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5单元 第1课 无端崖之辞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检测:第五单元一无端崖之辞+Word含解析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检测:第五单元一无端崖之辞+Word含解析

一、无端崖之辞在先秦诸子中,庄子和他的后学们最注重也最擅长营造艺术表现形式。

他们营造的艺术表现方式,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奇。

他们自己都说自己的学说、文章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亦即迂远的说教、荒唐的言论、无头绪无边际的言辞。

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

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课内素材庄子的一生平平淡淡无拘无束,不为名利不求金钱,他的精神似乎已超出了常人。

庄子那种逍遥豁达、积极乐观的思想使他成为一代圣人。

庄子的生活尽管是这样贫穷,日子是这样难熬,但并没有销蚀他的清高和孤傲,这一方面表现了他对权势名利的轻蔑,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的追求,因此他对苦难世界的冷峻审视和对人生悲剧的深刻体验,给人类留下了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烙下了深深的印章。

庄子思想之所以一直能引起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是因为它以独特的力量穿透黑暗现实的重重屏障,告诉生活在绝望中的人们,如何在内心深处守护最后的不可剥夺的尊严,平息那些追求名利者的心灵。

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

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

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

正因为爱得热烈,所以他才恨得彻底。

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

运用角度沉重是自找的。

庄子是战国时最伟大的散文家。

因为庄子的散文也有一双翅膀。

能够飞翔的散文才是好散文,而能够在飞翔中不被大风刮散架的散文才是散文中的珍品。

庄子的散文在历史的大风中飞翔了两千多年,不仅没有散架,没有像羽毛一样被刮得无影无踪,反而在风沙的打磨中日益锃亮,这得益于庄子翅膀的轻盈,还有坚实。

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

_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疑难点知识点归纳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试题:第五单元 一、无端崖之辞 含解析

_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疑难点知识点归纳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试题:第五单元 一、无端崖之辞 含解析

一、无端崖之辞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垩.漫(è) 斫.(zhuó) 郢.人(yǐnɡ) B.逡.巡(qūn ) 踵.(zhòn ɡ) 怵.然(shù) C.恂.目(shùn ) 巨缁.(zī) 期.年(qī) D.惮.赫(dàn ) 黄馘.(xù) 舐.(shì) 解析:B 项,“踵”应读“zhǒnɡ”,“怵”应读“chù”;C 项,“期”应读“jī”;D 项,“惮”应读“dá”。

答案:A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趣灌渎B.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C.骛扬而奋鬐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解析:A 项,“趣”通“趋”;B 项,“恂”通“瞬”; C 项,“鬐”通“鳍”。

答案:D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 项:脖子。

B.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贷:借钱。

C.鲋鱼来.!子何为者邪? 来:过来。

D.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然:然而。

解析:B 项,贷:借。

C 项,来:语助词。

D 项,然:乃,就。

答案:A4对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离而腊.之 ②郢人垩.漫其鼻端 ③上.窥青天,下.潜黄泉 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⑤欲代子相. ⑥日.凿一窍 A .①③⑤ B.①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⑤解析:①⑤名词活用为动词,②③⑥名词作状语,④使动用法。

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 .饰小说..以干县令 B.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C.于是..鸱得腐鼠D.神气..不变解析:D项,“神气”古今意义都有“神情”的释义。

A项,“小说”在句中指“偏颇琐屑的言论”;今义指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

B项,“逡巡”在句中指“退却”;今义指有所顾虑而徘徊或不敢前进。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五单元 一、无端崖之辞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五单元 一、无端崖之辞 Word版含答案

