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接种(2014.7.修订)
卡介苗接种什么时候打 卡介苗接种打几针

卡介苗接种什么时候打卡介苗接种打几针宝宝出生之后,要接种的疫苗种类除了乙肝疫苗,百日破疫苗之外,还有卡介苗,卡介苗接种是为了预防儿童结核病的,那么卡介苗接种什么时候打呢?一、卡介苗接种什么时候打按照我国疫苗接种计划的规定,对于出生体重大于2.5千克,且胎龄大于等于三十七周出生的新生儿,在二十四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如果是体重或者胎龄不达标,或者是疾病状态的时候,一般是等他的病情稳定、治愈,或者是胎龄和体重达到要求以后,三个月内是可以直接接种的,如果是超过三个月到三岁之间,需要做PPD实验,PPD 实验是阴性的才予以接种,对于四岁以上的儿童是不给予补种卡介苗的。
二、卡介苗接种打几针卡介苗只需要接种一次。
卡介苗接种以后在两周左右出现注射部位的红斑和丘疹,八到十二周左右伴随溃疡和愈合形成卡痕,一般有卡痕的形成,就说明接种基本上是成功的,如果是没有明显的卡痕,要判断他有没有接种成功,需要做一个PPD的实验,如果PPD实验是阴性的,可以补种一次,如果PPD实验阳性,就说明接种成功不需要补种,对于年龄大于等于四岁的儿童,一般都是不需要再补种卡介苗的。
三、卡介苗可以预防多久接种卡介苗后形成初次感染,通过巨噬细胞加工处理将抗原信息传递给免疫活性细胞,使T细胞分化增殖,形成致敏淋巴细胞,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使巨噬细胞和致敏淋巴细胞被激活,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接种后四到八周产生免疫力,免疫力一般可以持续三年以上。
四、卡介苗副作用有哪些正常接种卡介苗,有可能会出现局部的阳性反应,刚开始可能会出现红肿、硬结,慢慢有可能会形成一个小脓疱,或者是出现破溃,慢慢会形成结痂,这种是卡介苗接种正常的反应,也是接种成功的一个标志。
有些小孩子接种以后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像接种以后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的炎性反应,接种二十四小时内,有的小孩子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哭闹不安,局部有可能会出现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一般在四十八到七十二小时内可以消退,少数接种了疫苗,可出现发热、头痛、乏力、嗜睡和周身不适等全身反应,极个别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种全身反应也是短暂的,大多数在二十四小时内消退,如果是反应比较明显的,小孩子明显的哭闹不安,很不舒服,然后持续时间比较长,这时候就需要去医院,由医生根据小孩情况,及时的处理。
卡介苗说明书

通用名称:卡介苗商品名称:BCG疫苗英文名称: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Vaccine【成分和性状】本品系用卡介菌制成的活菌苗。
为乳白色悬液,含苯酚防腐剂。
【适应症/功能主治】用于预防结核病。
【规格】每支1ml。
每1次人用剂量为0.1ml。
【用法用量】(1)接种部位:上臂三角肌外侧。
(2)接种方法:将药液注射到皮下组织内,注射深度为0.5-1cm。
每次注射应更换部位,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3)接种次数:一般分为3次接种,分别在出生后1个月、2个月和6个月时接种。
如未按时接种,应尽快补种。
(1)局部反应:接种后2-3周内,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硬结、疼痛等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
如出现严重反应,应及时就医。
(2)全身反应:极少数人可能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
如出现严重反应,应及时就医。
【禁忌】(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免疫缺陷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1)本品为活菌苗,使用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如不慎接触到本品,应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受污染部位,并及时就医。
