式多媒体系统,4.通过实验,如设计并编程实现一个多媒体网站或者制作一个电子像册,提高同学的动手能力。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直属学院
21
集成性
这不仅是指多媒体设备集成,而且也包含多媒 这不仅是指多媒体设备集成, 体信息集成或表现集成。 体信息集成或表现集成。 早期的各项技术都可以单一使用和应用, 早期的各项技术都可以单一使用和应用,但很 难有大的作为,因为它们是单一的、零散的, 难有大的作为,因为它们是单一的、零散的, 如声音、图像和交互式技术等。 如声音、图像和交互式技术等。 信息空间的不完整(例如, 信息空间的不完整(例如,仅有静态图像而无 动态视频、仅有声音而无图形等) 动态视频、仅有声音而无图形等)都限制了信 息空间中的信息组织, 息空间中的信息组织,也就限制了信息的有效 使用。 使用。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姓名 吴同
E-mail:wutong_jn@ mail: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直属学院
1
2
关于本课程
学时: 上机(待定 学时: 6x3 +上机 待定 上机 待定) 教材: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教材:《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钟玉琢
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参考书:多媒体技术教材 辅导与实验手册; 辅导与实验手册;网站
传输媒体
返回
传输媒体是用来将媒体从一个地方传 送到另一个地方的物理载体。 送到另一个地方的物理载体。传输媒体 是通信的信息载体,如双绞线、 是通信的信息载体,如双绞线、同轴电 光纤等。 缆、光纤等。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直属学院
18
多媒体的定义
“多媒体”译自20世纪80年代初产生的英文词 多媒体”译自20世纪80年代初产生的英文词 多媒体 20世纪80 multimedia”, “multimedia ,最早出现于美国麻省理工学 ( ) 院(MIT) ()递交 给国防部的一个项目计划报告中。 给国防部的一个项目计划报告中。 多媒体是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 是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 多媒体是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常见的 多媒体有文字、图形、图像、声音、音乐、 多媒体有文字、图形、图像、声音、音乐、 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 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本 声音、 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本、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本、声音、 视频、动画、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进行综 视频、动画、 合处理,使多种信息之间建立逻辑连接, 合处理,使多种信息之间建立逻辑连接,集 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ຫໍສະໝຸດ 11表示媒体的时间属性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适用专业:2015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函授)辅导教材:《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第3版)》钟玉琢编著清华大学出版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多媒体压缩编码和多媒体存储以及多媒体传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以及了解一些常用的音视频编辑的软件使用。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促进多媒体的应用,加深对数字化的了解,促进数字化的应用。

网络与多媒体的日趋接近,通过学习,有利于学生在网络和多媒体上进行综合应用。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本课程基本内容分为多媒体技术特征、数据压缩的基本技术、音频数据的压缩编码等5章。

其基本内容及要求如下:(一)多媒体技术特征了解多媒体的概念以及产生的技术背景,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终端和多媒体通信系统,了解多媒体系统的类型、特点和相关业务。

(二)数据压缩的基本技术熟悉数据压缩的理论依据,了解脉冲编码调制(PCM),熵编码、数据无损压缩、小波与小波变换,了解子带编码、量化、JPEG图像压缩与编码。

(三)音频数据的压缩编码了解数字声音编码、感知声音编码、声音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

