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生猪市场
美国养猪业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美国养猪业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张树敏1,成体鸽2(1.吉林省农科院,吉林长春136100;2.吉林省稷丰种猪场,吉林公主岭136109)前言:2008年3月27日—4月15日由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组织的种猪采购代表团一行4人对美国的4个州养猪业进行了考察,先后走访了8个种猪场、1个商品猪场和1个屠宰厂,拜访了伊利诺斯(Ill i n oi s)大学农业、消费学和环境科学院的院长罗伯特伊司特教授和俄亥俄大学,对美国玉米带养猪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由于挑选种猪能够深入到猪舍中,因此对美国种猪产业有着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美国;养猪业;启示1美国当前的养猪业概况1.1存栏量美国是世界养猪生产大国,生猪存栏数和猪肉产量都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年销往其他国家的猪肉和种猪都居世界领先水平,美国年出栏的商品猪在1亿头左右,生猪存栏6050万头。
猪的存栏数变化在3%左右时即会使价格发生很大的变化,今年美国的猪价是近10年来的新低,养猪户度日艰难。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美国猪价的低迷?美国的养猪户及政府又是如何应对产业危机的?美国猪价已经持续低迷5~6个月,每天屠宰生猪的数量由原来的192万头增加到当前的210万~220万头。
据分析,除了原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外,猪源增多是猪价下跌的重要原因。
全球粮食价格、能源价格持续上涨,让美国的养猪农户入不敷出。
据美国饲料工业协会(A FIA)最近的饲料工业形势报告中指出,饲料涨价主要是因为畜禽饲料生产和替代燃料生产之间竞争玉米和油料作物,造成玉米价格上升,将成为新的“正常”价格。
2007-2008年度美国种植的玉米将有27%用于乙醇生产,饲料工业生产成本上涨的势头才刚刚开始。
据美国食品与燃料平衡联盟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内容指出,因饲料成本增加,2008年养猪投入成本将增加29亿美元(平均每头猪38美元)。
雪上加霜的是,养猪看似有利可图,在过去5年间农户普遍增加存栏量,造成美国猪肉市场供过于求。
中美生猪养殖对比分析报告

2016年8月出版正文目录1、国内高成本,猪肉进口难 (6)1.1、国内养殖成本居高不下 (6)1.1、饲料成本高 (7)1.2、料肉比高 (8)1.3、PSY 低 (10)1.2、进口猪肉的利与弊 (13)1.2.1、猪肉进口量逐年上升 (13)1.2.2、进口猪肉冲击较小 (14)1.2.3、猪肉进口困难重重 (17)2、养殖现代化水平及对比 (18)2.1、瘦肉率和年产猪肉酮体量 (18)2.2、机械化水平 (20)2.3、中美规模化进程对比 (21)2.4、中美养殖产区分布对比 (26)2.5、中美养殖模式及对比 (28)2.5.1、由育繁一体化走向专业育肥 (29)2.5.2、合同制生产兴起 (29)2.6、中美产业链整合及对比 (31)2.6.1、美国生猪产业的整合驱动力源于下游屠宰 (31)2.6.2、中国产业链整合看上游养殖 (33)3、中美龙头发展及对比 (34)3.1、Smithfield 发展历程及市值成长 (34)3.1.1、第一阶段(1980-1999):内外兼修,构造猪肉王国 (36)3.1.2、第二阶段(1999-2007):全球扩张,产品增值 (44)3.1.3、第三阶段(2008-2013):加减法并用,扭亏为盈 (48)3.2、双汇与Smithfield (51)3.2.1、全球资源,中国制造 (51)3.2.2、协同效应逐步凸显 (54)3.3、温氏与Smithfield (54)3.3.1、养殖模式对比 (54)3.3.2、市场容量及市占率 (55)3.3.3、产业链布局 (55)4、风险提示 (56)图表目录图表 1:养殖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6)图表 2:2007-2016年国际猪肉价格对比 (6)图表 3:2007-2016年国际猪肉价差 (6)图表 4:2005-2016年国内外玉米期货价格对比 (7)图表 5:2005-2016年国内外玉米现货价差走势 (7)图表 6:猪种与料肉比 (8)图表 7:育肥期日增重国际对比 (8)图表 8:育肥期料肉比国际对比 (9)图表 9:二点式、三点式养殖技术对比三点式养殖技术对比 (9)图表 10:不同 PSY 下的仔猪成本测算 (10)图表 11:国内外平均 PSY 对比 (11)图表 12:中美生猪养殖企业 PSY 对比 (11)图表 13:1960-2015年美国能繁母猪存栏与生猪出栏量走势 (12)图表 14:2010-2015年中国能繁母猪存栏与生猪出栏量走势 (12)图表 