(2)本品应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过期禁止使用。
使用前应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如有破损、变质等情况,不得使用。
(3)本品的接种对象仅限于出生后1个月、2个月和6个月的婴儿。
对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接种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卡介苗接种规范-终

卡介苗接种规范
卡介苗是一种活菌体疫苗,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由政府提供免费接种。
一般在结核病病例较多的国家,主张新生儿在还没有感染时接种卡介苗,以增强新生儿对结核病的抵抗力。
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以降低结核病的发病和死亡,尤其是大大降低粟粒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卡介苗保护率约在80%。
一、接种程序:出生时接种一剂。
未接种卡介苗的3月龄以下儿童可直接补种,3月龄—3岁儿童对结核菌素(PPD)试验阴性者可补种,4岁以上儿童(含4岁)不予补种。
已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即使卡痕未形成也不再予以补种。
二、接种方法:接种部位为左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
用0.1ML 一次性使用无菌自毁型固定剂量疫苗注射器(4.5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后,拔出针头,勿按摩注射部位。
三、接种禁忌:1、对于有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不能接种;2、早产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的新生儿、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以及患有湿疹或其它皮肤病的儿童暂时不接种卡介苗。
四、注意事项:1、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2、疫苗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一般8~12周后结痂,一般不需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个别接种者局部脓肿和溃疡直径超过10mm 长期不愈(大于12周),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卡介疫苗——精选推荐

你好,宝宝接种卡介苗后约一至二周,局部会呈现红色小节结,以后逐渐长大,微有痛痒,但不会发烧;六至八周会形成脓泡或溃烂;十至十二周开始结痂,痂皮脱落后留下一个微红色的小疤痕,以后红色逐渐变成肤色。
接种卡介苗后局部有脓泡或溃烂时,不必擦药或包扎。
但局部要保持清洁,衣服不要穿得太紧,如有脓液流出,可用无菌纱布或棉花拭净,不要挤压,平均约两至三个月自然会愈合结痂,痂皮要等它自然脱落,不可提早把它抠去。
简介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接种疫苗。
接种后可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特殊抵抗力。
由于这一疫苗是由两位法国学者卡迈尔与介兰发明的,为了纪念发明者,将这一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定名为“卡介苗”。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已将卡介苗列为计划免疫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
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婴幼儿,接种后可预防发生儿童结核病,特别是能防止那些严重类型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
卡介苗会与哪些药物相互作用2.糖皮质激素:按常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每日用量超过10mg强的松或等量的其它糖皮质激素,连续2周以上)致免疫力抑制患者,不应接受减毒疫苗免疫。