了解常用的音频处理软件的使用。

(四)视频数据的压缩编码了解人眼的视觉特性、颜色空间变换,掌握彩色电视信号的相关定义;了解典型的视频编码器和解码器结构框图、编码过程。

了解图像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

了解常用的非线性编辑软件的使用。

(五)多媒体传输网络了解多媒体数据的特点,熟悉多媒体数据时域特征表示。

了解多媒体传输网络的性能指标、网络功能、网络类别。

四、习题数量及要求在每一章讲课内容后,平均留有1~2道习题,作为课外作业,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补充说明: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教学方式:面授辅导、平时作业考核方式:考勤、作业和考试六、几点说明(一)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推荐教材林福宗主编《多媒体技术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2、主要参考书(1)林福宗主编《多媒体技术基础》(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2)马华东主编《多媒体技术原理及应用》(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3)钟玉琢等主编《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4)Ze-Nian Li Mark S.Drew著《多媒体技术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复习范围(1)考试用教材:林福宗主编《多媒体技术教程》或《多媒体技术基础》(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2)内容参见教材《多媒体技术教程》第1,2,3,4,5,7,9章以及课后练习与思考题;(3)重点掌握《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上课课件文件夹中每章课件以及课件第2、4、5章中例题;。

雷运发第1章多媒体技术概论

雷运发第1章多媒体技术概论
1.2.1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1984年,美国Apple公司在Macintosh上为了改善人机之间界面,首先大胆 地引入位映射(Bitmap)的概念对图进行描述,并使用了窗口和图符作为 用户接口。 1986年3月,荷兰Philips公司和日本Sony公司联合研制并推出了交互式紧 凑光盘系统CD-I(Compact Disc Interactive),同时它们还公布了CD-ROM 文件格式,得到了同行的承认,并成为ISO国际标准。 1990年11月,Microsoft和Philips等十多家厂商召开了多媒体开发者会议, 会议成立了多媒体计算机市场协会,并制定了多媒体计算机MPC1.0标准。
● 本课程相关软件
Multimedia Software
1. 音频编辑软件 Cool Edit / GoldWave 2. 图像处理软件 PhotoShop 3. 平面动画制作软件 Animator Pro / GIF
Construction Set 4. 变形动画制作软件 Images: Morph 5. 网页动画制作软件 Flash MX 6. 数字视频编辑软件 Premiere 7. 多媒体作品制作软件 Authorware
学习目标
●理解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 ● 掌握多媒体技术基试60% • 实验20% • 平时作业及练习20%
第1章多媒体技术概论
1.1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1.2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1.3 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内容 1.4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 1.5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1.6 本章小结
4. 数字化——媒体以数字形式存在 5. 实时性——声音、动态图像(视频)随时间变化。
1.1.4多媒体技术所涉及的对象
文字和符号
多媒体 多媒体 多媒体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参考书目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参考书目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制图》教学参考书1.侯文君,王飞.工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北京:人民电出版社,2009.52.孙力宏.计算机辅助工程制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积分变换与复变函数》教学参考书1.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系.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学习辅导与习题全解.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计算机网络与实践》教学参考书1.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冯博琴,陈文革主编.计算机网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电路原理》教学参考书1.姚维主编.电路解析与精品题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2.周守昌主编.电路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3.王淑敏主编.电路基础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2《电路原理实验》教学参考书1.张峰主编.电路实验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12.钱克猷主编.电路实验技术基础.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63.邱关源主编.电路(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参考书1.田淑青主编.等级考试二级教程(C语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2.王丽娟等编.C程序设计.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3.王丽娟等编.C程序设计学习指导.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参考书1.王卫东编著.模拟电子电路基础.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52.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傅晓林编著.电子技术基础解题指导.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2《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参考书1.阎石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2.杨颂华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0《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参考书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2.冼月萍.电子技术实验.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83.孙义芳.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电磁场理论》教学参考书1.毕岗.电磁场与微波(第一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年2.严琪琪,赵立珍.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四版)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信号与系统》教学参考书1.刘东星,孟祥曦主编.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32.郑君里.信号与系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参考书1.马忠梅等.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11 2.张迎新.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及接口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实验》教学参考书1.姜志海主编.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72.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参考书1.