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反家庭暴力立法

合集下载

《2024年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践困境与完善对策》范文

《2024年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践困境与完善对策》范文

《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践困境与完善对策》篇一一、引言家庭暴力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种严峻的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我国《反家庭暴力法》自实施以来,旨在为受家庭暴力之害的个体提供法律保护。

然而,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们也不可避免地发现该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困境。

本文将就这些困境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二、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践困境1. 法律宣传不足,公众认知度低《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依赖于公众的广泛认知和接受。

然而,当前的问题是该法的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很多人并不了解该法的内容和意义,这直接影响了该法的执行效果。

2. 法律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 司法人员培训不足:司法人员对于家庭暴力案件的处理能力和态度直接影响着法律的实施效果。

当前的问题是部分司法人员对于家庭暴力的认识和应对能力还有待提高。

(2) 证据收集困难:在家庭暴力案件中,证据的收集往往面临很大的困难。

由于受害者往往不愿意公开或者无法及时提供证据,导致案件难以得到有效的处理。

3. 法律制度本身的问题(1) 法律责任不明确:对于家庭暴力的行为人,法律规定的责任和处罚力度并不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的威慑力。

(2) 保护措施不足:当前的法律对于受害者的保护措施还不够完善,例如缺乏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后续跟踪机制。

三、完善对策1. 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公众认知度(1) 通过媒体、社区等渠道加强《反家庭暴力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该法的认知度和理解度。

(2) 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加强司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1) 对司法人员进行定期的家庭暴力案件处理培训,提高其处理能力和态度。

(2) 建立严格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对处理不当或者有偏见的司法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3. 完善法律制度(1) 明确法律责任:对于家庭暴力的行为人,应明确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处罚力度,以提高法律的威慑力。

(2) 完善保护措施:加强受害者的保护措施,包括提供心理干预、经济支持、临时庇护等,并建立后续跟踪机制。

《反对家庭暴力法》讲解稿

《反对家庭暴力法》讲解稿

《反对家庭暴力法》讲解稿一、前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然而,家庭暴力作为一种破坏家庭和谐、危害家庭成员权益的恶劣行为,一直以来都为社会所不容。

为了保障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家庭和谐,我国制定了《反对家庭暴力法》。

本文将为您详细讲解该法律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二、《反对家庭暴力法》概述《反对家庭暴力法》于XXXX年XX月XX日通过,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家庭暴力的法律。

该法共五章四十三条,分别为总则、家庭暴力的预防、家庭暴力的处置、人身安全保护令和法律责任。

三、《反对家庭暴力法》主要内容3.1 总则明确家庭暴力的定义,规定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均属家庭暴力。

同时,明确政府、司法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共同参与反家庭暴力工作。

3.2 家庭暴力的预防从源头上预防家庭暴力,要求各级政府、司法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加强反家庭暴力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反家庭暴力的意识。

同时,加强对家庭暴力发生的预警和干预,对高风险家庭进行排查、调解和援助。

3.3 家庭暴力的处置规定了家庭暴力事件的处置程序,包括报警、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强制隔离等措施。

对家庭暴力行为,警方应依法及时处置,确保受害者人身安全。

3.4 人身安全保护令设立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当家庭暴力受害者遭受紧迫危险时,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法院应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必要时可以采取紧急措施,确保申请人身安全。

3.5 法律责任对家庭暴力行为实施严格的法律制裁,对施暴者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刑事处罚,并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不依法处置家庭暴力行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反对家庭暴力法》的意义《反对家庭暴力法》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法律意义:1. 明确家庭暴力的法律定义和处置程序,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增强反家庭暴力的法律意识。

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

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

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
家庭暴力是许多家庭乃至社会问题的源头,其对妇女和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伤害。

