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 疑---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在2010级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演讲稿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演讲稿亲爱的2010届毕业生同学们:你们好!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你们真幸运,国家的盛世如此集中相伴在你们大学的记忆中。
08奥运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金牌数的第一,不仅是开幕式的华丽,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向心力的显示;六十年大庆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领袖的挥手,不仅是自主研制的先进武器,不仅是女兵的微笑,不仅是队伍的威武整齐,更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旗帜的威力;世博会留下的记忆,不仅是世博之夜水火相容的神奇,不仅是中国馆的宏伟,不仅是异国场馆的浪漫,更是中华的崛起,世界的惊异;你们一定记得某国总统的傲慢与无礼,你们也让他记忆了你们的不屑与蔑视;同学们,伴随着你们大学记忆的一定还有什锦八宝饭;还有一个G2的新词,它将永远成为世界新的记忆。
近几年,国家频发的灾难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记忆。
汶川的颤抖,没能抖落中国人民的坚强与刚毅;玉树的摇动,没能撼动汉藏人民的齐心与合力。
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悲的哭泣,更是大爱的洗礼;西南的干旱或许使你们一样感受渴与饥,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地的喘息,更是自然需要和谐、发展需要科学的道理。
在华中大的这几年,你们会留下一生中特殊的记忆。
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气,父母亲人送你报到时的情景历历;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你也会记得取得好成绩时的欣喜;你或许记得这所并无悠久历史的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故事;你或许记得裘法祖院士所代表的同济传奇以及大师离去时同济校园中弥漫的悲痛与凝重气息;你或许记得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也记得在社团中的奔放与随意;你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也许记得青年园中令你陶醉的发香和桂香,眼睛湖畔令你流连忘返的圣洁或妖娆;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
“根叔”开学典礼话“质疑”让谁如坐针毡?

“根叔”开学典礼话“质疑”让谁如坐针毡?9月9日,华中科技大学举行2010级本科生开学典礼。
该校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在16分钟的讲话中,“质疑”先后出现82次。
他要求学生学会质疑,哪怕是质疑学校和校长。
堂堂一校之长,大庭广众之下,公然号召学生把质疑的矛头指向自己,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魄力!我们认识“根叔”,是从他以前开学或毕业典礼上激情四射的演讲。
不摆架子,饱含真情,讲大实话,自己起草讲稿,李培根校长的特立独行,让沉闷的校园吹过一缕和煦的春风。
校长是一所学校能否办好的关键,作风民主、亲和力强的好校长,是学校之幸,师生之幸,家长之幸。
“根叔”在昨天的演讲中阐述了质疑的力量、质疑需要什么、最需要质疑什么等问题。
他说,在华中科技大学,你们还可以质疑这所学校的某些做法,还可以质疑校长。
质疑与批判的自由正在成为华中科大的一种文化。
他还说,当质疑的利剑高悬,华中科技大学和她的校长就永远不会忘记“以学生为本”。
华中科大也会在质疑中前进,在批判中成长,在质疑与批判中步人一流。
“根叔”敢于亮起“质疑”的大旗,说明他的襟怀坦荡、见识超群。
这种别开生面的演讲,对“根叔”来说并不是第一次。
自从他2005年3月出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近6年来,“根叔”每年的“开学第一课”都让人耳目一新。
他先后演讲的主题分别是:转折、开端、学习、实践、超越、质疑。
从以下历年开学典礼演讲稿的片段里,你可以窥斑知豹地领略“根叔”独特的魅力与风采:——人生的转折也不全是美好的。
如果忘记中华民族的伤痕,忘记你们父母含辛茹苦,忘记做人的基本律条;如果失去信仰,缺少学习的动力,沉迷于无聊虚幻的网络世界……如此等等,都会导致人生悲剧的转折。
这是我们必须拒绝的。
——人的欲望不能太多,适可而止。
人的一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诱惑。
老子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能在某个欲望或者诱惑面前止住,绝对是一个好的开端。
——你们还要学习如季羡林先生所言的自身和谐。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演讲稿

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我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但愿华中大尤其要有关于校园丑陋的记忆。只要我们共同记忆那些丑陋,总有一天,我们能将丑陋转化成美丽。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忘记根叔的唠叨与琐细。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 “被”华中大记忆!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几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我记得你们为烈士寻亲千里,记得你们在公德长征路上的经历;我记得你们在各种社团的骄人成绩;我记得你们时而感到“无语”时而表现的焦虑,记得你们为中国的“常青藤”学校中无华中大一席而灰心丧气;我记得某些同学为“学位门”、为光谷同济医院的选址而愤激;我记得你们刚刚对我的呼喊:“根叔,你为我们做成了什么?”——是啊,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大学子做什么?
