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2009年十大语文差错

合集下载

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

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

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编辑部每年都会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以下是2022年的“十大语文差错”及其解析:
1. “原年人”改为“元年来人”。

2. “引以为戒”误为“引以为鉴”。

3. “连花清瘟胶囊”误为“莲花清瘟胶囊”。

4. “不负众望”误为“不孚众望”。

5.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误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6. “终止”误为“中止”。

7. “二三其意”写成“二三其德”,“发扬”误为“发杨”。

8. “通货膨胀”写成“通货彭胀”,“泄洪”误为“泻洪”。

9. “核酸阳性”误为“核赛阳性”,“德尔塔毒株”写成“德尔塔毒株”,“抗原检测”误为“染原检测”。

10. “针鼹”误为“针眼”,“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说成“长江三角洲一
体化示范区”,“蒋介石故居”说成“蒋介石故园”。

以上差错都是媒体和出版物中常见的,如果您在写作或编辑时犯下这些错误,可以查阅字典或咨询语文老师进行修正。

咬文嚼字公布的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的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的十大语文差错
第一,拼写错误:拼写不规范,大小写混用,字母缺省等;
第二,语法错误:标点符号不正确,从句未隔开,位置错误,说话人
口语化,句子没有完整表达意思,重复句式;
第三,句子无逻辑:句子结构不清,前后矛盾,构思不精,句法混乱;
第四,术语搭配错误:搭配词语和句子搭配不当,习惯用法不得当,
词义偏差;
第五,标点使用不规范:“,”、“。

”、“!”等使用不当,漏写
及多写等;
第六,语意不精准:没有使用相应的词语,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意思
的转换不合理;
第七,重复使用词语:重复使用同一个或几个词语使得句子变得索然
无味;
第八,滥用俗语及简称:使用过多的口头语,成语及简称;
第九,倒装不当:倒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第十,口语习惯使用:口头语使用不当,地道表达缺失,口语习惯难
以识别。

作文材料-《咬文嚼字》公布10大语文差错精品

作文材料-《咬文嚼字》公布10大语文差错精品

《字斟句酌》宣布10 大语文差错十大差错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论语》中的这句话欢迎全世界贵宾。

但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却将è误读成了è。

年,这是国人在引用名言常常读错的字。

社会热词中简单犯错的是三聚氰胺。

今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让冷僻词汇三聚氰胺快速人人皆知。

氰胺应读ín’àn,但国人广泛将其误读为ī’ā。

今年高考,很多中学生使用震憾一词形容汶川大地震,正确用词应当是震惊。

撼为手旁,意思是以手摇物。

憾为心旁,意思是心出缺失。

二者形近而义殊。

新闻报导中简单混杂的词是:狙击/阻击。

年终全世界性金融危机来势汹汹,狙击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等标题屡次出现于报纸、网络上,其实这里的狙击应写为阻击。

狙击是攻击性的袭击,阻击才是防守性的阵地战。

旅行景点爱用繁体字书写名人旧居的说明牌,却常常将故乡误写为故裏。

里字本有其字,和裏外的裏不相关。

社会机构称呼中,非营利机构常被误写为非盈余机构。

营利是指主观上牟取收益,盈余是指客观上获取收益。

二者的出发点是不同样的。

第一版物上简单用错的词是:时期,按时期,我参加了一次考试。

时期不可以独自放在句首使用,应当写成此间。

第一版物上简单混杂的成语是:望其项背,和瞠乎其后。

前者表示差距不大,后者表示相差悬殊。

一些有名作家的笔下,居然也会出现只好望其项背这样的病句。

财经术语中,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有时会被新闻媒体混作一谈。

前者是指银行提取准备金的比率,后者是指央行瞄准备金支付的利率。

最近几年来《红楼梦》被影视剧每每翻拍,红学登上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

但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派,再三被讲坛学者们误称为索引派。

索隐是指钩沉索隐,研究故事背后的事实。

而索引专指图书检索。

二者堪称风马牛不相及。

《字斟句酌》部负责人郝明鉴还表示,年,该杂志将集中精力,对《士兵突击》、《五星大饭馆》等一批高收视率优异电视剧的字幕进行纠错。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公布2011年中国十大语文差错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12月21日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这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一、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

