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的免疫检验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概述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概述

统计学质控的特点
检验误差有两类:一是系统误差,一是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通常表现为质控物测定均值的漂移,是由操作
者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试剂、标准品或校准物出现问题 而造成的,这种误差可以通过前述的措施方法加以控制 ,是可以排除的。 随机误差则表现为测定SD的增大,主要是由实验操作 人员的操作等随机因素所致,其出现难以完全避免和控 制。
(4)若以均值±2s为失控限,假失控的概率太 高,通常不能接受;以均值±3s为失控限,假失 控的概率低,但误差检出能力不强。
质控图的记录
质控结果 日期 试剂 质控物批号和含量 测定者姓名等。
质控规则的表达方式
通常质控规则以符号AL来表示,其中A为质控测定中超 出质量控制限的测定值的个数,L为控制限,通常用均值 或均值±1~3SD来表示。
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 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采取一
定的方法和步骤,连续评价本实验室工作的 可靠性程度。
室间质量评价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EQA) 为客观比较一 实验室的测定结果与靶值的差异,由
外单位机构客观地评价实验室的结果
理想状态下,控制品应和检验的患者标本具有相同 的基质状态; 这样,质控品将和病人标本具有相 同的表现。
稳定性是质控品的重要指标
在厂商说明的有效期内,说明书上关于质控品性 能的各个指标,如:冻干品的复溶性能、有何浑 浊的表现、各被检分析物实际检测值是否在规定 的范围内等是否和说明书相符,都是产品稳定性 的反映,很重要。
稳定性,瓶间差,定值和非定值, 分析物水平,预处理的要求等
基质效应
制备质控品所用的基础材料一般为来自人或动物的 血清或其他体液。经过处理,又添加了其他外加的 材料,如防腐剂等。

免疫检验质控

免疫检验质控
16
17
18
应选用制造商提供了溯源性的产品



为保证临床免疫检测结果的可比性,针对已建立国际标准 的检测项目,应要求所选用检测系统的制造商提供溯源性 文件,即证明通过该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通过校准品可 逐级溯源到国际参考物质(international reference material)。通常国际参考物质为一级标准品,国家标准 品则为二级标准,可溯源至一级标准,二级标准可用来维 持校准。三级标准品则通过与二级标准的比对而来,为通 常使用的商品校准品。 从一级标准的值传递到最终试验所使用的校准物的过程通 常由几个校准步骤组成,包括标准品和测定方法、缓冲液 及其基质、稀释的控制、最终结果的统计学评价和质量控 制等。不同的分析物如血清蛋白、多肽激素或与载体蛋白 结合的低分子量激素等其校准过程有所不同。 标准品值的溯源模式图见图19-1。
3




(一)申请单格式和填写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检验申请单基本信息应至少包 括:受检者唯一性标识,如姓名、性别、年龄、科 别、病房、门诊号/住院号等;临床诊断或疑似诊 断;标本类型;检验项目;送检日期(年、月、日) 及标本采集时间与标本接受时间;申请者唯一标识 (医师签字);收费/记账以及检验号等。检验申 请单的填写内容要规范、完整,以保证为后续检验 流程提供必需的信息。 (二)检验项目的申请原则 临床医生可根据就诊者的疾病诊疗需要而选择合适 的检验项目,检验人员也应根据检验项目的检测性 能,与临床医生定期沟通,以保证检验项目的有效 性、及时性、经济性。
12
三、标准操作规程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的建立

在免疫测定中,试剂准备、加样、温育、洗板、显 色(或测定信号激发)和测定等每一步骤均可能对测 定结果产生较大影响。确保检测结果可靠性首先考虑 的是改善测定精密度,因此必须着重在最不精密的步 骤上。为此,需要将每个操作步骤标准化并形成SOP。 所有的实验技术人员在进行相关测定时,必须严格按 相应的SOP进行操作。根据卫生部行业标准,SOP内 容应包括实验原理或检验目的、标本种类及收集要求、 操作步骤(试剂准备、加样、孵育时间、孵育方式、 显色时间等)、计算方法、参考范围、临床意义、操 作注意事项、参考资料等内容。对于仪器的标准化操 作程序也有相应的要求。

