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验室内质量控制的标准操作程序
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内部质量控制方案

质控物选择
定值质控品:封闭系统
定值质控品有制造商使用合适的分析方法或过程分析的参考值, 并指定参考范围
非定值质控品:第三方
非定值质控品可以在标贴上标示目标浓度(如:低、高、中), 但是没有指定的参考范围,可以不用指定非定值质控品应用的分析测 试系统,但需满足质量控制的系统规则。
可以使用肉眼判断结果的规则; 也可以使用统计学质 控规则,至少利用一个偶然 误差及一个系统误差规则。 阴、阳性质控物的检测结 果必须 分别为阴性和阳性。
质量保证体系学习:室内质控(1)
标准品、对照品、校准品、质控品、参考品??
质量保证体系学习:室内质控(1)
质量保证体系学习:性和阴 性质控物进行质控。实验室应定义自己的质 控批长度。
质控物位置
不能固定而应随机放置且应覆盖检测孔 位(标本间隔)
质量保证体系学习:室内质控(1)
质控记录
• • • • • • • 检验项目名称 方法学名称 分析仪器名称和唯一标识 试剂生产商名称 批号及有效期 质控物生产商名称、批号和有效期 质控结果、结论。 月报告制度 失控时,应分析造成失控的根本原因,采取纠 正措施,必要时引入预防措施。
质量保证体系学习:室内质控(1)
质控判定规则
肉眼判断结果的规则: 阴、阳性质控物的检测结果分别为阴性和阳性即 表明在控,
滴度(稀释度) 判定结果的规则: 阴性质控物必须阴性 阳性质控物结果在上下 1 个滴度(稀释度)内, 为在控。
质量保证体系学习:室内质控(1)
质控判定规则
数值或量值判定结果的规则:
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内部质量控制方案
质量保证体系学习:室内质控(1)
质控物选择
免疫检验质控

检测系统定义-- 是指完成一个检验项目的测定所 涉及的仪器、试剂、校准品、耗材等的组合。
11
临床免疫检验中使用的检测系统的好坏,将直接 影响检测结果的质量。在将确定的检测系统应用 到临床前,需要通过评估来判断该检测系统的性 能是否符合厂家申明,是否符合临床要求。临床 免疫检测系统性能的评估内容至少包括精密度 (批内、批间)、准确度、分析测量范围、临床 可报告范围、参考区间验证等内容。必要时,针 对某些特殊项目,如促甲状腺激素(TSH)、肌钙 蛋白I(Tnl)等,还需要确定检测系统的分析灵敏度。
13
四、标准曲线的校准与标准品值的溯源
(一)标准曲线的校准 所谓标准曲线的校准,是指将标定了分析物浓度的定 标品在检测系统上检测并获得分析物浓度高低与检测设 备信号强弱之间关系的步骤。进行校准的目的是为了实 现待检物质的定量检测,因此,校准是针对定量检测设 备而言的,定性和半定量检测不存在校准的概念。 在下列情况时,需要对标准曲线进行校正:①标准曲 线过期;②在新批号试剂使用前;③仪器相关部位经过 较大维修、配件更换或缓冲液等试剂的升级。值得一提 的是,室内质量控制结果超出范围时,并不需要在第一 时间进行校准,只有在排除其他可能,并确认可能是由 于标准曲线漂移而导致的失控的情况下才需要重新校准。
4
二、患者准备 医护人员、样本采集人员、检验技术人员应了解采 集前患者的状态要求和影响结果的非疾病性因素, 并将相关的要求和注意事项通过合适的途径告知患 者,以获得患者的配合,保证所采集标本能客观真 实反映当前的疾病状态。 三、标本的采集、传送与保存 (一)标本的采集 对用于激素和治疗药物测定的血清标本的收集,要 注意收集时间及体位对测定结果产生的影响。如可 的松在早晨4:00~6:00之间,会有一峰值出现;生 长激素、促黄体激素 (LH)和促卵泡激素(FSH)均以 阵发性方式释放;当从卧位变为站立位时,血清中 肾素活性将出现明显增高;治疗药物的监测,应根 据药代动力学选择服药后的最适时间抽血检测。
免疫定性试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免疫定性试验的室内质量控制浙江省人民医院检验中心陈永健免疫定性试验免疫定性试验:只有两种检测结果(例如:阳性/阴性、存在/不存在、有反应的/无反应的)的方法。
半定量免疫试验:结果报告为阴性、+1、+2、+3或滴度(1:8等)的方法(例如抗核抗体(ANA)滴度报告、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临床定性免疫检验重要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控制指标(征求意见稿)2012-2-8免疫定性试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ICA) 免疫渗滤试验(IFA)传染性标志物(HBV、HIV)激素(HCG、LH)心损标志物(cTNI、CKMB)金标免疫层析试验的室内质量控制质控区/对照区是室内质控?质控区质控区HCG金标试纸检测原理质控区呈色,反映了检测过程的无失误,但不能完全说明灵敏度有无变化,即不能用“质控线”来代替对试纸条质量的评价。
