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流动的调查与分析——基于浙江省A县义
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策略——基于政策合理合法性的视角

[ 摘
要]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 教师资源配置均衡与否是制约城 乡教育质量均衡的重要 因
素之 一 。引导 和促进 教 师合 理 流 动是 均 衡 配置教 师 资 源 的 必 由之 路 。建 立一 套 合 理合 法 的教 师 流 动 机
制, 实现教师的职业价值、 幸福感最大化 , 是教 育管理研 究人 员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这套教师流动机
者来说 , 他们 的初衷则不然 。他们 的出发点在于 :
将教 师 纳为 国家公 务员 , 能直为公务员是执行 国家公务的人员 , 他们要服
流动将给人们带来社会地位升迁的机遇 , 改变个体 从 国家 的安 排 。如 此 , 就 可 以顺 利 实 现 教师 “ 由城
6 0
职业分 化 程度 加深 , 知识 学 习 和技 能 培训 需 要走 出
有较 大 的差距 。 而对 于 倡 导 教 师 流 动 的教 育 管 理
家庭和血缘关系 , 更加社会 化 , 所 以地位 的流动成 为必然 。也就是说 , 提供知识技能的教育是促进社
会流动( 社 会更 加 开放 、 公平) 的重 要 机 制 , 教 育 的
义 务教 育 的差距 , 理应 引起教 育 研究 者 及政 策 制定
加大。社会学家布劳邓肯 的地位获得模 型理论 中
关 于群体流动 的研究表 明, 随着工业化程度提高 ,
[ 作者简介] 李跃雪 ( 1 9 8 8 一) , 女, 黑龙江伊春人 ,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 0 1 3 级 在读博 士, 研究方 向: 农村教育政策。
制应 该 包括 三 方 面的 内容 : 强化农村 教 师流动 培 训 , 将 流动 任 教 作 为一 项 义务 载 入教 师 资格 审 查 办法 , 鼓 励 临退休教 师 到农村 教 学。这 套教 师流 动机 制 既符 合教 师利 益 , 又 符合 义务教 育 均衡 对教 师 流 动 的迫 切 需要 , 具 有一 定的 可行性 。 [ 关键 词 ] 义务教 育 ; 农村教 育 ; 教 师流动 ; 机制 ; 策略 [ 中图分 类号 ] G 4 5 1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3 7 1 2 ( 2 0 1 3 ) 2 8 - 0 0 6 0 - 0 4
浅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师资流动的问题与对策

1 、 地域 间经济文化基础存在差异 相对 于中西部地 区, 东部地 区不仅 经济发达 , 且具有完 善的文 化服务体 系 , 居 民对 于公共教 育需 求更大 , 政府及相关部 门提供公 共教 育质量更高 , 因而教育 发展水 平相对较高 , 导致 了大量 教师 向 东部 沿海地区迁移 。 2 、 城 乡二元 的社会 经济结构影响 受我国长期形成 的城 乡二元结 构影 响 , 城市 和农村 有 明显 的 差距 , 这 种差距 对于农村教 师 当前 以及后代 的发展都具有 潜在 的 消极影 响。加 之城乡二元 户籍 管理 制度 以及劳动 就业制 度 , 在 城 乡之 间筑起 一道偏袒 城市居 民的壁垒 , 导致教 师合理流动 的机会 变小 , 农 村 教 师 的身 份 地 位 很 难得 到 改 变 。 3 、 学校管理存在 缺陷 很 多学校 , 尤其是农村学 校领 导缺乏人本意识 , 极大地 挫伤 了 教师 的积极性 , 为 了追 求公平 、 开放 的工作 环境 , 不少优 秀教 师选 择 向管理水平更加先进的学校流动 。 二、 师 资 流 动 的政 策 工具 分 析
( 二) 促 进 城 乡教 师合 理 流 动 的 对策
关 于政策工具的研究最早 起源 于社会 科学领域 , 它 是人们 在 研究 政策 目标 与实现 目标 的途径 、 手段 或方法之 问的关系 时提 出 的一个概念 。政 策工具可从不同维度进行分类 , 为便 于本文研究 , 将政 策工具分为限制性和扩展性政策工具两大类 。 ( 二) 我 国当前义务教 育的政策 工具 分析 1 、 限 制 性 政 策 工具 限制 性是指将资源从部 分 目标 群体转 移到另一 部分 群体 , 进 行 资源的又一次配置 和重 组 。一般 包含 两方面 内容 , 首 先规 制或 是 禁 止 某 一 目标 群 体 的 行 为 , 其 次 对 没有 遵 守 行 为 规 范 的人 实 施
教育均衡视域下乡村教师流动及流失现状分析

教育均衡视域下乡村教师流动及流失现状分析一、乡村教师流动现状随着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和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乡村教师队伍也逐渐得到加强和壮大。
乡村教师流动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乡村教师流动率较高,大约有30%的乡村教师在一年之内曾经或正在考虑流动,导致每年有大量的乡村教师选择辞职或调动。
乡村教师流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薪酬待遇不尽如人意。
乡村教师的收入一直是个难题,尽管近年来政府对乡村教师的薪酬有所提高,但与城市教师相比,乡村教师的收入仍然低廉。
2. 职业发展空间较小。