临床免疫实验室质量控制

临床免疫实验室质量控制

5
0.137 0.060 0.126
6
0.221 0.050 0.105
7
0.150 0.050 0.105
8
0.170 0.050 0.105
9
0.180 0.040 0.084
10 0.150 0.050 0.105
11 0.200 0.050 0.105
s/co值
1.71 1.81 1.90 1.81 2.29 2.10 1.43 1.62 2.14 1.43 1.90
◎水浴箱 经常检查水浴箱温度计所示的温 度和水中(或温箱内)实测温度是否一致, 允许有±1℃的误差; ◎洗板机 每个厂家设置洗板后的残留液有 各自的规定一般不超过2ul ,人工扣板时, 垫纸不湿,定期检查管孔是否堵塞;
◎酶标仪 经常维护其光学部分,防止滤 光片霉变,定期检测校正,使其保持良好 的工作性能。
2、质控物定值的选择
室内质控质控点的选择,以需要设置质控 的点,设置质控物进行质控为原则。
病毒性肝炎酶免检验中,有高值、中值、 低值、及阴性值的质控物,我们认为其中 以低值的质控物为最重要,设置临界于 cut-off值(CO值)的低值弱阳性质控物是 室内质控的关键。重点抓住低值弱阳性— 临界值血清的室内质控监测,是室内质控 精密度观测的最敏感的窗口,也是提示试 验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标志。
16 2.75 2.44
17 2.79 2.47
18 2.82 2.50
19 2.85 2.53
20 2.88 2.56
当SI上限值和SI下限值<n2s时,表示处于控 制范围内,可以继续往下测定,继续重复以
上各项计算;当SI上限和SI下限有一值处于n2s和
n3s值之间时,说明该值在2s~3s范围,处于

临床医学检验-免疫检测的质量控制(精选试题)