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请记住,未来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大,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多么朴实精辟!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根叔)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共6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演讲稿)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根叔)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共6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演讲稿)每年的开学和毕业两大典礼,被视为高校的第一课和最后一课。
据悉,每年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的讲稿都由李培根自己起草。
李培根20XX年3月出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近6年来,他每年的“开学第一课”都让人耳目一新,主题分别是:转折、开端、学习、实践、超越、质疑。
以下是全文,请欣赏!此处是目录,单击可以直接转到指定位置。
一、《转折》——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XX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二、《开端》——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XX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三、《学习》——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XX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四、《实践》——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XX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五、《超越》——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XX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六、《质疑》——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XX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一、《转折》——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XX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亲爱的20XX级新同学们,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校党委、行政,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到大学来,于你们而言,是一次重要的转折。
人的一生会碰到很多次转折,多数转折是社会性的,还有一些则是自己生涯的转折。
你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向知识经济转移的时代。
知识虽然从远古的时候开始就不断扩展,但从未像今天这样日新月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新奇,甚至令世人难以理喻。
知识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社会经济、人们的生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作用,而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它对社会、国家、业界、大学乃至知识精英们施加的无穷无尽的压力,那就是不仅要学习、掌握、运用知识,而且要扩展、创造知识。
这难道不是你们的责任?你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向信息社会转移的时代。
今天的信息伴随着知识的流动、物质的流动,价值的流动,伴随着人们的一切社会流动,它像幽灵一样,无所不在。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演讲稿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演讲稿亲爱的2010届毕业生同学们:你们好!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你们真幸运,国家的盛世如此集中相伴在你们大学的记忆中。
08奥运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金牌数的第一,不仅是开幕式的华丽,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向心力的显示;六十年大庆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领袖的挥手,不仅是自主研制的先进武器,不仅是女兵的微笑,不仅是队伍的威武整齐,更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旗帜的威力;世博会留下的记忆,不仅是世博之夜水火相容的神奇,不仅是中国馆的宏伟,不仅是异国场馆的浪漫,更是中华的崛起,世界的惊异;你们一定记得某国总统的傲慢与无礼,你们也让他记忆了你们的不屑与蔑视;同学们,伴随着你们大学记忆的一定还有什锦八宝饭;还有一个G2的新词,它将永远成为世界新的记忆。
近几年,国家频发的灾难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记忆。
汶川的颤抖,没能抖落中国人民的坚强与刚毅;玉树的摇动,没能撼动汉藏人民的齐心与合力。
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悲的哭泣,更是大爱的洗礼;西南的干旱或许使你们一样感受渴与饥,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地的喘息,更是自然需要和谐、发展需要科学的道理。
在华中大的这几年,你们会留下一生中特殊的记忆。
