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收藏了多少国宝
台北故宫博物院简介

, 始建于 1962年, 1965年夏 落成,占 地面积 1.03万平 方米。
• 院内收藏有自北 平故宫博物馆及 沈阳故宫,热河 行宫运到台湾的 二十四万余件文 物,所藏的商周 青铜器,历代的 玉器、陶瓷、古 籍文献、名画碑 帖等皆为稀世之 珍,展馆每三个 月更换一次展品
沈阳故宫
• 沈阳故宫是中 国现存仅次于 北京故宫的最 完整的皇宫建 筑
• 2004年7月列 入《世界遗产 名录》“北京 及沈阳的明清 皇家宫殿”项 目
沈阳故宫
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
• 中国古代帝王宫苑, 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 政务的场所
• 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颐和园、拙政园、 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 名园
院内国宝概览
翠 玉 白 菜
肉 形 石
毛 公 鼎
散 氏 盘
快
雪 时 晴 帖
琳 琅 彩 竹 雀 图 碗
婴儿枕
龙 形 佩
琳 琅 彩 山 水 楼 阁 碗
趣谈重点国宝
镇馆三宝 • 翠玉白
菜 • 肉形石 • 毛公鼎
翠玉白菜
• 翠玉白菜原陈列于清末瑾妃所居住的北京永和 宫,是清代艺人巧妙地运用一块一半灰白、一 半翠绿的 灰玉雕成,把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 白色的雕成菜帮、菜叶自然反卷,筋脉分明, 上面攀爬两只红色小息的螽斯虫。
• 在当时,白菜象征家世清白,螽斯虫则有子孙 绵延之意,可以说这是件别有含义的嫁妆。
毛公鼎
• 西周青铜器毛公鼎。1843年陕西岐山出土, 有着2800年的历史。
• 文物界公认此物系西周晚期宣王(公元前 827-公元前781年)时的一件重器,因其鼎腹 内铸有32行关于“册命”毛公的铭文,故 名“毛公鼎”。
铬文有32行、 共497个字。 迄今为止,毛 公鼎是铭文最 多的重器,自 然便成了稀世 瑰宝。当时的 青铜器不但以 质地、古旧程 度论价,而且 还按照铭文的 字数加价,一 个字可以加一
台北故宫博物院顶级清宫“沉香”鉴赏!

台北故宫博物院顶级清宫“沉香”鉴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重要的中国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院,坐落在台北市基隆河北岸士林区外双溪,始建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
为中国宫殿式建筑,共4层,白墙绿瓦。
院前广场耸立由6根石柱组成的牌坊,气势宏伟,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院内设有20余间展览室,文化瑰宝不胜枚举。
▲台湾故宫博物院广场视角图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70万件,分为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刺绣及缂丝、图书、文献等14类。
清宫沉香价值概述出身于东北游牧民族的满清皇室,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不但吸收、接纳看似充满汉文化色彩的沉香,而且更进一步推崇沉香,作为重要沉香产地和交易中心东莞寮步,史书均有进贡沉香的记载。
在清朝,当有一件香木送入宫中,雍正帝就会请人来看,如果是件好香木,就会请人做成器,不好的就收入库房。
这类记载在雍正朝非常多,更不用说乾隆和其他朝皇帝了。
▲茄楠木雕小配饰,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沉香鉴赏此外,从文献记载中也可知道,清宫对这些沉香木异常重视,除见有“按香形式”“酌量画样”等希望不过度浪费材料的指令,“做完器后剩下多少香末,都要清楚记录有几两,之后还要收存起来”。
上图展示的是一套清茄楠木雕小佩饰,工匠应是将做器后残余的沉香木片再次利用,雕成小鱼状,当中最小的仅1.1厘米,十多只沉香小鱼一字排开,好似一池水塘风景。
“茄楠”级清宫沉香鉴赏茄楠,又称伽南、奇蓝、琪楠、棋楠等。
明代文人文震亨《长物志》有详细论述:“有糖结、金丝二种。
糖结面,黑若漆,坚若玉,锯开上有油。
若糖者最贵,金丝色,黄上有线,若金者次之。
此香不可焚,焚之微有膻气。
大者有重十五六斤,以雕盘承之,满室皆香,真为奇物。
小者以制扇坠数珠,夏月佩之,可以辟秽。
”这段记载确切地说明了沉香中的高级品茄楠的样貌,并说到这样的高级品并不适合烧焚,而更适合用来雕琢。
观台台故宫博物院说说