一无端崖之辞[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郢.人(yǐnɡ) 2.白垩.(è) 3.砍斫.(zhuó) 4.百仞.(rèn) 5.逡.巡(qūn) 6.脚踵.(zhǒnɡ)7.浑沌..(ní fù)..(hún dùn) 8.巨缁.(zī) 9.鲵鲋10.黄馘.(xù) 11.破痈.(yōnɡ) 12.鹓.(yuān chú)二、通假字1.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 通瞬2.没而下 通陷,下陷 3.骛扬而奋鬐.通鳍,鱼鳍 4.惮.赫千里 通怛 5.苍梧已.北 同以 6.趣.灌渎,守鲵鲋 通趋,趋向、奔向 7.王说.之,益车百乘 通悦,喜欢 8.反.于宋 通返,返回 9.夫处穷闾阨.巷 通隘,狭窄 三、古今异义 1.背逡巡.. 古义:退却今义:有所顾虑而徘徊或不敢前进 2.饰小说..以干县令 古义:指偏颇琐屑的言论 今义: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3.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于是..鸱得腐鼠 古义:在这时 今义:表承接的连词 5.闻任氏之风俗.. 古义:志趣,传闻今义:指社会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等的总和。

四、一词多义1.顾⎩⎪⎨⎪⎧①顾谓从者曰 回头②将军宜枉驾顾之 拜访③拔剑四顾心茫然 看④莫我肯顾照顾2.为⎩⎪⎨⎪⎧①尝试为寡人为之 前“为”wèi ,替后“为”wéi,砍②吾无以为质矣 wéi,作为③北海之帝为忽 wéi,是④为国以礼wéi,治理3.引⎩⎪⎨⎪⎧①引之盈贯 拉开弓②引河水灌民田 引导,疏导③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后退④引颈而鸣 伸长⑤引赵使者蔺相如 延请4.适⎩⎪⎨⎪⎧①适矢复沓 往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到……去③始适还家门 女子出嫁④向晚意不适舒畅5.干⎩⎪⎨⎪⎧①饰小说以干县令 请求②寘之河之干兮 岸③森然干霄 直冲6.以⎩⎪⎨⎪⎧①吾无以为质矣介词,把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介词,用③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连词,用来7.于⎩⎪⎨⎪⎧①故往贷粟于监河侯向②于是鸱得腐鼠 在③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从;到④其于大达亦远矣 对于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1)上.窥青天,下.潜黄泉上:向上;下:向下 (2)日.凿一窍 日:每天 (3)我且南.游吴越之王 南:向南 2.名词作动词(1)没而下.下:向深处游 (2)离而腊.之 腊:制成腊肉 (3)庄子来,欲代子相.相:做宰相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1.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活:使……活 2.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 悟:使……觉悟 (三)形容词作动词1.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 远:相差很远 2.商之所短.也 短:不擅长 (四)副词作动词尽.垩而鼻不伤 尽:完全除去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1.我,东海之波臣也 (“也”表判断)2.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 (“也”表判断) (二)省略句1.措杯水(于)其肘上 (“水”后省略介词“于”) 2.投竿(于)东海 (“竿”后省略介词“于”) (三)状语后置句1.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于浑沌之地”作状语,后置) 2.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于枯鱼之肆”作状语,后置) (四)宾语前置句子何为者邪(“何”作“为”的宾语,前置)[课文·译注](1)庄子 送 葬,过 惠 子 之 墓,顾 谓 从庄子给人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自己的错误! 错误! 错误!⎦⎥⎥⎤的工匠。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第1课 无端崖之辞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第1课 无端崖之辞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五单元第一课无端崖之辞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垩.(è)漫斫.(zhuó)之郢.(yǐnɡ)人B.逡.(qūn)巡踵.(zhònɡ) 怵.(shù)然C.恂.(shùn)目巨缁.(zī) 期.(qī)年D.腊.(là)之黄馘.(xù) 舐.(shì)【答案】A(B踵:zhǒnɡ,怵:chù,C期:jī,D腊:xī)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没而下。

B.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

C.破癕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

D.王说之,益车百乘。

【答案】 C(A—陷,B 趣—趋,D 说—悦)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 项:脖子。

