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分析及探索

合集下载

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总第 18 0 期第 2期
21 0 1年 6月
高 校 实 验
室 工 作


S raNO. 0 NO. eil 1 8, 2
GAOXI AO HI S YANS HIGONGZ UO YANJU I
J n 2 1 u. 01
生 物 工 程 专 业 本 科 生 实践 创 新 能 力培 养体 系的 建 立 与 实践
积极 性 得 到 提 高 , 自主学 习 的能 力 得 到 培 养 和 增 强 ,尤 了 专业 资 助 。
其是 学 生 的 创新 能 力 和 人 际 交 流 的 能 力 都 得 到 了锻 炼 ,
受 到学生的欢迎。 为 加 强 实 验课 程 之 间 的衔 接 ,我 们 将 基 因工 程 、生
构 建 属 于个 人 的 工作 经 验 和知 识 体 系 。
为培 养 学 生 的科 研 、创 业 能 力 ,我 们 鼓 励 学 有 余 力
. 实 验课 程 的 开 设 能 够 使 学 生 巩 固 理 论 知 识 ,培 养 思 1 3 创 新 创 业 能 力培 养
维 能 力 。在 人 才培 养 方 案 的修 订 中 学 内容

高 校 实 验 室 工 作
研 究
总 第 18期 0
习 以 及 科 研 创 新 和 自主 创 业 活 动 ,根 据 专 业 特 色 ,构 建 到 企 业 的 支 持 ,同 时每 个 学 生 也 得 到 充 分 锻 炼 ,实 习 效 了实 践 教 学 体 系 建 设 。 经 过 多 年 的探 索 ,我 们 逐 步对 实 果 较 好 。 验课 程 进 行 了重 新 整 合 ,建 立 了 长 期 稳 定 的实 习 基 地 ,
生 物 工 程 专 业 特 色 的课 外 科 研创 新课 题 与 创业 活 动 。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生物工程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生物工程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生物工程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工科建设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这种背景下,生物工程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培养生物工程本科生的实践能力。

一、新工科建设的背景新工科建设是指在原有工科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创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新工科建设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新工科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解决现实问题。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高校需要对原有的教育模式进行革新,重视实践环节的设置,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生物工程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生物工程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其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农业等多个领域。

生物工程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才能真正胜任未来的工作。

培养生物工程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掌握实践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随着生物工程行业的发展,未来的岗位需求将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在传统的生物工程本科生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有限,学生的实践空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实践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实践教学的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评价体系。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生物工程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新工科建设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培养生物工程本科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浅谈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浅谈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浅谈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一、生物工程专业的背景和特点生物工程是一门应用生物学原理和工程技术进行生物制品和生物过程开发的跨学科科学。

其研究领域涉及到生物医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生物工程专业的学习内容涵盖了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职业发展方面,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将来可以从事生物制药、生态环境保护、生物资源利用等多个领域的工作。

在国家的发展战略中,生物工程技术也被视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由于生物工程专业的跨学科性质,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具备广泛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才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

传统的生物工程专业教育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传统的生物工程专业教育中,学校通常会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培养,然而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少。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对于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需要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具体来说,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对新技术、新理论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同时具备相应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2.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在多学科交叉领域能够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进行合作,共同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和工程挑战。

3.市场营销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市场分析和营销策划的能力,了解生物工程产品的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开发和推广。

4.创业精神:培养学生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可以通过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实际创业能力。

为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传统的生物工程教育模式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以师生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为主,学生主要以书本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

生物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生物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扶 持 , 将 为生 物 技术 人 才 提供 广 阔 的就 业 前景 。 都
教育 和创业教育。 注意从重规模、 重数量向重质量、 重建设上转
变 , 才 培 养规 格 、 程 体 系 、 学 内容 及 教 学 计 划等 方 面 进 在人 课 教
还有 , 从广西的 自然资源来看 , 广西 的植物多种多样 , 物产
研究和探索。
酒公 司、 桂林华诺威基 因药业公司 、 广西 明阳生化股 份公 司等 多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 将专业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紧密联系 在一起 , 加强横 向合作 , 为专业建设打下 了良好的基础。
2 明确生物 工程专 业的人才培 养 目标 和基本 规格
1 我院 生物工程新 专业设置 的背景
1 我 院 生 物 工程 本科 专 业设 置 的 基础 . 2
行改革 , 特别强调创新意识 和综合能力人才的培养 。
3 探 索具 有特色 的人才培 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 程体系问题是 当前 教育改革活动的主 要内容 。人才培养模式是时代的要求 , 而课程体系是人 才培养
模式 的体 现 和保 证 。 当前 我 国经 济 的转 轨 导 致 了人 才 需 求 的转 轨 , 业 用 人 制 度 由 因人 设 岗 转变 为 因 需 设 岗 , 就 要 求 高 校 企 这
20 0 8年 l 2月
第 1 ( 第 l1 ) 2期 总 2 期
广 西 轻 工 业 G A G J1 A FL H D sR uN Ⅺ 0 N Lo I TI u T Y G N
教 育研 究
生物工程专业建设 的探索与实践
海 洪 , 文 英 金
( 桂林工 学院材 料与 化学工程 系, 西 桂林 5 l O ) 广 4 4 0

