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化学学科质量分析【范文2篇】
初三化学质量监测试卷分析

2018—2019学年度九年级第二学期化学第三次月考试卷分析春荣初中闫芳亮一、试卷结构试卷从内容到形式比较新颖。
全卷分值为100分,共分四个大题。
选择题(30分)、填空题(62分)、计算题(8分)等题型,突出考查学生综合探究问题的能力。
试卷还注重考查学生阅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
试卷图文并茂,符合初三学生特点。
文字阅读量大且信息丰富,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试卷体现了试题的时代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全卷试题易、中、难比例为7:2:1。
二、试题特点1.本次调研检测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命题采用主题设计,突出“化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
“生活-化学-社会”的基本思路贯穿整份试卷。
这些题目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社会热点,立意起点高,知识落点低。
情景设计新颖、真实,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激发学生答题兴趣。
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强调学习化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避免死记硬背。
4.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设计了科学探究综合题(第四大题),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质量分析

2019年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质量分析襄阳市教科室方启柱樊城区教研室王波襄城区教研室罗文一、命题指导思想与整体评价2019年襄阳市化学中考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9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2019版)》和《2019年襄阳市中考说明》为依据,遵循化学学习规律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命题中力求做到了“五个有利”:一是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二是有利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有利于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初中实施课程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是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注重对最核心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化学基本观念以及化学学科思维方式的考查;充分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重视化学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等能力的考查。
命题立足基础,突出能力立意,加强了化学与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既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又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试题既体现了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又充分体现中考的选拔功能,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考查要求,适合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的培养。
试题总体比较平稳,紧扣教材,侧重基础,突出了对初中化学知识全面、灵活掌握的考查,无怪题、偏题、难题,有较强的区分度,同时难题双呈现较好的梯度和坡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
整套化学试题,做到了学科特点鲜明、试题科学简约、难易程度适中,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试题结构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全卷40分,分为选择题(客观题)、非选择题(主观题)两部分,共有四大题20个小题。
其中选择题有10个小题(7-16小题),填空与简答6个小题(42-47小题)16分,实验与探究2个小题(48-49小题)8分,分析与计算2个小题(50-51小题)6分。
2019年高中化学新课标分析

二、考试内容的变化
二、考试内容的变化
(一)增加《结构化学》内容
由于高考的导向性,为了提升学习效率,在实行新高考 之前,各学校老师在安排教学时 往往从选修Ⅲ(结构化 学)和选修Ⅴ(有机化学)中选择一本书进行教学,也 有的地区结构 化学本身在高考中不做要求,学生更是从 未接触过与物质结构有关的知识,从应试角度来看, 虽 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造成了 高中化学学习模块的缺失,不利于 学生整体学科体系的 构建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六、结合元素化合物分析课标
(五)STSE教育价值
修订后的课标选取钠、铁、氯、氮、硫元素,除了 学科价值之外,还有丰富的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及 其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教育价值,例如,钠和铁元素 及其化合物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氯、氮和硫等非 金属元素化合物与自然和环境的关系,不少社会性 科学议题也与这些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密切相 关。所以,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应用主题对于发展 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具有积极的意义价值。
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必做实验: 1.简单的电镀实验 2.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 3.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4.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 5.盐类水解的应用 6.简单配合物的制备 7.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性质 8.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官能团的检验 9.糖类的性质
一、教材体系的变化
(三)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 —教考评一体化