B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贷:借钱。

C .鲋鱼来.!子何为者邪? 来:过来。

D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然:然而。

【答案】 A(B 贷:借,C 来:语助词,D 然:乃)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无以为质.矣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 莫不厌.若鱼者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C.⎩⎪⎨⎪⎧ 其于大达.亦远矣樊迟未达.D.⎩⎪⎨⎪⎧ 匠石运斤.成风斧斤.以时入山林【答案】 D(斤:都是指斧头一类的工具)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适矢复沓,方.矢复寓方.六七十,如五六十B.⎩⎪⎨⎪⎧ 何.得车之多也何.以利吾国C.⎩⎪⎨⎪⎧ 君乃.言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 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曾.益其所不能【答案】 C(A 方:①刚刚,②方圆;B 何:①为什么:②什么;C 乃:竟然;D 曾:①还,②同“增”)6.下列句子中的“顾”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2019 2020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第5单元 1 无端崖之辞 Word版解析版

2019 2020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第5单元 1 无端崖之辞 Word版解析版

第五单元一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趣灌渎B.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C.骛扬而奋鬐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答案】D(A.“趣”通“趋”。

B.“恂”通“瞬”。

C.“鬐”通“鳍”)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处穷闾阨巷穷:贫穷.B.履危石危:危险.C.惠子相梁相:辅佐.D.益车百乘益:增加.【答案】D(A.“穷”应为“偏僻”之意。

B.“危”应为“高”之意。

C.“相”应是名词作动词,为“做国相”之意)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反于宋故往贷粟于监河侯..B.若能射乎任公子得若鱼..C.饰小说以干县令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D.为宋王使秦尝试为寡人为之..【答案】A(A.均为介词,到。

B.代词,你/代词,此。

C.连词,来/介词,因为。

D.介词,)动词,做/替4.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尽垩而鼻不伤.B.揖御寇而进之.C.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D.离而腊之.【答案】D(A、B、C三项均为使动用法。

D.腊,名词用作动词,做成干肉)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B.闻任氏之风俗..C.饰小说以干县令..D.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答案】D(A.逡巡:古义,退却/今义,有所顾虑而徘徊或不敢前进。

B.风俗:古义,志趣,传闻/今义,社会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C.小说:古义,偏颇琐屑的言论/今义,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二、课内阅读阅读“庄周家贫”至“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完成6~9题。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故往贷粟于监河侯贷:借.B.庄周忿然作色曰忿然:生气的样子..C.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游:游玩.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肆:店铺、市场.【答案】C(“游”的意思是“交游,拜访”)7.对下列句子加点虚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庄周忿然作色曰②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③故往贷粟于监河侯④其于得大鱼难....矣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答案】D(①形容词词尾。

2019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五单元 应用体验之旅 第一节、无端崖之辞 Word版含答案

2019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五单元 应用体验之旅 第一节、无端崖之辞 Word版含答案

应用体验之旅 一、无端崖之辞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对象,目标)B .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 (传说,道听途说)C .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放肆)D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道中,途中)解析:C 项,肆:市场,店铺。

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已而大鱼食之 A.自夫子之死也皆惊而相告也C.尽垩而鼻不伤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B.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D.搜于国中三日三夜解析:A 项,代词,指鱼饵;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无实义。

B 项,连词,来;介词,因 为。

C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D 项,均为介词,在。

答案:D3.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A .项伯杀人,臣活之B .既来之,则安之C .因物而多之D .是以圣人犹难之解析:A 、B 、C 三项和例句均为使动用法。

D 项为意动用法。

答案:D4.与“我,东海之波臣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楚左尹相伯者,项羽季父也B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 .. . .. . . .. . . . .C.南冥者,天池也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解析:例句和A、B、C三项均是判断句,D项为被动句。

答案:D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8题。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外物》)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素养检测 5.1 无端崖之辞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素养检测 5.1 无端崖之辞 Word版含解析

课时素养检测十五无端崖之辞(45分钟,61分)一、基础应用(34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王说之,益车百乘B.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C.骛扬而奋鬐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解析】选D。

A项,“说”通“悦”;B项,“恂”通“瞬”;C项,“鬐”通“鳍”。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处穷.闾阨巷穷:贫穷B.履危.石危:危险C.惠子相.梁相:辅佐D.益.车百乘益:增加【解析】选D。

