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1]
![种群的特征[1]](https://img.taocdn.com/s3/m/0ff449c3aa00b52acfc7ca45.png)
二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 迁入率、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均匀分布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集群分布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空间特征
(一) 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 单位体积内的个数 单位面积或 内的个数。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数。 ★注意: 注意:
种群数量
在理想状态下的种群增长) (在有限环境下的种群增长) (在理想状态下的种群增长) 在有限环境下的种群增长)
“S”型曲线 型曲线 环境资源有限 前提条件 种群增长率 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 有K 值 有无K值 有无K
“J”型曲线 型曲线 环境资源无限 保持稳定 无K 值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种 群 数 量 J型 型 曲线 S型 型 曲线 K (环境最大容量 环境最大容量) 环境最大容量
3、下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 菌生长曲线图, 菌生长曲线图,曲线中哪段表示由于有限空间 资源的限制使种内斗争增加
D
DE段 速度加快) A.CD段(增长速度慢) B.DE段(速度加快) CD段 增长速度慢) EF段 变化速率加快) FG段 C.EF段(变化速率加快) D.FG段(速度逐 渐变慢) 渐变慢)
第2节 节
一、模型方法
种群数量的变化
物理模型: 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 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 对象的特征。( 。(如 细胞模型、 对象的特征。(如:细胞模型、DNA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 等) 数学模型: 数学形式来描述对象的性质。 数学模型:以数学形式来描述对象的性质。 来描述对象的性质 对酶的影响模型; (如:温度、PH对酶的影响模型;种群增长 温度、 对酶的影响模型 模型等) 模型等) 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以文字或图画形式描述对象的特征 和联系。( 。(如 生物概念图等) 和联系。(如:生物概念图等)
种群的基本特征

准备
确定调 查对象
确定样方
①点状取样法
点状取样法中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如图A,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可用此法取样。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这 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②等距取样法
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如图B,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 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 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例如,长条形的总体为100 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10样 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 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 m的前
2.均匀分布
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 均匀的间距。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 内个体之间的竞争。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 (树冠)和土壤中营养(根际),沙漠中植物为竞 争水分都能导致均匀分布。虫害或种内竞争发生时 也可造成种群个体的均匀分布。地形或土壤物理性 状呈均匀分布等客观因素或人为的作用,都能导致 种群的均匀分布。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 而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 保持其株距和行距一定则常呈均匀分布。
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在一定时间和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叫种群。
注意:
① 一定的自然区域 ② 同种生物 ③ 全部个体
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eg: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非洲鲫鱼的数量, 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等。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1 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准备
确定调 查对象
确定样方
计 数
计算种 群密度
②12 ④11
第1节种群的特征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
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 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 群的 种群密度估计值 ②举例:选取1m2山地,计算马尾松为20棵,则该样 方的马尾松密度为20/1=20(棵/m2) ③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
二、种群特征: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
1.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有
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 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群密度高。 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密度周期性 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后密度为零。蚊子密度 夏天高,冬天低…… 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而密度很快 下降…… 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青蛙增多导 致害虫减少…… 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
(2)标记重捕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
体 ,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 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 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②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 X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③举例: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重捕 34只,其中一标记的为15只,那么根据公式,该地 段原有总鼠数为39X34/15=88只 ④使用范围:动物
迁徙
迁徙
种群密度周期性变化
耕种
耕种
相关生物 引起种群 密度改变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举例: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 标记 一段时间后,再重捕34只, 放回 其中已标记的为15只,该地 段总数有多少?
根据公式,该地段原有总鼠数为 39 X 34/15=88只
求种群密数量?
