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悠神在烧伤后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重度呼吸道烧伤合并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重度呼吸道烧伤合并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重度呼吸道烧伤合并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
在包括术后气管切开护理、呼吸道感染处理、烧伤部位护理、营养支持和并发症预防。
结论部分总结了护理经验,评估了患者的康复情况和护理效果。
通过本文的分享,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并有效处理重度呼吸道烧伤合并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重度呼吸道烧伤、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营养支持、并发症预防、护理经验总结、患者康复情况、护理效果评估1. 引言1.1 背景介绍重度呼吸道烧伤是一种严重的损伤情况,常常会导致气道功能障碍,并且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来维持呼吸功能。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在气管上开一个小孔,插入气管套管,帮助患者呼吸。
气管切开手术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工作,包括对术后切口的护理、呼吸道感染的处理、烧伤部位的护理等等。
这些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在本文中,将介绍重度呼吸道烧伤合并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经验,以及患者的康复情况和护理效果评估。
.1.2 手术概述:手术概述: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手术。
对于重度呼吸道烧伤合并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气管切开手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在手术中,医生会通过在颈部或胸部切开气管并插入气管切开管,以维持气道通畅,帮助患者呼吸。
这种手术可以帮助患者排出气道分泌物,减轻呼吸道压力,保证氧气充分供给。
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观察和及时护理,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
气管切开手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在术后护理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和护理要求,以确保患者顺利康复。
2. 正文2.1 术后气管切开护理术后气管切开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呼吸功能。
烧伤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

烧伤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烧伤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早期气管切开是抢救大面积烧伤或严重头面烧伤伴有吸入性损伤急救时常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后能迅速解除上呼吸道梗阻,增加有效通气量,并能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1997~2004年共收治大面积烧伤患者298例,气管切开36例,男性32例,女性4例,年龄32~68岁,32例切开后置于翻身床。
2 护理体会 2.1 保持气道通畅,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易干燥、痰液及坏死黏膜组织不易咳出,容易堵塞气道,要保持气道内湿润,鼓励咳嗽,并借助吸痰来消除呼吸道内分泌物,维持气道通畅。
吸痰管应选用柔软度较好的硅胶管,其外径应小于气管内导管内径的1/2,还可定时行气管灌洗,及时准确吸出脱落的气管内膜,动作应轻柔、敏捷,每次灌洗及吸痰的时间要短,不超过15s,连续吸引不超过3min。
2.2 保持呼吸道湿化,以利引流烧伤后气管黏液分泌增加,而气管、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易形成痰痂,因此要加强呼吸道湿化。
方法:①超声雾化吸入每1~2小时一次;②气管套管口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经常更换,保持湿润;③气管内持续滴注,3~5滴/分。
2.3 气管切开处的护理保持切口处敷料干燥,加强对切口处的换药,严格无菌操作,每日定时清洗消毒内套管,并应经常检查套管的固定带,防止由于局部消肿发生松动外管脱出,导致发生窒息。
2.4 翻身前后的护理对于已实施了气管切开上翻身床的患者,翻身前应先吸痰,检查内套管是否固定完好,以免俯卧时内套管脱出,仔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俯卧位时,防止套管被床垫堵塞,及时去除口鼻分泌物,以防窒息,帮助患者扣背,促进其主动排痰。
2.5 拔管前后的护理患者头面水肿消退,分泌物减少、痰液稀薄,能自行咳痰,可酌情试堵管,此时应作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作好必要的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配合,24小时后患者无不适即可拔管,拔管后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有无异常。
颈部深度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体会

