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犯语文差错

合集下载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1、句中拼写错误:句中所拼写的单词与实际要表达的含义不符,或拼音字母拼写有误,造成句意混乱,通常是多音字拼错或元音字拼错的结果。

2、句子结构错误:句子的成分不足、重叠或句法结构错误,会导致句子意思不通顺,不完整或表达模糊。

3、语法错误:语法错误是指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动词的时态、隐性谓语以及其他介词、冠词等的错用。

这种错误会降低作文质量和准确性,严重时会影响句意理解。

4、单复数错误:根据形容词、动词等所含意义和句子构成,合理使用正确的单复数形式,是重要把握语言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错误的存在会给人带来语言记忆上的困惑,影响句子的表达准确性。

5、病句:病句也称为“虚拟句”,是指句意完整,但却因为句式表述不当,使句子表达不够严密,或者句子句式乱了顺序而导致让人无法理解的句子。

6、多余的成分:句中若出现不可缺少的无用成分,就会出现出句意模糊不确定,甚至完全变样,以至于无法表达准确的含义,影响文章整体水平。

7、汉字多余:汉字是我国的国字,但在文章的表述中,如果使用汉字冗余或可以表达的多余的汉字,一定会导致文章层次不够严谨,而影响文章流畅性,有可能降低文章质量。

8、句式乏味:如果句式乏味,就会使文章整体枯燥乏味,不能完整表达论题的思路和主旨,文章的表达会显得木讷枯燥,以致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

9、句子重复: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但是重复句子会导致语言混乱,破坏文章衔接,还可能使文章意思混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和质量。

10、不当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用来帮助人们以正确方式理解句子的重要工具。

不恰当使用标点符号会导致句子书写不清楚,让人无法准确把握句意,严重时会导致句意混淆,无法完全表达句子中的内涵。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公布的十大语文差错,学习者掌握这些要点后,一定可以有效提升文字表达能力,认真学习,并加以练习,终究会有收获的。

新的学期马上就要来临,为了大家的学习路上能够一帆风顺,提升文字表达技能,克服十大语文差错就显得尤为必要。

《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你都用对了吗?

《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你都用对了吗?

《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你都用对了吗?近几年,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语言文字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由于语言本身的复杂性,甚至在接受了多年的专业教育之后,仍然很难在使用语言过程中不出现差错,这一点在中国也不例外。

因此,《咬文嚼字》编辑部就预计,2022年将会出现十大最常见的中文语言差错,其中将包括:1.语错误:在许多人的语言使用中,频繁使用的成语,会很容易受到异化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反复惊叹”、“古语现象”等等这种错误。

2. 习语错误:考虑到中文习惯用法语言的多样性,有时候会受到“混淆”、“弄反”等习惯用法的影响,从而产生习语错误。

3.语语言转换:由于口语的特殊性,有时候会出现口语方言的混合,从而发生语言转换,产生句子不通的情况。

4.法不当:在文字的书写上,常常会出现疏忽或者自由发挥的情况,比如误写汉字,使用不恰当的字体等等。

5.写错误:在今天的语言使用环境中,拼写错误仍然非常常见,比如把“深度”写成“深矿”,把“综合”写成“综吉”等等。

6. 不合乎规则的标点:标点符号是文字书写的重要部分,然而,对于中文的传统标点使用规则,很多人并不熟悉,因此会有不规范的标点使用,或者在不适当的地方使用标点等等。

7.意模糊:有时候,语言的表达可能会非常模糊,不易理解,从而使得语意模糊,让读者无法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8.余性:有时,文字表达会非常冗长,比如在一个小句子中使用了很多副词,这些冗余性的文字并不利于文章的连贯性。

9.法错误:语法是语言表达的重要基础,如果语法不恰当,不仅会影响文章的流畅程度,同时也会降低文章的理解性。

10.音差错:尤其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受到外国语音的影响,从而导致读音的差错,比如“这是一个兔子”,有些人会说成“这是一根兔子”。

