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_社会支持和非理性信念对男性戒毒劳教人员药物渴求的影响

合集下载

男性强制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

男性强制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
齐 齐 哈 尔 医 学 院 学 报 2018年 第 39卷第 3期 Journal of Qjqihar !
! 望巫 : : : !: .
· 285 ·
moda lities[J].Journal of X—r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21 (2):283—292. [4] 罗青 ,苏凤璋 ,吴天琼 ,等.彩 色超声 与钼 靶 X线联 合诊断 乳腺 小肿块的JI缶床分 析 [J].医学影像 学杂 志 ,2013,23(8):1342一
态 、社会支 持等情况 。选 取标准 :戒 毒人员 一年 以上 .生理戒 毒 已完龙 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 划课题 (16G283) 作 者 单 位 :161006 齐 齐 哈 尔 医学 院精 神 卫 生 学 院 通信作者 :于增艳 ,Email:yuzengyan@ 163.eom
I344.
[5]Pengel K E,Loo C E,Jelle W ,et a1.Avoiding preoperative breast MR1
when conventiona l ima ng is sufficient to stage patients eligible for
brea st conserving therapy[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4, 83(2):273—278. f 6] 尹 益 民 ,任 晓萍 ,潘 文 倩 ,等 .高 频 超 声 及 钼 靶 X 线 检 查 在 乳 腺
【关键词 】 戒毒 ; 心理健康 ; 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2—1256.2018.03.014

男性在押服刑人员社会支持与负性情绪的关系 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男性在押服刑人员社会支持与负性情绪的关系 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男性在押服刑人员社会支持与负性情绪的关系孤独感的中介作用男性在押服刑人员是社会中的一部分,他们的社会支持和负性情绪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而孤独感在这一关系中可能起到中介作用。

本文将从社会支持和负性情绪的关系入手,探讨孤独感在其中的作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社会支持与负性情绪的关系人们需要社会支持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困难,而缺乏社会支持则容易导致负性情绪的产生。

对于在押服刑人员来说,他们往往面临着来自社会的排斥和歧视,同时又需要应对监狱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这使得他们更加需要来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在押服刑人员往往会感到社会的冷漠和孤立,缺乏社会主流的支持和认同,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如抑郁、焦虑、愤怒等。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以对在押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一项对在押服刑人员的研究发现,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降低其负性情绪水平,提高其生活满意度,减少其犯罪倾向。

同样,另一项研究也发现,社会支持对在押服刑人员的心理康复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减少其焦虑和抑郁症状,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

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即使在押服刑人员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支持,他们也可能仍然感到孤独。

由于长期受到监狱环境的限制和约束,他们与外界的联系逐渐减少甚至中断,与家人、朋友和社会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困难,由此产生的孤独感往往会弥漫于他们的生活中。

大量研究证实,孤独感与负性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孤独感是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在社会关系中缺乏满足感和归属感时产生的一种负性情绪状态,它与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密切相关。

一项对手机使用者的研究发现,孤独感与抑郁、焦虑呈正相关,孤独感的增加会导致抑郁和焦虑水平的提高。

而对于在押服刑人员来说,他们长期处于孤独的环境中,与外界的联系逐渐减少,他们的孤独感更加严重。

研究表明,孤独感是在押服刑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与其负性情绪水平密切相关。

可以推测,孤独感可能在社会支持与在押服刑人员负性情绪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男性罪犯人格、社会支持和人身危险性关系的研究

男性罪犯人格、社会支持和人身危险性关系的研究
2财产型罪犯的人身危险性要显着高于暴力型性犯罪和其他类型的罪犯3有前科的罪犯的人身危险性显着高于无前科的罪犯而其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显着低于无前科的罪犯4罪犯的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神经质和精神质对不同犯罪类型的男性罪犯的人身危险性有不同预测力这对于降低不同类型罪犯的重新违法犯罪率有一定指导意义
( )施 测 程 序 及 数 据 处 理 三
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 ,在主试 的统 一指导下一次完成所有 问题 。数据使用 S S 1. PS3 0
三 、结 果 与 分 析 ( )相 关 分 析 一
表1 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变量 人身危 险性
神经 质
人身危险性 10 . 0
017 .1


