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3《蚕长大了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蚕长大了》名师教学课件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蚕长大了》名师教学课件
蚕体是长圆筒形,由头、胸、腹三个明显体段构成 ,
青白色。



胸足
腹足 腹足 腹足 腹足
头部:较小,位于蚕体的最前方,呈扁圆形。咀嚼式口器来自刺吸式口器蚕蜕皮了
*蚕宝宝不吃不动且头抬得高高的時候,叫做「眠」。 *蚕「眠」后,蚕开始从头到尾「蜕皮」。 *在蚕宝宝时期,一只五龄蚕总共会蜕皮四次 。
说说你的 想法。
教学反思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习的收获好吗? 2、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说说你的 想法。
课堂作业
完成教科书本节课后的习题。
说说你的 想法。
课后作业
完成课时达标练习题。
说说你的 想法。
感谢您的欣赏
同学们,再见!
眠中的蚕,顏色也改变
蛻下的皮
蚕宝宝每蜕皮一次就会长长一些,长一龄。
吐丝结茧了。。。
身体变黄、变透明 皮肤紧绷、缩短 不爱吃桑叶了
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 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
蚕体头部、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
以 S 型 及8 字型的方式吐丝
课堂提升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好吗?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长大了》精品课件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长大了》精品课件

【致读者】
读者朋友,您好!非常荣幸,我的作品对您有所帮助。 为您提供优质作品是我最大的心愿。为了提高作品质量,今后能创作出更高质量的 作品,供您参考使用。希望您能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改进方向、方 法,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优化完善。您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愿您我携手共建, 共同提高。在此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万分感谢!
蚕体是长圆筒形,由头、胸、腹三个明显体段构成 ,
青白色。
பைடு நூலகம்



胸足
腹足 腹足 腹足 腹足
头部:较小,位于蚕体的最前方,呈扁圆形。
咀嚼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
蚕蜕皮了
*蚕宝宝不吃不动且头抬得高高的時候,叫做「眠」。 *蚕「眠」后,蚕开始从头到尾「蜕皮」。 *在蚕宝宝时期,一只五龄蚕总共会蜕皮四次 。
眠中的蚕,顏色也改变
蛻下的皮
蚕宝宝每蜕皮一次就会长长一些,长一龄。
吐丝结茧了。。。
身体变黄、变透明 皮肤紧绷、缩短 不爱吃桑叶了
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 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
蚕体头部、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
以 S 型 及8 字型的方式吐丝
课堂反思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 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蚕长大了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蚕长大了教案

3.蚕长大了【教学目标】1.知道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知道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知道蚕的身体结构及其作用。

4.知道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5.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知道蚕在生长的过程中的变化。

2.知道蚕的身体结构及其作用。

3.知道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教学准备】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同学们饲养的蚕卵孵化出蚕宝宝了吗?蚕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学生相互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观察器材和观察方法。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四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观察过程。

一是怎样确定蚕是活的?用什么工具观察?二是蚕在不同时间发生的变化。

三是蚕用什么吃食物?2.观察中,围绕随堂学部分展开实验、观察。

(1)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实验,并思考:怎样记录蚕的样子和它的食物?(2)教师指导学生用图画的形式做好记录。

3.观察后,汇报交流记录结果。

(1)学生展示各自画好的蚕和它的食物。

(2)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改进图画。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1)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2)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

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可变化性。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

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1)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

(2)教师根据研讨情况总结。

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下册2-3蚕长大了 同步练习(含答案)

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下册2-3蚕长大了 同步练习(含答案)

2-3《蚕长大了》(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一、选择题1.有关蚕幼虫身体结构的描述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蚕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B.蚕用口器吃桑叶,用七对胸足爬行C.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用来呼吸的气门2.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可能是()。

A.口器B.气门C.腹足3.刚孵化出来的蚕宝宝很小,适宜采用的观察方法是()。

A.用小木棒拨动观察B.用毛笔、羽毛轻取轻放C.直接用手拿着看4.蚕最爱吃的食物是()。

A.牛奶B.糖浆C.新鲜的桑叶5.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蜕皮()。

A.4次B.5次C.6次二、填空题6.在观察蚕的幼虫时,我们可以用( )轻轻触碰蚕身体的各个部分,看它有什么( )。

7.蚕的胸部有___________对足,腹部有___________对足。

8.蚕的头较小,两侧各分布着黑褐色的___________,下方有___________。

9.蚕宝宝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____________,是用来____________的。

