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五课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五课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能力目标:比较鲁迅的作品与高尔基的作品,增强比较事物的能力。
培养收集、加工、整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
【学习重难点】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作业反思】【知识梳理】〖课前预习〗要求:利用课前时间,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要求:利用课前时间,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A、具体表现:B、如何处理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具体表现:意义:(三个“过程”)B、文化交流、借鉴、融合怎样交流借鉴?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1)1.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克服“守旧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2)把握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3)我们如何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立足实践着眼需求发扬优秀传统,汲取长处,创新,铸造新辉煌。
〖合作探究〗思考、讨论、展示以下活动。
号称“高密四绝”之一的扑灰年画是山东高密一地仅存民间的一个古老画种,始见于明成化年间,盛行于清代。
时至今日,扑灰年画技艺在高密地区的传承已是后继乏人。
作为一个独特的年画品种,反映了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保存了中国民间绘画的传统技艺,有必要对其进行拯救和挖掘,使其焕发生机活力。
作为一个高密人你认为应该如何通过文化创新来改变扑灰年画的现状?【当堂达标】1、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行程万里实地考察,不仅向他人请教,更注重亲自试验。
必修3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必修3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文化创新的途径》,学时为1课时。
二、教育教学三维目标感悟到文化创新于社会实践;能通过事例说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能认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另一基本途径之二,并能认识到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方向。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难点: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由上一框题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引出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才是根本落脚点。
2、讲授新课(一)文化创新的途径让学生尝试,假想自己作为一个个缔造生活的劳动者,该如何面对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一次次新的挑战,感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的真谛。
并通过活动及事例让学生认识到要想进行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丰义”的错误倾向。
4.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切身体会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了解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了解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投身社会实践,善于学习他人之长处,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走进生活:布置课后研究课题。
高中政治第05课第02节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必修3)

文化创新的门路一、教课目的:〖知识目标〗①理解“取其精髓,去其糟粕”,“革故鼎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定要经历的过程;明确定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门路;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沟通、借鉴与交融,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门路;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掌握今世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保守主义” 、“关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
〖能力目标〗①加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办理今世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一定立足于实践;②激发学生对民族优异传统文化的热爱;③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异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忱,投身于社会实践,踊跃进行文化创新。
二、教课重难点讲课说明【教课重点】文化创新的门路【教课难点】①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沟通、借鉴界和交融。
②如安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战胜错误偏向。
三、教课方案【知识系统】【知识重点】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门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门路。
二、文化创新的基本门路:1、文化创新的基本门路之一:继承传统,革故鼎新详细内容: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髓、去其糟粕” ,改造传统文化得过程;又是一个“革故鼎新、革故鼎新” ,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得过程。
(古今、纵向)剖析:一方面,我们不可以走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假如冷视传统文化的批评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掉基础。
另一方面,表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社会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文化也要随着发展。
文化创新,表此刻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2、文化创新的基本门路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详细内容: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沟通、借鉴与交融,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定要经历的过程。
(中外、横向)剖析:(1)文化的沟通、借鉴与交融,是学习和汲取各民族优异文化成就,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互相借鉴,以“扬长避短”的过程;是在文化沟通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合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高中政治 第五课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高中政治必修3教案: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识记文化创新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二、教材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处于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是整个第二单元的收官内容,是对于前框内容“文化创新的元和和作用”的具体化。
此内容也可以作为承接第一、二单元,开启第三、四单元的重要过度内容。
三、学情分析对于文化创新通过前面的学习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学习并不困难,对于教材中文化创新的途径理解起来难度也不大,但是困难在于对于文化创新的深层次思考,对我们以前走过的那些弯路的思考,对于从中华文化的高度理解创新的意义的思考,对身处全球一体化环境下的中华文化往何处去的深层思考。
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涉及到中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核心,是本课内容在整个课程中应具有的价值,应加以重视。
对于这些上位问题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四、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五、教学难点: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六、教学过程:课堂小结:上完了整课的内容,我们大家一起把书合上,来回顾一下今天这堂课我们主要是在讲什么内容?最后我们根据今天所讲课的内容,大家一起来概括一下,我们国家当代所倡导的“孝”文化应该是具有怎样的丰富内涵的?板书设计:文化发展的实质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是源泉、动力和基础、根本目的、检验标准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引导、制约和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必要性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时代呼唤文化创新原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重要性▲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创新主体:人民群众文化工作者要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内容: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如何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创新的追求创新途径继承传统(创新的根基),推陈出新(体现时代精神)基本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把握好古今、中外文化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作业:练习册5.2反思:。
高中政治 2.5.2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创新的途径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具体方式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难点: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化创新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式。
(二)讲授新课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探究一:1940年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赞誉中国民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夺取抗日最后胜利的顽强意志。
1941年长沙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他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新中国成立后,他为战斗英雄、劳模、民工画像,到山东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搜集反映新中国建设的素材,描绘新中国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
问题探究:1、为什么同一画家在不同时期,作品所反映的内容不同?2、从中我们可看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复习: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牛刀小试:1、围绕“我上春晚了”,2013年中央电视台把舞台延伸到基层,一批来自普通百姓的草根明星走上春晚大舞台,体现了“开门办、大联欢、平民性”等特点,从而充分彰显出“欢天喜地,创新美好生活;欢歌笑语,共享阖家幸福”的主题。
这表明( )①春晚需要立足于实践进行创新②春晚应满足大众多样化需求③继承传统是春晚的基本特色④通俗春晚比经典春晚更有优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 ③错,继承传统不是春晚的基本特色。
高中政治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创新的途径1.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
本框题分为三个目。
