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破裂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

合集下载

心脏破裂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的开题报告

心脏破裂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的开题报告

心脏破裂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的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心脏破裂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疾病,一旦出现破裂则患者的生命面临巨大威胁。

心脏破裂手术的麻醉处理直接关系到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的恢复情况,因此该问题值得研究。

本文旨在就心脏破裂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展开论述。

二、研究目的1、归纳总结心脏破裂急诊手术麻醉处理的相关内容,明确麻醉处理对患者的影响和重要性;2、探讨心脏破裂急诊手术麻醉处理的方法、优点和不足,并对比评价不同的麻醉方式;3、提出改进心脏破裂急诊手术麻醉处理的建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心脏破裂急诊手术麻醉处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

2、案例分析法:查阅国内外心脏破裂急诊手术麻醉处理成功案例,对比分析不同麻醉方式的优劣和术后效果。

四、研究内容1、心脏破裂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概述。

2、心脏破裂急诊手术麻醉处理的方法、优点和不足。

3、心脏破裂急诊手术麻醉处理成功案例的分析和归纳。

4、心脏破裂急诊手术麻醉处理的改进方案和建议。

五、研究预期结果1、深入理解心脏破裂急诊手术麻醉处理的重要性和应用,提高临床医生的麻醉水平和技术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整理,评价不同的麻醉方式,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3、提出改进方案和建议,优化心脏破裂急诊手术麻醉处理模式,提高患者术后效果。

六、研究意义心脏破裂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疾病,而手术麻醉处理的好坏关系到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恢复情况。

因此,开展心脏破裂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的研究,对于促进医学科技进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心脏手术麻醉徐美英

心脏手术麻醉徐美英
心脏手术麻醉徐美英
心脏手术麻醉是为了保证手术期间患者的安全与舒适,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 行,是心脏手术的来使患者在手术期间昏迷、无痛觉、无 意识,以便进行心脏手术的一种医疗措施。
心脏手术麻醉的重要性
心脏手术麻醉的关键目标是保证患者在手术期间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成功率, 确保手术团队能够对心脏进行准确操作。
心脏手术麻醉后的护理
心脏手术麻醉后,患者需要在监护室接受细致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 管路的护理、疼痛管理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心脏手术麻醉的未来发展
数字化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心脏手术 麻醉将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通 过数字化技术提高患者的手术效 果和安全性。
机器人辅助手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的发展将在 心脏手术麻醉中发挥重要作用, 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术后苏醒
手术结束后,患者会在监护室继续接受 护理,麻醉药物的作用逐渐消退,患者 会逐渐苏醒。
心脏手术麻醉的风险与并发症
术中风险
术中可能出现低血压、心律 失常等风险,需要及时应对 和处理。
麻醉风险
麻醉药物有很多副作用和风 险,如过敏反应、呼吸系统 抑制等,需要严格监测。
术后并发症
术后可能出现疼痛、呼吸不 畅等并发症,需要合理的护 理和处理。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的研究和应用将为心脏 手术麻醉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促进心脏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心脏手术麻醉的预备工作
在手术前,麻醉医师会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确定最适合的麻醉方案,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和解释麻醉的过程和 可能的风险。
心脏手术麻醉的过程
1
维持麻醉
2
麻醉医师会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
据需要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以维持患

9例心脏破裂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报告

9例心脏破裂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报告

9例心脏破裂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报告
马素美;马军;张际春
【期刊名称】《新疆医学》
【年(卷),期】2012(042)011
【摘要】外伤性心脏破裂是一种严重的致命伤,发病率低,死亡率高,患者常因心包填塞或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我院自2000年1月~2010年1月诊治外伤性心脏破裂9例,行紧急开胸心脏修补术,获得满意效果,现将相关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例心脏破裂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最小17岁,最大35岁,平均28岁,其中开放性的损伤6例,闭合性外伤3例。