谢沅清. 通信电子线路.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22.曾兴雯高频电子线路辅导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参考书1.邹伯敏主编.《自动控制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2.王建辉主编.《自动控制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3.王建辉主编.《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详解》.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参考书1.奥本海姆主编.离散时间信号处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丁玉美等主编.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通信原理》教学参考书1.郝建军. 通信原理考研指导.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62.曹丽娜.通信原理学习辅导与考研指导(修订版).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7 3.郭文彬. 通信原理—基于Matlab的计算机仿真.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感测技术》教学参考书1.周杏鹏.现代检测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EDA 技术与应用》教学参考书1.刘常澍,赵雅兴.数字电路与FPGA.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082.任晓东,文博.CPLD/FPGA高级应用开发指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06《电路设计与制版》教学参考书1.王利强,杨旭,李成等编著.《电路CAD:Protel DXP 2004电路设计与实践》.天津大学版社20082.神龙工作室编著.《Protel 2004实用培训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3.刘刚,彭荣群编著.《Protel DXP 2004 SP2原理图与PCB 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智能仪器原理与应用》教学参考书2.周航慈.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023.徐爱钧.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原理与设计(第二版).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09《通信网基础》教学参考书1.杨武军编著.现代通信网概论.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8《通信终端技术与应用》教学参考书1.陆东林,宾晟,国刚.J2ME开发技术原理与实践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6《信息理论与编码》教学参考书1.傅祖芸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22.李梅,李亦农信息论基础教程习题解答与实验指导,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10《多媒体通信协议》教学参考书1.李旭编著.多媒体通信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MA TLAB 及应用》教学参考书1. 张铮,杨文平,石博强,李海鹏.MA TLAB 程序设计与实例应用.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数学建模》教学参考书1.刘来福、曾文艺. 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第三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现代企业管理》教学参考书1.周三多主编.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2.[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7 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3.宋克勤主编.企业管理教程.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04.王方华主编.现代企业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75.袁竹,王菁华主编.现代企业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6.王关义,刘益,刘彤,李治堂编著.现代企业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7.姜真主编.现代企业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8.胡建宏主编.现代企业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79.马凌主编.现代企业管理.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510.黄速建,黄群慧主编.现代企业管理:变革的观点(增补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311.徐国良,王进编著.企业管理案例精选精析(第三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512.张承耀编著.企业管理案例与评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813.李功网主编.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的中小企业管理.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8《专业英语》教学参考书1.曹玲芝主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3《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参考书1.钟玉琢主编.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02.Tay Vaughan主编.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13.鄂大伟主编.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参考书1.《数据库系统原理》,陆慧娟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2.《数据库系统原理—习题集与上机指导》,陆慧娟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1 月第4次印刷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习题解析》,李春葆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1 年5 月第一版。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使用教材:多媒体技术与应用-Photoshop、Flash、Authorware版,王爱明,赵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教学参考资料:
[1] 马东华,《多媒体技术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 钟玉琢,《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基础及应用-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
动画设计的初步技术和实例设计
设计性
机房指导式教学
15-16
实验九:多媒体演示系统的制作
4
掌握动画演示系统的设计初步知识
设计性
机房指导式教学
17-18
实验十:多媒体课程设计
8
掌握多媒体动画和演示系统设计技术
综合性(必做)
机房指导式教学
合计:
40
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考核内容
评价标准
权重
操作性设计实验
1.评价标准:实验态度,实验报告的规范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2.要求:准确记录操作得到的实验数据,按照实验报告要求给出结论和生成的电子文件。
15%
课程设计
1.评价标准:完成动画设计子任务,参考课程设计文档。
2.要求:独立完成动画设计,完成一个故事构建。
10%
期中考试(闭卷)
1.评价标准:参考中期试题答案。
末考核(闭卷)
1.评价标准:试卷参考解答。
音频技术及其制作,MIDI与音乐合成,各种视频文件的转换方法
多媒体案例教学
实验1
4
图形图像的基础知识,
PHOTOSHOP CS的基本操作
2
数字图像的分类,颜色模式,CS的基本操作及图像绘制
多媒体案例教学
实验2
5