你在,或者不在,我都在这里。
HBsAg批批检?免疫定性试验如凝集试验、金标记免疫层析试验大都属于CLIA’88豁免的技术。
FDA等批准家庭使用的技术,只要求检测装置有内对照,检测结果满足说明书规定即可。
对于需要经验来判定结果的技术仍需在实验室进行,均有质控的要求,但国际上无具体操作的规定和资料。
美国CDC在“CLIA”88豁免的HIV抗体快速检测质量保证指南<2007年版>中要求:除检测装置的内对照外,每检测日或分析批,应使用弱阳性和阴性外对照作为质控。
无判定标准,一般理解为阴、阳性质控的检测结果分别为阴性和阳性即表明在控,相反则为失控。
金标记免疫层析试验的猜想质控物:阴性和弱阳性外对照质控频度:检测日或分析批为单位质控判断:阴、阳性质控物的检测结果分别为阴性和阳性即表明在控。
ELISA的室内质量控制〖临床ELISA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尽量控制可控因素:加样量、温育温度、洗涤次数/洗涤量、酶标仪等。
减少不可控因素引起的误差:酶标板质量、温育时间等。
临床免疫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免疫检测标准操作规程(SOP) 临床免疫学实验室作为提供诊断,预防治疗疾病信息,为评估个体健康水平对源自人体物质进行免疫学,血液学,血清学或相关方面检查的机构,其质量保证应是其核心工作之一,临床免疫学实验室的质量保证,贯穿于临床免疫检验整个过程,涵盖实验室内外进行的涉及临床监测的所有活动,包括从开出化验单到发出检验结果的实验工作的所有步骤,大致分为检测前操作,检测中控制和检测后分析三个环节,检测前操作始于临床医生的要求,包括检查要求,患者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样品在实验室内部或实验室之间的传送,检测中控制既传统的实验室内测定,指样品的接收,检测仪器与试剂的选择,实验环境,工作条件,质控方法,人员配制及项目测定;检测后分析是指分析后阶段,包括对结果的系统性审查,将其格式化,对结果的解释做出报告,以及对检测样品的储存.一:样本的接受、收集和处理在临床免疫检验中,实验前的质量控制主要是样品的质量控制.用于免疫检验的临床标本最为常用的血清(血浆),使用其测定的标志物一般是有传染性病原体的抗原和抗体、肿瘤标志物、激素、特种蛋白、细胞因子和治疗药物等,有时由于特定的检测目的,也用唾液、脑脊液、尿液和粪便等标本.这些用于免疫检验的临床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其最终测定质量,因此样品质量控制是临床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样品质控包括:1.病人准备根据医生的要求,病人是否为检验做好准备,例如禁食;是否摄取干扰检验的药物,如激素、某些蛋白制剂等.2:标本收集根据检测的项目,要注意标本搜集是否按规定时间,标签与标本是否相符,使用抗凝剂是否正确,分离血清时有无溶血及浑浊.在用于激素和治疗药物测定的标本的收集,收集时间甚至体位都有可能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用于传染性病原体的抗原和抗体、肿瘤标志物、特种蛋白等检测的血清标本的收集则没有时间和体位方面的影响.3.标本处理采集后的标本要及时运送、正确接收、分离和储存.由于标本中某些激素、药物稳定性差,在长时间搁置或长距离运送后降解,影响测定结果,因此标本采集后要及时送检;实验室人员收到标本时应注意核对标本标签与申请单标签是否一致,标本是否符合项目要求,量是否足够;最好进行唯一的编号,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使用一个标本检测多个项目,最好离心后,重新分配样品,并做好标示,以避免样品的交叉污染;离心要充分,血清或血浆要清亮,注意避免严重溶血.二:临床免疫学检验室内质控的内容(一)临床免疫学实验室质量手册的编写及执行临床免疫学实验室质量手册是临床免疫学实验室质量保证的纲领性文件,是符合各自实验室要求的质量手册,包括质量方针、组织结构、人员培训制度、试剂采购制度、仪器管理制度、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控制制度、实验室环境要求,还要建立必要的内外部的质量上审核制度.(二)实验室环境设施和仪器设备的质量保证临床实验室开展免疫学试验应具备一定的工作环境条件,工作区内无磁场、无噪音,室内温度湿度适宜,并具备应有的安全消毒及保护措施,应进行良好保养:(1)贵重仪器应有操作卡,使用登记.(2)做好仪器应有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并定期检查技术参数,定期进行校准.(3)免疫仪器使用时均应有质控物,以检查仪器的灵敏度、精密度及准确度.(4)免疫仪器严格执行预防系性维护制度,仪器超过允许误差范围或发生故障,应立即检修.