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动物生命活动的化学调节

合集下载

2.4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2.4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DNA & RNA:生命的语言》:这本书详细介绍了DNA和RNA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存储和表达过程。
其次,在课中强化技能环节,我设计了一些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缺乏足够的自信。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热情。
此外,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供更多的激励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题。
(2)基因的表达过程: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学生难以理解这两个步骤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3)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学生难以理解细胞核如何控制细胞质中的生化反应,以及细胞质如何为细胞核提供物质和能量。
针对上述难点,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图示、模型和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染色质的组成和结构、基因的表达过程以及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5.技术支持:确保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正常运行,提前测试教学过程中可能使用的软件和应用程序。
6.在线资源:准备可能需要的在线资源,如学术文章、教育视频等,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访问。

2.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4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教学设计)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来自于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主要介绍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教材章节为第2章第4节,主要内容包括: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2.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脊髓、大脑和脊髓的反射活动;3. 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意义:提高机体对刺激的适应性、协同性、精准性;4. 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实例: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基本概念,理解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生理机制,能运用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知识解释常见的生理现象。

例如,通过学习膝跳反射,学生能够了解脊髓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通过学习排尿反射,学生能够理解大脑在反射活动中的调节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探究脊髓反射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能够分析脊髓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在讨论排尿反射的调节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生命现象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例如,通过讨论神经系统分级调节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学习神经系统分级调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学生能够了解生物学知识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对生命现象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4. 课程整合:通过学习神经系统分级调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习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到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学习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观察、实验、讨论等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4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同步课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4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同步课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4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解析版)1.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中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覆盖在大脑的表面,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B.丰富的沟回结构,使得大脑具有更大的表面积C.是控制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第一运动区各代表区大小与躯体相应部位的大小成正比D.是内脏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对脑干、下丘脑、脊髓等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节作用【答案】C【分析】大脑皮层是机体最高级的神经中枢,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能够对低级的神经中枢起调节作用。

【详解】A、大脑皮层覆盖在大脑的表面,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A正确;B、大脑皮层丰富的沟回结构,使得大脑具有更大的表面积,B正确;C、大脑皮层是控制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第一运动区各代表区大小与躯体相应部位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正相关,C错误;D、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中枢,是内脏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对脑干、下丘脑、脊髓等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节作用,D正确。

故选C。

2.下列有关自主神经系统叙述错误的是()A.闪身躲过一辆汽车后心跳加快,此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B.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C.人在恐惧时瞳孔放大,主要是由交感神经支配;安静后瞳孔缩小,主要是由副交感神经支配D.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消化,原因可能是运动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功能下降【答案】B【分析】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他们的作用通常时相反的。

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详解】A、闪身躲过一辆汽车后心跳加快,此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A正确;B、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B错误;C、人在恐惧时瞳孔放大,主要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支配瞳孔开大肌收缩;安静后,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缩小,C正确;D、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消化,原因可能是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功能下降,D正确。

2.4化学反应的调控(教学设计)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4化学反应的调控(教学设计)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第四节化学反应的调控1.(易)教材作业2.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分析合成氨工业中最有前途的研究方向是()A.提高分离技术B.研制耐高压的合成塔C.研制低温催化剂D.探索不用N2和H2合成氨的新途径【答案】C【分析】解:A、现在分离氨气的技术已趋于成熟,故A与题意不符;B、生产设备不能承受那么大的压强,产生压强所需的动力、能源又是限制压强的因素,故B与题意不符;C、目前所用催化剂铁触媒活性最好时的温度约为400⒈500°C,如能研制出低温催化剂,将大大提高氨的产率,且节约了能源,故C与题意相符;D、探索合成氨的新途径不一定会成功,不一定会有前途,故D与题意不符;故选C。

3、在合成氨反应中使用催化剂和施加高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能提高反应速率,都对化学平衡无影响B.都对化学平衡有影响,但都不影响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C.都能缩短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只有施加高压对化学平衡有影响D.使用催化剂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用时间,而施加高压无此效果【答案】C【分析】对于反应N⒈(g)+3H⒈(g)⒈2NH⒈(g),,使用催化剂只能提高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施加高压既能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缩短,也能使化学平衡向生成.⒈NH⒈的方向移动.故答案为C.4.合成氨反应的正反应是气态物质系数减小的放热反应。

合成氨工业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合成氨工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将混合气体进行循环利用符合绿色化学思想B. 合成氨反应需在低温下进行C. 对原料气进行压缩是为了增大原料气的转化率D. 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答案】B【详解】答案: B。