由于乡村学校体制较小,资源较少,乡村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相对有限,难以得到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3.生活环境和配套条件不完善。
乡村教师生活和工作的环境相对城市来说要艰苦一些,生活条件和配套设施不如城市完善。
4.教育教学资源相对缺乏。
乡村教师相对于城市教师来说,学校教学资源较为匮乏,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学条件和资源支持。
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了乡村教师流动率较高,这也给乡村教育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除了乡村教师流动外,乡村教师流失现象也日趋严重。
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主要包括: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乡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乡村教师的教学环境和条件相对比较差,而城市教师的教学条件要好很多。
2. 社会地位不高。
乡村教师在社会地位上普遍不如城市教师,这也是很多乡村教师选择外流的原因之一。
3. 城乡差距拉大。
随着城市和乡村差距的不断拉大,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选择了去城市发展。
4. 教育体制改革不彻底。
虽然我国一直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但是改革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仍然无法消除城乡教育差距。
乡村教师流失的现状给乡村教育带来了严重的问题,这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乡村教师流动和流失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1. 加大对乡村教师的薪酬支持。
政府应该对乡村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进行进一步提高,提高其收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湖州市第十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通知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湖州市第十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12.15•【字号】湖政发〔2016〕30号•【施行日期】2016.12.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湖州市第十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通知湖政发〔2016〕3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根据《湖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暂行办法》,经市评审委员会评审、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湖州社科网公示,共确定湖州市第十七届(2014-2015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49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30项、特别奖4项,现予以公布:一、一等奖(5项)1.关于建立湖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运行机制的研究(研究报告)作者:陈晓(湖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2.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论文)作者:吴建设(湖州职业技术学院)3.加快我市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路异向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作者:李红伟(湖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4.找寻公共行政正义:理论探讨与实践反思(专著)作者:王锋(湖州师范学院)5.《从文学到文化:传统中国研究的范式与方法新论》(专著)作者:刘方(湖州师范学院)二、二等奖(10项)1.高铁经济效应与区域发展机制转型研究(系列论文)(论文)作者:汪建丰(湖州师范学院)2.湖州“郎部”抗日英雄传(专著)作者:沈鑫元(湖州新四军历史研究会)3.《湖州运河文化》(专著)作者:张前方(湖州市社科联)4.“无主体熟人社会”中农民道德主体性重塑的自组织范式——以“道德评议会”为个案(论文)作者:施敏锋(湖州职业技术学院)5.六朝东山谢氏文学生产与林下风绵远影响(专著)作者:周淑舫(湖州师范学院)6.先秦语类文献形态研究(专著)作者:夏德靠(湖州师范学院)7.