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镇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合集下载

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水稻是人类主食中的重要粮食作物,而实现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水稻的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粮食产量,还可以保障粮食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育种选择、田间管理、施肥技术等方面,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育种选择水稻的育种选择是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的基础,选择良种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要选择具有高产性状的优良品种,如超级稻、超级早稻等,这些品种在品质和产量方面都有很高的表现;要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品种,比如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能够适应灾害和气候变化,保障稻谷的产量和质量;还要选择对病虫害抵抗力强、品质好的水稻品种,以确保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二、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农田的管理和经营,是实现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的重要环节。

要实施合理的田间布局,做好地块选择和整理,确保各地块的排水和灌溉系统畅通;要科学管理水稻生长期,包括控制灌水、施肥和施药等,保障水稻的正常生长和抗性;还要合理安排水稻种植时间和间距,确保水稻的生长环境和养分供应。

三、施肥技术施肥技术是实现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

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需求合理施肥,包括基肥、追肥和叶面施肥等,保障水稻生长所需要的养分;要选择适量的氮、磷、钾等肥料,确保水稻的生长和发育;还要注意施肥的时间和方法,适时适量施肥,避免过量施肥,以免对土壤造成污染。

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制约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的重要问题之一。

要实现水稻高产,就必须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

要选择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包括轮作、间作、农药防治等,确保病虫害对水稻的影响最小;还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的情况,以保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五、水稻机械化栽培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水稻机械化栽培已成为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的重要手段之一。

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

水稻的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不仅关系到粮食产量和质量,还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稳定。

探讨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对于提高我国粮食生产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一、选择适合种植的水稻品种1.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和种植条件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

水稻的栽培技术和品种的选择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选择了适宜的品种,才能更好地发挥栽培技术的作用。

2.选择适应水稻连作区域的品种。

在进行水稻种植时,应该选择适应连作地区的品种,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抵抗连作难题,提高产量。

3.选择具有高产、抗病性、适应性强的品种。

在选择水稻品种时,要注重选择高产、抗病性好、适应性强的品种,这样才能够获得稳定的高产。

二、合理施肥技术1.合理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生长需求,进行合理的施肥,这样才能够使水稻得到充足的营养,达到高产目标。

2.控制用肥量。

过度施肥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水稻生长,因此要合理控制施肥量。

3.科学施肥时机。

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施用不同种类的肥料,合理安排施肥时机,避免浪费肥料,提高施肥效果。

三、科学的灌溉管理1.科学确定灌溉水量。

根据水稻生长的需要和土壤水分状况,科学确定灌溉水量,保证水稻的生长需求得到满足。

2.定时定量灌溉。

要科学安排灌溉时间和频率,保证水稻壮苗期和抽穗期的水分需求。

3.合理使用灌溉方式。

根据地形地势和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1.密植适度。

适量密植水稻可以增加光合效率,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增加单株产量,实现高产目标。

2.定期除草。

及时除草可以减少杂草对水稻生长的竞争,提高水稻的光合效率,保证产量和品质。

五、病虫害防治技术1.科学选用抗病虫害品种。

选择抗病虫害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之一,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稻米的品质安全。

浅谈水稻高产种植技术

浅谈水稻高产种植技术

浅谈水稻高产种植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的提高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土壤改良、良种选育、种植管理等方面浅谈提高水稻产量的种植技术。

一、土壤改良水稻对土壤的要求较高,要求肥沃、疏松、透气和富含有机质。

土壤改良的方法主要有:1.施肥: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施适量的氮、磷、钾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翻耕:在水稻收割后翻耕土壤,增加土壤通气性和肥力。

3.有机物施用:向田间施入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的结构和保持水份能力。

4.矿物质施用:在肥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如锌、钼等,使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达到水稻生长所需。

二、良种选育良种选育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

通过选育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矮秆、丰穗的优质品种,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

良种选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杂交选育:利用两种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在第二代以后的杂交后代中挑选优良的品种。

2.变异选育:通过放射线、化学物质等手段,使水稻产生基因突变,筛选出高产的、品质优良的品种。

3.转基因选育: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优异的基因导入水稻中,提高水稻对逆境的抗性。

4.选择选育:对数千个杂交后代进行选择,选出株高适中、丰穗、高产、抗病的种质。

三、种植管理种植管理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

正确的种植管理可以使水稻的生长繁茂,提高单株产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种植管理技术:1.合理密植:密植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光合作用量,促进生长发育,但是植株之间的距离过于接近容易使植株竞争养分,导致减产。