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相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

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相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
摘 要 : 根据生物技术专业特点, 以培 养学生创新素质为目标 , 适 应社会需求, 在加 强基础理论教 学的同时, 引进产学研 相结合 的实践创新人 才 培养模式。 该文对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新培养模式进行 了 探索和 实践, 并对教 学效果进行了 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 生物技术 产学研合作教育 创新教育 中图分 类号: G 6 4 文献标识码 : A
较好效果。 主要 体 现 以下几个 方 面 : ( 1 ) 在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方 面 ,通 过 产 学 研 合 作 使 教 师 的知识 结构更合理 , 使 企 业 有 丰 富 实 践 经 验 的生 产 技 术 人 员充实 到 教 师 队伍 中, 极 大 地 提 高 了实 践 教 学 质 量 。 ( 2 ) 加 强了 实 践 教 学 平 台 的建 设 , 2 0 1 2 年 我 校 生 物 技 术 专 业 在 芜 湖 大 浦 国家 农 业 科 技 园 建 立 了省 级 生 物 技 术 专 业 实 习 基 地并 获 得 相 关 经 费 的 支 持, 完 善 了实践 教 学 硬 件 设 施 。 结 合 企 业 需 求 ,和 大 浦 农 业 科 技 园共 同 成 立 了农 业 生 物技术研究所, 进行 相关 科 研 活 动 , 联 合 申 报 了国家 省级 等 攻 关 项 目1 0 余项, 获 得 经 费 5 0 0多万元 , 拓 展 了实践 教 学 平台 , 提 高 了学 生创新能力。 ( 3 ) 提 高 了学 生 的创 新 和 创 业 能力, 五年来 , 通 过产学研相结合, 为 企 业 解 决 了蝴 蝶 兰 的 保 鲜 问 题 , 病 毒 检 测 和 防 2 生 物 技 术 专业 产 学 研 相 结 合 进 行 生 治, 获 得专 利 5 项, 发表论文1 0 余篇 , 每 年 都 产 和 毕业 论 文 的教 学模 式 其 中有 5 人 自己 生 产 实 习和 毕 业 论 文 是 本 科 教 学 中 的 有优 秀 学 生 留在 企 业 工 作 , 重要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 通 过、 生 产 实 习和 毕业 创 业 成 立 园林 花 卉 公 司,从 事 园林 植 物 花 论 文活动 , 培 养 学 生 的 综 合 运 用 所 学 理论 卉 生 产和 销 售工 作 。 总之 , 产 学研 合作模 式较 好地弥 补了 知识 和基 本 技 能 , 培 养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在 极 大 生 产 实 习 过 程 中, 通 过 具 体 操 作 岗 位 的锻 高 校 在 创 新 教 育 中实 践 条 件 的 缺 陷 , 提 高 了学 生 的 创 炼, 更 好 地 了解 相 关生 产 环 节 , 并 运 用所 学 地 激 发了学 生 的 创造 欲 望 , 我 们 建 立 的 生 物 技 术 专 业 产 学 研 知 识 分 析 和 解 决 出现 的 问 题 。在 毕 业 论 文 新 能 力 。 创 实施过 程中, 论 文 选 题 结 合 企 业 的 技 改 项 相 结合 的 创新 培 养 模 式 培 养 出了素 质高 、 新 能 力强 的 实 用性 人才 , 促 进了科 研 创新 , 目、企 业 的科 研 项 目或 者 由教 师 、企 业和 学 生 共 同 商 定 有 实 际运 用 的课 题 作 为 毕 业论 有 利 于 生 物 技 术 专 业 的 教 学 和 学 科 的 发 产 学研 活动 引入 生物 技 术人 才 培 养 当中, 开 文 选 题 。 我 校 生 物 技 术 专业 学 生 通 过 这 些 展 ,同 时也 有 利 于 教 师 本 身 教 学 和 科 研 能 对 其 他专 业 创 新 性 人 才 的 培 养 也 拓 了崭 新 的人 才 培 养模 式 。 方式 进行 毕业 论 文 的立 项 工作 , 与 多家 企 业 力 提 高 , 共 同开展 本 科 毕业 论 文 工作 , 取 得 了较 好 的 有借 鉴 作用 。