15:1995-2015年年猪肉进口数量 (13)图表 16:2015-2016年月度进口猪肉数量 (13)图表 17:2008-2016年进口与国内猪肉价格对比 (13)图表 18:2008-2016年进口与国内猪肉价差 (14)图表 19:2009-2016年国内生猪价格与猪肉进口量同比变化 (14)图表 20:2008-2015年进口猪肉占比走势图 (15)图表 21:进口猪肉主要来源 (15)图表 22:进口猪肉单价稳定 (15)图表 23:2011-2015年双汇发展总体收入与净利率 (16)图表 24:2011-2015年双汇发展高温肉制品业务收入和毛利率 (16)图表 25:各国生猪养殖瘦肉率对比 (18)图表 26:各国每头母猪年生产猪肉酮体量对比 (19)图表 27:各国每头母猪年生产瘦肉量对比 (19)图表 28:各国保育和育肥两阶段死亡率对比 (19)图表 29:2012-2015年头均人工费用对比 (20)图表 30:1980-2010年美国猪场数量不断下滑 (21)图表 31:1988-2003年美国规模化出栏比例图 (21)图表 32:1980-2015年美国生猪存栏数走势 (22)图表 33:1980-2015年美国生猪场均存栏数走势 (22)图表 34:2007-2014年中国猪场数量不断下滑 (23)图表 35:2007-2015年中国年出栏 500 头以上猪场出栏占比 (23)图表 36:2007-2015年中国各等级猪场占比变化 (23)图表 37:2007-2014年中国生猪存栏量 (23)图表 38:我国生猪养殖结构将向纺锤型演变 (24)图表 39: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路线对比 (25)图表 40:1988-2013年中美生猪出栏规模化对比 (25)图表 41:2002-2007 年美国的生猪存栏随原料产区分布且不断集中 (26)图表 42:我国猪肉主产区分布(按颜色深浅排列) (27)图表 43:1997-2015年我国玉米消费和进口都逐渐上升 (28)图表 44:自繁自养猪场占比快速下降 (29)图表 45:1992-2014年合同生产(专业育肥)出栏占比逐年升高 (29)图表 46:合约生产具体内容 (30)图表 47:美国生猪合同生产的出栏量占比 (30)图表 48:美国生猪现货交易量萎缩 (30)图表 49:合约与非合约生产企业平均规模对比 (31)图表 50:下游屠宰企业更倾向于合约制获取猪源 (31)图表 51:美国猪场数量/屠宰场数量不断下滑 (32)图表 52:美国屠宰场数量快速下降 (32)图表 53:屠宰和养殖的规模化对比 (33)图表 54:我国生猪产业演变中养殖企业的地位越来越强 (34)图表 55:史密斯菲尔德发展历程 (35)图表 56:1988-2014年史密斯菲尔德营业收入及增长率 (35)图表 57:1988-2014年史密斯菲尔德净利润及净利率走势 (35)图表 58:生猪部门及其中对外销售占总收入比例 (36)图表 59:新鲜猪肉及加工肉品销量持续上升 (36)图表 60:1996-2013年生猪屠宰量及自给率 (37)图表 61:2007-2013年收入占比情况 (37)图表 62:全产业链使得营收稳定性优于生猪行业 (38)图表 63:全产业链使得公司利润率稳步上升 (38)图表 64:NPD 良种猪加工数量大幅增长 (39)图表 65:销售额总体稳定增长 (39)图表 66:1999 年史密斯菲尔德在全美的运营区域分布 (40)图表 67:合作情况 (40)图表 68:1980-2000 年史密斯菲尔德的收购情况 (42)图表 69:收购生猪企业后成本显著下降 (42)图表 70:收购完成后生猪产量市场占比提升 (43)图表 71:收入中新鲜猪肉占比提升 (43)图表 72:总资产规模高速增长 (43)图表 73:SFD 国际扩张大事记 (44)图表 74:业务多元化进展 (45)图表 75:1991-2000 年加工肉品收入占比提升 (46)图表 76;2001-2014 年加工肉品收入占比继续提升 (46)图表 77:1998-2000 年总资产快速扩张 (47)图表 78:2000-2008 年总资产继续扩张,但增速趋缓 (47)图表 79:SPG 数量快速增长 (47)图表 80:牛肉业务初期增长,后期表现不佳(08 年出售) (47)图表 81:新鲜猪肉销售量中品牌商品占比提升 (48)图表 82:净利润率水平除 03 年外明显提升 (48)图表 83:生猪、新鲜肉、加工肉销量走势 (49)图表 84:总销售额于 2011 年恢复增长 (49)图表 85:费用率下降 (50)图表 86:调整后毛利率有所回升 (50)图表 87:2013 年双汇与 SFD 产品结构 (51)图表 88:2003-2013年双汇与 SFD 生鲜及肉制品产量 (51)图表 89:1998-2013年双汇与 SFD 总资产 (51)图表 90:1998-2013年双汇与 SFD 营业收入 (52)图表 91:1998-2013年双汇与 SFD 销售毛利率 (52)图表 92:1998-2013年双汇与 SFD 净利润 (52)图表 93:1998-2013年双汇与 SFD 净利润率水平 (53)图表 94:美国屠宰三强收入与净利润水平 (55)图表 95:美国屠宰三强净利率对比 (56)国内高成本,猪肉进口难国内的生猪养殖成本居高不,主要是由于饲料成本高、料肉比高、PSY低,以及机械化水平低导致的人工费、环保费高等原因。
探索中国美国养猪业差距的内因

