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地区跨断层形变观测与地壳应力特征
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天山的冲断构造研究

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天山的冲断构造研究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天山是世界上最壮丽的高山地区之一,也是地球科学家们长期以来感兴趣的研究对象。
这片地区以其巨大的构造运动、强烈的地震活动和丰富的地质遗迹而闻名于世。
长期以来,有关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天山的冲断构造研究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天山地区是两大地质区域,它们在构造运动和地壳形变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一地区以近东西向的冲断构造带为特征,构成了世界上最长、最高的山脉之一。
冲断构造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地壳中两个岩块之间由于构造运动而发生的断裂带。
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天山地区,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冲断构造特别引人注目。
地壳板块的碰撞使得喜马拉雅地区地壳发生了剧烈的挤压和变形,形成了巨大的山脉。
同时,这一区域也是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带,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研究冲断构造对于了解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冲断构造,地球科学家们可以揭示地壳内部的构造变动、岩石运动和地震活动的发生机制,从而提高对地壳变动的预测和防灾能力。
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天山地区,冲断构造对地质构造和地裂区的形成,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的发生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这些冲断构造的特点,地球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地区的地质历史和地壳运动过程。
例如,针对冲断构造带的研究可以揭示地壳变形和断裂的发展历程,从而帮助解释地震活动的发生机制。
此外,在研究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天山的冲断构造过程中,地球科学家们还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和特征。
例如,他们发现喜马拉雅地区的冲断构造带上含有丰富的变质岩和变形构造,这对研究地壳构造和岩石变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冲断构造带的发育与地震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对地震的预测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天山地区的冲断构造研究不仅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利用GPS分析天山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利用GPS分析天山现今地壳形变特征牛之俊;游新兆;杨少敏【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年(卷),期】2007(027)002【摘要】利用中国境内外天山地区1992~2005年382个GPS测站的原始观测资料计算了天山地区现今地壳运动速率,分区域定量分析了天山地壳缩短速率变化的方式和特征.天山的汇聚速率由西向东逐步减小,具有分段变化的特征:西天山(72°E~77°E)的汇聚速率为20±1 mm/a,中天山(77°E~82°E)的汇聚速率为12±1 mm/a,东天山(82°E~92°E)的汇聚速率只有5 mm/a左右,整个天山现今汇聚变形速率平均为12 mm/a.天山南北向挤压缩短并不能笼统地概括为均匀分布:82°E以东的天山地区,汇聚变形基本表现为连续线性变形,天山南北山前断层调节的变形量并不明显高于山体内部;82°E以西的天山地区,其南北山前断层调节的变形量明显高于山体内部,天山地壳的挤压缩短形变主要发生在南北两侧盆地山体过渡地带,在这些形变吸收带上,北向的挤压速率迅速大幅减小,山体内部区域北向的挤压速率变化则相对缓慢得多,其变形强度与地震活动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岩石圈和软流圈的差异运动导致了天山新生代构造变形.从天山南北山前断层缩短速率的东西差异分析,造成天山东西变形差异显著的原因是帕米尔北向推挤和塔里木顺时针旋转的共同作用:在天山西端(75°E以西),其挤压缩短(17 mm/a)是由于帕米尔高原北北西向的推挤作用;而75°E以东的地区,其差异构造变形的原因则主要是塔里木顺时针旋转的结果.【总页数】9页(P1-9)【作者】牛之俊;游新兆;杨少敏【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武汉,430074;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63;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63;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43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27;P315.72【相关文献】1.