为了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来规制家庭暴力行为。

在中国,现行的《反家庭暴力法》是对家庭暴力行为进行法律规制的主要条文。

该法律明确规定了家庭暴力的定义和受害人的基本权利,例如受害者有权利要求离开现场,要求临时保护令,要求紧急保护令等。

该法律还规定了救助机构应该提供的帮助和保护服务。

此外,中国还制定了《儿童保护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对家庭暴力进行规制。

这些法律重点针对儿童和妇女的保护,规定了儿童和妇女的基本权利和防范措施等。

除了法律的规制,中国还建立了相应的家庭暴力救助机构,如妇女维权中心、妇女之家等。

这些救助机构提供了咨询、援助、庇护等服务,帮助受害人解决家庭暴力问题,并向社会宣传家庭暴力的危害性,促进公众对家庭暴力行为的谴责。

尽管中国的家庭暴力法律和救助机构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例如,法律的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些受害人往往难以得到及时的帮助和保护;一些家庭暴力的行为难以被明确判定,给法律的适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加强家庭暴力的预防和治理,涉及到全社会共同努力的问题。

总之,家庭暴力这一社会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法律规制和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通过法律、救助机构等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理,才能让更多的受害人摆脱家庭暴力的威胁和伤害,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安全和有序。

论家庭暴力的法律分析

论家庭暴力的法律分析

论家庭暴力的法律分析引言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都被广泛关注。

作为一种违法行为,家庭暴力在法律层面上受到严格的制约和处罚。

本文将对家庭暴力的定义、法律框架和对家庭暴力的法律处理进行探讨和分析。

家庭暴力的定义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实施或威胁实施身体、心理或经济上的虐待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导致受害者身心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家庭暴力通常发生在亲密关系中,包括夫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体现在不同形式的暴力行为,如言语辱骂、打击、恐吓、限制自由、财产侵害等。

国际法在国际层面上,家庭暴力被视为侵犯人权的行为,违反了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等国际人权法律文件。

这些国际法律文件明确规定了对家庭暴力的制止和惩治。

国家法不同国家对家庭暴力有不同的立法和法律处理方式。

以中国为例,家庭暴力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规范和约束。

该法律定义了家庭暴力的范围和性质,并为受害者提供了法律保护和支持。

家庭暴力的违法性分析家庭暴力行为涉及了多个法律领域的违法行为,包括刑法、民法和家庭法。

在刑法上,家庭暴力属于对人身安全的侵害和侵权行为。

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家庭暴力可以被归类为各种罪行,如虐待、伤害或侵犯人身自由等。

这些罪行在法律上都被视为违法行为,必须受到刑事责任和处罚。

民法违法性通过家庭暴力行为造成的身体损害,受害者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获得经济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民法在此方面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护,以确保受害者的权益得到维护。

家庭法违法性家庭暴力也涉及到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

家庭法律制度通常会对家庭暴力提供特定的保护措施,如禁止令、保护令和临时庇护。

这些措施旨在帮助受害者脱离暴力环境,保护其身心健康和安全。

家庭暴力的法律处理对家庭暴力的法律处理通常包括预防、制止和惩治三个方面。

预防预防家庭暴力需要加强社会教育和宣传,倡导性别平等和家庭和谐的观念。

学校和社区应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了解。

《2024年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研究——以民事法律规制为中心》范文

《2024年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研究——以民事法律规制为中心》范文

《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研究——以民事法律规制为中心》篇一一、引言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威胁。

我国近年来对家庭暴力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相关立法与实践不断推进。

本文旨在以民事法律规制为中心,对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供参考。

二、家庭暴力的概念与特点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关系中发生的一切暴力行为,包括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和经济控制等。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隐蔽性、长期性、反复性和严重性。

由于家庭关系的特殊性,家庭暴力往往容易被忽视和隐瞒,导致受害者长期受到伤害。

三、我国家庭暴力立法的现状与不足(一)立法现状我国在家庭暴力立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为打击家庭暴力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此外,相关法律法规如《婚姻法》、《刑法》等也对家庭暴力行为作出了规定。

(二)立法不足尽管我国在家庭暴力立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如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对家庭暴力的界定不够清晰,法律责任追究不够严格等。

四、民事法律规制在反家庭暴力中的作用民事法律规制在反家庭暴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民事法律为受害者提供了法律救济途径,如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提起离婚诉讼等。

其次,民事法律规制能够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通过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最后,民事法律规制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家庭关系的和谐。

