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家庭暴力研究

合集下载

北师大 家暴 研究报告

北师大 家暴 研究报告

北师大家暴研究报告
当下,家暴防治已经成为一个全民关心的话题。

随着家暴事件频频被媒体曝光,以及受害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聚焦于惩治与预防家暴的议题。

在这个过程中,2016年3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是一个关键节点。

它以法律的形式,对家暴的性质进行了界定,并确立了处置家暴的原则。

在家庭暴力问题上,有几个常见的误解,亟需得到澄清。

首先,反家庭暴力法的保护范围既包括女性,也包括男性,女人才会被家暴的看法并不正确。

据北师大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男性自认为遭受家暴的比例并不低于女性。

就在前几天,温州苍南县法院矾山法庭发出了温州市首例保护男性的人身安全保护令,这让不少人意识到,家暴受害者其实不分男女,反对家暴,对两性而言都是一种重要的保护。

家庭暴力防治制度

家庭暴力防治制度

家庭暴力防治制度家庭暴力是一种违反人权的行为,给当事人及其家庭成员带来身心伤害,而家庭暴力防治制度的实施是维护家庭成员权益、保护家庭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围绕家庭暴力防治制度的定义、作用、立法情况以及制度运行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家庭暴力防治制度的定义家庭暴力防治制度是指由国家依法建立和完善的,以预防、制止、处罚家庭暴力行为,保障受暴力侵害个人权益的制度。

在该制度下,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申请保护令,寻求法律援助,获得心理辅导,以及得到其他帮助和支持。

二、家庭暴力防治制度的作用1. 预防家庭暴力行为:家庭暴力防治制度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警惕,从而降低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

2. 制止家庭暴力行为:一旦发生家庭暴力事件,受害人可以通过家庭暴力防治制度提供的手段及其维权途径,要求立即中止暴力行为,并保护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安全。

3. 处罚家庭暴力行为:家庭暴力防治制度规定了对家庭暴力行为的处罚措施,让加害人付出法律责任,以起到震慑作用,提醒其他潜在加害人。

4. 保护受害人权益:家庭暴力防治制度不仅提供了受害人保护的法律措施,还为受害人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支持,帮助他们重建生活并摆脱暴力阴影。

三、家庭暴力防治制度的立法情况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家庭暴力防治制度的立法情况不尽相同。

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家庭暴力防治制度,例如美国的《家庭暴力法案》、英国的《家庭暴力法》等。

这些法律从法律层面确保了家庭成员的权益,规范了家庭暴力行为的处理程序。

在中国,家庭暴力也被纳入法律保护范围,并在2016年颁布了《反家庭暴力法》。

该法规定,发生家庭暴力时,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法院申请保护令,要求加害人立即停止暴力行为,并且法院可以依法制定其他相关保护措施,确保受害人的人身安全。

四、家庭暴力防治制度的运行机制为了确保家庭暴力防治制度的运行有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认知,消除暴力行为的社会文化土壤。

我国农村家庭暴力调查研究以对农村妇女的家庭暴力为主要分析对象

我国农村家庭暴力调查研究以对农村妇女的家庭暴力为主要分析对象

我国农村家庭暴力调查研究以对农村妇女的家庭暴力为主要分析对象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我国农村家庭暴力问题,特别是以农村妇女作为家庭暴力的主要分析对象。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本文揭示了农村家庭暴力现象的严重性,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预防和解决农村家庭暴力的策略。

本文的研究不仅对于保护农村妇女的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推动我国的反家庭暴力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依据。

本文概述了农村家庭暴力的定义、类型和影响。

家庭暴力不仅包括身体上的伤害,还包括心理暴力、经济控制等多种形式。

在农村地区,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法律意识的淡薄以及社会支持的不足,家庭暴力问题尤为突出。

这种暴力行为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身心上的伤害,还严重影响了农村家庭的稳定和农村的社会发展。

本文分析了农村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

这些原因包括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等。

传统文化观念中对于男尊女卑的认知,使得一些男性在农村家庭中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地位,容易对女性实施家庭暴力。

农村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也使得一些家庭在面对压力和矛盾时,更容易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

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也使得农村家庭暴力问题更加严重。

本文提出了预防和解决农村家庭暴力的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完善法律制度、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等。

