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练作业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1

合集下载

图解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思维导图+微试题)4.1种群的特征 含答案

图解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思维导图+微试题)4.1种群的特征 含答案

必修3 第4章种群和群落(人教新课标)第1节种群的特征【思维导图】【微试题】1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微思考】请从种群的数量特征上分析,某高二(7)班的全体同学是否能算作是一个种群?提示:不能。

因为班级不是一个自然区域,同时它不具有年龄组成、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的数量特征。

2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方法规律】种群特征在生产中的应用(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地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

(3)利用性引诱剂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3 2013浙江高考]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名师提醒】(1)性别比例不是1∶1的种群并不一定是一个衰退型的种群,如蜜蜂和蚂蚁等种群。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1)雌雄相当型:
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2)雌多雄少型:
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象海豹雄多型:
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这种类 型较为罕见。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⑴增长型
老年 成年 幼年
特点: 是幼年个体多,而老 年个体死亡的少,出 生的比死亡的多,种 群的个体数越来越多。
增长型年龄组成
⑵稳定型 特点:
老年
成年 幼年 稳定型年龄组成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 例适中。在一定时期 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 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 相对稳定。
3、第一次捕捉某种群50只,做好标记再 放回自然环境;第二次再随机捕捉100只, 发现有标记的个体为10只,那么这个种群 在这个区域的分布数目大约是多少? 设总数目为N,则有:50:N=10:100 因此: N=500
练习 基础题 1.约386条。 2.调查鼠的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密 度可用样方法。 3.B。 拓展题 1.提示:个体往往有性别、大小、年龄等特征, 种群不具备这些特征。将一定地域中同种生物的所 有个体作为一个整体(即种群)来看时,这个整体 就会出现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 率和死亡率等。可见,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是部分 的简单加和,而是会出现新的属性。
1、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如何计算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迁入率和迁出率: 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年龄组成
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增长型
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稳定型
衰退型
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性别比例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1)雌雄相当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逐个计数法 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
大的种群时。
2、估算法: 调查分布范围较大,个体较
小的种群时。
(1)样方法
(2)标志重捕法
植物、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昆虫卵、蚜虫、跳蝻)
①样方的大小 根据所调查对象的大小和分布情况而定。 ②样方的数量 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 实情况。
(2)雌多雄少型:人工控制的种群
(3)雌少雄多型
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为什么大多数生物种群雌雄性别比率约为1:1?
我国男女比例失调,0-4岁 婴儿性别比逼近116.9:100 远超国际认同的最高警戒线 107:100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 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 性个体,破坏其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种群数量
直接影响
预测变化方向性别比例
迁入率 迁出率
决定种群大 小和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③取样方法
要做到随机取样,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 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对某地区小家鼠的种群密度调查中,第一 次捕获并标记32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鼠, 发现有标记鼠10只,求该区域中小家鼠的 总量。

第1节_种群的特征

第1节_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4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的类型:
§1.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幼年个体多
老中青比例适中
老年多,幼年少
印度人口 生殖后期 生殖期
美国人口

♀ ♂

♂德国人口♀Fra bibliotek生殖前期
增长型
稳定型
出生率=死亡率
衰退型
出生率<死亡率
预测
种群密度 变化趋势
出生率>死亡率
越来越大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反映种群大小
问题探讨
如何调查一片草原中蒲公英以及绵羊的种群密度?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 ★△△★△ △★★△△ △△★★△
面积:1平方米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四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n
m
计算公式:
标记数 (M) = 种群数量 (N)
重捕总数(n)
重捕标志数(m)
三、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 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 征或分布型。
优 秀 课 件 尽在 海波飞扬 优秀 课件 尽在海波飞扬
更多精彩:
联系作者:zhbghost@
2008
12.14
7.06
5.08
思考:计划生育对于我国人口密度有何影响?
资料分析:
1980年深圳城市人口仅为1万人,农村人口为30万人
2010年5月18日,深圳市累计登记的流动人口为1200.55 万人,加上原有的246万常住人口,深圳总人数达到了 1446.55万,其中流动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82%。改革 开放之后,大量的移民涌入深圳,深圳的移民来自全 国各地。
含义: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求所有样方种群
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适用:植物或
活动能力弱的
动物。
常用的取样方法:
调查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五点取样法
调查总体为长条形时
等距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10 m
10m
2、标志重补法
第一次捕获M只,标记,放回;
第二次捕获n只,有标记的m只;
该种群的数量N?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而 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与种群的特征分不开的。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直接反映种群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
概念:
在单位时间内出生的个体数占该种群 出生率:

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

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

必修三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第二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最基本特征)出生率:单位时间里新出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样方法——常用调查植物五点取样法:适用于总体为正方形;等距取样法:适用于总体为长方形时2)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动物例:对某地麻雀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50只麻雀,把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记环后放掉,数日后又捕获了40只,其中有标记环的10只,那么该地大约有麻雀200只N :50=40:10 N =200只2、种群的数量变动及数字模型(S ”型曲线tt条件:食物、空间充裕、无敌害等理想条件“J”型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无K值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

实例:20世纪30年代,美国岛屿上环颈雉的增长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X倍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X t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原因:因生活条件有限而使种内斗争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S”型曲线数量的增加特点:不能连续增长,达最大值(K值)后停止增长,有的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概念: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实例: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大草履虫的数量在第二天和第三天增长较快,第五天以后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

专题4.1 种群的特征-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 Word版含答案

专题4.1 种群的特征-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 Word版含答案

第4章种群和群落目标导航学习要求1.列举种群的特征,并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2.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并尝试建立数学模型。

3.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4.阐明群落的演替。

知识网络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前导读学习准备一、种群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生物的全部个体。