1.2典型病例1车祸致闭合性胸部外伤半小时就诊,患者躁动,
【总页数】3页(P136-138)
【作者】马素美;马军;张际春
【作者单位】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新疆解放军四七四医院麻醉科;830001 新疆乌鲁木齐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麻醉科;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新疆解放军四七四医院麻醉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颅脑外伤急诊手术32例麻醉处理报告 [J], 朱德春
2.心脏破裂的麻醉处理(2例报告) [J], 张军民;盛书凤
3.心脏破裂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 [J], 俞丽君;章炳法;黄玉萍;黄蓉蓉;卢昱坤
4.重症动脉栓塞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附50例报告) [J], 王慧敏;卢家凯;卿恩明
5.颅脑外伤急诊手术32例麻醉处理报告 [J], 朱德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

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

携氧能力,即输注红细胞;3)维持患者的
凝血功能,可输注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
或其他血液成分。
复苏时容量补充倾向于胶体和晶体 液的联合使用,晶体、胶体按 2:l的比例输 注。体液首选乳酸钠林格溶液,既可治疗 低血钠,又能纠正酸中毒。 人工胶体液目前可分三种:即明胶、右旋 糖酐和烃乙基淀粉,临床应用较多的是中 分子量低取代级的烃乙基淀粉,它能维持 较长时间的容量效应,对凝血和免疫系统 的影响轻,用量无特殊限制。若无血源, 用晶体液复苏,用量应是丢失血容量的2- 3倍。
液体复苏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血小板计数应维持在7万/mm以上。 2)血红蛋白应维持在8g/dl以上。 3) Hct应维持在28﹪-30﹪之间。 4)术中要监测凝血功能,防止DIC的发 生。 5)术中要监测电解质、酸碱平衡,大量输 血时,特别注意高钾,低钙的发生。
6)对低血容量休克使用血管收缩药物以代 替补充血容量是绝对禁忌的。当血压很低或测不 到,为了暂时升高血压,维持心、脑血流灌注, 可少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其中最常用的药物是 多巴胺,一般剂量为每分钟5-lOug/kg/min。 7) 切忌拘泥于抗休克而延误手术时机,手术止 血是使病人获得生存的唯一机会。 8)当脉搏恢复至正常范围,CVP达6一 9cmH2O。每小时尿量达lml/kg时,说明输液已充 分,达到了恢复正常血容量的目标。当出血止住 后,氧耗恢复到高于正常水平被认为是最好的复 苏终点指标,氧耗增加以偿还氧债,有利于提高 危重患者的生存率。
三)麻醉处理原则
1)对病情轻、一般情况好的患者,按手术部 位,可选择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对病情重,特别对伴有低血容量、高度腹 胀、多器管功能不全的患者,选择全麻插 管为易,且选择对循环影响小的药物。插 管时刻注意胃内容物反流(特别对饱胃、 腹内压高的患者)。

心脏破裂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

心脏破裂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

心脏破裂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作者:俞丽君章炳法黄玉萍黄蓉蓉卢昱坤【摘要】心脏破裂抢救成功的关键是迅速诊断,及时手术,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恰当处理心脏停搏、失血性休克,并纠正内环境紊乱,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麻醉医师与术者的密切协作也是抢救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心脏破裂;麻醉处理Abstract:The key of successful salvage of heart break is quick diagnosis,timely operation,closely observing patients’ state,proper treating heart stop and blood loss shock,correcting disordered internal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ng main organs function.The good coordination of anesthesia doctor and operator is also the key point of successful salvage.Key words:heart break;anesthesia treatment心脏破裂患者,常来不及送医院即已死亡,若能幸存到达医院,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预后较好[1]。

1996年至2008年,我院共救治此类患者32例,现将相关麻醉处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心脏破裂患者3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18~54岁,心脏破裂原因:刀刺伤25例,车祸4例,高处坠落3例。

