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父亲抱脑瘫女儿参加铁人三项比赛

合集下载

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800字

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800字

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800字【导语】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800字(共16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800字今日终于得空,在终日碎片化的时间之中,填了一大片时间,观看了这部好评如潮的电影。

关于这部电影,我并不陌生,在电影上映之时,早就接受了自来水的安利。

今日,终于在蒙昧恍惚之中,见到了它的真容。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从开始就描述了一位怀揣金牌梦想的年轻摔跤手为了生活放弃了心爱的摔跤事业,待他成为一名父亲后,他又把这种希冀寄托给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然而,名运捉弄,他一连几胎都是女儿,强颜欢笑的他决定放弃这个梦想。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两个女儿为了还击揍了隔壁的男孩,从此两个女孩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吉塔和妹妹觉得自己遇到了恶魔父亲,每天五点半的拉练让她们苦不堪言,同时还遭受着生活上的窘迫与同龄人的嘲笑。

父亲甚至给她们找了陪练——她们的堂兄,一起拉练。

姐妹俩的第一次反抗以剪发为结果失败告终,第二次彻底的反抗,反而让她们从同龄朋友那里意识到在她们的国家,她们父亲真正把她们当初平等的孩子看待,而且愿意让她们自己走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从此,两人自当上心。

二人开始参加各种比赛,过关斩将,姐姐年长,斩获奖品的基础下,率先夺得了全国冠军,进入了国家对训练。

进入训练中心的吉塔被同伴唤醒了女性天然的爱美,得到一段从前苦行僧岁月里不曾得到的美好时光。

在训练中心,吉塔得到了教练的技巧训练,和父亲的完全不同,她开始质疑父亲的招式落后了。

然而,姐姐的出赛状况却不尽人意,连连失利。

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并没有放弃,而是和女儿和好,主动来看她,女儿也剪发明志,和一同进入训练中心的妹妹一起继续在父亲的指导下,继续操练。

教练对姐妹俩早训迟到颇有意见,他把姐妹俩违反规定的事情报告了上级,企图开除姐妹俩。

在父亲的恳求下,姐妹俩得以继续训练,但她们不允许出校门,父亲不被允许进来看望姐妹俩。

世界级脑瘫拳王-汪强的故事

世界级脑瘫拳王-汪强的故事

父母的爱使孩子康复成才----------“脑瘫拳击王子”汪强与父亲的故事组编:进波2014年12月14日,在中国脑瘫基金会的安排下,中国第一、世界首例的脑瘫拳击职业选手汪强与父亲汪宝柱先生,来到中国脑瘫基金会指定医院——上海明珠医院,亲切看望正在这里治疗的安徽脑瘫四胞胎及其他病友。

汪强是一名脑瘫。

他的康复和成长离不开家庭父母深深的执着的爱。

汪强出生于1985年5月24日,父亲汪宝柱先生时任天津市手表厂的普通工人。

因早产的儿子汪强提前3个月降生,体重不到2公斤,还没出产房就先后患上脑出血、黄疸、肺炎、肠梗阻等病症,经医生全力抢救了35天后,孩子活下来了,但严重的脑损伤,已给小生命造成终生遗患:2岁还不会坐、3岁不会走、4岁不会说话,6岁生活不能自理,智力发育明显迟缓。

医院确诊为“脑瘫”,将一个普通的家庭抛入无尽无休的痛苦之中。

脑瘫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

父母带着汪强跑遍了天津大大小小的医院,钱没少花,仍没有起色。

汪强6岁仍旧不能独立行走,吃饭也需要人喂,甚至连最简单的“爸爸妈妈”都不会叫。

就连医生也好心相劝,别治了,这病哪也治不了。

妈妈每天都抱着他哭。

周围的亲朋好友都建议不如再要个“二胎”,但汪宝柱和妻子都坚决反对。

在他们看来,这无异于等于放弃了儿子。

在医院治疗看不到任何希望后,汪宝柱做出了一个近乎天方夜谭的决定,他要自己为儿子治疗。

听说按摩(推拿)可以促进脑瘫患儿的神经发育,仅有初中文化的他买来了大量相关的书籍,家里挂满了各种人体神经图、经络图、针灸图。

凭借从一位老中医那里学到的基本按摩(推拿)手法,有过一些推拿基础的汪宝柱当上了儿子的专职医生。

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计划,每天坚持按摩4个小时,雷打不动。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奇迹发生了,儿子的病一天天见好。