前 言
人身危险性是犯罪学 中的一个专业术语 ,是行为人实施危害社会和 他人行为的可能性 。 刑释人 员的人
身危险性是指其重新违法犯罪 的可 能性 。人们发现刑释人 员重新犯 罪的可能性远 远高于一般人群 ,即人 身
危 险性 较高 。研究显示 ,美 国的刑 释人员的重新犯罪率是 4 . ,日本的重新犯罪率是 5 .%,我 国大 陆 68 7 2 地 区的刑释人员 3年 内的重新犯罪率为 65 %。0 3年度上海籍刑释人 员 2年 内重新犯罪 率是 6 %, 0 4 . 9 20 . 20 3
( 客观支持) K ( 、S 主观支持 ) L ( 、S 对支持的利用度 ) 。量表的重测信度为 0 2 . ,且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 。 9
( )危险性量表:由邬庆祥编制,该量表用多元回归的方法预测刑释人员的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危险性 3 取值在 0至 l 之间,可 以转换成百分率,取值越大,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就越高。经检验,准确率为 9 %。 2

戒毒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戒毒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戒毒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目的:探讨戒毒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57例戒毒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弹性问卷(CD-RISC)、应对方式调查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社会支持评价量表(SSRS)进行调查,分析戒毒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

结果:戒毒者整体CD-RISC得分为(59.12±9.19)分,属于较差范围;戒毒者的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正相关(r>0,P<0.05),与消极应对负相关(r0,P<0.05),与消极应对负相关(r<0,P<0.05)。

表明吸毒者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理韧性水平也越高,而且更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面对各种问题。

综上所述,戒毒者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可以通过多角度措施改善其心理韧性来提高其应对方式水平和社会支持程度。

参考文献[1] 张润苗.男性戒毒者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3,22(5):366-369.[2] 高云鹏.戒毒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1,17(4):199-201.[3] 谷莲莲,刘新民,杨玉祥,等.843例强制戒毒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4):7-9,12.[4] 张婷,刘新民,韦克诚,等.强制戒毒模式下戒毒者应对方式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3,22(1):34-37.作者简介:左华,1969年3月出生,女,出生地:湖北钟祥,工作单位:湖北省狮子山强制隔离戒毒所(430070),主治医生,大专学历,方向:戒毒医疗。

843例强制戒毒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的分析

843例强制戒毒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的分析
GU L i a n l i a n L I U Xi n mi n Y A NG Yu x i a n g L I Xi u
De p a r t me n t o f P s y c h o l o g y ,W a n n a n Me d i c a l Co l l e g e , An h u i P r o v i n c e , Wu h u 2 4 1 0 0 2 , Ch i n a
t i c s o f d r u g a b s t a i n e r s , a n d p r o v i d e e v i d e n c e f o r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o f d r u g a b s t a i n e r s .M e t h o d s A q u e s t i o n — n a i r e s u r v e y wa s u s e d t o r e s e a r c h t h e p e r s o n a l i t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c o p i n g s t y l e s ,s o c i a l s u p p o a o f 8 4 3 c a s e s o f d ug r a b —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s o c i a l s u p p o  ̄ , c o p i n g s t y l e s a n d p e r s o n a l i t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

男性服刑人员的自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男性服刑人员的自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男性服刑人员的自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刑罚执行中,男性服刑人员总是处在一种较为特殊的状态之中,不仅面临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挑战,还需要面对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巨大压力。

与此同时,服刑人员的自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男性服刑人员的自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

研究问题和目的:本研究的问题主要是探讨男性服刑人员的自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这些因素对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目的包括:1)了解男性服刑人员自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现状;2)探究男性服刑人员的自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3)分析男性服刑人员自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男性服刑人员进行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内容将包括男性服刑人员自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三个方面的变量。

问卷的筛选和设计将参考相关文献的建议,并充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数据分析将主要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男性服刑人员自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男性服刑人员的自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关系,这些因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这些结论将对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参考,帮助他们为男性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本研究还将填补相关领域研究的空白,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_吸毒人员戒毒效果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_吸毒人员戒毒效果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

_吸毒人员戒毒效果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_吸毒人员戒毒效果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