以上是《咬文嚼字》编辑部预计2022年将会出现十大最常见的中文语言差错,有了以上这些预计,我们就可以加强自己的语言素养,减少这些常见的中文语言差错。

2019年十大语文差错

2019年十大语文差错

2019年十大语文差错1. 拼字错误:在学习写作语文过程中,有时拼字错误是很常见的。

比如将字“身側"写成“身旁”,“藩篱”写成“篱笆”,“皓月”写成“皎月”,“汉家社稷”写成“汉家社图”等。

2. 用词不当:在学习写作语文过程中,有时也会导致用词不当,从而影响表达的效果。

比如将字“也”写成“亦”、“遗体”写成“遗留”、“宇宙”写成“宇航”,“思想”写成“情怀”等。

3. 书写不规范:书写不正确可能会影响孩子语文学习与记忆,比如写“子”时,笔尖较钝、字底较松等。

错误的书写还可能会导致写出符号错误,比如“星期几”中几写错成一。

4. 少语法:少语法指的是某些不正确的语句,如不正确的定语从句、不正确的名词分类,句子结构有误,缺少谓语动词等。

比如将“在黑夜中,厚重的雾使景色模糊”写成“黑夜中,厚重的雾使景色蒙上一层面纱”。

5. 疏忽调查:在写作语文过程中,对于某些事物的描写,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调查。

比如,有时描写出了不准确的历史事件及人物数据。

6. 缺乏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学习语文所必需的,但有时学生缺乏发散思维会出现多种语文差错,比如把静物描写成了动物,将古代的锻造写成现代的焊接等。

7. 少在细节上加以描写:有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细节性的描写,而少了些细节,从而影响自己的作文质量。

比如少了“脊梁僵硬”,“脚上穿着皮鞋”,“走路有气无力”等细节描写。

8. 谬句:谬句是指由于语法、逻辑上的错误,导致含义矛盾或者存在着实际不可能性的句子,比如“汉武帝登上过太空”,“理性的不容易被战胜”等。

9. 不准确的时间概念:有时学生在写作语文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准确的时间概念。

比如,“西汉灭亡于明朝”,或是将“天安门事件”错误写成“五四运动”等。

10. 少说明持有见解:有时学生在写文章时会忘记强调自己的观点,而只是停留在阐述事实上,没有表达自己的见解。

比如看到“如今的中国的发展速度迅速”,但是没有说明出自己的见解,或者是将历史事件简单地串联起来,而缺乏对其解读及思考。

改正中国人常犯的语文差错练习题

改正中国人常犯的语文差错练习题

改正中国人常犯的语文差错
(根据2013年十大语文差错设计的改错题)
1、王立军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后,认罪伏法,不上诉。

王立军“伏法”。

2、美国“棱镜门”泄秘者爱德华•斯诺登10月9日在莫斯科获颁“萨姆•亚当斯奖”。

3、新闻标题:温岭弑医案,医患调解机制为何“失灵”。

4、李某某涉轮奸案在2013年备受关注,媒体在报道中多次提到著名歌唱家李双江这个文职将军。

5、美国作家菲尔丁说,世界将失去海底王国,一般失去这一伟大的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6、你吃过鸡枞菌吗?
7、2013年陕西南部秦岭等地,曾发生严重的胡蜂蛰人事件,导致数十人死亡。

8、为了解决纠纷,企业或个人有时委托律师全权处理,
律师常为当事人发布“律师授权声明”。

9、羊羯子是一种常见的大众美食。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1.错用成语或使用不当例:行尸走肉成语“行尸走肉”原指形容尸体被巫师施法复活而行走,如今多用于形容机械般死板缺乏生气的人。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人们错误地应用了这个成语,而且出现了各种荒谬的错误。

解决方案:使用成语之前,请先了解其本意、用法及背后的文化内涵,避免使用不当或出现不恰当的场合。

2.错漏之别例:亲兄弟之间,明算账。

这是一个常见的错误,将成语“明争暗斗”中的“斗”误写成了“算”。

解决方案:在文中使用成语时,请务必准确记忆和使用。

3.错意用词例:修改作文时将“交待”误写成“郊带”这是一种常见的拼写错误,将相似字音的词汇错用。

解决方案:在撰写文稿时,特别是进行修改时,务必仔细核对用词,避免类似的错误。

4.标点错误例:他来了,书包戴着.在这个例子中,错用了逗号,应该使用句号。

解决方案:在书写时,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确保句子的结构和意思清晰明确。

5.诗词引用错误例:春天的风景就像一幅画,美丽得像张韶涵的《给未来的自己》。

这是一个在使用诗词引用时出现的错误,将歌曲《给未来的自己》误认为是张韶涵的诗词作品。

解决方案:在引用诗词时,要确保作者及作品的正确与合法性,避免出现错误或版权纠纷。

6.措辞不当例:请大家不要放起炮来。

这是一个用词不当的例子,本意应该是“请大家不要发起炮来”。

解决方案:在写作时,仔细斟酌每个词汇的含义和效果,确保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7.句式混乱例:昨天我去了玩球。