在必修课程阶段,元素观的发展内涵包括:“认识 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 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 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认识元素 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 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
六、结合元素化合物分析课标
2019年中考化学学科质量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 2019年中考化学学科质量分析中考化学学科质量分析大岭中学 2019 年 9 月2019 年中考已经结束,回顾今年的中考成绩有收获也有吸取的教训,为了更好的指导今后的化学学科的中考现进行分析,具体如下: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试卷的结构本试卷化学部分共有五大题, 20 小题。
2.试题的基本特点试题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了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重点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基本过程和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从多层次、多方位融合三维目标,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本试卷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来判断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有效的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同时也从多方位、多层次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理解,避免了知识的简单再现和记忆。
体现化学学科特点,实验考查要求较高,实验考查是每年中考试题中的重点内容,第五大部分实验探究题目的设置,突出了对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动手、实验探究以及归纳总结能力的考查;考查的内容从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器材的使用及用途、实验过程的掌握过渡到去设计简单的实验,去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对化学实验的要求,1/ 5更注重实验题型选择填空简答题计算题实验与探究题合计题量 10 3 4 1 2 20 占分 10 10 12 6 12 50 细节。
试卷中第 19 题中央电视台举办的 315 晚会中,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些知识点,以实验的形式层层递进,突出化学学科对科学探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考查。
试题 20 题,关于氯酸钾制氧气的计算题,考查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这个知识点,试题较简单,充分考查了学生计算的基本技能。
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本文旨在对某校2019年下学期期末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以便于学校领导和教师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考试质量,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
2. 考试概况本次期末考试共有10个科目,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和体育。
考试时间为3天,每天3个科目,每个科目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共有1000名学生参加考试,其中男生550人,女生450人。
3. 考试成绩分析3.1 总体成绩分析本次期末考试的总体成绩如下表所示:科目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语文78.5 98 45 95%数学72.3 95 30 85%英语80.1 100 50 97%物理65.8 90 20 75%化学68.9 92 25 80%生物73.2 96 35 90%历史81.5 99 50 98% 地76.4 97 40 92%科目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理政治79.7 98 45 96%体育90.0 100 70 100%从上表可以看出,本次期末考试的总体成绩表现良好,平均分在70分以上,及格率均在75%以上,其中体育科目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3.2 各科目成绩分析3.2.1 语文本次语文考试的平均分为78.5分,最高分为98分,最低分为45分,及格率为95%。
从成绩分布图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在70分以上,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成绩较低,需要加强语文学习。
3.2.2 数学本次数学考试的平均分为72.3分,最高分为95分,最低分为30分,及格率为85%。
从成绩分布图可以看出,数学成绩的分布较为分散,有一部分学生的成绩较低,需要加强数学学习。
3.2.3 英语本次英语考试的平均分为80.1分,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50分,及格率为97%。
从成绩分布图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在80分以上,英语学习效果较好。
3.2.4 物理本次物理考试的平均分为65.8分,最高分为90分,最低分为20分,及格率为75%。
初三化学学科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2019

初三化学学科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2019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初三化学学科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xxxx一、试卷特点分析:本次考试采用教科所命制的试题,命题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严格按照《考试说明》要求的命题模式,保持题型结构稳定,有利于推进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有利于学生的考场发挥。
1、立足基础,注重对化学理论、概念、用语等的考查全卷立足基础,涉及的知识面广,较好地考查了初中化学的两个变化、物质的分类、原子的结构、质量守恒定理、金属活动性、化学用语、化学符号等知识。