A项,“穷”应为“偏僻”之意;B项,“危”应为“高”之意;C项,“相”应是名词作动词,为“做相”之意。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虽然..,臣之质死久矣B.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C.于是..鸱得腐鼠D.已而..大鱼食之【解析】选D。

A项,“虽然”古义为“虽是这样”,今义为“连词,表转折”;B项,“逡巡”古义为“退却”,今义为“犹豫不决,有顾虑而徘徊或不敢前进”;C项,“于是”古义为“在这时候”,今义为“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离而腊.之②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③上.窥青天,下.潜黄泉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⑤欲代子相.⑥日.凿一窍A.①③⑤B.①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⑤【解析】选C。

①⑤名词活用为动词,②③⑥名词作状语,④动词的使动用法。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子何为者邪A.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B.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C.故往贷粟于监河侯D.当是时,犹象人也【解析】选B。

例句是宾语前置,“何为”即“为何”。

B项是宾语前置,“是以”即“以是”。

A项、D项为判断句,C项为状语后置。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斤成风”一段,庄子的本意是赞扬石匠“运斤”技艺的高超,同时也说明郢人胆量大。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后精练 5.1 无端崖之辞(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后精练 5.1 无端崖之辞(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B)A.会.稽(Kuài)得车数乘.(chénɡ)B.履.危石(lǚ) 困窘织屦.(jù)C.趣.灌渎(qù) 离而腊.之(là)D.逡.巡(qūn) 穷闾阨.巷(è)解析A项“乘”应读“shènɡ”,古代一车四马为乘。

C项“趣”应读“qū”,“趣”通“趋”,“奔向”之意;“腊”应读“xī”,“干肉”之意,在此名词作动词。

D项“阨”应读“ài”,“阨”通“隘”,“狭窄”之意。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A.处穷.闾阨巷穷:贫穷B.履危.石危:危险C.惠子相.梁相:辅佐D.益.车百乘益:增加解析A项“穷”应为“偏僻”之意。

B项“危”应为“高”之意。

C项“相”应是名词作动词,为“做国相”之意。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A.趣灌渎B.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C.骛扬而奋鬐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解析A项“趣”通“趋”。

B项“恂”通“瞬”。

C项“鬐”通“鳍”。

4.对下列加点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C)①离而腊.之②郢人垩.漫其鼻端③上.窥青天,下.潜黄泉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⑤欲代子相.⑥日.凿一窍A.①③⑤B.①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⑤解析①⑤名词活用为动词,②③⑥名词作状语,④动词的使动用法。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鹓过之.,仰而视之.曰两个加点的“之”均指代鸱(即猫头鹰)。

B.已而大鱼食之.“之”指代鱼饵。

C.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加点的“此”“之”均指七窍。

D.措杯水其肘上,发之.“之”指代箭。

解析A项中前一个“之”指代“鸱”,而后一个“之”应指代“鹓”。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D)A.饰小说..以干县令B.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C.于是..鸱得腐鼠D.发之,适矢复沓..解析A项“小说”,古义指偏颇琐屑的言论;今义指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第一课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A .垩.(è)漫 斫.(zhuó)之 郢.(yǐn ɡ)人 B .逡.(qūn)巡 踵.(zhòn ɡ) 怵.(shù)然 C .恂.(shùn)目 巨缁.(zī) 期.(qī)年 D .腊.(là)之 黄馘.(xù) 舐.(shì) 【解析】 B 踵:zhǒn ɡ,怵:chù,C 期:jī,D 腊:xī。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C )A .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没而下。