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区域的溢出效应与虹吸效应研究——基于CGE模型的实证与政策仿真(专著)作者:石季辉(湖州师范学院)8.农业现代化东亚模式对当前中国农业改革的启示(论文)作者:王文龙(湖州师范学院)9.价值自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认同(论文)作者:王伦光(湖州师范学院)10.小说的审美本质与历史重构(专著)作者:刘树元(湖州师范学院)三、三等奖(30项)1.唐宋时期湖州东部平原地区农业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论文)作者:汲晓辉(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心理学视角下的道德敏感与道德宽容(论文)作者:任强(湖州师范学院)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湖州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纪实(研究报告)作者:何飞龙(湖州市委党史室)4.当代学校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专著)作者:杨群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5.浙江民间宗教史(专著)作者:周向阳(湖州师范学院)6.工业化后期背景下生态化与贫困化的阶段性审视——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论文)作者:刘孝斌(湖州市委党校)7.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流动的调查与分析——基于浙江省A县义务教育学校635名教师的调查(论文)作者:李茂森(湖州师范学院)8.教师课程创生“三状态”的哲学思考(论文)作者:沈建民(湖州师范学院)9.中美小学生课外活动的比较研究(论文)作者:李梦霞(湖州师范学院)10.旅游客企关系对关系质量的影响(论文)作者:张安民(湖州职业技术学院)11.历代试论中李贺涉“艳”论述评(论文)作者:胡淑娟(湖州师范学院)12.成功MOOC的基本条件与应对策略(论文)作者:刘世清(湖州师范学院)13.东苕溪之由来及与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论文)作者:钱克金(湖州师范学院)14.汉语动词重叠的历史研究(专著)作者:潘国英(湖州师范学院)15.乡村生态文化品牌的塑造与传播——以安吉县山川乡“浪漫山川”为例(论文)作者:陆韵(湖州师范学院)16.探析浙江改革开放——浙江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样本研究(专著)作者:陆建伟(湖州师范学院)17.嘉业堂藏书楼的设计与管理(论文)作者:韩玉芬(湖州职业技术学院)18.四肢结构论——关系主义何以可能(专著)作者:邓习议(湖州师范学院)19.《中国共产党长兴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专著)作者:吴连意(长兴县史志办)20.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域下湖州市生态文明型生活方式的构建(研究报告)作者:姜亦炜(湖州师范学院)21.中国小学数学教科书的难度分析——国际比较的视角(论文)作者:邝孔秀(湖州师范学院)22.公文传播与政治权威——以民国为考察对象(论文)作者:李章程(湖州师范学院)23.朱生豪莎剧翻译经典化研究(专著)作者:段自力(湖州师范学院)24.电视直播灾难现场新闻的伦理问题及其控制——以王家岭矿难救援报道为例(论文)作者:宋万林(湖州师范学院)25.社区教育信息化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SERVQUAL评价模型的视角(论文)作者:胡水星(湖州师范学院)26.环太湖地区农业园区建设研究——以湖州市为例(论文)作者:李念文(湖州市委党校)27.公共参与视角下的生态治理现代化转型(论文)作者:沈佳文(湖州市委党校)28.经济责任审计以服务反腐、改革为着力点促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作者:金记红(湖州市审计局)29.“社会记忆工程”档案文献资源整合研究(论文)作者:徐丽萍(湖州市档案局)30.以Moodle为平台的本科护理适时教学实践研究(论文)作者:徐菊玲(湖州师范学院)四、特别奖(4项)1.湖州现代文学史(专著)作者:王昌忠等(湖州师范学院)2.湖州科举史(专著)作者:龚景兴等(湖州师范学院)3.湖州曲艺史(专著)作者:张志良(湖州市文化馆)4.湖州宗教史(专著)作者:李秀娟(湖州师范学院)湖州市人民政府2016年12月15日。
城乡义务教育教师配置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流动机制构建-教育文档资料

城乡义务教育教师配置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流动机制构建师资均衡配置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在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处于关键地位。