表 1 戒值
TIM E DOSE DRAGE NUMB ALCOHOL SMOK E STARTAG E SMOK EAG E SDOSE NUMBER FACONOMY F EVENT NDIS NSAS PNJJ PNXJ SN ZN XN WN AD NKNOW EQ1 EQ2 EQ3 SOCIAL WORK RELAT ION ENVIRM
· 68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Chin J Drug Depend)2004 , 13(1):68 -71
[ 论著]
吸毒人员戒毒效果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
王增珍1 凌秀凤1 姜东林2 孙家富2 程艺萍2 刘菊香2 湛娇娥2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武汉 , 430030) 2(武汉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 , 武汉 , 430040)
“高优” 表示得分越高越好 ;“ 低优” 表示得分越低越好
· 70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Chin J Drug Depend)2004 , 13(1):68 -71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调查符合入选标准的吸毒人员共有 646 人 , 其中有 4 名(包括 1 名文盲)不愿合作 , 5 名 有严重 并发症不能接受调查 , 6 名在调查过程中因 接受治 疗而中断 , 最后调查人数 631 人 , 调查率为 97.68 %, 去除有严重逻辑错误及有缺项的调查表 , 实际回收 有效问卷 616 份 , 占 97.62 %。 吸毒人员的朋友 、配 偶(或性伴侣)及其他亲属吸毒的比例较高 , 分别为 73.39 %、46.92 %与 14.91 %, 而父母 吸毒的比例 很 低 , 分别为 1.67 %和 0.71 %。 2.2 复吸次数的多项有序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

社会心理因素对禁毒防艾工作的影响研究

社会心理因素对禁毒防艾工作的影响研究

社会心理因素对禁毒防艾工作的影响研究禁毒防艾工作是社会稳定与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心理因素在这一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心理因素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心理状态、信念和行为习惯,它可以对禁毒防艾工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社会心理因素对禁毒防艾工作的影响展开研究,分析其表现、原因和对策。

一、社会心理因素对禁毒防艾工作的消极影响1. 社会偏见和歧视:社会中存在的对毒品使用者和艾滋病感染者的偏见和歧视,导致他们在寻求帮助和接受治疗时面临困难。

这种偏见和歧视阻碍了禁毒防艾工作的开展,使得毒品使用者和感染者更难获得及时有效的支持和援助。

2. 社会压力和困境:禁毒防艾工作不仅需要面对毒品和艾滋病等严重社会问题,还需要应对社会压力和困境。

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工作者常常面临着工作压力、情绪困扰和人际关系等问题,这些因素可能影响他们对工作的投入和效果。

3. 心理恐惧和焦虑: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毒品和艾滋病的恐惧和焦虑心理,会使人们对禁毒防艾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这种心理恐惧会抑制人们主动参与禁毒防艾工作,限制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二、社会心理因素对禁毒防艾工作的积极影响1. 社会支持和合作:社会心理因素中的社会支持和合作精神是禁毒防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社会支持可为毒品使用者和感染者提供帮助和接纳,促使他们寻求戒毒和接受治疗;而合作精神可以激发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禁毒防艾工作,形成合力。

2. 教育和宣传:社会心理因素中的教育和宣传作用可以提高人们对禁毒防艾工作的认知和理解,增加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开展普及性教育和宣传活动,可以提高社会大众对毒品危害和艾滋病预防的认识,从而推动禁毒防艾工作的开展。

3. 社会认同和参与:社会心理因素中的社会认同和参与意味着个体对禁毒防艾工作具有认同感,并愿意主动参与其中。

当人们对禁毒防艾工作的重要性有较高的认知并且能够感受到自身的参与价值时,他们将更积极地为禁毒防艾工作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社会支持和非理性信念对男性戒毒劳教人员药物渴求的影响Ξ杨 波ΞΞ 刘 旭 杨苏勇 安莎莎 应柳华(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北京,102249)摘 要 对273名男性戒毒劳教人员进行测量,探讨了人格、非理性信念、社会支持3因素对戒毒者药物渴求的影响,并对戒毒劳教人员的药物渴求作了初步预测。

结果表明:(1)戒毒劳教人员的人格和非理性信念得分均高于普通人,社会支持得分均低于普通人;(2)对吸毒行为持有的效果期待和自贬依毒的非理性信念,精神质的人格特征以及主观社会支持感对戒毒劳教人员的毒品渴求感存在正向预测作用,解释力为61.9%;(3)结构模型分析发现,人格不能直接影响药物渴求,社会支持和非理性信念对人格起到完全的中介作用,人格、社会支持和非理性信念3因素共同解释男性戒毒劳教人员药物渴求85%的变异。

关键词:劳教戒毒 药物渴求 人格 非理性信念 社会支持1 问题提出 药物渴求(drug craving ),又称心瘾,是药物滥用者对过去体验过的精神活性物质效应的一种难以克制的渴望。