一年半后,汪强的手指伸直了,甚至含混地喊了一声“爸爸妈妈”。

两年之后,从量变到质变,汪强慢慢学会了吃饭、走路,一点点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

转眼,汪强9岁了,到了入学龄。

特奥之星杨博

特奥之星杨博

特奥之星杨博作者:明明石头来源:《廉政瞭望》2008年第09期2008年7月,河南,洛阳。

残奥火炬传送途中,一个火炬手,精神抖擞,健步如飞。

谁能知道,他竟是一个智商只有40左右的残疾人。

还记得2007年10月,在上海的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他以一曲《特奥之歌——相信》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国际特奥会创始人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先生的妹妹尤妮丝·肯尼迪·施莱佛女士握住他的手,连说了几遍“Thank You”!他就是特奥之星杨博!在杨博成功的背后,是为了他的成长两次选择离婚的母亲——孙宝云。

在父亲和继父先后逃避抚养他的责任时,单身母亲孙宝云却仍对杨博精心照料培养,最终使他走上了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

正如杨博的表白:“妈妈为我承担了太多太多,她的不抛弃不放弃,成就了我的现在,妈妈太伟大了!”不抛弃:智障儿子给她带来别样的路1987年4月,洛阳市老城区孙宝云的儿子出生了,取名杨博。

杨博的出生给孙宝云夫妇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憧憬。

杨博一岁的时候,孙宝云发现,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无论声音大小,他根本就没任何反应,只是一个劲地瞪着眼对着一个地方直楞楞地看,有时在1分钟后孩子才会反应过来。

在确定孩子不是耳聋后,孙宝云也没把这事放在心里,毕竟孩子还小。

杨博两岁了,但还是不能正常说话。

孙宝云带杨博求医时,被告知孩子大脑发育有问题,需要上大医院进一步确诊。

回到家,孙宝云的心情失落到了极点。

丈夫在一旁抽着闷烟。

难道,自己的孩子就要失去别的孩子所有的快乐吗?孙宝云不甘心。

转眼间,孩子已经5岁了,为了照顾好孩子,孙宝云先后请了10多个保姆,可每个保姆都忍受不了而离开。

杨博走路时如果没人扶着,每走两步就会直直地向前倒下去,总是脑门先着地,头上磕出了几个大包。

孙宝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为了锻炼孩子的正常生活能力,孙宝云还是忍心让孩子学走路。

夏天的时候,在一次学走路时,杨搏重重地摔倒在地,头部磕在了茶几边缘上,眉骨处划出了一个6公分大小的口子,等孙宝云从厨房出来看到孩子趴在地板上,周围是一大片的血迹。

