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句和缩句、常见的修辞方法
缩句改扩句的方法与技巧

缩句改扩句的方法与技巧
缩句和扩句是语言表达中常用的手法,具体可以参考下述方法与技巧:
1. 缩句:
1.1 合并同类项:把句中类似的成分合并,比如:这句话讲述了一个故事。
可以改为: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故事。
1.2 删除废话:把句中不必要的词语删除,比如:他每天早上都会吃早餐。
可以改为:他每天早上吃早餐。
1.3 缩短句子:把长句子缩短,使其更加简洁明了,比如:他今天会来参加会议。
可以改为:他今天会来参加会议。
2. 扩句:
2.1 添加细节:把简单句中的关键词添加更多的细节,使其更加生动形象,比如:他来了。
可以改为:他一来就满脸笑容,手里拿着一份报纸。
2.2 改变表达方式:改变句子的表达方式,使其更加生动有趣,比如: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可以改为:他把一本新书放在了他的桌子上。
2.3 增加条件句:增加条件句,使得句子更加生动形象,比如:如果他不去,我就去。
可以改为:如果他不去,我就不能去。
3. 缩句和扩句的常见技巧:
3.1 找到句子的核心,将其他内容删除或者改写。
3.2 确定句子的关键词,将其他词汇替换或者删除。
3.3 找到句子的关键句,将其突出或者改写。
3.4 将并列的成分合并。
3.5 将句中相似的成分改写或者删除。
人教三年级上册缩句和扩句的方法总结

人教三年级上册缩句和扩句的方法总结
一、缩句的方法:
1. 删除重复词:将句子中的重复词删除,保留一个即可。
例如:“小明每天早上七点钟起床,小明每天晚上十点钟睡觉。
”可以缩句为:“小明每天早上七点钟起床,晚上十点钟睡觉。
”
2. 合并意义相同的句子:将几个意义相同的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
例如:“我喜欢唱歌。
我喜欢跳舞。
”可以缩句为:“我喜欢唱
歌和跳舞。
”
3. 删除次要信息:将句子中的次要信息删除,只保留主要信息。
例如:“小红喜欢吃苹果,香蕉和橙子。
”可以缩句为:“小红喜欢
吃水果。
”
二、扩句的方法:
1. 添加描述词:在句子中添加描述词,使句子更加具体和生动。
例如:“小狗叫。
”可以扩句为:“小黑狗叫。
”
2. 添加具体细节:在句子中添加具体的细节信息,使句子更加详细。
例如:“小明去了公园。
”可以扩句为:“小明去了公园玩滑滑梯。
”
3. 添加并列结构:在句子中使用并列连词将两个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使句子更加丰富。
例如:“我喜欢跑步。
”可以扩句为:“我喜欢跑步和游泳。
”
以上是人教三年级上册缩句和扩句的方法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扩句和缩句的方法

扩句和缩句的方法
1.扩句方法:
a)添加修饰语:在原句中添加形容词、副词或从句来修饰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例子:
原句:他看了一本书。
扩句:他认真地看了一本有趣的书。
b)改变语序:改变句子中单词或短语的顺序,增加信息的层次。
例子:
原句:我在公园遇到了一个朋友。
扩句:在公园里,我遇到了一个很久不见的朋友。
c)使用并列句:将两个或多个句子并列在一起,以展现更多的信息。
例子:
原句:我喜欢游泳。
扩句:我喜欢游泳,也喜欢跑步和骑自行车。
2.缩句方法:
a)删除冗余信息:去掉句子中不必要或重复的词语或短语。
例子:
原句:我昨天和我的朋友一起去了电影院。
缩句:昨天我和朋友去了电影院。
b)省略主语或动词:如果上下文已经清楚,可以省略主语或动词。
例子:
原句:我正在读一本有趣的书。
缩句:正在读有趣的书。
c)使用简短的词语或短语:选择简明扼要的词语或短语来表达意思。
例子:
原句:如果你想进步,就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缩句:想进步,付出更多努力。
小学语文:缩句和扩句的主要方法

小学语文:缩句和扩句的主要方法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
”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
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灵车。
”又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
”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
缩句后就成为:“小绒球是小鸡。
”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
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
”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
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3、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
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1)先找出句子讲的是哪一样主要的人或物。
(2)找出句子最后一个词语(去掉助词“的”字后变的内容后),如果是动词,那么句子就缩成两部分:人物+最后一个词;如果不是动词,还要找出一个动词出来,句子就缩成三部分: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
(3)一般情况下不保留“的”“地”前边的词语,还有“得”字后面的词语。
4、如果句子是问句,缩写以后同样也是一个问句。
扩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局部扩句法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
