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X射线设备及用具标准体系研究

合集下载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研究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研究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研究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是医疗机构中常用的诊断工具之一,其影像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准确判断。

因此,对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的影像质量进行控制和检测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研究进行探讨。

首先,对于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硬件设备的质量、技术人员的素质、设备操作的规范等多个方面。

因此,不仅需要对硬件设备进行技术评估和质量控制,还需要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素质进行规范管理。

其次,影像质量的测量指标主要包括图像的分辨率、对比度、噪声水平等。

其中,分辨率是指系统对物体细节的显示能力,通常用线对线分辨力来表示。

对比度是指图像中不同组织之间的亮度差异程度,可以通过调整设备参数和增加曝光量来改善。

噪声水平是指图像中的杂乱信号,可以通过调整设备参数和减小曝光量来降低噪声。

对于影像质量的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参数的调整: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有许多可调参数,包括曝光量、对比度、增益、滤波器等。

通过合理地调整和优化这些参数,可以提高图像的质量。

2.辐射剂量的控制:X射线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因此需要控制辐射剂量。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曝光技术和设备参数,以及合理地使用滤波器,来减少辐射剂量。

3.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的制定: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机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要求。

对医疗机构的X射线影像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改进。

4.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技术人员是保证影像质量的关键,需要持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了解最新的影像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并规范操作流程。

总之,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研究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需要医疗机构、技术人员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通过合理的设备参数调整、辐射剂量控制、质量控制要求的制定和技术人员的培训、素质提升等措施,可以提高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的影像质量,为医生的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医学影像设备质量标准

医学影像设备质量标准

医学影像设备质量标准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设备在临床诊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确保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和执行相应的质量标准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标准进行探讨。

一、引言医学影像设备是现代医学诊断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它能帮助医生获得患者的内部图像,帮助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

然而,不合格的医学影像设备可能会导致误诊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制定和执行一套完善的医学影像设备质量标准至关重要。

二、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医学影像设备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X射线设备、超声设备、CT扫描设备、MRI设备等。

每一种设备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和质量要求。

接下来,我们将对不同类型的医学影像设备进行详细的讨论。

1. X射线设备X射线设备是最常见的医学影像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医疗机构。

质量标准在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例如,X射线设备在不对患者产生不必要的辐射剂量的情况下,应能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此外,设备应具备适当的辐射防护措施,确保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2. 超声设备超声设备是一种无创的医学影像设备,适用于各个医学专业。

合格的超声设备应具备清晰的图像质量和准确的测量功能。

此外,设备操作简便,具备可靠的功能和安全控制。

3. CT扫描设备CT扫描设备是一种高精度的医学影像设备,常用于复杂病变的诊断。

质量标准要求CT扫描设备应具备高分辨率和低辐射剂量的特点。

此外,设备应具备快速成像和准确定位的能力,以满足临床需求。

4. MRI设备MRI设备在诊断各种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合格的MRI设备应能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并具备准确和快速的成像能力。

此外,MRI设备还应具备适当的安全控制和辐射防护措施。

三、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标准要求1. 设备性能和精度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标准要求设备具备稳定的性能和准确的测量结果。

例如,设备应能提供清晰、准确的图像,并能精确测量尺寸、密度等参数。

此外,设备还应具备快速成像、高分辨率和低辐射剂量等特点。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
▪ 《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 第部分: 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设备成像性能验收试验》
▪ 射线管组件固有滤过的测定 ▪ 医用诊断射线管组件-焦点特性
▪ 医用电气设备 第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 医用电气设备 第部分:诊断射线发生装置的高压发生器安全专用
要求
▪ 医用电气设备 第二部分 医用诊断射线源组件和射线管组件安全专 用要求
▪ 质量管理:为使质量保证计划得以贯彻实施,使各种检 测能正常进行,其结果得到评价,相关的校正行动得以 实施而采取的管理措施。
不断改进,持续提升
计划P
执行D
计划P
执行D
计划P
执行D
改进A
检查C
改进A 检查C
改进A 检查C
质量管理(循环)
X射线诊断影像 质量保证
管理组织体系 标准规程方法
设备
人员
记录、评价 、改进
定子 转子
旋转阳