基于GPS的江苏南部现今地壳形变特征分析 [J], 张永奇;张勤;瞿伟2.中西天山现今地壳形变特征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J], 周德敏3.基于GPS数据分析渭河盆地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J], 张永奇;韩美涛;丁晓光;苏利娜;翟宏光;郑增记;;;;4.基于GPS数据分析渭河盆地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J], 张永奇;韩美涛;丁晓光;苏利娜;翟宏光;郑增记5.利用GPS资料分析南天山地区的地壳形变特征 [J], 党亚民;陈俊勇;张燕平;宋眩;蒋志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天山_独山子_西昆仑_泉水沟_省略_面地震与重力联合反演地壳构造特征_贺日政

本文由国土资源部项目(9501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9734230),国家/3050专项项目(96-915-07-03)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1998040800)资助。
改回日期:2001-7-30;责任编辑:宫月萱。
第一作者:贺日政,男,1973年生,博士研究生,地球物理与深部构造专业。
新疆天山(独山子)-西昆仑(泉水沟)地学断面地震与重力联合反演地壳构造特征贺日政 高 锐 李秋生 管 烨 李朋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摘 要 利用滑动平均的布格重力异常剖面结合地震资料和大地电磁资料,参考介质纵波速度与密度的经验转换关系,通过二维均匀介质模型人机交互式计算得到了新疆天山(独山子)-西昆仑(泉水沟)地学断面走廊域中心剖面的地壳构造特征。
所得的反演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与北天山地体、中天山地体为一整体;准噶尔盆地和天山构造带的中、下地壳之间存在低密度层,但塔里木盆地不存在低密度层;由于受到南北两侧板块挤压,造成塔里木盆地的地壳结构在横向上似一南陡北缓、中部隆起的不对称/拱形0弯曲;塔里木盆地南缘与西昆仑构造带间呈/V 型盆山耦合关系0,其下方恰好是莫霍面上隆区。
关键词 新疆地学断面 地壳构造 天山 塔里木盆地 西昆仑Corridor Gravity Fields and Custal Density Structures in Tianshan (Dushanzi)-West Kunlu n(Quanshuigou)GGTHE Rizheng GAO Rui LI Qiusheng GUAN Ye LI Peng wu(I nstitute of Geology ,CAG S ,Beij ing ,100037)Abstract Based on the filetered Boug uer g ravity anomaly,seismic data and telluric electromagnetic sounding data,t he features of crustal structures of the cor ridor central pro file in T ianshan(Dushanzi)-W est K unlun(Q uanshuigou)GG T are recognized by using modified empir ical formula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compr essional v elocity and density as w ell as the forward formula of unifor m media for the two -dimensional polygonal model.T he inverse results sug gest that N orth T ianshan,Central T ianshan and Jungg ar Basin are a monolithic body ,and that a relat ively low density layer exists between the middle and the lower crust in Jungar basin and T ianshan tectonic belt but does no t ex ist in T arim basin.As the T arim basin is compressed by plates on both sides,i.e.,Kazakstan Plate on t he north and Indian Plate on t he south,it loo ks like an asymmetrical arc,being wider in the N orth,steeper in the south and upw ar ped in the middle of the T arim basin.T he V -shap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 he basin and the range is located betw een the T ar im basin and the West K unlun tectonic belt,just above the upw ar ped area of M oho.Key words GGT crustal structure T ianshan T ar im basin West K unlun新疆地处中亚腹地,境内发育着全球著名的年轻山脉(如天山)和以古老克拉通为基底的大型盆地(如塔里木盆地)。
天山地区现今地壳形变及构造应力的三维数值模拟

天山地区现今地壳形变及构造应力的三维数值模拟孙明志;谭凯;鲁小飞;张彩红;李琦;刘志军【期刊名称】《地震研究》【年(卷),期】2022(45)4【摘要】根据天山地区活动断裂带分布和区域流变结构等资料,建立该地区弹性均匀分层、黏弹性均匀分层、黏弹性非均匀分层三维有限元块体运动断层位错模型。