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气,父母亲人送你报到时的情景历历;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你也会记得取得好成绩时的欣喜;你或许记得这所并无悠久历史的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故事;你或许记得裘法祖院士所代表的同济传奇以及大师离去时同济校园中弥漫的悲痛与凝重气息;你或许记得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也记得在社团中的奔放与随意;你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也许记得青年园中令你陶醉的发香和桂香,眼睛湖畔令你流连忘返的圣洁或妖娆;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演讲稿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演讲稿亲爱的2010届毕业生同学们:你们好!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你们真幸运,国家的盛世如此集中相伴在你们大学的记忆中。
08奥运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金牌数的第一,不仅是开幕式的华丽,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向心力的显示;六十年大庆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领袖的挥手,不仅是自主研制的先进武器,不仅是女兵的微笑,不仅是队伍的威武整齐,更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旗帜的威力;世博会留下的记忆,不仅是世博之夜水火相容的神奇,不仅是中国馆的宏伟,不仅是异国场馆的浪漫,更是中华的崛起,世界的惊异;你们一定记得某国总统的傲慢与无礼,你们也让他记忆了你们的不屑与蔑视;同学们,伴随着你们大学记忆的一定还有什锦八宝饭;还有一个G2的新词,它将永远成为世界新的记忆。
近几年,国家频发的灾难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记忆。
汶川的颤抖,没能抖落中国人民的坚强与刚毅;玉树的摇动,没能撼动汉藏人民的齐心与合力。
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悲的哭泣,更是大爱的洗礼;西南的干旱或许使你们一样感受渴与饥,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地的喘息,更是自然需要和谐、发展需要科学的道理。
在华中大的这几年,你们会留下一生中特殊的记忆。
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气,父母亲人送你报到时的情景历历;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 ,你也会记得取得好成绩时的欣喜;你或许记得这所并无悠久历史的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故事;你或许记得裘法祖院士所代表的同济传奇以及大师离去时同济校园中弥漫的悲痛与凝重气息;你或许记得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也记得在社团中的奔放与随意;你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也许记得青年园中令你陶醉的发香和桂香,眼睛湖畔令你流连忘返的圣洁或妖娆;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对2010年毕业生的演讲稿全文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对2010年毕业生的演讲稿全文亲爱的2010届毕业生同学们:你们好!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你们真幸运,国家的盛世如此集中相伴在你们大学的记忆中。
08奥运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金牌数的第一,不仅是开幕式的华丽,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向心力的显示。
六十年大庆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领袖的挥手,不仅是自主研制的先进武器,不仅是女兵的微笑,不仅是队伍的威武整齐,更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旗帜的威力。
世博会留下的记忆,不仅是世博之夜水火相容的神奇,不仅是中国馆的宏伟,不仅是异国场馆的浪漫,更是中华的崛起,世界的惊异。
你们一定记得某国总统的傲慢与无礼,你们也让他记忆了你们的不屑与蔑视;同学们,伴随着你们大学记忆的一定还有什锦八宝饭;还有一个G2的新词,它将永远成为世界新的记忆。
近几年,国家频发的灾难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记忆。
汶川的颤抖,没能抖落中国人民的坚强与刚毅;玉树的摇动,没能撼动汉藏人民的齐心与合力。
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悲的哭泣,更是大爱的洗礼;西南的干旱或许使你们一样感受渴与饥,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地的喘息,更是自然需要和谐、发展需要科学的道理。
在华中大的这几年,你们会留下一生中特殊的记忆。
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气,父母亲人送你报到时的情景历历;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你也会记得取得好成绩时的欣喜;你或许记得这所并无悠久历史的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故事;你或许记得裘法祖院士所代表的同济传奇以及大师离去时同济校园中弥漫的悲痛与凝重气息;你或许记得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也记得在社团中的奔放与随意;你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也许记得青年园中令你陶醉的发香和桂香,眼睛湖畔令你流连忘返的圣洁或妖娆;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根叔)2005-2012年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根叔)2005-2012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演讲稿)一、《转折》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05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亲爱的2005级新同学们,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校党委、行政,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到大学来,于你们而言,是一次重要的转折。