这个例子中,句子结构混乱,不符合汉语的语法规则。

解决方案:在写作时,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确保句子通顺和表达清晰。

8.歧义表达例:小明说他的鞋子很臭。

这个句子存在歧义,不清楚“他”的指代对象是谁。

解决方案:在表达时,要注意语境和上下文,避免出现歧义或引起误解。

9.翻译错误例:This is a red book.(这是一个红色的书。

)这个翻译错误的例子将“book”翻译成了“书”,而不是“图书”。

中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中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中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2009-12-30 21:52:34)转载标签:语文差错文化分类:教育文存新华网上海12月24日专电(记者孙丽萍)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24日公布了2009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十大差错分别是: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

2009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祖国60岁生日”频频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60岁生日”。

“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日历上的常见用字错误是:“己醜年”的“醜”。

2009年是农历己丑年,有人以为“丑”的繁体字是“醜”,就在日历中将“己丑年”误为“己醜年”。

容易用错的成语是:首当其冲。

所谓“首当其冲”,义为首先受到冲击,遭遇灾难与不幸,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

经常误用的量词是:位。

“位”不是一个普通的量词,它含有敬重意味。

但有些媒体却用其表达“一位罪犯”或“一位贪官”。

“位”也不应用于自称。

影视剧中经常写错的人名是:貂蝉,常被写成“貂婵”。

汉代,人们认为“貂”与“蝉”都是美好的事物,因此用来作美女的名字。

引文容易张冠李戴的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句话普遍被误认为是唐代名臣魏征的名言。

其实,这是唐太宗在魏征去世的时候说的。

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故里。

现在一些地方为了提高知名度,常号称是某名人的“故里”,理由是该名人曾在当地生活居住,为争夺名人“故里”称号甚至相互对簿公堂。

其实,“故里”指的是故乡、家乡。

住过的地方应称“故地”,住过的居室应称“故居”,都与“故里”无关。

菜单上经常出现的错误的菜名是:宫爆鸡丁。

其实,正确的写法应是“宫保鸡丁”,它的得名和清代丁宝桢有关。

此人曾官封太子少保,被尊称为“丁宫保”。

网络中最容易混淆的字依旧是:“帖”和“贴”。

帖,音tiě,是写有文字的纸片,名词。

贴,音tiē,是把薄片粘到别的物体上,动词。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

《字斟句酌》宣布2012年十大语文差错《字斟句酌》昨宣布“20年十大语文差错”:自2006年以来,《字斟句酌》编写部都会在年末宣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纠正国人在当年常犯的“语文差错”,也从一个角度回首当年的热门事件。

昨天,《字斟句酌》编写部宣布的“20年十大语文差错”包括了常读错的字“酵”,也有媒体常会搞混的“酒驾”和“醉驾”,还有明星们常常犯的错,比方大S 误用的“贱内”等。

被几亿国人念错的“甄嬛”的“嬛”字(应读xuān),因其平时适用性不高最后躲过了“十大”榜单,《字斟句酌》总编郝铭鉴开玩笑说,“人家还要拍第二季,就不泼冷水了。

”一堂“语文公然课”在郝铭鉴看来,每年评比“十大语文差错”就是给全民上一堂语文公然课,看看哪些字用错了、念错了。

关于造成各种“语文差错”层见迭出的原由,在《字斟句酌》总编郝铭鉴看来,这跟现代人的语言态度相关,“主要表此刻4个方面,好多人的语言态度庸俗,音禁止、形不辨、意不究、典不检;对待语言,好多人感觉兴趣至上;传统文化缺失;以及规范意识淡泊。

”今年的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一、在讨论新闻事件时,常常用到“发酵”一词,比方“垂钓岛争端再次发酵”。