观台台故宫博物院说说
1.台北故宫博物院又称台北故宫,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它典藏的藏品都是当年从大陆的北平故宫、南京故宫、沈阳故宫等地搬运过来的,应该说这些藏品都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精华和珍品,一直有个夙愿,就是漂洋到台湾去看看这些稀世珍品,现在终于如愿。
2.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稀世珍品,包括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共达69万余件,其中甲骨档案2万多片,古代书画近1万件,各种陶器瓷器2万多件,铜器1万多件,在铜器中有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4300多件。
另外还有著名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闻名海内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镶玉如意”等稀世珍品,在全世界的博物馆中,台北故宫是收藏中国古代瓷器最精、最多的机构之一。
台湾故宫博物院专辑之一【馆景及青铜玉器收藏】

台湾故宫博物院专辑之一(馆景及青铜玉器收藏)坐落在台北市西南部士林镇外双溪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建成于1965年。
它仿照北京故宫博物院形制设计,背负青山,远瞻绿水,黄墙绿瓦,巍峨壮观,庄重典雅。
这是一座中国宫殿式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
从外双溪孔子铜像前沿台阶而上,经过由气势雄伟的“天下为公”牌坊,穿过整洁的广场,经过题有“博爱”字样的铜鼎,便抵达台北故宫博物院正门。
整座博物院古色古香,极富有民族色彩。
博物院有4层,正面的平面图呈梅花形,分成5个大厅。
第一层,为演讲厅、办公厅、图书馆;博物院正面入口设在第二层。
二层大厅内设有孙中山先生的铜质坐像,这座铜像是按南京中山陵的孙中山铜像原模翻制而成。
铜像四周为8间书廊,展出历代著名的书法和绘画,陈列有铜器、瓷器等珍贵文物;第三层陈列有图书、文献、碑帖及玉器、珐琅器、雕刻和织绣等历代珍藏;第四层则举办各类具有特色的专题展览。
故宫全景故宫正门孔子铜像“天下为公“牌坊孙中山铜像故宫景观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丰富,收藏了65万件中华文化艺术瑰宝,几乎涵盖整个五千年中国历史。
其中有2972箱文物是自祖国大陆运来的原北平(今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部分历代文化珍品,及取自沈阳故宫(今沈阳故宫博物院)、热河行宫(今承德避暑山庄)的旧藏。
当中有清宫档案38万件册,善本书籍近16万册;还有商周青铜器、玉器,晋唐以降的书法,唐宋以来的名画,宋元以后的名窑瓷器、竹器、雕刻、玉器、漆器、珐琅、碑帖等器物书画5万余件,品类繁多,均为华夏瑰宝、旷世之珍。
青铜器类收藏台北故宫收藏有5615件青铜器,先秦有铭文的约500件,多为中华文物珍品,毛公鼎、散氏盘、宗周钟等青铜重器十分有名。
西周青铜器毛公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下有三足,双耳高耸,花纹简洁,外形古朴,鼎内共有铭文500字,记述周宣王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之事,为国之重宝;散氏盘也是西周重器,上有铭文357字,不但铭文美,形制文饰都美丽非凡;西周宗钟,高65.6厘米,宽35.2厘米,重34.04公斤,为古乐器,呈合瓦形,图案精美,形制雄伟,钟体有铭文17行122字。
溥仪退位后,故宫藏宝都去哪了

溥仪退位后,故宫藏宝都去哪了《法治周末》2011年2月15日第19版清王朝灭亡,军阀混战,日本侵略中国,国共内战,原存于故宫的那些国宝何处容身?在故宫建成后的585年中,经历了多次变故和灾难,故宫藏品与故宫古建筑都是旷世之宝。
故宫藏品与故宫古建筑不可分割。
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文物藏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将迎来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近来信息显示,我国海峡两岸的故宫博物院在今年将有重要的合作。
这样的消息让人兴奋,也让人感慨。
两岸故宫博物院的建立是百年的政治风云变幻的结果,故宫的文物藏品是中国艺术品的集萃。
百年以来,故宫的大量藏品经历了许多劫难,千万件藏品流失,万幸的是有更多的藏品有惊无险,得以保存,让人们在唏嘘感叹中颇感自慰。
高瞻远瞩建立故宫博物院故宫即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禁地。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完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
从建成至1911年清朝统治结束,共491年,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并执政。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宣告辛亥革命开始;1912年2月12日,清廷宣布退位,紫禁城的外朝部分为民国政府所有。
而逊帝溥仪在内廷依然保持一个微型小朝廷,俨然国中之国。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临阵倒戈,发动了北京政变,接管北京全城防务,修改《清室优待条件》,将逊帝溥仪迁至什刹海醇亲王府。
苟延13年的小朝廷寿终正寝。
与此同时,冯玉祥决定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故宫,对宫内文物进行清点并筹建故宫博物院。
1924年11月20日,“清室善后委员会”正式成立,宣布紫禁城完全收归民国政府。
李煜瀛出任善后委员会委员长,易培基、蒋梦麟、鹿钟麟、张璧等9人以及清室方面代表绍英、载润等5人为委员,监察员6人,会同行事。
委员会成立后,着手对故宫文物进行系统查点。
不到一年时间,将宫内物品大部分查点完毕,登记造册。
经初步清点,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文物共有117万余件,包括三代鼎彝、远古玉器、唐宋元明各代的书法名画、宋元陶瓷、珐琅、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
国立故宫博物院