破裂部位:右心室19例,右心房7例,左心室6例。

心脏裂口0.4~3.5cm。

合并损伤:左肺刺伤或贯通伤15例,肋骨和/或胸骨骨折10例,胃、肝、脾、肠等内脏损伤9例,脑挫伤4例。

所有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休克,收缩压50~90mmHg,心率112~140次/min,烦躁不安、谵妄或表情淡漠,面色苍白或发绀,呼吸急促,脉搏细速,心音遥远。

心脏手术麻醉

心脏手术麻醉
心脏手术麻醉
汇报人:XX
目录
• 麻醉前准备与评估 • 麻醉方法与选择 • 心脏手术过程中麻醉管理 • 术后恢复与疼痛管理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麻醉前准备与评估
患者病史了解
详细询问患者心脏病史,包括心脏病的类型、病程、治疗情况,以及是否有心衰、 心绞痛、心肌梗塞等严重并发症。
了解患者的手术史、过敏史、家族遗传病史等相关病史,以评估手术麻醉风险。
其他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制定相应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案 ,如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
05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 展趋势
本次心脏手术麻醉经验分享
麻醉前评估
重视患者术前评估,包括心功 能、肺功能、肝肾功能等方面 ,为麻醉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
依据。
麻醉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 求,合理选择麻醉药物,确保 麻醉效果的同时降低并发症风 险。
人工智能辅助决策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深 度学习和分析,为麻醉医生提供精准 的决策支持。
远程医疗应用
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实现麻醉专家对 患者术前评估和术后康复的远程指导 ,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多学科协作强化
进一步强化多学科团队协作,形成心 脏手术麻醉的全方位、立体化管理模 式,提高患者围术期安全。
疼痛评估及镇痛策略制定
疼痛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 数字评分法(NRS)等疼痛评估 工具,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个体化镇痛策略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手术类型 和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镇痛 策略,包括药物镇痛和非药物镇
痛方法。
及时调整镇痛方案
根据患者的疼痛变化和镇痛效

麻醉科中的心脏手术麻醉方案与技巧

麻醉科中的心脏手术麻醉方案与技巧

麻醉科中的心脏手术麻醉方案与技巧心脏手术是一种复杂而高风险的手术,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危至关重要。

在心脏手术中,麻醉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需要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感,还要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因此,麻醉科医生在心脏手术麻醉方案和技巧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麻醉科中的心脏手术麻醉方案与技巧。

一、麻醉前准备在进行心脏手术麻醉前,麻醉科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这包括了病史了解、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等。

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麻醉科医生可以针对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麻醉方案。

二、麻醉药物选择对于心脏手术麻醉来说,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麻醉科医生会采用静脉麻醉的方式进行心脏手术麻醉。

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全身麻醉药物(如异丙酚、七氟醚、地氟醚等)、镇痛药物(如芬太尼、舒芬太尼)、肌松药物(如罗库溴铵、腺苷、帕维溴铵等)等。

三、麻醉监测在心脏手术麻醉中,麻醉科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常用的麻醉监测方式包括:血压监测、心电监测、呼吸监测、脉搏氧饱和度监测等。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可以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血流动力学状态,确保患者的安全。

四、麻醉诱导麻醉诱导是心脏手术麻醉的重要步骤。

诱导时,麻醉科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步给药,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

常用的诱导药物包括:异丙酚、咪唑安定、肌松药物等。

同时,麻醉科医生还需要保持患者的通气道的通畅,确保患者的氧合和通气。

五、麻醉维持在心脏手术中,麻醉维持是麻醉科医生需要持续关注的环节。

麻醉维持期间,麻醉科医生需要根据手术进行相应的麻醉调整。

通常情况下,维持麻醉的药物包括: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等。

同时,麻醉科医生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稳定。

六、麻醉复苏心脏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从麻醉状态中恢复过来。

麻醉科医生需要在心脏手术结束后合理管理患者的复苏期。

这包括控制患者的通气状态、监测生命体征、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以及重点关注患者的疼痛管理等。