“发酵”的“酵”常常误读成xiào。

郝铭鉴昨天介绍说,自1985年公布《一般话异读词审音表》后,“酵”字统读为jiào,不再读xiào。

但几十年来,该字再三被念错。

二、在报导黄岩岛事件时,媒体多次把“潟湖”误为“泻湖”。

昨年日本大地震时,曾把日当地名“新潟”误为“新泻”;今年又把“潟湖”误为“泻湖”。

“潟”音xì,义为咸水浸渍的土地;“潟湖”是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淤积的泥沙封堵阻泻而形成的湖,也指珊瑚礁围成的水域。

黄岩岛的潟湖,属于后一种状况。

因为“泻”的繁体字“瀉”与“潟”形近,致使误读误用。

三、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常被误为《天堂蒜苔之歌》。

“薹”,是蒜、韭菜、油菜等生长到必定阶段时在中央部分长出的修长的茎;“苔”,是指一类苔藓植物。

语文十大差错

语文十大差错

语文十大差错
以下是常见的十大语文差错:
1. 拼音错误:拼写字词时出现错误,如“香蕉”写成“香蔻”。

2. 词义混淆:使用词语时混淆了其正确的意思,例如将“偷”和“盗”使用错误。

3. 句子结构混乱:句子结构不清晰,导致表达不准确或含义模糊。

4. 标点符号错误:使用标点符号时出现错误,如句子末尾缺少句号或逗号使用错误等。

5. 语法错误:使用词性、时态、语序等方面出现错误,导致句子语法不正确。

6. 主谓一致错误:主语和谓语动词在人称、数等方面不一致,导致句子语法错误。

7. 语气错误:使用错了语气,如将陈述句写成疑问句。

8. 冗长和啰嗦:句子过于冗长,使用了多余的修饰语,导致表达不清晰。

9. 没有逻辑连接词:句子之间缺少逻辑连接词,导致句子关系不清楚。

10. 用词不当:使用词语时不准确,或者使用了不符合句子语境的词汇。

以上是语文的十大差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犯语文差错2009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

2009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祖国60岁生日”频频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60岁生日”。

“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日历上的常见用字错误是:“己醜年”的“醜”。

2009年是农历己丑年,有人以为“丑”的繁体字是“醜”,就在日历中将“己丑年”误为“己醜年”。

容易用错的成语是:首当其冲。

所谓“首当其冲”,义为首先受到冲击,遭遇灾难与不幸,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

经常误用的量词是:位。

“位”不是一个普通的量词,它含有敬重意味。

但有些媒体却用其表达“一位罪犯”或“一位贪官”。

“位”也不应用于自称。

影视剧中经常写错的人名是:貂蝉,常被写成“”。

汉代,人们认为“貂”与“蝉”都是美好的事物,因此用来作美女的名字。

引文容易张冠李戴的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句话普遍被误认为是唐代名臣魏征的名言。

