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近年来,随着人类口粮需求的增加和农业生产形势的变化,农业科技发展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备受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新的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旨在帮助农民提高产量,改善农业生产。

一、精确施肥技术精确施肥技术是实现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

它通过科学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对养分的需求量,实现精准施肥,避免养分过剩或不足的问题。

精确施肥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测试、营养管理和肥料利用效率提升等方面。

1. 土壤测试土壤测试是确定土壤养分含量的首要步骤。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检测其中的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含量以及pH值等指标,农民可以根据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施肥,保证作物的养分供应。

2. 营养管理养分管理是精确施肥的核心内容。

农民可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水稻对养分的需求,合理调配不同种类的肥料,确保作物能够获得所需养分。

同时,科学施用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株生长。

3. 肥料利用效率提升提升肥料利用效率是实现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手段。

农民可以采用控释肥料、液体肥料等新型肥料,通过缓释效果和高效吸收特点,减少养分的损失和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

二、精细管理技术精细管理技术是另一项推动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方向。

它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操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的生长质量和产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损失。

1. 间隔栽植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存在种植密度过高的问题,导致光、水和养分的竞争加剧,并且易发生病虫害。

而通过间隔栽植技术,合理安排植株间的距离,增加植株的通风和光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水稻的产量。

2. 水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是一种将水管理和施肥有机结合的技术。

通过合理管理灌溉水量和施肥时间,将肥料充分溶解于灌溉水中,使植株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减少浪费和排放,提高施肥效果。

3.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制约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民可以采用生物防治、高效低毒农药等方法,针对性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要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要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要点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我国的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水稻产量的优化和提高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及应用建议。

1.土壤调理水稻是一种喜肥和耐肥作物,需要丰富的有机质和充足的氮、磷、钾、钙等营养元素。

因此,要达到高产的目标,必须对土壤进行有效调理,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和物理性质。

具体操作包括:(1)施肥:应根据土壤类型、土壤质量、气候条件和种植方式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坚持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注意合理控制施肥量和肥效时间,以达到稳定的增产效果。

(2)翻耕:为改善土壤通透性、疏松程度和水分保持能力,保持土壤的蓬松度和透气性,应每年进行至少一次翻耕,地力不足的地块可适当加强翻耕次数。

(3)排水:水稻是水生植物,对于生长环境要求潮湿,但不能过度积水。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排水条件,避免土壤淤积和烂根现象的发生。

2.优质品种的选择高产不只是产量高,还要有高品质。

优质品种的选择是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水稻品种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适应性: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

(2)抗病性:在种植过程中,水稻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3)稳定性: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水稻品种表现出的稳定性也是影响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具有稳定产量的品种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3.科学耕作科学的农业耕作管理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细节决定成败。

具体实施措施包括:(1)栽种密度:适宜的株距、行距和穗数每穗等参数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保证每株水稻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水分和光线,从而提高单株平均产量。

(2)田间管理:适量浇水、及时除草、及时松土、及时施肥、深耕深翻、根系长势畅旺等措施,对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非常有益。

(3)合理收获:合理选择收获时间、收割方式、储存条件等,可以避免伤到稻株、减少脆萎倒伤和失粒等问题,从而保证高产和高品质。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分析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分析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分析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课题。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对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旨在帮助农民科学栽培水稻,提高产量和品质。

一、土壤选择和改良水稻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来说,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进行水稻的栽培效果会更好。

在土壤改良方面,首先要保证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深翻耕地等方法改善土壤结构。

在农业生产中要避免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以免造成土壤污染,破坏土壤生态环境。

二、适时播种水稻的生长期较长,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要利用好每一个生长阶段。

适时播种是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关键。

一般来说,南方地区水稻的适播期在4月上中旬,北方地区适播期在5月上中旬。

在播种时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水稻品种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避免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三、科学施肥水稻是一个高产作物,因此施肥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重要环节。

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和生长阶段分别施用氮、磷、钾等肥料,保证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