利用GPS观测结果作为边界约束,附加断裂闭锁深度和滑移速率约束,模拟计算天山地区的地壳形变场及构造应力场,定量分析其大小、分布形态及特征,探讨天山地区地壳运动变形的运动学机制。
结果表明:运用这3种模型模拟得到的地表速度场均与实测GPS结果吻合较好,并且最符合实际情况的黏弹性非均匀分层模型得到了最优的模拟结果。
与改变模型纵向介质分层厚度相比,黏弹性效应对模拟地表速度场结果的影响更为显著,黏弹性模型提高了对震间地表形变的拟合程度。
计算结果表明,天山地区从西向东、从南到北汇聚速率呈递减态势。
同时,研究区上地壳模拟应力场以近N-S向水平挤压应力为特征,与天山地区地壳整体以水平缩短和垂向隆升的实际情况相一致。
【总页数】8页(P535-542)【作者】孙明志;谭凯;鲁小飞;张彩红;李琦;刘志军【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3.725【相关文献】1.山西地堑系现今构造应力场的三维数值模拟2.香港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模拟实验与区域地壳稳定性分析3.云南中部地区现今构造活动与现今构造形变应力场4.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的区域地壳现今构造形变系统--陆壳浅源构造地震成因的新认识5.基于GPS应变与震源机制解应力反演喜马拉雅构造带现今地壳形变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天山中段中小地震视应力特征研究

Ⅱ-160新疆天山中段中小地震视应力特征研究郭 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乌鲁木齐 830011)中图分类号:P315.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8.080地震视应力定义为:单位地震矩释放的地震波能量,或者是在单位断层面积上的单位错动释放的地震波能量。
视应力是表征震源区应力水平的物理量,与发震过程中释放的应变能有关,反映了地震通过地震波辐射能量的效率,进而反映了地震断层的应力强度;其与引起地震滑动的平均应力水平之间通过地震波辐射效率联系,是震源区平均应力的下限。
视应力的物理表达式为其中,μ为剪切模量(对于地壳介质,μ取3×104 MPa ),E S 为地震辐射能量,M 0为地震矩。
新疆天山中段2011年11月—2017年8月发生了4次6级地震。
因此,能够对震情取得足够的依据,准确的判断震情显得尤为重要。
但视应力作为估计绝对应力水平的有效方法,在地震预测和震后趋势判定中已成为一个较为有效的手段,因此,利用新疆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根据Brune 模型,结合遗传算法反演计算了新疆天山中东段地区M L ≥3.5地震的视应力,结果表明新疆天山中东段中小地震视应力值在0.017—2.05 MPa ,平均视应力为0.28 MPa ,可作为该区的背景应力水平。
可将新疆天山中东段分成乌鲁木齐附近地区、北天山地震带和南天山东段地震带分别进行研究。
乌鲁木齐地区M L 3.0—3.9地震最小视应力为0.081—1.250 MPa ,平均视应力为0.243 MPa ,M L 4.0—4.9地震最小视应力值为0.102—2.361 MPa ,平均视应力值为1.036 MPa ;北天山地区M L 3.0—3.9地震视应力值为0.082—0.908 MPa ,M L 4.0—4.9地震视应力值为0.129—2.588 MPa ,平均视应力值为1.130 MPa ;南天山东段地区M L 3.0—3.9地震视应力值为0.095 4—1.140 MPa ,平均视应力值为0.233 MPa ,M L 4.0—4.9地震视应力值为0.169—1.744 MPa ,平均视应力值为0.745 MPa 。
天山现今地壳变形的非连续接触模型模拟-中南大学学报

度由西向东逐渐减弱,在这种西强东弱的不对等挤压作用下,天山便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渐减弱的差异性地壳缩短
变形特征。
关键词:天山;地壳变形;接触模型;数值模拟;不连续运动
中图分类号:P5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207(2011)09−2754−09
Discontinuous contact model to simulate current crustal deformation in Tianshan Mountain
LEI Xianquan, CHEN Yunping, ZHAO Jiongyang
(Computational Geosciences Research Centre, School of Geosciences and InfoPhysic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今地壳构造应力场以近南北向挤压为主,这种应力环境导致地壳发生与之相应的近南北向缩短变形;受到山体内
部块体几何形态和力学性质差异的影响,天山的地壳变形并不均匀,而且地壳缩短的主方向在东西部出现微小变
化:中部为近 N—S 向,往西偏为 NNW 向,往东偏为 NE 向;塔里木盆地的顺时针旋转导致它对天山的挤压强
Abstract: The current crustal deformation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 constrained by the GPS observation was analysed through FEA numerical method, using physical contact model to approach the discontinuous motion of faults. And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crustal shortening with differences in the east and west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sentday crustal moving direction is generally NNE—NE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 