世界上最强壮的父亲,带脑瘫儿子跑37年马拉松,挑战不可能

世界上最强壮的父亲,带脑瘫儿子跑37年马拉松,挑战不可能

世界上最强壮的⽗亲,带脑瘫⼉⼦跑37年马拉松,挑战不可能“本⽂取材⾃霍伊特⽗⼦⼀⽣奔跑的真实事件。

”我叫瑞克,1962年出⽣在马萨诸塞州的⼀家医院。

由于⽣产时脐带缠绕导致脑部缺氧,我被医⽣诊断为痉挛性四肢瘫痪型脑瘫。

当时,医⽣告诉我的爸爸迪克和妈妈朱蒂说,我这⼀⽣都⽆法过上正常⼈的⽣活,四肢不会动,不会说话,甚⾄⽣命也可能⼗分短暂。

医⽣建议他们,最好将我送进疗养院照顾。

但是我爸妈拒绝了。

他们决定要尽最⼤的努⼒,把我留在家⾥抚养长⼤。

瑞克⼩时候很快,我的表现打脸了医⽣的断⾔,我没有成为植物⼈,尽管我不能⾛路不能说话,但是我的眼睛⼗分机敏,会追随爸爸妈妈在屋⾥的⾝影移动。

爸爸妈妈也发现了这⼀点⼉,他们兴奋极了,开始训练⽤眼神跟我交流,并且在我2岁的时候,开始⽤⼀套独特的⽅法教我认ABC和简单的单词。

瑞克3岁的时候的样⼦,看起来和正常的孩⼦没有什么两样3岁的时候,爸爸给我制作了⼀台⼩推车,⼩推车成为了我的双脚,我在家的时候能和弟弟玩耍。

与此同时,爸爸也开始带我出门,让我尝试很多运动。

当然,我的四肢依旧不能动弹,但是,有爸爸在,在他双臂和双腿的帮助下,我可以滑雪橇、游泳、甚⾄能当曲棍球的守门员。

爸爸教瑞克学游泳我11岁的时候,爸爸妈妈把我送到特夫斯⼤学(Tufts University)的⼯程系,希望能从他们那⾥得到帮助,让我有可以和外界沟通的办法,可惜得到的回复是:“不可能,他没有任何脑部活动。

”我爸爸不相信,⾮得让他们给我再讲个笑话试⼀试,于是,他们就随⼝说了个笑话,还真神奇,听到笑话后,我果真笑了。

⽽这也向这些科学家证明,我⼤脑内部其实是有活动的。

因此,他们给我加装了⼀部能⽤头的则⾯控制的交互式计算机,我终于能和外界沟通了!挑战不可能1975年,13岁的我被公⽴学校录取。

我在学校⾥交到了朋友,学到了新东西,尽管我依旧⽣活在轮椅上,四肢也不能动弹,但是,⼀段新的旅程即将开启,我的⽣活或许会有很多美妙的变化。

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

父亲带脑瘫女儿铁人三项只因女喜欢户外2012-08-17 08:34:46 杭州网美国“世纪父亲”带着脑瘫女儿完成铁人三项美国密歇根州男子里克•范贝克,或抱,或推,或拖,或拉,带着脑瘫女儿马迪一起参加70多场包括半程马拉松、铁人三项在内的户外比赛。

只因马迪喜欢待在户外。

范贝克的深沉父爱感动了许多人,获称“世纪父亲”。

范贝克和女儿组成“马迪队”,12日参加一场冲刺铁人三项比赛,完成近半公里游泳、20公里自行车和5公里跑步赛程。

“马迪队”是赛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游泳赛段中,范贝克把马迪放入一艘小艇,拖着小艇向前游;自行车赛段中,范贝克骑车拉着手推车中的马迪前行;长跑赛段中,他推着手推车前进。

项目过渡时,范贝克抱着女儿,而马迪则负责为两人照相。

范贝克在博客中写道:“她是我的心,我是她的双腿。

或许有一天她会离我而去,但她永远在我心中,真切地激励着我。

”马迪现年13岁,两个月大时经诊断为脑瘫患者。

英国《每日邮报》14日援引范贝克的话报道:“那是我们生命中最糟糕的一段日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