中国和美国养猪业的差距中国养猪业经历的多年的积累,任然处于低水平的发展中。
中国企业在竞争中更加注重的是能够挣到多少钱,而是暂时能够挣到钱。
他们根本不去关心科技的进步,只是顾及眼前的利益。
我们有必要研究下中美养猪业的差距,看看我们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长期的沾沾自喜不会带来社会的进步,也不会促进养猪业的发展。
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技进步的养殖业,必将是粗狂式的生产。
今年,中国的生猪价格终于从持续近两年的低谷中恢复过来,开启了上涨之路。
或许是为了减缓买方压力,亦或是受到进口猪肉价格低廉的吸引,进口猪肉踏入中国海关的速度大幅加快,最高峰时进口量甚至增长两倍有余。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进口猪肉总量达到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08%,共有162 万t 外国猪肉漂洋过海万里来到中国。
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个数据中肉食加工企业进口量和零售渠道进口量同时出现了增长,后者增长幅度甚至更大些。
大幅增加的猪肉进口量,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猪肉产量下降导致供应短缺,国内生猪价格连续上涨,国外猪肉价格下滑,进口肉类口岸数量增多,国内部分企业与国外合作力度加大等多重因素的累加,造成了2016 年“洋猪肉”进口量激增的盛况。
但是,究其主要原因还是进口猪肉具有国产猪肉无法比拟的价格优势。
同样是养猪,为何国产猪肉比不过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进口猪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本期,我们将以进口猪肉的首要来源——美国为例,详细对比一下中美养猪业,差距到底在哪?美国猪业发展历程美国养猪业从20 世纪70~80 年代初开始整合,至2000 年基本完成,由20 世纪70 年代末约70 万个商品猪场到2000 年不足10 万个,2010 年时仅约7万家,生猪养殖场数量锐减近90%。
其规模化进程大致可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散户养殖大幅退出,猪场总量快速瘦身。
20世纪70~80 年代,美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进程正式启动并快速推进,主要表现为生猪养殖场数量急剧减少。
我国与美国“猪周期”动态关系分析

DOI:10.16174/j.issn.1673-4645.2023.03.003收稿日期:2023-03-08基金项目:2022年重庆市社科规划一般项目(2022NDYB50)作者简介:曹之童(2002-),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基地班学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通信作者:陶红军(1973-),农业贸易与农村金融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农产品国际商务我国与美国“猪周期”动态关系分析曹之童1陶红军2*(1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7;2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重庆400031)摘要:对我国与美国的猪肉价格月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季节调整和滤波分析,分解出两国猪肉周期价格。
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了我国与美国“猪周期”相互冲击的滞后效应和当期效应。
研究发现,两国“猪周期”呈负相关关系。
我国“猪周期”持续时间长,波动幅度大,美国“猪周期”则相反。
美国“猪周期”能够缓解我国“猪周期”波动,中美双边猪肉贸易量主要决定于我国“猪周期”。
关键词:猪肉;猪周期;价格分解;逆周期调节中图分类号:S828;[S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645(2023)03-0018-0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扫一扫,了解文章更多内容Analyzing the Dynam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Pork Cycles of the U.S.and ChinaCAO Zhitong 1,TAO Hongjun 2(1College of Economics,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2College of Trade and