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8.杨修之死 (共15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8.杨修之死 (共15张PPT)

杨修之死
小说这东西,人人都能读, 但是,要真的读出点韵味,却 又是非常之难,作家真要说的 话,是从字缝里渗出来的。
—葛红兵(文学批评家)
背景介绍:这篇课文的故事发生在
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 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 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 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 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 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 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鲁迅: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至少是一个英雄。
[片段作文练习]
用现代汉语改写文中的一件事, 要发 挥想像,运用过去学到的 人物描写的方法,对人物作细致的描写。
却未必尽知,聪明的同学,你知道吗?请结合你对文 本的揣摩, 为他俩设计一段对白。
主公,我何罪 之有哇?
1、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 才智,置军纪于不顾。 2、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嫉 妒他的才能。 3、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 班人的斗争中,在曹丕已得势的情况下, 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融入背景,客观评价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 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 家。他广泛搜集相关平话、 戏剧和传说,参考了陈寿的 《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 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 创作了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 体小说《三国演义》。罗贯 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 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 对暴政作了抨击,提出了自 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 这个观点形成了全书鲜明的 拥刘反曹倾向。
正确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
<三国>的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拥刘反曹, 因此对曹操的揭露有不少是虚构的。
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 似伪,状诸葛亮之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 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人教版.ppt(上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人教版.ppt(上课)
为不加约束 分食讫(qì):完毕 大簏(lù):竹器 伺察之(sì):守候 谮害( zèn ): 诬陷、中伤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 》人教版.ppt(上课)
解释加线的词.
• (1)适疱官进鸡汤
恰巧
• (2)数犯曹操之忌 屡次
忌讳
• (3)人皆不晓其意 • (4)丕如其意
明白 按照
• (5)植然其言
理解揣摩(一)
根据文中的六件事分析人物形象
——杨修
以“读了……,我认为杨修……。”为例说一句话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 》人教版.ppt(上课)
恃才放旷 才思敏捷 狂妄轻率
疏放不羁
好耍小聪明
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 --明·李贽评《三国演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 》人教版.ppt(上课)
《三国演义》及作者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 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 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以魏、蜀、吴三 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一百年间 历史,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魏、蜀、吴三国之间 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 所反映,塑造了刘备、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 、张飞等众多的人物。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 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 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 定的愿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 》人教版.ppt(上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 》人教版.ppt(上课)
背景与情节: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 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 中,曹操兵退斜谷”。从 战争发展的角度上看, 当时三国交战,曹操率 大军攻打蜀国,兵败; 蜀军追击,曹操退守阳 平关,再败;退兵驻守 斜谷口。此时曹操心中 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PPT课件
3、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准备归程,夏侯惇 为什么 “大惊”?
因为曹操没有下令退军,而杨修便准备归计。 杨修此乃“惑乱军心” ,严重违反军纪,故 夏侯惇大惊。
4、曹操与杨修这段关于“鸡肋”的故事对后世影 响很大,使“鸡肋”产生了一项比喻意义,请说 说今天“鸡肋”的比喻义是什么。
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丢了舍不得, 拿着又没有什么味。今天多比喻没有多大 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 年),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 名小说家、戏曲家,相传是《水 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徒弟。他是 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 小说家,他所创作的《三国志通 俗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 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 风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 的喜爱。在国外,他的《三国演 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 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 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 的艺术大师”。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 罗贯中
背景资料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
篇章回体小说。罗贯中搜求了有关 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 国志》等,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 合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创作 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三国 演义》。书中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 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 抨击,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仁政。在国外,《三国演义》被称 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 杰作”。
应对提问的答案
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 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 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 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 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 有杀修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 修死年三十四岁。 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课标上册《18 杨修之死》课件(共26张PPT)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课标上册《18 杨修之死》课件(共26张PPT)

