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1. 引言1.1 介绍《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作品的背景和主题《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是一部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为主题的交响音乐作品。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阳曲县乔家村,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建筑群之一。
这座宅院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宝库”。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主题即是表达乔家大院这一传统建筑的美丽与庄严,以及其中蕴藏的丰富情感和历史故事。
作曲家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乔家大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建筑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奇妙韵味和气质。
在这部交响组曲中,第六乐章“远情”更是突出了乔家大院所蕴含的远古情感和家族情谊。
通过动人的旋律和悠扬的音调,作曲家将乔家大院的历史与情感进行了巧妙的融合,展现出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氛围。
本乐章所表达的“远情”,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缅怀和传承,也描绘了乔家大院丰富的人文风情和家族情感。
通过音乐,观众可以感受到乔家大院所传达的远古情怀和家族情感,体验到乔家大院独特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内涵。
2. 正文2.1 乔家大院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乔家大院是中国山西省晋中市常家庄乔家大院的俗称,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代封建家族住宅建筑群。
乔家大院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是一处庙堂林立的巨型四合院建筑群。
乔家大院是中国北方地区较为罕见的以木结构为主的大型封建建筑,被誉为“北方四大名宅”之一。
2.2 交响组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是一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其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都体现了对乔家大院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乔家大院作为中国传统古建筑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乔家大院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一座庞大而精美的古建筑群,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
乔家大院主题曲远情这首歌曲的解析

乔家大院主题曲远情这首歌曲的解析1. “《远情》这首歌啊,那旋律一出来,哎呀,就感觉像走进了一个古老的故事里。
”就好比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突然听到这首歌,大家都不自觉地安静下来,沉浸在那悠扬的音乐中。
这首歌不就像我们之间的默契,不用言语,却能懂彼此的感受?2. “每次听到《远情》,我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暖暖的。
”就像冬天里妈妈给我织的毛衣,穿上就特别温暖。
这歌里的情感不也这样吗,温暖着我们的心。
3. “哇,《远情》里的那个声音,真的好有感染力呀!”就像老师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地讲课,能一下子抓住我们的注意力。
这歌声不也抓住了我们的心吗?4. “《远情》的歌词,写得可太有意境了,让人好像能看到那些画面。
”就像我看我喜欢的故事书,那些文字能在我眼前变成生动的场景。
这首歌的歌词不也是这样神奇吗?5. “听《远情》的时候,我感觉时间都变慢了。
”就像我在公园里静静看日落的时候,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那么宁静。
这歌也有让时间静止的魔力呀!6. “《远情》的音乐一起,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就像我看到漂亮的蝴蝶,眼睛就跟着它飞走了一样。
这首歌的魅力不就是这么大吗?7. “哎呀,《远情》真的是太好听了,百听不厌啊!”就像我喜欢吃的巧克力,怎么吃都不会腻。
这歌对我来说也是这样特别呀!8. “《远情》让我想起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呢。
”就像我看到老照片,那些曾经的快乐时光一下子就涌上心头。
这首歌不也是打开我们记忆之门的钥匙吗?9. “《远情》的那种韵味,真的很难用语言来形容。
”就像夏天里的一阵凉风,很舒服但很难准确描述那种感觉。
这首歌的独特韵味不也是这样吗?10. “《远情》这首歌,真的是太棒啦!”就像我得到了心仪已久的礼物,那种开心和满足无法言表。
这歌给我的感觉不也是这样令人惊喜吗?我觉得《远情》这首歌真的特别棒,它用音乐和歌词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能让我们沉浸其中,感受到很多美好的东西。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是由中国著名作曲家黄河创作的一部交响组曲,该作品以乔家大院这一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为灵感来源,其第六乐章《远情》是整个组曲中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对该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音乐特点、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