Economics,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1,China)Abstract:Chinese pork security depended on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the pork cycles of its own and those of trade partners.This pa-per decomposed the U.S.and China pork cycles by using the Tramo/Seats and Hodrick-Prescott Filtration methods,and compared the dynamic features of the pork cycles of the two nations.It also applied a 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s (SVAR)model to estimate the impulse responses between U.S.and Chinese pork cycles.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each pork cycle of China lasted longer and vibrate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U.S.The pork cycle of the U.S.and China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and the U.S.pork cycle could help ease fluctuations of Chinese pork cycle.It was Chinese pork cycle that determined the bilateral pork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The U.S.pork price negatively contributes to the pork price of China.On the contrary,Chinese pork price positively contributed to the pork pr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Chinese pork industry needed to strengthen its cooperation with the U.S.pork industry even when the world geopolitical situation get worse.Key words:pork;hog cycle;price decomposition;counter-cyclical management自1985年生猪购销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猪肉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并呈现出周期性特点。
美国畜牧行业报告

美国畜牧行业报告美国畜牧行业是全球最大的畜牧业之一,拥有庞大的牛、猪、羊和禽类养殖规模。
畜牧业对美国经济和食品供应链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将对美国畜牧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分析。
一、现状。
1. 牛肉产业。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牛肉生产国之一,拥有庞大的肉牛养殖规模。
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美国肉牛存栏数量约为9400万头,占全球肉牛存栏数量的20%左右。
美国的肉牛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如得克萨斯州、内布拉斯加州和堪萨斯州等。
此外,美国的肉牛品种也非常丰富,包括安格斯牛、赛福尔牛和黑白花牛等。
2. 猪肉产业。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之一,拥有庞大的生猪养殖规模。
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美国生猪存栏数量约为7300万头,占全球生猪存栏数量的15%左右。
美国的生猪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如爱荷华州、明尼苏达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等。
此外,美国的生猪品种也非常丰富,包括约克夏猪、杜罗克猪和长白猪等。
3. 羊肉产业。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羊肉生产国之一,拥有庞大的绵羊养殖规模。