+
-
阳极靶
阴极
灯丝 X光
焦点
伴影越小,“图像” 越锐利
控制台
参数设置 参数选择 信息提示
高压发生器
控制柜
油箱
电源分配 信号分配 信号驱动 功率驱动
提供高压 灯丝电源
X线管组件
产生X射线
工频高压发生器和高频高压发生器
项目 高压波形 射线能谱 稳定性 射线有效成分 最短曝光时间 输出参量准确性 重复性
普通射线摄影系统
设备
设备
数字化射线摄影系统
线透视摄影系统
移动式线摄影系统
乳腺线摄影机
牙科线机
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系统
计算机断层摄影系统
普通医用线射诊断设备系统
高压发生器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方案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方案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方案引言:一、目标:本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对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进行定期的质量控制检测,以评估设备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确保设备满足诊断要求。

具体目标如下:1.检测设备的性能参数,包括辐射输出、散射辐射、图像质量等参数;2.评估设备的辐射剂量控制和安全性;3.检测设备的图像质量,包括分辨力、对比度、噪声等。

二、检测项目:1.辐射输出检测:使用合适的检测装置,测量设备的辐射输出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

检测过程包括位置指示器的准确性、辐射场尺寸、辐射源与焦点的对准等。

2.散射辐射检测:使用散射辐射阻挡器,测量散射辐射量,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

检测过程包括散射辐射的形成情况、散射阻挡器的准确性等。

3.辐射剂量控制检测:使用辐射剂量探测器,测量设备在不同参数下的辐射剂量输出,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检测过程包括辐射剂量的准确性、参数调节的准确性等。

4.图像质量检测:使用图像质量评估工具,对设备产生的X射线图像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分辨力、对比度、噪声等指标。

检测过程包括像素值的稳定性、尺寸精度、对比度的线性等。

三、检测频率:1.辐射输出和散射辐射检测: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在设备使用之前进行。

2.辐射剂量控制检测: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可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3.图像质量检测: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可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四、检测方法:1.辐射输出和散射辐射检测:采用标准的检测装置和测量方法进行检测,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辐射剂量控制检测:使用标准的辐射剂量探测器和测量方法,测量不同参数下的辐射剂量输出,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3.图像质量检测:使用标准的图像质量评估工具,对设备产生的X射线图像进行评估,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五、记录和评估:1.对于每次检测,应记录检测日期、检测人员、检测结果等相关信息,并保存至少5年。

2.根据检测结果,通过比对标准值和设备性能要求,评估设备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多功能医用诊断X射线系统参数与要求

多功能医用诊断X射线系统参数与要求

多功能医用诊断X射线系统参数与要求多功能医用诊断X射线系统是现代医疗技术发展的产物,广泛应用于医院和诊所等医疗机构,可以为医生提供X射线影像,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为了满足不同的临床需求,多功能医用诊断X射线系统需要具备一系列的参数和要求。

首先,多功能医用诊断X射线系统需要具备较高的成像质量和分辨率。

成像质量是评价X射线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影像的清晰度和细节展示能力。

因此,X射线系统应具备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分辨率,可以清晰显示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细微结构,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其次,多功能医用诊断X射线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现代医疗诊断需求不断变化,因此,X射线系统应具备可灵活调整和配置的功能。

例如,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临床要求选择不同的成像模式和参数设置,以满足医生的诊断需求。

同时,系统还应具备可扩展的硬件和软件接口,以便于后期升级和功能扩展。

另外,多功能医用诊断X射线系统需要具备较低的辐射剂量和辐射风险。

X射线是一种有害的电离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生物效应。

因此,X射线系统应具备较低的辐射剂量输出和控制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危害。

另外,系统还应具备辐射防护措施和设备,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

此外,多功能医用诊断X射线系统还应具备易操作和人性化的特点。

现代医生工作繁忙,因此,X射线系统应具备简单易用的操作界面和工作流程,以便于医生操作和学习。

同时,系统还应具备智能化的辅助功能,例如,自动曝光控制和图像处理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诊断准确率。

最后,多功能医用诊断X射线系统还应具备良好的数据存储和传输能力。

医学影像数据量大且重要,系统应具备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和高速的数据传输接口,以便于对影像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传输。