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舆论哗然。

语文专家指出,“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

虽然读音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

故宫“撼”事,令人遗憾。

二、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光复”一词频繁现诸媒体报章。

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把“光復”误写为“光複”。

其实,“復”表示还原、恢复;而“複”的本义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复,如“山重水複”“複印”。

三、一些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出现在媒体上的重大知识差错是:2011年也是建党九十周年,但一些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镰刀代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共产党依靠的两大基本阶级。

锤头和镰刀交叉的图案,代表工农联盟。

四、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合拢”。

2011年7月,杭州钱江三桥发生部分坍塌事故,不少媒体将事故原因归结为大桥在施工中“过分强行合拢”。

事实上,“合拢”应作“合龙”。

传说天上的龙有吐水的本领,故人们把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口比作龙口,而把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叫做“合龙”。

“合拢”只是靠拢在一起,与“合龙”不是一回事。

五、最容易读错的金属元素名称是:“铊”。

2011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发生学生“铊中毒”事件,某些电视主持人在播报有关新闻时,把“铊中毒”读成了“tuó中毒”。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

《字斟句酌》宣布2012年十大语文差错《字斟句酌》昨宣布“20年十大语文差错”:自2006年以来,《字斟句酌》编写部都会在年末宣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纠正国人在当年常犯的“语文差错”,也从一个角度回首当年的热门事件。

昨天,《字斟句酌》编写部宣布的“20年十大语文差错”包括了常读错的字“酵”,也有媒体常会搞混的“酒驾”和“醉驾”,还有明星们常常犯的错,比方大S 误用的“贱内”等。

被几亿国人念错的“甄嬛”的“嬛”字(应读xuān),因其平时适用性不高最后躲过了“十大”榜单,《字斟句酌》总编郝铭鉴开玩笑说,“人家还要拍第二季,就不泼冷水了。

”一堂“语文公然课”在郝铭鉴看来,每年评比“十大语文差错”就是给全民上一堂语文公然课,看看哪些字用错了、念错了。

关于造成各种“语文差错”层见迭出的原由,在《字斟句酌》总编郝铭鉴看来,这跟现代人的语言态度相关,“主要表此刻4个方面,好多人的语言态度庸俗,音禁止、形不辨、意不究、典不检;对待语言,好多人感觉兴趣至上;传统文化缺失;以及规范意识淡泊。

”今年的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一、在讨论新闻事件时,常常用到“发酵”一词,比方“垂钓岛争端再次发酵”。

“发酵”的“酵”常常误读成xiào。

郝铭鉴昨天介绍说,自1985年公布《一般话异读词审音表》后,“酵”字统读为jiào,不再读xiào。

但几十年来,该字再三被念错。

二、在报导黄岩岛事件时,媒体多次把“潟湖”误为“泻湖”。

昨年日本大地震时,曾把日当地名“新潟”误为“新泻”;今年又把“潟湖”误为“泻湖”。

“潟”音xì,义为咸水浸渍的土地;“潟湖”是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淤积的泥沙封堵阻泻而形成的湖,也指珊瑚礁围成的水域。

黄岩岛的潟湖,属于后一种状况。

因为“泻”的繁体字“瀉”与“潟”形近,致使误读误用。

三、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常被误为《天堂蒜苔之歌》。

“薹”,是蒜、韭菜、油菜等生长到必定阶段时在中央部分长出的修长的茎;“苔”,是指一类苔藓植物。

2009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2009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容 易用 错 的成语 是 : 当其 冲 。所 谓 “ 首 首 当其 冲 ” 意 为 首先 受 到 冲击 , 遇 灾难 与 不 , 遭
幸, 不能 理解 为 “ 冲锋 在前 ” 。 经 常误 用 的量 词 是 : 。 “ ” 是 一 个 位 位 不