临床医学检验-免疫检测的质量控制(精选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质控图制作的关键是( )A.标准差选择B.控制限选择C.质控血清选择D.试剂盒选择E.Cut-off 值的选择2、免疫测定中质控品要求的前提是基质应为( )A.小牛血清B.兔血清C.马血清D.人血清E.其他动物血清3、通常使用的商品校准品是( )A.一级标准品B.二级标准品C.三级标准品D.四级标准品E.以上均不是4、Levey-Jennings 质控图以平均值±3S 为( )A.警告限B.失控限C.在控限D.误差限E.以上均都不是5、诊断敏感性是指下列哪项的百分率( )A.阳性B.阴性C.真阳性D.真阴性E.假阳性6、诊断特异性是指下列哪项的百分率( )A.阳性B.阴性C.真阳性D.真阴性E.假阳性7、ELISA 定性检测中,若临界值质控为阴性,应如何处理当天的检测结果( )A.阳性结果可以发出,找到失控原因后,对阴性样本重新进行检测B.先将结果发出,再查找原因C.报告一律不发,找到失控原因后,对所有样本重新进行检测D.阴性结果可以发出,找到失控原因后,对阳性样本重新进行检测E.报告发出,下次检测时更换质控品8、室间质评定性测定的靶值应为( )A.明确的阴性或者阳性B.强阳性C.弱阳性D.参考方法值E.参考实验室均值±2S9、OCV 需连续测定同一浓度同一批号质控物( )A.30 批次以上B.25 批次以上C.20 批次以上D.20 批次以下E.15 批次以下10、用来表示新批号质控品的控制限的通常指标是( )A.平均值B.变异系数C.标准差D.标准差倍数E.均值倍数11、在“即刻法”质控中,若SI 上限值和 SI 下限值小于 n2S 时,表示()A.失控B.告警C.处于控制范围内D.该值不在 2s 范围内E.以上均不对12、为一产品或者服务满足特定的质量要求提供充分可信性所要求的有计划的和系统的措施是指( )A.质量保证B.室内质控C.室间质评D.准确度E.精密度13、若 TP 为真阳性, FN 为假阴性, TN 为真阴性, FP 为假阳性,阴性预测值计算公式是( )A.TP/(TP+FN)×100%B.TN/(TN+FP)×100%C. (TP+FN)/(TP+FP+TN+FN)×100%D.TP/(TP+FP)×100%E.TN/(TN+FN)×100%14、若 TP 为真阳性, FN 为假阴性, TN 为真阴性, FP 为假阳性,阳性预测值计算公式是( )A.TN/(TN+FN)×100%B.TP/(TP+FN)×100%C.TN/(TN+FP)×100%D.TP/(TP+FP)×100%E. (TP+FN)/(TP+FP+TN+FN)×100%15、若 TP 为真阳性, FN 为假阴性, TN 为真阴性, FP 为假阳性,诊断特异性计算公式是( )A.TN/(TN+FN)×100%B.TP/(TP+FN)×100%C. (TP+FN)/(TP+FP+TN+FN)×100%D.TN/(TN+FP)×100%E.TP/(TP+FP)×100%16、目前卫生部要求医院和血站系统对 HBsAg 的检验限均应达到( )A.1ng/mlB.2ng/mlC.5ng/mlD.0.1ng/mlE.0.5ng/ml17、定性免疫检测的室内质控,每次测定都应检测( )A.阳性对照B.阴性对照C.阳性、阴性对照D.弱阳性对照E.以上都不是18、通常质控符号以 AL 表示,其中 A 表示( )A.质控测定次数B.控制限C.控制限的测定值D.超出质量控制限的测定值的个数E.误差19、计算最佳条件下的变异时,数据处理中( )A.超出 2S 的数据应删除B.超出 3S 的数据要删除C.超出-3S 的数据要删除D.所有数据不管是否超出 3S,均要用于统计E.以上都不是20、通常使用自动化免疫分析仪测定 OCV 应( )A.<15%B.>15%C.<10%D.>10%E.<5%21、通常用 ELISA 测定的 OCV 应( )A.<5%B.<10%C.>10%D.<15%E.>15%22、关于室间质量评价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对实验室操作和实验方法的即时性评价B.可以匡助实验室对自己的实验操作进行纠正C.室间质量评价为室内质量控制的补充,属于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措施D.室内质控是室间质评的有益补充,做好室间质评就说明一个实验室质量控制很好E.是对实验室操作和实验方法的前瞻性评价23、免疫测定中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准确度反映的是测定值与其真值之间的关系B.准确度好,精密度就好C.精密度反映的是测定值之间的关系D.精密度好的结果,准确度一定好E.准确度与精密度是平行关系24、诊断效率是指( )A.诊断患者的效率B.区分非患者的效率C.判断阳性的效率D.判断阴性的效率E.能准确区分患者与非患者的能力25、作 ROC 曲线时,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为( )A.假阳性率与诊断敏感性B.真阳性率与诊断敏感性C.假阳性率与真阳性率D.真阳性率与诊断特异性E.假阳性率与诊断特异性26、即刻法质控时常应用于( )A.荧光免疫实验B.免疫比浊实验C.化学发光实验D.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免疫电泳27、关于免疫学测定的质量控制,正确的是( )A.