”[1]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也明确指出要“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解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分配的实际情况,笔者深入到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所辖的所有城乡初中和小学进行调查,并结合田家庵区XX局,XX局、XX局的相关统计资料,进行了分析。
一、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田家庵区是淮南市的行政中心区,共有人口45万人,管辖包括舜耕镇、安成镇、曹庵镇、史院乡、三和乡、公园街道、泉山街道、龙泉街道、洞山街道、朝阳街道、淮滨街道、国庆街道、新淮街道、田东街道9个街道、3个镇、2个乡。
大中专院校30余所,包括一个一本院校安徽理工大学,一个二本院校淮南师范学院,中小学、幼儿园120多所。
通过表1统计分析可知,田家庵区城乡义务教育教师的师资配置呈现明显的不均衡状况:在教师学历分布这一方面,城市中小学教师中本科及以上、专科、专科以下学历的教师总人数的百分比依次为48.8%、44.5%、6.7%,呈现较为平均的分布状态,且高学历的教师人数偏多。
而在农村,三种学历对应的教师比例依次为31.1%、57.3%、30.6%,农村中小学的教师达到本科学历的人数不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从教师职称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城乡教师的差距也比较明显。
在城市中小学中,获得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总人数的11%,获得一级和二级职称的教师人数比例分别为55.3%和32.2%,而获得三级职称和未评职称的教师之和所占总人数的比例不足2%。
在农村,拥有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只有3%,和城市相比低了近8个百分比,差距较大。
三级职称和未评职称的教师比例分别占到了9.5%和10.8%。
这一现状表明,在教师学历和职称的结构分布方面,城市和农村各自的比例存在一定差距,城乡中小学之间分布不均衡这一问题较为明显。
城乡教师流动现状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分析

城乡教师流动现状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分析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而教师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教师流动现象日趋明显。
这种流动不仅涉及师资的配置、教育资源的分配,还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因此,深入分析城乡教师的流动现状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中国城乡教师流动状况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城市学校为了吸引优秀教育人才,推出了各类优惠政策,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改善工作环境。
这使得许多年轻教师选择进入城市工作,这种流动通常被视为“向上流动”,希望通过更好的教学条件和职业发展机会,实现个人价值。
许多农村教师由于收入较低、工作环境相对艰苦,面临着留不住人的困境。
另一方面,尽管有些城市学校在吸引外地优秀教师,但大部分乡村学校由于缺乏吸引力,师资配置仍然不均衡。
课程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等教育质量指标,往往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的分层,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在分析城乡教师流动对教育公平产生的影响时,应关注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质量的差异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重要表现。
城市学校通常能够吸引到更高素质、更具经验的教师,他们不仅教学水平较高,而且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都较为先进。
而乡村学校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难以留住优秀教师,导致乡村学生难以享受到同样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这种教师质量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学生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使得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失衡。
其次,城乡教师流动还影响到教育公平的实现。
随着乡村教师大量流失,乡村学校不得不依赖缺乏经验的新教师。
而培训和进修机会的不平等,又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困难,这不仅限制了他们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使得乡村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劣势。
