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基本特征

准备
确定调 查对象
确定样方
①点状取样法
点状取样法中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如图A,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可用此法取样。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这 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②等距取样法
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如图B,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 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 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例如,长条形的总体为100 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10样 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 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 m的前
2.均匀分布
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 均匀的间距。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 内个体之间的竞争。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 (树冠)和土壤中营养(根际),沙漠中植物为竞 争水分都能导致均匀分布。虫害或种内竞争发生时 也可造成种群个体的均匀分布。地形或土壤物理性 状呈均匀分布等客观因素或人为的作用,都能导致 种群的均匀分布。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 而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 保持其株距和行距一定则常呈均匀分布。
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在一定时间和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叫种群。
注意:
① 一定的自然区域 ② 同种生物 ③ 全部个体
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eg: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非洲鲫鱼的数量, 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等。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1 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准备
确定调 查对象
确定样方
计 数
计算种 群密度
②12 ④11
种群和群落-文ppt课件

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1s=20min
y=2n
一、建构种群增长的模式
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
数学形式。 如:曲线图、数学方程式
一般步骤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做出合理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 ④检验或修正。
y=2n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自然界的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 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 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 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特别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提醒
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通常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讨论:
1.为什么先在裸岩上定居的是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 2.地衣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什么条件?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四、群落的
1、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植物:光照、温度 决定因素
动物:食物、空间/栖息地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不同生物分布于不
同地段,呈镶嵌分布的现象。
决定因素:地形的变化、光照的强度、土壤 的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环境因素影响。
2、狼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捕食
种 群
个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体 数
1、蚂蝗吸食动物血液 寄生
2、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共生
时间
竞争
3、菟丝子与大豆 寄生 4、噬菌体和细菌 寄生 5、鸟与羽虱 寄生
东北师范大学《生态学》课件 第三章:种群生态学(上)

(6)对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的评价
1)野外种群适合逻辑斯谛增长的并不多见,某些种群只在短 期内表现出该规律,它们通常是生活史比较单纯的种类。
2)自然种群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稳定于K值不变的情况缺 乏充分的证据。
3)J型、S型种群增长只能代表两种典型情况,实际增长的 变型可能很多。
4)没有时滞的假定对于多数自然种群而言很难符合。 5)逻辑斯谛增长模型(包括指数增长模型)提供了种群增
(2)逻辑斯谛增长的数学模型
(5)
···············
(3)逻辑斯谛方程的生物学意义
1)如果N 0,(1-N/K) 1,几乎全
部K空间未被利用,潜在的最大增长能
充分实现;
(4) J 型、S 型种群增长曲 线
种 群 数 dN/dt=rN 量
N
环境阻力 dN/dt=rN (1-N/K)
时间 t
3)每年生殖次数。
植物的性成熟速度、结实率、每次产种量、每年 生殖次数等差异也很大。
例:二度梅,箭竹
关于“二度梅”:
我国梅界权威、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 大学教授陈俊愉评价说:“杨春海研究开发的 ‘二度梅’性状稳定,可以肯定是个一年开两季 花的梅花新种,近期将登录为国际名品,这是对 梅界的重大贡献。”
种群年龄结构有3种基本类型: 1)增长型 2)稳定型 3)衰退型
关于高等植物个体年龄的判定方法
• 如何确定植物个体的年龄是植物种群年龄结构研究的 关键或“瓶颈”。
• 查年轮或轮生枝的“轮数”(某些针叶树); • 钻取木芯记数年轮; • 建立年龄与胸径、树高的回归模型; • 杨允菲提出了鉴别根茎禾草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的准
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
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
高中生物《第四章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课件4 新人教版必修3

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市人口 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 例。
①增长型:
特点:幼年个体 多,老年个体少。出 生的比死亡的多。
老年 成年 幼年
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②稳定型:
特点:各年龄期的个 体数比例适中。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这些生物是同一种生物吗?为什么?
葡萄
蝴蝶
蛇
蘑菇
不是同一种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并不相同。
看下面这张图片,有什么特点?
种群特征有哪些?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一、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 中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一般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很高
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什 么? 种群密度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什 么?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什么?
年龄组成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 是什么? 性别比例
课堂小结
• 大家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 内容呢?
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 体数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 数。
老年
成年 幼年
种群中个体数目保 持相对稳定。
③衰退型:
老年 特点:老年期个体数目 较多而幼年期的个体数目偏 少。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 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成年 幼年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老年个体数 成体数 幼体数
增长型
年龄组 变 成 化趋势
稳定型
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

必修三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第二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最基本特征)出生率:单位时间里新出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样方法——常用调查植物五点取样法:适用于总体为正方形;等距取样法:适用于总体为长方形时2)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动物例:对某地麻雀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50只麻雀,把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记环后放掉,数日后又捕获了40只,其中有标记环的10只,那么该地大约有麻雀200只N :50=40:10 N =200只2、种群的数量变动及数字模型(S ”型曲线tt条件:食物、空间充裕、无敌害等理想条件“J”型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无K值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
实例:20世纪30年代,美国岛屿上环颈雉的增长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X倍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X t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原因:因生活条件有限而使种内斗争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S”型曲线数量的增加特点:不能连续增长,达最大值(K值)后停止增长,有的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概念: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实例: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大草履虫的数量在第二天和第三天增长较快,第五天以后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知识点总结1、种群: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
2、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关系图解:①种群密度②出生率和死亡率③迁入率和迁出率④年龄结构⑤性别比例3、种群的空间特征:(1)定义: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分为: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3、种群密度的常见调查方法:(1)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数量较少的种群。
①黑光灯诱捕法:适用于有趋光性的昆虫。
(2)估算法②样方法③标记重捕法④抽样检测法:适用于藻类、酵母菌等体积较小的生物(11页)⑤其他方法:详见生物科技进展(见文末)。
4、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操作程序(定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统计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2)适用于双子叶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
(3)具体操作要求见后面探究实践。
5、标记重捕法:(1)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操作程序(定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3)计算公式:●思考:算出的个体总数是否就是种群密度?不是(4)标记重捕法是一种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因此存在误差:①某些因素的存在会让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
如:●动物在被捕获一次后,被重捕机会会降低。
●动物具有很强活动性,有时会引起标记物脱落。
●标记个体易被天敌捕食。
●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
②些因素的存在会让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小。
第一节 种群数量特征.ppt