五、完善民事法律规制的建议(一)完善立法体系应进一步明确家庭暴力的定义和范围,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家庭暴力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应建立健全配套的法律制度,如完善证据收集制度、加强司法鉴定等。

(二)加强司法实践司法机关应加强对家庭暴力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力度,确保受害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救济。

同时,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反家庭暴力的合力。

(三)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法律知识等途径,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反对家庭暴力的氛围。

关于《反家庭暴力法》的看法和意见

关于《反家庭暴力法》的看法和意见

关于《反家庭暴力法》看法和建议屈博琛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内出现的以武力侵犯他人人身或对其进行精神折磨的强暴行为。

家庭暴力对婚姻家庭、未成年人成长和社会稳定有着的严重影响和危害。

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于2015年12月2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并将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这一法律旨在切实保障所有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儿童的权益,努力让每个家庭和睦幸福,进而促进整个国家的兴旺发达。

家庭暴力是我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问题。

据统计,在中国有超过24.7%的女性遭受过辱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和性暴力等家暴,而十岁以下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儿童更是超过八成。

之所以家庭暴力在我国会如此普遍的存在,其中既有传统封建文化中男尊女卑、大男子主义等愚昧思想的残留,也有现代社会出现的诸如婚外情、经济问题、个性缺陷、心理变态等新原因。

同时,大多数人对家庭暴力还存在着以下的诸多误解:一.社会传统观念普遍认为两口子打架是家务事,不需要别人插手和干涉。

二.认为家庭暴力只有在农村和知识水平较低的人群中普遍存在,对高学历高收入人群不够重视。

三.受“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打打闹闹活到老”和“两口子忍一忍就过去了”等传统思想影响。

四.一些妇女抱有宁愿忍受家庭暴力,也不愿让孩子在离异环境中成长的心理。

对于这些问题,新出台的反家庭暴力法做出了如下针对性的规定。

规定一:强制报告,《反家庭暴力法》第十四条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公安机关应当对报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该条款说明这些机构在发现家庭暴力的存在时有责任、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报案。

同时我们还应当从法律上规定,对于不报告的情形将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这样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保护因年幼或受到威逼胁迫而无法求助的受害者。

《2024年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践困境与完善对策》范文

《2024年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践困境与完善对策》范文

《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践困境与完善对策》篇一一、引言中国自2016年实施《反家庭暴力法》以来,法律条文赋予了公民更广泛且具有针对性的权利保障。

然而,这一法规的推行在实践过程中仍遭遇诸多困境,涉及制度实施、社会认知、法律援助、执法力度等多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反家庭暴力法》在实践中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期为法律体系的优化和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操建议。

二、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实践的困境1. 立法初衷与现实脱节:在理论层面,《反家庭暴力法》设计全面且人性化,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却遭遇了立法初衷与现实脱节的问题。

如法律对家庭暴力的定义模糊,导致在具体案件中难以界定和判断。

2. 执法力度不足:虽然《反家庭暴力法》明确规定了家庭暴力的违法性,但在实际操作中,执法部门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存在取证难、执法难的问题。

同时,对于施暴者的处罚力度也相对较轻,难以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3. 社会认知不足: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人对家庭暴力仍持隐忍和“家丑不可外扬”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律的执行效果。

同时,公众对《反家庭暴力法》的认知程度也不高,使得法律的普及和执行受到限制。

4. 法律援助体系不完善: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受害者往往需要法律援助。

然而,我国法律援助体系尚不完善,律师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受害者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三、完善对策1. 完善立法:首先应明确家庭暴力的定义和范围,以便在具体案件中准确界定和判断。

同时,应加强法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法律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此外,还应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如《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细则等。

2. 加强执法力度:执法部门应提高对家庭暴力案件的重视程度,加强取证和执法力度。

同时,应加大对施暴者的处罚力度,使其真正感受到法律的威严。

此外,还应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合力打击家庭暴力的执法环境。

3. 提高社会认知:通过媒体宣传、教育普及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反家庭暴力法》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

《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践困境与完善对策》范文

《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践困境与完善对策》范文

《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践困境与完善对策》篇一一、引言《反家庭暴力法》是我国为保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行为而制定的重要法律。