通过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可以提高农村妇女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完善法律制度可以为受害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法律保护;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可以为受害者提供心理、经济等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预防和解决农村家庭暴力问题,保护农村妇女的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文献综述家庭暴力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都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其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和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家庭暴力问题尤为突出,其中农村妇女是最主要的受害者。

家庭暴力现象调研报告

家庭暴力现象调研报告

家庭暴力现象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家庭暴力现象调查一、研究背景: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成员关系中,一种家族成员或多种成员使用言语、行为或实施暴力等手段,对家庭成员进行伤害、控制、威胁或恐吓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论对家庭成员的身体、心理或社会功能造成何种程度的伤害,都属于家庭暴力。

二、研究目的: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家庭暴力的现象、原因和影响,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建议,以帮助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更好地预防和处理家庭暴力。

三、调研方法:1.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并分发给受访者,包括家庭成员、邻居、学校教师和社区工作者等,以获取他们对家庭暴力现象的认识和观点。

2.通过深入访谈受访者,了解他们的个人经历和对家庭暴力的感受和态度。

四、调研结果:1.调研对象中,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多为妇女和儿童,占比分别为60%和30%。

2.导致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是矛盾、冲突和经济问题,占比分别为40%、30%和20%。

3.家庭暴力对受害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中70%的受害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4.只有40%的受害者向相关机构举报或求助,其中主要原因是对政府和社会支持的缺乏信任感。

五、调研建议:1.加强家庭暴力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特别是受害者的认识和意识,帮助他们更早地发现和报告家庭暴力。

2.建立完善的家庭暴力防治机制,在社区、学校和家庭等不同层面开展相应工作,提供咨询、援助和庇护服务。

3.加强家庭和婚姻教育,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和沟通能力,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4.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家庭暴力防治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六、结论: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建立机制和提供支持和援助,我们可以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为家庭成员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家庭暴力调研报告

家庭暴力调研报告

家庭暴力调研报告
《家庭暴力调研报告》
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为了更好地了解家庭暴力的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并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调研显示,在许多家庭暴力案件中,受害者大多是妇女和儿童。

妇女和儿童通常是家庭的弱者,他们往往无法自保,受到暴力的伤害更加深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措施保护妇女和儿童免受家庭暴力的伤害。

其次,调研显示,家庭暴力案件中,绝大部分施暴者都是家庭成员。

这意味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我们需要加强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情绪,避免将不良情绪转化为暴力行为。

此外,调研还显示,许多受害者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沉默。

他们害怕暴露自己的苦难,害怕家庭暴力带来的耻辱和不安全感。

因此,我们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鼓励受害者勇敢地站出来,寻求帮助。

最后,调研还发现,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对解决家庭暴力问题至关重要。

政府、媒体、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关注,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家庭暴力的防治工作中来。

总的来说,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家庭暴力问题的严重性,并将继续努力,希望未来能够减少甚至终结家庭暴力的发生。

防治家庭暴力的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防治家庭暴力的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防治家庭暴力的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策略家庭暴力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在中国,由于文化、历史、社会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家庭暴力问题仍然很普遍。

这对受暴力影响的家庭成员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创伤,同时对整个社会和家庭稳定也构成了重大威胁。

因此,防治家庭暴力成为当前社会工作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探讨如何利用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策略帮助防治家庭暴力。

定义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环境中,一方以威胁、恐吓、强暴、打骂、控制行动或使用枪支、刀剑等手段威胁、伤害、甚至致死另一方或多方成员的行为。

它不仅包括身体上的伤害,还包括言语上的伤害、心理上的伤害以及性虐待等。

它通常由更有力的一方对更无力的一方施加,并有多种表现形式和程度。

它会产生严重的社会、经济和个人后果。

家庭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信任和安全感首先,家属需要建立互信和互相尊重的关系,从而消除他们的抵抗情绪,建立出向专业人员求助的信任和安全感。

家庭社会工作者应通过听取和尊重受暴力家庭成员的感受和需要,增强家庭的合作意愿。

家庭社会工作者应该做到理解和同理对方的感受。

2.介入控制暴力行为其次,家庭社会工作者需要介入控制暴力行为。

如果有任何暴力行为,应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并给予施暴者一定的惩罚。

对于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受害者,需要加强保护,确保他们的生命和身体安全。

3.提供支持和援助家庭暴力受害者需要支持和援助。

家庭社会工作者需要向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心理咨询和必要的物质帮助,帮助他们逐渐重新建立自信心,恢复生活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协议服务,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合法权益得以保护,可通过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案来解决。