2.及时除草:及时除去田间的杂草,减少对水稻的养分竞争,保证植株生长和发育。

3.合理施肥:在不同生长阶段及时施肥,注意施肥的方式、顺序和施肥的量,保证水稻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养分的供应。

4.适当灌溉:在抽穗期及子粒灌浆期适当灌溉,保持土壤湿度,减轻水分的缺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之,水稻高产种植技术需要从土壤改良、良种选育、种植管理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使田间的水稻生长繁茂,增加单株产量,最终提高水稻的总产量。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措施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在水稻高产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1. 良种选择: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高产优质稻种,如杂交稻、优质稻等,以确保高产的基础。

2. 土壤改良:进行土壤调查,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酸碱度,根据土壤状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水分。

3. 合理密植:根据稻种的生长特性和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水田的密度和株行距,避免过密或过疏,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和养分利用率。

4. 精细施肥:根据不同生育期的水稻需求,科学合理地施肥。

早期施氮肥,促进水稻生长;中期适量追肥,提高水稻抗性和产量;晚期控制施肥量,避免秧苗倒伏。

5. 精细管理:包括及时除草、病虫害防治、科学灌溉等。

除草要在浇水后进行,保持水田整洁;病虫害防治要及时发现和处理,选择合适的农药减少农药残留;科学灌溉,根据生育期和土壤湿度合理浇水。

6. 适时田间管理:包括调整秧苗数量和间距,及时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适时整地裂地,增加土壤肥力;及时追苗,保证水田秧苗数量充足。

7. 秧苗浸种:将稻种放入盛水器中浸泡,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活率,以增加水稻产量。

8. 丰田杂交稻种植技术:根据丰田杂交稻种植技术,种植高产、抗病虫害、优质稻种,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9. 录入示范田水稻生长过程:根据示范田水稻生长的实际情况,详细记录每个生育期的生长情况,包括生长状态、虫害病害发生情况、管理措施等,为下一年的种植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

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也有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发展。

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保障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提高水稻的质量、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领域的重要问题。

而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实现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的若干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从业者和研究者有所帮助。

一、科学施肥水稻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

在水稻生长期间,适时施入适量的氮、磷、钾等肥料,有利于水稻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在水稻幼苗期加强施磷,可以促进水稻的早期生长和发育;在水稻抽穗期增加氮肥的施用,可以增加水稻的籽粒产量。

可以通过混合施肥、有机肥料施用等方式,提高施肥的利用效率,减少养分的损失,达到节约资源、提高产量的目的。

水肥一体化是指在水稻生长期间,通过恰当的灌溉和施肥管理,使水肥的施用更加合理化,更加科学化。

通过土壤含水量的实时监测,合理确定灌溉的时间和数量,可以避免农田的水分过剩或不足,提高水稻的生长效率。

在施肥时也要考虑灌溉水中的养分含量,避免重复施肥或施肥过量,减少养分的流失,提高施肥的利用效率。

水肥一体化理念的应用,可以有效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三、合理密植水稻的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内种植更多的水稻苗,以期在保证每株水稻有足够生长空间的前提下,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壤和光照资源,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提高水稻的光能利用率。

合理密植也有利于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水稻的抗逆性。

在进行密植时也要注意不可盲目密植,应结合土壤肥力和水分情况,以及水稻的生长周期和品种特性,制定合理的密植方案。

在施肥、灌溉等管理上也要相应调整,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四、适时灌溉水稻生长期间的水分供应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探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

探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

探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在水稻种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是指通过科学有效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的农作物生产。

下面我们来探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

一、水稻栽培技术1.优选品种。

水稻品种的选择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应根据土壤类型、气候、种植区域等因素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

2.合理密植。

适量密植可以提高利用空间的效率,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但植株数量过多也会导致相互竞争,降低单株产量。

一般来说,每亩地5万-6万株是比较合理的。

3.科学施肥。

水稻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养分,因此施肥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

施肥应根据地区的土壤类型和水稻品种的特点定制,注重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以避免污染土壤和水源。

4.雨水灌溉。

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适量的水分对于促进植株生长和提高产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适时的雨水灌溉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也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方法。