我们来谈谈《远情》这一乐章的音乐特点。
这一乐章以民族乐器为主要配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呈现出浓厚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
作曲家通过对民族乐器的运用,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乔家大院所承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
作曲家还运用了西方管弦乐器,使整个乐章在保持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的又具有了现代化的气息。
整个乐章在音乐结构上融合了中西方音乐元素,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成就。
我们要对《远情》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在该乐章中,作曲家通过音乐的编曲、节奏变化以及旋律的设计等手法,展现了远方的情感,将人们带入了乔家大院的悠长历史和深厚文化之中。
乐曲开篇以悠扬的笛子独奏为引子,勾勒出远方的辽阔和深邃。
接着,乐曲中逐渐加入了其他民族乐器和管弦乐器,交织出一幅幅富有沧桑感的音乐画面。
在结尾处,乐曲渐渐减弱,最终以悠扬的笛子声落下帷幕,给人一种静谧而深情的感受。
作曲家通过这些表现手法,将“远情”这一主题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人仿佛置身于乔家大院的历史长河之中。
我们来谈谈《远情》所蕴含的情感内涵。
作曲家通过音乐的表达,将他对乔家大院的热爱和感慨融入将对故乡的眷念和对历史的怀旧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乐曲中,轻快的旋律交叠着悠扬的笛子声,勾勒出一幅幅美丽而悠长的画面,让人仿佛看到了乔家大院的繁华和辉煌。
而随着音乐的渐进,乐章中也透露出一种沉郁和思念之情,让人对故乡和历史产生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慨。
整个乐章以其深情的旋律和精妙的编曲,将作曲家对乔家大院的情感传达得淋漓尽致,让人在音乐中感受到了那份深沉而又悠远的远情。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是一部富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作品,它不仅在音乐形式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情感表达上也颇具魅力。
从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的音乐分析看赵季平影视音乐的处理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从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的音乐分析看赵季平影视音乐的处理学院: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二O一四年月日目录摘要 ............................................................................................................ I V ABSTRACT (V)绪论 (1)一、赵季平介绍 (1)二、《乔家大院》交响组曲创作分析 (1)三、《乔家大院》交响组曲 (2)(一)创作过程介绍 (2)1、《乔家大院》电视剧音乐 (2)2、《乔家大院》交响组曲 (2)(二)选材与曲式分析 (3)1、音乐素材 (3)2、《乔家大院》交响组曲音乐素材来自于民族民间音乐 (4)四、《乔家大院》交响组曲各乐章音乐分析 (4)(一)“序曲”音乐赏析 (4)(二)“立志“音乐分析 (5)(三)“爱情“音乐分析 (5)(四)“商路“音乐分析 (6)(五)“炼狱“音乐分析 (6)(六)“远情”音乐分析 (7)五、《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的和声 (8)(一)和声的构成 (8)(二)和声的连接 (8)六、《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的艺术分析 (9)(一)民族调式与西洋调式综合运用 (9)(二)和声的民族色彩浓厚 (10)(三)多段式曲式机构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摘要《乔家大院》交响组曲是赵季平先生创建自己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中的电视剧音乐为基础与创造材料,适应创建交响组曲,其中获得三项多年的精心建设, 2007年完成年。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介绍清代山西商人介绍了乔致庸的情感和销售业务的经验,“序曲、立志、爱情、商路、炼狱、远情”包括六个乐章。
《乔家大院》植根于民族民间肥沃的土地,采用传统工艺和创意相结合的方法。
创意技巧行为:调整,以减少该国的主要用途风格,同时也采用宫调,微调和调整角度等民族和西方调整,同时使用堆叠三个主要堆积度五度,混合三度与堆叠的和声组成的五度,不强调和谐和功能,重点是旋律和颜色和性别;音乐形式主要表现为使用多机并联结构具有单一的音乐三部曲的形式,采用双管适配器准备与西方民族乐器乐团编制混合,同时加入了独奏,与唱诗班唱歌。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进行作品分析。
在介绍了该音乐作品的背景和概括了其内容。
接着在通过对乔家大院的历史背景分析,揭示了作品中远情主题的表现方式,并对乐章结构、节奏、旋律、和声等特点进行了深入剖析。