家庭社会工作者需要与社区各种机构和资源合作,为受害者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4.促进家庭和睦最后,家庭社会工作者需要促进家庭和睦。

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希望家庭温馨和睦,所以需要家庭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和指导,从而帮助家庭成员在冲突和争执中达成共识并建立正确的沟通方式。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摘要】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无数家庭和个人的生活。

本文通过对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探讨了其定义与范围、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应对策略以及案例分析。

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刻理解问题的本质和造成的影响具有重要性,有助于提出更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

未来,需要加强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探索更多预防和干预的策略,以保护受暴力影响的家庭成员,构建更和谐、健康的家庭关系。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展望令人期待,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能够消除家庭暴力,实现家庭和谐稳定的目标。

【关键词】家庭暴力问题研究、重要性、现状、目的、定义与范围、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应对策略、案例分析、结论、未来展望。

1. 引言1.1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对这一社会问题的深入了解和分析,有助于揭示其成因和影响,从而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家庭暴力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更是对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等特定群体权益的侵犯,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通过研究家庭暴力问题,可以帮助社会更加关注并认识到这一隐秘但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促进立法、政策和社会机制的完善,为受害者提供更好的保护和支持。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还可以为社会提供更有效的干预和救助方法,降低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和伤害,促进家庭和谐稳定。

深入研究家庭暴力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保障每个家庭成员的权益和安全。

1.2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现状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现状可以说是比较严峻的。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大约每三名女性中就有一名曾经或正在受到家庭暴力的影响。

而在我国,家庭暴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

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因家庭暴力导致家庭破裂的家庭数量呈上升趋势,且受害者中不乏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现状也反映出社会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关注程度正在逐渐提升。

防治家庭暴力的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防治家庭暴力的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防治家庭暴力的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策略家庭暴力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它不仅破坏了个体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了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防治家庭暴力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家庭社会工作中,防治家庭暴力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介入策略。

一、家庭暴力防治的基本原则1.以受害者的需要为中心,重视受害者的意见和意愿,保护受害者的权益和安全。

2.以预防和化解冲突为目的,尽量防止暴力事件的发生和扩大。

3.坚持与家庭成员合作,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和利益,鼓励他们自我决策和自我解决问题。

4.坚持公正、平等和法律原则,维护社会正义和法律权威。

1.预防策略(1)提高公众意识。

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向公众普及家庭暴力的危害,激发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警觉性和关注程度,提高公众知识水平。

(2)加强教育。

通过组织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成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培养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庭伦理。

(3)建立支持系统。

对受害者提供帮助和支持,建立医疗、法律和心理咨询等多元支持系统,提供全面的服务和帮助。

(1)危机干预。

及时响应危机,提供迅速有效的救援和支持服务,减轻危机的紧迫性和危害程度。

(2)个案干预。

采用综合性方法,分析家庭暴力问题的本质、原因和影响,制定个案计划,包含多种干预手段,如法律援助、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力求实现家庭和谐稳定。

(3)社会干预。

社会工作者通过社会网络和组织,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受监视的关系,对家庭进行监督和干预,通过法律手段、教育手段等,引导暴力家庭走向健康和谐的道路。

3.评估策略对于家庭暴力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暴力史、危险程度、心理状况、家庭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对家庭暴力的深层因素进行分析,并为制定干预计划提供基础参考。

4.后续跟踪策略家庭社会工作的干预不是一次性的,需要进行后续跟踪,观察和记录家庭变化的情况,为下一步的干预提供参考和依据,防止问题反复发生。

三、总结防治家庭暴力需要注重预防和干预,采用多种策略和手段,尽快发现和制定问题,开展精准干预和综合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题目 (1)摘要 (1)关键词 (1)一、家庭暴力概述 (2)二、我国现行法律有关家庭暴力的规定 (5)三、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 (7)四、防治家庭暴力的对策 (8)五、结束语 (9)注释 (10)参考文献 (10)谢辞 (11)防治家庭暴力研究摘要:家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让人们寄予了深切的希望。