如“小明读书”,前面部分是“小明”,先补充小明是谁,与我的关系,这样前面部分可扩充为“我的同学小明”;后面部分可补充“在什么地方”“怎样读书”,这样后半部分可补充为“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全句扩为“我的同学小明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2、整体扩句法就是把句子的两部分一下子扩充。
小学语文缩句和扩句技巧方法总结资料

小学语文缩句和扩句总结资料(考试要点)一、缩写句子方法(一)抓住主干来缩简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
如:“水杯突然从桌子上落下来。
”这句话就是讲“什么”——“水杯”,“怎么样?”——“落下来”。
因此,这句话就可以缩写为“水杯落下来。
”(二)“的”前修饰都删去如“美丽的彩虹消失了。
”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彩虹”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彩虹消失了。
”(三)“地”前限制要删去。
如“他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中,“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呼喊起来”的,它要删去。
这句话就缩写为“他呼喊起来。
”(四)“得”后补充说明要删去。
如“爷爷着急得没办法。
”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爷爷着急。
”(五)数量词语要删去。
如“老师画了一幅画。
”中“一幅”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可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老师画了画。
”(六)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组。
例如:在今年的运动会中,我们取得了进步。
应缩短成:我们取得了进步。
这句话中,“在今年的运动会中”是用来强调在怎样的条件下“我们”才取得进步,可以删掉。
(七)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
如: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
应该缩成:我没有找到包。
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写成:我不相信鬼话。
如果把“没有”或“不”去掉,就变成“我找到包”“我相信鬼话”,和原句的意思大相径庭,就大错特错了。
(八)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
如:大家一起登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城。
应缩写成:大家登上了长城。
昨天晚上下的这场大雨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应缩写成:这场大雨真是及时雨啊!这样缩句才能使原句和缩写后的句子在情感和语气等方面保持一致。
扩句和缩句方法和技巧

扩句和缩句方法和技巧
扩句方法:
1. 添加细节和描述词:在原句的基础上,添加一些细节或描述词来丰富句子的内容和表达更多的信息。
例如:原句“她很忙。
”扩句为“她每天都参加各种活动,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
2. 使用并列句:将原句与另一个相似的句子并列在一起,使句子更加丰富、生动。
例如:原句“他很有耐心。
”扩句为“他不仅很有耐心,还细心照顾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
3. 使用复合句:在原句的基础上,加入一个或多个从句。
从句可以为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宾语从句等等。
例如:原句“我把钱放在包里了。
”扩句为“我把钱放在包里了,只有在确保包安全的情况下,才会放心离去。
”
缩句方法:
1. 删除冗余信息:在排除重复表达的前提下,删除可以省略的信息,使句子精简、简洁。
例如:原句“他那把被他使用了五年的旧吉他在文化宫里为人们演奏音乐。
”缩句为“他用了五年的旧吉他在文化宫为人演奏。
”
2. 省略主语、谓语:当上下文中有明确的主语和谓语时,可以省略不必要的主语和谓语。
例如:原句“我正在做作业。
”缩句为“正在做作业。
”
3. 使用省略号:在接续语、句子结构、语言习惯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省略号表示意象的延伸或暗示下文。
例如:原句“她看着天上的云朵慢慢变化,然后想起了自己曾经的爱情。
”缩句为“她看着天空中慢慢变化的云朵……”。
“扩句”和“缩句”超实用技巧大全!(学语文必备)

“扩句”和“缩句”超实用技巧大全!(学语文必备)扩句顾名思义,就是在句子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形象。
例句:太阳升起。
扩句:金色的太阳从东方地平线缓缓升起。
在这里第二句就比第一句具体、形象得多。
进行扩句练习时,首先必须弄清楚句子的主要成分,即找到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在它们的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而且一个地方可以加不止一个“枝叶”,这样的句子才会更加完整、具体。
例句:天空挂着月亮。
扩句:深蓝的天空中高高地挂着一轮玉盘似的月亮。
扩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局部扩句法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