同时,系统还应具备良好的数据安全保护措施,确保患者隐私和数据的机密性。

GBZ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GBZ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第4页/共28页
4.3 摄影用犡射线设备防护性能的专用要求 4.3.1 200mA及以上的摄影用X射线设备应有可安装附加滤过板的装置,并配备不同规格的附加滤 过板。 4.3.2 X射线设备应有能调节有用线束照射野的限束装置,并应提供可标示照射野的灯光野指示 装置。 4.3.3 X射线设备有用线束的半值层、灯光照射野中心与X射线照射野中心的偏离应符合WS76的 规定。 4.4 牙科摄影用犡射线设备防护性能的专用要求 4.4.1 牙科X射线设备的X射线管电压应满足如下要求: a) 对于管电压固定的牙科机,管电压应不低于60kV;对于管电压可调的牙科机,调节范围应满 足55kV至最高管电压,如采用分档调节,相邻档管电压增量应不超过5kV; b)对于全景机管电压调节范围应满足60kV至最高管电压,如采用分档调节,相邻档管电压增 量应不超过5kV; c)X射线管电压值的偏差应在±10%范围内。 4.4.2 牙科X射线设备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应在-(10%读数+1ms)~(10%读数+1ms)范围内。 4.4.3 牙科全景体层摄影的X射线设备,应有限束装置,防止X射线束超出X射线影像接收器平面或 胶片的宽度。 4.4.4 口内片牙科摄影的X射线源组件应配备集光筒,并使X射线束限制在集光筒出口平面的最大 几何尺寸(直径/对角线)不超过60mm范围内
4 X射线设备防护性能的技术要求 4.1 X射线设备防护性能的通用要求 4.1.1 各种X射线设备X射线束的第一半值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4.1.2 除乳腺摄影用X射线设备外,X射线源组件中遮挡X射线束部件的等效滤过应符合如下规定: a) 在正常使用中不可拆卸的滤过部件,应不小于0.5mmAl。 b)应用工具才能拆卸的滤片和固有滤过(不可拆卸的)的总滤过,应不小于1.5mmAl。 4.1.3 除牙科摄影和乳腺摄影用X射线设备外,投向患者X射线束中的物质所形成的等效总滤过,

医用X射线附属设备及部件

医用X射线附属设备及部件
用于X射线血管 造影时造影剂的 注入。
高压注射器 造影液给药系 统
II
防散射滤线 栅
放置于影像接收面之前,以减少辐射 到影像接收面上的散射辐射,从而改 善X射线影像对比度的一种装置,多 由铅条和介质等组成。
配合X射线机 使用,以增加X 射线影像的对 比度。
滤线栅 会聚栅
II
X射线摄影暗 盒
承装X射线摄影胶片的装置,按照不 同应用分为不同尺寸。
对胃肠功能性 紊乱等疾病进 行诊断或疗效 评估
胃肠动力标记 物胶囊
H
注:1.当设备所使用软件的管理类别与设备不同时,其管理类别应采用两者中的较高的。
2.《关于脑立体定位膜等产品分类界定的通知》(国食药监械〔2004〕605号)文件中脑立体定位膜:用于脑部CT的定位,作为HI类医疗器械管理。分类编码为6831。
治疗用X射线 管
II
X射线管组 件
包括X射线管及管套,管套内装满高 压绝缘油并密封,实现绝缘和热交换 的目的。
装配于X射线 设备,来自于 高压发生器的 高压加在X射 线管组件上, 产生X射线。
X射线管组件
II
限束装置
通过限制X射线初级线束的几何形状 以限制设备的辐射野,如准直器,锥 状限束,孔状限束等。
X射线直线体层 摄影装置
II
摄影平床
患者支撑装置,用于X射线摄影,可 电动平移、转动等。
配合一般X射 线机使用。
电动摄影平床
II
患者支撑装置,只可手动平移、转动 等。
摄影平床
1
悬吊、支撑 装置
支撑X射线管、监视器等装置,由基 座、立柱、支撑臂等部件构成,可电 动平移,转动等。
X射线机的附属 设备。
吊架
用于观察X射线 胶片。

浅谈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

浅谈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

浅谈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广东药学院医药信息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05作者:梁刚毅指导老师:刘华【摘要】:今天X射线已经成为了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诊断设备,本文将从X射线的发展、X射线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X射线对人体的危害以及X 射线诊断设备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对X射线诊断设备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X射线胸透 CT DR DSA 检测器孔径量子噪声一.前言自1895伦琴发现了X射线以来,X射线凭着它强大的穿透能力,在医学透视检测领域中作出了不可多得的贡献。

经过了一个多世纪,X射线的检测能力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从过去的二维透视成像发展成了今天的三维断层数字化成像,因此X射线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但同时也由于X射线所具有的强大的穿透力,以至对被检测者和检测着身体所造成的损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X射线诊断射线应该以提高其诊断的精确度和安全性这两大方面作为其以后发展的目标。