人的一生会碰到很多次转折,多数转折是社会性的,还有一些则是自己生涯的转折。
你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向知识经济转移的时代。
知识虽然从远古的时候开始就不断扩展,但从未像今天这样日新月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新奇,甚至令世人难以理喻。
知识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社会经济、人们的生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作用,而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它对社会、国家、业界、大学乃至知识精英们施加的无穷无尽的压力,那就是不仅要学习、掌握、运用知识,而且要扩展、创造知识。
这难道不是你们的责任?你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向信息社会转移的时代。
今天的信息伴随着知识的流动、物质的流动,价值的流动,伴随着人们的一切社会流动,它像幽灵一样,无所不在。
如何在你们的学习、研究中充分利用信息,这是你们的责任。
你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正在走向经济“全球化”的转折时代。
经济“全球化”像精灵,像恶魔;有人爱,有人恨;有人颂扬,有人诅咒。
但无论爱与恨、无论颂扬与诅咒,人们不得不去适应它。
我们的年轻学子们,你们是否作好了准备,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仅适应,而且要去接受挑战。
未来几年,将是培养你们竞争力、挑战力的绝好时机。
你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中国正在和平崛起的时代。
五千年的文化古国,伟大的中华民族正期待着复兴和崛起,而你们这一代恰恰是中华崛起的希望,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时代在转折,转折是机会,要把时代的转折转化为对社会贡献及人生发展的良性转折。
同学们,你们来到华中科技大学这所殿堂,是你们步入知识精英阶层的重要转折,是你们今后一生承担社会责任的转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疑----------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在2010级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出现82次“质疑”)亲爱的2010级新同学们,你们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到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华中科技大学。
来到这里,你们或许会回味、也许是庆幸少年时代的结束,庆祝你们新时代的开始。
在中学和大学里,你们的主要任务都是学习。
在大学的学习生活即将开始之际,你是否开始质疑你中学的学习方式?你是否质疑你的学习目标?同学们,也许对你青涩时代的质疑能成为你今后成熟的开始。
耶鲁大学校长莱文在谈到中美大学生差异时曾说过,中国大学生相对欠缺质疑精神。
现在进大学了,该正视这一点了。
你们的确要学会质疑。
在中小学时期,你们确实缺少质疑的训练。
你们习惯了培优的课堂,习惯了解题的技巧,习惯了考取名校的目标。
你们质疑过吗?人生的真谛是什么?成功的诀窍是什么?踏入社会的本钱又是什么?所有这些,却并非是培优的课堂、解题的技巧、名校的光环。
让我们回顾质疑的力量。
当今以色列文坛最杰出的作家阿摩司•奥兹认为,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
我认为这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
质疑是创造的基础,是激励、激活创造性思维、产生求新求异欲望和敢于进行创新活动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质疑是科学进步的基础。
哥白尼正是质疑托勒密体系,使他成为推翻“地心说”的第一人,也使他真正成为近代科学质疑的第一人。
质疑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基础。
法拉第对是否可能由磁产生电的质疑使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随后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没有对大型计算机功能的质疑,便不会有个人电脑的出现,更不会有划时代的微软和比尔•盖茨。
质疑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在改革开放前夕的中国,有人开始质疑真理的标准。
随即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逐步产生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共识。
那便是中国一直持续到今天的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准备。
可以说,没有质疑就不会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共识;没有质疑就不会有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没有质疑甚至不会有中国近三十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学们,这就是质疑的力量!让我们看看质疑需要什么?质疑需要追求。
质疑需要追求真理、需要求是。
同学们,“求是”是我们校训的基本成分。
求是就是要求我们不断追求真理,不管你是有志于科学发现还是政治引领,追求真理是其共同的品质。
质疑需要正义。
人类社会需要和谐,和谐的基础是正义。
青年知识分子要有良知和责任,这些都源于基本的正义感。
不讲正义的质疑甚至是有害的。