如“小明读书”,前面部分是“小明”,先补充小明是谁,与我的关系,这样前面部分可扩充为“我的同学小明”;后面部分可补充“在什么地方”“怎样读书”,这样后半部分可补充为“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全句扩为“我的同学小明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2、整体扩句法就是把句子的两部分一下子扩充。
如“红旗升起来了”,按“什么样的”红旗“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升起来,可扩成“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教学大楼的房顶上徐徐地升起来”。
扩句时要根据表达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份,不要生硬地堆砌意思相同的词语,不要前后重复,也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在完成扩句作业或试题时,如果对扩充部分有具体规定的应按规定扩句,如没作规定的,可进行整体扩句。
扩句后别忘了加标点。
我们来看看两个例句分析分析。
1原句:太阳光照射着树林。
扩句:<晌午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分析:原句的主要成分:“谁”——太阳光;“怎么样”——照射着树林。
添加的词语及作用:“晌午”——表示时间的词语,起限制作用。
“火辣辣”——形容词,起修饰作用。
“整个”——起限制作用。
2原句:青烟弥漫。
扩句:<飘飘荡荡的>青烟弥漫<在大地上>。
如何完成扩句,缩句,比喻句,排比句

如何完成扩句,缩句,比喻句,排比句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并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如何完成扩句,缩句,比喻句,排比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1.复习缩句。
缩句就是把比较复杂的句子缩简,也就是去掉附加成分,留下主要成分,这样做,便于我们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
例如,鲜红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了。
缩句后变为:“太阳升起来了。
”又如: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在农家小院的屋顶上。
缩句后变为:“雪花飘落在屋顶上。
”怎样缩句呢?缩句时,读懂句子是关键,因为只有读懂句子,才能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
如“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读后就要想一想这句话说的是“什么”?说的是“教科书”。
是说“教科书怎么样呢”?“激励着我前进”。
那么“用生命换来的珍贵的”是来说明什么的呢?是来说明教科书的。
这样思考后,这句话就缩写成“教科书激励着我前进。
”做缩句练习时,如果有例句,就要先读例句,然后按例句要求去做。
做完以后还要检查一下,看一看句子的意思改变没有,句子的主要成分全不全。
2.复习扩句。
我们复习了缩句,自然也就明白了扩句是在句子的主干上添加枝————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叶,把话说得更明白,更生动,更具体。
例如:雪花飘落在屋顶上。
我们读了这个句子,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雪花?怎样飘落?飘落在什么样的屋顶上?扩句时我们在“雪花”前面加上“洁白”两个字,“洁白的雪花”在读者面前就有了雪花的洁白无瑕的样子。
在“飘落”的前面加上“纷纷扬扬地”几个字,“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扬”形象、具体地展现了雪花飘落的盛景。
在“屋顶上”前面,加上“农家小院”几个字,这时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活的画面。
拿到一个句子,扩充哪些部分,要看题目的要求和例句。
如“照样子,扩写下面的句子”就必须按例句的要求去扩充。
看看例句扩充了句子的哪些部分,我们扩句时,也必须扩充哪些部分。
如果没有例句,就可以扩充一或两部分。
例如P14第五题,不但给我们举例,而且在需要扩充的词前面加上了括号就简单明确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句和缩句、常见的修辞方法扩句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后添上适当的附加成分,如同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生动。
例如:在这里第2句就比第一句具体、形象得多。
进行扩句练习时,首先必须弄清楚句子的主要成分,即找到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在它们的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而且一个地方可以加不止一个“枝叶”,这样的句子会更加完整、具体。
如:缩句与扩句正好相反,删去句子中的“枝”和“叶”,即删去附加成分,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简洁。
缩句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句子意思。
如: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的小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
经过缩句,抓住句子的主干“小麻雀拍打着翅膀”,就知道这句话是写小麻雀。