颈部深度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研究观察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颈部深度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意义。
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47例颈部深度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进行回顾分析,并且总结对此类患者最为有效的护理方法。
结果:45例患者在气管切开治疗与护理后痊愈出院,2例患者死亡。
结论:科学合理的医疗护理是救治患者的前提,可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减轻痛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部深度烧伤气管切开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88-02颈部深度烧伤后,患者的颈部会产生一层凝固性坏死物,对患者的呼吸功能影响很大。
而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治疗呼吸道烧伤患者最为有效的抢救措施之一[1],其可从根本上快速的解除患者上呼吸道梗阻,保证上呼吸道的通畅,有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但患者的气管切开后,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与并发症。
因此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会直接影响到患者治疗的成败。
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颈部深度烧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47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47例颈部深度烧伤患者均为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病例,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5~63岁,患者有12例面颈部烧伤,25例头面部颈部烧伤伴吸入性损伤,10例特大面积烧伤,烧伤面积为5%~80%。
1.2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
按照气管切开术的常规护理方法,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使用专门准备气管切开护理盘与吸引装置,并且气管切开的衬垫纱布应及时更换等[2]。
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每分钟3-5升。
气囊4-6小时排气一次,患者头应与躯干平行,防止气管前壁、后壁局部糜烂、坏死。
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流质饮食,必要时鼻饲。
1.2.2早期护理。
颈部深度烧伤伴有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其可深达至下呼吸道,甚至肺部损伤。
烧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63

烧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烧伤患者气管切开相关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应用价值。
方法:纳入本院2012年2月~2015年1月收治气管切开烧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随机抽取4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此类患者护理措施和应用意义。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抢救成功,对患者进行平均时间为3个月的随访,均无出现其它严重并发症。
结论:对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应采取妥善且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确保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降低,不影响烧伤治疗以及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重视推广。
【关键词】烧伤;气管切开;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2-0217-01随着社会化学用品使用频率增加以及部分危险物品在公共位置摆放,烧伤近年来呈显著逐渐升高的趋势,大面积烧伤患者特别是脸部烧伤大部分伴有吸入性损伤。
吸入性损伤情况严重的在伤后短时间内会有呼吸道充血水肿症状,如没有妥善有效处理,几个小时后会并发上呼吸道梗阻,气体交换困难,导致以下严重并发症出现: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患者会出现窒息甚至死亡。
对所有吸入性损伤烧伤患者均需要在伤后对其呼吸道梗阻征象密切关注,如有进行性声嘶加重以及呼吸困难表现,立即采取气管切开术治疗。
作为抢救垂危患者的紧急手术,气管切开术是将颈段气管近前壁切开后把合适的气管套管插入气管,方便患者经气管套管呼吸。