”脑瘫又称大脑性瘫痪,是一系列大脑及神经系统紊乱的统称,患者在行动、学习、听觉、视觉和思考方面出现障碍,症状包括肌肉和关节紧张、肌无力等。

这种疾病由大脑受伤或发育异常引起,通常发生在胎儿时期,也有可能发生在婴儿两岁前。

现阶段,脑瘫没有治愈方法。

范贝克说,参加比赛是因为女儿喜欢待在户外,“马迪的活动能力与三个月大的婴儿一样。

我们知道为数不多她喜欢的事情之一是待在户外。

她喜欢在水中,感受微风拂过她的头发和脸颊”。

四年前,马迪被推着参加大急流城马拉松比赛,脸上单纯的快乐让范贝克走上户外运动之路。

“看着她如此开心,享受着比赛中的每一步颠簸……”范贝克在博客中写道,“之后不久,我停止一天抽两包烟,开始戒酒。

为了马迪,我要让自己变得健康。

”他2008年开始户外比赛训练,带女儿参加比赛并为慈善机构募集善款。

他在博客中写道:“这种情感驱使我去做这些事,你可能称之为‘灵感’、‘动力’,或者其他,我称之为爱。

“鹰爸”式教育:残忍也是一种爱

“鹰爸”式教育:残忍也是一种爱

“鹰爸”式教育:残忍也是一种爱作者:顾呈波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16年第07期2012年除夕清晨,美国纽约的气温低至-13℃,4岁的多多在的暴雪中裸跑,被网友称为“裸跑弟”。

2012年8月,多多在青岛入海参加国际OP级帆船赛。

2012年9月底,多多历经15个小时攀上日本富士山,宣传保卫中国钓鱼岛。

2013年元旦,南京新街口地铁站,多多卖报练“财商”。

2013年8月底,多多开小型飞机飞越北京野生动物园。

2014年10月,多多徒步100公里穿越新疆罗布泊无人区。

2015年9月,7岁的多多当股东。

为了你的健康成长,我必须残忍多多是早产儿,出生时伴有多种并发症,医生宣判其是一个脑瘫患儿。

这对于父亲何烈胜来说,是一个重重的打击。

经过一次次的痛苦深思,何爸爸决定亲自来教育这个孩子,并一定要让儿子健康成长。

因为何爸爸曾经当过7年的教师,所以他制订了一系列针对儿子的训练计划,交由孩子的母亲来实施,如果训练中有什么情况,则要经过自己的审核每两周调整一次。

从6个月大开始,多多每天要学习训练长达8个小时,何爸爸则每两个月检测一次训练效果。

多多两岁时,经常跟着父亲去爬紫金山。

爬累了也就歇一歇,不用父亲抱,自己能坚持爬到山顶。

此外,多多还坚持其他训练:每天2公里快走慢跑、爬绳荡桥、三车训练(滑轮车、踏板车、自行车),还穿插武术、跆拳道、街舞训练。

虽然每天的生活全被各种训练所占据,但多多乐在其中,因为父亲总在多多情绪波动时变换着方式来调节训练项目。

上海世博会上,两岁半的多多随父亲步行游玩参观了3天,这让那些比他大得多的哥哥姐姐们自愧不如。

越来越健康的身体,让爸爸不再相信医生的断言,他让儿子做一次长途跋涉旅行,要连续10天,每天10公里以上的旅程,可是多多没有让爸爸失望,他做到了。

2012年1月22日,在中国北京时间21:30、美国纽约时间早晨8:30,多多经过30分钟的热身慢跑后,脱掉自己的内外衣裤,只穿一条小裤头和运动鞋快速地跑在美国纽约法拉盛暴雪肆虐的大街上,口里还不停地喊着“爸爸,抱抱我”,以他自己的独特裸跑方式在美国纽约暴雪中迎接了2012年农历新年。

威尔玛·鲁道夫的故事_900字

威尔玛·鲁道夫的故事_900字

威尔玛·鲁道夫的故事_9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
小学作文作文网
尽管威尔玛·鲁道夫(WilmaRudolph)因小儿麻痹症而致残,但是这个小时候患肺炎、小儿麻痹,一只脚需要靠铁架矫正鞋走路的小女孩,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田径赛事中仍夺得3枚金牌。

这个奥运传奇性人物出生于1940年6月23日,是美国田纳西州一个铁路工人家庭的孩子。

小时候因为肺炎和腥红热,引发高烧造成小儿麻痹,使得她的左腿萎缩无法走路,必须靠着铁架矫正鞋才能勉强行走。

11岁之前,她不能走路,穿上铁鞋才能勉强跟着别人走路。

11岁那一年,她第一次把铁鞋脱掉,打赤脚跟着她的哥哥们打篮球玩耍。

到了12岁,她已经完全摆脱铁鞋。

脱掉铁鞋之后,她的运动天分逐渐发展开来,才4年的时间,在16岁那一年,入选美国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短跑代表队,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她在个人项目200米未能进入决赛,但是她是美国女子4×100米接力队成员,为美国队夺得了铜牌。