其实,这是唐太宗在魏征去世的时候说的。

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故里。

现在一些地方为了提高知名度,常号称是某名人的“故里”,理由是该名人曾在当地生活居住,为争夺名人“故里”称号甚至相互对簿公堂。

其实,“故里”指的是故乡、家乡。

住过的地方应称“故地”,住过的居室应称“故居”,都与“故里”无关。

菜单上经常出现的错误的菜名是:宫爆鸡丁。

其实,正确的写法应是“宫保鸡丁”,它的得名和清代丁宝桢有关。

此人曾官封太子少保,被尊称为“丁宫保”。

网络中最容易混淆的字依旧是:“帖”和“贴”。

帖,音tiě,是写有文字的纸片,名词。

贴,音tiē,是把薄片粘到别的物体上,动词。

时政文章中容易出错的词语是:兴亡周期律。

这个词经常被误写为“兴亡周期率”。

“周期律”是一种规律,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些特点反复出现。

《咬文嚼字》:100例《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易混字1.哀(唉)声叹气2.按(安)装3.金壁(碧)辉煌4.针贬(砭)5.惨(残)忍6.璀灿(璨)7.检察(查)作业8.为人所不耻(齿)9.一愁(筹)莫展10.精萃(粹)11.看的(得)上眼12.提心掉(吊)胆13.迭(跌)宕起伏14.重迭(叠)15.渡(度)假村16.防犯(范)17.防(妨)碍18.入不付(敷)出19.扶(抚)慰20.一幅(副)对联21.重蹈复(覆)辙22.竹杆(竿)23.卑恭(躬)屈膝24.鬼斧神功(工)25.勾(沟)通信息26.悬梁刺骨(股)27.全神灌(贯)注28.贵(桂)冠29.貌和(合)神离30.迫不急(及)待31.挖墙角(脚)32.不径(胫)而走33.巨(剧)烈34.中恳(肯)35.馈(匮)乏36.兰(蓝)天37.泛烂(滥)成灾38.发楞(愣)39.变本加利(厉)40.再接再励(厉)41.鼎立(力)相助42.权利(力)斗争43.厉(利)害关系44.姐妹俩(两)个45.了(瞭)望46.假期邻(临)近47.另(零)乱48.年令(龄)49.罗(啰)唆50.蛛丝蚂(马)迹51.揭开迷(谜)底52.神密(秘)53.观摹(摩)54.磨(摩)肩接踵55.买那(哪)个好呢56.批(披)露57.水蒸汽(气)58.欠(歉)收59.亲(青)睐60.一肚子委曲(屈)61.鸦鹊(雀)无声62.冰雪熔(融)化63.水乳交溶(融)64.垂头伤(丧)气65.善(擅)自处理66.伸(申)请67.出身(生)在晚上68.寻物启示(事)69.受(授)予奖状70.金榜提(题)名71.品位(味)老师的话72.情况相象(像)73.肖(萧)条74.歪风斜(邪)气75.模形(型)76.反醒(省)77.生活必须(需)品78.弦(旋)律79.眩(炫)耀80.报仇血(雪)恨81.循(徇)私舞弊82.天崖(涯)海角83.沿(延)伸84.流光异(溢)彩85.心心相映(印)86.反应(映)意见87.生死悠(攸)关88.记忆尤(犹)新89.怨天忧(尤)人90.始终不逾(渝)91.世外桃园(源)92.渊(源)远流长93.震(振)奋人心94.截止(至)年底95.因地治(制)宜96.置(质)疑的勇气97.德高望众(重)98.九洲(州)大地99.化妆(装)成乞丐100.乘座(坐)火车2006年中国出现频率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

将“像”错为“象”,这在电视字幕中出现最多;将丙戌年的“戌”字,错成“戍”字,这在大量的台历、挂历中出现;将神舟六号的“舟”字,错成“州”字,众多报刊杂志和电视写错;“即”字与“既”字用错,如“既来之”错为“即来之”,图书出版物中出现不少这样的混淆;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發。

如:‘美容美發中心’。

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美髮’也不能写作‘美發’。

‘發’音fā,是‘出發’的‘發’;‘髮’音fà,是‘头髮’的‘髮’。

两字均简化为‘发’,但音、义并不相同;在常用文体中,将“启事”写成“启示”;新疆的“哈密瓜”因地名而得名,但在大量的商店招牌中,将“密”字错为“蜜”字;在标点符号使用中,很多人在寄信时喜欢在信封上将“收”字,用括号括起来,而括号是用来标明注释性文字的,用在信封上则是错的;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掠并烧毁的,但在众多的地方将其错称为“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而八国联军是在1900年入侵北京的;孟子的“食色,性也”,常被人引为孔子的名言。

2007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家父”、“无间道”、“戴上紧箍咒”、“九洲”、“娈童”、“海上升明月”、“碳烧咖啡”、“吋”、“权力”/“权利”、“唇枪舌战”比如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

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这个差错最典型的案例是朱军在《艺术人生》中的那次主持节目出错,其实许多文化名人的文章中也经常犯同样的错误。