二、现代化农业设备的应用1.精准播种机。

精准播种机可以实现精度高、效率高的播种,避免了机械繁琐和人工不精确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同时,精准播种也可以减少作物间距和深度的差距,实现一次性良好的定植效果。

2.喷雾机。

喷雾机可以在短时间内雾化灌溉药剂,避免了土地表面着水、积水的情况。

通过喷雾技术,可以快速、均匀地将它们喷洒在叶面上,减少落地浪费。

3.收割机。

收割机可以节省人力,快速地收割农作物。

合理的收割机配合方案可以减少居民或农民割草的时间,增加收割效果、降低损失率。

三、精细水稻管理技术的应用1.病虫害预防与控制。

在水稻生长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因此病虫害预防与控制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

2.正确的收获时间。

水稻的成熟期一般在晚期1个月左右,如果过早收割则会造成植株生长不充分,而过晚收割则会导致颖粒易碎,影响产量。

因此,正确的收获时间对于提高水稻产量非常重要。

浅谈水稻高产种植技术

浅谈水稻高产种植技术

浅谈水稻高产种植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高产种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从育种技术、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三个方面浅谈水稻高产种植技术。

育种技术是水稻高产种植技术的基础。

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分子育种相结合,通过选育出具有强抗逆性、高产性和优质特性的品种,为水稻高产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资源。

研究表明,选育出具有高光合效率、高氮利用率和高磷利用率的品种,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种植抗倒伏品种、抗逆性强的品种也能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

育种技术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关键所在。

田间管理对于水稻高产具有重要影响。

适宜的田间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增加营养资源供应以及改善环境适应能力,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合理的密植与整地技术、科学的施肥技术和精细喷灌技术是田间管理的重要内容。

密植可以有效地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和气孔导度,增加光合产物合成量,进而提高水稻的收获指数和产量。

整地技术能够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泥沙和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科学的施肥技术可以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水稻生长的需求,合理确定肥料的种类、用量和施肥时间,从而提高施肥效果。

精细喷灌技术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养分的流失,提高水稻的利用率。

病虫害防治是水稻高产种植技术中不能忽视的一环。

病虫害会给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严重影响,降低水稻产量。

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一方面,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采用轮作和间作,合理施肥,加强土壤肥力管理,提高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及时识别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机制,选用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化学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并合理使用,避免产生药害和抗药性。

水稻高产种植技术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通过育种技术、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的合理措施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实现水稻高产。

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不断提高水稻的产量,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农业生产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研究和实践对于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种植选地、良种选育、合理施肥、科学用药等方面,浅谈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一、选地水稻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条件,因此选地是水稻栽培的首要条件。

首先要选择土层肥沃、排水良好、水源充足的地块,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其次要优先选择平坦或低洼地块,易于蓄水和灌溉,能够保证水稻生长期间的充足灌溉水源。

最后还要考虑地块的土质,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应该具有较高的肥力、适当的酸碱度和有机物含量。

二、良种选育良种选育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关键环节。

选用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抗病虫害性强、产量稳定且品质优良的水稻良种,是实现高产高效的前提。

在良种选育方面,要尽量选择抗病虫害、适应水稻生长环境的优良品种,如水稻中的超级稻、绿色超级稻、绿精稻等,这些品种在抗病虫害、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都具有优势。

三、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在水稻生长期,适当施用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以及微量元素,有利于增加水稻的养分吸收和根系发育,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

在施肥方面,可采用常规施肥、定位施肥和叶面施肥等多种施肥方法,根据水稻的生长期和养分需求,科学合理地施用各种营养元素,以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四、科学用药科学用药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保障。

水稻生长期常常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因此要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对水稻进行病虫害防治。

在用药方面,要依据水稻的病虫害情况和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根据使用说明和规范合理施用,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还要注重生物农药的利用,通过引入天敌或利用生物杀菌剂等方式,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五、科学灌溉科学灌溉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镇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摘要】水稻,特别是中稻,是丘区栽培主要作物,也是我国主粮品种。

当前,由于城镇
化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的不断推进,农村耕地面积存逐步减少趋势,如何稳定粮食总产量,推广水稻高产配套技术栽培尤为重要。