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美国绵羊存栏数量约为5500万头,占全球绵羊存栏数量的10%左右。
美国的绵羊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如得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和科罗拉多州等。
此外,美国的绵羊品种也非常丰富,包括多利诺绵羊、美国黑绵羊和新西兰绵羊等。
4. 禽肉产业。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禽肉生产国之一,拥有庞大的禽类养殖规模。
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美国禽类存栏数量约为1.2亿只,占全球禽类存栏数量的25%左右。
美国的禽类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如乔治亚州、阿肯色州和阿拉巴马州等。
此外,美国的禽类品种也非常丰富,包括肉鸡、肉鸭和火鸡等。
二、发展趋势。
1. 科技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美国畜牧业也在不断引入先进的科技设备和管理方法,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美国畜牧业已经开始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基因编辑等技术,以提高畜牧业的养殖效率和产品品质。
2. 环保意识。
国内外养猪现状

1 国外养猪业现状养猪业是畜牧业中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
世界猪存栏数,1975年为6.84亿头,1995年达9亿头;2004年为9.50亿多头,其中中国4.80亿多头,占世界猪存栏数的一半。
2006年世界猪肉总产量1。
05亿吨,比1980年增长一倍.美国的养猪业高度发达,是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目前,美国已是全世界猪肉生产大国之一,生猪存栏量和猪肉产量仅次于我国居世界第二位,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猪肉出口国。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美国养猪业逐年提高,2001年为例,生猪存栏为5980万头,生猪屠宰总量达到9950万头,猪肉年产869万吨,这些数字都占世界产量的10%左右。
美国生猪的年销售额达到10亿多美元,整个养猪行业为美国提高80万个左右的就业机会。
2010年,生猪存栏为6393万头,猪肉年产882万吨。
预计2012年达到964万吨.综合分析,国外养猪业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发展特点:1.1种猪资源优势明显长白猪、杜洛克猪、约克夏猪都属于世界著名的猪种,全球分布广泛。
控制出口种猪是世界养猪强国的典型特征。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种猪出口国,有核心群母猪700—2000头。
丹麦2006年—2007年共出口种猪7万头,而2010年—2011年增加到20万头。
加拿大现有种猪场630个(原种猪场250个),登记的纯种猪有10万头,长白猪、杜洛克猪、约克夏猪分别占37%、15%、44%。
1.2规模化养殖1970年美国共有养猪场87。
1万个,平均出栏商品肉猪100头;1975年有64.7万个养猪场,平均养殖规模为87头;1994年养猪场减少为20。
8万个,平均出栏商品肉猪为458头;2005年减少到6。
94万个养猪场,平均养殖规模增加到871头。
据统计,1992年养猪规模在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占全美国的84。
2%,其出栏的商品猪头数占全美国的22%,1000-2000头的养殖场占8.9%,出栏商品猪头数占全美国的20%,2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占6.9%,出栏的商品猪占全美国的58%。
美国2010年生猪产业概况

型政府 的改 革部署 , 时提 出相 关 的改革 要 求 , 快 及 加 政 府职 能转 变 的步 伐 。食 品安 全作 为 全社 会 关 注 的
焦点 , 是结构 调整 的症结 , 系 国家 经 济 和企 业 发展 关
+ ” — 一十 ”+t -“+ ” + “+ ”+ ”+ “+ ”+ “ + ”— “十 ”+
尢 能力 支 撑 下 去 。
有 着 紧密 的相 关 性 。 总 之 , 全 球 来 看 , 收 入 有 利 于 农 民 从 高 饲 养 更 多 家 畜 , 们 将 会 偏 重 于 增 加 对 肉类 的 消 费 量 , 减 人 而
少 对 蔬 菜 的需 求 。 据 食 品 与 农 业 组 织 ( F O) 布 报 告 称 : 入 增 加 、 口 CA 发 收 人
21 00年 第 3期 总 第 3 7期 4
、
勾羹 业 ・工
M EAT I NDUS RY T
.市 场分 析 与 前 景 . . . . .