为深入了解分析烧伤患者气管切开相关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应用价值,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烧伤气管切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归纳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本院2012年2月~2015年1月收治气管切开烧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随机抽取4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范围在20~45岁之间,其中位年龄为31.1岁。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3-12-10T10:38:49.6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1期供稿作者:董伟[导读] 用金属气管套管时,每天更换内套管,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董伟(德州市水电十三局医院山东德州 253009)【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1-0342-01 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由于吞咽反射及咳嗽反射消失,口及鼻腔和气管的分泌物不能咽下或自行排出,引起呼吸不畅,出现低氧血症,脑组织缺氧,不利于脑功能的恢复,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有利于清除呼吸道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血氧饱和度。
现将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一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8年10月~2012年10月共收治颅脑外伤病人气管切开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2.5岁。
2.护理体会2.1气管切开术后24h内护理注意创口及套管内有无出血、有无皮下气肿、气胸,定期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前洗手、戴口罩、手套。
气管内吸痰管与口腔、鼻腔吸痰管要严格分开。
使用气管内吸痰要吸一次更换一根吸痰管,防止交叉感染[1]。
吸痰用生理盐水要随用随倒;治疗器、吸痰管要做到每次更换;吸痰器与吸痰管的接头要浸泡在高效消毒液中。
另外,雾化吸入所有物品和呼吸机管道也要严格进行清洗、消毒,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2.3气管切开病室要求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
室温18℃~20℃,湿度50%~70%。
对于室内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法,每日2次,拖把固定使用,对气管切开病人,应严格控制探视,探视者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对病人实行保护性隔离。
定期做室内空气培养及痰培养。
2.4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做好口腔护理吸痰管应选用质地柔软,粗细适宜的硅胶管,一般为人工气道内径的1/3~1/2。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护理体会

护理天地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护理体会武警天津总队医院烧伤科 李建芳 朱新英 杨 丽 (天津300162) 关键词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 气管切开 护理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由于创面细菌的污染和空气直接通过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失去了上呼吸道加温湿化及屏障作用,最易引起患者气管和肺部感染。
加之因无法用语言表达自身的要求和需要,患者常常会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烦燥不安等情绪。
为防止气管及肺部感染,尽可能更准确地了解此类患者的身心需要,我们采用了预防感染、气道湿化、建立有效沟通方式等措施,达到了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994年~1997年我科共收治面颈、双上肢及全身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10例。
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在18~40岁,烧伤面积15%~80%。
气管切开的时间在入院1~6h。
2 护理体会2.1 预防感染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率很高,尤其是面颈部及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口在创面上,渗液易污染气道造成呼吸道感染,切口也难愈合。
由于吸入的空气未经上呼吸道滤过直接进入下呼吸道,易引起呼吸道感染。
护理措施不当也是造成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除采用一般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操作外,还注意了专人专护以防交叉感染,病室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1h,地面每日用2%TD擦3次墙,用2%TD液擦1次,减少空气污染,吸痰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口、鼻和气管吸引管应分别放置,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避免损伤粘膜。
渗液渗湿纱布及时更换,更换时切口周围用‰新洁尔灭棉球消毒以防感染。
吸痰前将气管套管口用5%酒精棉球消毒后再行吸痰(用消毒止血钳夹棉球防止掉入气管内),避免细菌带入呼吸道发生肺部感染。
气管内套管每班清洗煮沸消毒20min。
吸痰器上的连接管及储痰罐盖每24h用2%TD液浸泡消毒,储痰罐要及时清除,并以2%的TD液200ml放入罐内消毒痰液,吸痰管每次更换,用后的吸痰管用2%TD液浸泡冲洗,并高压灭菌待用。
大面积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减压术后护理体会