定性检测做阴、阳性对照就可以了,不用做室内质控B.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就不必再做室内质控了C.免疫学测定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证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准确性和各实验室结果具有可比性D.室间质评成绩合格就不用再做室内质控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室间质评的样本要有专人采用特殊试剂来做28、偏倚是指( )A.待测物测定值与真值的一致性程度B.待测物测定值与可接受参考值之间的差异C.独立测定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D.短期内,同一实验室同一方法同一仪器同一操作者获得的独立结果的一致性程度E.即测定数据的离散程度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准确度是待测物的测定值与其真值的一致性程度B.诊断的特异性是将实际患病者正确地判断为阳性 (真阳性)的百分率C.阳性预测值是指特定试验方法测定得到的阳性结果中真阴性的比率D.诊断的敏感性是指将实际患病者正确地判断为阴性的百分率E.阴性预测值是指特定试验方法测定得到的阳性结果中真阳性的比率30、定量免疫检验的质控物的选择要点是( )A.稳定B.选择接近方法测定下限浓度的质控品C.选择中等浓度的质控品D.选择特定试剂盒或者方法的测定范围内的高、中和低三种浓度的质控品E.选择低浓度的质控品31、下列哪一步骤不是 ELISA 的反应过程,但却是决定试验成败的关键()A.温育B.洗涤C.结果判断D.加样E.显色32、病毒性肝炎酶免疫检验中,下列质控物最重要的是( )A.高值B.中值C.低值D.阴性值E.空白值33、ELISA 试验中,判断阴、阳性结果的标准是( )A.阴性对照B.阳性对照C.临界值质控血清D.以试剂盒说明书上提供的 Cut-off 值为准E.以上均不对34、若 TP 为真阳性, FN 为假阴性, TN 为真阴性, FP 为假阳性,诊断敏感性计算公式是( )A.TN/(TN+FN)×100%B.TP/(TP+FN)×100%C.TN/(TN+FP)×100%D.TP/(TP+FP)×100%E. (TP+FN)/(TP+FP+TN+FN)×100%35、理想标准品和质控品的条件有( )A.基质对测定结果无影响B.室内质控品的浓度有特殊要求C.标准品所含待测物的浓度要接近实验或者临床决定性水平 D.无生物传染危(wei)险性E.靶值或者预期结果已确定36、室间质评包括的内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客观比较某实验室测定结果与靶值的差异B.外单位客观评价实验室的结果C.是对实验室操作和实验方法的回顾性评价D.独立测定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E.可起自我教育的作用37、免疫测定中血清标本的采集应注意( )A.避免标本浮现严重溶血B.必须使用密闭的一次性无菌容器C.冰冻保存的血清样本应防止反复冻融D.样本保存过程中若浮现非细菌污染所致的混浊或者絮状物质,应离心后取上清进行检测E.样本的采集及血清分离中应注意尽量避免细菌污染38、室内质控用于评价的内容是( )A.监测和控制本实验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B.提高本实验室批内样本检测的一致性C.提高本实验室批间样本检测的一致性D.连续评价本实验室工作的可靠程度E.客观比较某实验室测定结果与靶值的差异39、免疫学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包括的环节有( )A.标本采集和保存B.标本的接收C.确定系统的有效性D.结果的审核、发出和解释E.治疗方案的确定40、质控血清盘评价的内容是( )A.特异性B.敏感性C.符合率D.对非特异干扰物的拮抗能力E.准确定值41、ELISA 中,若临界质控物检测为阴性,应该核查的问题有( )A.试剂B.仪器设备C.加样操作D.质控品是否失效E.病人标本采集、保存是否正确42、关于 ROC 曲线,下述哪项说法正确的是( )A.最初用于通讯学领域B.可用于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C.可用于对检验项目临床准确性的评价D.决定正常与异常的分界点E.改善测定精密度43、下述关于质控品和标准品的论述均正确的是( )A.质控品具有含量已知或者特性(阴、阳性)明确的特点 B.质控品和标准品的基质最好与实际标本相同C.室内质控物的定值不必溯源至标准品D.标准品可以分为一级标准,二级标准和三级标准E.理想的标准品应该是纯的44、室间质量评价的局限性有( )A.参评实验室没有同等的对待 EQA 样本和患者标本B.当使用单一靶值时,难于评价单个实验室和测定方法C.在不同的 EQA 程序中,对实验室的评价可能不同D.可以监测参评实验室相应测定项目的测定准确性E.可能会妨碍给出不同结果的改良方法的发展45、室内质控时,质控点的选择以需要设置质控的点设置质控物进行质控为原则。