扩展研究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有“奸雄”之称, 从文中能看出他的“奸”吗?
一奸:借故杀人, 二奸:不让人识破心机, 三奸:惠善后。
“三国”知识积累
对联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 名扬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歇后语 张飞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朝歌长(
zhāo
)(
zhǎng
)
解释画线部分意义
数犯曹操之忌(屡次 )( 禁忌) 适庖官进鸡汤(正逢 ) 人皆不晓其意( 明白 ) 丕如其言( 依照 ) 植然其言( 认为对 )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只要 )( 就 )
翻译下列句子.
(1).杨修为人侍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译:杨修平日行事,好依仗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 加检点,多次冒犯曹操的忌讳。
读准下列字的音:
o i ) 取匙(chí 庖官(pá ) 鸡肋( lè ) n 谮害(zè ) 绰刀(chāo) 叱退(chì )
曹丕( pī ) 麾军( huī ) 高阜( 恃才放旷(shì )
fù )
与众分食讫(q ì )
数犯曹操之忌(shuò )而心恶之(wù)
折却门牙两个(shé )拈弓(niān)
扩展研究
杨修死后,原著中有几句诗,对杨修之死是 这样说的:“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我们 现在想想,说得准确不准确?
——有道理。杨修恃才放旷,喜耍小聪明。而曹操在 文中是个表面上“称美”,而“心恶之”的妒贤嫉能的人, 两种性格互相冲突,必然导致一个结局,但杨修与曹氏父 子间争宠夺权的斗争,卷入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 这才导致他遭杀的本质原因。

九年级语文上《杨修之死》教学课件人教版18页PPT

九年级语文上《杨修之死》教学课件人教版18页PPT

但细究起来,这件事又很不简单,因为曹操早有杀 修之心,他一直在等待时机,为的是找一个最堂皇的 理由把杨修除掉,以免旁人猜忌。他这种阴险的心理 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为了揭示这一过程,说明曹 操杀杨修的真实意图,小说作者运用了插叙的写法, 追述此前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的事实。 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属日常生活范围,包括改建花 园大门、分食塞北酥饼和所谓“梦中杀人”三事,生 动地反映了曹操待人接物常以小慧售其奸,故意乱人 耳目,可每次都被杨修揭穿;身边有这样一个才思敏 捷、能参透自己心意的人,他如何能不“忌”不“恶” 乃至时时加以防范呢?另一类属于政治活动范围,包 括杨修告发曹丕阴事、教曹植斩门吏而出和为曹植作
2、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身死因才误”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 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 里反应?(请用简洁的话概括。)
事件
曹操的反应
鸡肋事件
操杀修
改建园门
杨 修
分食酥饼
虽称美,甚忌之 虽喜笑,心恶之
生活 逐 小事 渐
数 犯
语破奸心
愈恶之
加 深
曹 告发曹丕
我们现代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有部分人在 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一些自私、狂妄自大 的坏习惯,有时说话做事让人很难接受。在今后的学 习生活中,要相互理解、互相尊重,建立美好和谐的 人际关系。
这件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 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 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 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 难以进取。“杨修之死”就是在这样 的背景下发生的。
杨修
字德祖,弘农华阴人, 汉太尉杨震五世孙。东 汉建安年间举为孝廉, 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 主薄。因才华过人,又 是袁术外甥,曹操虑为 后患。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课件(共23张PPT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课件(共23张PPT )

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 初小说家。
背景简介
这一事件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 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 葛亮已智取汉中,西山一战,蜀国老将黄 忠手斩夏侯渊,曹操一怒之下出兵为夏侯 渊报仇,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屡 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 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 取。“杨修之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 生的。
都古一惯白几青是浪滚
付今壶看发度山非花滚
笑多浊秋渔夕依成淘长
谈少酒月樵阳旧败尽江
中事喜春江红在转英东
相风渚
头雄逝
逢上
空水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 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 小说.《三国演义》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 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 ,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塑造了 刘备、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 众多的人物。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 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寄托了人民渴求明 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数 犯
语破奸心
愈恶之
曹 告发曹丕

愈恶之
逐 渐 加 深
之 忌
教植斩吏 政治大斗怒争
代作答教
大怒,有杀修之心。
失利葬修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 特征(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
语句来回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归



虚伪奸诈

阴险残忍

嫉贤妒能
老谋深算
恃才放旷 狂妄轻率 目中无人 耍小聪明
关于杨修的死因,如果深入 探究,你觉得根本原因有哪些呢?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3时47分21.11.2115:47November 21, 2021