自该法实施以来,对于保障我国公民的权益,促进家庭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实践的深入,我们也必须正视《反家庭暴力法》在实践中所遭遇的困境,并寻求相应的完善对策。

二、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践困境1. 法律宣传与普及不足《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需要社会各界对法律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

然而,目前仍有部分地区、部分人群对法律的认知度不高,导致法律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困难。

2. 执法力量不足由于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敏感性等特点,使得在查处过程中,往往存在取证难、定罪难的问题。

加之基层执法力量不足,使得家庭暴力事件的解决往往力不从心。

3. 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反家庭暴力法》虽然已经实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制度上的不足。

如对家庭暴力的界定不够明确,对施暴者的处罚力度不够等,都影响了法律的执行效果。

三、完善对策1. 加强法律宣传与普及要提高《反家庭暴力法》的认知度,需要加大法律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普及法律知识。

如通过媒体、社区宣传、学校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2. 增强执法力量针对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应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同时,应建立健全举报、调查、取证、定罪等一整套工作机制,确保在查处家庭暴力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

3. 完善法律制度(1)明确家庭暴力的界定:应对家庭暴力的定义进行明确和细化,包括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等各类形式,以便于执法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判断和处理。

(2)加大处罚力度:对施暴者的处罚应与其行为的严重程度相匹配,以达到惩戒和预防的效果。

同时,对于多次施暴或情节严重的施暴者,应加重处罚。

(3)建立保护令制度:为受害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保护措施,如颁发保护令、提供临时住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遇到婚姻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谈反家庭暴力立法摘要: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它严重伤害和威胁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家庭暴力最大的受害者是妇女。

我国现行法律对防治家庭暴力做了相关的规定,特别是婚姻法明确规定了禁止家庭暴力。

但仍存在定义不明,适用不合理等缺陷,本文针对防治家庭暴力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家庭暴力;立法现状;反家庭暴力立法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这种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我国2001年4月实行的新婚姻法对家庭暴力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制裁条款。

从此,家庭暴力绝不是“家务事”,而是一种法律予以制裁的行为。

随着对家庭暴力问题认识的深入,中国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力度不断加强,已实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和现行婚姻法中,都明确规定了“反对家庭暴力”的条文,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规律。

笔者认为应针对我国家庭暴力的立法现状,制定反家庭暴力法,规定保护令及其执行制度,从而有效维护受暴人的权利并防止暴力行为再次发生。

一、家庭暴力的现状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家庭暴力主要包括夫妻间的暴力、父母子女间的暴力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往往是家庭中的弱势群体,即家庭中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其中约90%为女性。

据国务院《中国妇女状况的白皮书》统计,我国每年解体的40万个家庭中,四分之一缘于家庭暴力。

根据中国妇女联合会权益部门统计,在目前家庭暴力事件中,丈夫对妻子实施暴力的占绝大多数,家庭暴力的受害者90%—95%是女性。

在我国农村,家庭暴力可谓司空见惯,丈夫虐待、殴打妻子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些人对其可谓近乎麻木。

有关调查统计: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举办了遵循概率抽样原则,采取整体抽样方法的大型婚姻质量调查。

样本范围界定在北京市内8个区,发放2400份问卷,回收合格问卷2118份,有效率达88.25%。

资料显示:夫打过妻的占21.3%;妻打过夫的占15.2%;吵架现象占81.8%。

值得说明的是男女动武的质量有着量级不同的很大差异。

妻给夫一耳光(或一拳)和夫给妻一耳光(或一拳)有质的区别。

对这项调查的双变量分析表明,男人自己承认被妻子打过的概率大于女人承认自己被夫打过的概率。

这说明女性中有些人隐瞒了被丈夫打的事实。

二、我国制约家庭暴力的立法缺陷(一)我国现行法律对家庭暴力的定义不明确,过于狭窄关于什么是家庭暴力,目前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人们的知识程序还是法律的规定都不尽相同。

目前,我国对于家庭暴力的内涵还没有做出全国性的权威的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认为:“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这一解释显然与国外的规定有所不同,我国对家庭暴力的定义偏重于殴打这一类的显性暴力,对冷暴力一类隐性并未定义,而近几年来冷暴力一类的隐性暴力正不断地,大量地,迅速地增加,大有对殴打这一类的显性暴力取而代之之势。

