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浪潮英信服务器NF5280M4用户手册V1.0

尊敬的浪潮英信服务器用户:
衷心感谢您选用浪潮英信服务器! 本手册介绍了此款服务器的技术特性与系统的设置、安装,有助于您更详细地了解和便 捷地使用此款服务器。 请将我方产品的包装物交废品收购站回收利用,以利于污染预防,造福人类。 浪潮拥有本手册的版权。 未经浪潮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本用户手册。浪潮保留随时修改本 手册的权利。 本手册中的内容如有变动恕不另行通知。 如果您对本手册有疑问或建议,请向浪潮垂询。
This manual introduces this server’s technical features and system installation and setup, which helps you to particularly understand and expediently use this server.
本指南认定读者对服务器产品有足够的认识,获得了足够的培训,在操作、维护过程中 不会造成个人伤害或产品损坏。
目标受众
本手册主要适用于以下人员: ● 技术支持工程师 ● 产品维护工程师 建议由具备服务器知识的专业工程师参考本手册进行服务器运维操作。
警告:
本手册介绍了此款服务器的技术特性与系统的设置、安装,有助于您更详细的了解和便 捷地使用此款服务器。
4 BMC 设置 ........................................................................................................................ 50 4.1 简介................................................................................................................... 50 4.2 功能模块............................................................................................................ 51 4.3 Web 界面介绍 ................................................................................................... 52 4.4 远程控制............................................................................................................ 56 4.5 电源和散热 ........................................................................................................ 57 4.6 BMC 设置.......................................................................................................... 59 4.7 日志................................................................................................................... 62 4.8 故障诊断............................................................................................................ 64 4.9 系统维护............................................................................................................ 65 4.10 命令行功能介绍............................................................................................... 66 4.11 时区表 ............................................................................................................. 71
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者:李干杰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9年第6期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始终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蓬勃发展。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着力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源自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开创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伟大实践70年来,我们党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不断深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环境保护被提上国家重要议事日程。
20世纪80年代,保护环境被确立为基本国策;20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被确定为国家战略。
进入新世纪,我国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成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
治理力度持续加大。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持续加大。
20世纪70年代,官厅水库污染治理拉开了我国水污染治理的序幕;20世纪80年代,结合技术改造对工业污染进行综合防治;20世纪90年代,实施“33211”工程,大规模开展重点城市、流域、区域、海域环境综合整治。
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布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全面展开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生态保护稳步推进。
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8年决定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1981年开启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之后逐步实施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保护重大工程,不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1989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989年

198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现将198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告如下:一、环境污染状况(一)大气环境我国大气环境总体来说是好的,污染主要集中在人中城市。
城市大气污染为煤烟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
据全国统计和监测,1989年烟尘排放量力1398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氧化硫排放量力1564万吨,较上年略有增加。