人教 9 上 语文:第18课《杨修之死》(64张ppt)课件

人教 9 上  语文:第18课《杨修之死》(64张ppt)课件

曹操(155年- 220年),字孟德, 小字阿瞒,沛国谯郡 (今安徽省亳州市) 人。东汉末年著名的 军事家、政治家及捷。文 学作品《答临淄候笺》 、《节游赋》、《神女 赋》等。 东汉建安年间 举为孝廉,任郎中,后 为汉相曹操主薄。后被 曹操杀害。
京剧《曹操与杨修》剧照
加约束。 麾: 指挥 谮: 诬陷,中伤 麓: 竹器 佯: 假装
马超: 刘备手下的一员猛将。
魏延: 刘备手下的大将。 庞德: 曹操手下的大将。 夏侯惇:曹操手下很受信任的一员大将。
夏侯,复姓。 世子: 王侯爵位的继承人。 答教: 为应对尊长的提问而于事前拟好的
答案。
整体感知
课文记叙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 主旨是表现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 的思想作风,也揭示了曹操的复杂性格:即 十分奸诈,又有深谋远虑。
杨修之死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 的结果
京剧《曹操与杨修》
聪明杨德祖, 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 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 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 非关欲退兵。
杨修之死
疑难解析
1、关于杨修死因,有人 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 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 因。你持何种观点?说 出理由。
依据这篇课文,杨 修被杀可以归纳出三个 原因。
2.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 __《__三__国__演__义__》__,描写了_________时的 历长史篇故章事回,体集小中说表现了统治集三团国之间政治 和军事的斗争。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杨修平日行事,好依仗自己的聪明 才智而不加检点,多次冒犯曹操的忌讳。
2.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
人们都认为曹操果然在梦中杀人。
3.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 就令班师。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8课 杨修之死(共26张PPT)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8课 杨修之死(共26张PPT)

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二、探究:了解故事情节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杨修的死因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2、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叙、②倒叙、③插叙。 本文属哪一种方式?有何好处? 本文的回忆部分是插叙。 这种写法,大大加强了故事的吸引力, 使文章曲折有致,跌宕多姿。详细写出了杨 修之死的必然原因。(允许有不同观点)
庖( páo)官
谮( zèn )害
高阜( fù )
拈(niān )弓 曹丕( pī )
绰(chāo )刀
而心恶之( wù ) 麾军( huī )
数犯曹操之忌(shuò ) 夏侯惇(dūn