常见心脏手术患者的麻醉管理

常见心脏手术患者的麻醉管理
根据我们已掌握及不断更新的药理学基础知识, 选择适宜于不同心脏疾病患者的麻醉方法与其 它治疗药物(需要经验医学与循证医学的结合)
在适宜的仪器监测下,通过麻醉医师综合判断 与随机应变的能力及时予以调整,保障机体接 近于生理状态
心脏手术麻醉中经常面临的问题
心功能储备能力下降(尤其是病程晚期就 诊和手术的患者) 各种心脏疾患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和 危险各不相同 手术切口、心脏表面及附近操作对血流动 力学的干扰大 因手术操作所致的出血量大 术前治疗药物与麻醉药药物之间存在协同 等复杂关系
心脏手术患者术中管理的目标 要求全身麻醉后达到一种理想的麻醉状态
意识消失:确保术中无知晓、术后无回忆 无痛 抑制不良反射:使交感神经抑制适度 肌肉松弛: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术野条件 调控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程度,维持机体 内环境于接近于生理状态即所谓的生理调控
围术期要抓住的主要问题
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才能保障脏器的 氧气与营养成分的供给,及排出CO2和 代谢产物,才能维持生命(维持自身 心脏、脑血供与代谢) 才能保护其它脏器功能(肾脏、肝脏、 胃肠、血液等等),可以有时间去处 理 既要发挥作用,又要保护其功能
右肺单肺通气以避免左肺膨胀所致的心脏运动而 改善手术径路
从所谓“安全”、“保险”的角度,常 规或预防性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对病人不 利
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的指证
PAWP>16mmHg
MAP<70mmHg
CI<2.2L/min/m2
SvO2<65% 可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 对伴有肺动脉压增高、外周阻力增大的心 功能不全病人选用磷酸二酯酶抑制药:氨 力农或米力农
①HR↑→心脏负荷 ↑→SV↓
②伴左室肥大时,容 易有心内膜下心肌供 血不全,心肌收缩力 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破裂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作者:俞丽君章炳法黄玉萍黄蓉蓉卢昱坤
【摘要】心脏破裂抢救成功的关键是迅速诊断,及时手术,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恰当处理心脏停搏、失血性休克,并纠正内环境紊乱,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麻醉医师与术者的密切协作也是抢救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心脏破裂;麻醉处理
Abstract:The key of successful salvage of heart break is quick diagnosis,timely operation,closely observing patients’ state,proper treating heart stop and blood loss shock,correcting disordered internal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ng main organs function.The good coordination of anesthesia doctor and operator is also the key point of successful salvage.
Key words:heart break;anesthesia treatment
心脏破裂患者,常来不及送医院即已死亡,若能幸存到达医院,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预后较好[1]。

1996年至2008年,我院共救治此类患者32例,现将相关麻醉处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心脏破裂患者3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18~54岁,心脏破裂原因:刀刺伤25例,车祸4例,高处坠落3例。

破裂部位:右心室19例,右心房7例,左心室6例。

心脏
裂口0.4~3.5cm。

合并损伤:左肺刺伤或贯通伤15例,肋骨和/或胸骨骨折10例,胃、肝、脾、肠等内脏损伤9例,脑挫伤4例。

所有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休克,收缩压50~90mmHg,心率112~140次/min,烦躁不安、谵妄或表情淡漠,面色苍白或发绀,呼吸急促,脉搏细速,心音遥远。

受伤至手术时间:20min~7h。

1.2 麻醉处理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未用术前药。

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5mg/kg、氯胺酮1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0.1~0.2mg。

麻醉维持:丙泊酚持续泵注、异氟醚或七氟烷吸入(必要时)、芬太尼、维库溴铵间断静注。

麻醉先维持较浅水平,病情稳定后逐渐加深麻醉。

监测项目:有创动脉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中心静脉压、气道压、尿量、体温、动脉血血气。

术中处理:心包填塞未解除前以低潮气量、低气道压力、高频率的方式机控通气,打开心包后改为常规间歇正压通气,术中根据有创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血气等决定输血输液的量及种类。