重捕 B条,其中被标记的C条
如何调查一片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1)样方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 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 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 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估计值 ②举例:选取1m2山地,计算蒲公英为10 棵,则该样方的蒲公英密度为 仅一个样方 误差太大 2) 10/1=10(棵/m ③使用范围:植物、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Ⅱ
水螅
牡蛎
类型Ⅲ (凹型)
0
年龄
最大寿命
低龄死亡率高,度过危 险期后死亡率低且稳定
小结
• 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 是种群密度。 •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 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 龄结构。 •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 特征是性比率。
种群特征
五、种群分布型
集群分布(最常见)
集群分布的特征是,种群个 体的分布很不均匀,常成群、成 簇、成块或成斑块地密集分布, 其形成原因是: ①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丰 富与贫乏镶嵌; ②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 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③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 成群。 集群分布是最广泛存在的一 种分布格局,在大多数自然情况 下,种群个体常是成群分布,如 放牧中的羊群,培养基上微生物 菌落的分布,另外,人类的分布 也符合这一特性。
一则笑话
疯子:“让所有的人都死光,就留我一个!” 旁人:“如果你自己种粮食,谁给你织布?” 疯子:“那就再留个织布的吧。” 旁人:“你会做木工吗?会打铁吗?” 疯子:“再留一个木工和一个铁匠吧。” 旁人:“你们会炼铁吗?会开矿吗?还有, 会看病吗?会制药吗?……” 疯子:“哎呀,那就全留下罢!” 看来,世界上任何生物个体都是不能单独生 活的!每个生物个体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 生物个体打交道——包括同种的和不同种的。
第1节_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4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的类型:
§1.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幼年个体多
老中青比例适中
老年多,幼年少
印度人口 生殖后期 生殖期
美国人口
♂
♀ ♂
♀
♂德国人口♀Fra bibliotek生殖前期
增长型
稳定型
出生率=死亡率
衰退型
出生率<死亡率
预测
种群密度 变化趋势
出生率>死亡率
越来越大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反映种群大小
问题探讨
如何调查一片草原中蒲公英以及绵羊的种群密度?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 ★△△★△ △★★△△ △△★★△
面积:1平方米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种群的特征 .最新

小实验:估算信封中的黑色围棋子的数量
材料用具: 黑色围棋子若干,白色围棋子50粒,塑料桶一只。 方法步骤: 1、从大信封中取出50粒黑色围棋子,换上50粒白色围棋子,然后 将大信封中的围棋子全部倒入塑料桶中,充分搅拌。 2、从塑料桶中随机抓取一把围棋子,记录下抓取的围棋子总数 (n)以及其中白色棋子的数目(m)。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张泰
种群密度的概念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 中的个体数。
100㎡的草地上生长有1500棵一支黄 花,请计算这块草地上一支黄花的种 群密度。
15棵/㎡
有芦苇的 区域
思考:
1、什么是样方法?
2、在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过程中,
有哪些注意事项?
样方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
样方法
准备
确定调查对象
方法步骤:
取样 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等 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
——一枝黄花
——其他植物
一般而言,在统计边缘线上的个体时,取 左边及上边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 作统计。
样方法
准备
确定调查对象
方法步骤:
取样 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等 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
调查区域1
没有芦苇的区域
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
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 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样方法
准备
确定调查对象 取样 计数
方法步骤:
计算种群密度
沿阶草
一支黄花
样方法
准备
确定调查对象
方法步骤:
取样 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等 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一、种群与种群密度1.种群的概念(1)定义: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就是种群。
(2)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2.种群密度的概念(1)含义: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表示方式:种群密度=个体数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3)调查方法⎩⎪⎨⎪⎧逐个计数法: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估算法⎩⎪⎨⎪⎧样方法标记重捕法黑光灯诱捕法3.样方法(1)适用生物: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
(2)调查程序 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求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4.标记重捕法(1)适用生物:适用于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个体,如鼠、鸟类等。
(2)调查程序(3)计算公式初捕标记个体数(M )个体总数(N )=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 )重捕个体总数(n ),即N =M ·nm 。
(1)一个池塘里所有的蝌蚪是一个种群( ) (2)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 )(3)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 答案 (1)× (2)× (3)×请分析在标记重捕法中,下列各情况带来的误差:①标记物易脱落;②被标记个体的被捕获机会降低;③标记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④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被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被捕获;⑤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被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被捕获;⑥标记物影响被标记个体的活动,使其被捕的机会增大。
以上①②③④估算值将偏大,⑤⑥估算值将偏小。
注意事项 (1)标记物必须在调查期间不会消失。
(2)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同。
(3)调查期间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和死亡,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2、性别比例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1)概念: ①♀>♂ 增长快 相对稳定 增长慢
②♀≈♂
③♀<♂ (2)意义:
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
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次要依据 (3)应用: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 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对于某水体中的鱼,何时捕?捕 捞多少?才能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 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2、出生率和死亡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一)、种群密度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如: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鲫鱼的数量 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田鼠的数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请拿出你的课本和多 色笔,还有你的
激情
你准备好了吗?