她获得田纳西州州立大学运动奖学金,进入大学就读并且再度受训,顺利入选美国罗马奥运会代表队,共获得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3项比赛金牌,都是以极大差距领先对手。

因为她的跑步姿态轻盈美妙,步伐协调,被意大利人誉为“黑羚羊”。

1962年她退出田径比赛,开始教师生涯和教练职业,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用于培养年轻运动员。

1994年11月12日,这位“黑羚羊”因脑癌病逝,享年54岁。

1983年,她入选美国奥运名人堂,1993年被授予美国体育奖。

从癌症患者到环法冠军 阿姆斯特朗的传奇人生

从癌症患者到环法冠军 阿姆斯特朗的传奇人生

从癌症患者到环法冠军阿姆斯特朗的传奇人生母亲1971年9月18日,17岁的琳达·沃淋生下了兰思。

兰思的生身父亲在兰思出生之后没多久便离开了他们母子二人。

过了几年,琳达在美国得州普拉诺市又为兰思重新找了个父亲。

此后,兰思便随了继父的姓。

不过没过多久,琳达与第二个男人的婚姻再次破裂。

兰思·阿姆斯特朗回忆说:“我很小的时候,还能同继父得来;开始懂事后,我发现我并不喜欢他,我随他的姓只是因为他收养了我。

”长期以来,母亲琳达一直与阿姆斯特朗住在一起。

阿姆斯特朗接触的第一个体育运动项目是游泳。

后来,他又参加过“铁人三项”的训练。

不过,无论阿姆斯特朗从事哪项运动,母亲总是他的司机、裁缝、护士和伙伴。

母爱给了阿姆斯特朗巨大的精神动力。

母亲总是谆谆教导他:“当你想放弃的时候,你就再向前走一步,咬紧牙关挺过来。

”有一次,当阿姆斯特朗要参加全美“铁人三项”锦标赛时,由于找不到赞助商,于是,他就请人在自己的比赛服上印了“我爱妈妈”的字样。

在“铁人三项”的训练中,阿姆斯特朗逐渐发现自己很有自行车运动的天赋。

于是,他便转而专攻自行车项目,并且在短时期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92年,当阿姆斯特朗20岁的时候,他与摩托罗拉车队签署了他个人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份合同。

在今年环法自行车赛期间,琳达在家中经常从各种渠道收集关于环法自行车赛的消息。

每天,她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有关比赛的最新消息。

琳达近日说:“有的时候,我们母子俩就像是有心灵感应一样,会同时拿起电视给对方拨电话。

我没办法解释这种现象,我只是想让儿子知道,母亲始终与他在一起,我与他的精神同在。

”癌症1996年,阿姆斯特朗参加完当年的欧洲赛事之后,他开始感到身体不适。

在听完一场音乐会之后,他感到视线模糊,头很痛,一只睾丸也感到痛疼。

后来,他发展到每一次咳嗽的时候都会吐出鲜血。

当年10月2日,他来到印第安纳州立医院泌尿科进行检查时被告知,他已经患上了癌症,而且是一种扩散速度很快的肿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父亲抱脑瘫女儿参加铁人三项比赛
A devoted father has completed a triathlon carrying his 13-year-old cerebral palsy-afflicted daughter across land and through water so that she could complete the gruelling event.
一位尽职的父亲带着他患有脑瘫的13岁女儿,跋山涉水一起完成了累人的铁人三项比赛。

Rick van Beek's feat of endurance and show of love for his daughter Madison have led many to call the man from Byron Center, Michigan the 'father of the century'.
瑞克·范·比克来自美国密歇根州拜伦中心,他完成的这项壮举展现了他惊人的耐力和对女儿麦迪逊深深的爱意,这使得许多人称他为"这个世纪最好的父亲"。