》 谁译 得更好
普 通 的量 词 , 含有 敬 重 意 味 。 但有 些 媒 体 它 却用 其表 达 “ 一位 罪犯 ” “ 位贪 官 ” 位 ” 或 一 。“
有 “ 林 啄木鸟” 称的《 文嚼字》 语 之 咬 编
辑 部 .4 日公 布 了 2 0 2 0 9年 中 国 出现 频 率 最
高、 覆盖 面最 广 的十 大常 犯语 文差 错 。
十 大差错 分别 是 :
经 常混 淆 的概 念 是:祖 国” “ 中国 ” “ 和 新 。 20 0 9年是 新 中 国建 立 6 0周 年 .在 相关 纪 念 活 动 和媒 体报 道 中 , 祖 国 6 “ 0岁生 日”频 频
引 文 容易 张 冠李 戴 的是 : 以铜 为 镜 , “ 可 以 正 衣 冠 ; 古 为 镜 , 以 知 兴 替 ; 人 为 以 可 以
卡秋 莎站在 峻 峭 的河 岸上 .
歌 声好 像 明媚 的春 光 …… 《 秋 莎 》 支 歌 , 国 五 、 十 年 代 的 喀 这 我 六 青年 人 都 熟悉 , 多人 会 唱 . 唱 。现 在 , 许 爱 他 们 已经 是 老 人 了 . 听 到 这 支 歌 , 会 浮 想 但 还 联翩 , 引起 亲 切 的怀 旧之 情 。即 便是 现 里 ” 号 甚 至 相 互对 簿 为 故 称
公 堂 。其 实 ,故里 ” 的是故 乡 、 “ 指 家乡 。住过 的 地方 应 称 “ 地 ” 故 ,住 过 的居 室应 称 “ 故

《咬文嚼字》公布10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10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10大语文差错范文一:大家好,最近我们学校传来了一个消息,就是《咬文嚼字》公布了10大语文差错。

这让本来就不喜欢学语文的我更加困惑了。

但是,我看了一下这10大语文差错,不仅让我明白了自己容易犯的错误,而且也让我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

下面,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些语文差错。

首先,我们看到了第一条——“’浮夸之辞’中的‘夸’字应为‘夸耀’”,它的重点在于正确使用词语,不要把不同意思的词语混淆。

我们以后要注意词语的严谨性,不要听音意思混淆。

接下来,第二条说“‘不解之缘’或‘无缘无故’中‘无缘’应为‘无因’”。

这条语文差错也是关于词语使用的问题,我们对于相似的词语也要有独立的思考。

然后,第三条说“’反其道而行之’中的‘其’字应为‘其所’。

”这是对语法的要求,表示“其所”的状语在句子中起到了限定性作用,将语言它更加清晰易懂。

第四条说“‘窝里反’中的‘反’字应为‘犯’。

”这也是关于词语使用的问题,我们要了解词语的本意,不要随意改写。

接下来第五条说“‘登堂入室’中的‘入’字应为‘如’。

”这个语文差错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我们对于成语或者俗语的来源并不好理解,但是应该在使用的时候了解它的原意。

第六条说“‘满怀壮志’中的‘壮’字应为‘自豪’。

”这是关于词语使用的问题,同样让我明确了词语的不同使用。

第七条说““似曾相识”中的“似”字应为“如”。

”这也是我们对于成语或俗语鲜有机会理解到的问题,但是理解其成分,再诠释就更加容易了。

第八条说“‘方兴未艾’中的‘兴’字应为‘兴隆’。

这条语文差错让我明白了词语的更改可能会导致句子语义的变化,也让我更加注意词语的使用。

接下来,第九条说“‘既来之,则安之’中的‘既来之,则安之’应为‘既来之,则安之’。

”这是关于标点符号的问题,标点符号不当会使句子的意义模糊。

最后,第十条说“‘枯藤老树昏鸦’中‘昏’字应为‘荒’。

”这同样让我了解到对于成语或俗语的来源要有深入的掌握。

以上就是我对于10大语文差错的分析,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些错误都是关于语言使用的问题。

《咬文嚼字》发布“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发布“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发布“十大语文差错”一、“两会”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议案”“提案”混淆。

“两会”召开期间,网络及部分传统媒体上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之类说法。

这无疑是混淆了“议案”和“提案”两个不同的概念。

“议案”是具有法定提案权的国家机关、会议常设或临时设立的机构和组织,以及一定数量的个人,向权力机构提出审议并做出决定的议事原案。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人大代表提出的是“议案”。

而“提案”是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向政协全体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提出的书面意见和建议,经提案审查委员会或者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交承办单位办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对提案的提出、审查、办理、监督等有详细规定。