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

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

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中职·清华版“十一五”规划教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与应用白秀轩韩祖德贺凤云袁胜昔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多媒体技术概述1.1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1.2扫描仪、打印机的安装和使用上机实训1多媒体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思考与练习学习点第1章多媒体技术综述1.1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多媒体软件系统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多媒体系统软件(多媒体操作系统)可以理解为可以进行多媒体资源管理与信息处理的操作系统。

多媒体应用软件主要是一些创作工具或多媒体编辑工具,包括字处理软件、绘图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制作软件、声音编辑软件以及视频编辑软件。

第一章多媒体技术概述1.2扫描仪和打印机的安装和使用扫描仪和打印机是计算机中广泛使用的输入和输出设备。

扫描仪是一种计算机图像采集设备,它可以将打印在飞机上的图像信息输入计算机,并通过扫描仪专用软件将扫描信息保存为图片文件。

打印机是计算机的一种输出设备,通常包括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和热升华打印机。

它的外观、性能和价格各不相同,但其功能是相同的,即打印出计算机无法触摸的图片、文件和其他内容,形成我们可以触摸的打印项目,它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信息来源,并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家庭和办公室。

第1章多媒体技术综述上机实训1上机实训多媒体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安装指定型号的扫描仪和打印机,使用扫描仪扫描图片和文字(图片和打印文本材料可自行提供),将扫描的图片和文字保存为word文档,编辑排版后打印出来。

多媒体技术综述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多媒体计算机及其技术特点是什么?2.简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3.使用扫描仪时应注意什么?4.收集与奥运会相关的图片和报告,扫描和编辑宣传海报。

5.练习打印机安装。

第2章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学习要点图像的采集及与图像相关的常用术语photoshop的图层、图层样式和蒙版photoshop常用工具的使用图像的尺寸和色彩调整选区、通道和路径的编辑和相互转换矢量图形的编辑滤镜及滤镜的使用图像的输出和保存第2章2.12.22.32.42.52.62.7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图像素材的采集图像的简单调整图像背景的设置去除或虚化图像中的多余部分人物照片的修饰问题照片的处理旧照片的处理第二章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2.8添加到照片中艺术效果2.9制作广告画2.10图形文件的输出上机实训2制作电子相册上机实训3制作广告画思考与练习第二章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2.1图像资料的获取(1)使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从外部收集图像数据;(2)使用捕获软件捕获屏幕上显示的图像;(3)直接从网络或材料CD获取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0.3 0.59 0.11 R I = 0.6 -0.28 -0.32 G Q 0.21 -0.52 0.31 B
HSI彩色空间与RGB彩色空间之间的转换
第3章 视频信号的获取与处理
本章讲课思路:
视频信号获取器的工作原理 黑白全电视信号和彩色全电视信号 彩色空间表示及其转换
3.1.1 彩色空间表示及其转换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第3章 视频信号的获取与处理
本章讲课思路:
视频信号获取器的工作原理 黑白全电视信号和彩色全电视信号 彩色空间表示及其转换
3.1.1 彩色空间表示及其转换
本节讲课思路:
彩色空间表示及其转换 颜色的表示 三基色原理
1.三基色(RGB)的原理:
自然界常见的各种颜色光,都是由红(R)、 绿(G)、蓝(B)三种颜色光按不同比例相配而 成,同样绝大多数颜色也可以分解成红、绿、 蓝三种色光,这就是色度学中最基本的原 理———三基色原理。
3.2 视频信息获取技术
黑白视频信号获取器工作原理 彩色视频信号获取器工作原理
黑白视频信号获取器的工作原理 黑白视频信号获取器的作用:
把一维的黑白全电视信号数字化 后送到存储器中保存
把保存在存储器中的视频信号还 原为电视信号送到电视机或监视器上
黑白视频信号获取器的工作原理
1.找到信号的头(同步分离电路、锁相
一幅图像颜色的表示
一幅图像f(x,y)
其分辨率为
512512 256256
f(x0,y0) f(x511,y0)
f(x0,y511) f(x511,y511)
x0
y0
f ( x0 , y0 )
f(x,y)
X
位图
Y
X Y的离散化称为采样 f(x,y)值的离散化称为量化
采样和量化 多媒体计算机处理图像 和视频,首先必须把连续的 图像函数f (x,y) 进行空间 和幅值的离散化处理。
行同步4.7 μ s 行延迟1.3 μ s 逆程11.8 μs 正程52.2 μs
每行时间为 64 μs
一帧 = 奇数场 + 偶数场 625行= 312.5 + 312.5
场消隐信号 = 25 64 + 11.8 = 1600 + 11.8 = 1611.8 μs
场同步 = 3 64 = 192 μs
三基色的选择不是唯一的,三种颜色必 须是相互独立的,即任何一种颜色都不能由 其他两种颜色合成。
红色+绿色=黄色 红色+蓝色=品红 绿色+蓝色=青色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分色棱镜
3.1 彩色空间表示及其转换
本节讲课思路:
彩色空间表示及其转换 颜色的表示 三基色原理
2.亮度、色调、饱和度
I(Y) 亮度:光的强和弱。 H 色调:光的波长、人眼的感 觉(反映)颜色(的基本特征)。 S 饱和度:颜色渗入白光的程 度(表示)颜色深浅的程度。
已讲内容回顾:
彩色空间表示及其转换 颜色的表示 三基色原理
3.1.2 黑白和彩色全电视信 号
1. 黑白全电视信号 2. 彩色全电视信号
电视台利用光电效应实现 了把光图像转变为电信号,电 视接收机利用电光转换效应把 电信号还原为光图像.
电视接收的基本过程:从电视机 视频检波器解调出的全电视信号,使 用同步扫描的方法,通过电视机显像 管显示出图像;从电视机鉴相器解调 输出的伴音信号,则通过音频放大器 放大后,再送到电视机的扬声器还原 成声音.