解:A、混合气进行循环利用可以节约能源、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遵循绿色化学思想,故A正确; B、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为保证速率较快,催化剂的活性高,产物的产率又不低,则选择适宜的温度即可,不能在低温下进行,故B错误;C、对原料气进行压缩,即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可以增大原料气的转化率,故C正确;D、催化剂的特点: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改变化学平衡,故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的速率,但是不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D正确;故选B。

动物生理生化

动物生理生化

动物生理生化动物生理生化是研究动物体内生理过程和生物化学反应的科学领域。

通过了解动物体内的生命过程、功能和代谢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生物学特征,为动物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一、动物生理学1.1 呼吸系统动物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从而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不同动物的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存在差异,如鱼类通过鳃进行呼吸,哺乳动物则通过肺部呼吸。

1.2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负责动物摄食、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食物在消化道中经过机械和化学作用,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脂肪和氨基酸,以供机体利用。

1.3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系统。

血液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通过心脏收缩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二、动物生化学2.1 蛋白质合成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之一,参与了几乎所有的生化反应和生命过程。

动物体内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通过氨基酸序列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功能蛋白。

2.2 糖代谢糖是动物体内的重要能量来源,参与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过程。

动物通过糖原的合成和分解调节体内血糖水平,保持能量供应的平衡。

2.3 脂肪代谢脂肪是动物体内的储能物质,同时也参与结构和功能的调节。

动物通过脂肪的合成、分解和氧化调控体内脂肪含量,维持正常的能量代谢和内环境稳定。

2.4 代谢调节动物体内存在多种代谢调节机制,如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来调节代谢过程。

充分了解动物的代谢调节机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与代谢相关的疾病。

三、动物生理生化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3.1 动物保护通过研究动物的生理生化特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动物物种的适应性特点,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

3.2 动物疾病研究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动物体内生理生化过程的紊乱密切相关。

通过深入研究动物疾病的生理生化机制,可以寻找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促进动物健康。

3.3 医学研究动物生理生化的研究成果对于人类医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2.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2.4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一、教学内容2.4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教学内容:《2.4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的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概念、分级调节的意义以及不同分级调节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具体内容包括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分级调节的意义、分级调节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1. 科学思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知识,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信息处理:学生能够从教材和相关资料中获取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信息,学会整理和归纳信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 实践创新:在学习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4. 社会责任:学生能够认识到神经系统分级调节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自身健康,提高社会责任感。

5. 生命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形成对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生命观念,了解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6. 科学探究: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规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7. 学会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知识,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等基本概念。

这些知识为学习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打下了基础。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根据对学生的了解,他们对于生物学知识有一定的兴趣,尤其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

在学习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掌握知识。

在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喜欢独立学习,有的则更倾向于合作学习。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 理解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概念:学生可能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概念理解不深,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和实例分析。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1.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处于主导地位。

2.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属于应激性,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3. 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

4. 光照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1)受到单侧光照射,弯向光源生长(2)切去胚芽鞘尖端,不生长也不弯曲(3)将胚芽鞘尖端用锡箔小帽罩起来,直立生长(4)胚芽鞘会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由此说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5. 生长素——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

6. 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地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就统称为植物激素。

7. 生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但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受精后的子房和幼嫩的种子)8.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9. 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

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植物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与生长素的浓度和植物器官种类有关。

