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识字教学活起来
让识字教学活起来

让识字教学活起来发布时间:2021-09-06T03:47:22.451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6月18期作者:何蓉[导读] 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学习生字。
识字是枯燥的,而且字的数量多。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努力学习各种识字教学方法,结合我们所运用的教材的特点,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和识字兴趣。
营山行知小学何蓉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学习生字。
识字是枯燥的,而且字的数量多。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努力学习各种识字教学方法,结合我们所运用的教材的特点,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和识字兴趣。
一、营造识字氛围,激发识字兴趣传统的识字方法,就是老师教,学生读,然后一边写,一边记。
学生被动识字,学习积极性不高,识字效率低。
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识字课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老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识字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才能主动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许多生动有趣的识字方法,如“做游戏”、“编顺口溜”、“猜谜语”……使识字教学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活泼,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二、转变学习方式,感受识字乐趣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上课教读生字后,就在课堂上让学生写生字,家庭作业还写生字。
学生单调地读、机械地识、重复地写,不堪重负。
因此,老师在识字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
1、创设游戏情境,感受识字乐趣。
学生在学校,一到上课就必须坐好听课,只有课间活动才能活动,如果在课堂上动一动,是非常不好的。
但我在识字教学中,会灵活处理。
如在教学给“篇”字换偏旁,我根据合体字的规律,把它们分别制成偏旁部首、独体字两个部分的卡片,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边跑边说:“我是‘扁’字,谁来和我做朋友?”到讲台后,另一个同学马上拿着卡片,也边跑边说:“我是‘马’字,我来和你做朋友。
”这样动一动,学生兴趣浓厚,记得也更牢固。
2、老师还可以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合体字分成几个部件,然后做成小卡片,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新字,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拆分合体字的各个部件。
让识字教学“活”起来

识字教学在语文课堂特别是小学阶段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未来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由于识字的特殊性,历来的教学都显得十分枯燥、乏味。
形式单一的教学,无非是“横竖撇捺左,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等,学生则是跟着老师读,按照老师要求写,机械地死记硬背,一遍不行再来一遍,甚至每个字写他个十几遍。
一、“活”在生活中、趣味中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教师应该想尽╟切办法来调动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要始终围绕学生兴趣来设计生字教学形式。
可以利用声音、图像、动作(肢体)、表情、情境以及实物等辅助手段来加强汉字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因为低年级的孩子社会经验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对所识生字的第一印象有强烈、深刻的亲切感。
例如在教学与水果、蔬菜、玩具有关的生字时,就把实物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和这些实物交朋友,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在直观中进行识字教学。
最主要的是教师本人的素质,教师应该有个人魅力,用生动丰富的语言、诙谐幽默的表情、活泼得体的动作,用激情、感染力、亲和力和爱心上好每一堂课,相信孩子们都会被吸引。
孩子们教师有了“兴趣”,自然下一步识字教学这部棋就好走了。
二、“活”在形式中、方法中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
”在识字过程中,引入游戏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提高识字的效果。
1.创设情境。
例如在教学新的生字时,可以这样设计: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一个神奇的森林,那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你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想)这里面有重重的机关,你们敢挑战吗?(敢)真勇敢!那就请你们做好学习总是看着我吃,而自己却舍不得吃。
”有的孩子说:“我去学弹琴,每天无论多晚归来,无论刮风下雨,妈妈总是在车站等我接我。
”当孩子们的感情达到顶点时,我接着又问:“此时也许你有千言万语要对妈妈说,那么,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说出来吧!”孩子们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我长大了一定会报答您的!”……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感恩,还让学生学会了说话。
提高小学生活化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小学生活化识字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和完善。
而小学生的识字教学也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一环。
在小学阶段,识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他们打开语言世界的钥匙。