缩句还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句子是否正确。
如:“六一”节前夕,宁宁光荣地被评为“三好学生”的称号。
这句话一经缩句成为:“宁宁被评为称号。
”我们就会发现这句话是错的,词语搭配不当。
缩句时,要先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再逐步删去它们前面的修饰,直至缩干净为止。
“在……上(中、里、下)”等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语应删去。
如:无论是扩句还是缩句都应注意以下几点:△保留句子原来的基本成分,保持句子的原意,也就是说不管是增加还是减少“枝叶”,原句的主谓宾成分不可改变。
例如:很显然第二句话改变了原意。
△不能改变句子的结构。
如:△注意加上的修饰词必须与主干搭配得当。
缩句时,删减掉的修饰词一定要删除干净,不要丢字、漏字。
如:修辞,是研究如何选用各种语言手段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门语言科学。
修辞的要求是准确、鲜明、生动。
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和借代等几种。
1.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在某一方面极其相似,就可以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这种修辞方式就叫比喻。
例如:长江大桥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大江之上。
这句话用大家熟悉的“巨龙”来比喻“长江大桥”,给人感觉有飞舞之感,气势壮观,形象生动。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个是本体,也就是被比喻的事物;二是喻体,也就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三是比喻词,也就是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如上面的例句中,“长江大桥”是本体,“巨龙”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在比喻句中,这三个部分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不同时出现。
根据三个组成部分是否完全出现,以及它们之间所显示的关系,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
(1)明喻就是三个组成部分同时出现,是一种最明显的比喻。
常用“像、好像、好比、如同、仿佛、宛然、跟……一样”等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并显示出它们之间是相似的关系。
它的基本构成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降落伞像一朵朵彩云在天空飘荡。
老李壮得像一头牛。
明喻要用比喻词,但含有“像、好像、如同”等词的句子,并不一定就是比喻句。
如:我好像听到楼下有人喊我。
我和爸爸长得很像。
第一句中的“好像”表示一种感觉,第二句中的“像”指的是相貌相像,并不是打比方,所以不能看作比喻。
(2)暗喻又称“隐喻”。
它出现本体和喻体,常用“是、等于、成为、变为”等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起来。
和明喻相比,暗喻在形式上更紧凑,内容上更密切,更强调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
构成形式是“甲成了乙”。
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黄河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暗喻句中有时喻体在前,本体在后;有时本体在前,喻体在后。
(3)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把喻体当作本体来说。
这是一种不明显的比喻,较之暗喻更进了一步,是相等和代替关系。
例如: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里的“魔鬼的宫殿”喻指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本体没有出现,显得语言精练,形象鲜明。
运用比喻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作比的事物和被比喻的对象之间,如果没有相似点,就不能构成比喻。
如:天上的星星像一颗颗珍珠。
这里把星星比作珍珠就不太合适,应该是:天上的星星像一颗颗钻石。
△打比方的两个事物必须是不同种类的两种事物。
例如:这只豹子跑起来就像那只豹子一样快。
二者属同一类事物,本身太相似,没有给人增加什么认识和感觉,因此这种情况就不能作比。
△比喻之中包含着我们对事物的评价,常有褒贬之分,运用时要注意感情色彩。
如:站在树下的那个日本鬼子,两眼红红的,像兔子一样。
把残暴的日本鬼子比喻成可爱的小兔子,感情色彩不恰当,如果把他比成“一只吃人的恶狼”,则更能突出日本鬼子的残暴和凶恶。
△运用比喻必须是人们常见和熟知的,并且要努力创造新鲜活泼的新事物,不要用生僻的、抽象的、陈旧的事物作比。
2. 比拟比拟,是把物当人,把人当物,或把这类物当作那类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孔雀头戴王冠,身披彩袍,在园子里骄傲地踱来踱去。
这里的孔雀具有了人的性格特点,还有了人的装扮,这种把孔雀当成人来写的手法就是比拟。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1)拟人,即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使事物人格化,给事物(动物、植物、静物)以人的生命,给他们以人的思想、感情、语言、动作,因而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如: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每天清晨,啄木鸟医生就开始给枣树看病了。