探讨了乐曲如何通过情感表达手法来传达远情主题。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作品的特点与价值,并展望了作品的未来发展方向。
整篇文章将全面解析这部交响组曲,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音乐作品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作品分析,历史背景,音乐作品,乐章结构,节奏,旋律,和声,情感表达,特点,价值,发展方向1. 引言1.1 介绍《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背景《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是一部由中国著名作曲家张三亚创作的交响乐作品。
该组曲以中国传统豪门乔家的历史为背景,通过音乐表达了乔家家族的兴衰沉浮、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远在他乡的思念之情。
乔家是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门第的大家族,他们在清朝时期是山东省的显赫世家,拥有庞大的家族财富和影响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家族内部的矛盾,乔家逐渐走向衰落,最终破产。
这段历史上的真实故事为张三亚提供了创作灵感,他通过音乐将乔家的故事搬上了舞台,让观众感受到这个家族的辉煌和悲剧。
《第六乐章:远情》是整部交响组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它描写了乔家成员分别远离家乡的情景,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乐曲运用了富有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旋律和和声,通过悠扬动人的音乐语言,展现了远方的凄美和乡愁。
整个乐章充满了沉郁的情感和思乡之情,令人深受触动。
1.2 概括作品内容《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是一部描写远离家乡、思念亲人的音乐作品。
通过音乐的表现手法,将远情的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部作品以乔家大院为背景,展示了乔家族人在异乡的情感纠葛和思乡之情。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摘要】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是一部以乔家大院为灵感源泉的音乐作品。
文章引言部分介绍了作品的背景和主题,正文分析了乔家大院的历史背景、其作为音乐灵感的重要性、音乐作品中表现的远情主题、乐曲的结构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
结论部分探讨了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的艺术成就,对听众的启发和感染力,以及展望作品的未来发展。
整篇文章通过对乔家大院和音乐作品的深入剖析,展现了这部交响组曲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对读者产生一定的感染力和启发,为作品的未来发展展开了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背景,主题,历史背景,音乐灵感,远情主题,乐曲结构,情感表达,艺术成就,启发,感染力,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背景《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是中国著名作曲家朱践耐创作的交响组曲之一,该作品共分为十个乐章,每个乐章都以乔家大院的不同场景和故事为灵感而创作。
而“第六乐章:远情”则是整个交响组曲中的一部分,通过音乐表现了乔家大院中那种遥远的思念和情感。
乔家大院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群,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是晋商乔家的家族宅第,也是中国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一处古代大型庭院建筑。
朱践耐在创作这部交响组曲时,深受乔家大院的历史和文化影响,他将乔家大院中的家族故事、爱情传说、宗族情感融入到音乐之中,使得这部作品不仅仅是音乐上的表现,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呈现和传承。
通过“远情”的表达,朱践耐希望让听众感受到那种遥远的情感纠葛和乡愁,从而引发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感悟。
1.2 概括作品主题《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是一部描写乔家大院的音乐作品,以远情为主题,展现了乔家大院的壮丽与悠长。
作品主题围绕着乔家大院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表现出对过去的追思和远方的向往。
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演绎了乔家大院的丰富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同时也探讨了人与家园之间的纽带与情感。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摘要】《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是一部具有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音乐作品。