三、判断题10.当蚕长大到一定程度后,皮会限制它的身体成长,此时需要蜕去旧皮,蚕才能继续生长。

( )11.睡眠中的蚕,外表静止不动,体内也是静止不动的。

( )12.蚕宝宝喜欢吃肉沫。

( )13.蚕蜕下来的皮是黑偏棕色、薄薄的,皱缩成团。

( )四、连线题14.小明想为蚕宝宝建一个家,请将方法与其作用用线连接起来。

在盒盖上扎一些小孔有利于蚕宝宝进食在天气干燥时洒一些水有利于空气流通把嫩桑叶切碎提供合适的湿度经常清除粪便和残叶防止蚕宝宝受伤用羽毛把它移到桑叶上保持“房间”清洁五、简答题15.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16.什么叫蜕皮?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蜕几次皮?17.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六、综合题18.填图题。

《2.3蚕长大了》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下册

《2.3蚕长大了》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下册

《蚕长大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使学生:1. 理解蚕的成长过程,包括各个阶段的形态变化。

2. 观察和记录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加深对自然生命周期的感知和体验。

3. 培养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作业内容1. 观察记录:学生需在家中继续观察饲养的蚕,记录蚕的成长过程,包括颜色、体态、食量等方面的变化。

每两天记录一次,包括对蚕活动状态及环境的描述。

2. 绘图描绘:绘制蚕的生长周期图,标明蚕的不同生长阶段和特点,包括卵、幼虫、蛹、成虫等阶段。

3. 写作日记:学生需写一篇关于蚕成长的观察日记,包括每天的观察情况,对蚕成长变化的感想和思考。

4. 准备材料:准备一个透明的饲养盒,用于存放蚕和其食物桑叶;准备记录本和绘画工具,用于记录蚕的成长过程。

三、作业要求1. 观察记录要详细,包括时间、天气、蚕的形态变化等要素。

2. 绘图要准确反映蚕的生长周期各阶段特点,色彩搭配合理。

3. 写作日记需真实记录观察情况,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4. 学生需在家长的陪伴和指导下完成作业,确保安全和观察的准确性。

5. 按时提交作业,不得拖延。

四、作业评价1. 观察记录:评价学生观察的细致程度和记录的完整性。

2. 绘图描绘:评价学生绘图的准确性和绘画技巧。

3. 写作日记: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考深度和情感表达。

4.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以上四项评价标准,给予学生作业一个全面的评价。

五、作业反馈1. 老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时反馈学生的观察记录是否详细,绘图是否准确,写作日记是否真实,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老师会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并作为榜样展示给全班同学看,以此鼓励大家。

3. 对于在作业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老师会及时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让他们在下一节课中能跟上大家的步伐。

4. 老师会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科学课程中有所收获。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长大了》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长大了》精品教学课件

探索
哪些现象反映了蚕的生长?
进食

便
探索
蜕 皮
眠是蜕皮的征兆
探索
还想知道蚕的哪些秘密?
可以数一 数蚕的身 体有几节
可以用放大镜 观察蚕的嘴巴
还可以把 蚕轻轻的 放在玻璃
片上
用棉签轻轻触 碰蚕的身体, 观察它的反应
研讨
1.蚕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 2.蚕用身体的哪些部分感知周围的环境?
蚕的身体的秘密
Hale Waihona Puke 拓展一些蚕身体开始变透明了,而且不再吃食,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吐丝结茧
蚕蜕皮四次后成为五龄 蚕,从蚁蚕到吐丝结茧 ,蚕共需蜕四次皮。
拓展
为了让蚕能更好的吐丝结茧,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观察蚕在吐丝前 后的变化,以及 吐丝的过程,并 记录下来。
本课小 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你 还有什么困惑?