二.X射线成像的原理X射线管是具有阴极和阳极的真空管,阴极用钨丝制成,通电后可发射热电子,阳极(就称靶极)用高熔点金属制成(一般用钨,用于晶体结构分析的X 射线管还可用铁、铜、镍等材料)。

用几万伏至几十万伏的高压加速电子,电子束轰击靶极,X射线从靶极发出。

X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当照射不同的介质的时候,由于不同介质的组成和密度不同,从而使X光的穿透量不同,当剩余的X光照射到感光胶片上就会对穿透量少的介质形成清晰的图象。

这就是“X射线透射衰减效应”。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X射线成像的数字化技术也有了突破。

作为图像载体的X射线感光胶片因为其储存不便、管理困难和分辨率低等原因,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取而代之的是直接将X射线造成的影像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后,变成光信号记录在成像底片上。

这就是现在广泛使用的“X射线摄影数字化技术”。

三.X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发展1896年1月3日,在世界医学史上,有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标准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标准体系表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排列起来的图表,是表达标准体系概念的模型[1]。

标准体系及路线图是对标准的制定进行顶层设计,研究建立我国医用X射线设备及用具标准体系对于诊断成像技术发展与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1 国际电工委员会诊断成像设备标准发展状况1.1 国际电工委员会诊断成像设备分技术委员会简介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诊断成像设备分技术委员会SC62B,致力于医用诊断成像设备(包括X射线成像设备、CT、核磁成像设备)的基本安全和主要性能方面的标准研究工作。

目前已经制定并发布了43份国际标准,覆盖了医用诊断成像设备技术领域,为各国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及监管依据;对全球诊断成像设备产品制造商的产品设计、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SC62B根据其技术领域不同下设14个标准维护组MT,目前有2个已转为工作组WG。

一个联合工作组、一个项目组、一个咨询组[2]。

每个小组由一个召集人和来自世界各国的标准化专家组成,SC62B工作组清单,见表1。

1.2 诊断成像设备分技委(SC 62B)标准体系IEC诊断成像设备分技委(SC 62B)标准体系基本可以按照标准应用范围分成软件类标准和硬件类标准(图1)。

软件标准包括ISO 14971《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IEC 62304《医疗器械软件——软件生命周期过程》、IEC 82304-1《健康软件——第1部分:产品安全性的通用要求》。

硬件的标准主要是IEC 60601医用电气安全标准族的标准,其体系构见图2。

IEC 60601系列标准的第一部分为通用安全要求以及与基本安全性能并列的标准,是医用电气设备应普遍适用的安全标准,以及多数情况下仅限于具有某些特定功能或特性的设备才需要满足的安全标准要求[3-4],如:IEC 60601-1《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医用X射线设备及用具标准体系研究孟昭阳,孙智勇,金玉博辽宁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院,辽宁沈阳 110179[摘 要]标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摸清我国医用X射线设备及用具标准底细,了解全貌,为本领域内标准体系的发展描绘出一个蓝图,做出规划,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和重点内容。

本文通过对国际电工委员会医用诊断成像设备标准体系的调研分析,对比我国医用X射线设备及用具标准现状,总结分析了国际医疗器械标准体系的借鉴经验,同时提出我国了医用X 射线设备及用具标准体系结构,以及未来标准体系发展的重点方向。

本文可促进医疗设备标准体系的建立,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医疗器械标准体系;X射线设备及用具;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医用诊断成像设备;磁共振设备Research on Standard System of Medical X-Ray Equipment and ApplianceMENG Zhaoyang, SUN Zhiyong, JIN YuboLiaoning Medical Device Test Institute, Shenyang Liaoning 110179, China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tandard system is conducive to ascertaining the standard of medical X-ray equipment and appliances in China and understanding the whole picture. It provides a bluepri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ndard system in this field which can help making plans and clarifing the focus of future work.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ndard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diagnostic imaging equipment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X-ray equipment standard in China, the contract between 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 and domestic standard systems was made in this paper, and then the standard system structure of medical X-ray equipment and appliance in China was put forward.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ndard system was indicated in the end. This study can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standard system of medical equipment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ated research.Key words: standard system of medical devices; X-ray equipment and appliance; active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medical diagnostic imaging equip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中图分类号]TH774 [文献标识码] C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8.05.040 [文章编号] 1674-1633(2018)05-0147-04收稿日期:2017-09-11 修回日期:2017-11-07作者邮箱:meng40550174@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33卷 05期 V OL.33 No.05147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33卷 05期 V OL.33 No.05148ISO/TC 150/SC 6联合工作组MT 44数字X 射线成像设备特性MT 52IEC 62464系列,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MT 51图像显示系统MT 50通用及乳腺摄影防散射滤线栅的特性MT 47诊断X 射线设备防护装置MT 30CTMT 32X 射线源组件MT 40医用诊断核磁设备MT 34超声诊断和监护设备的安全和性能MT 37X 射线摄影和透视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MT 39牙科成像设备MT 41介入操作X 射线设备安全专用要求PT 62985CT 设备的SSDE 计算方法WG 45进入控制区域的磁共振设备(用于人体)部件WG 31乳腺X 射线设备2 我国医用X 射线设备及用具标准体系研究2.1 建立标准体系的基础条件全国医用X 射线设备及用具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要基石和保障[9-10]。