本篇通过自己在基层工作不断实践、积累,提出一些肤浅认识。

【关键词】水稻高产;高产栽培;农业技术
前言
响石镇位于隆昌县城南部、辖2个社区31个行政村,365个社,现有总人口5.12万人,农业人口4.5万人,幅员面积52平方公里,属浅丘地貌,交通便利,气候温和,有耕地32500亩,其中田25000亩、土7500亩,田多土少。

全镇主要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常年种植面积25000亩,头季稻亩产530公斤,18000亩蓄留再生稻田块再生稻平均亩产90公斤。

2008年我镇开始利用水稻高产配套技术在永安、大屋、园仓、坝上等村创建水稻高产示范基地,三年头季平均亩产达650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190公斤,两季亩增产220公斤。

推广水稻高产配套技术是粮食总产量稳产的根本保障。

如何推广使用水稻高产配套技术,特别是新技术,确保全镇粮食产量稳产甚至增产,通过十多年示范推广,谈点个人的认识:
一、整治农田,改进农田质量,是水稻高产的基础
随着镇域经济的发展,中央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通过小微水工程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改建砖砌化田坎、山平塘、排灌渠和提灌站等水利设施;平整土地,加厚土层,增大增宽田坎,培肥地力,提高农田质量,是全面推广水稻高产配套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的基础。

二、组织农民学习农业新技术、新知识,是水稻高产的关键
通过新型农民工培训、阳光培训,使农民学到农业新知识;通过建基地,示范种植,以点带面,带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充分利用农家书屋、科技下乡、电视宣传、远程教育等新型的科技手段,广泛教育和培训农民。

引导更多的农户接受、推广水稻高产配套技术,使用农业机械操作,扩大种植规模,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是确保全镇粮食总产量稳产的关键。

三、熟悉掌握水稻高产配套技术要点,是水稻高产的前提
(一)头季稻
1、选好品种。

选用耐肥抗倒、后期不早衰、再生能力强的高产品种,如富优1号、Ⅱ优60
2、Ⅱ优498、德香410
3、Q优12等品种。

2、备足种子,适时早播。

亩用种1公斤以上,保证水稻大田栽插时亩窝数1万窝以上。

头季稻必须早播、早栽、早收,才能保证再生稻生长和安全齐穗,选晴天在2月25至3月5日前播种。

3、育秧采用旱育方式,培育壮秧。

水稻旱育秧是在旱地上育秧,保温、增温效果好,安全播种期可比水田湿润育秧提早3~7天,有利于提早移栽,有利于再生稻的蓄留,夺取水稻高产,头季就能增产10%以上;同时有利于培育出适龄、矮壮、根系发达、叶蘖同伸的壮秧,提高秧苗素质,为水稻高产打下基础;旱地育秧操作方便,不受水田育秧的早春寒冷之苦,改善了劳动环境,减轻了育秧劳动强度。

总之,水稻旱育秧是省工、省力、省钱,节本增效的好技术,其技术如下:文
(1)精细做厢。

选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管理方便的旱地,菜园地最好。

在播种前20天翻挖起厢时施足腐熟农家肥,也可按每平方丈施1斤“天下无贼”杀虫有机肥,施足底肥。

播种前按6尺宽开沟起厢,厢面5尺,沟宽1尺,沟深3寸,厢长不超过2.5丈。

将厢面土整碎耙平,使土肥混合均匀。

(2)确定用量。

每亩大田用“旱育保姆”一袋(350克),拌稻种2—2.5斤,按1斤谷种1.5平方丈留够秧土,迟栽田留2-3平方丈。

(3)浸好谷种。

将晾晒、精选的稻种在清水中浸泡24小时左右。

(4)均匀包衣。

将浸好的稻种捞出滤去水分,晾晒大部分谷种显白时就倒入盆中,再将种衣剂缓慢倒入盆中,边倒边搅拌,确保均匀,包衣后立即播种。

(5)浇足底水。

旱育秧床播种前底水一定要浇足浇透,使水浸透4寸以上土层。

(6)匀播盖种。

将包衣的种子均匀撒播于秧床,轻轻镇压后,用过筛细土盖种0.5厘米,并用喷壶喷湿盖土,平铺一层旧膜,再搭架拱棚。

(7)加强管理。

播种后前期用地膜封严扎实,保温保湿;后期及时揭开两头练苗,膜内温度控制在20-25℃,根据天气情况晴好天气白天揭两头晚上盖好两头,防止低温冻苗、高温烧苗。

4、合理施肥。

有机与无机肥搭配,全肥配施。

在栽前亩用腐熟的人畜粪水3000斤,碳铵60-80斤,过磷酸钙50-60斤,氯化钾20斤(或含氮、磷、钾40%的高效复合肥40斤),20%硫酸锌2斤。

栽后5—7天用5斤尿素追肥。

5、带药移栽。

在栽秧前2—3天用高效、长效、低毒的康宽或稻腾+安泰森+有机硅助剂均匀混合喷施秧苗,达到防治水稻第一代螟虫、治病又补锌,有效
地防治前期秧苗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秧苗的坐兜,确保秧苗的健壮生长。