变害 为利 ” 的方 针 , 大 原 料 精 深 加 工 , 展 资 源 综 扩 开 合利 用 , 好 地 满 足 消费 者 日益 增 长 的 肉类 食 品需 更
繁母猪存栏 3 99万头 , 20 6. 较 0 7年下降 3 万头 。 l
母 猪 存 栏 和育 肥 猪 栏 的 下 降 反 映 生 猪 产 业 正 面 临 着 严 酷 的现 实 , 猪 存栏 下 降 5 母 6万 头 意 味 着 每 周 减 少 母 猪 50 0 0 头 不 幸 的 足 养 猪 户 的退 都 是 经 历 了严 晕 的 亏损 , 已
另 外 一 个 有 利 素 就 是 北 美 和 全 球 经 济 的 复 苏 , 国 美 G P上 季 度 上 涨 5 , D % 占据 全 球 2 % G P的 美 国经 济 将 会 促 5 D 进 全 球 经 济 的增 长 。也 就 意 味 着 猪 肉 需 求 将 会 因 经 济 的 增
2023年美国生猪市场概况及现状分析

2022年美国生猪市场概况及现状分析1.美国生猪市场概况了解一下国外的阅历,特殊是美国生猪行业的阅历,或许对中国养猪市场会有所启迪。
据宇博智业市场讨论中心了解,畜牧业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数量逐年削减。
随着美国畜牧业生产越来越工业化、专业化,各类畜牧养殖场的规模都在扩大而数量却在削减。
1984年全美有43万个猪场,到1996年已下降到不足20万个。
1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产的生猪从20世纪80年月占美国市场的34%上升到90年月的65%。
美国是世界养猪生产大国,生猪存栏数和猪肉产量都仅次于我国居世界其次位。
20世纪90年月,美国生猪生产连年下降,1994年生猪存栏5790万头,猪肉产量802万t;1996年猪肉产量775万t,比1994年下降3.3%;1998年存栏5617万头,猪肉产量进一步减至772万to进入21世纪后,生猪存栏有所回升,2022年猪肉产量897万t,生猪年销售额为10亿多美元,养猪行业每年为美国制造757Y-80万个就业机会。
美国是世界猪肉的第三大进口国,约占世界进口猪肉市场的18%。
加拿大和丹麦是美国进口猪肉的最主要来源,分别供应美国进口需求的80%和12%。
近10年来,美国从加拿大进口猪肉的数量激增,主要缘由是加拿大养猪产业的快速进展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美国还从加拿大进口大量活猪,2000年以后,进口量约600万头/年。
此外,美国还向墨西哥出口活猪,向中国等亚洲国家出口的活猪占美国活猪(大部分是种猪)出口量的14%。
2.美国生猪期货的产生及作用据宇博智业市场讨论中心了解,美国生猪期货对生猪生产、稳定进展市场均起到肯定的作用。
以下对美国生猪期货市场的背景及生猪市场的进展运行状况进行简洁介绍,以供将来中国生猪期货上市后的市场背景借鉴。
为了稳定生猪生产、爱护生产者利益,1966年,生猪期货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开头交易。
在30年后的1996年,生猪合约演化为瘦肉猪合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生猪市场概况
了解一下国外的经验,特别是美国生猪行业的经验,或许对我国生猪市场会有所启迪。
美国畜牧业生产模式变化趋势是: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数量逐年减少。
随着美国畜牧业生产越来越工业化、专业化,各类畜牧养殖场的规模都在扩大而数量却在减少。
1984年全美有43万个猪场,到1996年已下降到不足20万个。
1 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产的生猪从20世纪80年代占美国市场的34%上升到90年代的65%。
美国是世界养猪生产大国,生猪存栏数和猪肉产量都仅次于我国居世界第二位。
20世纪90年代,美国生猪生产连年下降,1994年生猪存栏5790万头,猪肉产量802万t;1996年猪肉产量775万t,比1994年下降3.3%;1998年存栏5617万头,猪肉产量进一步减至772万to进入21世纪后,生猪存栏有所回升,2002年猪肉产量897万t,生猪年销售额为10亿多美元,养猪行业每年为美国创造80万个左右的就业机会。
美国是世界猪肉的第三大进口国,约占世界进口猪肉市场的18%。
加拿大和丹麦是美国进口猪肉的最主要来源,分别提供美国进口需求的80%和12%。
近10年来,美国从加拿大进口猪肉的数量激增,主要原因是加拿大养猪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美国还从加拿大进口大量活猪,2000年以后,进口量约600万头/年。
此外,美国还向墨西哥出口活猪,向中国等亚洲国家出口的活猪占美国活猪(大部分是种猪)出口量的14%。
美国CME猪肉期货产生及作
用
美国为了稳定生猪生产、保护生产者利益,1966年,生猪期货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开始交易。