药物渴求是一个从轻到重的连续过程,在药物使用初期,药物的正强化效应对渴求的产生和维持起到关键作用;一旦成瘾,药物剥夺便会提高成瘾者对药物价值的判断,增强对药物的渴求程度[1]。

成瘾者在停用海洛因2年以内的渴求程度不会显著降低,而且数年以后仍然存在对药物的渴求[2]。

由于个体的生理基础、心理特征和药物使用的环境均存在差异,个体之间以及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的渴求度也有所不同,这些影响药物渴求的前因变量就构成了成瘾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biopsychos ocial model ,BPS )[3]。

大量研究证明,药物渴求有确实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但对影响药物渴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研究尚不多见[3]。

本研究试图探讨影响戒毒劳教人员毒品渴求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Mark K.G reenwald 提出,药物渴求的形成与维持受环境、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和个体差异的影响[4]。

人格特质对个体在渴求体验上的差异产生了重要作用[5],戒毒人员在内-外倾、精神质和神经质三种特质上的得分均高于普通人[6]。

吸毒时的快乐体验作为一种奖赏更容易吸引外倾性格者[3];神经质与负性情绪相关,负性情绪会引发更高的药物渴求水平,避免负性情绪是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动机[7];犯人、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物质滥用者都有较高的精神质分数[3]。

社会支持主要以动态的、多维度的人际关系形式出现,包括个体与家庭成员和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等[6]。

社会支持可以作为成瘾者是否复吸的预示因素,当个体对毒品产生渴求时,主观上的无助会妨碍个体采用适当的方法应对渴求反应。

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认为,正性、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对应激状态的个体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对有戒毒愿望的成瘾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8]。

Ellis 提出的“非理性信念”指的是引起情绪、行为失调的信念,多表现为对自己、他人和环境非合理化的要求。

他提出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认为,任何精神病态均来自非理性的信念[9]。

也有人把这种“信念”与“期待”的意义等同[9],指出成瘾者对药物使用总是持有正性的结果期待。

研究发现对大麻的高负性期待可能会在个体使用大麻的开始阶段和使用程度上起到保护作用[10]。

林瑞钦的研究也表明,吸毒者对毒品持有的信念是非理性的,他们往往高估毒品的功效而低估毒品成瘾的危险[11]。

根据过往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人格、社会支持和对药物持有的非理性信念都可能影响戒毒者对毒品的渴求。

人格与成瘾的关系比较复杂。

而社会支持的作用依赖于个体对与他人关系以及自身能力的信心和认知,G ila Chen 认为应该存在某些个人特质,影响个体对社会支持的认知[12]。

非理性信念可能是药物渴求的最大影响因素,其解释力超过了50%[11];在对大麻吸食者所做的研究显示,对大麻效果的负性期待是冲动性人格特质和大麻使用的部分中介[13]。

根据上面的阐述提出研究的假设模型(见图1):药物渴求的前因变量包括人格、社会支持和对药物持有的非理性信念。

人格通过社会支持和非理性信念的完全或部分中介作用,影响戒毒劳教人员的毒品渴求程度。

ΞΞΞ通讯作者:杨波,男。

E 2mail :zsdybo @受横向课题“首都劳教戒毒模式的构建与实施”项目资助。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7,30(6):1413-14171413图1 人格、非理性信念和社会支持对戒毒劳教人员药物渴求影响的假设模型2 研究方法2.1 被试300名男性戒毒劳教人员,有效样本273人,年龄在20~53岁之间(37.82±6.478)。

2.2 测试工具“艾森克人格问卷”(陈仲庚,1985)。

共85个题目,包括4个分量表: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和测谎。

本次测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906。

“非理性信念量表”(林瑞钦,2003)[11]。

共26个题目,分别测试效果期待、自贬依毒、低估毒瘾3个维度。

本次测量的α系数为0.925。

“社会支持量表”(肖水源等,1994)。

共10个题目,分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

本次测量的α系数为0.591。

“渴求度量表”(林瑞钦,2003)[11]。

共10个题目,系单维结构。

本次测量的α系数为0.905。

2.3 步骤由经过培训的主试采用团体测试方法施测。

2.4 数据处理采用SPSS11.5和Amos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3.1 人格、社会支持和非理性信念量表测试结果被试EPQ问卷的得分见表1,社会支持量表分数见表2。

非理性信念量表总平均分为63.05(S D =15.29),其中效果期待维度分数呈正偏态,平均33.22分(S D=8.23);自贬依毒维度分数呈负偏态,平均14.90分(S D=5.54);低估毒瘾维度14.93 (S D=4.07)分。

