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学期物理导学案 (2015)3.2熔化和凝固(18)

合集下载

3.2《熔化与凝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3.2《熔化与凝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学习过程: 一、相关链接知识复习:(每小格2分,共24分)1. 物体的 叫温度,摄氏温度的规定是:将标准大气压下的______________的 温度规定为0℃, 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

2.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的性质制成的。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 要 被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 或 。

3. 体温计在构造上比实验室温度计多了一段 ,所以体温计 拿出人体来 读数,但每次测量前,都要先拿着体温计 ,实验室温度计读数时 却 离开被测液体,而且________甩。

三、阅读课文P53页《熔化和凝固》,完成下面的知识疏理:(每小格2分,共12分) 八年级物理自学参考提纲 §3.2《熔化与凝固》 课型:新课 执笔:陈贤灶 合作审议:物理组 学习目标:①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它们是互逆的两过程; ②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区别;③会用图线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会查物质熔点表。

学习重点: ①熔化和凝固的含义,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探究固体的实验设计①用到的测量仪器有:温度计、_________②本实验采用了‘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_________,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的变化情况。

(如图)结论①像冰块(海波)这类的固体在熔化的过程_______(要不要)吸热, 温度_________________, 即它们具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我们称这个确定的熔化温度叫_________,称这类固体为_________。

②像蜂蜡、沥青这类的固体在熔化的过程_______(要不要) 吸热,温度计【练一练】(每小格2分,共6分)例1. 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熔化过程要_______热.例2. 冬天菜农在菜窖中保存蔬菜,为了防止冻坏蔬菜,常在菜窖中加几桶水,这是因为水在凝固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而起保护作用.例3. 下列属于熔化现象的是()【练一练】知识纵横: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每小格2分,共16分)比较不同点相同点有无熔点凝固点温度变化图像熔化凝固晶体____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熔化时温度_____;凝固时温度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3.2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3.2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3.2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导入新知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及其原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液体变为固体或固体变为液体的情况,这些都是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分子之间距离近,具有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液体:具有一定体积和无一定形状的物质,分子之间距离比固体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

•气体:不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分子间距离较远,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极弱。

二、熔化现象我们将重点学习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也就是熔化现象。

熔化是指把固体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固态结构破坏,分子不再保持原有有序排列,而变得无规则摆动,使固体逐渐变为液体的过程。

1. 熔点我们知道,不同物质的熔化温度是不同的,这个温度称为物质的熔点。

例如,水的熔点是0℃,冰在加热到0℃时就会熔化为水。

2. 熔化和温度变化的关系当我们将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逐渐升高。

在物质熔化的过程中,其温度并不上升,而是保持在熔点上,只有当物质完全熔化后,温度才能再次上升。

3. 熔化和加热的能量转化当物质发生熔化时,加热所提供的能量用于破坏原有的分子排列,增加分子的运动能量,从而使固态变为液态。

这表明,在熔化过程中,加热的能量被转化为分子的动能。

因此,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需要消耗热量才能发生。

三、凝固现象凝固是指把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与熔化过程相反。

当我们将液体物质降温时,其温度逐渐降低。

在液体凝固的过程中,其温度并不下降,而是保持在凝固点上,只有当液体完全凝固后,温度才继续下降。

1. 凝固点类似熔点,不同物质的凝固温度也是不同的,这个温度称为物质的凝固点。

例如,水的凝固点是0℃。

2. 凝固和温度变化的关系在液体凝固的过程中,其温度并不下降,而是保持在凝固点上。

这是因为在凝固过程中,凝固点的温度用于重新排列液体分子,使其逐渐转变为固态。

只有当液体完全凝固后,温度才继续下降。

《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知道熔点和凝固点。

3、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理解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2、难点(1)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熔化和凝固图像,并从中分析出规律。

(2)理解晶体熔化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的特点。

三、知识链接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四、学习过程(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冰化成水、蜡烛受热变成蜡液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水结成冰、铁水铸成铁件等。

(二)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2、猜想与假设:(1)可能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可能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可能不断升高。

3、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秒表、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水等。

4、实验步骤:(1)按图组装好实验器材。

(2)将海波和石蜡分别放入试管中,并插入温度计。

(3)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

注意:要使海波和石蜡均匀受热。

(4)每隔 1 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固体完全熔化,再记录 3 5 次。

5、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海波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蜡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实验数据分析(1)绘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

八年级: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八年级: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主备人:王新广审核:八年级物理组课型:授新课题: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温水、大试管、冰、石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

【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模式【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53页“物态变化”部分填空1、物质有三种状态分别是:、、。

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2、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

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

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 ____ _ ,如_____________ ____ ___ 。

