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

合集下载

3.1牛顿第三定律 导学案

3.1牛顿第三定律 导学案

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 62-66 页内容) 1. 思考探究: (1)请用以下 3 种方式拍手鼓掌,说出拍手时双手的感受。①双手同时发力拍手②左手不 动,右手发力拍打左手③右手不动,左手发力拍打右手。
(2)你面对墙坐在凳子上,两脚悬空,然后用手推墙壁,说说你的感受。思考你和墙壁分 别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是怎样的,两个力是否可以单独存在。
3.1 牛顿第三定律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
中的现象;能够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2. 过程与方法:参与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力的相互作用的探究活动感兴趣,有深入探究的欲望。
学习重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和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3)二人手拉手拔河比赛中,双方受到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赢家对输家的拉力是不是 比输家对赢家的拉力大?请设计一个实验来比较双方拉力的大小。你能不能想出一个方案来 让力气大的一方输掉比赛?
2. 要点整理:(阅读课本,自行完成)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力学中,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其中一个力叫做
,与
之对应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叫做

(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





。用公式可以表示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四同”和“三异”的关系
“四同”:①同大小:大小
;②同直线:作用在
;③同存亡:同

、同时
、同时变化;④同性质:作用力是引力,反作用力
也是引力;作用力是弹力,反作用力也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是
摩擦力。

高中必修选修学案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

高中必修选修学案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

§4.5 牛顿第三定律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能应用它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能区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知识梳理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引力:地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其实质是对它的引力,同时,地球也收到了对它的引力作用。

(2)弹力: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本,由于发生形变,给书本一个向上的支持力,同时由于发生形变,对桌面将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

(3)摩擦力:放在粗糙斜面上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受到给它的向上摩擦力。

同时,由于运动的相对性,物体也给斜面一个沿斜面的摩擦力的作用2、定义:物体间的一对力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

如汽车的发动机驱动车轮转动,由于轮胎和地面间的摩擦。

车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___________,使汽车前进。

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就是这样产生的。

课堂练习1.用绳悬挂一重物,当重物处于平衡状态时,重物所受重力的平衡力是____________,重力的反作用力是_______________。

2.浮在水面上的木块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木块所受浮力的反作用力为____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___。

3.下列的各对力中,是相互作用力的是()A.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B.电灯拉悬绳的力和悬绳拉电灯的力C.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拉悬绳的力D.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的重力4.下列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B.只有物体静止时,才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只有物体接触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5.一小球用一细绳悬挂于天花板上,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所受的重力和细绳对它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小球对细绳的拉力就是小球所受的重力C.小球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地球上D.小球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细绳上6.关于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认识,正确的是()A.一对平衡力的合力为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也为零,作用效果也相互抵消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且性质相同,平衡力的性质却不一定相同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且一对平衡力也是如此D.先有作用力,接着才有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却是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7.甲、乙两人发生口角,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伤。

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

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

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重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难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二:方法指导: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三: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1)引力:地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其实质是对它的引力,同时,地球也受到了对它的引力作用。

(2)弹力: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本,由于发生形变,给书本一个向上的支持力,同时由于发生形变,对桌面将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

(3)摩擦力:放在粗糙斜面上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受到给它的向上摩擦力。

同时,由于运动的相对性,物体也给斜面一个沿斜面的摩擦力的作用。

(4)定义:物体间的一对力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作用在。

(2)表达式:(二)合作探究:探究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1)小实验:实验器材:两个弹簧秤操作步骤:(操作1)两人同时用力拉弹簧秤(操作2)保持一人不动,另一人用力拉弹簧秤(操作3)两人都动,并用力拉弹簧秤(操作4)其中一人改变方向后,两人再用力拉弹簧秤注意:两人合作完成,观察两个弹簧秤上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线的特点.你们看到什么,得到了什么结论?(3)结论:牛顿第三定律巩固训练1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

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探究二: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如图所示细线下悬挂一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请对细线和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找出他们之间的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分析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

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

比一比谁更好做一做谁更强物理(通用类)导学案 NO1 班级学习小组组内编号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使用说明】1、请根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重点、疑点用红笔标记。

2.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互动、展示加深对本节的理解.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3.会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际中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能够利用给定的实验仪器去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牛顿第三定律的学习,树立物质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辩证观点二.重难点重点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3.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难点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三.预习案1.复习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复习平衡力的概念3.找出生活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例子,以及存在平衡力的例子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实验]:用手用力将竖直的笔尖向下压。