被试在药物渴求量表上的得分为25.99(S D=7.36)分。

3.2 戒毒劳教人员与普通人在EPQ和社会支持量表得分上的差异按照EPQ常模的年龄阶段将被试每隔10岁分组,将被试的得分情况与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

表1 戒毒劳教人员与普通人(N=368)在EPQ量表得分上的差异年龄人格特质劳教人员普通人t 20~29岁内-外倾11.48±4.5811.39±4.78 0.11神经质15.83±5.8411.49±4.80 4.0033精神质12.00±3.038.36±3.65 6.4633 30~39岁内-外倾11.83±4.4411.43±4.47 1.02神经质12.86±5.259.58±4.767.0633精神质10.50±3.478.25±4.197.3433 40~49岁内-外倾11.45±4.4510.15±4.25 3.0833神经质12.41±5.5411.69±5.15 1.38精神质10.49±3.147.03±4.1211.6833 注:33:p<0.01,3:p<0.05。

与普通人相比,戒毒劳教人员在各年龄段的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3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普通人,而且基本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将被试在社会支持量表上的得分与冯怡的研究数据[14]进行比较(表2),结果显示戒毒劳教人员在客观社会支持度、社会支持利用度、主观社会支持度3个维度的分数都显著低于普通人。

表2 戒毒劳教人员与普通人在社会支持量表分数上的比较吸毒劳教人员(n=273)普通人(n=60)tM S D M S D客观社会支持度 6.10 2.608.46 1.2414.9633社会支持利用度 5.50 1.767.84 1.8521.9033主观社会支持度17.54 5.0719.35 2.50 5.9033社会支持总分29.157.3535.65 4.2914.6233 注:3:p<0.05;33:p<0.01。

3.3 戒毒劳教人员的药物渴求对人格、非理性信念和社会支持的方差分析(ANOVA)分别根据戒毒劳教人员在人格、非理性信念和社会支持量表的得分将其分为低、中、高分组(27%, 46%,27%),对不同分组对象的渴求程度进行方差分析。

1414 心 理 科 学 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不同分组的被试的药物渴求呈现显著的差异(F =3.423,5.7233,1211233)。

事后检验发现,神经质维度低分组的被试渴求的程度显著低于中、高分组(p 低-中=0101,p 低-高=0100),中等分数组的渴求度又低于高分组的渴求度,但差异也未达到显著水平;精神质的低分组药物渴求度最低,其次是中等分数组,高分组的渴求程度最高(p 低-中=0.00,p 低-高=0100,p 中-高=0.06)。

不同社会支持水平被试对药物的渴求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非理性信念水平各异的戒毒者存在显著的药物渴求差异(表3)。

事后检验显示,非理性信念总分和3个维度的分组情况均表现相同的趋势:低分组被试的渴求程度最低,其次是中分组,高分组的渴求水平最高,差异十分显著(p 值均为0.00)。

表3 戒毒劳教人员药物渴求对非理性信念变量的方差分析非理性信念总分效果期待维度自贬依毒维度低估毒瘾维度F128.523398.213373.403363.8333 注:33:p <0.01。

3.4 年龄、人格、社会支持、非理性信念对药物渴求的回归分析以戒毒劳教人员的药物渴求为因变量,进行分层逐步回归,第一层为年龄变量,第二层为人格、非理性信念和社会支持量表的各维度变量。

结果显示,年龄未进入回归方程,人格、非理性信念和社会支持量表各维度变量的加入对戒毒劳教人员毒品渴求度的解释和预测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见表4)。

表5仅列出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的因子,它们共同解释了戒毒劳教人员药物渴求状况61.9%的变异。

表4 联合因素对戒毒劳教人员药物渴求的分层逐步回归分析过程R 2△R 2△Fdf 1df 2Sig △FStep 1年龄0.0000.0000.02212710.882Step 2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客观社会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自贬依毒,低估毒瘾,效果期待0.6200.61947.492620.000表5 联合因素对戒毒劳教人员毒品渴求度的分层逐步回归的系数非标准回归系数标准回归系数t p精神质0.2970.134 2.3670.02效果期待0.4380.4898.2760.00自贬依毒0.4410.3327.0200.00主观社会支持0.1200.0831.8720.063.5 人格、非理性信念和社会支持对戒毒劳教人员药物渴求影响的结构模型根据假设建立人格、非理性信念和社会支持对戒毒劳教人员药物渴求影响的结构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