6、规范化栽。

东西向牵绳定距,行窝距按9×6丈或(10+8)×6规格栽种,亩植1.2万窝以上,且窝栽双株。

既保证秧苗栽插的密度,又做到通风亮行,病虫害减少。

7、加强管理。

在栽秧后7~10天进行,保持稻田有4~5厘米水层,每亩可用新得力10克,或农得时13克,采用兑水喷雾或拌细土撒施均可。

施药后7天以内不得排水,若田内缺水,可缓慢补水。

在6月底至7月初防治水稻第二代螟虫,同时注意稻飞虱、稻沫蝉等虫害防治;在6月上旬及第二代螟虫防治时选用“好力克”或“爱苗”进行两次纹枯病的防治,在水稻破口期进行稻瘟病的防治。

管水做到浅水栽秧、薄水分蘖,有水孕穗,关水到老。

(二)再生稻
1、管好田水。

扎好缺口,即时整治龙虾、蟥鳝及鱼鳅等危害,管好田水。

水是防止高温晒伤再生芽和再生苗能安全孕穗、抽穗扬花的根本保障。

2、适时施用足量促芽肥。

施用促芽肥的作用在于增强头季稻后期植株光合强度,增加植株体内养分积累。

促芽肥施用时间性较强,在我镇再生稻促芽肥头季稻齐穗后就施用效果好,正常年景施肥时间一般在7月15-25日,更能保证头季不早衰。

施用再生稻促芽肥不仅应做到适时,还应做到足量,促芽肥亩施用尿素20公斤,才能保证获得再生稻高产。

3、完熟收割。

水稻籽粒充实完熟后,叶片生产的光合产物输送方向由穗部转向茎鞘,有助于茎鞘物质的积累,为休眠芽伸长奠定了营养物质基础。

因此,头季稻完熟期是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收割头季稻的适宜时期(再生芽1寸左右),且可缓解高温伏旱对发苗的影响。

4、高留稻桩。

在收割头季稻时,必须保证稻桩高度1—1.2尺,保留倒二倒三节的再生腋芽,确保再生苗早发、多发,保证在9月10日前齐穗杨花,是再生稻高产的关键。

5、加强管理。

在头季稻收割时,应尽量保护稻桩,清除田间杂草,如遇晴天或高温收获,应及时泼水浇稻桩,以防稻桩失水枯死。

在再生稻齐穗期,每亩用“920”3~4 g兑水喷施,促使再生稻抽穗多而整齐,以提高再生稻的有效穗和结实率而高产。

要作好再生稻病虫检查,及时防治第三代螟虫、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虫害,确保再生稻丰收。

四、水稻高产技术再探讨的内容及方向研究
水稻高产配套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不断有研究和探讨地方,水稻产量还有很大的增产空间,我认为我镇水稻产量再提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行研究和探讨:
1、品种选择。

可选综合性状好,产量更高、特别是再生能力更强的品种,更能让老百姓接受再生稻蓄留技术,主动蓄留再生稻。

2、肥料的平衡施用。

增施微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重视磷、钾肥以及微肥合理使用,做到均衡施肥,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养分。

3、高效、长效、安全农药的选用。

如康宽、稻腾、BT郛油等杀虫剂,安泰森、好力克、爱苗等杀菌剂,防虫治病效果好,能很好地保护水稻的健壮生长,特别有利于再生稻蓄留,对环境又好、安全。

4、筛选效果好的生物调节剂。

进一步探讨S-诱抗素、九二O、云苔内脂素等调节剂对水稻生长的作用,主要研究施用的时间、浓度、达到的效果。

5、中稻头季高产同时又能保证再生稻高产的综合措施。

着重研究头季栽培管理、营养供给、生理调节、病害防治等方面与再生稻高产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