还可以通过土壤测试,科学调配配方肥,以达到肥料充分利用的效果。

四、合理灌溉水稻是一种水田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大。

在水稻的生长期要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在旱季和干旱地区要加强灌溉管理,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要注意避免过度灌溉,以免造成土壤水盐积累,影响水稻的生长。

五、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期间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要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等措施,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要定期进行田间观察,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六、定期田间管理水稻生长期间需要进行定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如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修整秧田等。

这些管理工作可以保证水稻充分吸收养分,保证生长发育顺利。

也可以减少杂草的影响,保护水稻的生长。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要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要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要点水稻是我们国家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提高水稻产量是提高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介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要点。

一、良种选用良种的选用是决定水稻高产的第一步,选用良好的种子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减少营养失衡等情况。

选用的种子应该有以下要求:1. 品种优良:选用的品种需具有丰产、耐病、耐逆性等特点,如杂交水稻降低了水稻生长期,延迟衰老及重穗低在田间多年展现出优越的产量表现。

2. 一致性好:选用的种子应该外观一致,杂质少,色泽均匀,长势相当,平均水分灰分和脂肪酸的含量均衡。

3. 纯度高:选用的种子应该有较高的纯度,即杂质率、水分率、不完善甘粕率、不完整颗粒率等都应该比较低。

4. 生长势强:选用的种子应该生长势强,有抗促生剂、抗早衰剂、抗病抗虫的性能。

二、良田造就1. 土壤选择:水稻生长的土壤要求肥沃、疏松、透气、排水好,选择土壤要求不含盐碱,不含毒性元素,同时要保持土壤湿润度。

种植前应该根据水稻品种的特点和土地地理位置来选用稻田及配合种植。

2. 土壤改良:针对土壤肥力的不足,可以进行有机肥膜铺盖等措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

3. 排灌工程:针对水稻生长要求湿润度和排水好的特点,应该建立并维护好排灌工程,保证水稻正常生长。

三、肥水管理1. 施肥:水稻是一种高营养作物,施肥应该充分考虑水稻种类和生长期特点,循序渐进地施肥,一般分基肥、追肥、微量元素三个阶段。

应该注意施肥条件和肥料遵循科学合理、安全节约的原则,避免肥料浪费和会引起环境污染的不当施肥。

2. 浇水:水稻的水分需求很大,需要在田间遵循节约用水原则,循序渐进地浇水,学会掌握水分快慢、水力满足程度、田间水流量等因素,避免浪费和不适当浇水。

四、深耕细作1. 深翻耕作:水稻生长期不宜移植和靠拍,应该在选好田地后进行深翻耕作。

这样能增加土壤透气性,培养良好的微生物和物理性质,保证水分和肥力供给,同时也减少土地污染和提高水稻品质。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方法,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栽培技术。

一、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水稻绿色高产栽培的关键。

要根据土壤条件和水稻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

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化学肥可以提供水稻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增加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施肥时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期和需求,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机,避免肥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二、节水灌溉:水稻是水生植物,对水的需求量较大。

但近年来,水资源日益紧缺,所以要采取节水灌溉技术。

可以通过划分水分管理单元,进行精确灌溉,在水稻不同生育期给予适量的水分供应,减少水的浪费;可以采用渠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还可以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和排水条件,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抗旱能力,减少灌溉用水量。

三、合理栽培:选择优质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进行栽培,适应不同区域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进行良好的田园管理,保持适宜的植被覆盖,防止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加强病虫害防治,进行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科学调控生育期,根据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合理调整水稻的播种期和收获期,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合理田间管理:水稻绿色高产栽培还需要进行合理的田间管理。

包括合理密植,控制水稻的种植密度,增加穗数和穗粒数,提高产量;及时调整秧田和幼稚田的水位,保持适宜的水位条件,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合理设置田坎和深翻田坎,提高土壤肥力和抗逆性;进行适时的田间翻、锄和松土等措施,促进水稻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栽培技术直接影响着水稻产量和品质。