大量类固醇所致的免疫抑制会产生对减毒疫苗的不完全应答反应。
但糖皮质激素低-中剂量,短期(小于14天)全身使用;局部使用;或低-中剂量,短效糖皮质激素长期替代治疗及关节内、囊内、跟腱糖皮质激素注射不应视为疫苗接种的禁忌。
替代疗法中类固醇剂量,诸如治疗阿迪森病,对免疫无抑制作用。
3.茶碱:卡介苗接种能显著提高茶碱平均血浆半衰期。
大多数患者会经历一个短暂和轻微的血浆茶碱水平上升期。
什么是卡介苗接种卡介苗有什么用接种后可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特殊抵抗力。
由于这一疫苗是由两位法国学者卡迈尔与介兰发明的,为了纪念发明者,将这一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定名为"卡介苗"。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已将卡介苗列为计划免疫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
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婴幼儿,接种后可预防发生儿童结核病,特别是能防止那些严重类型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
卡介苗的操作方法

卡介苗的操作方法
卡介苗的操作方法如下:
1. 清洁注射部位:使用皂水或酒精棉球清洁注射部位,注射部位通常为上臂肌肉区域。
2. 准备卡介苗:将带有卡介菌素的瓶子倒置几次,使药液悬浮均匀。
3. 抗菌处理:用消毒剂擦拭注射部位,维持无菌环境,再用离心管通过离心使药液清除空气与细菌。
4. 注射:选用注射器抽取需要的药液数量,然后予以注射,一般情况下用2毫升卡介苗注射。
5. 观察:注射完成后观察注射部位,观察是否出现局部水肿和疼痛等情况。
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
6. 记录:注射完成后应在健康档案中记录卡介苗注射剂量、注射时间等信息。
计划免疫中“四苗”接种方法及注意事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计划免疫中“四苗”接种方法及注意事项
导语:(一)卡介苗卡介苗是经过多次传代已失去毒性和致病性,但仍保留抗原性的牛型结核菌,接种后可获得一定的对抗结核菌的免疫力。
1.接种对
(一)卡介苗卡介苗是经过多次传代已失去毒性和致病性,但仍保留抗原性的牛型结核菌,接种后可获得一定的对抗结核菌的免疫力。
1.接种对象健康足月新生儿以及结核菌素呈阴性反应的小儿。
新生儿出生后即可接种,3个月以上和一年级小学生结核菌素阴性小儿可以接种。
2.接种方法
(1)划痕法,将菌苗(每毫升含20mg)一滴,放在左上臂三角肌处,用三棱针划痕呈“#”型,每条痕长约1cm,此法目前多用。
(2)皮内注射法:于左上臂三角肌处作皮内注射,剂量为0.05mg,此法阳性率高,但偶见局部反应强烈(发生溃疡)。
(3)口服法:此法仅适应于出生后2个月以内的婴儿,一般在出生后2、4、6、或1、3、5天分别口服一次,每日1ml,口腔粘膜有破损者禁忌。
(二)百白破三联制剂是由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三种生物制品混合而成。
接种成功可预防百日咳、白喉及破伤风。
1接种对象 3个月以上正常婴儿。
2.接种方法皮下注射。
第一年为基础免疫,共注射三次。
第一次0.5ml,第二、三次各为1ml,每次间隔3~4周。
以后每1~2年注射1ml,作为加强免疫。
3.接种后反应局部轻微红肿、胀痛和硬块,少数儿童可有低热。
4.免疫有效期本菌苗第三次注射后,一个月即产生抗体,一般可生活常识分享。
卡介苗接种(20147修订)

•
•
[结核菌素试验]
•
•
[结素试验方法]
•
•
•
[检查反应]
•
[反应标准]
•
无硬结或硬结均径1-4毫米为阴性,硬结≥5毫米 为阳性,≥20毫米,或不足20毫米但出现水泡、 坏死、淋巴管炎等为强阳性。3岁以下儿童≥15mm 为强阳性。
硬结平均直径=(纵径+横径)/2
方法剂量 皮内法 0.1毫升
皮内法 0.1毫升
注射部位 左前臂屈 侧中部
左上臂三 角肌下端 外缘
•
[卡介苗(BCG)接种的目的]
•
[性状和规格]
•
[性状和规格]
•
[免疫程序]
•
[免疫程序]
•
[免疫程序]
•
•
1995年WHO提出,因没有证据表明复种有额外保 护作用,对已种过卡介苗者,不再提倡复种。
我国从1997年停止学龄儿童复种。
[接种方法]
•
[接种方法]
•
[接种方法]
广州市胸科医院 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
薛植强