蚕的口器是咀嚼式,非常适合 咀嚼桑叶,在进食时3对胸足 会把持住桑叶协助进食。
蚕的身体的秘密 蚕的尾角:
蚕的腹部后端的背侧有一突起,叫尾角,尾角 的坚挺程度能反映蚕的健康状况。
蚕的呼吸的秘密
蚕身体两侧的小 黑点叫气门。
气门 (9对)
气门是蚕呼吸器官的开口,能帮助蚕进行呼吸。
蚕的运动的秘密
蚕是怎样爬行的?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3.蚕长大了
导入 “小蚕农”——养蚕经验分享
导入
蚕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
探索 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
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赤褐色的, 及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像蚂蚁,所以叫蚁蚕。
探索 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评课蚕长大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评课蚕长大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评课蚕长大了其一教研是一种灵魂的唤醒,更是一种诗意的修行。

4月12日,学校举行了以“聚焦教师成长,汇集教育智慧”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有幸聆听了张三老师和张四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科学《蚕长大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两位老师以新课标为引领,深研课标核心,灵活处理教材,关注学生探究,落实生命科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呈现了集观摩性、科学性为一体的精彩有趣的科学课堂。

同样的内容,异样的精彩。

张三语言风趣幽默,课堂气氛活跃,通过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思考,了解蚕的生命活动和身体结构。

张四教学设计创新,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语言严谨,并能将语文与科学较好地融合,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充分,在动中思考,在思中总结。

两节课落实生命教育思想,锻炼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提升了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节教学内容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的第3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饲养蚕,并观察记录蚕的成长过程,了解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一生。

主要是引导学生会用科学的眼睛观察,会用科学的思想思考,体会生命的神奇,珍爱生命,保护生命。

通过两节教学的引领,结合自身的思考,对本单元的教学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展开。

一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需要观察,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事物。

本单元涉及的内容,都是通过观察,再进行比较分析,感悟认知,总结特征。

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要求学生睁大眼睛,学会用放大镜、显微镜看事物。

要具备这样的观察能力,才是学好科学知识的基础方法。

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材中有的内容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要引导学生分小组(一般四人为一组)进行探究,揭示蚕的一生的奥秘。

如对蚕的身体为什么会变透明?蚕一动不动的征兆是什么?蚕吐丝后会怎样等一系列问题内外的积极探究,加之学生好奇性强,兴趣浓,这个时候让他们自主思考探究,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3蚕长大了 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3蚕长大了 课件

