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研究
胃肠道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及基本病变-锋版

• 缩窄型:食管全 周受累,呈环形 狭窄,病变较短, 其上方食管明显 扩张,
• 腔内型:大 肿块突向管 腔,边缘清 晰锐利,病 灶处管腔加 宽而不是变 窄,其上方 食管无明显 扩张。
早期食管中段癌:管壁毛糙,粘膜粗乱并有中断, 局部管壁硬。
粘膜破坏、中断
轻 度 静 脉 曲 张
重 度 静 脉 曲 张
• 十二指肠:变换体位观察十二指肠各部的变化a.从仰 卧位反转至左侧卧位,得到双对比相;b. 从仰卧位 反转至右侧卧位,得到充盈相;c. 俯卧左前斜位得 到乳头部正面相;d. 仰卧位得到乳头部侧面相。
• 小肠:口服或鼻饲管注入200或300ml造影剂,观 察钡头至回肠末端时,充分变换体位后,于仰卧位 分别摄上、中、下部小肠。小肠分为6组。
胃底静脉曲张
龛影:粘膜纠集
项圈征
狭颈征
指 状 痉 挛 切 迹
十二指肠球底部腔外龛影
十二指肠球变形
十二指肠球变形
胃大弯侧充盈缺损
侵润性胃癌,“革囊”胃。
环堤:龛影周围宽窄不
等的透明带,轮廓不规
溃 则而锐利,其中常见结
疡 型
节状或指压迹状充盈缺
胃 损。
癌 半月综合征:a、龛影位
于胃腔内;b、龛影周围
有清楚而不规则的环堤;
c、龛影形状不规则,浅
而大,多呈半月形。
早期凹陷型胃癌
盲肠、升结 肠狭窄,僵 直、短缩, 腔内见充盈 缺损。回盲 瓣及末断回 肠均受累。
盲肠、升 结肠狭窄, 僵直,可见 不规则锯齿 状龛影,回 盲部出现 “跳跃征”。
直肠癌(增生型
浸润型结肠癌
结肠多发息肉
结 肠 息 肉 ( 带 蒂 )
半立(40-60°)左前斜10-20°:观察结肠脾曲、左 侧横结肠及降结肠中上段
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的临床探讨

97鼻尖点、鼻梁长度等相关指标,可以得到预期术后效果图,大大提升了手术的整体效果分析。
从本次观察的48例美容就医者情况来看,术后拆线满意度高,鼻背和鼻根满意度为100%,与半年内复查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
但是鼻头部满意度分析,半年后有差异,这一点反应出说明部分美容就医者对鼻头整形效果不满意,人们以希望鼻尖部往往以上翘、水平形态为佳,同时要求尖(鼻尖角小),希望鼻部整形能接近或达到这个水准,但是实际上人体鼻头部形态常根据方向分为上翘、水平与下垂,而且还存在个体解剖形态差异性及个人喜好等原因,术后效果可能达不到美容就医者的理想愿望,所以今后对于鼻头部有塑形要求的美容就医者联合其他鼻尖成形术[4]。
综上所述,美容科医生全面、充分掌握影像学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才能在此基础上制定良好的治疗方案,保障手术效果[5]。
本研究通过将CT 多平面重建及三维成像分析应用于临床,通过CT 影像图像就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对比和有效修改,从结果层面来看是达到了手术的目的和效果,并满足美容就医者的心理需求;CT 多平面重建及三维成像技术能全面了解患者鼻部信息,有助于医师整体把握美容就医者鼻部情况,为手术整形修复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罗焕江,龙腾河,赵海波,等.X 射线及CT 三维重建测量在颌面部整形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7(30):5661-5664.[2]谭艳明,邓大勇.CT 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现代养生,2015,7(8):63.[3]刘娜,何丹.CT 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及整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2015,26(7):417-419.[4]邓旭东,张园园,肖厚安,等.CT 三维重建在成年汉族女性硅胶假体隆鼻术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6,22(2):25-28.[5]毛晓雯,郑继坤,吕红玲,等.CT 三维重建测量在颌面部整形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2014,5(6):4-10.食管癌是临床中一种多发型恶性肿瘤,现今,已有多种方法可诊断此病,怎样切实提升食管癌早期诊断准确率,并从中获得肿瘤程度、范围及其与周围脏器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对于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意义重大[1]。
气钡双重造影对早期食道癌的诊断及应用

气钡双重造影对早期食道癌的诊断及应用摘要】目的:探究气钡双重造影对早期食道癌的诊断及应用。
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73例食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患者入院时,首先采用气钡双重造影诊断方法。
然后利用胃肠X线机,以每秒3帧的速度对食道进行快速摄片检查。
最后,所有病例采取食道镜检查和手术标本病理切片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结果对比。
结果:共检查出70例早期食道癌,检出率为95.89%。
结论:采用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方式可以检查早期食道癌,但是其存在一定的漏诊率,需要食道镜检查和手术标本病理切片检查进行确诊。