如何提高小学生活化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提高小学生活化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一、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小学生身处的环境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有趣的事物和情景,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识字。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周边的环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外出,指导他们认识路边的标识牌、商店的招牌、花草的名字等,将这些实物结合识字教学,使得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
也可以利用课堂内的图片、小物件等教学辅助材料,将识字的内容融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识字,增加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识字效果。
二、结合多媒体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了教育领域。
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识字教学能够使得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来设计丰富多彩的课件,将文字、图片、声音等元素融合在一起,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将识字内容呈现给学生。
这种形式生动直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制作一些有趣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识字,从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三、巧妙设计识字活动在小学生的识字教学中,课外活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通过巧妙设计一些识字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加识字的机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识字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挑战自己的识字能力;也可以开展一些主题识字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表演等形式来学习和掌握识字内容;也可以通过一些识字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开展阅读分享会、诵读比赛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词语。
让识字教学“活”起来(发表)

让识字教学“活”起来宾阳黎塘镇中心学校莫翠清内容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中之重。
“小学低段侧重解决识字,中段侧重解决阅读问题,高段侧重解决写作问题”。
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因此,在本文中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增强识字兴趣;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生活环境中识字,增加课外阅读为要点,以汉字重组、编小故事、随文识字、比较联系识字等灵活多变的识字教学方法,让学生牢牢记住汉字,这样的方法让识字教学“活”起来了。
关键词:激趣分类随文趣味识字新课标明确指出: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中之重。
“小学低段侧重解决识字,中段侧重解决阅读问题,高段侧重解决写作问题”。
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但是识字教学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语文素养方面还提出要让学生自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等等。
并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强调多识字、少写字。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特别是新课改下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识字教学“活”起来呢?一、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增强识字兴趣。
1、突出重点,避免平均用力。
在一篇课文中,有的生字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对于学生容易弄错的字,要先强调,给学生一个初步印象。
对于学生特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要用红笔标出,例如:“犬”、“低”、“底”字,教师书写的时候就要将“、”用醒目的红色标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避免学生在书写时漏掉。
2、汉字重组,编织小故事。
小学低段每篇课文要求学生认识十几个汉字,还要学会写六至八个汉字,对于一个农村小学生来说无非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如果总是一个生字一张卡片,一个字一个字地让学生去识读,会很枯燥且效果不佳。
如果都在课文中识字,课文太长,花费时间太多,抽查起来也很不方便。
因此巩固识字教学时,如果能把当天所学习的汉字串起来,编织成一个个简短的小故事(或一段简短的文字)让学生去认读,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识字教学活起来》

一堂课就是读读 写写,真不好玩
儿!
要是边玩边学就 好了!
!
这节课的生字我到下 课也没记住,要是老 学过程中,对于掌 握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允许学 习更多内容。对于掌握速度较慢 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时间。
老师们!您知道怎么才 能在识字教学中让孩子 们喜欢识写字,对识字 写字的有兴趣吗?我相
信您一定能!
我作业写错了一个, 老师就罚我抄10页, 哼,太生气了。再也
我怎么也弄不明白 清、晴、睛、请、 情什么时候该用哪
个字。
有水江河清, 有日天气晴, 有目大眼睛, 有言说声请, 有心好心情。
形声字,好识记, 形音义,有联系, 声旁帮助识字音, 形旁帮助记字义。
(43)
帮你出点子!