同步信号 0.7V--1V
峰——峰 值为1伏 图像信号 0V--0.7V
黑白全电视信号
行同步信号宽度 4.7μs
行延迟1.3μs 1V
0.7V
0V
逆程11.8 μs
52.2μs 11.8μs
2. 彩色全电视信号
在现代彩色电视系统中, 通常采用YUV彩色空间或YIQ彩 色空间,Y为亮度信号它可以与 黑白全电视信号兼容,U和V用 载波频率sc调制加到亮度Y上, 最后形成彩色全电视信号。
2. 彩色全电视信号
彩色全电视信号,如下式所示 CVBS=Y+ USinsct
+ KV Cossct
sc= 4.44MHz K = _+1
最后将亮度、复合同步信号 混合放大,形成PAL制彩色全电 视信号。以100%幅度和100%饱和 度(简写为100/100)的彩条信号 为例的彩色全电视信号如图所示。
从幅度上看全电视信号
峰——峰 值为1伏 以同步信号作为100%, 黑电平和消隐电平为70%, 白电平为0%,图像信号介 于白电平和黑电平之间, 根据图像的灰度而变化。
从幅度上看全电视信号
在标准的1V全电平信号中 同步信号 0.7V--1V
0.3V+9mV —
图像信号 0V--0.7V 0.7V+20mV
轴。
。。
与。I正交的色度信号轴,通过33—0
—213 线,叫Q轴。
(3)YIQ彩色。 空间 。
I = V Cos33 -。U Sin33 。 Q = V Sin33 + U Cos33
(4)HSI空间
H:Hue 代表色调(纯 度、颜色)
S:Saturation 代表饱和度 I:Intensity 代表亮度、强度
(4). 量化比例
0
X
Y1 Y2 Y3 Y4
UV Y
4. 彩色空间的转换
RGB与YUV和YIQ之间的转换 HSI空间与RGB之间的转换
(1)RGB与YUV之间的转换
Y
0.3 0.59 0.11
R
U = -0.15 -0.29 0.44 G
V
0.61 -0.52 -0.096 B
(2)RGB与YIQ之间的转换
采样和量化
采样:空间连续坐标(x,y)的离散化, 叫做采样; 量化:f(x,y)颜色的离散化,称之 为量化。 数字化:两种离散化结合在一起, 叫做数字化.
离散化的结果称为数字图像。
视频图像的表示
PAL制 NTSC制
25帧/秒 30帧/秒
图像是二维数据 视频是三维数据
3.彩色空间
RGB 彩色空间 YUV 彩色空间 YIQ 彩色空间 HIS 彩色空间
例: 黄色=>蓝色
R 143——>31 G 143——>31 B 31——>255 H 60——>240 S 180——>180 I 105——>105
用YUV和YIQ的好处:
(1). 亮度信号Y解决了彩 色电视机与黑白电视的兼容 问题。
用YUV和YIQ的好处:
(2). 大量实验表明,人眼 对色差信号不敏感,而对亮 度信号特别敏感。
R
U = -0.15 -0.29 0.44 G
V 0.61 -0.52 -0.096 B
Y=0.3R+0.59G+0.11B 实现:
R G
运放
Y
B
(3)YIQ彩色空间
大量实验统计,人眼对红黄之间的颜色
变化最敏感,而分辨蓝和紫之间颜色变
化最不敏感。