卡介苗背景简介
•
1882年,德国科学家R.Koch发现结核病的病 源体是结核杆菌,并证明结核病为一传染性疾病。
1891年他通过实验发现机体初次感染和再次 感染结核杆菌的反应性有明显区别:著名的Koch 氏现象,启示可以用人工初染的方法来促使机体 对结核病产生免疫力。
•
•
•
制剂
结核纯蛋 白衍化物 PP (液体) D
无毒活结 核菌混悬 液(未稀 BC 释前是冻 G 干粉剂)
作用
测定机 体是否 受结核 菌感染
使人体 产生对 结核菌 特异性 免疫力
卡介苗疫苗

卡介苗疫苗1概述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结核病的疫苗。
2接种的意义接种卡介苗后可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抵抗力,尤其是大大降低粟粒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
还可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以及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及预防小儿感冒。
3接种对象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或用5IUPPD试验阴性的儿童。
(PPD试验后48~72小时局部硬结在5mm以下者为阴性)如果新生儿出生体重不满2500克、早产儿、出生时有严重窒息、有吸入性肺炎时,均应推迟接种卡介苗,待身体恢复,达到接种要求后方可接种。
4免疫程序和剂量1.5人次用的剂量卡介苗加入0.5ml所附稀释剂,放置约1分钟,摇动使之溶解并充分混匀。
疫苗溶解后必须在半小时内用完。
2.用灭菌的1ml蓝芯注射器(25~26号针头)吸取播匀的疫苗,在左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0.1ml。
5不良反应1.常见不良反应(l)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一般8~12周后结痂。
一般不需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2)脓疱、浅表溃疡和有继发感染者应到医院请医师处理,前者可涂1%甲紫(龙胆紫),使其干燥结痂,后者应在创面撒布消炎药粉,不要自行排脓或揭痂。
(3)局部脓肿和溃疡直径超过10mm 及长期不愈(大于 12 周),应及时诊治。
(4)淋巴结反应:接种侧腋下淋巴结(少数在锁骨上或对侧腋下淋巴结)可出现轻微肿大,一般不超过10mm,l~2个月后消退。
如遇局部淋巴结肿大软化形成脓疱,应及时诊治。
(5)接种疫苗后可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
其中大多数为轻度发热反应,持续1~2天后可自行缓解,一般不需处理;对于中度发热反应或发热时间超过48小时者,可给予对症处理。
2.罕见不良反应(1)严重淋巴结反应:在临床上分为干酪性、脓肿型、窦道型等。
接种处附近如腋下、锁骨上下或颈部淋巴结强反应,局部淋巴结肿大软化形成脓疱,应及时诊治。
(2)复种时偶见瘢痕疙瘩。
3.极罕见不良反应(l)骨髓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9/6
Hale Waihona Puke [卡介苗(BCG)接种的目的]
卡介苗接种是用人工方法,使未受结核杆菌感 染的人体产生一次轻微的、没有临床发病危险的 原发感染。卡介苗接种在预防儿童结核病 ,特别 是预防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和血行播散性结核病方
面效果是肯定的。
[性状和规格]
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菌疫苗,目前使用的 是冻干卡介苗,用卡介菌种经培养后冻干制成。 冻干菌苗活菌数每毫克应在100万以上。 成品外观为白色疏松体或粉末,按规定加入
稀释液后,应于3分钟内完全溶解成均匀悬液。
注意避光,2—8℃冷藏保存。
[性状和规格]
我国生产的规格有二种: 每安瓿10人份含卡介菌0.4—0.6mg,,稀释为1ml;
每安瓿5人份含卡介菌0.2—0.3mg,,稀释为0.5ml。 使用剂量为0.1ml/每人。现主要使用5人份规格。
[免疫程序]
卡介苗是我国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常规接种的
[超深或超量接种卡介苗的治疗处理]
⑶如深部脓肿形成袋状脓腔,坏死组织液化后不 易排出创口,可引起发热等全身症状。 ⑷局部淋巴结肿大,常在接种局部呈现干酪样坏
死阶段出现,婴幼儿出现淋巴结反应者多数趋向
化脓破溃,其愈合时间较局部反应更长。