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 _ ,如_____________ ____ __ 。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提出问题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假设与猜想请大胆写出你的猜想:设计并进行实验:参照课本图3.2-1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并用酒精灯加热。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3.2.2 熔化与凝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3.2.2 熔化与凝固

课型:新授课设计:杨国良审核:审批: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月日星期课题:3.2.1 熔化与凝固第课时累计课时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一、解读目标 3分钟1、能区分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3、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4、能够区分晶体和非晶体;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难点:会通过观察物质熔化或凝固时温度变化的曲线判断晶体与非晶体,并能分析各阶段特点。

二、夯实基础 8分钟1、阅读教材53页,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

(2)物态变化是指。

(3)物质从_________变成_________的过程叫熔化,例如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变成_______的过程叫凝固,例如______________。

2、阅读教材56页,想一想:熔化吸热与凝固放热在生活当中有哪些应用?三、能力提升 12分钟1、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难度:★★★)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注意熔化与凝固的含义和特征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实验的器材:酒精灯、铁架台、烧杯、试管、温度计、石棉网将海波放在烧杯中的加热叫水浴加热法,这种加热方法能使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可控。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3、想一想: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会处于什么状态?(难度:★★★★★)四、总结梳理 10分钟熔化:基本概念:凝固:熔化与凝固含义: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特点:特点凝固时特点:五、过关检测 12分钟1、固态物质分为和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有一定的熔点,而没有一定的熔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

2、玻璃在200℃时开始熔化,直到300℃时还未熔化完,可见玻璃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3.2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3.2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三章物态变化 3.2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1了解物态变化是物质在固、液、气3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2.掌握熔化和凝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3.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

4.掌握熔点、凝固点,水的凝固点、冰的熔点为0摄氏度。

【课前预习】1.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C.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 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温度为 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C.温度为 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D.温度为 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3.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华,后升华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4.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准确的是A.第 5min 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B.在 BC段没有吸热,温度不变C.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8℃ D.CD段物质已处于气态5.冰的熔化温度为0℃,则0℃的水A.一定是液态 B.一定是固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 D.前三者都可能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 D.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 ℃7.我们生活在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吸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8.下面所列物质中,哪种物质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A.蜡B.冰C.玻璃D.松香9.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10.将两块相同的方糖分别投入到两个质量相同,温度不同的装水烧杯中,发现温度高的烧杯中方糖消失的快,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方糖吸收热量熔化了 B.方糖的消失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C.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快 D.方糖的分子大小保持不变【学习探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随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2、通常水有几种状态存在?影响它的不同状态的因素是什么?3、现象:固体与液体间的转换我们可以得出,冰变成水的过程中,物态由态变为态,这种现象叫做,这种物态变化需要(吸热、放热);相反如果水结成冰,物体由态变为态,这种现象叫做,这种物态变化需要。

3.2熔化和凝固的导学案

3.2熔化和凝固的导学案

导学目标: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固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2、认识熔化和凝固的含义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4、认识熔点,识记冰、固态酒精、固态水银等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

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难点: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导学过程:知识点一:物态变化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2、实验探究:把冰放入烧杯中,加热,观察冰的变化?总结什么是物态变化:练习:1.影响物态变化的是因素是2.通常水有几种状态存在?3.想一想,下列情景中那些属于物态变化?A、玻璃打碎了。

B、铁钉在炉火中被烧红了C、冰冻的衣服变干了D、冬天的河流结冰了知识点二:熔化1、熔化:指,列如:2、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1)实验器材及其作用:(2)设计实验:在两个分别盛有海波和蜂蜡的试管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再将试管先后放在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分别记录海波和蜂蜡的温度变化和对应的物质状态情况。

(3)进行实验: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杯中状态的变化,直到海波和蜂蜡全部熔化后为止。

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下表归纳:对照图表,你发现冰熔化时,温度_________,需要_________(吸热/放热)归纳:对照图表,你发现烛蜡熔化时,温度_________,需要_________(吸热/放热)有些固体在熔化时,虽然受热,但_________保持不变,即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一类固体叫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_______叫熔点。

另一类固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升 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种固体叫做非晶体。

归纳小结:(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晶体:熔化过程________(吸/放)热,温度_________ 非晶体:熔化过程________(吸/放)热,温度_________ (2)晶体熔化条件: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设计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设计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2)知道熔化、凝固的状态变化情况。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4)应用熔化和凝固现象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究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过程,感知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2)探究晶体、非晶体熔化规律,感知晶体熔点的意义(3)经历分析探究,能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熔化图线和凝固图线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研究活动中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重难点重点: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难点: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三、预习1、叫熔化,叫凝固。

2、叫晶体,熔点。

播放录像:滚滚而来的长江水及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

思考:在刚才的录像里,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

同学们还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四、新课教学我们物理上把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那么物质可以由液态变为固态吗?请举例,像这种由液态变固态叫。