所以把相角为123 的橙。色(红黄之间的
颜色)及其相反相角的303 的青色定义为I
同步信号在0.7V—1V,使用 限幅(切头)放大器。
(2)YUV 彩色空间
PAL 用 YUV空间 NTSC 用 YIQ空间
亮度 Y 色差 U V
Y = 0.3R + 0.59G + 0.11B U = m (B-Y) = 0.493 (B-Y) V = n (R-Y) = 0.877 (R-Y) 把 B-Y、R-Y 叫色差。
Y 0.3 0.59 0.11
用YUV和YIQ的好处:
Y 带宽4.43MHz(PAL) (因为敏感) U、V 带宽1.3MHz (因为不敏感)
电视台的一个节目频道为6M
(3). 传输电视信号
V
相角 幅度
U
(4). 量化比例
由于人眼对亮度信号敏感, 选择量化的比例为:
Y:U:V= 8:4:4 Y:U:V= 8:2:2 Y:U:V= 8:8:8
空中发射的经过高频头解 出的信号就是全电视信号。
二维信号
为一维信号
扫描
扫描:把图像分解为像素,一行一行、一帧一帧 地逐个摄取或显示的方法
显示图像
扫描方式: 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
隔行扫描 奇数场+偶数场=1帧 每一行有正程和逆程。
1
2
3
4
5
6
奇数场
偶数场
隔行扫描 奇数场+偶数场=1帧
• 每一行有正程(显示)和 逆程(消隐)
从内容上看全电视信号:
图像信号 复合消隐信号 行消隐
场消隐
复合同步信号
行同步
场同步
奇数场同步 偶数场同步
从时间上看全电视信号
A
O 每行时间为64μs
B
正程(图像信号)从A-O,52.2μs
逆程(消隐信号)从O-B 11.8μs +— 250ns
从时间上看全电视信号
行同步信号宽度 4.7μs+—100 ns 行延迟 1.3μs+—250ns
和时序电路)
2.对该点进行A/D变换保存到FB 3.D/A变换 全电视信号 显示输出
黑白全电视信号
黑白视频信号获取器的工作原理
• 同步分离电路 • 锁相和时序电路 • A/D变换器 • 帧存储器的设计 • D/A变换及显示输出
பைடு நூலகம்
同步分离电路
同步分离
行同步
奇数场 场同步
偶数场
同步分离电路
找到行同步、场同步(奇数 场和偶数场) 。
• 每一场有正程(显示)和 逆程(消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