方法标准是具体指标的测试方法,或环境试验等。

方法标准是为统一必要性能和安全指标的测试方法而制定,包括产品验收试验、稳定性试验标准等。

产品标准是从某特定类产品的角度明确了基本安全和必要性能的要求,包括整机、部件及附属设备[11-13]。

目前对产品标准进行框架性研究,逐步统一标准架构。

管理标准主要包括在用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管标准。

医用X 射线标准体系划分依据,见图3,医用X 射线标准体系结构图,见图4。

2.3 标准体系表医用X 射线标准体系表是根据体系结构中的分类,由现有标准和未来3年要制修订的标准组成[14-15]。

标准体系表的编号方式为X-XX,第一个X 代表标准体系结构中的类别,第二个XX 代表在该类别中的编号。

例如:1-03代表基础标准中的第三个。

标准体系标准中包含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标准级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标准状态、发布时间、实施时间、是否采用国际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号、标准替代情况。

具体格式实例,见图5。

3 中外标准体系对比及可借鉴的经验通过上文的对比可以看出,IEC SC62B 制定的60601系列标准族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标准[16-17],它是在60601-1通用要求的大框架下延伸出60601-1-X 和60601-2-X 等针对不同设备的专用安全要求,关注点在于产品的基本安全性能。

这样的体系设计较为直观,有利于标准之间的协调图1 IEC SC62B 标准体系图2 电气安全标准体系结构图3 医用X 射线标准体系划分依据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33卷 05期 V OL.33 No.05149配合、降低标准覆盖面不全,交叉重叠的状况。

而我国医用X 射线设备及用具标准体系在借鉴IEC 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监管需求,根据国家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与要求,将标准划分为基础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管理标准。

从内容上既保留了IEC 系列标准的安全性要求又增加了设备性能的要求,因此对IEC 系列标准是一个补充。

另外,从结构上这种划分方式更能直观的看出各类标准的数量,能够避免某一类标准过多过杂的情况。

4 结论在标准体系的制定过程中,通过对本领域国际组织标准进行全面系统的查阅、研究和分析,有效地了解国际组织现有标准体系的组成、特点与水平等,找出我国与国际组织标准间的差距,取长补短。

通过对标准体系的研究为标准的制、修订中长期规划提供一个可靠的技术依据。

在标准制、修订的过程中,可以做到抓住重点,安排好轻重缓急,优先制修订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监管急需的技术标准,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减少交叉和重复。