然而,家庭暴力已慢慢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家庭成员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反对家庭暴力,从法律角度而言,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我们应当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从法治的角度着手防治家庭暴力,但从社会角度来看法律防控只是社会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抗家庭暴力,应在加大立法、执法力度的同时,还需要全社会付出共同努力,从暴力主体以及社会的角度防治家庭暴力。

笔者希望通过防治家庭暴力,在维护人权与重视人伦的脉络之间取得一个新的平衡。

关键词:家庭暴力;现状;原因;防治Abstract: The family is the basic unit of human society, so that people placed a deep hope. However, domestic violence has gradually become a global problem, and has caused great harm to family members, such as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and personal safety. From a legal point of view, against domestic violence is a huge project, we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rule of law to proceed to combat domestic violence. But from the social point of view the leg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To against domestic violence, we should increase legislation, law enforcement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need the whole society to pay the joint efforts, so we can combat domestic violence from the violence subject, the main social point of view. I hope through combating domestic violence, we can strike a new balance between safeguarding human rights and emphasis on human relations context.Key words: domestic violence; current situation; reason;prevention家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让人们寄予了深切的希望,被誉为生命的港湾、心灵的归宿。

然而,据21世纪初世界银行调查统计显示,20世纪全世界有25%-50%的妇女都曾受到过与其关系密切者的身体虐待。

全国妇联的一项最新抽样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公众中,有16%的女性承认被配偶打过,14.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

每年约40万个解体的家庭中,25%缘于家庭暴力。

特别是在离异者中,暴力事件比例则高达47.1%。

据资料统计,全国2.7亿个家庭中,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妇女已高达30%。

全世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妇女在她的一生中遭受过暴力、性暴力或虐待。

残酷的现实屡屡敲击着我们的神经,在本应享受天伦之乐的家庭里却时常发生暴力事件,家庭暴力已慢慢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家庭成员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一、家庭暴力概述(一)家庭暴力的概念关于暴力,《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将其描述为,对被害人实施的殴打、捆绑、禁闭等强暴行为①。

1993年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的《消除对妇女暴力宣言》第二条将暴力定义为:身体、心理和性方面的暴力。

关于家庭暴力,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对家庭暴力定义为:“对妇女的暴力行为”是指“对妇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上或性行为上的伤害或痛苦的任何基于性别的暴力行为,包括威胁这类行为,强迫或任意剥夺自由,无论其发生在公共生活还是私人生活中。

”②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和宗教及对家庭暴力的认识程度和研究角度等的不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出现了对家庭暴力的有了不同的界定:1、主要西方国家对家庭暴力的界定英国在1996年制定的《家庭法法案》中虽然规定的家庭暴力的法律救济途径,但未对家庭暴力的定义做出界定。

后有英国学者提出,“家庭暴力是指男性伴侣为了支配和控制女性,在他们关系存续期间或终止之后对女性所实施的暴力和虐待行为”(不论这种行为是肉体的、性的、心理的、感情的、语言上的或者经济上的等等)。

从英国学者的这一观点可以看出,“家庭”在此不仅仅指有婚姻关系和身份关系的生活共同体,还包括婚姻关系终止后及同居关系期间出现的暴力行为,行为方式不仅具有直观性还具有非直观性。

但是这一定义掩盖了性别问题,仅认为家庭暴力是男性伴侶对女性单方面的暴力,这实际上是一种狭义的家庭暴力或称为夫妻之间的暴力。

加拿大于1994年制定了《家庭暴力受害者法案》,但也没有对家庭暴力做出明确的界定。

这部法案中具体提到了对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家庭暴力:对少年儿童的暴力,包括对少年儿童身体、心理或情感甚至性方面的侵犯和压制,常见的有让少年儿童挨饿受冻、有病不给予医疗照顾等;对老年人的暴力,认为是晚辈家庭成员如子女或孙子女等对老年人的伤害暴力的形式包括弃之不顾的不作为及经济上的控制、情感上的压制等。

在加拿大,还有学者将家庭暴力界定为“由施暴者使用胁迫、懈怠或疏忽等方式对其他人的行为,该行为对于被侵犯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完整性或她的权利、自由以及感情都有损害。

”①。

美国学者凯特斯丹德利在《家庭法》中谈到:“家庭暴力,换言之,发生在家里的暴力,有很多形式。

指其中不仅包括单纯的身体上的殴打,还包括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妨害和困扰,同时还包括纠缠不休、打骚扰电话和恐吓。