国立故宫博物院【基本信息】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名称】“国立故宫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英文名称】Taipei's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地址】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成立时间】1962年(台湾)【藏品数量】60万件国立故宫博物院于1925成立于北京紫禁城。
1931年为避战祸,故宫的文物开始在中国境内四处乱逃。
1949年由于国共内战,国民党政府将总数约60十万左右的故宫精品文物运到台湾。
直到1962年才搬到现址。
位于台湾省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 65年落成,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
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风格清丽典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60万件,分为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刺绣及缂丝、图书、文献等14类。
博物院经常维持有5000件左右的书画、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特展。
馆内的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
(1时间来不及2不让摄像)台北故宫博物院三大镇馆之宝一、毛公鼎据考证,毛公鼎是据今2800多年前周宣王时期的“国之重器”,因刻器者为毛公而得名,于清道光末年在陕西岐山出土。
在中国,有两件青铜器堪称青铜器之最,一件是保存在北京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司母戊(物)大方鼎,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另一件就是铭文最多的这件毛公鼎。
毛公鼎鼎身只有30.75厘米高,却铭刻了32行497个篆书文字,洋洋洒洒记录了毛公辅佐周宣王,后来获得天子赏赐而做此鼎的史实。
鼎铭字迹清晰工整,篆文字字笔力遒劲,全篇一气呵成。
台北故宫-简介1