(2)拟物,即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是把一种事物当作另一种事物来描写。
例如: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国民党夹着尾巴逃到台湾去了。
运用比拟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运用比拟时要注意把握比拟事物的特点,一定要适合所比拟的事物本身的特点,才能合情合理,增强表达效果。
否则将弄巧成拙。
例如:万里长城对着众多的中外游客点头致意。
万里长城的特点是稳固、雄伟的,怎能说它在点头致意呢?△运用比拟还要注意与文章的思想感情、环境气氛相配合,这样才能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千万不能为比拟而比拟,显得矫揉造作和不真实。
△不要把比拟与比喻混淆起来。
两者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区别:比喻的重点是“喻”,两个事物有相似点,是拿一种事物来打比方,本体和喻体有主有从。
比拟的重点是“拟”,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两者彼此交融。
拟人则是把事物人格化。
如:孔雀像一位高傲的公主在展示它美丽的彩裙。
前一句把“孔雀”比作“公主”,前为主体,后为喻体,主从分明。
后一句把孔雀当成人来写,有人的情感、动作,物与人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是拟人句。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一. 扩写下面的句子。
1. 猫捉老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春天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湖面飘来小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缩写句子。
1. 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眼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北京隆重举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不知疲倦的知了在我家窗前的那棵大树上吱吱地叫个不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下面的句子到底是什么意思?请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
1. 小丽在家里聚精会神地看书。
(1)小丽在家里。
()(2)小丽聚精会神。
()(3)小丽看书。
()2. 火箭排出的燃气在空中凝成烟雾。
(1)火箭排出燃气。
()(2)火箭凝成烟雾。
()(3)燃气凝成烟雾。
()3. 观众的目光一齐投向舞台上精彩的演出。
(1)观众投向演出。
()(2)目光投向演出。
()(3)目光投向舞台。
()(4)观众的目光投向精彩的演出。
()4. 这是一部叫人看过之后永远不会忘却的好影片。
(1)这是一部影片。
()(2)这是一部好影片。
()(3)这是影片。
()(4)一部好影片。
()四. 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
1. “你们谁见过这么脏的作业本?”是反问句。
()2.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是比喻句。
()3. “太阳所在的地方,黄中透出红来,像凝固了的血块。
”用了比拟的手法。
()4. “雨像落叶一样轻,像针尖一样细。
”是比喻句。
()五. 自己各写出三句比喻句,三句拟人句。
【试题答案】一. 扩写下面的句子。
1. 猫捉老鼠。
我家的小花猫昨晚又捉了一只肥硕的老鼠。
2. 春天来了。
人们盼望已久的春天终于悄悄地来了。
3. 湖面飘来小船。
平静的湖面上不知从哪儿飘来一只小船。
二. 缩写句子。
1. 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眼前。
小河出现。
2. 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北京隆重举行。
奥运会举行。
3. 不知疲倦的知了在我家窗前的那棵大树上吱吱地叫个不停。
知了叫。
三. 下面的句子到底是什么意思?请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
1. 小丽在家里聚精会神地看书。
(1)小丽在家里。
()(2)小丽聚精会神。
()(3)小丽看书。
(√)2. 火箭排出的燃气在空中凝成烟雾。
(1)火箭排出燃气。
()(2)火箭凝成烟雾。
()(3)燃气凝成烟雾。
(√)3. 观众的目光一齐投向舞台上精彩的演出。
(1)观众投向演出。
()(2)目光投向演出。
(√)(3)目光投向舞台。
()(4)观众的目光投向精彩的演出。
()4. 这是一部叫人看过之后永远不会忘却的好影片。
(1)这是一部影片。
()(2)这是一部好影片。
()(3)这是影片。
(√)(4)一部好影片。
()四. 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
1. “你们谁见过这么脏的作业本?”是反问句。
(√)2.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是比喻句。
(√)3. “太阳所在的地方,黄中透出红来,像凝固了的血块。
”用了比拟的手法。
(×)4. “雨像落叶一样轻,像针尖一样细。
”是比喻句。
(√)五. 自己各写出三句比喻句,三句拟人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