随着电影《无间道》迅速走红的佛教词语“无间道”。

现在诸如“陷入了留学无间道”,“面对股市,学会避开无间道”的用法比比皆是。

从电影《无间道》问世以来,“无间道”便成了一个流行词语,媒体常用它来表示失败、痛苦或灾难。

其实这是以讹传讹的结果。

电影片名为“无间道”,说的却是“无间地狱”。

佛教中“无间道”是信徒修炼的一个阶段,“无间地狱”是八大地狱的第八狱,入此地狱者将永受痛苦,无有间断。

两者具有不同的含义。

报章上常见的搭配错误还有:“戴上紧箍咒”。

金箍是可以戴的,而紧箍咒是咒语,只能念不能戴。

另外,地名中特别容易混淆的字:州/洲。

如:“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

”“九洲”的正确写法应为“九州”。

“州”本义为水中陆地,后用作行政区划名称,水中陆地义也改用“洲”来加以区别。

“九州”为中国的代称。

新闻中容易用错的词语比如:娈童。

“娈童”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词语,专指被女性玩弄的美少年,其实“娈”是形容词,指“美好的样子”,而在“杰克逊娈童案落下帷幕”,“网络惊现娈童犯黑名单”等新闻中,“娈”字一律被误解为了“侵犯、猥亵”等动词含义。

还有每到中秋节时,媒体上常会引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往往把“生明月”误为“升明月”。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一个“生”字气象万千,出神入化,是诗中的传神之笔;误为“升”字则成了直白的写实,既不忠实于原著,又削弱了诗的意境。

商品名称中的常见用字错误是:碳烧(烤)。

如:“碳烧咖啡”、“碳烤月饼”、“碳烤牛排”等。

“碳烧(烤)”均应为“炭烧(烤)”。

“炭”指木炭,用木炭烧烤食物,是一种传统的食物加工方法,它可以使食物带有独特的芳香;而“碳”是一种化学元素,无法直接用作燃料。

计量单位中常见用字错误是:吋。

如:“52吋液晶电视”。

“吋”是一个淘汰字,应该改用“英寸”。

1977年国家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淘汰了部分计量单位的旧译名用字,“吋”字是其中之一。

书面文字中经常混淆的词语还有,权力/权利;成语运用中常见的词形错误是“唇枪舌剑”误为“唇枪舌战”。

2008年度十大差错榜出炉央视主持人孙正平估计做梦也想不到,他在解说奥运会开幕式时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乐”读成了yuè,竟会登上《咬文嚼字》杂志评选的2008年十大语文差错的榜首。

而在《咬文嚼字》新近开始的对热播电视剧语文差错的咬嚼中,《士兵突击》不幸首先中的,其平均每集有1.7个差错。

“三聚氰胺”上榜《咬文嚼字》每年岁末都要评选当年的十大语文差错。

今年他们破天荒地在全国设立了50个监测点,听人们读错的音,查报上写错的字,覆盖面是空前的。

往年的十大差错都是错别字,但是这次却汇集了两个词条的读音错误。

孙正平那一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yu è)乎”是对全世界几十亿人说的。

《咬文嚼字》觉得影响太大,不收进去有点不近人情。

《咬文嚼字》副主编王敏说,其实那个“乐”应该读le,表示快乐的意思。

当然三聚氰胺也是今年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但是《咬文嚼字》的编辑们却遗憾地发现很少有人将其读对。

那“氰胺”应读第二声qíng和第四声àn。

“我们这次选取的都是人们容易并经常出错的词语。

因为总是循着习惯去使用了,有时也会望文生义,所以错误的流传面也就越来越广。

”王敏说。

《士兵突击》字幕有错今年《咬文嚼字》矛头直指12部热门电视剧。

第一个应声倒地的是《士兵突击》。

经过专家们的细致排查,他们捉住了28集《士兵突击》的48处错误,平均每集1.7处。

《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昨天告诉记者,这些差错主要集中在荧屏文字上,比如将“坐月子”写成“做月子”,将“愣神”写成“楞神”,将“不像话”写成“不象话”等等。

郝铭鉴坦言,这次对《士兵突击》还是宽容的,“我们纠出的都是明显差错,许多差错,只要能说得通,我们都不算在纠错之列。

”据悉,接下来《咬文嚼字》还将“咬嚼”《五星大饭店》、《金婚》、《闯关东》、《奋斗》、《亮剑》等热门电视剧,咬嚼的结果将可能上报广电总局。

链接】2008年十大语文差错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lè错读成yuè。

2“三聚氰胺”:“氰胺”应读第二声qíng和第四声àn。

3“震撼”误为“震憾”。

4“故里”误为“故裏”。

5.“狙击”和“阻击”混淆。

6“营利”和“盈利”混淆。

7“其间”和“期间”混淆。

8“望其项背”误用。

9“存款准备金率”误写成“存款准备金利率”。

10《红楼梦》“索隐派”误写成“索引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