2 结果
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顺利,手术历时90~250min,2例患者术中出现心搏骤停,其中1例复苏成功,1例经胸心脏按摩45min心跳仍未恢复而放弃。

23例患者术毕生命体征平稳、自主呼吸良好者,拔出气管导管后安返病房。

7例患者术毕循环功能欠稳定携带气管导管到ICU,其中3例术后第3、4、5天死于严重多发伤。

32例患者中28例经12~50天住院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死亡4例,病死
率12.5%。

3 讨论
心脏破裂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3种类型:(1)急性失血型,这类患者心脏裂口较大,心包引流通畅,临床表现为失血性休克。

(2)急性心包填塞型,患者心包裂口小,心包裂口可被凝血块堵塞,易出现心跳骤停,表现为颈静脉怒张、心音遥远、脉压缩小。

(3)迟发性心包填塞,该型患者易漏诊,对于伤口位于心脏投影区,即使无心包填塞症状,也应提高警惕,必要时X线片或行超声检查[2]。

我们体会对心脏破裂患者围麻醉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缩短术前准备时间。

Aihara[3]等认为,对于有生命体征的严重心脏贯通伤患者,紧急开胸的生存率可达50%,否则为0。

因此心脏破裂患者的术前准备应以“从简、从快”为原则,不必拘泥于抗休克、胸腔引流、心包穿刺、术前用药等。

一经确诊应立即准备手术,迅速建立监护和静脉通道,尽早诱导插管。

(2)麻醉用药及麻醉管理。

选择对心脏抑制轻的麻醉药物,麻醉深度宜先浅麻醉,心包填塞解除、心脏裂口修补后待循环功能稍好转后,再逐渐加深麻醉。

本文麻醉诱导均选用咪达唑仑、氯胺酮、维库
溴铵、芬太尼,维持麻醉药的剂量均较正常用量减少1/3~1/2。

氯胺酮虽可兴奋循环系统,但在血容量不足的前提下,很容易出现循环系统的抑制,剂量以不超过1mg/kg为宜,对于合并气胸而未来得及做胸腔闭式引流者,麻醉前应在伤侧第二肋间插入排气针头,开胸前以低压力、低潮气量、高频率的方式手控或机控通气,防止加重
气胸。

开胸后改为常规间歇正压通气。

(3)尽力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此类患者麻醉管理的重点是维持有效血液循环,有观点认为心包填塞未解除前,主要以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辅以适量扩容,不可因快速扩容而加重心脏负荷,进一步加重心包填塞,甚至导致心跳骤停[4]。

(4)防治并发症。

由于心脏破裂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挫伤和/或冠状血管损伤,应注意防治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心功能不全及心肌供血不足,必要时可应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增加心肌收缩力、应用硝酸甘油扩张冠状血管。

对有严重失血性休克的心脏破裂患者,对脑、肾功能的保护不容忽视,应常规应用冰帽降温及使用碳酸氢钠,血压平稳后应用甘露醇、速尿。

对心室纤颤导致的心搏骤停复苏成功后,维持中度低温(32~34℃)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中枢神经系统预后,且降温可持续到心脏复苏后24小时。

总之,心脏破裂抢救成功的关键是迅速诊断,及时手术,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恰当处理心脏停搏、失血性休克,并纠正内环境紊乱,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麻醉医师与术者的密切协作也是抢救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刘中民,范慧敏,卢蓉,等.心脏破裂早期诊断及处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156157.
[2] 王荣平,殷桂林,胡建才,等.26例心脏刀刺伤的急救[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467468.
[3] Aihara R,Millham FH,Blansfield B,et al.Emergency room thoracotomy for penetrating chest injury:effect of an institutional protocol[J].Trauma,2001,50:10271030.
[4] 付德秀,苟正权.心肺穿通伤心包填塞手术麻醉1例报告[J].广西医药,2003,25:154315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