大面积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减压术后护理体会摘要:吸入性烧伤是指吸入气道中有害的烟雾、热量和气体,对气道和肺部造成物质损害,并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缺氧、肺部感染、窒息,甚至气管切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气管切开是保证空气流通的有效手段,但却是一种创伤治疗,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如果护理不当,会引起很多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本文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减压术后的护理进行论述[1]。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减压;术后护理体会引言烧伤程度可以从烧伤总面积来确定。
如果烧伤总面积在30%至49%之间,则可确定为重度烧伤。
烧伤总面积小于30%,但合并有复杂损伤、吸入损伤等症状,也可视为重度烧伤[1]。
治疗必须辅之以护理干预措施,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分析预防护理在吸入性烧伤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集我院80例吸入性烧伤并发气管切开的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记录了4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在10 ~ 59岁(40、35、25、18岁),烧伤总面积在20% ~ 76%之间。
吸入损伤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17例、13例、10例。
在对照组(共40例)中,年龄在11至61岁(40岁、35岁、25岁)的27名男性和13名女性,烧伤总面积在21%至78%之间。
吸入性损伤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18例、12例、10例。
经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得出P>0.05[2]。
1.2干预方法对照组40例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即关注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在环境方面,大面积烧伤患者感染的风险较高,要合理管理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床头柜的清洁。
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消毒。
对于床尾、呼叫器、设备带、床头柜等物品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在呼吸道方面,及时上报患者出现进展性呼吸困难、颈部紧缩等不良情况。
观察组40例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以对照组的基本护理内容,加入以下护理措施:1、及时清理呼吸道:吸痰时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其外径应小于气管内管内径的一半,吸入时间应小于10秒,两次吸痰之间应间隔3-5分钟,压力应在10.64 kpa到15.96 kpa之间,吸痰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粘膜。
呼吸道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体会

呼吸道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1-10-14T13:42:32.4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1期供稿作者:方素萍[导读] 气管切开是抢救头面烧伤伴有吸入性损伤急救时,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方素萍(广西梧州市红会医院外一科 543002)【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1-0305-02【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2008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1例呼吸道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
结果 31例气管切开患者29例救治成功,2例死亡。
结论气管切开是呼吸道烧伤患者救治必要措施,良好的医疗护理是做好救治的前提,严格规范护理操作技术是提高治愈的保证。
【关键词】呼吸道烧伤气管切开护理气管切开是抢救头面烧伤伴有吸入性损伤急救时,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后能迅速解除上呼吸道梗阻,增加有效通气量,并能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患者的呼吸道气被切开后,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和相应的并发症。
因此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败,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术后护理至关重要。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31例,男性19例,女性12例,均有呼吸道损伤。
年龄最大者70岁,年龄最小者5岁,平均年龄为34岁。
烧伤面积最大75%,最小20%;烧伤面积>50%为14例,烧伤面积达20%~50%为17例。
2 方法31例头颈部烧伤患者均进行气管切开术,头颈创面采用暴露治疗,其他部位的创面使用生物敷料包扎治疗,治疗护理按烧伤常规补液抗休克,抗感染创面换药和手术等对症治疗,营养支持加强基础护理。