同学们,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大写的人,你应该会质疑很多社会现象,其基本的需要却是正义。
质疑需要勇气和胆量。
那是因为,质疑的对象往往和权威联系在一起。
布鲁诺实际上质疑了教会的权威。
在当时,那可是绝对的权威。
更多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碰到权威。
学科中的领头人、单位的领导、乃至高级官员,都可能是权威的代表。
有时候,质疑会不经意地挑战权威;有时侯,质疑的对象可能直接是权威。
如果你真是为了追求真理、追求正义,质疑权威就不可怕了。
布鲁诺为了追求真理,使他勇敢地面对刽子手说:“你们宣读判决时的恐惧心理,比我走向火堆还要大得多”。
同学们,想想布鲁诺在罗马的百花广场上英勇就义时的情景,那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胆量!如果用一句话表示质疑最需要什么,则是需要科学精神。
求是、正义、勇气等,不过是科学精神与品质的外在表现。
你们最需要质疑什么?你们首先需要质疑曾经的学习目的以及方式。
在中学里,很多同学为了考取大学或者一流大学而学习。
虽然这也算是情理之中,但目标和目的显然不高。
中学里,你们习惯了老师的灌输,你们致力于掌握解题的技巧,然而却忽略了思想与哲理的领悟,忽视了自己潜能的开发。
要敢于质疑权威和先贤。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而伽利略的质疑以及他在比萨斜塔上做的实验推翻了先贤亚翁的学说。
有时候也需要质疑常识。
曾经,“地心说”就是那时的常识。
后来的质疑终于使人们认识到当初地心说的“常识”并非真理。
即使某一个常识并非谬误,但对它的质疑也可能促使对其更本质更深刻的认识。
牛顿质疑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物体自由落体时掉到地上难道不是常识?牛顿的质疑产生了对自由落体物理本质的认识。
更深层次、更本质的认识其实也是一种发现。
即使常识就是真理,至少从学习的角度而言,质疑也可加深对真理或知识的认识深度。
高明的人常常质疑自己。
有时需要质疑自己已有的选择。
有时需要质疑自己的行为。
当你对网络或游戏产生一种特别的快意时,一定质疑自己是否已经对网络或游戏产生不正常的沉迷。
万一有一天你陷入之中而难以自拔时,你更需要质疑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责任何在?有时候不妨质疑自己的质疑。
可以质疑一下自己的质疑是否有道理、是否有意义。
质疑自己的质疑或许是一种“否定之否定”,学习中的这种质疑往往能使你对知识的理解或感悟进入一个更高级的阶段。
在华中科技大学,你们还可以质疑这所学校的某些做法,还可以质疑校长。
质疑与批判的自由正在成为华中大的一种文化。
当质疑的利剑高悬,华中科技大学和她的校长就永远不会忘记“以学生为本”,华中大也会在质疑中前进,在批判中成长,在质疑与批判中步入一流。
同学们,关于质疑,你们知道还要注意什么吗?疑问是质疑的基础,或者说质疑发端于疑问。
真正的学习一定要有疑问,没有疑问的学习不能算作真正的学习。
清人刘开《问说》中言:“君子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清朝另一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问之重要。
“疑”不要仅停留在自己心中,有疑则问。
在老师心目中,没有愚蠢的问题,而讥笑提问者却是愚蠢的。
当然,疑问还不能算作质疑,或许可以说疑问只是学习的初级阶段,质疑则是学习的更高级阶段。
质疑常常产生于逆向思维。
有时候真理就潜藏在对常识的逆向思维中。
法拉第不就是对电产生磁的现象进行逆向思维才发现磁也可以产生电吗?质疑不需要虚荣。
当质疑权威时,免不了有人说不知天高地厚;当质疑常识时,免不了有人说连常识都不懂。
虚荣的外衣没有用,不妨用你的本真去求是和接受真理。
质疑不需要功利,甚至不需要目的。
孟德尔家境贫寒,为了探索遗传的奥秘,他进行了长达八年之久的豌豆实验。
他的研究成果被埋没三十多年才为科学界所承认,直到他去世前也没能看到应该得到的荣耀。
但是,科学精神而非功利支撑了他对研究的兴趣与信心。
也许你们看到今天的社会很功利,但是请相信,中国恰恰将在你们年轻一代身上找回科学精神,在你们之中呼唤出更多的“赛”先生。
这可是中国之希望所在。
质疑不是怀疑一切,不要为质疑而质疑。
把质疑变成怀疑一切,只会使自己陷入质疑的偏执,甚至使自己心理失衡。
对社会的一切都看不惯,甚至以质疑去哗众取宠的人,最终有可能成为社会的弃儿。
同学们,华中科技大学的学子们,请学会质疑。
未来的学术泰斗,未来的政界领袖,未来的商界精英,他们共同的、基本的素养之一,那便是质疑。
华中科技大学,她快速、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也有质疑!李培根6年来开学典礼讲稿摘录附:每年的开学和毕业两大典礼,被视为高校的第一课和最后一课。
据悉,每年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的讲稿都由李培根校长自己起草。
李培根2005年3月出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近6年来,他每年的“开学第一课”都让人耳目一新,主题分别是:转折、开端、学习、实践、超越、质疑。
●2005年《转折》:人生的转折也不全是美好的。
如果忘记中华民族的伤痕,忘记你们父母含辛茹苦,忘记做人的基本律条;如果失去信仰,缺少学习的动力,沉迷于无聊虚幻的网络世界……如此等等,都会导致人生悲剧的转折。
这是我们必须拒绝的。
●2006年《开端》:人的欲望不能太多,适可而止。
人的一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诱惑。
老子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能在某个欲望或者诱惑面前止住,绝对是一个好的开端。
●2007年《学习》:你们还要学习如季羡林先生所言的自身和谐。
没有自身和谐,你们很难为社会和环境的和谐作出贡献;没有自身和谐,你们可能迷失自我、失去目标,还可能陷入茫然、苦闷、挣扎,甚至崩溃。
●2008年《实践》:别忘了,常回家看看。
在奶奶的怀中,在父母的膝下,你可以尽情享受爱。
别忘了,你更应该进行爱和孝的实践。
实践在聆听奶奶的唠叨中,实践在扛起父亲的重担里,实践也在帮助母亲的厨务中。
记住特丽萨修女的话——爱的源头在家庭。
●2009年《超越》:一个人视野的宽窄决定了他事业和成就的大小。
常常关注一下国家、社会的发展以及世界的风云变幻,时而看一看当今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困境,偶尔思索一下方方面面的问题,问题视野可比知识视野更重要。
●2010年《质疑》:当你对网络或游戏产生一种特别的快意时,一定质疑自己是否已经对网络或游戏产生不正常的沉迷。
万一有一天你陷入之中而难以自拔时,你更需要质疑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责任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