识字教学要结合字形,字义,实物, 模型,图画,演示等具体情景进行,这 样做不仅有利于建立字形、字音、字义 ,实物的内在联系,增加大脑记忆信息 的渠道,而且,还可以增添学生学习识 字的趣味性。
儿歌识字法
“渴”与“喝”—— 渴了要喝水,喝水要张嘴。 “密”与“蜜”——密林长在山中,蜂蜜酿自蜂虫。 “左”和“右”——小朋友,分左右;“左”字下边是个“工”,“ 右”字下边
“夜”——一点一横长,左下单人旁;右下有个夕,再加一捺要拉长。 “高”——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不封口,小口里面藏。 “辩、辨、辫、瓣” _——言在中间是争辩,中间有点仔细辨,女孩丝 线扎发辫,中间结瓜叫花瓣。
樊凯红
河南省汝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活
识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 明识字教学的目标是:“喜欢学习汉 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对学 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 的习惯”。
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 用儿童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要充 分开掘小学生在学习识字之前,通过不同渠道接受 的口语词汇,为今后的识字奠定基础。美丽的大自 然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儿童创设了更有趣、更 有吸引力的识字课堂。
让识字教学“活”起来

让识字教学“活”起来让识字教学“活”起来内容摘要: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把教学和生活紧密相连,使孩子有学习汉字的热情,感受到汉字的无穷魅力,让课堂充满活力,那将是最有生命力的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应该跳出单纯认读字音、识记字形圈子,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挖掘汉字的文化意蕴,让每一个汉字富有内涵,充满生命活力。
这样,就会使静态的文字符号动态化,让所学的汉字在学生的心中活起来,以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汉字的情感,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与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识字教学活起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
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
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
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如果能让儿童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通过猜谜来巩固所学知识,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而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雪”字时,我就用猜字谜的方法,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大雨冲倒一座山”。
再如,学习“画”字,学生编出了谜语“一位姓田的小朋友去做船”;学习“春”字时,编出了谜语“三人看日落”;再如“午”字: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没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喜”字:上村十一口,下村二十口,两村合一起,欢乐不发愁。
识字教学活起来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我深入一线教学,积极探索识字教学方法,力求让识字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汉字,提高语文素养。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识字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汉字。
例如,在教学《春夏秋冬》一课时,我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观察四季的变化,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2. 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汉字与图片、声音、动画等元素相结合,使识字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在教学《小猴子捞月亮》一课时,我运用动画展示小猴子捞月亮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汉字。
3. 举办活动,提高参与度开展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如汉字书法比赛、汉字接龙游戏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识字能力。
同时,这些活动也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注重方法,提高效率在识字教学中,我注重方法的运用,以提高教学效率。
1. 理解记忆法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演变过程。
例如,在教学《左右结构》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左右结构,让学生明白左右结构的特点。
2. 拼音记忆法结合拼音教学,帮助学生正确拼读汉字。
例如,在教学《拼音字母》一课时,我让学生跟随视频学习拼音字母的发音,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
3. 图片记忆法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记忆汉字。
例如,在教学《动物世界》一课时,我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认识汉字。
三、注重实践,学以致用识字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
1. 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汉字用于阅读和写作。
例如,在教学《童话故事》一课时,我让学生阅读故事,并用所学汉字进行写作。