3 护理体会3.1 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 3.1.1 严密观察病情气管切开后观察呼吸通畅情况,注意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道切口的出血情况,有无皮下气肿出现。
3.1.2 体位以仰卧为主,头部稍后仰,保持呼吸道打开充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石明明. 静脉 留置针 留置 时间及封 管技术研究进展 r J ] .
当代护士 : 学术版 ( 中旬 刊) , 2 0 1 3 , 2 1 ( 5 ) : 3 . [ 2 ] 吴欣 娟 , 孙文彦 , 曹
护理管理 , 2 0 1 3 , 1 3 ( 3 ) : 1 .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0 6—0 5 编校 : 朱林 ]
1 . 1 一般 资料 : 我科 2 0 1 1年 l 1 月 2 0 1 2年 8月共 收治气管 切开患者 4 5例 , 其 中男 2 6例 , l 9例 , 年龄 2 2 t 一4 2岁 。 1 . 2 方法 : 将气管切 开患者 分为 两组 , 一组采用 长 效抗 菌 剂 洁悠神护理切 口, 即为洁悠 神组 ( 2 3例 ) , 另一 组采 用常 规 碘
1 . 3 . 6 护理人员要具备面对不 良反应 的快速应 对能力 : 日常
应加强 留置针 的护理和观察 , 一旦 有不 良反应 的发生 , 应及 时
予 以处理 , 如发现药 物外渗 、 红肿 、 堵管 、 出血 现象应及时拔 出 留置针 , 并给予局部 处理 , 发现导管断裂及 残 留在血管 内的情 况, 立 即用压脉带捆扎断 裂 留置 针侧肢 体 或用手指 按压 穿刺 点上方 , 仔 细寻找断针 , 一经发现应立 即固定切开取 出。
伏组切 口感染及气道感 染患者 有 9例 ( 4 0 . 9 %) , 两 组 比较 差
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 , 碘伏组切 口及气 道感染发生 率明显增加 ,
使用洁悠 神组 切 口周 围分泌物明显少 于碘伏组 。
3 讨 论
吸道分泌物和脱落坏 死气管 内膜组 织也 可得 以及时 吸除 , 能 够有效避免呼吸道阻塞 J 。笔者 旨在探讨 洁悠神在烧 伤后气 管切开护理 中的应用 , 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并报告如下 。
[ 关键 词] 洁悠神 ; 气管切开 ; 感染 ; 护理
中重度吸人性损伤及呼吸 困难 的患者在治疗 时通常会倾
向于选择气管切开 术 J , 尤其 在患 病早期 更为 适用 。气 管切 开后 可在短时间 内将 上呼 吸道梗阻 解除 掉 , 解 剖死 腔范 围也 得 以大 大缩小 , 通气 量也得 以增加 , 有利 于纠正低 氧血症 , 呼
要】 目的 : 选择合适 的气管切开护理材料 , 减少气管切开后的感染机会 。方法 : 使用 长效抗菌 材料的洁悠神组 与常规
碘伏 消毒组对 照。结果 : 使 用洁悠神组进 行气 管切开护理 , 发生切 口感染 和气道感染 率明显低于 常规 碘伏组 。结 论 : 新型抗 菌材
料洁悠神对气 管切 开手术后 防止感染有 明显效果 , 且使用方法操作简单 , 值得推广 。
时将留置针拔出 , 造成 软管扭 曲或软 管断 裂。如在手 部应 用 弹力绷 带和夹板进 行有效 固定 , 告知 患者 或患儿 家长 如穿 刺 部位 出现 红肿 、 出血 、 疼痛 、 留置针脱 出或 断裂的现 象应及 时
告 知医护人员。
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安全 , 提高患者满 意度。
4 参 考文 献
1 资料与方法
烧伤及 吸人性 损伤 患者的 机体抵 抗力下 降 , 免疫功 能也
下降 , 而肺部感染开始于损伤的支气管 , 加强气 管切开后护理
尤 为重要 。严格无菌操作 , 气管 垫每天 更换 1次 , 保持气 管套 管通 畅 , 咳出黏稠 分泌物应立 即用无 菌棉 签擦去 , 湿化气 道、 吸痰管每用一次要更 换 1根 。禁忌 “ 拉锯” 式 进退反 复吸 引 , 及时拔 管 当全身情 况稳定 , 气管 内分泌 物减少 , 自主咳痰有 力。x片胸片正常经堵管试 验无不 良反应 者应及 时拔 管。随 着 留管时间的延 长 , 不 可避免 出现 逆行感 染。另外 气管 切开 时间 的延 长 , 也会 明显增 加肺 部感 染 的发生 率 , 两者 呈正 相
在8 h以上 : 生物正电荷层可强力吸附带负电荷的细菌 、 真菌 、 病毒等病原微生 物 , 最终使得病原微生 物赖 以呼 吸, 代谢 的酶 无法发生 作用 窒息 死亡 。在 常规气 管切 开护理 的基础 上 , 将
发生 , 患者痛苦大大减轻 。
3 讨 论
静脉 留置针 的使 用给 临床 护理工 作带来 了极大 的方便 , 护理人员在使用过 程 中只有严 格按操 作规 程进行 , 选择 合适
的血管和穿刺部位 , 严格 执行无菌 操作 , 规范进行 置针 后观察 及护理 , 合理指 导患者 配合治疗 才能 最大 限度降 低留置针 不 良反应 的发生 , 从 而减少患 者痛苦 , 提 高护理人 员工作效率 ,
晶, 等. 规 范静脉 治疗保 障患者安
全——《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来自》 的起草 与编制 [ J ] . 中国
经过合理 的处理后 , 最 大限度 地降低 留置 针不 良反应 的
洁 悠 神在 烧伤 后 气 管切 开 护 理 中的应 用体 会
海映梅 , 朱旭红 , 孟 美芬 , 张丽平 [ 摘 ( 昆 明医学院第二 附属 医院烧伤科 , 云南 昆明 6 5 0 1 0 1 )
伏护理伤 口, 即为常规碘伏消毒组 ( 2 2 例) 。拔 除套 管前行 切 口周 围皮肤或气管分泌物培养。
2 结果
关。长效抗菌 材料 洁悠 神是 一种 有 机硅 季胺 盐 高分子 活性 剂, 在导管或皮肤表面有效喷洒 , 固化后形 成生物高分子层 和 正电荷层的分子网状膜 , 其 中生 物高 分子层抗 茵 功能可保 持
吉林医学 2 0 1 4年 l 2月第 3 5卷 第 3 6期
・
8 2 1 9・
1 . 3 . 5 患者的健康 教育 : 告知患者对 使用 留置针 的肢 体应 尽 量减少 活动 , 避免被水 浸湿 , 防止活 动或用 力造成 回血 , 堵塞 导管。在使用 留置针期 间不能离 开医院 , 对 烦躁 、 不 能配合 的 患者给予相应制 动措施 。指导 患儿 家长加 强对 患儿 的看护 , 对于留置在手部和头部 的患儿 , 要 预 防患儿活 动及 睡觉 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