总体而言,儿童的未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所处环境和接受教育质量的制约,农业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也因此不断扩大。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制度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制度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城乡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的基础,是保障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然而,当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教师大量撤换流失,乡村教师人员流失严重。
此问题直接牵涉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
教师流动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因素。
因此,了解影响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制度供给的因素,对于进一步维护和改善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故本文借助相关理论,分析我国教师流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可靠的论证。
二、研究问题及研究目标研究问题: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制度供给的影响因素是什么?研究目标:1.分析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现状;2.探究影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因素;3.提出应对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问题的建议。
三、研究框架及方法研究框架:本研究将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分为经济、文化、地理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格、教师待遇等因素的分析,探究教师流动的主要原因;同时,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市和乡村地区,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的方式,了解教师流动的具体情况。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等方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用于搜集、归纳和研究有关城乡教育流动的相关文献资料;调查问卷法主要用于获取教师流动的普遍情况,分析和描述其现状和趋势;深度访谈法主要用于探究教师流动的深层原因,揭示其内在动因和主观感受。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将分析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实行“流动制”研究综述

日前 , 江苏省于公布 《 实施 ( 义务教育法) 办法意 见 稿》 其 中规定教师在 同所学校 任职不 能超 6 , , 年 这样 极具轰 动效应 的教师“ 流动制 ”就是剑 指这 些年深 受 ,
学校拥有优越 的办学条件 ,甚至有些学校 的教师还拥 有评定职称和获得社会荣誉 的优先权 ,拥有更 多接 受
a a r e u a i n h e a o i o f t a h r t n r p st n ,t e i lme t t n f c mp lo d c t n h s f f i d c t ,t b l i n o e c e e u e o i o s h mp e n a i o o u s r e u ai p a e o o t i o y o t e “ bi y tm ' s wh t e t c n a h e e a b ln e e eo me t o o u s r d c t n h s a t l a h mo l s se ,i e h r i a c iv aa c d d v l p n f c mp lo e u a o ,t i r ce fr e y i i
c mp l r d c t n t a e a c mp e e sv x o i o f o u s y e u a i o m k o rh n i e e p st n o o o i
Ke wo d :C mp lo d c t n s s m,A a a c u y r s o u s r e u ai y t y o e b ln e t mo e f ta h r d v r o e c e s