治疗处理 处理的要点是:早期、及时、合理。
⑴全身治疗:口服异烟肼,8—10mg/公斤/日,1
疫苗,现行免疫程序为卡介苗接种1剂次,儿童出 生时接种。 ㈠ 接种对象: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或3月龄~3
岁用5IU 结素试验阴性的儿童(结素试验后48-72
小时局部硬结直径在5mm以下者为阴性)。
[免疫程序]
㈡ 接种要求:儿童应在12月龄内完成卡介苗接种。
由于婴儿早期对卡介苗的耐受性更好,卡介苗越
污染。
[接种方法]
㈡ 接种方法:先用75%酒精消毒上臂外侧三
角肌中部略下处的皮肤,然后用灭菌的1ml蓝
芯注射器(25-26号针头)吸取摇匀的疫苗,皮 内注射0.1ml。
[接种方法]
㈢ 卡介苗接种技术要求
要求三准确:方法准确、部位准确、剂量准确。
1、注射方法:皮内注射法;
2、注射部位: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
1、出生未接种超过三个月的婴幼儿,补种时
需判定是否已结核杆菌感染;
2、卡介苗接种效果监测评价。
[结素试验方法]
1、注射方法:皮内注射法; 2、注射部位:前臂掌侧中部; 3、注射剂量:0.1ml(5结素单位);
操作步骤如下: 应用1ml一次性注射器,刻度和针孔斜面一致
向上,与皮肤平行刺入皮内,缓慢准确地注射
㈡新生儿以下情况暂缓接种: 体温超过37.5℃、体重在2500克以下、生活能力
不够成熟、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及分娩创伤儿、顽
固性呕吐及严重消化不良者、皮疹、脓皮病、病
理性黄疸、先天畸形、脑膜突出、脊膜膨出、先
天性心脏病及先天性脑积水等。
[接种注意事项]
㈠ 操作前要严格做好查对工作。 ㈡ 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 ㈢ 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或过期失效者、疫苗复 溶后出现浑浊等外观异常者均不得使用。
[接种后的反应]
㈠ 全身反应:卡介苗接种后一般无全身反应。
㈡ 局部反应:
接种→硬结→脓包→溃疡→结痂→疤痕
[接种后的反应]
◎正常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处理,当破溃、流脓多时 可涂1%龙胆紫,使溃疡面干燥结痂,注意保护好痂皮, 待其自然脱落。 ◎有时接种局部发生较大较深的局部脓肿(局部反应 超过10mm),或愈合很慢(超过3个月未愈)称为局部
护作用,对已种过卡介苗者,不再提倡复种。
我国从1997年停止学龄儿童复种。
[接种方法]
㈠ 疫苗稀释:用灭菌的1ml注射器将随制品附发 的稀释液(或注射用水)定量加入冻干皮内注射 用卡介苗安瓿中,放置约1分钟,摇动安瓿使之溶 解后,用注射器来回抽取数次,使充分混匀。每
支安瓿自稀释时起,必须在半小时内用完,以防
卡介苗接种
广州市胸科医院 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 薛植强
卡介苗背景简介
1882 年,德国科学家 R.Koch 发现结核病的病 源体是结核杆菌,并证明结核病为一传染性疾病。
1891年他通过实验发现机体初次感染和再次
感染结核杆菌的反应性有明显区别:著名的Koch
氏现象,启示可以用人工初染的方法来促使机体
对结核病产生免疫力。
临床表现 卡介苗接种后同侧局部可有淋巴结肿大,直径 超过10mm,大的可如鸽蛋。初起时质中偏硬,活动 无粘连,局部皮肤正常。以后皮肤可呈紫红色,局
部质软有波动感,这就是淋巴结化脓。如不进行处 理,则脓肿破溃,形成溃疡或瘘管,一般要几个月
甚至半年以上才能愈合。
治疗处理 早期发现,在肤色正常,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不
[超深或超量接种卡介苗的治疗处理]
临床表现
⑴超深或超量接种未作及时处理,局部反应出现时间 快者一周,一般半个月到二个月左右,有的经更长时 间才能在皮下组织深部摸到小硬块,四个月以上才形 成脓肿。
⑵接种局部的深部冷性脓肿,可导致较大范围组织干
酪样坏死、液化,最后穿破表皮形成脓疡,可大量排 脓,创面愈合时间长,少数形成瘘管,经久不愈。
[接种注意事项]
㈧ 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严禁冻结。使用时 制品注意避光。 ㈨ 接种对象必须详细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 址、疫苗批号及亚批号、制造单位和接种日期。
㈩ 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至少间隔1个月以上接