下面介绍一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 种植适宜品种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是水稻高产的关键。

种植适宜品种可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选择品质高、适应性强、产量稳定的品种,尽量避免选择病虫害抗性差的品种。

2. 合理施肥施肥对于水稻高产至关重要,要根据土壤肥力科学施肥。

种植前要充分施足基肥,一般底肥掺入基肥中,大田出苗后再进行施肥,喜光、喜肥、耐瘠的品种施肥期要充分,充满。

一般在育秧期施肥可把缺肥、缺营养弱株补充起来,肥料尽量用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3. 合理密植适当的密植水稻可以使水稻数量增加,景气度强,减少秧穗量损失,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收益。

但密植不能过密,会导致种子个头小、穗粒松散、光合效益差、病虫害增多等现象,降低水稻产量。

4. 除草除刈水稻生长过程中必须进行除草、除刈,保障植株生长。

及时除草、除刈可以有效避免竞争营养的情况,减少杂草对水稻的侵害,使水稻光合效率提高,提高水稻产量。

5. 病虫害防治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

为了保障水稻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必须要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疗。

水稻生长期间可使用合理的杀虫剂、杀菌剂进行预防和治疗。

采用良种、良土、良肥等传统农业种植方法并兼之“养土”“养根”“养菌”等现代农业技术也是非常有效的防治措施。

6. 管理水水是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的管理水可以不仅节约水资源,还可以提高水稻生长效率。

在水稻的整个生长过程中,要严格掌握灌浇水的时间、水量和灌水周期,以保障作物需要的水分。

同时,在施肥过程中,也要进行浇水,以提高施肥效果,增加水稻的干存量。

7. 合理收获水稻收获时,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技术,以保证粮食产量和品质。

收割秋稻时,要选用干晾或烘晒的方法,保持水分在13%左右,提高稻子的品质。

同时,还要注意规范收割,减少碾损、烟化等情况的发生,以减少粮食质量损失。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增产增效。

本文将简要介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希望能够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一、选择优质种子水稻种子是水稻生产的基础,选择优质的水稻种子是高产栽培的第一步。

优质的水稻种子应该具有高产性、抗逆性强、品质好的特点。

在选择水稻种子时,要选择病虫害少、抗逆能力强、产量稳定、品质好的优良品种,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二、科学施肥水稻的施肥是保证高产的关键。

一般来说,水稻的生长期分为幼苗期、拔节孕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每个生长期的养分需求都不同。

在幼苗期要施氮、磷、钾肥,以促进水稻根系的快速生长;在拔节孕穗期要适量增加氮肥,促进穗的生长和坐实;在灌浆期要适量增加磷肥、钾肥,促进水稻籽粒的灌浆;成熟期要及时停止施肥,以利于籽粒的饱满和成熟。

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也不同,需要根据实际生长情况科学施肥,避免“一刀切”,以免造成浪费或者营养不良。

三、合理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包括合理的田间灌溉、排水、保墒、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

在幼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幼苗生长;在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期,要合理控制灌水,以免积水影响水稻生长;在施肥过程中,要防止肥料过量造成土壤污染和作物施肥不均匀;对于杂草的控制,要选择合理的草田除草方法,可以适当施用草田除草剂或者人工除草;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避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四、合理密植水稻的密植是指单位面积内种植更多的水稻,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但是密植也要有一个度,不能盲目密植。

因为密植过多会导致作物之间互相竞争养分和光线,从而影响产量。

一般来说,水稻的合理密植为20-25㎡/亩,具体还要根据土壤肥力、水稻品种和生长期进行调整。

在田间管理中,要及时整枝和揭叶,保证叶片间的透光性,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

黄淮地区优质高产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黄淮地区优质高产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黄淮地区优质高产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要点黄淮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该地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是优质高产水稻的理想生长环境之一。

为了更好地发挥黄淮地区水稻种植的优势,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需要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