(三)试剂的选择、接收、储存及校验(四)实验室操作的标准化及流程三:检测原理、方法与步骤酶联免役吸附剂测定(ELISA)是1971年有瑞典学者Engrll和Perlmann首先建立的一种运用酶标免役技术进行液体标本中微量的物质测定的试验方法,是医学免役检验中最常用的固相异相酶免役测定.该测定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性好、酶标试剂可较长时间保持稳定,测定方法简便易行.原理(1)将Ag或Ab结合到固相载体的表面,并保持其活性,形成固相Ag或固相Ab,(2)将Ag或AB与酶交联成酶标AG或酶标AB;(3)使受检标本,酶标AG或AB以不同步骤与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AG或AB起反应应,形成固相化的酶标AG或AB免役复合物,反应终止,经洗涤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酶标免役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通过抗原抗体反应而固相化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量成一定比例,加入酶反应底物后被催化生成的有色物量与受检物质量直接相关,根据颜色深浅即可对样品中待测物质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方法与步骤(一)经典ELISA方法1:双抗体夹心法(旧称三明治法或直接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但仅适用于两价或两价以上抗原的检测,而不使用于小分子抗原或半抗原物质的测定. 其测定步骤是将已知特异性抗体包被与固相载体上,形成固相抗体,加入含待测相应抗原的样品,经温育使之与固相抗体结合,洗涤,除去无关物质;再加上酶标记的另一特异性抗体,使酶标抗体与结合在固相上的抗原结合,洗涤,除去未结合的酶标抗体;然后加入底物显色.终止反应后,反应颜色的深浅与标本中待测抗原的量成正比,通过目测定性或通过酶标仪测量光密度值进行绝对或相对定量.2:间接法主用于检测未知抗体(IgG)可用于多种抗体测定.3:双抗原夹心法主要用于检测未知抗体,但不局限于IgG型,可用于更广泛抗体的测定. 其步骤是用已知特异性抗原包被固相载体,形成固相抗原,加入含待测相应抗体的样品,经温育使之与固相抗原结合,洗涤,除去无关物质;在加入酶标相应抗原,使酶标抗原与结合在固相上的待测抗体特异性结合,洗涤,除去未结合的酶标抗原;然后加入底物显色.终止反应后,反应颜色的深浅与标本中待测抗体的量成正比,避免了间接法易受标本中多种物质干扰而产生假阳性反应的缺点.4:竟争法5:反向间接法四:质控品的应用方法质控品是指含量已知的处于实际标本相同基质中的特性明确的物质,这种物质通常与其他杂质混在一起,一般分为质控血清盘,室内质控品,室间质评三类.(1)基质对测定结果应无明显反映.(2)室内质控品应保持稳定.(3)无已知的传染危险性,对已知的HIV HCV HBV 等必须做灭活处理.(4)靶值或预期结果已经确定.(5)应有足够多的同一批号质控品,减少误差.五:仪器的使用与维修(1)贵重仪器应有操作卡,使用登记.(2)做好仪器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并定期检查技术参数,定期进行校准.(3)免疫仪器使用时均有质控物,以检查仪器的灵敏度、精密度及准确度.(4)免疫仪器严格执行预防性维护制度,仪器超过允许误差范围或发生故障,应立即检修.六:实验室的清理和消毒(1)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2)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戴口罩,手套.(3)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临床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流程

临床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流程临床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流程一、引言免疫学检验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证免疫学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保障患者诊疗安全的关键。
本文档旨在介绍临床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流程,帮助实验室准确评估质量控制,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质量控制计划1.确定质量控制目标:根据实验室的具体要求,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目标,如准确度、精密度等。