城市大气污染冬、春季较重,夏、秋季较轻。
北方城市烟尘污染较重,南方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重。
据国家大气质量监测网监测,1989年全国城市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的平均值为432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为526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为318微克/立方米。
与上年相比,污染减轻的城市占37%,加重的城市占3%,其余城市变化不大。
全国城市二氧化硫年日均值的平均值为105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为93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为119微克/立方米。
与上年相比,污染减轻的城市占4%,加重的城市占4%,其余城市变化不大。
超标城市数的比重由14%上升到16%,其中,北方城市超标为11%,南方城市超标为21%。
大部分城市冬季二氧化硫污染严重,日均值超标的北方城市为43%,南方城市为29%,同上年相比,出现酸雨的地区无明显变化,但酸雨区面积扩大。
(二)水环境我国大江大河水质基本良好,流经城市的河段污染较重。
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其次是耗氧有机物和挥发酚。
生活污水、工业废渣、矿业开采、农业生产等也对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据全国统计,1989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力252亿吨,较上年减少16 亿吨,下降6%。
工业废水中重金属(汞、铜、铅、六价铬)的排放量为2089吨,比上年下降5%,砷排放量力1281吨,比上年下降16%,氰化物排放量力4468吨,比上年下降8%,酚排放量力7613吨,比上年下降4%,石油类排放量力71051吨,比上年下降8%。
据国家水质监测网监测,1989年流经城市的河流仍然存在岸边污染带,局部水体污染严重,72%的纳污河段各项污染物的平均值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及答案三(含一、二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标准练习题(三)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
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环境科学中最常用的环境分类法是把环境另为自然环境和()A.生活环境B.居室环境C.城市环境D.人工环境2.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治阶段,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开始建立。
()A.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B.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D.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排放标准是1973年制定的()A.《工业废气排放试行标准》B.《工业“三废”排放标准》C.《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D.《工矿业“三废”排放标准》4.对黄河上游的森林系统应当绝对禁止采伐,其生态学依据是()A.“能流物复”律B.“物物相关”律C.“协调稳定”律D.“时空有宜”律5.我国设立长江水源保护办公室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体现了环境管理的()A.综合性原则B.区域性原则C.预测性原则D.规划和协调性原则6.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是国家对环境管理的时期。
()A.早期限制B.治理C.综合防治D.总体策略与全面调整7.是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实现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
()A.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B.制定环境保持计划C.把环境保护纳入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中去D.实行行政首长环境问责制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提出建议:各国环境政策的核心,应该是为主。
()A.治理B.规划C.预防D.治理与预防相结合9.在我国“三同时”制度最早规定于()A.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C.1989年《环境保护法》D.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0.下列不属于我国自然集体所有权取得的主要方式的是()A.天然孳息B.法定取得C.开发利用取得D.强制取得1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A.50%B.75%C.80%D.85%12.进行工程建设时因违反规划造成江河和湖泊水域使用功能降低、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水体污染的,应当承担()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治理责任13.退耕还林后土地的承包经营期限可以延长到()A.30年B.40年C.50年D.70年14.根据的生态规律,任何草原都有一定的载畜量。
环境保护法简介

环境保护法简介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发布第22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
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施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47条之规定,于1979年9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原则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同时废止。
一、起草的背景及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下简称试行法)在保障和推动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试行法是依据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试行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历史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制定试行法的立法依据——宪法,是1978年颁布的,在1982年12月4日通过并开始施行的宪法对原宪法中的一些条款进行了改动。
一部法律的立法根据发生了变化,这部法律的修订或废止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试行法对于诸如谁对环境质量负责,环境规划由谁制定、批准和实施,跨行政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由谁来解决,发生污染后如何采取措施,如何防止污染转移和禁止引进污染等问题,都没有涉及到或未作具体规定,因而出现上述问题时便无法按法律进行操作。
试行法中没有专门规定法律责任,使得一些违法行为难于进行追究。
试行法中某些条款的规定和提法同现行的全国法规的体例不尽一致。