在30年后的1996年,生猪合约演变为瘦肉猪合约。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于1995
年开始瘦肉猪期货期权合约交易。
现在,瘦肉猪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买卖最活跃的农产品合约中名列第二。
瘦肉猪是现金结算的合约,全部多头合约可以在最后交易日之后由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清算所根据全部卖空合约进行结算,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瘦肉猪指数作为结算价。
而早在1961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就推出了冷冻猪腩合约。
作为一个风险管理工具,该合约满足了猪肉食品加工商对付肉猪易变的价格和存储加工产品的价格风险的需要。
这是第一个有关冷冻储存肉的期货合约。
该期货的期权合约于1986年推出。
该期货合约是专为帮助加工商和仓库经营商管理价格风险而设计的。
像很多期货产品一样,冷冻猪腩起到了引导存货和确立期货价格的常见作用。
美国生猪期货对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市场均起到一定的作用。
牲畜期货为何出现较晚?
美国畜产品期货市场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比谷物类商品期货交易晚100多年。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期货交易的品种必须是可储存的,因为这是实现实物交割的重要保障,但畜产品并不符合这一要求。
上世纪60年代后,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专家经过
反复论证,于1964年大胆推出活牛(LiveCattle)期货交易,打破了期货交易品种必需是可储存的界限,使期货品种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此外,牲畜期货较晚才出现还有三个原因:一是科技条件的要求特别高。
二是需要现代化的冷冻设备。
三是要有规模化的养牛场、养猪场以及技术条件较高的屠宰加工厂。
近期,美国农业部发布美国-加拿大生猪统计报告,其中种猪及育肥猪存栏量大幅下滑。
2009年,种猪年末存栏718.5万头,较2007年相比下降56万头;出栏生猪7025.2万头,较07年下降399万头;能繁母猪存栏369.9万头,较07年下降31万头。
母猪存栏和育肥猪出栏的下降反映生猪产业正面临着严酷的现实,母猪存栏下降56万头意味着每周减少母猪5000头。
不幸的是养猪户的推出都是经历着严重的亏损,已无能力支撑下去。
在过去两年里,育肥猪出栏减少了400万,如果我们用25周为一个周期(从出生到上市175天),意味着每周少出栏16万头。
美国和加拿大上季度减少母猪存栏31万头,育肥猪163万头,说明我们的生猪产业已经糟糕透顶了。
56万母猪和400万育肥猪的减少,如果每头母猪价值1000美元,那么我们的产业潜在亏损10亿美元,在如此亏损下,谁还投资养猪业呢?目前很多养殖企业已经坐视不管了,不再投入,如此下去他们将会被行业剔除。
09年,受猪流感影响,导致国内及全球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大幅减少,生猪价格大幅下滑。
今年(2010)已无猪流感影响,我们已经减少了400万头出栏猪,同时鼓励国内及全球对猪肉的消费,预计美国猪肉出口将会上涨15%。
09年由于猪流感影响猪肉出口大幅下滑,下滑幅度达20-30%。
也许我们很乐观,预计美国和加拿大猪肉出口将会在春季和夏季期间上涨30%,限制猪肉出口的因素主要是猪肉的产量。
另外一个有利因素就是北美和全球经济的复苏,美国GDP上季度上涨5%,占据全球25%GDP的美国经济将会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
也就意味着猪肉需求将会因经济的增长而大幅增加。
个人收入的增加和对蛋白质消费需求之间有着紧密的相关性。
总之,从全球来看,高收入有利于农民饲养更多家畜,人们将会偏重于增加对肉类的消费量,而减少对蔬菜的需求。
据食品与农业组织(CFAO)发布报告称:收入增加、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促进肉类消费需求增加的有利动力,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预计在2050年肉类产量将会由目前的22.8百万吨增长到46.3百万吨。
在未来的40年里,肉类产量将会翻一番,大约每年增加6百万吨。
猪肉生产将会大幅增长。