2.制定质量控制方案:根据目标确定质控品的选择和使用频率,制定各项质控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三、质量控制样本管理1.样本采集与保存:采集质控样本时,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确保样本的保存时间、温度和方法与实际临床样本一致。
2.质量控制样本分类: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和方法,将质控样本进行分类并标识,方便管理和追溯。
3.保密性和安全性:质控样本的管理应注意保密性和安全性,防止误用或泄露。
四、质量控制数据分析1.数据收集和记录:对每次质控样本的检验结果进行收集和记录,包括样本标识、检验人员、检验时间、仪器型号和检验结果等信息。
2.数据分析和比对:将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与预设的质控目标进行比对,评估实验室的检验准确性和稳定性。
五、异常结果处理1.异常结果的判定:根据质控数据分析,确定是否存在异常结果,并进行进一步的确认和验证。
2.异常结果的处理:对于异常结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排查和纠正,包括检查仪器的运行状态、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六、质量改进措施1.定期评估:对质量控制的流程和结果进行定期评估,确保其持续有效。
2.问题解决与改进:针对实验室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推动实验室质量的不断提升。
附件:1.质量控制记录表格2.质量控制样本分类及标识指南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对医疗机构进行管理的法规文件。
2.《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卫生健康部制定的对临床实验室进行质量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临床免疫学检验标准操作程序(SOP)

临床磁酶免疫学定量检验规范仪器设备的操作程序,保证加样器的正常状态。
【适用范围】本实验室加样器的操作。
【操作人员】本实验室实验人员。
【操作步骤】1.设定容量值:转动加样器的调节旋钮,反时针方向转动旋钮,可提高设定移液量。
顺时针方向转动旋钮,可降低设定移液量。
在调整设定移液量的旋钮时,不要用力过猛,并应注意使移液器显示的数值不超过其可调范围。
2.预洗:当装上一个新吸头时应预洗吸头,先吸入一次液体并将之排回原容器中。
3.吸液:[1] 选择合适的吸头安放在移液套筒上,稍加扭转压紧吸嘴使之与套筒之间无空气间隙。
[2] 取液之前,所取液体应在室温(15℃-25℃)平衡。
[3] 把按钮压至第一停点,垂直握持加样器,使吸头浸入液面下2~3毫米处,然后缓慢平稳地松开按钮,吸入液体,等一秒钟,然后将吸头提离液面,贴壁停留2-3秒,使管尖外侧的液滴滑落。
4.放液:[1] 将吸头口贴到容器内壁底部并保持100~40°倾斜。
[2] 平稳地把按钮压到第一停点,等一秒钟后再把按钮压到第二停点以排出剩余液体。
[3] 压住按钮,同时提起加样器,使吸头贴容器壁擦过。
[4] 松开按钮。
[5] 按吸头弹射器除去吸头。
5.加样器吸嘴为一次性使用。
【加样器的维护保养程序】加样器应根据使用频率进行维护,但至少应每3个月进行一次,具体方法如下:1.一般维护可用中性洗涤剂清洁,或者用60﹪的异丙醇,然后用蒸馏水反复洗涤,去除洗涤剂或异丙醇,晾干。
清洁后活塞处可使用一定量的润滑剂。
2.如果有液体进入加样器内的严重污染,可将加样器拆开后进行清洁,具体拆开步骤参照加样器说明书。
3.高压消毒,有的加样器的吸管部分可高压消毒,但需注意的是消毒时不可超温超时,也不能挤压放置,以免造成变形。
4.可调式移液器在不使用时应妥善地竖立放于支架上,远离潮湿及腐蚀性物质。
5.在移液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液体进入加样器套筒内,必须注意:压放按钮时保持平稳;加样器不得倒转;吸头中有液体时不可将加样器平放。
检验科免疫组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科免疫组室内质控SOP一、目的为了监测和评价本室工作质量,保证检验报告的可靠性,随时了解并控制实验室检测精密度的变化,并监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本室工作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的稳定性。
二、适用范围免疫组室内质控标本的检测。