本文从创作背景、曲调和旋律、表现意境和情感、音乐特色及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音乐表现方式展现出浓厚的中国情感和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特别是第六乐章《远情》,通过细腻的旋律和深厚的情感,展现出乡愁与远离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部交响组曲不仅在音乐表现上具有独特性,也对中国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的分析,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作品分析,背景,意义,创作背景,曲调,旋律,主题,意境,情感,特色,音乐表现,音乐结构,独特魅力,中国音乐,贡献。
1. 引言1.1 介绍《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背景和意义《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是中国作曲家肖楠创作的交响组曲之一,被誉为中国音乐界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是根据中国著名古建筑乔家大院及其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而创作的,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西方交响音乐的结构形式,展现出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这部作品不仅在音乐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珍视和传承。
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气质,同时也为中国音乐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背景和意义不仅仅是音乐作品本身,更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一部分,深深烙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2. 正文2.1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的创作背景乔家大院交响组曲是由著名作曲家李红创作的一部音乐作品,灵感来源于中国山西省晋中市的乔家大院,这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
李红在创作这部音乐作品时,深受乔家大院的庄严气息和历史沉淀的影响,希望通过音乐来表达对乔家大院的敬意和热爱。
《乔家大院》主题曲《远情》创作剖析word精品文档5页

《乔家大院》主题曲《远情》创作剖析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播出后,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尤其是由易茗作词、赵季平作曲、谭晶演唱的主题曲《远情》更是在观众的心灵中引起了强烈地震撼。
《远情》深邃优美如泣如诉的旋律久久萦绕在脑际,不绝于耳,给观众带来久远的回味和美的享受。
《乔家大院》的音乐深受大家的喜爱,获得了群众和领导的高度赞誉。
最近中国音乐家协会遵照中央有关领导指示,配合作者将其主题曲和音乐改编成交响乐,由此,可见《乔家大院》音乐的成功创作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影视作品是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综合艺术。
音乐不过是其艺术形式中的一个门类而已。
但由于音乐具有影视作品除视觉外的听觉感受,更具有用视觉或语言或其它艺术形式无法诠释的抽象的意识形态的独特作用,它配合着画面给人以立体的想象,将影视作品的欣赏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具有思维空间的高度。
因此,影视作品中音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影视作品的优劣。
这之前已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供我们参考。
《远情》主题曲的成功创作经验。
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思考与借鉴,为此,特对其创作思路及创作手法作一剖析。
《远情》鲜明准确的音乐主题赵季平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曾创作了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深受人民的喜爱。
由于他长期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这片土壤,对民间音乐有着深厚的感情和透彻的了解。
他的创作思路清晰。
创作态度严谨,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总有独特之处。
作曲家赵季平对影视剧《乔家大院》的发生地――山西的民间音乐、地方戏剧等作了大量的研究,在山西地方音乐素材的基础上结合山西晋剧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独特风。
此主题保留了原音乐素材纯四、五度跳进后级进,旋律线条起伏与舒缓的基本特征,忠实地记录和提升了山西地方音乐的韵味和特性。
它是音乐主题,又是《远情》的背景音乐,它像满面尘土走来的鼓乐队,又像一群历经磨难的沧桑人。
细细品味,它似一幅画卷。
准确地勾画出了山西《乔家大院》乔致庸等人在旧时商战中的悲怆命运和曲折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作者:李子亭来源:《北方音乐》2020年第03期【摘要】《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由赵季平先生作曲,易茗先生作词,是为电视剧《乔家大院》创作的一部影视音乐交响作品,也是赵季平先生影视音乐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作为本民族交响组曲的最后一个乐章,旋律动听流畅,歌词感人肺腑,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别具山西民间音乐特色。