浅谈大学生生物学科学习兴趣与创新实践的结合

浅谈大学生生物学科学习兴趣与创新实践的结合
第 8卷
第 3期
贵阳学 院学 报 ( 自然科 学版 ) ( 季刊 )
J OU RNAL OF GU I YANG C OL L E GE
Vo 1 . 8 No . 3
2 0 1 3年 9月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Q u a r t e r l y )
Se p. 2 01 3
浅 谈 大 学 生 生 物 学 科 学 习兴 趣 与创 新 实 践 的 结 合
曹 宇 , 李 灿 , 王 丽娟
( 1 . 贵 阳学 院 生物与 环境工程学 院 , 贵州 贵阳 5 5 0 0 0 5 ; 2 . 贵 阳学 院 有害 生物控制 与资源利用贵 州省高校特 色重点实验室 , 贵州 贵 阳 5 5 0 0 0 5 )
关键词 :大学 生;生物学科 ;学习兴趣 ;创新
中 图 分 类 号 :Q;G 6 4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6 7 3— 6 1 2 5( 2 0 1 3 )0 3— 0 0 7 3— 0 4
Di s c u s s i o n o n t h e Co m bi n a t i o n o f Le a r ni ng I n t e r e s t a n d I n no v a t i v e
生物 学科 是 以强调 动手 能力 培养 、 突 出实践 技
的生 物学科 学 习 , 表 现 出的 兴趣 迥 然 不 同 。但 是 ,
能训 练 为主 的学科 。生物学 科 的研究 内容 , 主要 是 对生命现象 、 规律 、 理 论 等 的 理 解 和解 释 ,涉 及 了 植物学 、 动 物学 、 生 物化 学 、 微 生 物学 、 遗传 学 、 分 子 生物 学等 多方 面 的知识 。因此 , 生物学 科 涉及 了广 泛 的知识 面 , 加之 大学 生物学 科 教材各 方 面知识 编 写 的深浅 难 易程度 存 在差异 、 实 验设计 及 安排存 在 局限, 而 学生 自高 中生 物 学 学 习 以来 , 对 知识 的认 识 和掌握 的差异也 较 大 , 导 致大 学生 对高 等教 育 中

浅谈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浅谈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浅谈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1. 引言1.1 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生物工程专业是集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具有以下特点:1. 跨学科性强:生物工程专业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例如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2. 技术前沿性:生物工程专业处于科技发展的前沿,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信息学等高新技术领域,培养学生具备应对未来科技发展的能力。

3. 实践性强:生物工程专业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参与实验室研究、科研项目等实践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创新性要求高:生物工程领域创新性强,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5. 应用广泛性:生物工程专业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涉及生物医药、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1.2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而生物工程专业作为具有前沿性和发展潜力的学科,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更显得尤为关键和迫切。

生物工程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对实现科学研究成果向商品化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物工程专业中,学生将接受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未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只有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才能在生物工程行业中立足并取得成功。

创新创业人才是推动生物工程领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对健康与生命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加,生物工程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而只有不断涌现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才能够推动生物工程领域的技术不断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保持行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于生物工程专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为行业注入更多活力和创新力量。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摘要】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通过介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概况,探讨了创新能力在该领域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在培养方法方面,本文提出了一些探讨和建议,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培养方法的效果。

在本文对今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展望和思考,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总体上来说,本文旨在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以推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探讨,重要性,影响因素,培养方法,案例分析,思考,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一个结合生物医学和工程学科的交叉学科领域,致力于研究和开发新型的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和医疗方法,以促进医疗保健行业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需求的增长,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

背景介绍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关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状况,旨在引出接下来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起初主要是在美国兴起的,后来逐渐传播到全球各地。

随着新技术的涌现和医疗领域的需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也日益迅速。

今天,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临床诊断、疾病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

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不仅有利于他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创新。

在接下来的文章内容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和实践案例。

1.2 研究意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意义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满足现代医疗技术的需求。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学生需要具备创新能力来应对新技术和新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旧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传承教 书育人的 理念 , 改革 教学 内容 、 教学 手段 , 更新 教学 观念 , 是 当代高 校 教 师 义 不 容 辞 的责 任. 表 2中 对 从
教学基地建设有较高期望值 , 希望通过实践教学 基地的培养和锻炼掌握更多的实验和实践技 能.
同时也可 以看到 , 部分 同学 (22 % ) 为在 课 内 1.3 认
学习过程中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 这也为理论 教学提 出了更 为现实 的要求 , 抓好基 础理论教 学 在 的同时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此外 , .4 1 3 %的同学 8
基金项 目: 济宁学 院教改项 目 (0 9 X 1 20 J 0 )