随着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在实践中各地区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新制度,需要在法律上给予确认。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需要有一部正式的法律出台。
《中华人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保法)便是在这种情况下适时出台的。
对试行法的修改始于1983年初,1983年底完成了修改草案初稿。
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十易其稿,于1986年底形成送审稿,报送国务院审议。
1978年以来,国家环保局配合国务院法制局对送审稿再度修改,数次征求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意见。
我国环境保护法中的公众参与

我国环境保护法中的公众参与尚艳红薛东娥山西省柳林县环境保护局【摘要】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日益严重,公众参与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保护法对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权;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公民有权通过一定的途径参与一切与环境利益相关的活动,使得该项活动符合公众的切身利益。
”包括决策参与、过程参与和末端参与。
目前,在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没有使公众参与落到实处。
中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愈来愈严重,而治理的速度似乎愈来愈赶不上破坏的速度,除了人口过多、资源匮乏、环境容量太小、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太落后等多种原因以外,从更深层次上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众参与程度太低。
公众参与是公众对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参与。
参与的主体是公众,公众参与是发达国家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二、公众参与原则的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这是我国公民参与环境资源保护的宪法依据。
早在198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第6条就已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这为公众参与环境资源保护提供了原则性的法律依据。
我国的立法在许多方面不够完善:首先,就环境的知情权而言,“人们有权知道环境的真实状态”这一权利应在立法中得到确认;其次,就公众监督污染企业和环保主管机关而言,我国公众参与的法律基础亦相当薄弱。
最后,就政府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而言,和其他国家相比,虽然《环境保护法》第5条规定:“国家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普及环境保护科学知识。
”但仍欠缺相关的配套规定,实际运作上亦然。
这导致除每年在“地球环保日”、“植树节”等重大节日环保机关会走上街头或通过媒体做一些宣传之外,平时缺乏与公众近距离、深层次的沟通。
环境监测专业知识基础试题集(答案)

一、基本知识(一)法律法规一、填空题1.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______经济建设______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2.《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于______1997_______年_____8___月_____16____日公布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_生态环境_。
4.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_同时设计_、同时施工_、同时投产使用_。
5.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__限期治理__________。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_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7.国家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家采取有利于煤炭清洁利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使用___低硫份____、_低灰份_的优质煤炭,鼓励和支持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9.国家对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实行___资格审查制度_____。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应当保证其下游_____最近的____灌溉取水点的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二、单项选择题1.我国制定环境保护法,是为保护和改善____B___,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A.人民生活环境B.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C.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D.生态环境2.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_______C________公布实施的。
A.1989年2月6日B.1982年12月26日C.1989年12月26日D.1989年12月1日3.《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______B___________。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doc 95页)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doc 95页)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4年) (2)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3年) (10)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2年) (18)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1年) (25)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0年) (38)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9年) (48)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8年) (66)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7年) (76)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6年) (86)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5年) (9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规划计划环境统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eic/649371567364505600/index. shtml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4年)2004年我国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但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的模式尚未从根本上转变,钢铁、电力、水泥、电解铝等重工业投资规模较大,产品产量增加较快,对环境的压力继续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加强。