同时试卷还以基本要求为考查目的,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灵活运用知识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试卷创设探究思维空间,让学生进行探究,如第2、8、18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方法的能力;第26、29题具有探索性,有利于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3、重视阅读理解、获取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从文字、图像、数据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如第1、3、9、15、19、25、27、28、29、30题等,较好地实现了对这方面能力的考查,强调了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
4、重视联系实际生活、突出化学应用能力的考查试卷多处设置了实际应用问题,如第2、3、8、18、20、21、24、29、30题,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得分情况分析:1、本次考试全县平均分为分,优秀率%,及格率%,难度值为。
与2008年平均分分,优秀率%,及格率%及xxxx 年中考化学平均分分,优秀率%,及格率%相比较,试题整体难度偏大,学生在考点落实、应试技巧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因此,我们全体九年级化学教师要根据情况认真分析原因,争取更大的进步。
2、学生答题情况评析(依据抽样全县12所中学144份答卷得到的信息)。
2019 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评析

2019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评析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的命制仍然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重点考查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方法和价值观,以及对化学、社会和技术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考查内容不过度受到教材内容的限制。
今年的中考化学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和学科主干知识,紧紧围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反应、常见典型物质等基础内容和要求,体现中考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性考查要求,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形成化学科学的的核心素养;努力贯彻初中化学课程的基础理念,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和学科基本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
一、试卷结构分析《陕西省2019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与2018年相比,“命题依据”和“试卷结构”均没有变化,“考试范围”和“考试要求及内容”共有3处修改,“题型示例”有较大变化。
化学与物理采用合卷形式,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又分为填空及简答题、实验及探究题和计算与分析题三部分。
选择题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在题型的设置上与2018年并无大的差异;填空及简答题只要求写出正确答案并没要求写出解答过程;实验及探究题通过观察实验装置图,要求填写仪器名称、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计算与分析题着重考查质量分数的计算,要求写出具体的解答过程。
二、考查内容和考查角度分析1、依据大纲,考查学科必备知识,但不过度依赖教材,贴合生活今年的中考化学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和学科主干知识,不仅紧紧围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反应、常见典型物质等基础内容和要求,体现中考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性考查要求,还注重贴合实际,体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试题设计的具体理念如下。
高中研究性课题报告范文化学

高中研究性课题报告范文化学一、引言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在高中阶段,通过参与研究性课题,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并培养科学探究和实验技能。
本报告将介绍一个典型的高中研究性课题,探讨其在化学学科领域中的应用。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并通过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
首先,制定实验设计方案,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
然后,收集必要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并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最后,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四、实验材料本实验所需材料如下:•苯酚溶液•氯酸钾溶液•碳酸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零售枸橼酸和草酸五、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室用具和材料。
2.将10ml的苯酚溶液和10ml的氯酸钾溶液分别倒入两个试管中。
3.向第一个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
4.向第二个试管中滴加少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观察试管中液体颜色的变化。
5.准备两种溶液,分别为草酸和枸橼酸,进行酸碱滴定实验。
6.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在第一个试管中,当碳酸钠溶液滴入苯酚溶液中时,会产生气体的释放。
而第二个试管中,在高锰酸钾溶液和苯酚溶液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此外,在酸碱滴定实验中,使用草酸和枸橼酸进行滴定,可以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变化。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苯酚和碳酸钠反应会产生气体,高锰酸钾和苯酚反应会导致溶液颜色变化。
此外,酸碱滴定实验可以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来判定酸碱度。
七、实验的意义和应用本实验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化学的相关知识,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这些能力和技能对学生今后学习和研究化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本实验中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化学实验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1.07%