[参考文献][1] GB/T 13016-2009,国家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与要求[S].2009.[2]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EB/OL].http://www.iec.ch/.[3] 肖忆梅,欧阳昭连,李军.医疗器械国际标准体系现状与借鉴[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3):316-317.[4] 姜晓燕,周舜元,刘长安,等.我国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体系介绍[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0,30(5):591-594.[5] 李军.我国医疗器械标准现况调研[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9,33(5):362-368.[6] 母瑞红,肖忆梅.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初探[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17(6):27-28.[7] 彭亮,郑佳,余新华.医疗器械软件标准体系建设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3):59-62.[8] 兰井志,郑伟.标准体系表编制的探讨——以矿业权评估标准体系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5,32(1):69-72.[9] 郑佳,余新华,何骏,等.家用电子医疗器械标准体系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7,41(5):369-370.[10] 李静莉,郑佳,张春青,等.中国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全面修订的设计与思考[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7,41(4):283-285.[11] 肖忆梅,李军.医疗器械通用标准体系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6,40(3):128-131.[12] 杨婉娟,李军,李静莉.我国医疗器械命名体系建设思路初探[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5,(6):442-444.[13] 肖忆梅.我国医疗器械安全标准体系表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2,18(8):42-43.[14] 吴伟荣,黄鸿新.医疗器械灭菌包装标准体系研究[J].标准科学,2014,(6):46-50.图5 标准体系表示例图4 医用X射线标准体系结构图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33卷 05期 V OL.33 No.05150[15] 吴伟荣,胡昌明.浅谈国内外消毒领域标准化组织及标准体系[J].标准科学,2013,(8):92-95.[16] 刘毅,李悦菱,廖晓曼,等.ISO 与国内医疗器械标准化机构设置比较研究[J].首都医药,2013,(16):10-13.[17] 母瑞红,李静莉.探索建立促进产业发展的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新模式[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3,(9):25-27.本文编辑 王婷 C济研究,2017,(1):69-71.[13] 金燕,沈洁,王诚,等.手术室二级库房的智能化管理方案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7):143-146.[14] 段效勇.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实用医药,2014,(25):269.[15] 王冬梅.医院医用耗材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5):13.[16] 马黎.仓储管理中的声光拣选系统研究[J].中国新通信, 2016,18(24):145-146.[17] 李惠光.微机智能重量传感检测系统[J].传感技术学报, 2002,15(1):83-86.本文编辑 王婷 Cand laser speckle contrast imaging[J].World Neurosurg , 2014,82(6):693-696.[11] Tan H,Zhang LY ,Guo QS,et al .“One-stop hybrid procedure” inthe treatment of vascular injury of lower extremity[J].Indian J Surg ,2015,77(1):75-78.[12] Miller C,Kendrick D,Shevitz A,et al .Evaluating strategies forreducing scattered radiation in fixed-imaging hybrid operating suites[J].J Vasc Surg ,2017,31(3):283-287.[13] Singh A,Mehta Y ,Parakh R,et al .Role of hybrid operating roomin surgery for the right atrial thrombus, pulmonary thrombi, and 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J].Ann Card Anaesth ,2016,19(4):717-721.[14] Nayar G,Blizzard DJ,Wang TY,et al .Pedicle screw placementaccuracy using ultra-low radiation imaging with image enhancement versus conventional fluoroscopy in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 internall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Neurosurg Spine ,2018:186-193.[15] Hawranek M,G ąsior M,Tajstra M,et al .Hybrid room-the newstandard for cooperation of cardiosurgeon, anaesthesiologist and invasive cardiologist in treating difficult,complex cardiovascular patients[J].Kardiol Pol ,2012,70(1):104-108.[16] Kaneko T,Davidson e of the hybrid operating room incardiovascular medicine.[J].Circulation ,2014,130(11):910-917.本文编辑 王婷 C[3] 蔡佳慧,张涛,宗文红.医疗大数据面临的挑战及思考[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10(4):292-295.[4] 金晖,王梓名,欧兵,等.移动技术在数字化医院建设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8):36-38.[5] 胡新平,张志美,蒋葵,等.数字化医院建设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07,2(9):25-28.[6] 袁志敏,陈雪茹,赖莉霞,等.触控屏幕动态显示病区工作日志表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肿瘤,2014,19(2):132-135.[7] 陈玲玲,刘义兰.医院网站护理信息呈现现状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32):2918-2920.[8] 蒋欣,谢瑛.电子设计自动化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6):536-537.[9] 刘英.基础护理护嘱白板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623-624.[10] 谢瑾蕙.电子护理文书的质量管理探讨[J ].慢性病学杂志,2010,12(8):956.[11] 李莲莲.小白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2011,(8):183.[12] 研华科技.员基医院,打造“智能医院”典范[J].自动化博览,2016,(8):52-53.[13] 赵延红,梁宗强,田卫峰,等.临床护理智能交互系统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4):10-12.[14] 蔺萍萍.移动护理的临床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27): 330-331.[15] Berteand M,Guardo R,Roberge FA,et al .Microprocessorapplication for numerical ECG encoding and transmission[J].IEEE Proc ,1977,65(5):714-722.[16] Sockolow PS,Rogers M,Bowles KH,et al .Challengesand facilitators to nurse use of a guideline-based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 recommendations for nurse executives[J].Appl Nurs Res ,2014,27(1):25-32.本文编辑 李美松 C上接第135页上接第138页上接第14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