【关键词】气钡双重造影;早期食道癌;复方硫酸钡【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156-02食道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各类恶性肿瘤的2%左右[1]。
早期发现的食道癌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是完全可以彻底治愈的。
因此,对于食道癌患者来说,尽快在早期发现食道癌十分重要。
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是近百年诊断食道病变的主要方法,现在仍广泛应用。
这种检查是采用口服硫酸钡后通过X线透视或摄片观察食道病变情况[2]。
本文为了了解气钡双重造影对早期食道癌的诊断作用,选择73例食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强化对气钡双重造影的认识,提高早期食道癌的诊断能力。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5年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73例食道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最小为39岁,最大为77岁,平均年龄为(64.8±7.3)岁。
患者主要症状为食道异物感、食道疼痛和胸骨疼痛,部分患者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
经食道镜和手术证实,所有患者均为食道癌,病变部位包括食道上段、下端和胸食道中段。
1.2 方法患者入院时,首先采用气钡双重造影诊断方法。
检查前,患者不需要做特殊准备,只需禁饮禁食,避免食物残渣刺激食道粘膜或者附着在造影剂上影响检查效果。
双对比造影检查在贲门癌侵犯下段食管诊断价值论文

双对比造影检查在贲门癌侵犯下段食管中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双对比造影对贲门癌侵犯食管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4例贲门癌侵犯下段食管进行气钡或泛影葡胺造影检查,并与其它检查手段进行对照。
结果:24例贲门癌侵犯下段食管患者中,双对比造影、内窥镜及ct的诊断率分别为87.5%、45.8%、15.8%。
结论:双对比检查对贲门癌侵犯下段食管的发现率,病变范围的观察均优于其它检查,对临床治疗贲门癌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快速、直观的诊断依据,是术前筛查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双对比造影检查;贲门癌侵犯下段食管;x线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35-01贲门癌是指发生于贲门周围2.0-2.5cm大小范围内的肿瘤,癌组织常侵犯胃底及胃体,部分向上侵犯下段食管,侵犯途径主要为粘膜下浸润。
对临床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病变局限于贲门或病变侵犯胃底及胃体者,手术方式采用单纯开腹即可,而对病变侵犯下段食管者,则需开胸腹联合切口。
因此,术前发现和诊断对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而双对比造影检查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快捷的影像学检查成为该种疾病的术前首选筛查方法。
我们对我院肿瘤外科2008年至今住院患者中经内窥镜、双对比造影、部分经ct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病理结果为:低分化腺癌21例,中-低分化腺癌2例,粘液腺癌1例。
)的24例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探讨双对比造影检查对贲门癌侵犯下段食管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4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61岁,使用philips td数字胃肠机。
检查方法检查前肌注654-2 10mg,口服产气粉一袋及适量钡剂后,常规采用立位、卧位、俯卧、斜位等不同体位,于充盈像及粘膜像观察病变部位及侵犯范围。
2结果见表1。
24例患者均经过双对比造影、内窥镜、部分经ct检查。
从附表中可以看出双对比造影、内窥镜及ct对贲门癌侵犯下段食管均可进行诊断,诊断率分别为:875%、45.8%、15.8%。
胃食管反流症状超声造影诊断观察

胃食管反流症状超声造影诊断观察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利用胃超声造影探讨了胃食管反流患者体位变换时胃食管反流的情况。
方法通过我院73例胃食管反流患者饮用胃肠超声助显剂后,采用平卧位、右侧卧位和左侧卧位,超声分别观察不同体位下5min内胃食管反流的次数及总反流时间。
结果 5min内反流次数:左侧卧位为(2.85±0.67)次,平卧位为(4.68±0.72)次,右侧卧位为(6.29±0.77)次,三种体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反流时间:左侧卧位为(3.53±0.82)s,平卧位为(5.46±0.93)s,右侧卧位为(6.75±0.88)s,三种体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从反流的次数、总反流时间比较左侧卧位反流程度最轻,而右侧卧位反流程度最重。