临床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流程

临床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流程

临床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流程临床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流程范本1:引言本文档旨在描述临床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是临床实验室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有效监测仪器的性能、试剂的质量以及人员的操作技术。

2:检验设备与试剂准备2.1 检验设备准备- 确认设备的功能完好,并进行日常维护。

- 校准设备,确保其准确性和精确度。

- 检查设备操作手册,以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和要求。

2.2 试剂准备- 确认试剂的有效期,弃用过期试剂。

- 遵循试剂的储存和操作要求。

- 验证试剂的批准文档和认证标识。

3:样本采集与处理3.1 样本采集- 根据标准采集样本,并确保正确的标识。

- 采集足够的样本以进行重复检验,以确保结果的可重复性。

3.2 样本处理- 对样本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离心分离血浆或血清。

- 严格遵守处理样本的规定和程序。

- 记录样本处理的细节和步骤,以便追溯。

4:质量控制样品4.1 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材料- 使用具有已知浓度和稳定性的质控品。

- 根据实验室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质控材料。

4.2 质控样本的制备与运行- 准备质控样品,并记录其浓度和相关信息。

- 将质控样品与待测样品一同运行,以评估检验方法的准确性。

- 运行质控样本的频率应符合实验室的要求和规定。

5:数据分析与解释5.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准确记录检验结果和相关信息。

- 建立适当的数据库或系统,以整理和保存数据。

5.2 数据的分析-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灵敏度和特异性等。

- 比较与质控样品的偏差,以评估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异常结果的处理6.1 异常结果的识别- 设定异常结果的阈值。

- 监测检验结果,及时发现异常结果。

6.2 异常结果的处理- 确认异常结果是否属于真正的异常或实验误差。

- 在确认异常结果后,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重新检验样品。

7:质量控制记录与审查7.1 记录- 记录每次检验的结果、质控样品的运行情况和异常结果的处理过程。

检验工作中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法

检验工作中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法

检验工作中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法免疫检验是指利用生物学中免疫反应的原理进行的检测方法。

免疫检验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生物学研究、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

然而,免疫检验结果受到众多影响因素的影响,为准确分析和解释结果,必须进行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

下面将介绍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法。

一、影响因素1.抗原或抗体质量:抗原或抗体质量是影响免疫检验结果的关键因素,质量差的抗原或抗体会导致检测结果偏低或偏高。

因此,对于免疫检验中使用的抗原或抗体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产品的质量评估、储存条件的控制等。

2.样品的来源和质量:样品的来源和质量也是影响免疫检验结果的因素之一。

不同来源和质量的样品中可能存在不同的干扰物,如血清蛋白、药物、异物等,这些干扰物会干扰到免疫反应的结果。

因此,选取适当的样品来源,并对其进行充分的预处理和清洁,能够显著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反应体系的优化:反应体系的优化也是影响免疫检验结果的因素之一。

反应体系包括所使用的缓冲液、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检测方法等,应选择适当的反应条件进行反应,防止反应过程中出现非特异性的干扰,如非特异性结合、假阳性等。

4.测量仪器的质量:测量仪器的质量也会影响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要选用质量可靠的测量仪器,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校准,以确保测量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二、质量控制方法1.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在检测过程中加入已知的标准样品,对其进行检测,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准确无误。

内部质量控制能够发现分析过程中的误差和缺陷,避免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2.外部质量评估:外部质量评估是指将样品发送至检验机构进行检测,检验机构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和比对,以评估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外部质量评估能够发现分析过程中的误差和缺陷,为实验室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机会,促进实验室质量管理的不断提高。

3.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和统计,以判断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确定数据误差和变异的原因。