我们知道,猪流感并非是因生猪引起的,而北美和全球生猪产业却为此付出2-3亿美元和10亿美元的代价,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我们不难想象加拿大生猪企业亏损的样子,如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没有人去帮助他们。
所以,作为媒体的发布者一定要深思,而媒体却偏偏喜欢这些故事。
作为研究专家和学者一定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在发布声明前要想到这是我们的畜牧业
中国猪肉供应链重组对国际竞争者影响巨大。
作为猪肉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的猪肉产业发展备受世界关注。
日前,荷兰合作银行的高级研究员潘晨军女士向记者介绍了其对我国猪肉产业的研究报告。
报告认为,2010年我国猪肉市场形势将好于去年,猪肉价格会有所回升;安全猪肉消费潜力巨大;正在进行的猪肉供应链结构重组将对众多国际竞争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荷兰农业合作银行是由荷兰数家农村信用社于1973年合并而成,是荷兰农民自己的合作银行,也是荷兰的第2大银行,主要从事农业、农业机械和食品工业等行业的金融交易。
对食品与农业领域进行专业研究的潘晨军告诉记者,虽然中国生产和消费的猪肉总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但在农村地区,猪肉消费量仍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这表明农村地区猪肉消费市场可以得到进一步拓展。
与农村市场不同,在城市,食品安全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安全肉市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而不是消费总量的快速增长。
虽然中国的猪肉产业仍然极为分散,但猪肉产业的发展趋势已转向商业化和一体化以适应消费市场的不断变化,而且在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正在发生变化。
首先,中国的养猪业结构已经在最近几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农村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增加。
诸多因素都使得散养的竞争力弱于生猪的专业化生产。
特别是在中国发达地区,大型农场以及养猪专业户正逐渐显示其重要性。
越来越多的养猪专业户和商业农场为屠宰商定向提供生猪。
屠宰商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正从现货市场向有协作的产业链发展。
同时,近年来,屠宰加工产业已经进行了产业的整合。
现在,屠宰加工已过渡到定点屠宰制度,而进一步整合的空间仍然很大。
散养户的逐步退出将为规模较大的屠宰商提供更多的机会,这是因为小型个体的屠宰户主要依赖散养户提供生猪来源。
潘晨军预计,我国屠宰场的数量在未来三年内将进一步减少30%。
“作为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猪肉贸易并不十分活跃。
未来的中国将继续保持猪肉供应自给自足,并不大可能成为一个大的猪肉进口国。
” 潘晨军认为,中国消费者对新鲜肉类的偏爱使得冷冻猪肉的进口受到一定抑制,今后国内可能会增加饲料谷类的进口量而不是猪肉的进口量,并继续鼓励生猪生产。
荷兰合作银行的这份研究报告提出,中国猪肉产业目前所进行的结构改革将对众多国际竞争者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先进技术、农场管理和食品安全的需求将为国际竞争者们创造大量的市场机会。
中国政府侧重于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食品的安全、品种的改良和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是仅仅侧重于单方面地促进畜牧业生产的工业化。
在贸易方面,研究报告认为肉类副产品、高端产品和种畜存在进口潜力。
中国蓬勃发展的财富阶层正在创造一个崛起的高端消费市场。
虽然这只是一个特定的市场,但是它正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这也将为猪肉出口国出口西式肉制品到中国提供机会。
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土地资源匮乏的国家,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满足发展中的畜牧业生产。
中国将继续大量进口大豆和豆粕,以弥补国内市场日益扩大的差距,并在未来几年成为一个玉米净进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