新知探究 探索二 1、观察蚕的幼虫
(1)蚕的形态是长条圆筒形、分头、胸、腹三部分,青白色。
头部 胸部
腹部
尾角
点拨 把蚕放在玻璃上,可以从
下面清楚地观察蚕足的形态和 爬行的特点。
气门(9对)
胸足(3对)
腹足(4对) 尾足(1对)
新知探究 探索二 1、观察蚕的幼虫
蚕为什么蜕皮
新知探究 探索一
3、蚕的龄期 (1)蚕的龄期
蜕去旧皮之后,蚕的生长就入一个新的龄期,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 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1龄;眠起后进入第2龄;第二次蜕皮后进入第3龄;第三 次蜕皮后进入第4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大眠后就进入第5龄。
1龄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龄蚕
眠 3龄蚕
眠 4龄蚕
蚕的生长过程
新知探究 探索一 观察蚕房中蚕的生活 1、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观察准备:自己饲养的蚕、桑叶、放大镜 观察方法:从蚁蚕孵出开始,定期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吃食情况、排便情况和活动情况。 观察结果:蚕的生长需要食物,会排便,需要定期清理蚕沙,保持蚕盒的卫生。
蚕的生长变化观察记录表(体长单位:毫米)
日期 体长
处。
足的后面。
新知探究 探索一 (3)蚕蜕皮的表现
1
2
3
4
5
6
蚕刚开始蜕皮时,身体两侧的气孔部位出现黑线,并随着蜕下的皮逐渐消失。 蜕皮的顺序有时是先把口器上的皮蜕下来,接着从头到尾地蜕,有时是先从头到尾 蜕完后再蜕下口器上的皮。蜕皮后的蚕身体更白,足明显变大。
新知探究 探索一
蚕蜕皮的观察记录表
观察结果: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观察蚕的食物
蚕的口器属于咀嚼式口器,非常适于咀嚼桑叶。进食时,蚕用胸足协助口器把持桑叶,由上到下进食桑叶,在桑叶上会留下弧形的痕迹。随着蚕的生长,食量会慢慢变大。蚕在进食后,就会开始排泄,排泄物是墨绿色颗粒,随者蚕的长大,排泄物的颗粒也渐渐变大。尤其是4~5龄蚕的排泄物,可以看出其形状近似短圆柱形。
2.蚕用身体的哪些部分感知周围的环境?
蚕宝宝头上虽然有六个单眼,但是视力非常不好,只能大概感受亮和暗,看不清具体东西。所以大部分情况下,蚕是靠嗅觉、味觉器官来寻找和辨别食物的。
3.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
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食物,还需要注意保持蚕盒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幼蚕以桑叶为食,给桑叶要有一定的时间和数量,
(1)观察蚕的幼虫
分析:蚕的外形是圆筒状,分头、胸、腹三部分。头小,两侧各分布着6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有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小孔,为吐丝孔。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各有1对胸足。腹部由10个体节组成,第3、4、5、6节各有1对腹足,为蚕的运动器官。第13节有1对尾足,可用来挟持他物,并固着身体。第11节背面有一尖形肉质突起,称为尾角,尾角能平衡蚕体内的水压,使蚕前后水压保持相同,利于蚕的生长发育。在胸部第1节和腹部前8节每节两侧各生有1个黑点,是气门,是蚕的呼吸器官。(建议适用资源:【科学博览】蚕宝宝用什么呼吸)
小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我们必须保证给蚕提供新鲜的、干净的桑叶,否则会危及到蚕的生命安全。
2.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科学词汇——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有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器官或构造,以适应其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通俗来讲就是“成虫小时候”。
小结:蚕的生长需要食物,蚕会排便,需要定期清理蚕沙,保持蚕盒的卫生。蚕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蜕皮的过程,蜕去旧皮后,重进入新的龄期。(2)怎么知道蚕还活着?
[提示]蚕会运动、进食排便,这说明它还活着。(3)这一次看到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
这一次看到的蚕比上一次看到的大了一些,颜色也变白了,蚕房里的丝更多了。
3
教学目标
1.知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蚕的幼虫身体逐渐长大,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2.知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3.描述重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孔等结构与取食、运动、
等功能相适应;
4.会养蚕,能够经历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能用文字和画图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5.能够领悟到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幼蚕的形态特征和生命活动现象。
【教学难点】
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推测幼重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可爱的蚕宝宝已经慢慢长大了,在这段时间里,你是怎么照顾它们的?它们样子有变化吗?大家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小结:我们观察到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腹部有10个体节。通过观察蚕吃食物和蚕的运动,知道了蚕的头部有口器,主要作用是取食;腹部有足,主要作用是运动;身体两侧的小黑点主要作用是呼吸。(三)研讨
1.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刚孵化出的蚁蚕很小,像蚂蚁一样,身体很柔软;在生长过程中,蚕的身体由短变长,由细变粗,体色由黑色变成白色,身体表面有许多细毛,变得光滑等。
拓展介绍“蚕龄”:蚕宝宝在幼虫阶段共要蜕皮四次,每蜕一次就算增加一岁。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第一龄;眠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的蚕宝宝长得极快,体长可达6~7厘米。
(建议适用知识卡片:【科学xx】蚕龄)
三、课外拓展
在蚕房中搭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为蚕结茧做准备。观察蚕吐丝的过程,用图画记录下来。
(1)观察方法:从蚁蚕孵出开始,观察蚕宝宝的吃食、排便和活动等情况,了解蚕的生活和它们的“家”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注意:不要用手触摸重,因为它们非常柔弱)
[提示]
xx被吃过——蚕在进食
有粪便——蚕在排便
蚕宝宝一动不动——蚕在眠
蚕周围有蚕丝——发育较早的蚕开始xx
有蚕蜕——蚕在蜕皮
身体一伸一缩——蚕在爬行
每天可以在清晨、中午、下午和晚上睡觉前各给桑叶一次,睡觉前可多放一些。对于4~5龄大蚕可适当增加给桑叶的频率和数量。
资料——蜕皮: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蜕4次皮。(建议适用知识卡片:【科学博览】
蚕的蜕皮)
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
蚕卵已经孵化出了蚕宝宝,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呢?
[提示]
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黑色的,很小,像蚂蚁一样。(建议播放视频:【知识解皮。
(二)探索
1.观察蚕房中蚕的生活。它们的“家”有什么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