2. 生活实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汉字。
让识字教学充满活力

让识字教学充满活力一年级的语文教师都知道,光第一册教材就需要目不识丁的孩子认识400个汉字,这对于刚刚接触祖国汉字的6、7岁的小朋友来说,他们既不懂得构字的方法,也不懂得字形跟字意结合起来记忆。
只能靠着大概的印象或者是一定的语言环境猜猜看。
在孩子没有任何有关于汉字基本部件积累的情况下,平均每天要识记10——14个汉字,该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啊!这也是让一个一年级语文教师极为头疼的事情。
那如何让孩子既能快速地认字又兴趣盎然呢?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贴近实际,生活化地识字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
如果教师能善于调动孩子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使识字教学与孩子的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唤起孩子大脑皮层中沉睡的信息,产生亲切感,提高识字效率。
1.再现生活情境识字。
比如学习“染”字,教师的讲台上摆放着一个水彩盒、一小瓶水和一些棉球。
教师用水调好各色颜料,用镊子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红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红色。
教师又夹起一个棉球放到绿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绿色。
教师又让几个孩子将几个棉球染成黄色、紫色、蓝色。
之后,告诉孩子:棉球浸到红、绿等水中,由白变成了红、绿等颜色,这就叫“染”。
大家看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木”表示一种植物,它能榨出使物体着色的颜料;三点水表示制成染料还需要加上适量的水(师指“染”字的左上角),把要染的东西放进这有颜色的液体中,经过多次浸、晒,东西就着色了,这个“九”就是表示多次的意思。
这样,在愉快的实验中,孩子理解了“染”字左上方的三点水、右上方的“九”的来历,悟出了下方“木字底”的理据。
于是,“染”字随着这个有趣的实验,深深地扎在孩子的脑海中,既准确地感知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
2.调动生活经验识字。
比如学习“玉米”和“土”字,教师问:认识这两样东西吗?是怎么认识的?孩子纷纷发言:(1)我知道玉米在春天播种,到夏天可以掰来吃。
(2)我吃过玉米,知道它的味道很好,又香又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识字教学活起来
博白县宁潭镇宁潭村小学陈芸
摘要:目前小学新教材识字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识字量大,记得快忘得也快,枯燥乏味等。
为了让学生不再厌烦识字课,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识字的快乐,让识字教
学活起来,应该走情趣化、个性化、生活化的识字教学新路子。
关键词:识字课情趣化个性化生活化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新课程更是强调了识字教学的“极端”重要性。
但是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给老师火热的心降了一回温,使我们不得不进行理性的思考。
这种现象是:①、教材识字量大,学生识字任务重。
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一节课要学10多个字,如果还是用老方法,学生便会久而生厌,出现一种识字高原现象,更谈不上主动学习了。
②、新课程的识字教学,强调读写分离, “君子动口不动手”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
因此,识字教学成了新课程下教师最头疼的问题。
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单调乏味,没有意义,这似乎成了语文教学的“通病”。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走进识字课堂,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识好字呢?本人认为要走情趣化、个性化、生活化的识字教学新路子。
一、情趣化——识字教学中的“灵丹妙药”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心情愉快时,做起事来不仅效率高,而且表现出色;当心情不好时,再容易的事情有时也会完成不好。
在学习和生活中,趣味是只嫌少不嫌多的伴侣。
哪里有趣味,那里就会有愉快的劳动和创造;哪里有趣味,那里就会有人生的一分乐趣和温暖。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
(一)、情趣来自灵活多样、独具匠心的教学形式。
教学中我尽量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认字,使学生学一个汉字就像看一幅画,猜一个谜,听一个故事,玩一个游戏……
(1)我会猜。
设计字谜,让学生猜。
(2)我会画。
让学生看字想象画画。
(3)我会拼。
即拼字词游戏,学生制作可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的卡片,然后拼字。
(4)我会变。
对一些字进行加一加、减一减,使之变成另外一个字。
(5)我会编。
编简单儿歌来巩固生字。
(6)我要比。
开展“比一比,谁是认字大王”的比赛,促进学生自觉主动识字。
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得识字教学充满了情趣,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二) 情趣来自于思维的挑战、想象的飞扬和情感的交流。
如在学“雨”时,有学生说:“‘雨’字最有趣,那四点就好像是雨珠子。
”“我觉得那四点是老天爷的眼泪。
”——多么丰富的想像力;学“行”时,一生说:“我最喜欢‘行'字,因为我的名字就叫
‘行明'。
”——这位学生学习新知识能联系实际,是科学的思维方法;请看另一位学生是怎样创造性地识记“卖”和“买”的:“‘买'的人想便宜些就少加了个‘十',而‘卖'的人想卖贵些就加了个‘十'。
”——多么形象、真实的比较理解!我想,这样的课堂一定是趣味盎然的。
(三)情趣来自于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比如有图画演示,如“竹”,我随手用粉笔画出竹叶;有实物演示,如教学“笔”,我带了一支毛笔,让学生看,它上面是竹子,下面是毛;有形体演示,如教学“看”时,请一位同学表演一下孙悟空表示看的典型动作,让学生理解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就是表示“看”;有模仿课文编儿歌、故事,在其中复现当天所学的生字,对学生而言就是一个新的语言环境,这样,识字任务得到落实,学生也读的有兴趣,又读得没有压力,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识字兴趣。