下面就黄淮地区优质高产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的要点进行具体介绍。

一、品种选择在黄淮地区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水稻品种非常重要。

通常情况下,选择早稻和中稻的优质早熟品种,比如黄淮系列的优质水稻品种,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水环境,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土壤整理黄淮地区的土壤多为黄壤和淤泥土,这种土壤适宜水稻的生长,但受到农业生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可能会受到影响。

在水稻栽培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整理,包括松土、翻耕、施肥等工作,以改善土壤肥力和透气性,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三、水稻种子处理在种植水稻前需要对水稻种子进行处理,包括浸种、外样等工作。

浸种可以促进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势,外样可以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卵,保障水稻的生长健康。

可以选择抗倒伏、抗病虫害、高产优质的水稻种子,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四、适时浇水黄淮地区水稻的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大,特别是在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保障水稻需求充足的水分。

在播种后要适时进行浇水,尤其是幼苗期和拔节孕穗期,对水稻进行补水,以保证水稻的生长需要。

五、适时施肥在黄淮地区,水稻的养分需求较高,特别是对氮、磷、钾等养分的需求比较大。

在水稻生长期间需要适时施肥,可以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施用基肥、追肥和叶面肥,以满足水稻的养分需求,提高产量和品质。

六、病虫害防治水稻在生长期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黄淮地区也不例外。

在水稻栽培管理中,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可以选择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定期巡田,及时发现病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水稻的健康生长。

七、密植适度在黄淮地区的水稻栽培中,密植是一种常见的栽培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选地
在育秧前,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杂草少、水源、水质好的地块,每亩施腐熟细碎农家肥lOOO 公斤、普钙40公斤、硫酸钾15公斤,均匀撒于墒面。

把土壤敲细碎、平整、按1.2米宽分墒,墒长一般10米左右,不得超过15米。

2、种子处理稻种经过冬天低温贮藏的休眠阶段后,次年育秧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整齐度和减少种皮带菌。

2.1 晒种。

播前晒种可以增加种皮的透性,加快吸水速度,增进酶的活性,增强种子活力,具有促进提早萌发和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的作用。

一般播前晒种1~2天即可。

2.2 精选种子。

充实饱满的种子是培育壮秧的物质基础,因此,选用粒饱、粒重和大小整齐的种子是培育叶蘖同伸壮秧的一项有效措施,一般采用机械或盐水选种。

2.3 种子消毒。

种子消毒可以控制水稻某些通过种子传染的病虫害,如稻瘟病、恶苗病、干尖线虫病
和条纹叶枯病等。

3、浸种催芽
3.1 浸种。

浸种使种子吸足水分,促进种子顺利发芽。

吸足水分的外部特征是谷壳透明,可见腹白和胚。

为防止和控制条纹叶枯病、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浸种时需加入适当的药剂,具体为:5公斤种子加使百克2毫升+浸种灵2毫升+必林2毫升+水10公斤。

3.2 催芽。

催芽是为了减少或避免田间发芽时的水分不足、天气影响,缩短出苗时间,可防止烂种烂芽提高成秧率。

催芽长1/3粒谷,根长半粒谷,单季中、晚稻或肥床旱育秧稻谷破胸露白最佳。

根据种子发芽对温度的要求,催芽的关键是掌握高温破胸、适温催芽、低温晾芽。

4、播种
当日气温稳定通过5~6℃时开始播种。

机插盘育苗每盘播芽籽125~150克,钵体盘育苗每孔播芽籽3粒。

播种前要浇透底水,播种后拍压种子,使种子三面入土。

用过筛无草籽的沃土盖严种子,覆盖厚度0.5~1.0厘米。

播种后在床面上平铺地膜,出苗后立即撤掉。

5、秧田管理
5.1 播后检查。

床面是否落干,水分不足时即行补浇透水;苗出土见绿即撤地膜并通风,排出有害气体,蒸发床面多余水分。

5.2 温度管理。

出苗前密封保温,出土后见绿即通风,一叶期不超30℃,2叶期不超25℃,3叶期不超过20℃,插秧前3~5天同外界温度;遇到低温时要采取多层覆盖等保温措施。

5.3 水分管理。

钵体育苗和隔离层育苗较易缺水,其标志为秧苗早晚露水珠少,通风时秧苗叶片打卷;置床育苗在出苗前保床土水分,出苗至3叶期控制浇水,3叶期后按需要适时浇水,床上水分要求在80%~90%。