用手拍桌子。

课堂随笔及同步导学请同学们分析实验现象,总结规律探究点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必然有另一物体施加了这种作用,同样,一个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也必然有另一个物体受到这种力的作用,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例如: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由于桌面发生形变,给木块一个向上的支持力FN,同时,由于木块发生形变,给桌面一个向下的压力FN′,FN与FN′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如图所示.【特别提醒】:有的物体间发生作用需要接触,如支、压、推、拉等作用,有的物体间发生作用不需要接触,如电荷之间的作用,磁极间的作用.不要认为不发生接触的物体之间不能发生力的作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不同物体上,各自产生效果,不能抵消.探究点2 牛顿第三定律根据例举出来的生活实例,讨论找出作用力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1.内容: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表达式:F=-F′3.对定律的理解(1)力的物质性方面: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一个力对应两个物体且成对出现,单个物体不能有力产生.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有甲物体对作用力来说是施力物体,对反作用力来说便是受力物体.(2)力的三要素方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3)力的性质方面: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一个弹力和一个摩擦力不可能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4)力的作用效果方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自分别产生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因此不能认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5)时间性方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无先后之分,不能认为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即具有瞬时对应关系.【特别提醒】:(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其作用效果分别体现在各自的受力物体上,所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产生的效果不能抵消.(2)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只解决了一个物体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反映了物体的相互作用规律,是整个力学的基础.探究点3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问题:分析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的受力情况,找出其中的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结出它们的区别【特别提醒】:(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异体、共线、反向、等大、同性同存”,而平衡力是“同体、共线、反向、等大”.(2)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最直观的区别是:看作用点,一对平衡力的作用点一定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点一定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还可以看它们是不是相互作用产生的.五.巩固练习1.分析拔河比赛中的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而石头“安然无恙”.对于这一程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以卵击石的过程中,鸡蛋“粉身碎骨”说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所以鸡蛋碎了B.在以卵击石的过程中,石头“安然无恙”说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所以石头无恙C.在以卵击石的过程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D.以卵击石的过程中,石头“安然无恙”而鸡蛋“粉身碎骨”是因为蛋壳所能承受的力远小于石头所能承受的力3.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压在竖直墙上静止不动,则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反作用力是重力B.力F就是物体对墙壁的压力C.力F的反作用力是墙壁对物体的支持力D.墙壁对物体的弹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墙壁的压力六.课外思考脚踢球还是球踢脚踢过球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用力过大的时候脚会感到疼,甚至有的时候会受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踢球的时候是脚对球产生作用力,为什么脚会有疼痛感呢?这个问题牵扯出一个力学的基本定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理.首先我们可以做一个试验,将两只折好的纸船放在一个装了水的盆里,用手握住两只船,不让他们运动,在两个船里各放一个磁铁,然后松开手,这时你会看到两只船相互靠近.显然这是磁铁之间的引力造成的结果,但是,为什么两只船都会运动呢?证明它们都受到了彼此的引力的作用,这个实验最初是由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做的,牛顿做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解释两个物体之间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就是说甲船对乙船有吸引力,同时,乙船也会对甲船产生吸引力,并且这两个力大小完全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样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踢球的时候脚会疼痛了,因为脚踢球的时候给球一个作用力,同时,球也会给脚一个反作用力,所以脚就会有疼痛感了.七.课后反思五.深化练习题例1人走路时,人和地球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数有()A.一对B.二对C.三对D.四对答案:C解析:人走路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和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这三个力的反作用力分别是人对地球的吸引作用,人对地面的压力和人对地面的摩擦力,所以人走路时与地球间有三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答案为C.规律总结:(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其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都不相同.