种卡介苗,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卡介苗与其他疫苗的联合免疫]
㈡ 卡介苗与其他多种疫苗:卡介苗如需与其他疫苗同 时接种,每次最多只能接种2种注射疫苗(包括卡介苗)
1、过敏性皮疹 2、过敏性休克
㈢ 并发症
1、疤痕疙瘩
2、骨髓炎
3、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
[超深或超量接种卡介苗的治疗处理]
超深或超量接种是卡介苗接种工作中常发生的
差错。 常见的原因 ⑴皮内注射误作皮下注射,或由于技术不熟练注 射过深而注入皮下。
⑵将卡介苗误作其他药物注入皮下或肌内。
⑶误将10人份卡介苗作5人份来稀释。
次顿服,每日总量不得超过300mg。至局部反应完 全消失或局部已化脓破溃才停药。
⑵局部封闭:发生差错后,在24小时内给予局部封
闭,越快越好,可使局部不发生脓肿或局部淋巴结 肿大等反应。方法是:异烟肼注射液50mg加0.5%普
鲁卡因注射液1.5ml对误注局部作环状封闭,每天1
次,连续3天后,改为每2—3天1次,共计8—10次。 ⑶接种局部脓肿和淋巴结肿大、化脓的治疗处理方 法同接种卡介苗后的加重反应。
郭霍氏现象 Koch phenomenon
法国科学家Calmette和Guerin 1906年分离牛结核分枝杆菌
3周传代1次
甘油培养基中加入牛胆汁,在培养期间杆 菌的形态发生变化,并逐渐缓慢地丧失其 毒性。
连续传代培养 15代
1921年动物实验证明失去毒力 33代 动物实验有保护效力 13年 230次传代 卡介苗(BCG) 1928年全世界广泛应用4 1922-27年人体接种获得保护 GD-TB PPT
加重反应的治疗处理
⑴水疱或脓疱:小的水疱或脓疱,用1%龙胆紫溶液 涂搽,使其干燥结痂。大的水疱或脓疱,先用灭菌 注射器抽出液体,然后涂搽1%的龙胆紫溶液。
⑵溃疡: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清洗溃疡面,然后
局部涂撒异烟肼粉或利福平粉,用无菌纱布包扎, 根据溃疡情况,1—2天换药一次。
2、淋巴结强反应
无毒活结 核菌混悬 液(未稀 BCG 释前是冻 干粉剂)
2-8℃ 冷藏, 避光
皮内法 0.1毫升
左上臂三 角肌下端 外缘
异常反应。
◎注射过深或超量以及菌苗浓度不均等皆是导致异常 反应发生的原因。
[接种后的反应]
㈢ 淋巴结反应:卡介苗必须通过淋巴管到达全身,
所以局部淋巴结(常为同侧腋下)有一定的组织 反应,表现为轻微肿胀,这是正常现象。一般淋 巴结肿大直径不超过10mm ,约1-2个月消退。但 有个别人出现淋巴结强反应,表现为淋巴结肿大
如淋巴结已有破溃倾向时应及时起开引流。 因手术切口较自然破溃的破口整齐,引流通畅,
愈合较快。
切开脓肿后,清除内腔的坏死组织,用生理 盐水冲洗,然后敷利福平粉,放置纱布条或胶条 引流排脓,敷盖消毒纱块。每2—3天换药一次, 直到创口愈合为止。
㈡ 异常反应
极少数人接种卡介苗后,会出现与一般正常
反应的性质不同的异常反应,常见的异常反应:
3、剂量:0.1ml/每人;
㈣ 接种方法操作步骤:(卡介苗接种.mp4)
[接种禁忌]
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规定卡 介苗接种禁忌如下: 1、已知对该疫苗的任何成分过敏者。 2、患有结核病、严重的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 期和发热者。 3、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4、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5、妊娠期妇女。 6、患湿疹和其他皮肤病患者。
0.1ml(含5单位PPD),呈直径约为6~10mm大小白 色凸泡,不要揉摩,会自行消退。
[禁忌证] ㈠ 各种传染病患病期及恢复期。
㈡ 各种疾病的急性期。
㈢ 有过敏反应史,或有癫痫史、癔病史者。
㈣ 有全身皮肤病。
[检查反应]
皮试后72小时(48~96小时)检查反应,测 量局部硬结反应的横径和竖径,或仅测量横径,
和一种口服疫苗,注射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严禁
将卡介苗与其他疫苗混合吸入同一支注射器内接种。 ㈢ 卡介苗与其他减毒活疫苗:卡介苗与另外一种减毒 活疫苗可同时接种,如未同时接种,应间隔≥28天。
[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的卡介苗接种]
◎ 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在出生后应暂缓 接种卡介苗; ◎当确认儿童HIV抗体阴性后在予以补种; ◎当确认儿童HIV抗体阳性,不予接种卡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