⑵标志重捕法
概念: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 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 捕,根据重捕的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 计种群密度
操作过程
第2次
第1次
注意事项: A、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B、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没有伤害 C、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B.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加刺猬被捕获 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2、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 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中出生1862个孩子, 我国该年人口出生率是_____1__.8__6__2__%_ 死亡率: 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在黄山猴谷,一猴群有200只,一年后有2只死亡,猴 的死亡率为___1_%_______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加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减少
意义: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 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迁入率和迁出率
概念: 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练一练
某同学在一草地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了5个样方 (样方面积为1m2),5个样方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 8、8、9株。那么该草地的蒲公英种群密度为多少? (单位:株/公顷,1公顷=10000m2)
种群密度=(4+6+8+8+9)/5=7株/m2 =70000株/公顷
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特征

一、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问题探讨
怎样统计这块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
10m
10m
一、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在调查范围较小时,我们可以逐个计数。但是, 当调查范围较大、种群数量较大时,逐个计数非常 困难。需要采取估算的方法,确定种群密度。 (一)样方法 样方1 N1 样方2 N2 样方3 N3 样方4 N4 …… …… 样方n Nn
评价反馈
4、据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2050年将达到最 高值,做出这一预测 的依据是( A ) A.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密度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人口性别比例
评价反馈
5、在对某农田中的田鼠的种群密度调查时, 第一次捕获并作标记20只,一个月后捕获 田鼠20只,其中有标记的田鼠8只,则该农 田中田鼠的数量约为( D ) A.28只 B.400只 C.160只 D.50只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 最直接原因。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 迁出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练一练: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 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 象的主要原因是( C )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N: n1 = n2 :m
例2、在调查一块方圆1hm2的农田中 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 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 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 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 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 群数量大概有多少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
老年个体很少 数目比例适中 幼年个体很少
出生率与 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发展趋势
种群密度会 越来越大
种群密度在一段 时间内保持稳定
种群密度会 越来越小
年龄结构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A 增长型
B 稳定型
C 衰退型
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 保持稳定吗?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呢?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目前的年龄组成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2)性比率
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应用: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 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出生率和死亡率
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
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样方法
狭 长 地 带
等距取样法
——蒲公英
——其他植物
该样方内的蒲公英数量为多少?
计数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知识延伸
除了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 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 调查它们的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3、迁入率和迁出率
概念: 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
种群
迁出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4、年龄结构和性比率 (1)年龄结构 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结构
决定大小
决定大小 迁入率和迁出率
种群 密度
直接影响
种群数量
预测方向
影响变动 性比率
怎样控制害虫数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二、种群的空间特征
(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 状态或布局。 (2)类型: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三、种群的存活曲线
存 活 数
类型Ⅰ(凸型) Ⅰ
接近生理寿命前死亡率低,达
(2)公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样方法: 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标志重捕法: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1、
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
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
➢3.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鲫鱼。
比较以下两个种群,你能试着说说它们的数量特征吗?
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
一、种群的特征
年龄结构 性比率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1、种群密度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概念: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例:①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鲫鱼的数量; ②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田鼠的数量。
不一定,种群数量不只受年龄组成的影响,还受迁入率 和迁出率、食物、天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练一练
【例3】图甲、图乙为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不 考虑其它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年龄组成类型是
个
甲
体
数
个
乙
体
数
年龄
A.衰退型和增长型
C.增长型和衰退型
年龄
B.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例4】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 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
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种群密度,还能用样方法吗?
2、
1、取样标记 2、放回后充分混合 3、再取样 4、计数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 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N:M=n:m,
可得:N= n(重捕个体数))
【例2】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 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 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请运 用数学方法估算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单 位为只/公顷)
(1)N总=(39×34)/15=88只
(2)种群密度=88/1=88只/公顷
2、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 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 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知识回顾
种群的概念: 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
个体的总和。
种群概念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①“同种”:指同一物种 ,即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 式。 ②“全部”:指一个群体,包括该物种的幼体和成体等。
【例1】以下描述的是种群吗?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一片草地上全部的蒲公英。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 成年 老年
A
B
C
图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 ⑴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 ⑵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 ⑶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为什么?
A 增长型
B 稳定型
C 衰退型
类 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年龄组成 幼年个体很多, 各年龄期的个体 老年个体很多,
量
到后死亡率高。
的 对
Ⅱ
数
类型Ⅱ (对角线型)
Ⅲ
各年龄段死亡率相同
类型Ⅲ (凹型)
0
年龄
最大寿命 低龄死亡率高,度过危
险期后死亡率低且稳定
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羊,才 既能保护草原又能取得最好经济效益?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