5.4 苗床灭草。

苗床封闭用1.2%丁扑水稻苗床除草剂,每20~25m2一袋(2.5kg)均匀撒于床面(或按说明使用手头备有药剂)进行封闭,而后即行覆膜盖布。

未封闭的在秧田杂草一叶一心时,按说明使用20%敌稗乳油,均匀喷雾进行灭草处理。

5.5 防治立枯病。

一叶一心期每平方米用50%立枯净1.5g,或2.5g敌克松1000倍液喷撒,或用青枯灵、克枯星、病枯净等药品,按说明使用,防治立枯病。

5.6 苗床追肥。

早育钵体及隔离层育苗,应酌情
适时补肥;旱育苗床一般不追肥,如缺肥时可用100倍液喷施后,用清水冲洗两遍。

一般在秧苗2.5叶期发现脱肥,lm2苗床用尿素1.5~2.0g,稀释100倍液喷撒,施肥后用清水冲洗叶面,以免烧伤叶片。

6、本田管理
6.1 基肥。

腐熟农家肥每亩1立方米;磷肥全部做基肥,一般亩施过磷酸钙40~50公斤;钾肥一半量做基肥,一般亩施硫酸钾(或氯化钾)5公斤左右;氮肥施全部用量的35~40%。

基肥可以全层施用,翻地或旋耕时施入;也可在整地拉拍前施入,基肥施用时要力求均匀。

6.2 追肥。

追肥是指水稻插秧返青后至成熟过程中追施的肥料,做追肥用的肥料一般都是化肥。

6.3 根外追肥。

水稻除根部能吸收养分外,叶片表面的气孔也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而且利用率高,实行叶面施肥叫根外追肥。

一般采用尿素,而且需要喷施机具。

我市多是结合防治病虫害用飞机航喷。

用尿素加磷酸二氢钾加稻丰灵(或增产灵)有明显提早出穗,增加千粒重和增产作用。

6.4 水份管理
6.4.1 护苗水:插秧后返青前灌苗高2/3的水扶苗护苗。

6.4.2 分蘖水:有效分蘖期灌3厘米浅稳水,增温促蘖。

6.4.3 晒田:有效分蘖终止期前3~5天排水晒田。

晒田达到池面有裂缝,地面见白根,叶挺色淡,晒5~7天,晒后恢复正常水层。

6.4.4 护胎水:孕穗至抽穗前,灌4~6厘米活水,井灌稻区应实行间歇灌溉。

遇到低温灌10-15厘米深水护胎。

6.4.5 扬花灌浆水:抽穗扬花期,灌5~7厘米活水,灌浆到蜡熟期间歇灌水,干干湿湿,以湿为主。

6.4.6 排水:黄熟初期开始排水,洼地可适当提早排水,漏水地可适当晚排。

7、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稻瘟病:在水稻移栽前3~5天,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兑水50kg喷雾;在水稻拔节分蘖期,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时,亩用40%稻瘟灵乳油或富士一号乳油30~50毫升,兑水50kg喷雾,防治叶瘟;在水稻破口抽穗5%时,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或40%硫环唑200克,兑水50kg喷雾防治穗瘟。

稻飞虱:在水稻抽穗扬花期,亩用20%扑虱灵100克,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兑水50kg 喷雾。

水稻螟虫:分别在水稻分蘖期、抽穗5%时,
亩用98%巴丹原粉50克或40%毒死脾80克兑水60kg 喷雾。

草害在移栽后5~7天结合施肥施用除草剂一次防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