10.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11. 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收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的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依次是根>芽>茎12. 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2.4—D13. 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14.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还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吲哚乙酸15. 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概念图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概念图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概念图汇编
一、本章核心概念:
主要: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免疫调节反射反射弧突触脑脊髓血糖平衡调节胰岛反馈调节分级调节内分泌腺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
次要:兴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效应器神经冲动突触小体细胞体树突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丘脑大脑皮层脑干小脑言语区运动性失语症 W区 V区 S区 H区促胰液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靶器官靶细胞病原体艾滋病 T细胞 B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抗体抗原过敏反应疫苗器官移植
二、本章总概念图:
三、各节子概念图: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1.1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1.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1.3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2.1.4 人脑的高级功能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2.2.1 激素调节的发现——促胰液素的发现
2.2.2 激素调节的实例
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模型建构】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2.2.3 激素调节的特点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2.3.1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2.3.2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人体的体温调节
实例二:水盐调节
第4节免疫调节2.4.1 免疫系统的组成
2.4.2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4.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蜕皮激素 保幼激素 内分泌腺。
一、化学信号——激素
(一)无脊椎动物的激素
(2)昆虫生长发育的激素——内激素
(多)保幼激素+蜕皮素→正常蜕皮(生长) (少)保幼激素+蜕皮素→无法维持幼虫的性状
一、化学信号——激素
(一)无脊椎动物的激素
(3)昆虫内激素与外激素的比较
概念
由内分泌细胞 分泌、只在体 内传递、对自 内激素 身的生理活动 起调节作用的 激素 由外分泌腺分 外激素 泌,在体外传 递,对同种的 (信息素) 其他个体发生 影响的激素
一、化学信号——激素
(二)人和高等动物的内激 ( 素8)抗利尿激素
分泌部位: 下丘脑 释放部位: 垂体
加强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 作用: 尿量减少;大量分泌使血管强烈收缩, 有利于维持动脉血压的稳态。
化学本质: 多肽
一、化学信号——激素
(二)人和高等动物的内激 ( 素9)催产素
分泌部位: 下丘脑 释放部位: 垂体
分类 脑激素 蜕皮激素 保幼激素 性外激素
分泌部位
脑神经 分泌细胞 前胸腺
咽侧体
作用
调控蜕皮激素、保幼 激素的分泌 控制幼虫期的蜕皮
抑制幼虫变态,保持 幼虫性状
结集外激素
警戒外激素 踪迹外激素
体表腺体
指示食源、确定领地、 吸引异性等,有利于 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二、激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特征
(一)无脊椎动物的激素
(4)应用
1、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可以进行人工调控,如利用保幼 激素拮抗物处理三龄蚕,可使之提前吐丝化蛹;而用保幼 激素来处理则可延长其幼虫期,提高蚕丝的产量和质量。 2、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人们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雄 虫,使害虫雌、雄比例失调,从而控制害虫繁殖。
3、昆虫的龄是根据幼虫蜕皮次数而确定的,从卵孵化到 第一次蜕皮为一龄,以后每蜕一次皮即增加一龄。昆虫 幼虫期一般蜕五次皮,即五龄以后化蛹。
D.不能确定
2、为了延长蚕的幼虫期,提高蚕的吐丝量,使用的激素是: A.保幼激素 B.蜕皮激素 C.脑激素 D.信息激素
一、化学信号——激素
(二)人和高等动物的内激 素 分泌促甲状
腺激素释放 激素等
下丘脑 垂体
分泌甲状 腺激素
甲状腺
胸腺 胰腺
分泌胸腺 激素
分泌生长激 素、促甲状 腺激素等
分泌肾上 腺素等
2、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调节水、无机盐、血糖等的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维持血糖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 醛固酮、抗利尿激素、肾上肾皮质激素等可调节Na+、K+ 等无机盐和水的平衡等。
二、激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特征
(一)激素的生理作用:
3、调节生殖、生长和发育:
如雄激素、雌激素等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 胞的形成,激发并分别维持雄性和雌性的第二特征,雌性激 素还能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孕激素可促使卵 植入和乳腺成熟,为泌乳准备条件。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 影响代谢。
踪迹外激素
一、化学信号——激素
(一)无脊椎动物的激素
(2)昆虫生长发育的激素——内激素
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只在体内传递、对自身的 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的激素叫内激素。 内分泌腺是一类没 内分泌腺 • 1、分泌部位: 有导管的腺体,其 体内传递 • 2、传递位置: 分泌物直接进入血 • 3、作用对象: 自己 液,通过血液循环 进入到达全身。如: • 4、作用目的: 调节生理活 垂体、性腺、肾上 动 • 5、种类: 脑激素 腺、胰岛等都属于