6 — 2
表 1 生物 工程专业学生创新 能力培 养途径 ( 基地 )
践 创新人 才 培养 .
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重 要的任务 , 教师是这个任务的具体实施者, 教师是
学 生创新 能力 培养 、 的 引路人 , 激发 也是示 范 的榜
结构 、 能力 结 构 和 人 格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如 何 突 .
12 生 物 工程 专 业 学生 积 极 参加 教 学 科研 . 项 目情 况 与其对创 新 能力培 养 的认 知 存在 反差
教学及科研项 目 是教师研究方向的具体体现 ,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调查发现虽然 生物工程专 业学 生 意识 到创 新 能 力 的重 要性 ,具
注: 选项为单一 , 选择 个人认 为最重要 的 因素
样, 因此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校创新人才 培养 的根本 保证_ . 2 提高教师 的创新教育 素质 , J
按 照创 新 教 育 的需 要 ,通 过 多途 径 、 多形 式 的培 训 , 高教 师 的素质 , 括教 师 的创新 观念 、 识 提 包 知
第3 2卷 第 6期
Vo . 2 No 6 13 .
济 宁学 院学报
J un lo iigUnv ri o r a fJnn iest y
21 0 1年 1 2月
De . 2 1 C 01
文章编号 :O 4 17 2 1 )6 _ o 2 4 lo — 87(0 0 — o 6 —0 1
1 生物工程专业学生针对系实践 教学实际 的判断及 因素分析
1 1 生物工程学生对创新能力培养认识充 .

《 国家教育 中长期发展规划 纲(00— 00 》 2 1 22 ) 提 出“ 坚持 以人 为本 、 面 实 施 素 质 教 育 是 教 育 改 全
革 发展 的 战略主 题 , 贯 彻党 的教 育 方 针 的 时代 是
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建生物工程专业教学环 节 中的一个 难点 , 了较 为 全 面 了解 生 物工 程 专 为
业学 生 的创 新能 力 的培 养 与建 设 情 况 , 笔者 分 别
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企事业单位 ) 占3 .5 ) ( 75 % 在创新 能力 培养 方 面 发 挥着 重 要 的作 用 , 实 践 对
于 2 1 , 1 年对济 宁学 院生命 科学与工程 00年 2 1 0 系 2 1 ( 2 生物工程专业 (0 00届 3+ ) 14人 ) 20 ,07
级生 物工程 专业 (4 14人 ) 两届学 生进 行 了调 查 与 分析 , 发放 调查 问卷共 2 8份 , 4 回收 有效 问卷 29 2
学 生认 同 “ 新能 力 的 培养 是 是 大学 生 应该 具 备 创 的重要 能力 ” . 据 表 1 对 于 创新 能力 培 养 的 J根 , 重要途 径 , 大 多 数 (9 4 % ) 学 认 为 校 内 实 绝 6.3 同
济宁学院是新 建本科 院校 , 生命科学与工程
系在优化人才墙养模式的探索中发现学生创新精 践教学基地 ( 生命科学 实验 中心 ) 占 3 . 8 ) ( 1 8%
要求 , 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 、 怎样培养人的
重大问题 , 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 着力提高学生服务 国家服务人 民的社会责任 感、 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 于解决问题 的实践
能力 . ”
在校大学生 , 尤其是工程类学生 已经充分认 识到创新人才在社会上的重要性 , 创造性、 实践性 是学生对 自身 的期望 和要求 ,2 ( 1/2 ) 9 % 26 28 的
有 主动要求培养 自身创新能力 的倾 向 , 在实 际学 但 习和生活 中缺 乏积 极 性 和 主 动性 , 想 上 存 在 惰 思 性 , 与教师教 学科 研项 目的情 况并 不 尽人 意 , 参 学 生 的行 动与认知存 在反差. 参加教 师教学科 研项 目 的情 况数据表 明( 1 , 图 )从未 参加过教 师科 研项 目
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 力培养分析及探索
尹春 光 , 刘顺湖 , 朱九滨
( 济宁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 系, 山东 曲阜 2 35 ) 7 15

要: 学生创新精神 与实践 能力的培养是 生物工程 专业人 才培养 中的一个难 点, 文结合济 宁学院生 本
物工程专业学生实 戡教学的调查分析, 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科技 团队创建、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等环节进
行 了人 才培养改革与探 索.
关键词 : 新 ; 创 实践 ; 生物 工程
中图分类号 :6 2 G 4
文献标识码 : A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 实践能力和创业精 神, 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是高
等院 校 人 才 培 养 的一 项 紧 迫 任 务 .0 1年 7月 21

份, 回收率 9 .4 从学生对创新能力认识 、 2 3 %. 参 加创新实践情况 、 对教师 的指导评价到对实践基 地建设情况进行 了分析.
收稿 日期 :0 1 1- 1 21- 0 1
希望在校求学期间能够更多的了解社会 , 接触社 会, 能够得到锻炼, 提高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 : 尹春光 (9 1 )女 , 17 一 , 山东济宁人 , 宁学 院生命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 , 济 博士 , 研究方 向: 动物遗传 育种及生物学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