三、职责本室检验人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岗位室内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室内质量控制原则4.1、免疫实验室开展的所有检测项目均要求进行室内质量控制。
4.2、室内质控应在日常常规工作中进行,以监测方法或者检测系统的稳定性,质控品的测定要与日常标本的检测一致。
4.3、质控过程要遵守制造商对质控的要求和说明。
测定过程遵循各检测项目的SOP。
4.4、每个工作日做一次室内质控。
室内质控图中心线(均值)和控制限(标准差)的设定见下文详细说明。
4.5、每天检查室内质控结果,依据12s,13s,22s规则(见下文详细说明)结合质控图分析本次测定结果是否在控。
如违反规则,按失控程序处理(详见下文)并填写失控记录单。
4.6、每月末打印当月质控图,并对当月质控图进行分析,填写室内质控月报表。
五、室内质量控制实际操作5.1、分析前质量管理5.1.1、检验申请临床医师应明确检测目的,了解每项免疫学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结合临床合理选择检测项目,应注意避免项目盲目或过度检查问题,考虑检测项目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5.1.2、患者准备应告知患者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和相应的准备工作,使患者了解运动、饮食、吸烟、药物、情绪波动、月经周期等对相关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5.1.3、标本采集免疫学检验通常采用血清、血浆标本,其它标本包括尿液、脑脊液、全血细胞等,明确检验目的,正确采集标本。
5.1.4 、标本运送抗凝血、脂血、溶血及一些分析前变异、基质效应可能对免疫检测造成干扰。
运送过程中要注意容器的密闭性和生物安全,特别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抗原抗体检测。
5.1.5、标本的接收和处理免疫标本检验项目多、数量大,易出现差错,应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及标本签收制度,验收内容包括:5.1 .5.1、所选项目是否与标本种类、标识一致;5.2 .5.2、检查标本的量和外观;5.1.5.3、核实标本的时效性。
免疫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的标准操作程序

免疫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的标准操作程序(EQA)【目的】采用一系列的办法连续地、客观地评价各实验室的试验结果,并发现室内质控不易发现的不准确性,了解各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差异,并帮助校正,使具有可比性。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变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基本概念】【质量控制】是监视ELISA操作全过程,排除误差,维持标准化操作的一个管理过程。
这一过程是通过一个反馈环路进行的:1.确定控制的对象;2.规定控制对象的标准(预期值);3.制定或选择控制方法和手段;4.测量实际数据;5.比较或较对实际数据与预期值之间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超出预定误差范围,报警系发出信号,反馈通道中断。
6.采取行动,解决差异。
恢复原状(原标准状态)的手段发挥作用。
质量控制主要采用质控图进行。
质控图是把某一检验的性能数据与所计算出来的预期的"控制限"进行比较的图。
这种性能数据是在按规程正常进行时,按时间顺序而抽选出来的,其目的是检测检验过程中变异的可追查性原因。
可追逆性的误差原因,是指除去随机误差以外的其他原因。
在GLP概念里QC即指IQC,其定义为: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连续评价本室工作的可靠性,旨在监测和控制本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提高批内批间样本检验的一致性,以确定检验报告是否可靠或可否发出的一项工作。
免疫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要比生化方法高得多,因此QC手段不能照搬生化模式。
【灰区概念】把定量分析的正常值范围引入定性分析建立灰区概念,即将COV值上下的一段区域定为阳性可疑,需重复实验或换试剂重测以确定其阴阳性,如仍落在灰区范围内则报告+(阳性)。
灰区概念对血站系统的献血员筛查尤为重要。