一、化学信号——激素
(二)人和高等动物的内激 素 全身细胞都可作为靶细胞的激素有: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胰岛 素 雌性激素、雄性激素、胸腺素
例:下列激素生理作用范围最大的是( )
A.抗利尿激素 B.胰岛素 C.促胰腺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
1、摘除小白鼠的垂体后,甲状腺功能衰退,其原因是( A.缺少促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促进
雄性 睾丸 固醇类 激素 (主要)
性 激 雌性 素 激素
孕激 素
(主要) 固醇类
卵巢
雌性生殖器官 的发育和 卵细胞 生成;激发并维持雌
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 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等的生长 发育,为 受精卵 着床和泌 乳准备条件
卵巢
固醇类
一、化学信号——激素
(二)人和高等动物的内激 ( 素2)促激素
化学本质: 固醇类
一、化学信号——激素
(二)人和高等动物的内激 ( 素7)肾上腺髓质激素
分泌部位: 肾上腺髓质 种类: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作用:
心脏活动加快加强,动脉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消化道平滑肌收缩和分泌受到抑制,支气管平 滑肌舒张,促进机体的分解代谢,提高神经系 统兴奋性。
化学本质: 氨基酸衍生物
分泌部位: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种类: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性腺激素 作用: 促进与其相关的腺体的正常发育,又能促 进相关腺体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化学本质: 蛋白质
一、化学信号——激素
(二)人和高等动物的内激 ( 素3)促激素释放激素
分泌部位: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种类: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作用: 促进与其相关的垂体的正常发育,又能促 进相关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关的激素。
1、有位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两只成熟的但是尚未 交尾的雌性蚕蛾放在南北相距50多米的A、B两地,然后将 一只成熟的雄性蚕蛾 放在A、B两地之间连线的中点C,如 图2-6-1所示。实验时的风向是北偏西风。请你预测这只 . 雄蚕蛾的飞行方向最可能是 ( )
图2-6-1
A.向北飞
B.向南飞
C.先向南后向北飞
体液调节就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碳、 H+、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 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一、化学信号——激素
(一)无脊椎动物的激素
(1)动物个体之间的通讯——外激素
由外分泌腺分泌,在体外传递,对同种的其 他个体发生影响的激素,叫外激素。也叫信息素。 • • • • • •
外分泌腺是一类有导 1、分泌部位: 外分泌腺 管的腺体,其分泌物 2、传递位置: 体外传递 通过导管排到体表或 3、作用对象: 体内某些官腔,不进 同种其他个 体 4、作用目的: 引诱、警告、通知 入血液。如:唾液腺、 皮脂腺、汗腺、肠腺、 5、又名:信息素 胃腺、肝脏等 6、种类: 性外激素、警戒外激素、集结外激素、
A.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 C.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D.生长激素分泌过少
二、激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特征
(一)激素的生理作用:
1、调节新陈代谢:
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代谢,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如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 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
7、下列是下丘脑分泌的调节垂体功能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垂体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8、若用某器官磨成的粉末拌到饲料中喂蝌蚪,蝌蚪会很快 发育成小型青蛙,这种器官是( A.垂体 B.甲状腺 ) C.性腺 D.肾上腺
9、
3、复杂性
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协同作用 肾上腺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拮抗作用
二、激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特征
(三)激素调节的特点: 化学调节是体内某些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
对人体和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叫做化 学调节。 体液调节就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碳、 H+、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 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化学本质: 多肽
一、化学信号——激素
(二)人和高等动物的内激 ( 素4)胰高血糖素
分泌部位: 胰岛A细胞 作用: 促使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促使体内的一些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
化学本质: 蛋白质
一、化学信号——激素
(二)人和高等动物的内激 ( 素5)胰岛素
分泌部位: 胰岛B细胞
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作用: 促进葡萄糖合成为糖原, 促进葡萄糖转变为一些非糖物质, 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为葡萄糖, 抑制非糖物质的转化为葡萄糖。
肾上腺 卵巢
分泌雌性 激素等 分泌雄性 激素
睾丸
其中的胰岛分 泌胰岛素和胰 高血糖素
一、化学信号——激素
(二)人和高等动物的内激 素 青春期
青春期的变化与性激素的分泌有关
一、化学信号——激素
(二)人和高等动物的内激 ( 素1)性激素
激素 名称
分泌 器官
化学 本质
主要生理作用
促进 雄性生殖器官 的发育 精子 生成;激发并维 和 持 雄性第二性征 。
4、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
影响中枢神经的兴奋性,调节机体的行为,与神经系统 配合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肢端肥大症
巨人症
侏儒症 呆小症
大脖子病
甲亢病
二、激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特征
激素生理作用证明实验的常用方法
二、激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特征
)
C.饮食中缺碘
A.呆小症和肢端肥大症 C.侏儒症和糖尿病
D.甲状腺神经受损
) B.夜盲症和佝偻病 D.白化病和色盲病 ) )
2、下列四组疾病中,因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是(
3、下列腺体中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A.垂体
B.睾丸 C.肾上腺
D.皮脂腺
4.一孕妇患甲状腺肿大,她生下的孩子可能患( A.先天性心脏病 C.先天性侏儒症 B.先天性糖尿病 D.先天性呆小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