基层医院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

基层医院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

基层医院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摘要】本文通过对基层医院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进行研究,旨在探讨质量控制方法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在首先介绍了背景信息,即基层医院临床免疫检验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然后明确了研究的目的。

在详细介绍了质量控制方法的选择和实施情况调查的过程,分析了结果并评价了质控效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基层医院临床免疫检验质量得到有效控制的现状,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基层医院可以更好地提升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医疗服务,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基层医院、免疫检验、质量控制、质控指标、实施情况调查、结果分析、质控效果评价、有效控制、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基层医院在我国医疗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承担着基本医疗服务和疾病防控的任务。

随着临床免疫检验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应用,基层医院的临床免疫检验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有关数据显示,大量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往往依赖于临床免疫检验的结果,基层医院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由于基层医院资源有限、人员素质不齐等因素的影响,其在临床免疫检验方面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质量控制是确保临床免疫检验工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层医院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为提升基层医院免疫检验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基层医院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免疫检验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由于基层医院环境条件有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免疫检验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基层医院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探讨质控指标的选择是否合理、实施情况是否规范、结果分析是否准确以及质控效果是否有效的问题。

通过对基层医院的质控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评价基层医院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为提高基层医院的免疫检验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临床医学检验:十免疫检测的质量控制考试题库真题

临床医学检验:十免疫检测的质量控制考试题库真题

临床医学检验:十免疫检测的质量控制考试题库真题1、单选A/P在哪个飞行阶段可产生前轮控制指令().A.起飞B.着陆C.近进和着陆D.起飞和着陆正确答案:B2、单选通常使用的商品校准品是()A.一级标(江南博哥)准品B.二级标准品C.三级标准品D.四级标准品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C3、名词解释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正确答案:为一产品或服务满足特定的质量要求提供充分可信性所要求的有计划的和系统的措施。

4、多选ELISA中,若临界质控物检测为阴性,应该核查的问题有()A.试剂B.仪器设备C.加样操作D.质控品是否失效E.病人标本采集、保存是否正确正确答案:A, B, C, D5、判断题ROC曲线越向左上偏,曲线下的面积越大,其识别能力也就是临床准确性越优秀。

()正确答案:对6、配伍题含量确定的处于一定基质中其特性明确的物质称()含量已知的处于与实际标本相同的基质中的特性明确的物质称()A.纯品B.冻干品C.样品D.标准品E.质控品正确答案:D,E7、判断题OCV是所有测定数据不管其是否超出了3S,均要用于统计计算。