B .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

C .破癕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

D .王说之,益车百乘。

【解析】 A —陷,B 趣—趋,D 说—悦。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 .⎩⎪⎨⎪⎧ 吾无以为质.矣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 .⎩⎪⎨⎪⎧ 莫不厌.若鱼者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C .⎩⎪⎨⎪⎧ 其于大达.亦远矣樊迟未达.D .⎩⎪⎨⎪⎧匠石运斤.成风斧斤.以时入山林 【解析】 斤:都是指斧头一类的工具。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 .⎩⎪⎨⎪⎧ 适矢复沓,方.矢复寓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B .⎩⎪⎨⎪⎧何.得车之多也何.以利吾国C .⎩⎪⎨⎪⎧ 君乃.言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曾.益其所不能 【解析】 A 方:①刚刚,②方圆;B 何:①为什么,②什么;C 乃:竟然;D 曾:①还,②同“增”。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CD )A .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B .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 C .揖御寇而进.之 D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解析】 CD 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 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 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运斤成风”一段,庄子的本意是赞扬石匠“运斤”技艺的高超,同时也说明郢人胆量大。

B .“为浑沌凿窍”说明违背人民性命之理的作为,即使是出自善意,也必将导致悲惨的结局。

C .“任公子钓鱼”的寓意是说,只有具备大本领、大思想、大学说、大抱负、大作为的人才能参与治理世事。

D .“舐痔得车”讥讽那种用卑鄙下流的手段求得富贵还向别人炫耀的人。

【解析】 说明谈话辩论要有合适的对象。

二、文本精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 .将贷.子三百金 贷:借给 B .周顾.视车辙中 顾:回头 C .鲋鱼来!子何为.者邪 为:为了 D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活:使……活下来【解析】为:动词,做。

8.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A)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B.于禽兽又何难焉.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D.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解析】A项与例句中的“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之”。

B项,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C项,疑问代词,哪里。

D项,句中音节助词,无实义。

9.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B)A.故往贷粟于监河侯B.子何为者邪C.搜于国中三日三夜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解析】B项是宾语前置句,A、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10.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庄子借鲋鱼的故事,意在向监河侯强调要同情弱者,表达了他悲天悯人的思想。

B.这则寓言故事揭露了监河侯的伪善面目,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惯用的伎俩。

C.庄子认为人们做事应顺应自然之道;而违反自然之道,必然会遭到人们厌弃。

鲋鱼的故事形象地承载了庄子的这一主张。

D.善于借用寓言说理,将枯燥的说教寓于生动活泼的故事之中,让人在沉思中受到启迪是《庄子》语言的一大特色。

【解析】“同情弱者”“悲天悯人”说法错误。

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范百禄,字子功。

锴之子也。

第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科.。

熙宁中,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

利州武守周永懿以贿败,百禄请复故事,用文吏领兵,从之。

熊本治泸蛮事,有夷酋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曰:“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

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本矍然,即檄止之。

七年,召知谏院。

属岁旱,请讲求急务,收还法令之未便者,以救将死之民。

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赇,欲加流配..。

百禄固争曰:“苟绳以重典,黥面赭衣,必将充塞道路。

”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

”遂已。

元祐元年,改吏部侍郎。

议者欲汰胥吏,吕大防趣废其半,百禄曰:“不可。

废半则失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

”不听。

俄兼侍读,进翰林学士。

为帝言分别邪正之目,凡导人主以某事者为公正,某事者为奸邪,以类相反,凡二十余条。

愿概斯事以观其情,则邪正分矣。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

勤于民事,狱无系囚。

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

”不准。

熙河范育言:“阿里骨酷暴且病,温溪心八族皆思内附,可以计纳。

”百禄曰:“中国以信抚四夷,阿里骨未有过,温溪心虚实未可知,无衅而动,非策也。

”又请进筑纳迷等三城,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右仆射苏颂坐稽留除书免,百禄以同省罢为资政殿学士、知河中,徙河阳、河南。

薨,年六十五,赠银青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范百禄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B.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C.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D.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解析】“时出”指时常出动,不能断开。

“为费”指消耗的费用。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科”在文中是科举取士的名目,古时分科取士,以所设科目而言,有博学宏词科等。

B.“加”指于原有官职外,兼领其他官职以示尊崇。

如汉朝的侍中、给事中等皆加官。

C.“流配”也称流放,是古代刑罚名,在文中指对受贿的官吏施以降职或罢官的处罚。

D.“尹”官名,北宋始于开封置府,尹总领府事,掌管司法、民政、赋役、户口等务。

【解析】“在文中指对受贿的官吏施以降职或罢官的处罚”错,“流配”是指将犯人驱逐到边远地区。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范百禄心地善良,力阻杀害降民。