(2)辨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就要对物体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搞清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若两个力的施力物体也是对方的受力物体,则这两个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变式训练1两个小球A和B,中间用弹簧连结,并用细绳悬挂于天花板下,如图右所示,下面四对力中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A.绳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A的拉力B.弹簧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C.弹簧对B的拉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D.B的重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答案:C例2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答案:D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可判定A、B、C错误,D 正确.规律总结:(1)牛顿第三定律是对力的相互性和物质性的进一步完善,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组成部分.(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且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相互依存,同生同灭,性质相同.(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于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其产生的效果(如形变及产生加速度)可能不同,这是由物体的自身属性和物体所受的其他力决定的,并非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不等.例3物体静止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则()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答案:A分析: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最直观的区别是:看作用点,一对平衡力的作用点一定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点一定分别在两个物体上.还可以看它们是不是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物体受力分析,弄清各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解析:此题要分析的是各个力的关系,因此要对物体受力及物体对桌面的作用力进行正确的分析.设物体的重力为G,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FN,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为FN′,如图所示.对选项A,因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且FN和G作用于同一物体,因此FN 和G是一对平衡力,故选项A正确;对选项B,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故选项B错;对选项C,因压力是弹力,而弹力与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故选项C错;对选项D,由于支持力和压力是物体与桌面相互作用(挤压)而产生的,因此FN和FN′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选项D错规律总结:(1)判断一对力是否是相互作用力还是平衡力时要抓住两个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对力就是相互作用力.(2)本题中,物体对桌子的压力与桌子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永远大小相等.桌子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例4在斜面上放一物体静止不动,该物体受重力G、弹力N和静摩擦力f 的作用,该物体的受力图(如下图所示)画得正确的是()分析:根据受力分析研究的顺序和各力的方向特点进行判断.答案:D解析:选取斜面上的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所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弹力方向垂直接触面——斜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斜面上的物体;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相对斜面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摩擦力的方向和接触面相切,沿斜面向上.正确答案为D.规律总结:有同学认为支持力的方向和重力的方向相反,这是错误的,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静止物体所受弹力才和重力方向相反.有的同学会错选B,这是未弄清研究对象是斜面上的物体,斜面给它的支持力方向为垂直斜面向上;摩擦力的方向应和物体相对斜面的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弄清研究对象和物体所受各力特点是进行正确受力分析的关键.例5如右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重为G=10N的金属块,使金属块部分地浸在台秤上的水杯中(水不会溢出).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FT′=6N,则台秤的示数A.保持不变B.增加10NC.增加6N D.增加4N答案:D3.一个质量是75kg的人,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某一瞬间突然竖直向上跳起,已知刚跳起时的速度为3m/s,起跳所用的时间为0.5s,求此人在起跳瞬间对地面的压力的平均值.(人的起跳运动可看做匀加速运动,g取10m/s2)六.课外思考脚踢球还是球踢脚踢过球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用力过大的时候脚会感到疼,甚至有的时候会受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踢球的时候是脚对球产生作用力,为什么脚会有疼痛感呢?这个问题牵扯出一个力学的基本定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理.首先我们可以做一个试验,将两只折好的纸船放在一个装了水的盆里,用手握住两只船,不让他们运动,在两个船里各放一个磁铁,然后松开手,这时你会看到两只船相互靠近.显然这是磁铁之间的引力造成的结果,但是,为什么两只船都会运动呢?证明它们都受到了彼此的引力的作用,这个实验最初是由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做的,牛顿做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解释两个物体之间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就是说甲船对乙船有吸引力,同时,乙船也会对甲船产生吸引力,并且这两个力大小完全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样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踢球的时候脚会疼痛了,因为脚踢球的时候给球一个作用力,同时,球也会给脚一个反作用力,所以脚就会有疼痛感了.。