第一目“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主要是说明文化传承于创新的关系;第二目“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主要是谈对外来文化的态度问题;第三目“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主要强调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克服“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2.学生分析本课是对前面两课的一个提升。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文化多样性要求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的继承性则要求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无论是文化的传播还是文化的继承发展,其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文化的发展,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
本课主要就是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对此,学生比较感兴趣,认为有实际意义。
但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把握水平还不够,缺乏框架性的认识;另外,一部分学生的活动能力、自我探究能力还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
3.设计思想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重点。
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创新的精神,更是成为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
面对现代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多渠道,课堂教学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传授知识已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也已不再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对学生能力培养、智力开发的指导。
为此,针对已有的学情以及本课的实际内容,本课采取“情境——质疑”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所谓“情境——质疑”教学模式,即:创设出与教材理论相关事实情境,从感性直观的事例中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讨论质疑,总结归纳出正确的答案。
其特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自觉寻求问题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基本程序如下:教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启发提示——指导归纳、拓展思路主程序:展示情景——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归纳延伸、实际运用学生:感知情境——思考问题——讨论质疑——整理观点、举一反三4.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能通过事例说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重要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能够认识到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方向,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高中思政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1(2)

文化创新的途径一、选择题1. 雕塑艺术在创新中发展,不仅表现为雕塑技艺更加纯熟、表现力日益突出,而且体现在用于雕塑的材质范围日益扩大,从最早的石雕开始,逐渐出现了玉雕、竹雕、木雕、牙雕、沙雕、果核雕刻、冰雕……这表明了DA.文化继承 B.文化发展C.文化消亡 D.文化继承、文化发展2.文化创新表现在_________之中。
BA.社会实践B.为传统文化注人时代精神的努力C.博采众长D.文化创作者的加工3·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只有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反映活生生的当代生活,并给现实生活以永不枯竭的推动力。
( A )①扬弃②改造③更新④继承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4.中国黄梅戏艺术家韩再芬也尝试在民间艺术中融入“时尚”元素。
她主演的《徽州女人》,使用了大量充满现代感的电影、舞蹈语言,同时加入了伴唱、电子音乐等,在全国上演百余场,经久不衰。
这表明( B )A·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保持原汁原味B.传统文化必须在继承中创新C·传统文化中如果加入时尚文化就不再是传统文化了D·只要加人了现代技术,民间艺术就能繁荣昌盛5.融会中西、纵贯古今的大师——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人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首反映中国古老而美丽传说的乐曲,展现了中华文化鲜明风格和特点,成为中西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C )①文化创新的重要性②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重要性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的重要性④社会实践的重要性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6.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灿烂以及它“无与伦比”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特别是它对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视、主张“天人合一”以及极富辩证法的“中庸之道”思想等,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份很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一】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本框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赏析《舌尖上的中国》制作花絮,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②通过辩论《舌尖上的中国》的惊喜与遗憾,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③通过为《舌尖上的中国》推荐一味具有本地特色的美味,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地区)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难点】①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
②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二:学情分析①在思维方式方面,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但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②在知识的理解方面,对于文化创新途径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是困难在于对于文化创新的深层次思考,对我们以前走过的那些弯路的思考,对于从中华文化的高度理解创新的意义的思考,对身处全球一体化环境下的中华文化往何处去的深层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
【使用说明与方法指导】
1.课前30分钟,依据学案自主学习,夯实基础部分,通研p51—p55课本内容,并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勾画,初步形成教材体系。
2.在自主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思考探究、能力提升,并将不能解决或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汇报给学科组长。
独立认真完成深度思考上的问题充分做好上课的准备。
【学习目标】
1.明确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理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2.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3.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热情。
【学习过程】
【情境设置新课导入】
学生起立齐唱《政治老师节日快乐》版的小苹果(这是学生们教师节时的文化创新的尝试),为了大家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化创新的途径》:
【思考感悟交流合作】
知识点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知识点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知识点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自学检测】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我的疑惑】
提出学习中存在的疑惑:
【深度思考精讲点拨】
1.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错误倾向:
(1)守旧主义:拒绝接受新文化
(2)封闭主义:拒绝任何外来文化
(3)民族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
(4)历史虚无主义:根本否认传统文化
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加强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
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
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5)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创新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P50)
(6)适应时代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以实现文化的繁荣。
(P50)
【主题构建】(要求:激情记忆本节所学内容,独立完成本课知识框架)
【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世界上通用的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拼写汉语。
这是()
A.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中西文化趋同的表现
B.弘扬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表现
C.借助大众传媒,促进中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表现
D.吸收借鉴外来文化,进行文化创新的科学尝试
2.在全球化时代,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首先要有自己的严整而又富有吸引力的价值系统。
这个价值系统,不是往古的回音,不是异国的投影,而是立足于当代而又批判继承历史传统,扎根本国而又面向世界,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所衷心认同并自觉实践的充满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新型文化价值系统。
以上材料说明()
A.中华文化是世界性价值系统
B.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基本途径
D.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进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3.西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各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
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独特的音乐风格,孕育出了一位值得我们骄傲的杰出的浪漫主义音乐家—王洛宾。
可见()
①文化创新是作者飞努力和灵感②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③文化创新的主体是创作者④文化创新源自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4.[2014·北京卷] 地铁作为流动的博物馆,被称为城市“最有价值的隐藏”。
北京地铁宛若一条条彩带串连起北京不同区域的“文化珍珠”:颐和园、天坛、鸟巢、什刹海、南锣鼓巷、王府井、中关村科技园,等等。
一座座地铁站造型别致,站内设计装饰与地面文化景观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仿佛在讲述着北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北京地铁还举办了“祖国你好”大型公益广告活动、“民俗风、中国年”迎新春活动、儿童文学专列、诗歌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结合材料,说明地铁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新过程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布置作业】
自主完成<学案> 第六课第一框学案中的“自主学习思考探究“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