结合宏观调控,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效,遏制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快速攀升的趋势。
200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482.4亿吨,比上年增加4.9%。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21.1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5.8%,比上年增加4.1%;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61.3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4.2%,比上年增加5.5%。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39.2万吨,比上年增加0.4%。
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09.7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8.1%,比上年减少0.4%;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29.5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1.9%,比上年增加0.9%。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33.0万吨,比上年增加2.5%。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42.2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31.7%,比上年增加4.5%;生活氨氮排放量90.8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68.3%,比上年增加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现将198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告如下:一、环境污染状况(一)大气环境我国大气环境总体来说是好的,污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
城市大气污染为煤烟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
据全国统计和监测,1989年烟尘排放量为1398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564万吨,较上年略有增加。
城市大气污染冬、春季较重,夏、秋季较轻。
北方城市烟尘污染较重,南方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重。
据国家大气质量监测网监测,1989年全国城市总悬浮微粒年均值的平均值为432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为526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为318微克/立方米。
与上年相比,污染减轻的城市占37%,加重的城市占3%,其余城市变化不大。
全国城市二氧化硫年均值的平均值为105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为93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为119微克/立方米。
与上年相比,污染减轻的城市占4%,加重的城市占4%,其余城市变化不大。
超标城市数的比重由14%上升到16%,其中,北方城市超标为11%,南方城市超标为21%。
大部分城市冬季二氧化硫污染严重,年均值超标的北方城市为43%,南方城市为29%,同上年相比,出现酸雨的地区无明显变化,但酸雨区面积扩大。
(二)水环境我国大江大河水质基本良好,流经城市的河段污染较重。
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其次是耗氧有机物和挥发酚。
生活污水、工业废渣、矿业开采、农业生产等也对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据全国统计,1989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52亿吨,较上年减少16亿吨,下降6%。
工业废水中重金属(汞、铜、铅、六价铬)的排放量为2089吨,比上年下降5%,砷排放量为1281吨,比上年下降16%,氰化物排放量为4468吨,比上年下降8%,酚排放量为7613吨,比上年下降4%,石油类排放量为71051吨,比上年下降8%。
据国家水质监测网监测,1989年流经城市的河流仍然存在岸边污染带,局部水体污染严重,72%的纳污河段各项污染物的平均值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河流的城市段污染,小河流重于大河流,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
六大水系中,长江干流水质尚好,但不如上年,各监测断面悬浮物年均值均超标,氨氮污染加重,个别江段挥发酚、汞、石油类等污染物超标。
黄河干流水质较上年略有改善,砷污染减轻,但氨氮和耗氧有机物污染加重,所有监测断面悬浮物均超标。
珠江水系大部分江段水质良好,重金属污染有所减轻,但部分江段氨氮、耗氧有机物、亚硝酸盐氮污染有所加重。
淮河水系水质恶化,氨氮、挥发酚、亚硝酸盐氮以及铅、铜污染加重,但耗氧有机物污染有所减轻。
松花江水系污染加重,耗氧有机物、氨氮、挥发酚、亚硝酸盐氮污染呈上升趋势,个别江段仍有汞和石油污染。
大辽河水系在六大水系中污染最重,水质较上年恶化,所有监测断面的氨氮、耗氧有机物年均值均超标,挥发酚、耗氧有机物和氨氮污染均加重。
1989年,从总体上看,大部分海域水质尚好。
沿岸海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是油类、有机物、营养盐类和重金属。
锦州湾海域水质污染有所减轻。
胶州湾水质污染面积达海湾面积的10%,东岸河口、滩涂和港区的底质污染严重,生物种类减少。
长江口、珠江口水质良好,但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时有赤潮发生。
本年度是我国沿海遭受赤潮灾害较重的一年,从北到南相继发生大面积赤潮七次,其特点是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危害严重。
(三)噪声污染1989年我国城市噪声源的构成是,道路交通噪声占35%,生活噪声占38%,工业和施工等方面的噪声占27%。
同上年比较,生活噪声源的比重上升。
据70个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1989年重点城市平均等效声级超标(70分贝)的占94%,一般城市超标的占67%。
同上年相比,64%的城市有所下降,36%的城市有所上升。
1989年城市功能区环境噪声普遍超标。
同上年相比,“居民文教区”超标(50分贝)的由82%升至88%,“一般商业和居民混合区”超标(55分贝)的由77%降至70%;“特殊住宅区”超标(45分贝)的由92%降至89%,“工业集中区”超标(65分贝)的由26%降至23%。