机会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一个森林中的全部金丝猴
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种群是生物生存的基本单位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数量特征:
C:幼年个体数小于成年、老年个体数,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 B: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数量会保持稳定
A 增长型
B 稳定型
C 衰退型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
保持稳定吗?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呢? 不一定,种群数量不只受年龄组成的影响,还受迁入率 和迁出率、食物、天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练一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图是墨西哥和瑞士两国人口年龄结 随堂闯关 构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A.该图可以帮助预测两国未来人口增长趋势 B.人口增长率:墨西哥>瑞士 C.根据该图不能预测两国人口的数量 D.如果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则墨西哥的人 口数量将维持稳定
三、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量的比例
操场上的草坪草
共有多少棵?
说一说如何能统计操场上的某 种草的数量。
操场上所有的马尼拉草——种群!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概念:
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个特定区 域内的同一物种的所有成员。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一个种群: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 2.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暨豚。 × 3.两个鱼塘内所有的鲫鱼。 × 4.北京八一湖的成年野鸭。 5.一个池塘里的所有蝌蚪。 ×
通过迁入和迁出,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也进行了 基因交流。
种群的特征 总结: 种群数量
首要 特征
间接 预测变 年龄结构 化趋势 种群密度 影响
直接 决定
性比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和迁出率
随堂达标检测
1.威海市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 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2个池塘 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 里的鱼是( ) A.一个生物群落 B.一个物种、两个种群 C.两个种群、两个物种 D.八个种群、两个物种
②计算方法: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 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 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M标志 m重标 = N总数 n重总
同步P54:3
考 考 你
在对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 获并标志的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有部分 标志脱落,这将对最后统计的种群密度 数据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M标志 m重标 = N总数 n重总
M标志×n重总 N总数= m重标
3(2)样方法
完成课本P63页技能训练,总结样方法的
基本调查步骤
调查步骤:
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求平均值 (即为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注意: 1、随机取样 2、样方大小:视被调查的植物类型而定,一般 以1平方米的正方形为宜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每个样方计数:
A
①雌雄相当型: ②雌多雄少型: ③雌少雄多型:
2、类型
3、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
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 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4、性别比例的意义: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随堂闯关
在南方茶园中,利用生物防治来降低害虫 的种群密度。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诱饵能散发 出类似于雌性害虫性外激素的气体,布下“爱 情陷阱”,专等雄性昆虫撞来而掉在诱饵下的 水盆中,这种方法( ) A.改变昆虫性比率 B.降低昆虫出生率 C.增加昆虫死亡率 D.改变昆虫年龄组成
A
四、出生率和死亡率
——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最直接因素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 新产生的个体数量。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 死亡的个体数量。
五、迁入和迁出
——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 某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 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或迁出率
二、年龄结构
1、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 2、表示方法:年龄锥体图 3、类型:
繁殖后期 繁殖期 繁殖前期
增长型
幼年个体多,老 年个体少,即: 出生率>死亡率
幼年与老年个 幼年个体少,老 体相当,即: 年个体多,即: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稳定型
下降型
4、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概念区分: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个特定 区域内的同一物种的所有成员。 物种: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 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 的基本单位。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种群数量的 变化规律
种群的空间特征
D
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 理的是( ) 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都属于较 为理想的抽样调查的对象 B.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由于不容易捕获,所以不适宜用标志重 捕法 C.取样调查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 化趋势
C
3.如图表示的是四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期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越来 越小的是( )
一、种群密度
阅读课本P63-64页第一部分内容,尝 试回答有关种群密度的问题: 1、概念: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种群个 体数目的多少。 生物个体数 种群密度 2、表示方法: 面积(体积)
逐一计数:最直接 3、统计方法: 标志重捕法 取样调查法 样方法
4、意义: 种群的首要特征
3(1)标志重捕法 ①含义:在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 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处,一 段时间后再重捕,根据重捕的动物中标 记个体数占总捕获个体数的比例,来估 算种群密度。 注意: 1、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 2、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能对动物有害。 3、标志物不会在短期内脱落。
分层P28:8(1)(2)
计数原则: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 即:相邻两边加一角 (一般计数左边、上边及夹角即可)
动动脑:
平阴县县域面积827平方公里,截止 到2012年有人口37.09万人,即:人口 (种平阴县 的人口密度是否会改变?如果会,有哪些 因素可能会影响人口密度的改变?你认为 这些因素将会如何影响人口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