with decrease of the velocity gradually from southwest to north and east. The state of crustal movement doesn’t change abruptly at the two sides of faults. The current crust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 is mainly compressed in nearly N—S, resulting in the crust shortening in nearly N—S as well. The crustal deformation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 is not symmetrical influenced by the differences of the geometrical configuration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ectonic blocks. The principal direction of crustal shortening is nearly N—S in the middle, deflecting tinily to NNW in the west and NE in the east. Through analysis, it is thought that the clockwise rotation of the Tarim Basin causes the extrusion strength of the basin against the Tianshan Mountain descend gradually from west to east. With this kind of asymmetric extrusion effect charactered by strongwest and weakeast, the characteristic of crustal shortening deformation is that the difference of the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decrease gradually from west to east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 Key words: Tianshan Mountain; crustal deformation; contact model; numerical modeling; discontinuous motion
利用跨断层资料分析天山中段断层现今活动特征

上地震具有1年尺度的预报意义。
地震视应力、震源机制一致性计算结果显示,该区域应力场较高,具有发生M ≥6.0地震的危险。
Ⅰ-122利用跨断层资料分析天山中段断层现今活动特征韩桂红※ 滕海涛 高 歌 李桂荣 张治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乌鲁木齐 830011)中图分类号:P315.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8.021本研究利用有资料以来新疆天山中段地区呼图壁、库尔勒、乌鲁木齐等3个定点台站的跨断层资料,从断层运动方向和断层平均速率两个方面分析了天山中段3条断层现今活动特征。
有资料以来,霍玛吐断裂呼图壁段的活动性质主要表现为正断、左旋活动方式,水平方向以挤压为主;北轮台—辛格尔断裂库尔勒段断层表现为右旋运动特征,活动性质属于逆断性,2012年前断层水平方向处于拉张状态,2013年以后表现为挤压;妖魔山F 2段断裂的活动性质以逆断为主。
有资料以来,从垂直形变活动速率上看,霍玛吐断裂呼图壁段、北轮台—辛格尔断裂库尔勒段、妖魔山F 2段断裂的应力场垂直方向上基本均处于张性变化,断层的活动程度妖魔山F 2段断裂最高,霍玛吐断裂呼图壁段最低。
从水平形变活动速率上看,霍玛吐断裂呼图壁段应力场水平方向上处于挤压状态,北轮台断裂库尔勒段应力场水平方向上基本处于伸长状态。
依据断层动力学信息的识别与提取理论,可以判断断层活动强度,霍玛吐断裂呼图壁段、北轮台—辛格尔断裂库尔勒段处于低活动状态,妖魔山F 2段断裂处于中等活动状态。
断层活动速率的时间进程具有阶段性特征,它反映了所跨断层活动在时间上的非均匀性。
霍玛吐断裂垂直形变、水平形变可分为5个时段,各个时间段转折点基本匹配;北轮台—辛格尔断裂水平形变可以分为5段;妖魔山F 2段断裂垂直形变可以分为3段。
活动速率正负值相互转换,说明断层的活动性质、力学性质发生变化,霍玛吐断裂、北轮台—辛格尔断裂不同时段的转折可能与2003年12月昭苏6.0、2012年6月新源—和静6.6级地震等有关。
新疆天山地区活动构造特征及区域地壳稳定性分析

B in eerhIstt o rnu el y e ig10 2 ,C ia e igR sac tue f a im G oo ,B in 0 9 hn ) j ni U g j 0
Absr c :Re i n l c us t b l y s n i ta t g o a r t sa ii i a mpo tntc ie i n fr s l c ig h g lv l a i a tv wa t t ra rt ro o ee tn i h e e r d o c ie se
e  ̄h ua e a q k
征 、水 文 、人 文 、 自然 地 理 和社 会 经 济 条 件
1 问题 的提 出
“ 西北 地 区高放 废 物地 质 处置 库 备选 区预 选 研究 ”项 目是 集构 造 ( 括 区域 构 造 、新 构 包 造 和 活 动 构 造 ) 区域 地 壳 稳 定 性 、岩 体 特 、
[ 键 词 ]高放 废 物 处 置 库 ;活动 构 造 ;稳 定 性 ;安 全 岛 ;地 震 关
【 图分 类 号 ]T 9 2 1 P 5 中 L 4 21 ;T 7 [ 献 标 志 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 ]1 7— 6 6 2 1 )1 0 1 一 l 6 2 0 3 (0 2 0 — 0 6 l
第2 9卷 第 1 期 21 0 2年 3月