《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

《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

4、5《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能找出某个力对应的反作用力.3.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不受物体运动状态和参考系等的影响.4.会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重点难点】1.会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受力分析中的相互作用力问题.【知识链接】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_________,物体之间_________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总是_________,同时_________.我们可以把其中任何一个力叫做________,另一个力叫做________.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总是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直线上.【问题探究】你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怎样认识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是什么?1.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用公式表示,即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对牛顿第三定律应从以下几点加以理解:(1)同时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所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人为的名称,究竟哪个力是作用力,哪个力是反作用力,可任意选择,没有主次之分.当确定了相互作用的物体中其一为研究对象时,它受到的力即为作用力,而另一个力为反作用力.(2)同一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即作用力是万有引力,反作用力也是万有引力;作用力是弹力,反作用力也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是摩擦力.(3)异体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自对自己的受力物体产生作用效果,所以它们产生的作用效果不会抵消,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永远不能相互抵消,永远也达不到所谓平衡.(4)普遍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是接触力,也可以是非接触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适用于静止物体之间,也适用于运动物体之间,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参考系的选择也无关.在经典力学讨论的范围内,牛顿第三定律有其普遍意义.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均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力,.然而,它们又具有以下更重要的区别(如下表):特别提醒:区别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方法是:看两个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还是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但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能说就是作用力反作用力,还必须是因互相作用而产生.【典型例题】应用点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关系的认识例1:如图4-5-1所示,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B.大人与小孩间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一定相等图4-5-1D.只有在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才比小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解析: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的,即拉手比力时,无论是在相持阶段还是小孩被大人拉过来的过程中,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所以B、C正确.点评:既然大人拉小孩与小孩拉大人的力一样大,大人为什么能把小孩拉过来呢?关键在于地面对两者的最大静摩擦力不同,如图4-5-1所示分别画出两者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显然,只有当F甲′>F乙′时,小孩才会被大人拉过来,如果让大人穿上溜冰鞋站在水泥地面上,再比力气时,小孩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大人拉过来.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及怎样改变是由物体所受的合力决定,并非由物体所受的某一个力决定.应用点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例2:如图4-5-2所示,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作用力F跟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作用力F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物体的重力跟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试解:____________.(做后再看答案,效果更好.)图4-5-2解析:作用力F跟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因此A错误;作用力F作用在物体上,而物体对墙壁的弹力作用在墙壁上,这两个力不能成为平衡力(且由于不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因此也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B错误;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还受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由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因此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D正确.故选CD.点评: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最直观的区别就是作用点的区别.二力平衡时,此两力作用点一定是同一物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点一定是分别在两个物体上;但作用点分别在两个物体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不一定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还要看它们是否是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应用点三:牛顿第二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的综合应用例3:一只小猫跳起来抓住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竖直木杆,如图4-5-3所示,在这一瞬间悬绳断了,设木杆足够长,由于小猫继续上爬,所以小猫离地面高度不变,则木杆下降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方向为____________.(设小猫质量为m,木杆的质量为M)图4-5-3解析:先对猫进行分析,由于猫相对地面高度不变,即猫处于平衡状态,而猫受重力G 1=mg 和木杆对猫向上的摩擦力F 的作用,如图4-5-4所示,故G 1与F 二力平衡,即F =G 1=mg ①再对木杆进行受力分析:木杆受重力G 2=Mg 作用,由于木杆对猫有向上的摩擦力F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猫对杆有向下的摩擦力F ′,且F ′=F ②由牛顿第二定律,杆的加速度为a =M G F 2+' ③ 由①②③式可得:a =Mm M +g 图4-5-4 即杆下降的加速度为Mm M +g ,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Mm M +g 竖直向下 点评:两物体相互作用时,要讨论其运动状态,往往需要分析受力情况,然后综合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求解.【课堂练习】1、关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B.只有两个物体在平衡状态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2、两个小球A 和B 中间用弹簧连接,并用细绳悬于天花板上,如图4-5-5所示,下面四对力中(1)属于平衡力的是( )(2)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 )A.绳对A 的拉力和弹簧对A 的拉力B.弹簧对A 的拉力和弹簧对B 的拉力C.弹簧对B 的拉力和B 对弹簧的拉力D.B 的重力和弹簧对B 的拉力3、如图4-5-6所示,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和杆的质量是M ,环的质量为m .已知环沿着杆以加速度a 加速下滑,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为( )A.MgB.(M +m )gC.(M +m )g -maD.Mg +ma【学后反思】 。

高中物理新教材《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

高中物理新教材《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

3.牛顿第三定律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能应用它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学会正确受力分析,能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01物体的作用,力的产生一定存在着□02受力物体和□03施力物体。

2.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通常叫作□04作用力和□05反作用力,它们总是互相依赖、□06同时存在的。

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01相等,方向□02相反,作用在□03同一条直线上。

2.应用举例(1)划船时桨向后推水,水就向前推桨,水给桨一个□04反作用力,从而推动船前进。

(2)汽车的发动机驱动车轮转动,由于轮胎和地面之间的摩擦,车轮向□05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06前的反作用力,使汽车前进。

三、物体受力的初步分析1.物体受力的初步分析(1)分析物体的受力,有两条思路。

一是根据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来分析和判断其受力情况;二是根据□01各种力的特点,从相互作用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受力。

(2)在高中物理的力学部分,我们遇到的力主要是□02重力、□03弹力和□04摩擦力,且一般按□05重力、□06弹力和□07摩擦力的顺序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3)分析物体的受力时,必须明确□08是在分析哪个物体所受的力。

(4)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不要把某个力的反作用力跟这个力的□09平衡力混淆。

2.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一对相互平衡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作用在□10同一物体上。

(2)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作用在□11两个物体上。

(3)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2一定是同一种类的力,而一对相互平衡的力则□13不一定是同一种类的力。

判一判(1)物体间可能只有作用力,而没有反作用力。

()(2)两个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时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4-5《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doc

4-5《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doc

课时4. 5牛顿第三定律课程学习目标1. 知道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而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也是相对的。

2. 经历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观察(或体会)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间的大小、方向 等关系O3・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三定律,并能运用定律定性分析、说明相关具体实例。

知识从统化•豪统形象化知识体系械理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 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 _的,所以说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 _____________ 。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 力,叫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 把两个弹簧秤A 和〃连接在一起(如图所示)。