(二)新婚姻法及最高院适用解释中存在的缺陷新婚姻法第一次将有关家庭暴力的规定写入其中,其宗旨体现为维护广大女性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权利和利益。

但是,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丈夫对妻子或者说男性对女性的暴力有相当一部分是性暴力。

婚内强奸是一种严重的性暴力现象,一权威调查资料显示,被调查城市女性中,承认有被丈夫强迫过性生活的占被调查人数的2.8%;农村女性中,被实施过“夫妻内的强暴性行为”的占被调查人数的7.9%,专家认为,由于调查中的各种因素,婚内强奸的绝对比例要比上述数字大很多。

然而,我国新婚姻法中却没有将性暴力明确地列出来加以确认,有悖于婚姻法保护妇女的立法和原则。

来源:(谈反家庭暴力立法/hy/90610.html)婚姻家庭.相关法律知识∙子女抚养权变更协议书(2018最新)书写格式/hy/621220.html∙离婚期间恶意转移财产可以追回吗/hy/621219.html∙怀孕期间协议离婚,隐瞒怀孕事实孩子抚养权归谁/hy/621218.html∙男方支付的彩礼可以返还吗,处理彩礼纠纷需注意什么/hy/621217.html∙离婚抚养权判决标准(2018年)是什么样子的/hy/621216.html∙起诉离婚是先起诉还是先找律师/hy/621215.html∙出轨会影响财产分割吗/hy/621214.html∙女误嫁精神病夫婚姻无效吗/hy/621213.html∙几年可以确定事实收养/hy/621212.html∙遗赠协议的有效期是多久/hy/621211.html∙父母的遗嘱需要公证吗/hy/621210.html∙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hy/621209.html∙异地结婚登记怎么办理,结婚登记能委托代理吗/hy/621208.html∙婚内财产协议能反悔吗/hy/621207.html∙探望权与探视权的区别是什么/hy/621206.html∙离婚双方私下写的协议有法律效益吗/hy/621205.html∙离婚案件的管辖最新规定(2018)2018 /hy/621204.html∙配偶坐牢如何提起离婚诉讼/hy/621203.html∙婚前个人财产能否被强制执行/hy/621202.html∙如何写婚前财产协议才有效/hy/621201.html∙夫妻离婚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孙子是否有探视权/hy/621200.html∙如何在离婚诉讼中有力争取孩子的抚养权/hy/621199.html∙监护人的顺序是什么 /hy/621198.html ∙【2018新婚姻法解释一全文】新2018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一全文 /hy/621197.html∙怎么出具转继承公证书/hy/621196.html∙离婚时孩子什么时候叫有自我分辨能力/hy/621195.html∙夫妻一方不承认分居事实,那么如何证明双方已分居两年/hy/621194.html∙最新公证遗嘱的范本 /hy/621193.html ∙夫妻财产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hy/621192.html∙夫妻共同财产可否单方面立遗嘱/hy/621191.html∙离婚协议中约定违约金条款是否具有法律效力/hy/621190.html∙哪些行为属于家庭暴力/hy/621189.html∙已成年子女还能向父母索要抚养费吗/hy/621188.html∙债权人可否起诉要求确认债务人放弃继承的行为无效/hy/621187.html∙事实婚姻受法律保护吗/hy/621186.html∙残疾人登记结婚要带的证件,残疾人结婚登记的手续/hy/621185.html∙抚养权与监护权有什么区别/hy/621184.html∙双方同意离婚但都争取孩子抚养权怎么办/hy/621183.html∙放弃房产继承权公证书如何申请办理/hy/621182.html∙离婚一审判决后上诉到中级法院会改判吗/hy/621181.html∙新2018新婚姻法规定(2018)分居多久可以离婚/hy/621180.html∙离婚时,一方生活困难的应当如何处理/hy/621179.html∙出国人员、华侨办理结婚登记应当提交哪些证件/hy/621178.html∙遗嘱公证能异地办理吗/hy/621177.html∙赡养协议要女婿签吗 /hy/621176.html∙公证处不给遗嘱公证要怎么办/hy/621175.html∙离婚时彩礼与嫁妆如何处理/hy/621174.html∙哪些情况离婚需要返还彩礼,返还彩礼的情形有哪些/hy/621173.html∙父母对子女有哪些抚养义务/hy/621172.html∙未婚生子怎么办,有哪些法律问题/hy/621171.html∙私生子送养犯遗弃罪吗/hy/621170.html∙夫妻房产如何判定归属/hy/621169.html∙婚前债务转为共同债务问题的探讨/hy/621168.html∙起诉离婚一般开庭几次/hy/621167.html∙新2018新婚姻法子女抚养权归属问题分析/hy/621166.html∙婚后买房女方没出一分钱如何分割/hy/621165.html∙对夫妻共同债务分担的判决可以免除了双方的连带清偿吗/hy/621164.html∙夫妻共同股权及其界定/hy/621163.html∙哺乳期上诉离婚去哪里办理/hy/621162.html∙2018分居协议书(2018最新)要怎样写才具有法律效力/hy/621161.html∙离婚后才发现对方婚内出轨可以起诉要求赔偿吗/hy/621160.html∙公证遗嘱需要受益人到场吗/hy/621159.html∙没有户口本能不能办理结婚登记/hy/621158.html∙户口不在本村,父亲分到田地能继承吗/hy/621157.html∙如何防范夫妻一方串通债权人损害另一方,官方解答/hy/621156.html∙2018最高人民法院对离婚案件的判案标准(2018年)最新规定(2018) /hy/621155.html∙亲子鉴定多长时间出结果/hy/621154.html∙在港澳台注册结婚国内会承认吗/hy/621153.html∙要求返还彩礼需要什么条件,要求返还彩礼的条件是什么/hy/621152.html∙离婚案件被告是台湾居民法院如何送达起诉书传票判决书/hy/621151.html∙债务人死亡无继承人怎么办/hy/621150.html∙父母的房产证上有我名字,离婚后妻子能否分割房产/hy/621149.html∙国家有必须分居年满2年才可以起诉离婚的法律法规规定(2018)吗 /hy/621148.html∙子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赡养父母/hy/621147.html∙过错方提出离婚另一方可以可以得到两个孩子的抚养权吗/hy/621146.html∙家庭关系中的义务表现在哪些方面,子女对于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主要有哪些 /hy/621145.html∙没结婚引产需要证明吗/hy/621144.html∙协议离婚时隐瞒财产可以要求重新分割吗/hy/621143.html∙离婚协议书(2018最新)中如果涉及到离婚债务书写格式呢/hy/621142.html∙探视权仅限白天吗,包括过夜吗/hy/621141.html∙监护人与幼儿园、学校责任的分担/hy/621140.html∙婚姻登记的机构是哪里,结婚登记的程序/hy/621139.html∙公证遗嘱能直接过户吗/hy/621138.html∙非婚生子女抚养权纠纷怎么办/hy/621137.html∙要具备哪些条件才可以起诉离婚/hy/621136.html∙哪些做法会导致继承权丧失/hy/621135.html∙征收遗产税的意义是什么/hy/621134.html∙非婚生子抚养权协议书(2018最新)写格式/hy/621133.html∙代书遗嘱符合实质要件有效吗/hy/621132.html∙一方有残疾可以离婚吗/hy/621131.html∙如何认定分居满二年 /hy/621130.html ∙离婚时债务应该怎么分割/hy/621129.html∙协议离婚可以对子女的抚养进行约定吗/hy/621128.html∙香港2018新婚姻法与大陆2018新婚姻法的异同/hy/621127.html∙父亲先于祖父母去世子女可否隔代继承/hy/621126.html∙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时要怎么进行处理/hy/621125.html∙农村老人赡养问题离婚赡养费标准(2018年) /hy/621124.html∙老公有外遇妻子可以主张离婚损害赔偿吗/hy/621123.html∙如何办理异地结婚登记,如何办理涉外结婚登记/hy/621122.html∙单身老外可以收养中国弃婴吗/hy/621121.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