(四)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据全国统计,1989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5.7亿吨,比上年增加0.l亿吨,增长2%。
未经处理利用而排入环境的工业固体废物量比上年减少0.3亿吨,但排入江河湖海的量有所增加。
工业固体废物累计堆存量达67.5亿吨,较上年增加1.6亿吨,白地55400公顷,较上年扩大1600公顷。
二、生态环境状况(一)森林与草原状况据第三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目前全国森林面积为12465万公顷,其中人工林面积为310l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2.98%,森林蓄积量为91.41亿立方米。
与1977~1981年的清查结果相比(可比口径),森林面积增加了588万公顷,人工林面积由占全部森林面积的20%提高到26%,覆盖率提高0.62%,森林蓄积量减少3.08亿立方米,林龄结构低龄化。
国家正在建设中的“三北”防护林工程,截止到1988年底,己完成人工造林920万公顷,封山育林228万公顷,飞播造林24万公顷,四旁零星植树30多亿株,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其它正在建设中的大型防护林工程还有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和太行山绿化、平原绿化工程等。
1989年继续开展了全国性的植树造林活动,有3亿人参加义务植树,植树达17亿株;全国造林总面积502万公顷;全国918个平原县中,己有近三分之一的县达到了林业部颁发的平原绿化标准。
全国现有可利用草地面积为3.12亿公顷,其中人工草地1053万公顷。
草地累计退化面积6670万公顷,目前退化速度每年约130万公顷。
草场产草量八十年代比五十年代下降30~50%。
(二)土地状况全国现有耕地面积为9572万公顷。
除建设占用耕地外,每年还因自然灾害损毁耕地约10万公顷,并有600多万公顷农田被工业“三废”所污染。
目前,废弃地复垦率为2%,每年开荒造田27万公顷。
目前受沙漠化威胁的士地面积为33.4万平方公里,包括393万公顷农田、493万公顷草场,涉及212个旗、县。
(三)自然保护区及物种状况目前,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606个,总面积约4000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56个。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共611种,其中野生动物257种,野生植物354种。
大熊猫、糜鹿、扬子鳄、丹顶鹤、兰马鸡以及金花茶、银杉、珙桐、普陀鹅耳栅、天目铁木等一批珍稀濒危动植物已人工繁殖成功。
三环境保护工作198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所属工业、农业、林业、海洋、土地等部门进一步加强了领导,各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加强了指导和监督,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在治理整顿中开拓前进。
1989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确定了最近一个时期的环境保护目标,提出要在治理整顿中建立环境保护工作的新秩序,对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1989年,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成绩显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十年试行实践的基础上,经修改完善,正式颁布。
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柒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这一年还颁布了47项新订和修订的环境标准。
1989年,各地区、各部门加强了环境管理工作。
在继续推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必须实行治理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的同时,又总结出适合国情、深化环境管理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放污染物许可证、污染集中控制和限期治理等制度和措施,丰富和完善了各项环境管理制度,提高了环境管理水平。
1989年,环境保护投资保持适度增长。
防治污染的直接投资额(未包括城市环境建设基础设施投资)达到72.3亿元,比上年增加1.8亿元,增长2.6%。
其中“三同时”建设项目投资28亿元,企事业单位污染治理资金43.5亿元,用于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排污费0.8亿元。
由于环境管理工作的加强和投资的增加,1989年我国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一定成绩。
这一年,污染防治水平有所提高。
消烟除尘率达到70%,比上年有较大增长;生产工艺废气处理率达到57%,比上年增长7%;锅炉改造率由65%提高到67%,工业窑炉改造率由41%提高到44%。
工业废水处理率由27%提高到30%,处理达标率由57%提高到58%。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量达到3.6亿吨,比上年增长8%;综合利用量达到1.6亿吨,比上年增长10%。
海上倾倒废弃物的活动得到有效控制。
环境污染事故有所下降,污染罚款总额比上年下降27%。
海洋石油平台防污工作加强,全年没有发生过大、中型井喷溢油事故。
这一年,一些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好转,国家直接考核的32个城市同上年相比,6项环境质量指标总分普遍提高的城市有25个,占78%。
这32个城市环境质量考核的前16名是,海口、石家庄、银川、大连、南京、兰州、武汉、呼和浩特、南昌、长沙、北京、桂林、贵阳、广州、天津和乌鲁木齐。
这一年,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特别是三大防护林工程的实施,已对我国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1989年,环境科学研究取得新成果。
环境保护科研项目有6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有30项获部级科技进步奖。
环境保护产品有2项获国家银质奖,5项获部级优质产品奖。
1989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一次表彰了在工业污染防治中做出显著成绩的100家环境保护先进企业和225名先进工作者。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我国成都动物园、广东省潮州市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新疆和田县人民政府“全球500佳”称号。
1989年,开展了广泛的环境外交活动。
我国加入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签署《控制危险废物转移巴塞尔公约》,参加了关于保护臭氧层、防止气候变暖、防止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等方面的国际会议,并开展了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
目前,我国仍然面临着环境污染蔓延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在控制人口、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消除污染、合理利用资源和生态建设等方面作艰苦不懈的努力,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