错选A、B、D
题目难度较大,学生分析不明白过程
14
0.71%
少选D
溶解度知识掌握不扎实,不会分析过程与图像
15
0.62%
错选A 、B、C
难度较大,平时练习较少,学生不会此类题解题方法
非选择题得分情况及主要错误分析
题 号
满分
实得分
错 误 分 析
三
16
5
4.04
对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不熟悉
(4)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较差,尤其是负面情绪。这个问题在一段时间内非常突出,尤其在授课过程中,当发现有些学生说闲话、嬉笑、走神不认真听讲时,想着在2班、4班听课时孩子们认真听讲的情景,我既着急又生气,就免不了大声呵斥学生甚至挖苦,导致接下来的几分钟都是带着情绪上课的,对学生影响非常不好。
(5)优生培养缺少方法,后进生转化困难
四
21
5
2.38
学困生不会推断方法
22
5
1.93
对配制一定或计算错
23
3
2.47
学困生对金属活动性基础知识掌握较差
24
8
5
不会用质量守恒来进行计算,还原剂、氧化剂概念理解不透彻
25
8
3.71
如何检验氢氧化钠变质,部分还是全部变质,学生掌握不牢固不透彻,换成氢氧化钾,部分学生就不会了,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差
(2)课堂效率低
本学期,我的课堂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课堂上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而忽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欠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课堂组织能力较差,课上有个别学生走神、说闲话、注意力不集中等;一节课教学内容稍多,有时讲的稍快,练习和落实的不到位,中下游学生跟不上。
(2)重视典型习题训练但忽视实验探究过程。典型且简单的题型答题情况较好,例如16、17、18、19题等,说明平时练习注重基础知识强化,抓住了重难点。但较难的实验题丢分较多,例如20、22、24、26、26题,说明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不理解,不会分析,缺少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尤其是中下游学生,初四学习内容多,学生接受不了,消化困难,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学生课上更多是被动接受,综合应用能力非常薄弱。
题型
单选题
1~2项选择题
填空与简答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数量
10个
5个
6个
4个
1个
分值
20分
10分
39分
24分
7分
3.试题的难度
题目非常典型,难题的比例不大,难题多为计算题和实验探究题,难度偏大。
4.各题得分统计及错误分析(以初四三班为例分析)
选择题答题情况及错误分析表
题号
得分率/%
主要错误选项
主要错误分析
五
26
7
2.67
不会分析和处理数据,不会判断过量问题
(二)成绩统计分析
两率平均分
4.3
优秀率
2.3%
及格率
50%
平均分
60.8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层面
1.答卷情况分析
(1)重视基础知识训练,但落实不到位,应用能力有待提高。从答题情况看,基础知识方面的试题多数同学掌握稍好,而提高能力方面的试题失分非常多。原因是只重视简单知识的反复强化,死记硬背,对原理和本质理解不透彻,似懂非懂,忽视了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
2019年度化学学科质量分析【范文2篇】
化学学科的质量分析应该从那几个方面概括?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2篇20XX年度化学学科质量分析,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篇一
一、基本情况及结论
(一)试题情况
1.试题的长度
全部试题共26个,卷面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题型与分值
平时缺少对优生的培养,课堂上设置问题多针对中等学生,为优生提供的展现自我的机会较少,无法较好的激发优生的学习激情。课上对后进生关注不够,忽视了后进生的接受程度,较多后进生跟不上课堂节奏,导致走神、积极性不高、自信心受挫。课后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不够,鼓励较少,情感交流不多,与其慢慢疏远。
(3)计算题解题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中下游学生,遇到计算题,就不知如何下手,思路混乱,计算数据也经常算错。
2.学习习惯分析
(1)课前缺少预习,学生非常缺少学习的主动性;
(2)课后着急完成当天作业,不留出时间复习消化,将错就错;
(3)学习过程缺少及时的整理和归纳,知识散乱不成体系,不能抓住重点、难点,对于不会的知识点也不主动问老师或同学,导致错题反复错;
17
6
4.16
误认为氢氧化钠可以和水垢反应
18
5
2.96
18(2)多选B、C,(3)多选C,审题不仔细,考虑不全面
19
6
3.64
19(3)不会计算或计算结果错,主要是中下游学生错多
20
12
5.04
(2)蒸馏与蒸发混淆;甲烷燃烧方程式写错或少条件;(5)将名称错写为化学式,不认真审题;制碱方程式不会写
(3)反思不到位
虽然每次课后都会及时将本节课中出现的问题整理,但更加侧重于知识点的整理,而对于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学生课堂表现反思的很少,即使有也是非常简单,零散,笼统,分析不深刻不透彻。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作为教育者的许多问题都没有被发现,甚至有时被归纳为学生问题。有时发现了问题,采取的方法不够有效,导致解决问题的力度不够彻底,问题反复出现,长期存在。
(4)课堂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参与积极性不高,不能及时跟着教师的步伐,对问题缺少深入思考。
(二)教师层面
1.新课程标准落实不到位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比较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许多时候,轻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对知识认识不深刻不透彻。
2.教学经验不足
(1)备课不充分(主要原因)
由于今年是第一年带初四, 非常缺少教学经验,用四个字形容我开学初几周的状态非常贴切,那就是“兵荒马乱”。随着后续跟着邢老师不断学习,教学工作慢慢步入了正轨。但依旧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对初四知识不熟悉,理解不深刻,应用不灵活,没有做过中考题,对中考出题情况非常不熟悉;其次,备课主要依懒听师父的课,有小段时间,听课本直接成了我的备课本,由于事先没有经过自己认真琢磨,再给学生上课时就会底气不足,遇到复杂的概念和问题时,讲解不透彻,语言啰嗦,自己备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没有及时的暴露出来。
3
1.42%
B、C
学困生不理解题中诗句意思
4
0.98%
C、D
对常见物质的用途不了解,缺少生活知识
5
1.24%
A、C、D
本题考查化合物的分类,学生不明白考点,灵活应用能力弱
6
0.8%
A、B
本题考查铁生锈,题型较灵活,很多学生没意识到
11
0.73%
漏选D
对鉴别蛋白质和塑料的方法不熟悉
12
0.82%
错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