学习培训 的机会 , 再次 , 师待遇 的差异 , 教 教师实 际待 遇在城 乡之 间, 在不 同学校之 间是有相 当差别 的, 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收 稿 日期 ]2 0 1 4 一 1 0 — 1 2 [ 基金项 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学科共建” 课题 ( 1 2 X KG J O 4 ) ; 湖州师范学院 2 0 1 4年人文社科预研究一般项 目( 2 0 1 4 S KYY 0 5 ) 。 [ 作者简 介]李茂森( 1 9 7 9 一) , 男, 安徽金寨人 , 博士 , 副教授 。
革” , 在举 措 上要 求“ 统 筹 城乡 义务 教育 资源 均衡 配置 , 实行 校 全
国各 地 很 多区 县都建 立 了义 务教 育学 校教 师交 流制 度 。作 为 该 项 制 度实 施 的利 益相 关 主 体 , 教 师们 的
态度 直 接关 系该 项 制度 的实施 成 效 o D ] 促 使 教师从 “ 被 流动 ” 到“ 要 流动 ” 的转 变 , 就成 为推 动 教师 合理 有 序 流动 的发 展 趋 向 。为 此 , 我 们在 浙 江省 A 县 教育 局 的大 力 支持 和 帮 助下 , 通 过 问卷 调 查 来 了解 教 师
农村 学 校 三大类 。在问 卷调查 过 程 中 , 我们 采取 分层 整体 、 随机抽 样 的方法 , 共选 择 城镇 学 校 2所 、 城乡
接 合部 学 校 3所 、 农 村学 校 8所 。在 1 3 所 样本 学校 中共 发放 调查 问卷 7 7 4份 , 回收问卷 6 5 6份 , 回收 率 为8 4 . 7 5 , 有效 问卷 6 3 5份 , 有效 率为 9 6 . 8 。
和发 展 规划 纲要 ( 2 0 1 0 -2 0 2 0年 ) 》 都 明确 提 出“ 实行县( 区) 域 内教 师 交 流 制度 ” 。在 党 的“ 十八 届 三 中
全会 ” 通 过 的《 中共 中央关 于全 面 深 化 改革 若 干 重 大 问 题 的 决定 》 中明 确 提 出要 “ 深 化 教 育 领域 综 合 改
目标 、 强化教师 交流政策的顶层设计 、 做好 “ 选拔” 与“ 培 养” 的双 重工作 、 分类 分步 稳定推 进城 乡教师交 流 、 加 强 交
流 教 师 数 据 库 和 网络 互 动 平 台 的 建 设 , 以及 发 挥 政 府 主 导 和 教 师 能 动 性 的 双 重 力 量 。
[ 关量 词 ]义 务 教 育 ; 城乡教师交流 ; 交 流 教 师
・
81 ・
表 1 教 师 的 基 本 信 息 统计 情 况
变 量 性 别 男 女 年龄/ 岁 <3 0 3 1 ~4 0 4 1 ~5 0 >5 0 频数/ 人 2 4 8 3 8 7 7 6 3 5 8 1 4 1 6 0 比例 / 3 9 . 1 6 0 . 9 1 2 . 0 5 6 . 4 2 2 . 2 9 . 4 学 历 婚 姻 变 量 已婚 未 婚 中专 大 专 本 科 研 究 生 频数/ 人 5 8 7 4 8 1 3 l 1 1 5 0 8 3 比例 / % 9 2 . 4 7 . 6 2 . 0 1 7 . 5 8 0 . 0 0 . 5
第3 1卷 第 5期
2 0 1 5年 5 月
现 代中小学表 育
Mo de r n Pr i ma r y a nd Se c on da r y Ed uc at i o n
V0 1 . 3 1 No . 5
Ma v 2 01 5
教师教育
关 于 义 务 教 育 阶 段 城 乡 教 师 流 动 的 调 查 与 分 析
基 于 浙 江省 A 县 义 务教 育 学校 6 3 5名教 师 的调 查
李 茂 森
( 湖州 师 范学 院教 师教 育 学院 , 浙江 湖州 3 1 3 0 0 0 )
[ 摘 要 ]城 乡 教 师 交 流 是 实 现 义 务 教 育 高 水 平 均 衡 发 展 的 政 策 措 施 之 一 。本 研 究 以 浙 江 省 A 县 义 务 教 育 学
校 6 3 5名教 师 为 对 象 , 从教 师参与交流的主观意愿 、 现 实需 求 、 政 策 支 持 和 影 响 因素 等 方 面 进 行 调 查 。 为 了 有 效 提 高城乡教师交流政策效益 , 让 教 师 真 正 合 理 有 序 地 流动 起 来 , 需 要 解 决 好 以下 几 个 问 题 : 合 理 确 立 城 乡 交 流 的 价 值
问卷 中参 与调 查教 师 的基本 信息 统计 情 况见 表 1 。其 中城 镇 教 师 1 5 9人 , 占2 5 . O 4 ; 城 乡接 合 部
教师 1 4 3人 , 占2 2 . 5 2 ; 农 村教 师 3 3 3人 , 占5 2 . 4 4 。小 学教 师 3 6 9人 , 占5 8 . 1 1 %; 初 中教师 2 6 6 人,
对 当地 实施 教 师流 动政 策 的看 法 和建 议 , 期 待 为进一 步完 善 和顺 利 推 行 城 乡教 师 交 流 制度 提 供 现实 依
据 和决 策参 考 。
一
、
调 查 对 象 的 基 本 情 况
根据浙 江 省 A 县义务 教 育学 校所 处 区域 的不 同 , 我们 将 其大 致 划 分为 城镇 学 校 、 城 乡 接合 部 学校 、
[ 中圈分类号] G4 0 — 0 5 1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 编号] 1 0 0 2 — 1 4 7 7 ( 2 0 1 5 ) 0 5 — 0 0 8 1 — 0 5
当前 , 均 衡 和公平 已经 成 为我 国义务 教 育发 展的 主题词 。为促进 义 务教 育学 校教 师资 源 合理 配 置 , 推进 义务 教 育高 水平 均衡 发展 , 2 0 0 6年新 修订 的《 义务教 育 法 》 和2 0 1 0年 颁 布 的《 国家 中长期 教 育改 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