二、中央巡视工作报道中的常见用字错误:“入驻”误为“入住”。

“住”与“驻”都有停留的意思;但是“住”泛指通常意义的居住,“驻”则特指为军事目的或执行公务而驻扎、留驻。

中央巡视组进入某地或某单位,是为执行公务而驻扎,而不是普通的居住,因此应用“入驻”,不用“入住”。

三、国家计生新政宣传中的概念错误:“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许多媒体在宣传报道这一新政时,提出了“单独二胎”的说法。

将“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简称“单独”没有问题,但把“两个孩子”简称为“二胎”,是不准确的。

“二孩”指两个孩子,“二胎”指两个胎次。

如果生育的是双胞胎,一胎已经有两个孩子,再允许生“二胎”,就可能有三个或四个孩子。

这可能导致对新政的误读。

四、APEC会议报道中的一个病态词语:“国际间”。

2019年11月中旬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一些媒体上出现了“国际间”的说法,如“把APEC会议当成国际间的交流平台”等。

际,即彼此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杂志社
(2009年12月20日)
一、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

2009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祖国60岁生日”频频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60岁生日”。

“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指祖先世代居住的国家,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

二、经常误用的量词是:位。

如:“三位罪犯落入法网”“我是一位歌手”。

作为量词,“位”是含有敬重意味的,不应用于“罪犯”等不应受到敬重的人,也不应用于自称。

三、媒体中容易用错的成语是:首当其冲。

如:“他首当其冲坚持上一线工作”“大地让人首当其冲想到的是母亲”。

这类说法不仅出现在广播电视中,也出现在报刊图书里。

所谓“首当其冲”,义为首先受到冲击,遭遇灾难与不幸,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首先”。

四、日历上的常见用字错误是:“己醜年”的“醜”。

2009年是农历己丑年,有人以为“丑”的繁体字是“醜”,就在日历中将“己丑年”误为“己醜年”。

其实“己丑年”里的“丑”本有其字,它是地支的第二位,和繁体字“醜陋”的“醜”无关。

五、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故里。

一些地方为了提高知名度,常号称是某名人的“故里”,理由是该名人曾在当地居住。

其实,“故里”指的是故乡、家乡。

住过的地方应称“故地”,住过的居室应称“故居”,它们和“故里”不是一回事。

六、影视剧中经常写错的人名是:貂蝉。

如:“貂婵是所谓的四大美女之
一”。

《三国演义》中貂蝉出现在汉代,当时人认为“貂”与“蝉”都是美好的事物,因此用来作美女的名字。

“婵”可以形容女子姿态美好,但人名“貂蝉”是不能写成“貂婵”的。

七、菜单上经常出现的错误的菜名是:宫爆鸡丁。

不少人误以为此菜出自宫廷,其烹饪方式是爆炒,因而得名“宫爆”。

其实,正确的写法应是“宫保鸡丁”,它的得名和清代丁宝桢有关。

此人曾官封太子少保,被尊称为“丁宫保”。

据说,丁宝桢的家厨擅长花生炒鸡丁,后来这道菜由丁府传到民间,因此得名“宫保鸡丁”。

八、网络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帖”和“贴”。

网上的“发帖子”“读帖子”经常误为“发贴子”“读贴子”。

帖,音tiě,核心含义是写有文字的纸片,是名
词。

贴,音tiē,核心含义是把薄片粘到别的物体上,是动词。

网上的“帖子”,虽非纸质,但其以简短的文字记录、传递信息的特点,与传统的“帖子”相同,是不能写成“贴子”的。

九、时政文章中容易出错的词语是:兴亡周期律。

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在同毛泽东的交谈中,他说到中国历史上不少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没有跳出“兴亡周期律”的支配。

“兴亡周期律”这一概念由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直至今天。

但长期以来,媒体宣传中都将“兴亡周期律”误为
“兴亡周期率”。

“周期律”是一种规律,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些特点反复出现,不是两个数值的比率。

十、引文容易张冠李戴的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媒体在引用这段话时,常说成是唐代名臣魏征所言。

其实,这是唐太宗在魏征去世的时候说的。

他的意思是善于进谏的魏征去世,使自己少了一面镜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