二、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⑴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⑵调查方法:、。

2.出生率和死亡率⑴概念: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比率。

⑵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的比率。

4.年龄结构⑴概念:一个种群中个体数目的比例。

⑵类型:、、。

⑶意义:可预测的变化趋势。

5。

性别比例:种群中的比例。

三、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做到。

常用的方法有:和。

破疑解难一、种群概念及其实质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一个种群中有不同年龄的个体;一个种群中可能有外表不同的个体;种群是宏观、群体水平上研究生物的基本单位,种群不等于个体简单累加,种群内个体之间通过特定关系构成一个整体,表现出个体不具备的特征;个体生命有限,而种群一般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同一区域中往往生活着多个生物种群,不同的种群之间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群体;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1.实习原理: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在一般情况下,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是困难的。

常常用取样调查法来估计整个种群的种群密度。

也就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2.常用方法植物多采用“样方法”;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三、“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有关问题这种方法是在原形示范和具体指导下,让学生完成尝试、模仿性的操作。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如何调查 一片草地 中蒲公英 的数量?
2)测定种群密度的方法
样方法 标记(志)重捕法
a、
模拟草地中的蒲公英
模拟草地中的蒲公英
调查一般的植物种群、昆虫卵、作 物植株上蚜虫、跳蝻等,都可以采用样 方法。
如果一些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 围大,还能用样方法吗?
b、标记重捕法:
(常用于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Nt=N0 λ
t
(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 该种群的数量,λ为年均增长率。)
例:我国自1393-1990年以来人口 统计数据如下:
年份 1393 1578 1764 1849 1928 1982 1990
亿
0.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6
2.0
4.1
4.7
10.3 11.6
以上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哪种类型? 按照此曲线发展下去将会出现什么 状况,鉴于我国人口的现状应当采取什 么措施?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 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 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 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算一算: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 一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 二次捕获3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是15 只。请估算这个种群的密度。 39 : N= 15 : 30 N=78
b、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 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象海豹等
象海豹群体
奶牛群体
c、雌少雄多型:
特点是雄性个 体明显多于雌性 个体。这种类型 较为罕见。如家 白蚁等营社会性 生活的动物。
白蚁
性别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 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第1节种群的特征(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小组:
1.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B.一个公园里的草坪
C.一座山上全部的树木D.一块菜地里的全部油菜
2.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片稻田里的水稻的数量B.一片稻田里的害虫的数量
C.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D.一个池塘内各种鱼的总数
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
B.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4.下面是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操作正确的是()
①确定调查对象②选取样方③计数④计算种群密度⑤丈量
A.①→②→③→④B.①→⑤→④
C.①→④D.①→③→②→④
5、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
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50只B.42只C.92只D.160只
6、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
大小为1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
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鼠15
只。

则该种群数量为:()
A.88只B.86只C.90只D.92只
8、对该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在一范围内,进行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捕捉,
捕获未标志的30只,标志的10只,该鼠的种群数量应为()
A.65只 B.100只 C.40只 D.75只
9.现有某小组调查一个面积为2hm2的草场中的灰苍鼠的危害情况。

他们在草场中共均匀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7天后,在相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为14只。

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接近()
A.23只/hm2B.80只/hm2C.92只/hm2D.160只/hm2
10.在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多采用标志重捕法。

其中需注意的一点是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因为该法的前提是()
A.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B.要注意色素无害而染剂可能有毒
C .在调查研究期间标志不能消失
D .不能导致动物的疾病感染等 11.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_
和 _,其中 _(方法)适用于调查地块的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

(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
密度时的样方面积 _。

(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算_ _个体。

(4)若某长条形地块长、宽为100m ×50m ,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 _。

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m ×1m ,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18、16、16、15、13、
15、11、13、13,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 _。

12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解答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问题:
(1)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
之一,圆圈表示个体。

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13.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 、B 、C 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

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
统计结果:
(1)A 、B 、C 三处草原中,物种最丰富的是 。

能由此确定该草原的蒲公英种群密度大于其它两
处吗?为什么? 。

(2)某兴趣小组打算调查B 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

他们设计了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cm×40cm 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

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 1、N 2、N 3、N 4、N 5,则将N 3
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结合以上调查表,指出该小组活动设计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题目:第2节种群的特征(第一课时)答案
1-5 DADAD 6-10 BABBA
11(1)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五点取样法(2)大
(3)样方相邻的两条边上的(4)10m 约14株/m2
12 (1)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点的所有个体(提示:统计边角的原则一般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2)3 株/m2(3)D
13(1)A草原不能,因为这是物种调查结果,要确定蒲公英种群密度则应进行种群密度估算才可。

(2)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cm×100cm)。

②取样方法不对。

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

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题目:第2节种群的特征(第一课时)答案
1-5 DADAD 6-10 BABBA
11(1)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五点取样法(2)大
(3)样方相邻的两条边上的(4)10m 约14株/m2
12 (1)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点的所有个体(提示:统计边角的原则一般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2)3 株/m2(3)D
13(1)A草原不能,因为这是物种调查结果,要确定蒲公英种群密度则应进行种群密度估算才可。

(2)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cm×100cm)。

②取样方法不对。

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

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题目:第2节种群的特征(第一课时)答案
1-5 DADAD 6-10 BABBA
11(1)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五点取样法(2)大
(3)样方相邻的两条边上的(4)10m 约14株/m2
12 (1)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点的所有个体(提示:统计边角的原则一般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2)3 株/m2(3)D
13(1)A草原不能,因为这是物种调查结果,要确定蒲公英种群密度则应进行种群密度估算才可。

(2)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cm×100cm)。

②取样方法不对。

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

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