本文以《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为研究对象,此作品简介、创作背景、创作特征和艺术特色这几个方面作为研究切入点,探讨作品的创作特征、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为读者理解该作品以及如何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创作特征;艺术特色;情感内涵【中图分类号】J676;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2-767X (2020)03-0076-03【本文著录格式】李子亭.《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的作品分析[J].北方音乐,2020,02(03):76-78.1976年到21世纪初,是我国交响乐蓬勃发展的阶段,各种交响乐形式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包括本文要提到的“交响组曲”。
民族交响组曲《乔家大院——交响组曲》作为赵季平先生影视音乐作品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其多年来坚持走民族化交响乐创作道路的思想和他精神世界浓郁的故土情结,研究该作品对于探讨如何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很有意义。
(一)作曲家简介赵季平,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1945年8月生于甘肃省平凉市,先后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他是广袤的黄土地上养育的音乐骄子,也是一位身兼数职,一直为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而奔走的社会活动家。
是目前我国影视音乐界获奖最多、奖次最高的音乐家,被称为“中国音乐界里程碑式的人物”,创作了《好汉歌》《天时地利人和》《笑傲江湖》《还我一个太平天下》等音乐佳作。
赵季平先生在影视音乐创作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对音乐语言的运用自然贴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生动得体,能够有力地表现人物个性,充分叙述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巧妙促进情节的发展,升华影视作品内涵[1](曹广壮,2012)。
赵季平先生的影视音乐创作之所以如此成功,不仅在于他将民间音乐与西方创作技巧相结合,更多地关注了人文本身、历史时代和人文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并对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进行了深入挖掘,这些与他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密不可分的。
(二)词作家简介易茗,词作家,是近年来活跃于中国电视剧歌词创作领域的著名作家,正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
由于他在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方面的深厚造诣,他的作品大多具有典雅的风格,浓厚的历史韵味和文化气息,还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劝善意识,他的许多作品已成为经典之作,如歌曲《大宅门》《渴望》等。
(三)作品简介《乔家大院——交响组曲》,是由赵季平先根据其作曲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音乐的基础上改编而成。
全曲分为六个乐章——序曲、立志、爱情、商路、炼狱、远情。
乐曲描述了清代山西商人乔致庸坎坷的人生经历,反映了一代晋商“节俭勤奋,明礼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的精神,在当今中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组曲以民族交响乐的形式表现晋商精神,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
乐队方面,除了运用传统的民族乐器外,还运用了山西晋中特色乐器晋胡和二股弦,具有浓郁的山西地方音乐的特色。
“第六乐章——‘远情’”与电视剧主题歌《远情》同名,独唱(谭晶)和合唱的形式配合乐队的演奏显得大气磅礴,将整个交响组曲推向高潮。
(一)创作特征1.分析报告本曲结论为其中一个乐段是循环结构的循环再现复二部曲式。
全曲由前奏、A乐段、B乐段和尾声四部分构成,全部统一建立在D徵民族调式上,是对“第一乐章:序曲”的再现。
全曲主题的特色:全曲共有三个主题,均由该交响组曲的“核心动机”——G、A、D三音(唱名为“do、re、sol”)创作发展而来。
主题一是一系列富于感染力的动机型节奏的动力性展开,保留了“第一乐章:序曲”中引子的音符等分递增的关系,文献[3]指出第二小节首冠音式的下行级进有如叹息一般(王安军,2009),各乐曲之间层层叠进;主题二的旋律具有强烈的语义性,也围绕具有山西特色的四、五、七度音程跳进创作而来;主题三由五度音程叠置所构成的特性核心动机发展变化而来。
这三个主题都来源于第一乐章,与第一乐章遥相呼应,首尾相照,主题曲调都由山西民歌曲调改编而成,都取材于山西民间,都具有深厚的山西民间音乐的特点。
前奏A(1—19小节)由a1乐句(8小节)和a2乐句(11小节)构成,这部分创作手法运用了民间音乐的“同头换尾”手法,a2樂句是a1乐句的同头变奏。
a1乐句再现了第一乐章中引子的素材,首尾呼应,材料来源于山西特性音列“sol、do、re”。
a2乐句由a1乐句变化发展而来,进行了加花变奏,由山西晋中当地特色乐器晋胡、二股弦来主奏。
晋胡的音色浑厚圆润,二股弦的音色高亢明亮,二者的搭配运用展现出浓厚的山西民间音乐的风味,而且带有很强的历史沧桑感,一下子就把观众拉回到那个年代山西乔家大院的故事里。
该部分调式为G 宫民族七声调式与D徵民族七声调式的综合。
A乐段(20—43小节)是单二部曲式,由A部分(12小节)和A1(12小节)部分构成,为方整性乐段。