世 界 核 地 质 科 学
W o l Nu l a G o ce c rd ce r e sin e
V0 .9 1 No 1 2 . Ma .2 2 r 01
DOI 1 . 6 /.s.6 2 0 3 . 1 .10 3 : 03 9 i n1 7 - 6 62 2O .0 9 js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 用滑动拟 合 法进 行反 演计 算 , 从 而获得 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 区 6个测 点 处地 壳应 力状 态的基本 特征 , 从 而分析
天 山地 区地 壳应 力 的应 力方 向、 应 力结构 等基本 特征 , 探 索天 山地 区所 处 的地 壳应 力环 境 。研 究表
ZHANG Ho n g — y a n.XI E F u. r e n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C r u s t l a D y n a m i c s ,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us r t a l D y n a m i c s o f C h i n a E a r t h q u a k e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5 , C h i n a )
Cr o s s . f a u l t d e f o r ma t i o n o b s e r v a t i o n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 r us t a l s t r e s s i n Ti a ns h a n r e g i o n
Abs t r a c t:To s t u d y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 r u s t a l s t r e s s,i n c l u d i n g t h e s t r e s s di r e c t i o n a n d t h e s t r e s s r e g i me,t o e x - p l o r e t h e c r us t a l d y n a mi c e n v i r o n me n t i n Ti e n s h a n r e g i o n . Ba s e d o n t h e d e f o r ma t i o n o b s e r v a t i o n d a t a o f 6 c r o s s — f a ul t s u ve r y p o i n t i n Ti e ns ha n r e g i o n,t a ki ng t h e t wo wa l l s o f f a u l t a s i n d e f o r ma b l e ig r i d b l o c k a n d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r e l a t i v e s l i d i n g o f f a u l t p l a n e s a n d r e l a t i v e di s p l a c e me n t o f t h e s i t e s o n t h e t wo
拉 张, 克 尔孜 则表现 为 N WW- -S E E向的挤 压 和 N N E -S S W 向的拉 张 。利 用跨 断 层 资料 反 演 得 到 的 6个测 点的应 力状 态与 由断层 滑动 资料 及震 源机 制 解数 据反 演得 到 的构造 应 力 场方 向存 在 1 0 。
~
2 0 。 的偏 差 , 其原 因是 不 同深度 的应 力资料 反 映 了不 同的 应 力方 向。 另外 , 印度 板 块 与 欧 亚 大陆
明, 天山地 区6个测点处地壳应力状态的基本特征为: 北天 山呼 图壁测点的应 力结构为走滑型, 表
现为N N W- -S S E 向的挤 压 和 N E E -S WW 向的拉 张 ; 石 河 子 的应 力结 构 为 逆 断 型 , 表现 为 N N W— S S E向的挤 压 ; 独 山子 测点 的应 力结 构 为逆 走 滑 型 , 表现 为 N N E —s s w 向的挤 压和 N N W- -S S E的
的碰 撞使得 天 山地 区的 区域构 造应 力场表 现 为近 南北 向的挤 压 。处 于 南北向 同一构 造应 力作 用下
的 6个测点, 由于其测点位置处于不同走 向的活动断裂上, 因此表现 出各不相同的应力状态。
关 键 词: 跨 断层 形 变测量 ; 地 壳应 力特征 ; 天 山地 区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0 - 2 7 4 X( 2 0 1 3 ) 0 4 - 0 6 1 7 - 0 6 中图分类 号 : P 5 4 1
拉 张。 南 天 山 库 尔勒 、 阿 克 苏与 克孜 尔 3个 测 点 的 应 力 结 构 均 为 走 滑 型 , 其 中库 尔勒 表 现 为
N N W— S S E向的挤 压和 N E E —S WW 的拉 张 , 阿克 苏为 N WW— S E E 向 的挤 压 和 N E E —S WW 向的
西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2 0 1 3年 8月 , 第4 3卷第 4期 , A u g . , 2 0 1 3 , V o 1 . 4 3 , N o . 4
J o u na r l o f N o r t h w e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天 山地 区 跨 断 层 形 变 观 测 与 地 壳 应 力 特 征
张红艳 , 谢 富仁
( 中国地震局 地壳应力研究所 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 0 0 0 8 5 )
摘要 : 采用“ 将 断层 两盘 作 为不 变形 的 刚体 来 分析 断 面相 对 滑动 与 地 表 两盘 点 位相 对 位 移 的 定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