在他管辖边事的时候,贾昌言想杀害请降的夷人,来向朝廷邀功请赏,范百禄极力阻止。

B.范百禄头脑清醒,敢提不同意见。

大旱年,他奏请收回对百姓不利的法令;司马光想流配犯罪官吏,范百禄的反对使他打消念头。

C.范百禄恪尽职守,不愿宣扬功绩。

任翰林学士时,为皇帝列举区别公正和奸邪之法;任开封府尹时,有人想把无囚一事上报朝廷,被他阻止。

D.范百禄思虑周全,做事富有眼光。

有人提议接纳想要归附朝廷的温溪心八族,并推进构筑三座城的计划,均被范百禄否定。

【解析】“在他管辖边事时”错,原文是“熊本治泸蛮事”。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利州武守周永懿以贿败,百禄请复故事,用文吏领兵,从之。

译文:利州武守周永懿因受贿之事败露,范百禄请求恢复旧例,用文官率领军队,朝廷(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2)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

译文:不如用逐渐削减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从现在起官吏空缺就不要添补,过不了几年,削减的官员就会超过一半。

【参考译文】范百禄字子功,是范锴的儿子。

考中进士后,又考取了才识兼茂科。

熙宁年间,担任江东、利、梓路刑狱提点官,加封直集贤院的头衔。

利州武守周永懿因受贿之事败露,范百禄请求恢复旧例,用文官率领军队,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熊本治理泸蛮事务,有夷人首领因力竭求降,副将贾昌言想杀死他们来邀功,范百禄劝阻贾昌言却不被听从,范百禄就去对熊本说:“杀害投降的人不吉利,救活上千人的人,他的子孙会受到封赏。

怎么能容许骄纵的将领在境内横行呢?”熊本惊觉起来,马上下达文书阻止贾昌言。

七年,范百禄掌管谏院。

碰上大旱之年,范百禄奏请处理当前紧急的事务,收回那些对百姓不利的法令,来拯救即将死亡的百姓。

司马光恢复差役法,担心官吏受贿,想对受贿的官吏施以流放的处罚。

范百禄坚决地争论说:“如果用重法来惩治,那么脸上被刺字和穿着囚衣的人将充满道路。

”司马光醒悟后说:“没有您的提醒,我不知道啊。

”这件事就此作罢。

元祐元年,改任吏部侍郎。

议论朝政的人想要淘汰官吏,吕大防催促要废除一半人,范百禄说:“不可以。

废除一半那么失去职务的人就会很多,不如用逐渐削减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从现在起官吏空缺就不要添补,过不了几年,削减的人数就会超过一半。

”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不久范百禄兼任侍读,提升为翰林学士。

他给皇帝说区分邪人和正人的条目,大凡引导君主做某类事情的是公正,做某类事情的是奸邪,按类别区分正邪,一共二十多条。

希望(皇帝)大致根据这些事情来观察情况,那么邪正就区分开来了。

范百禄以龙图阁学士身份担任开封府尹。

他勤劳于民事,监狱里没有被关押的囚犯。

僚吏想把监狱里空无一囚的事上奏,让皇上知道,范百禄说:“千里的皇畿,监狱里空无一人,这是皇上的仁德,不是府尹的功劳。

”不许上奏。

熙河范育说:“阿里骨残酷暴虐,而且有病在身,温溪心八族都想归附朝廷,可以采用计策接纳他们。

”范百禄说:“朝廷以诚信安抚四夷,阿里骨没有过错,温溪心的实际情况也不可知,没有罪责,我们却采取军事行动,不是好的计策。

”(范育)又请求进筑纳迷等三座城,范百禄说:“这都是良田,是必争之地,我们如果(在那里)筑了城,若敌人的骑兵时常出动,我们怎么耕种呢?之后即便我们想废弃它们,但消耗的费用已经很多了,也不可能废弃了。

”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