某些时,此种暴力是及其严重的,以至于导致刑事犯罪。

尽管要证明关闭的家门之后发生了什么是困难的,但家庭暴力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已出现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不仅涉及夫妻和同居者,还包括其他家庭成员”气澳大利亚联邦法律改革委员会将家庭暴力界定为:“家庭暴力系指一成年人对另一人(两人为已婚配偶或有事实上的恋爱关系)犯下的实际或威胁的暴力行为”。

综上,西方学者对家庭暴力内涵的界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指出暴力行为的主体和暴力行为对象的性别差异,施暴者大多为男性,受害者多数位女性;(2)指明施暴者行为的目的性,即男性从肉体上或者精神上支配和控制女性;(3)行为的手段不仅包括作为的暴力行为还包括不作为的冷落对方、不与对方进行语言或情感交流的冷暴力行为;(4)暴力发生的时间跨度比较广,不仅包括婚姻期间还包括分居期间,甚至离婚之后;(5)列举暴力手段的多样性及暴力行为的损害后果。

可见,上述西方学者对家庭暴力含义的界定有其合理之处,但也有不妥之处,如将暴力行为的主体大多界定为男性,然而实际生活中也会发生一些女性对男性的暴力,虽然数量很少;将夫妻离婚之后的暴力行为也列入家庭暴力的范畴,混清了夫妻暴力与非夫妻暴力之间的差别,不利于两者的正确处理。

2、我国对家庭暴力的界定“家庭暴力”一词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但在我国还不是一个法律概念,我国新《婚姻法》首次引入了家庭暴力,但对家庭暴力的概念、具体的内容及行为的构成要件未作明确、具体的规定,只是在《婚姻法》修正案第三条中规定禁止家庭暴力,最高法的针对此条对家庭暴力做了解释,把家庭暴力描述为“行为人以殴打、捆绑、及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等主要以作为的方式实施的针对家庭成员的身体及精神的暴力,并给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我国法律对行为人以一些不作为方式实施的更为隐秘的暴力未予认定。

目前仍有一定的学者将家庭暴力界定于私人生活或家庭生活内部,婚姻关系或者是同居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的一方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方所实施的暴力和虐待行为。

他们把家庭暴力归纳为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等几种形式,其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丈夫对妻子的家庭暴力;把暴力形式分为身体上、语言上、性方面的三类。

我国关于家庭暴力的定义,虽然在外延上公认家庭暴力应包含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但从主体和行为形式上来说实际是一种狭义的家庭暴力,同时对其内涵的判定还没有定论,这有赖于从立法或司法层面予以解决。

对此,笔者认为家庭暴力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暴力,应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包括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一方以殴打、胁迫、侮辱、破坏财产、限制经济来源等作为的方式对家庭中的另一方进行身体伤害、财产损坏或是限制人身自由等侵犯对方的人身和财产权利的行为及用一些非暴力的语言伤害来蛇低对方人格,伤害对方的自尊的行为,还包括一些情感上的冷漠、抵制接触等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影响正常家庭生活的冷暴力行为(此处之所以将不作为方式的冷暴力也归入到家庭暴力的范畴,是尊重人权的需要,一个人在家庭生活中应该享有家庭生活幸福的权利,如果虽有家庭之实,却缺乏互动和关爱,这样的家庭生活也是要积极拯救的,否则,最基本的人权也难以实现),这些行为给受害人身体、财产和精神带來不同程度的伤害。

而狭义的家庭暴力仅指夫妻之间的暴力,是婚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对另一方实施的以殴打、辱骂、性强暴、限制人身自由或财产权利的行为及一些严重影响正常家庭生活的冷暴力行为。

3、家庭暴力的性质在我国,家庭暴力一般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对于较为轻微的,受害者一般不会报案,或者是公安机关或者当地派出所,在接受案件以后,通常按照民事违法或家务事予以处理,只是给予施暴者一些警告或是教导就结案了。

只有当家庭暴力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比如受害人受到严重伤害致使残疾或死亡,才会上升到刑事层面,去追究施暴者的刑事责任。

笔者认为,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侵犯受害者人身权利的行为,是对人权的侵犯和不尊重,也违背了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不利于和谐家庭氛围的营造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必须在立法层面对其性质进行严格的界定,适用相关法律来予以严厉地惩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