预习:2解释字词
1、适庖官进鸡汤( 正逢 )
2、数犯曹操之忌( 屡次 )( 禁忌 )
3、人皆不晓其意( 明白 )
4、丕如其言( 依照 )
5、植然其言( 认为对 ) 6、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只要 ) ( 就 )
一、自学课文
1.请找出这篇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 人物: 曹操 杨修 故事情节: 曹操杀杨修
环境: 战场
2.请复述小说中的各个故事情节。
二、探究:了解故事情节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2、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叙、②倒叙、③插 叙。本文属哪一种方式?有何好处? 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对杨修每次犯忌,曹
杨修被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1.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 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 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 2.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 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并煽 动其他人也作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 3.由于杨修已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世子的斗争之 中,在曹丕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 的牺牲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文写了曹 操与杨修之 间的七件事 以反映他们 之间的矛盾 冲突。
1.鸡肋事件 1-3节 2.改建园门 4节 3.分食酥饼 5节 4.梦中杀人 6节 5.告密被疑 7节 6.教植斩吏 8节 7.为植答教 9节
2、文中提到杨修“数犯曹操之忌”, 犯了几次? (1)改建园门 4节 (2)分食酥饼 5节
分析:一个人有才,还得会用才方可施展 才华,远祸避害;做人要谦逊,不可锋芒 太露;要了解自我,接纳他人,正视现实; 学会与人相处„„ 明确:应有健全的人格,要有健康的心理
曹操装作吃惊的样子说:“谁杀了 我的近侍?”
3、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丞相并不在梦中,你才真的在梦 中啊。 4、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只要曹操提问,曹植就按照《答教》 的条文来回答。
1、全文写了曹操与杨修之间的七件事以 反映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标注12个自然 段,听读课文,思考:写了哪七件事?
关于杨修之死,有人推之于 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 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明 你的理由。练习一2
原因之一:杨修(恃才放旷、卖弄聪 明、轻率大意„„) 由于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 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他的被杀是咎 由自取;
原因之二: 曹操 (老谋深算、虚伪狡 诈、暗藏祸心„...) 由于杨修能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嫉妒 他的才能,故杀之以除心腹之患; 原因之三:政治原因 杨修已深深卷入了曹丕与曹植争夺接班人 的斗争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 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 人的安危,社稷稳定考虑,必定会杀掉杨修。
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解释
(1).鸡肋 : lèi 胸部的侧面 (2)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处刑后示众 (3)数犯曹操之忌 shuò 屡次 (4)竟取匙与众食讫 qì完毕
(5)操因疑修谮害曹丕
hào lìng
zèn诬陷、中伤 (6)延弃弓绰刀 chāo 抓取
将下面的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力求 简洁明了。完成练习三 1.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杨修平日行事,好依仗自已的聪明才 智,不加检点,多次冒犯曹操的忌讳。 2.(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古一白 今壶发 多浊渔 少酒樵 调事喜江 寄,相渚 《都逢上 临付。, 江笑 惯 仙谈 看 》中 秋 。 月 春 风 。
青是滚 山非滚 依成长 旧败江 在转东 ,头逝 几空水 度。, 夕 浪 阳 花 红 淘 。 尽 英 雄 。
-----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 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故事发生在曹操和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 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 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 心退兵,只好退兵斜谷界口,以等待时 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有机可 乘。“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 背景下发生的。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8课
第 二 课 时
罗 贯 中
江西省新建县第五中学·张同平
1、概括人物性格. 2.探讨杨修死因,学会谦逊做人, 保持健康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1、杨修: 才思敏捷 恃才放旷 从“六犯曹操之忌”的插叙可以看 出。记练一 (2 )结合以下材料,讨论曹操的性格 ( 1)10、12自然段这部分 2、曹操: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 写曹操兵败,这和杨修之死 狡诈,他不容许像匈奴使者这 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 样定睿智的人存在。 有关系吗?完成书间笔记 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 完成练二:虚伪奸诈,老谋深 有,目的在于进一步揭露曹操杀杨修 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 算,“古来第一奸雄”。 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是忌才。说明操老谋深算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8课
第 一 课 时
罗 贯 中
江西省新建县第五中学·张同平
请欣赏下面这首诗:
杨修之死 聪明杨德祖 世代继簪zān缨 笔下龙蛇走 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 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 非关欲退兵
这首诗评价了历史人物杨修,认为杨修才能 卓著,最终招致杀身之祸。杨修到底因何而 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走进《杨修
(3)梦中杀人 6节 (4)告密被疑 7节 (5)教植斩吏 8节
(6)为植答教 9节
3、找出事件中曹操心理活动的词语,并 根据这些判断曹操对杨修态度的变化。 事件 曹操的态度 改建园门 分食酥饼 梦中杀人 告密被疑 教植斩吏 为植答教 虽称美,心甚忌之 虽喜笑,而心恶之 闻而愈恶之
愈恶之 完成练一1 大怒 大怒,有杀修之心
析:全文写的是七件事,起笔的第一件事是 本文的叙事方式就全文而言 曹操借“鸡肋事件”杀了杨修。而接杀杨修 是顺叙,而杨修“六犯曹操之 后的内容在第 10自然段“曹操既杀杨修”, 忌”是插叙。(记课题之上) 先佯怒夏候惇,后假装厚葬杨修,班师回朝。 所以全文是以第一件事“鸡肋事件以杀杨修” 的顺叙来写,在这件事中运用插叙六件事以 写杨修“数犯曹操之忌”以引杀身之祸。
据上联,对出下联客观评价杨修 曹操: 深谋远虑建霸业 嫉贤妒能留恶名 杨修:
聪明机智显才华 恃才放旷遭杀身
延伸拓展,联系实际,深刻反思
有人为杨修写有这样碑文:“聪 明机智知识渊博可谓英才,恃才放旷 目中无人终尝苦果。” 可见杨修才华横溢,因其才受曹 操赏识,也因其才被曹操杀害。我们 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应该明白些什么?
1、扫除生字词 2、了解作家作品及《三国演义》 3、整体感知,理清小说情节(插 叙)
书注中有的划出
本文的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罗贯中 ,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广泛搜集 三国志 资料并参考了陈寿《 》创作我国第 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 《三国演义》描写了 时期的历 三国 史故事,塑造了如曹操、刘备、孙权等众多 鲜明的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 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
4.文章的叙事方式有顺叙、倒叙、插 叙、补叙。本文用的是什么叙事方式?
析:全文写的是七件事,起笔的第一件事是曹操借“鸡肋事件”杀了杨修。而接杀杨修 后的内容在第10自然段“曹操既杀杨修”,先佯怒夏候惇,后假装厚葬杨修,班师回朝。 所以全文是以第一件事“鸡肋事件以杀杨修”的顺叙来写,在这件事中运用插叙六件事 以写杨修“数犯曹操之忌”以引杀身之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