() 正确答案:对8、多选室间质量评价的局限性有()A.参评实验室没有同等的对待EQA样本和患者标本B.当使用单一靶值时,难于评价单个实验室和测定方法C.在不同的EQA程序中,对实验室的评价可能不同D.可以监测参评实验室相应测定项目的测定准确性E.可能会妨碍给出不同结果的改良方法的发展正确答案:A, B, C, E9、单选下列哪一步骤不是ELISA的反应过程,但却是决定试验成败的关键() A.温育B.洗涤C.结果判断D.加样E.显色正确答案:B10、配伍题将实际患者正确要判断为阳性的为()将实际无病者正确的判断为阴性的为()A.阳性B.阴性C.真阳性D.真阴性E.假阳性正确答案:C,D11、判断题如果RCV的S(标准差)值比OCV的S值更小,说明0CV不是最佳条件下测定的,应重新再测OC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其他TAA
第四节
常见肿瘤的免疫诊断及应用原则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 临床常规检测的肿瘤标志物 1、AFP 2、CEA 3、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和前列腺特异性抗 原(PSA)
第三十章 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第一节
引起排斥反应的靶抗原
•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 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 其他组织相容性抗原 1、ABO抗原系统 2、组织特异性抗原
• 血清区带电泳
• 免疫电泳
第二十九章 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验
肿瘤相关抗原
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TAA),是指非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抗原成分,也少 量地存在于正常细胞,但在肿瘤发生的机体可异常 表达。TAA包括癌胚胎抗原和分化抗原两种类型。
• 胚胎抗原 • 分化抗原
移植物与受体的预处理
•பைடு நூலகம்移植物的预处理 • 受体的准备
免疫抑制措施 (一)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 化学性免疫抑制剂 • 生物性免疫抑制剂 (1)细胞性多克隆抗体 (2)细胞性单克隆抗体 (3)细胞因子的单克隆抗体 (4)某些融合蛋白 (5)反义寡核苷酸 • 某些中草药 (二)免疫耐受的诱导
第四节 • • • •
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 输血反应 • 新生儿溶血症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 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 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1、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2、局部血液动力学因素的作用 • 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组织损伤 1、补体的作用 2、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3、血小板聚集加重局部充血水肿
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一)抗原 引起Ⅱ型超敏反应的抗原主要分两类: 1、细胞表面固有的抗原成分 2、吸附于组织细胞上的外来抗原、半抗原或抗原 抗体复合物。 (二)抗体为IgG或IgM
(三)组织损伤机制 1、激活补体 2、免疫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破坏靶细胞 3、NK细胞发挥ADCC作用破坏靶细胞
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 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 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 接触性皮炎
第二十六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T细胞对自身抗原应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
第二节 质量保证、室内质控和室间质 评之间的关系
临床实验室 常规免疫检验的 步骤很多,基本 上可分为标本收 集、实验室测定 过程和结果报告 及其解释等(图 24-3)。
第三节 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原则
一、标准化操作及流程 二、标准品和质控品的应用 (一)标准品和质控品的分类 标准品即含量确定的处于一定基质中其特性明 确的物质,这种物质通常是纯品,可分为第一、 第二和第三等三个等级。一级标准品数量有限, 可使用10至20年,其为冻干品,内含载体蛋白。 通常国际标准品(international standard,IS) 为一级标准;国家标准品则为二级标准,可溯源 至一级标准,二级标准可用来维持校准。三级标 准品则通过与二级标准的对比而来,为通常使用 的商品校准品。
第二十七章 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节 免疫增生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 浆细胞异常增殖 • 正常体液免疫抑制 • 异常免疫球蛋白增生所造成的病理损伤
第三节 • • • • •
常见免疫球蛋白增殖病
多发性骨髓瘤 巨球蛋白血症 重链病 轻链病 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常用的免疫检 测
第二节
排斥反应的种类及发生机制
• 超急性排斥反应 • 急性排斥反应 根据排斥反应的病理特点,急性排斥反应又分 急性体液排斥反应和急性细胞排斥反应: 1、急性体液排斥反应 2、急性细胞排斥反应 • 慢性排斥反应
第三节
组织配型
排斥反应的预防与治疗
• HLA配型 • HLA交叉配型与预存抗体的检测 1、淋巴细胞交叉配合试验 2、T细胞淋巴细胞毒性交叉配型 3、B细胞淋巴细胞毒性交叉配型 4、流式细胞法交叉配型 5、自身交叉配型
(二)标准品和质控品的基本条件 三、实验室的环境、设施和设备 四、免疫测定方法在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的评 价 1、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效率 2、阳性和阴性预测值 3、ROC曲线
第二十五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 Ⅱ型超敏反应是由抗体IgG、IgM引起。存 在于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抗原与相应 抗体结合后通过激活补体、免疫调理作用 及 ADCC作用,最后破坏了靶细胞,引起Ⅱ 型超敏反应性疾病。Ⅱ型超敏反应又称为 溶细胞型或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排斥反应的免疫检验
体液免疫水平检测 细胞免疫水平检测 补体水平的检测 急性时相反应物质的检测
第五节
肾脏移植
常见的组织或器官移植
• 组织配型在肾脏移植中的应用 • 肾移植受者的疗效监测
骨髓与其他来源的干细胞移植
• 骨髓移植 • 外周血和脐血干细胞移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