胃食管反流患者在治疗期间或睡眠时,宜选用左侧卧位,检查时首选右侧卧位。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超声检查造影剂胃体位【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107-02胃食管反流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口咽部,临床上容易忽视,未予及时治疗,由此可引起一系列食管内、外症状和(或)并发症,即胃食管反流病。
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同体位胃食管反流的程度不同。
本研究回顾分析了73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超声表现,以探讨不同体位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通过胃镜或食管钡餐造影诊断为胃食管反流患者73例,其中男51例,女22例,年龄18~79岁,平均43岁。
2、仪器与方法2.1.仪器:使用GE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电子凸阵探头,中心频率4.0MHz,加用自然组织谐波成像技术,使用机器自带自动优化程序以提高图像质量。
2.2.方法患者常规禁食8h、禁饮6h后安排在上午检查。
食管癌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检查的对比分析

X—a in cu e sp ae l al t n s, l n eetnc e m c u m rn tru t no ra hl temao rysg s nld deo h g a w lsi es fl gd fc, ih , u o sme ba ei er pi r e kw i jr i f ii n o b eh
a o e tma e t e me h d . e ho rn f a i n s wi u g c l n a h l g c l r v d e o h g a a c n ma st si t h t o s M t ds Du i g f t p te t i y t s r i al a d p t o o i a l p o e s p a e l r i o . h y y c Fo t -t r e u d r n p e a to n e t a a i m a x mi a i n a d t it - i e u d r n c n i g ry h e n e we tu p r g s r i t s i lb ru me le a n to n h ry n n n e we tCT s a n n .Re u t n s ls
诊断食 管癌 的首选 方法 , T检查 可明确病变 侵犯的程度 、 润的方式和 部位及纵 隔内淋 巴结转移情 况 , C 浸 对治疗方 法的选
择有重 大参考价值 。
【 关键词 】 管癌 ; 线气钡双 重造影 ; T 食 x C
【 中图分 类号 】 7 5 1 R8 44 R 3 .; 1 .2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 号 】 0 5 0 1 2 1 0 — 3 0 2 9 — 6 6( 0 2) 5 1 — 2 1
MDCT联合气钡双对比造影在胃食管连接部癌中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M D c T 联 合 气 钡 双 对 比 造 影 在 胃 食 管 连 接 部 癌 中 诊 断 的 临 床 价 值 研 究
帖
摘Leabharlann 琳① 。高希春① 要 目的 运用 MD C T联合 气钡双对 比造影对 胃食 管连接部( G E J ) 癌进行术前分型及 T N M 分期 ,评价二者对 G E J 癌 的诊 断
价值 。 方 法 采 用 西 门子 6 4排 C T进 行 胸 腹 联 合 扫 描 并 重 建 ,确 定肿 瘤 中 心位 置 ,根 据 s i e w e r t 分 型 标 准进 行 分 型 ,并 将 影 像
结 果 与 手 术记 录 、术 后 病 理 结 果 对 照 。 同 时 结合 MD C T图像 和 气钡 造 影 进 行 术 前 T N M 分 期 ,并 将 影像 结 果 与病 理 结 果对 照 。
P r o v i d e i mp o  ̄a n t i n f o r ma t i o n t o t h e t r e a t me n t a s w e l 1 . E掰 ODS B y d e i f n i n g t h e l e t f c h r o n i c a n g l e a s t h e Z— l i n e a n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S i e we r t s c i r t e i r o n, t h e d i s t a n c e a n d t h e T NM s t a g i n g wa s me a s u r e d a s t h e c l a s s i i f c a t i o n .T h o s e i f n d i n g s o f MDC T we r e c o mp a r e d wi t h s u r g i c a l -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r e s u l t s a s t h e g o l d e n r e f e r e n c e s . RES U LT S Al l 3 8 c a s e s w e r e c o n i f r me d b y s u r g i c a l - p a t h o l o g i c l a r e s u l t s . T h e r e a r e 4 c a s e s o f t y p e I ,1 7 c a s e s o f t y p e I I ,a n d 1 7 c a s e s o f t y p e I I I . T h e s e n s i t i v i t y a n d s p e c i i f c i t y o f t y p e I ,I I ,I I 1 we r e 8 0 % ,8 8 . 9 %,