灰区的设置有二种:1.COVX(1土CV), CV为该试剂的批内CV (一般在15-20%间);2.COV±2s, s为实验室做室内质控ROC的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目的:室内质量控制(IQC)是由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采用一系列的方法,连续的评价实验室工作的可靠程度,确立报告能否发出。
旨在检测、控制本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本室常规工作中批间、批内标本检测的一致性。
2.0分析前质控:2.1人员培训:实验是人操作的,因此检验人员需经过培训,熟练掌握本专业如下几方面的技术知识:2.1.1 检验项目的基本原理(ELISA原理);2.1.2 临床意义;2.1.3熟悉检测技巧,了解易出差错的环节及难点;2.1.4熟悉检测试剂性能(包括试剂盒组成,包被片段及其组成);2.1.5熟悉检测仪器的原理及性能;掌握数据处理的能力和质量控制知识。
2.1.6某些特殊项目的检测如抗HIV等需经有关部门组织的专门培训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室内质控血清:采用卫生部或省临床检验中心制备的质控血清2.3试剂盒选择卫生部规定乙肝试剂,丙肝试剂,艾滋病试剂,梅毒试剂及血型试剂必须使用经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合格,并贴有防伪标签的产品。
2.4试剂盒评价:试剂评价需要有权威的血清考核盘(Panel )进行检测,价格昂贵,操作繁琐,一般实验室不易开展,可以通过以下信息,了解试剂质量。
2.4.1根据该试剂生物制品鉴定所的批批检定报告,了解其质量水平,按照质量计划选择灵敏度高的或特异性高的试剂;2.4.2通过询问试剂包被物的组成,如原料来源(基因工程或合成多肽),片段的组合(按比例混合或化学合成),片段的长短等判断试剂的优劣;2.4.3参考室间质评报告中对试剂的评价结果,了解不同试剂的质控成绩。
2.4.4根据权威部门发布的试剂评价结果,了解市场上试剂的质量优劣。
2.5仪器质控:2.5.1移液器:ELISA加样量小(5-100 u l ),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利用称重法检查:吸取刻度指示量的水,万分之一天平称重后计算吸量是否准确,一般应在土10%以内;2.5.2水浴箱:经常检查水浴箱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和水中(或温箱内)实测温度是否一致,允许有土1C的误差;2.5.3洗板机:每个厂家设置洗板后的残留液有各自的规定一般不超过2ul ,人工扣板时,垫纸不湿,定期检查管孔是否堵塞;2.5.4酶标仪:经常维护其光学部分,防止滤光片霉变,定期检测校正,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
酶标仪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测读速度、读数的准确性、重复性、精确度和可测范围、线性等等。
优良的酶标仪的读数一般可精确到0.001,准确性为土1%重复性达0.5%。
2.6标本的米集和保存261标本采集时应尽量避免溶血,因红细胞破裂可释放过氧化物酶活性物质干扰立可读方法的结果,以HRP为标记的ELISA测定中,溶血标本会增加非特异性显色造成假阳性。
2.6.2长菌的标本同样的道理也易产生假阳性,因菌体中可能含有内源性HRP也会产生假阳性反应。
2.6.3抗凝不完全的标本因纤维蛋白元的干扰而造成假阳性,建议尽量不用抗凝血尤其是不使用用肝素抗凝剂。
2.6.4标本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过长易导致血清IgG聚合,使间接法的试剂本底加深,一般血清置4 C冰箱5天内完成测试。
如需保存一周以上则要-20 C冰冻保存,冻结血清融解后,蛋白质局部浓缩,分布不均,融解时应上下颠倒充分混匀,同时避免气泡。
可上下颠倒混和,不要在混匀器上强烈振荡。
反复冻融会使抗体效价跌落,如需保存作多次检测,宜少量分装冰存。
2.6.5 ELISA 的灵敏度>1 ng/ml水平上,标本间的污染要尽量避免,尤其不应与生化试验用同一管标本。
3.0分析中质控:ELISA实验的结果受操作影响很大,每个步骤包括加样,温育,洗涤,显色,酶标仪读数均应认真负责才能充分发挥ELISA的高灵敏,强特异的优点。
因此,应建立实验项目的标准操作程序(SOP)。
3.1加样3.1.1加样应用微量移液器(加样枪)按规定的量加入微孔板底部,避免加在孔壁上部,不可溅出,不可产生气泡。
3.1.2每次加样应更换吸嘴,做到一人一吸头,以免发生交叉污染;干吸头预先在血清中抽吸三次。
3.1.3样本稀释,目的是为了减少非特异性反应,所以一定要先加稀释液后加样本,特别注意加样后要在微量振荡器上振荡30秒钟,同时注意防止液体溢出。