二、个性化——让学生的识字过程主动、互动、能动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所选择,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表现,让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志、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
这是新基础教育的理念。
识字教学中学生的识字量是有差距的,识字能力也存在着差别。
于是,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一)突出自主,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在识字教学中要照顾差异。
比如,有些字学生已经学会了,教师就不再多讲;有些字学生觉得用其他方法学习更好,教师不能轻易地否定;有些字学生学得不好,教师要伸出援助之手,引导他们找到最佳的学习途径。
能干的小朋友可以当“小老师执教”。
我还常用“让我来提醒你”等多种形式,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又如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允许学生在练习的数量、深度、形式上有一定的选择权力,避免传统的“一刀切”的做法。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特长进行选择:喜欢朗读的,你可以把今天学会的生字读一读;喜欢书法的,你可以把今天学会的生字写一写;喜欢画画的,你可以把今天学会的生字画成一幅画,喜欢动手的,你可以把今天学会的生字做成识字卡片装入识字档案袋……这样的作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多样,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体现。
(二)体现合作,让学生的学习既个动又互动。
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学习,鼓励学生个性化识字。
比如,自学阶段我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然后小组内交流合作,个体的思维在相互碰撞中,汇成集体的智慧。
由于不受限制,学生往往能展示出令人惊讶的能力。
在识记“浮”字时,孩子们就想出了五种方法:(1)结构分析:浮——左右结构,左边是个三点水,右边是个孚,合起来就是“浮”(2)语言描述:用手摘池边的莲子(3)演示:学生端来一盆水,演示浮的现象(4)猜谜:“水边捞莲子”(5)绘画:(略)。
看看自己的学习成果,他们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三) 鼓励探究,让学生的学习由促动到能动。
从某种意义上讲,探究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高层次的自主学习,低年级学生能不能进行探究学习?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如《识字3》一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共有13个,在学生大致掌握读音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认一认,看一看这些生字,然后给他们互相找朋友,怎么找都行,越多越好,只要有道理就行。
结果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探究,找出了许多朋友“雾”“霜”“霞”都是雨字头,都是一种自然现象;“蝶”和“蜂”都是虫字旁,都是一种虫类小动物;“李”和“杨”都带有“木”字,与树木有关;“朝”和“夕”表示时间早晚;“碧”和“紫”表示颜色;还有些都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等等。
就低年级学生而言,谁能说这不是一种探究,不是一种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呢?
三、生活化——立足课堂,面向生活,拓展开放
新课程提倡“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人人是学语文的主人,处处是识字的课堂”。
新教材的课文内容十分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在识字教学中善于开发,合理利用,学生的识字量自然会不断增加。
我在教学中把握住这一特点,立足课堂,向“内”使劲;面向生活,对“外”开放,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汉字。
(一)开放识字的课堂,让生活成为识字的大舞台。
“开发性地利用教材”、“着眼于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又一精神。
既然教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我们就要善于发掘和利用这些空间。
如在教学《菜园里》这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制作自己喜欢吃的蔬菜名称卡,再在课堂上展示这些卡片,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增加了识字量,提高了学习兴趣;在学习了数量词一课后,我让学生当家庭财产管理员,记录家中的各样物品,第二天回校与同学交流;学了《自选商场》之后,让学生和父母一起逛逛超市,认认各种物品的名称,自学课时进行交流。
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扩大了识字量,提高了识字能力,同时也养成了留心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好习惯。
(二)开放识字的途径,让识字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关键是教师要做有心人,并经常地引导孩子换个角度学习,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感受语文,运用语文,鼓励、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主识字。
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家中物品上,电视上汉字就更多了。
诸如“伊俐”牛奶、“雕牌”洗衣粉,"好吃点"饼干,孙悟空,动画片……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当你引导他们将收集到汉字,做成,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他们就乐此不疲了。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沿着情趣化、个性化、生活化的道路走,“大量识字,提前阅读”的教学理念必将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