胃双重对比造影术的研讨(附180例X线分析)

胃双重对比造影术的研讨(附180例X线分析)
段顺生;陈文庆;赵晨俊
【期刊名称】《青海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3(0)2
【摘要】胃双重对比造影术是诊断上消化道早期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
报告180例胃双重对比造影的研讨,用不同的方法对造影术的改进。
用钡液洗胃法与插管洗胃法对照研究示此法简便易行,且易使患者接受,可减轻患者不必要痛苦,同时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於插管洗胃法无甚差异。
本文对诊断标准和意义也进行了讨论。
【总页数】3页(P4-5)
【关键词】胃;双重对比;胃液钡剂冲洗法
【作者】段顺生;陈文庆;赵晨俊
【作者单位】青海省儿童医院;武警青海总队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胃恶性溃疡双重造影与标本涂钡X线照片对比分析 [J], 王诗斌;黄建军;谢红力
2.双对比造影在胃十二指肠检查的应用研究--附80例X线影像分析 [J], 关国定;解月太;郭麦军;薛慧丹
3.胃双重对比造影术前准备(着重介绍一种造影术前简易胃清洗法) [J], 张覃泉;徐步英;杨承荣
4.胃后壁溃疡的双对比造影诊断(附46例X线分析) [J], 冯国俊;王东凤
5.小肠双重对比灌肠造影术的临床应用(附60例报告) [J], 金跃东;冯金利;张晓利;盛希印;王继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食管反流病的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研究
发表时间:2013-02-04T09:39:57.4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2期供稿作者:李昂石[导读] 胃镜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办法,能判断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
李昂石(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医院山东济宁 272200)
【摘要】目的探讨在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下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影像学表现。
方法收集我院放射科2011—2012年胃肠特检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者267例,男149例,女118例,平均年龄56岁。
同时将部分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结果与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 267例患者中,按反流程度:81%为轻度反流,14%为中度反流,5%为重度反流;本组资料中23例患者进行了内镜检查,17例证实为阳性,6例内镜检查为阴性。
结论 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临床诊断GERD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X线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0056-02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系因胃食管连接部抗反流功能不全,导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引起相关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
由于该病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其他疾病的症状较为接近,容易导致误诊,为此,该疾病在临床工作中受到普遍关注。
X线气钡双重造影作为诊断该疾病的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能够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故而得到我们的重视。
本文总结了我院放射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胃肠钡餐检查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者267例,并将部分患者的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结果与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X线检查方法及造影表现。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267例。
男性149例,女性118例,年龄15~92岁,平均年龄56岁。
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胸骨后疼痛、烧心、吞咽不适、呃逆、反酸等。
患者均行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其中23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9例)行胃镜检查,17例证实为阳性,6例内镜检查为阴性。