如后面操作步骤中加二种以上试剂时均需振荡混匀。
3.1.4如用滴瓶滴加试剂应先将滴瓶摇匀并挤去第一滴有气泡的试剂后加样。
3.2温育3.2.1抗原抗体反应需要在一定温度下(37° C),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反应的平衡点3.2.2 ELISA 边缘效应是由温育形成的。
所以温育一般采用能使反应液温度迅速达到平衡的水浴法。
水要浸至板条的1/3处。
3.2.3反应板不宜叠放,注意温育的温度和时间应按规定控制,一个人操作时,一次不宜多于两块板同时测定。
3.3洗涤3.3.1手工洗涤一般采用浸泡方法:1)甩去孔内反应液;2 )用洗涤液过洗一遍(即注满孔后即甩去);3)微孔重新注满洗液后浸泡2-3分钟,间歇摇动;4)甩去孔内液体,拍板,用纸吸干。
重复以上操作至少5次。
注意各种试剂盒的洗涤液尽量不要混用。
3.3.2洗板机洗板一定要预先把板架放平,使洗板机上的每个放液和吸液纤孔都能一致地插入孔底,将孔内液体全部吸干,同时要设置一定的浸泡时间。
如出现机洗后拍板有较多残留液时应再用手工洗2次以上。
关机前要用蒸溜水冲洗管道,避免堵孔。
3.4显色341 HRP催化底物的一步呈色反应,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温度,3.4.2 一定要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时间温度(一般为37° C, 10-15分钟)恒定反应后终止3.4.3或根据临界值质控血清吸光度值达0.2左右使的时间而恒定反应时间.3.5酶标仪判读结果3.5.1显色反应终止后应立刻比色(30分钟内)。
3.5.2常见的显色系统有OPD和TMB二种,以后者最为常见,而TMB酸不易终止因此必须尽快比色以免影响结果。
OPD终止后显棕色,测定波长为490nm TMB终止后显黄色,测定波长为450nm,二种底物的校正波长均用630nm。
3.5.3使用双波长的优点可以消除反应板条上的划痕手印的干扰。
同时要注意反应板应用纸吸干后才能置酶标仪中比色,否则吸光度易出现负值或损坏滤光片。
4.0分析后质控:4.1报告方式4.1.1定性试验:国内外为便于统一计算,一律按S/COV方式报告,S为标本A值,COV即卩Cut Off值(或COV[1] 夹心法和间接法以S/CO店1为阳性;竞争法与中和法以S/COW 1为阳性[2] COV的计算公式以试剂盒说明书的为准常见的有:A)COV=2.1 X N (当N不足0.05时按0.05计),此公式由P/N>2.1换算而来,常用于夹心法。
B)COV=0.5 X N,从抑止率公式换算而来,常用于竞争,中和法。
C)COV=N+C(C为常数),用于间接法。
D) COV=X P+N(C为常数),用于间接法。
此公式最客观,但对厂家要求很高,阴阳性对照测定值要基本恒定。
4.1.2定量分析:严禁用定性试剂盒做定量分析。
[1] 用已知量的系列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结果以绝对量或单位表示。
ELISA的标准曲线每次都要和待测标本做在同一块板上。
[2] 现有的ELISA定量试剂盒标准曲线只有在较窄的浓度范围内成直线,要得到精确的结果实属不易。
4.2记录4.2.1所有实验的原始资料均应存档;所有的记录均应规范登记在册;原始登记表应记录试剂来源、批号;质控血清的来源及测定值并注明是否在控;签上实验者姓名及审核者姓名。
4.2.2如试验结果对临床诊断有决定意义,其样本应保留,至少与病历保存期一致4.3定性试验ELISA定性试验的临床意义在于是否检出病原体,与检出量无关,因此QC要保证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生化的质控图方法仅能观察灵敏度而无法监控特异性。
建议使用临界值血清界定法:将试剂盒所设的阴阳性对照作为内对照指示反应;另设临界值、高值质控血清,正常人血清作为外对照,与标本同时检测,临界值S/C.0 > 1,高值质控血清S/C.0 > 10,正常人血清A值在0.05~0.07之间。
阳性质控血清失控(临界值为灵敏度,高值为"HOOK效应监控)应重做阴性标本;阴性对照失控应重做阳性标本。
以表格式记录每块板的外对照实验结果,作为QC资料存档。
4.4定量试验ELISA定量试验常见于肿瘤因子(如AFP, CEA CA系列),激素类,免疫球蛋白类,这些物质在体内有一定的量(正常范围),超出这个量才呈病理情况,故需定量测定。
定量试验的质控方法可参考生化方式。
4.5"即刻性"质控在开始进行质控时,只需要有3个质控血清测定值即可进行质控。
当这组数据扩大到20次有效值时就可以计算RCV勺X,s。
方法:4.5.1先将测定值从小到大排列,X1最小,Xn最大;4.5.2计算X和s;4.5.3计算SI上限值和下限值。
SI上=(X最小-X )/S , SI下=(X最大-X)/S4.5.4对照SI表,检查是否出控,SI上、下限W规定值,在控;SI上或下限>规定值,失控。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