But it is not the first race of its kind for van Beek, who said he has participated in more than 70 events, including half-marathons, triathlons and other outdoor races, as part of 'Team Maddy'.
但这不是范·比克第一次这样做了,他说他和女儿一起,以"麦蒂之队"的父女组名义参加过半程马拉松、铁人三项和许多别的户外运动。

He and Maddy took part in the Sanford and Sun sprint triathlon on Sunday. Together they completed the 0.3-mile swim, 12.4-mile bike ride and 3.1-mile run, with Maddy pictured in her father's arms as they transitioned from section to section.
他和女儿麦蒂一起在上周日参加了全力冲刺的铁人三项比赛。

他们一起完成了0.3英里的游泳,12.4英里的自行车骑行和3.1公里的跑步,比赛项目间交接时,麦蒂都会和父亲一起拍照留念。

For the swimming portion, van Beek tugs his daughter through the water in a kayak and then pulls her behind him in a cart as he cycles. He runs the last leg pushing her in a buggy.
在游泳部分,范·比克将女儿放在一个皮划艇中,边游边拖着皮划艇前进。

在骑自行车时,比克的女儿被放在一个二轮手推车里,接在自行车后。

跑步时,比克边跑边推着童车里的女儿前进。

Van Beek, 39, told the Midland Daily News that he wants to complete the events with his daughter, who is unable to walk or talk, because she adores being outside.
现年39岁的范·比克告诉《米兰德每日新闻》说,他之所以想要和不能行走也不能说话的女儿一起完成这些项目是因为女儿特别喜欢呆在户外。

She functions like a three-month-old, and one of the very few things that we know she enjoys is being outside, being in the water, feeling the breeze in her hair and in her face,' he said.
比克说:"她的行为能力和三个月大婴儿一样,她喜欢做的事情也很少,但我们知道她喜欢呆在户外,呆在水中,感受吹在她头发和脸上的微风。

"
Maddy was diagnosed with cerebral palsy two months after she was born. 'It was one of the worst days of our lives,' van Beek told Fox 17. 'Everybody prays that their children are healthy and for eight years I still wished that she had been a healthy child, but if she wouldn't have been like she is then we wouldn't be the people that we are today.'
在麦蒂出生后两个月,她被诊断为脑瘫。

范·比克告诉福克斯电视台说:"这是我们一生中最糟糕的日子之一。

每个人都祈祷自己的孩子是健康的,有八年时间我仍希望她是一个健康的孩子。

但如果她是一个健康的孩子,我们也不会成为今天的自己了。

"
His outlook changed when he saw his daughter taking part in a marathon more than four years ago, and saw the pure joy on her face.
比克的观点在四年前发生了变化,他看到当他带着女儿参加马拉松比赛时,女儿的脸上那纯净的笑容。

'I watched my daughter Maddy being pushed in the Grand Rapids Marathon,' he recounted on his blog.
比克在他的博客上重述了这个故事:"在大急流城马拉松比赛中,我的女儿被推着参加比赛。

"
'To see her being so happy and enjoying every bump in the road was more than I could handle, my emotions took over.
"看到麦蒂这么开心,享受着路上的每一次颠簸,我的心被彻底打动,我被征服了。

"
'Shortly after that day I gave up smoking 2 packs a day and chewing a tin a day to be better, for Maddy. It has been a long road, with many bumps, but we are better.'
"从那天开始,为了麦蒂,我每天嚼一罐口香糖来戒掉一天两包烟的坏习惯。

我们已经走过了一条充满艰辛的长路,但我们正变得更好。

"
In a bid to make his daughter happy, he began training for outdoor races in 2008. Van Beek, who was out of shape and a heavy smoker, also realised it would be beneficial for him.
为了让女儿开心,范·比克在2008年开始参加户外长跑锻炼。

曾经是有很大烟瘾而且很肥胖的范·比克,也同样意识到锻炼对他同样很有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