1.2检查仪器 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使用岛津1000mA数字化胃肠造影机。
1.3检查方法采用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患者口服产气剂3g,清水送服,之后口服含硫酸钡悬浊液(质量浓度为200 g/L),分别采用正位、右前斜及左前斜位,观察食管双重影像;其后患者卧位,口服钡剂后,采用右前斜位,钡剂流动到胃底,之后在钡剂充盈胃底的情况下,患者采用左前斜位,观察钡剂是否向食管反流。
2 结果
2.1反流体位及程度轻度:少量钡剂反流,钡剂到达食管下段;中度:较多钡剂反流,钡剂到达食管中段;重度:明显钡剂反流,钡剂到达食管上段。
267例患者仰卧左前斜位观察均有胃内钡剂向食管反流,18例患者左倾斜和右前斜位都有反流。
反流程度:217例为轻度反流,37例为中度反流,13例为重度反流。
2.2与内镜对照本组资料中气钡双重造影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中,23例进行了内镜检查,其中有17例内镜检查为胃食管反流病阳性,有6例内镜检查为阴性。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的结果。
胃酸和胃蛋白酶是胃内容物反流导致食管损害的重要因素。
胃酸能激活和提高胃蛋白酶的活力,加重食管黏膜损伤。
pH 值越低,酸暴露时间越长,黏膜损害越重;含胆汁和胰酶的反流物对食管黏膜亦具有损伤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加,LES的功能逐渐减退,食管张力下降,食管前庭段的静止高压带压力减低,反流更加明显。
本组资料中60岁以上患者占多数;当饱餐后,胃内压力加大,也容易造成反流,本组资料患者在气钡双重造影时,胃内充满钡剂和气体,使胃处于饱胀状态,容易出现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可以继发于食管裂孔疝、胃食管术后等。
胃镜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办法,能判断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并可根据内镜表现进行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有利于病情的判断和指导治疗,常作为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及其严重程度分级的一项首要检查措施,但有些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内镜检查无食管黏膜损伤的表现,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内镜检查对GERD的敏感性较低。
pH监测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方法,能够鉴别胸痛与反流的关系,但是需要插管,检查时间较长,比较痛苦,患者往往不易接受。
胃食管反流的X线气钡双重造影的表现主要为食管下段痉挛收缩,食管钡剂排空缓慢,黏膜皱襞粗糙,局部狭窄等,而诊断胃食管反流的直接征象是胃内钡剂向食管的反流。
根据反流的程度分为:轻度:反流钡剂限于食管下段,多数表现为仅有胃食管反流,黏膜皱襞无明显异常;中度:反流钡剂限于食管下段,同时可有黏膜皱襞的增粗紊乱;重度:反流钡剂到达食管上段,往往有食管黏膜皱襞的明显粗糙紊乱,部分伴有食管下段狭窄。
就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的体位分析,采用右前斜位,然后向右旋转为左前斜位,多数GERD患者可观察到钡剂向食管的反流,同时观察到反流的全过程、反流的程度,因此我们认为该体位是诊断GERD最为简单明确的观察体位,也是GERD患者平时生活中应该尽量避免的体位。
另外,本组双重造影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和胃食管反流的患者中,有6例内镜检查阴性,而同期胃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及NERD的患者中,有8例胃肠造影检查为阴性。
因此,两种检查方法相互结合,可提高GERD的诊断率。
尽管在现实的临床医疗活动中,食管吞钡X线检查对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敏感性并不高,但是我们却不能忽略以下事实:即X线气钡双重造影对诊断胃食管反流病仍具有一定的优势:①安全、痛苦小,适合于大多数受检者;②多体位观察,能够明确胃食管反流征象;③对于食管炎伴有狭窄患者,能够直观了解狭窄段,并可精确测量其范围与长度;④比较容易观察食管裂孔疝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
综上所述,X线气钡双重造影能够直观地观察到胃内造影剂向食管的反流,排除食管癌等其他食管病变,且经济、无创、操作简单,故而常常被用作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筛选方法,对临床诊断GERD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X线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516.
[2] 尚克中,陈九如.胃肠道造影原理与诊断.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3] 李恩美,毛新清,邱书君.胃食管反流与胃肠道疾病的X线诊断.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