A部分由b1乐句(8小节)和c1乐句(4小节)构成,A1部分由b2(8小节)和c2(4小节)两个乐句构成,因为这两个部分的乐句构成了循环性发展,因此这个乐段是循环结构。
A部分的旋律进行富有动力性,充当“起兴”的作用。
b1乐句又可以划分成两个规整的四小节的同头小乐句,第二个小乐句由第一个小乐句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音移高、移低了小三度变化发展而来,文献[2]指出A部分材料运用了山西民歌《交城山》中的特征音列“la、sol、升fa、re、mi”(五度的级进下行音阶),进行了加花和变形的创作,将此音列作为本乐章的核心音列,一同搭配变形的晋剧民族徵调式的核心音列“re、do、xi、la、sol”和四度上行的山西特色音程来进行创作(孙培芮,2016),运用山西特色音列“sol、do、re”作为该部分的起始乐句,使音乐彰显出浓郁的山西地方特色。
加入的女声独唱实际是剧中主人公内心深情的倾诉,歌词一字一叹。
c1乐句的材料围绕山西特色音列“sol、do、re”和二、四、五度音程跳进创作而来,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小乐句构成,旋律创作运用了晋剧中的过场间奏音乐,配上了“咚呛里个隆冬呛”的衬词,加入四部合唱,整体像是号子般铿锵有力,表现了主人公无所畏惧的精神,首尾呼应,点明中心。
A1部分由b2(8小节)和c2(4小节)两个乐句构成,充当“承上启下”的作用。
b2乐句与b1乐句的音符除了最后两小节外完全相同,只是最后两小节进行了四度大跳,旋律进行更加舒展,音乐情绪越来越高涨,c2乐句完全重复了c1乐句,最后完满结束于主七和弦上。
该部分调式为D徵民族七声调式。
B乐段(44—73小节)也是单二部曲式,由B部分(20小节)和C(10小节)部分构成,是非方整性乐段。
B部分由d1乐句和d2乐句构成,为两个同头乐句,d2乐句是d1乐句的加花变奏。
两乐句材料围绕山西特色的二、四、五、七度音程跳进创作发展而来,旋律更加舒展自由,音程多次大跳。
歌唱形式上,在独唱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四声部齐唱,表达了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激烈与宣泄;d2乐句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前四小节旋律与d1乐句完全相同,而后又反复了一遍,之后又将d1乐句的后四个小节重复了一遍,最后的长音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久久不能平静。
C部分由c3乐句和c4乐句构成,都由A乐段中的c1乐句变化发展而来,再现了A乐段中的材料。
该部分材料来源于主题二,c3乐句前四小节与c1乐句一样,由第二个小节稍加变化发展而来的最后一个小节在每个音上都加上了跳音记号,感觉音乐形象的渐行渐远。
c4乐句的旋律完全来源于c1乐句,但从头至尾的连音线使旋律更加流畅,由晋胡、二股弦主奏,与前奏前后呼应,使乐曲像是对主人公一生的写照。
最后完满终止于主七和弦。
该部分调式为D徵民族调式。
尾声(74—84)的材料来源于对山西特性音列“sol、do、re”以及具有山西特色的四、五、七度音程大跳地运用,音区跨度很大,一以贯之的连音线使旋律更加自由,以“女声独唱”为主,在女声独唱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四部合唱,在不同的声部重复旋律,用丰满和声渲染和重复主题,展现出波澜壮阔的气势,声远情长的音乐氛围强化了主题情绪,表达了主人公对坎坷一生的叹息,意味深长。
最后以K46—D—T完满终止。
46该部分调式为D徵民族调式。
本曲调式调性统一建立在D徵民族调式上,与第一乐章前后呼应,首尾一致,调性统一,体现了典型的山西民歌所特有的调性色彩。
乐章在借鉴吸收西方先进作曲技术的同时,还展现出浓郁的山西地方特色,在突出“地域性”的同时,又体现出“全球性”,使作品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中西交融的完美境界。
(二)艺术特色1.时代背景从1976年到21世纪初,是中国交响乐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新的局面,最显著特点是中国交响乐逐渐走向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诞生于这一阶段的“新潮音乐”流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流派的新潮流作曲家们在交响音乐创作的主流方面,立足于中国社会的现实,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音乐,大胆吸收世界现代音乐观念和创作手法,应用于交响音乐创作领域,使创作更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交响乐创作自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影响了之后中国交响音乐的创作。
2.创作背景《乔家大院》的故事发生在山西,配乐也需反映山西浓郁的民间风情。
动笔前,赵季平先生曾多次赶赴山西,深入民间采风,过了黄河,直到忻州、平遥,在晋南听蒲剧,在晋中观晋剧,耗时三年才终于完成了这部交响组曲的创作。
3.艺术特色山西有“民歌的海洋”之称,山西民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旋律优美,易于演唱,真情真挚,尤其是歌词,来源于生活,非常生动,乡土气息浓郁,广为流传。
山西民歌以徵调式,商调式最为多见;音调结构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以四度音调为基本特色的五度三音列结构;作曲技术方面,在山西民歌中很多表现为四、五、七度音程跳进与激进相结合的旋法;小调结构规整,体现“起承转合”的规律。
晋剧是山西的民间戏曲剧种之一,乐章的“远情”唱腔是晋剧徵调式唱段核心音列“la、sol、升fa、re、mi”的直接应用。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所用的音乐素材基本来源于《乔家大院》电视剧音乐的素材。
这些素材具有山西民歌的特点,是由五度音程叠置构成的特性核心动机“由G、A、D三音(唱名为‘do、re、sol’)构成”发展变化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