台北故宫-简介1 [CCTV][台北故宫12集全][HDTV/720p/14G][国语中字][RF]简介台北故宫:位于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故宫是中国历史上明清两代二十四个皇帝居住的皇宫。
这里也珍藏着数以百万计的珍贵文物。
1925年,当清朝最后的皇帝溥仪被赶出皇宫后,这里更名为故宫博物院,成为向世人展示文物的地方。
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为躲避日本侵略的战火,故宫博物院中的一部分珍贵文物迁出,几经辗转后迁往台湾。
为了保存和展示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迁台的文物,1965年,在台北建造了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
它收藏的文物珍品90%以上来源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
为了表述的流畅,在纪录片中,我们将台北故宫博物院简称为台北故宫。
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在台湾还有一座故宫博物院,号称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
台北故宫中65万件艺术珍品,其中92%的文物来自于北京紫禁城的清宫遗存,是国之重器,国之瑰宝。
60年前,它们漂洋过海落户台湾,整整60年的两岸隔阂,对13亿大陆国人而言,它们依旧很神秘。
第一集:国宝迁台, 中国只有一座故宫,故宫博物院却有两座:一座在北京,另一座在宝岛台湾。
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65万件传世珍宝,绝大多数来自北京故宫,这背后是一场因战乱而起、人类文化史上空前的文物大迁徙。
本集将经由亲历者的讲述揭开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台北故宫各类文物中的最顶级文物,即所谓“镇馆之宝”。
如毛公鼎、散氏盘、汝窑、富春山居、快雪时晴、四库全书、鸡缸杯等等。
北京故宫的韩滉《文苑图》、张大千临摩敦煌壁画、河南博物院运台文物、日本归还文物。
“三希堂贴”(快雪时晴贴、中秋贴、伯远贴,中秋贴次之)、文渊阁《四库全书》、离藻堂《四库全书荟要》。
第二集:北沟烟雨, 文物来到台湾后,在长达十五年的岁月里,被存放在台中深山里。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25248件清宫旧藏瓷器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25248件清宫旧藏瓷器,名窑俱备,精品无数,多为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及明代官窑瓷器。
在馆藏瓷器中,汝窑的瓷器居宋代青瓷之冠。
汝窑建立于北宋徽宗时,专供御用。
这种瓷器釉色极其纯正,晶莹腴润,是宋代青瓷的极品。
像这种遗存文物流传极少,据说全世界只有30余件汝窑青瓷,而台北就占了24件。
宋/汝窑/莲花式温碗汝窑,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
器作十瓣莲花形。
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
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
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
汝窑曾为宫中用器,因采覆烧的方式,故口有缺陷,因而有「宫中命汝州烧造青瓷」之举,汝窑之入选,支烧满釉应是原因之一。
支烧另一用处为防止器底塌陷,汝窑所用支钉细小,所留钉痕状似芝麻,器底五支钉痕即是,也就是俗称的「芝麻钉」。
釉面细碎纹路,更有「蟹爪痕」之美名。
莲花温碗,以其典雅造型,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汝窑器中,更显珍贵。
宋汝窑天青无文椭圆水仙盆汝窑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窑,以天青釉色着称於世。
汝窑的传世作品不多,本院即藏有约二十件,其中这件水仙盆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水仙盆盆体简雅大方,由於重复施釉的关系,釉层略具厚度,并带有流动性。
口沿处釉层较薄,隐约透出胎土色泽;而四个云头足的转折部分,又有釉层堆积,柔腻如脂。
釉层的厚薄,造成全器釉色与质感的细腻变化,扣人心弦。
存世汝窑器多有开片,独此件光洁无纹,益发显得匀净端庄,充分展现北宋制瓷工艺对於如玉釉质的无上追求。
宋/定窑/婴儿枕宋、金时小瓷枕广为流行,有最简单的长方形,亦有动物造型的,如虎形枕,及状似如意云状,取其吉祥意的如意枕,本件婴儿枕为其中造型较为繁复者。
宋代婴儿纹样极为流行,传世宋瓷中,北方青瓷系、景德镇影青瓷、技法繁杂的磁州窑系以及本件所属的定窑系,均可见以婴儿或孩童嬉戏为纹样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北故宫收藏了多少国宝?
六大板块,133件(组)文物,上至新石器时代的古玉,下至清代精雕的核舟,横跨书画、器物、文献三大领域,炫目国宝,煌煌大观——台北故宫博物院(以下简称台北故宫)的特展“精彩一百——国宝总动员”成为2011年底至2012年初最引人注目的展览。
评价“翠玉白菜”——不能脱离时代背景
“历史性、重要性、稀少性、艺术性、人气性是这次挑选展品的五个主要原则”,台北故宫器物处处长蔡玫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故宫68万件文物,可能每个人来选都会有不同的选法,因此最后的清单出炉,也是议了很多次。
从特展“礼乐典范”、“金匮宝笈”、“工艺创新”、“盛世极品”、“翰墨光华”、“丹青瑰宝”六大板块的划分中,不难看出台北故宫馆藏文物的精要所在。
在展览中展出的清宫旧藏“翠玉白菜”为很多人熟悉,也是因“人气性”而位居百大国宝之列的典型。
对这件作品能否称得上“国宝”,本报曾以专文讨论(详见2012年1月15日B5版)。
但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兆华亦强调,评价“翠玉白菜”不能脱离它的创作时代,也不应将今人的作品与之简单类比。
如果说它是今天的艺术家用这种材料、这样的工艺所出,可能与“顶尖”还有距离。
但考虑到它是清人的作品,并且承载着非同一般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称其身价上亿并不为过。
最好的官窑瓷器——庞大的善本书库
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为了中华文化瑰宝的安全,1933年起,故宫“文物大迁移”秘密开始。
它们由北京到上海、到南京,后又辗转到四川、贵州,历时十几年,行程数万公里,但是却无一件损坏、无一件丢失。
抗战胜利后,这批文物陆续运到南京。
1948年底,解放战争胜利在即,这些南迁文物中的精品又被分三批船运到了台湾。
除了故宫博物院的2972箱文物精品,当时运到台湾的还有当时南京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852箱及其他单位的文物。
赴台后文物先集中在台中雾峰乡吉峰村仓库,1965年11月12日,台北故宫博物院落成,文物逐次迁入,也正式形成了两岸故宫“一宫两岸”的格局。
台北故宫馆藏宋以后官窑极精而全,如北宋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为传世唯一品;定窑白瓷婴儿枕类似品全世界所知仅有三件,台北故宫藏品的釉色之美及装饰之精为其中之最,枕底并刻有清代乾隆皇帝御题一首,流传有序;南宋官窑青
瓷贯耳壶被视为传世最大件南宋官窑器;器形模仿自青铜器,器表清晰可见深色纹片;而宣德宝石红釉瓷僧帽壶为宣德红釉器的绝美作品。
还有最完整精彩的中国古代书画收藏等等。
.........
“国宝总动员”这样学术性较强的展览应当怎样和对大众的普及推广结合?周功鑫认为,展览实际上是一种教育的工具,所以本身必然要以一个主轴思想或者说主题想法为核心,以一条精心设计的故事线串联,同时辅以一系列的出版、研讨、演讲、网络介绍、媒体推广手段。
策展往往要花去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