思考: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或又液态变为固态需要什么条件呢?我们来进行探究吧体验活动:分两组进行同时实验,一组做海波的熔化,另一组做蜡块的熔化。

把实验相关数据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并完成图2-29和2-30的图像。

思考1:分析记录的相关数据,从状态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分析不同点的原因在哪?思考2:再分析它们的熔化和凝固图像曲线,你又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思考3:由它们的不同点,对比海波和蜡的熔化和凝固,再联系实验,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结: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把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物质叫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的物质叫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思考4:除了我们做实验的海波和蜡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思考5:阅读书上的几种固体的熔点,萘的熔点是多少萘在90℃是什么状态?萘在80℃是什么状态?萘在20℃是什么状态?思考6:哪种晶体的熔点最高?为什么家里的灯泡用钨丝做灯丝呢?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思考7:晶体熔化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凝固呢?思考8:为何可以利用冰袋为高烧病人降温?思考9:为什么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思考10:熔化、凝固会对我们产生不利的影响吗?有哪些?思考11:同学们知道如何避免产生这些不利的影响吗?五、知识小结六、当堂练习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此过程需要(选填“吸”或“放”)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若冰的温度比水低,则水可能会凝固
C.若冰的温度比水低,则水一定会凝固
D.冰一定向水放热
13.全世界共有16个国家拥有高铁,总里程达到了22633公里,其中中国就有11028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图中能正确描述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A B C D
14. 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D.水和冰温度不变,同时冰开始熔化
7.如右图所示,烧杯内盛有0℃的碎冰,把装有0℃的碎冰的试管插人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有一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不会熔化B.全部熔化
C.熔化一半D.有可能熔化1/3
8.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
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
2.某物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__________.
3.火山爆发是近段时间人们常议论的话题,你知道吗,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填“升高”或“降低”).
(1)锡的熔点是,凝固点是.
(2)在BC段,锡处状态;在DE段,锡处于态.
(3)锡的熔化用了min,它熔化过程中要热,但温度.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状.
【能力提升】
1.2010年1月2日起,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遭遇大范围降雪天气袭击。大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如图所示。在遇到这种天气时,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撤“融雪盐”,这是因为 ()
华师一附中初中部任务导向自主合作学习物理导学案
姓名:编号:18日期:2015-10-18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课题】3.2熔化和凝固第2课时熔点和凝固点
【学习目标】
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成晶体的条件。
任务二:凝固点
1、名词解释:
凝固点:
2、常识: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晶体的液态凝固成固态时凝固点;
11.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12.把冰块放入水中,且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冰的温度比水低,则冰一定会融化
A.该金属熔点高于100℃B.该金属熔点低于26℃
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D.该金属凝固点低于100℃
3.根据图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328
1740
A.80℃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课后归纳整理环节(15min)
任务四:归纳整理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任务五:构架本节课内容思维导图
课堂互助合作环节(40min)
学法指导:
1、在老师的引领下,分组有பைடு நூலகம்完成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注意高效,并在导学案上做好记录,注意书写规范。
2、分组完成展示点评任务,重点注意展示姿态大方、板书规范、展示深度。师生注意倾听并记录展示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补充点。
4.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D.雪容易传热
5.如图所示,属于晶体的如图所示,属于晶体的凝固图线的是()
6.对冰水混合物加热,并不断搅拌,则()
A.水温升高,冰开始熔化
B.水和冰温度都升高,同时冰开始熔化
C.水温不变,冰的温度升高并不断溶化
任务一:熔点
1、分别画出海波和石蜡的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
2、名词解释。
晶体:
常见的晶体:
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
熔点:
3、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条件
例子:
课后巩固提升环节(20min)
【基础巩固】
1.上物理课时,老师写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的一个共性是。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
9.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
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
非晶体的液态凝固成固态时凝固点。
3、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
4、总结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条件
任务三: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应用
1、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例子?各举几个例子。
2、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各举几个例子。
3、水的凝固点是0℃,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小明把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冷冻室温度可达-5℃)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从冷冻室中取出混合液体时,却发现混合液没有凝固。就这个现象你能提出什么猜想?根据这一猜想举出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
10.从图像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学好物理的重要能力之一。某种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FG线段平行于时间轴,说明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
B.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GH线段表示温度不断降低,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在不断降低
D.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A.“融雪盐”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冰雪熔化
B.“融雪盐”产生“保暖层”,使冰雪吸收足够的“地热”而熔化
C.使雪形成“含融雪盐的雪”,“含融雪盐的雪”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
D.“融雪盐”有利于冰雪对阳光的吸收,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
2.炎热的夏天,课桌上一个杯子中有一把金属勺,把热水瓶中的开水(略低于100℃)倒入杯中,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关于这种金属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