用手拉弹簧秤人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 弹簧秤〃的示数反映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力F 的大小,而弹簧秤A 的示数反映的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 反作用力的大小。

可以看出,两弹簧秤的示数会同步改变,且示数相等。

这说明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牛顿第三定律(1) 研究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 ________________ ,这 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2) 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很广泛。

人走路时用脚蹬地(如图所示),脚对地面施加一个作用力, 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人前进。

(3) 如图所示,人和船静止在岸边的水中,当人往岸上跳时,脚对船施加一个向后的力,船便得到向后的⑦ ______ ,从静止向离开岸的方向运动;同时,船对脚施加一个向前的力,使人得到 —的加速度,从静止向岸 的方向运动。

3.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点: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均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区别a —对相互平衡的力,这两个力都作用在_物体上;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分别 作用在⑪ __________ 物体上。

2021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word导学案

2021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word导学案

2021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word导学案姓名班级组别使用时刻【学习目标】1.明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明白得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 明白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稳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习重点】1.明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把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把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3.区别平稳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学习难点】区别平稳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自主学习】一、演示实验现在我们明白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①用手拉弹簧秤A之前,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零,说明两弹簧秤间无作用力;当用手拉弹簧秤A时,能够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反作用力F,的大小.能够看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的;改变手拉弹簧的力,弹簧秤的示数也随着,但两个示数总.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同时总是产生,同时,同时.②分析弹簧秤B受到A的拉力F方向和弹簧秤A受到B的拉力F方向,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总结(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一对力.(2)任一物体既是对另一物体的施力物,同时也是另一物作用的受力物.(3)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任何一个力都可作为作用力或者反作用力.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作用在直线上。

2.表达式:(作用力)F=- F′(反作用力),式中的“一”号表示方向相反。

3.重要意义①牛顿第三定律独立地反映了力学规律的一个重要侧面,是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重要补充,定量地反映出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彼此施力所遵循的规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②全面揭示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归纳为三个性质和四个特点。

三个性质是:A.异体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彼此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各自的作用成效;B.同时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逝,不分先后;C.相互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的,成对显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层教学案例1】
《探究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导学案
乾县一中任志恒
学习目标
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及力的相互性。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能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会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学习重难点:
1.正确理解力的相互性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对性。

2.正确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能运用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3.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知识点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实例:
1.双手搓动,大家感受到什么?
2.感受两个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3.手拉弹簧秤,当拉力为3N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形变了吗?
提问:以上实例中我们看到力是什么?
以实例3为例回答:
a: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谁?
b:两个力的作用方向有何关系?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吗?
c:它们是否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它们性质相同吗?
d:两个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抵消?
知识点二:牛顿第三定律
1.实验探究:
现在我们知道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①用手拉弹簧秤A之前,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零,
说明两弹簧秤间无作用力;当用手拉弹簧秤A时,
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移动.弹簧秤B
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
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反作用力F,
的大小.可以看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
的;改变手拉弹簧的力,弹簧秤的示数也随
着,但两个示数总.
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并
且总是同时,同时.
②分析弹簧秤B受到A的拉力F方向和弹簧秤A
受到B的拉力F方向,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③当两个弹簧秤随人匀速运动、加速运动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总是
2.传感器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如图所示是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
系的实验图象.实验时把两只传感器同时连在计算机
上,其中一只系在墙上,另一只握在手中.横坐标轴上
下两条轴线分别表示两只传感器受力大小,运动中两物
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如图象所示,这表明作
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关系,不仅适用于____________的物体之间,也适用于
___________的物体之间,即这种关系与物体的___________无关,与____________的选择无关.
3.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作用在直线上。

2).表达式:(作用力)F=- F′(反作用力),式中的“一”号表示方向相反。

4.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正确理解
四同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异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而利用牛顿三定律通过转换研究对象,从一个物体的受力分析过渡到另一个物体的受力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受力分析和求力的新途径。

思考:“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但石头“安然无恙”分析鸡蛋对石头的力大还是石头对鸡蛋的力大?
思考讨论:一对相互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一对平衡力共同点
不同点作用对象作用时间力的性质
作用效果
课后巩固练习:
1.在天花板上电线悬吊一只吊灯,重力G=10N,求吊灯对悬线的拉力2.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作用力和它的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B.地球对重物的吸引力比重物对地球的吸引力大
C.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才相等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关于马拉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拉车不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B.马拉车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C.只有当马拉车不动或匀速前进时,马拉车的力大小才等于车拉马的力D.不论车如何运动,马拉车的力大小总等于车拉马的力
4.物体静止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则()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
这节课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