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在2型糖尿病发病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在2型糖尿病发病作用中的研究进展刘海龙;张维华;吴晓康【摘要】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疾病,近几十年以来全球范围发病率显著升高,对其预防和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肠道菌群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T2DM的发生及其治疗有着密切关系,肠道菌群有望成为改善和治疗T2DM的新方向.该文就近年来T2DM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做一综述.%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s a metabolic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hyperglycemia caused by multifactors.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is gradually increased.It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re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Intestinal flora is one of the hot spots in recent years.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ntestinal flor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and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Intestinal flora is expected to be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In this pap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 2 diabetes and intestinal microflora in recent years,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were summarized.【期刊名称】《现代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32)004【总页数】4页(P157-159,164)【关键词】肠道菌群;2型糖尿病【作者】刘海龙;张维华;吴晓康【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西安 710004;陕西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西安710068;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西安 7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R446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又称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约占糖尿病人数的90%以上。
肠道菌群与糖代谢异常相关性研究进展

经验交流71肠道菌群与糖代谢异常相关性研究进展张琳,姬新才 (西安医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肠道菌群失调和糖代谢疾病具有密切关系。
肠道菌群失调和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肠道菌群失调引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机制为产生短链脂肪酸,在释放肠道激素的同时能够减轻肠道免疫系统的破坏,并调节胆汁代谢。
肠道菌群、肠促胰素之间具有一定影响关系。
肠促胰素降糖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占有一定地位。
本文通过对糖代谢异常、肠道菌群二者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肠道菌群;糖代谢异常;研究进展肠道菌群包含病菌、细菌、真菌以及原生动物。
有研究表明,人体肠道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的微生物群体。
目前2型糖尿病(T2DM ) 人数不断增多,伴随的并发症相比之前更为严重,加速人体血管以及微血管出现病变。
糖尿病防控工作的难度相比之前也明显增加,因此需要找到高效、安全的预防策略。
1肠道菌群和T2DM糖尿病作为当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症,主要是受血糖代谢异常的影响,从而导致出现身体异常。
从病因上可以分为1型、2型糖尿病。
根据近50年的调查数据,糖尿病发生率呈现明显升高。
1型糖尿病的增长人群在6岁以下,肥胖儿童相比之前明显增加。
当前人体肠道内存在约1000种菌群,这些菌群具有调节肠道淋巴系统、营养吸收等作用,同时与人体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明显相关。
人体的隐形器官即为肠道微生物,在疾病中发挥中重要作用 [1]。
肠道微生物失调和肥胖、糖尿病具有密切关系,主要以2型糖尿病为代表。
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整体菌群浓度相对较高,在功能、结构上和正常人存在一定差异。
人肠道菌群中的大肠埃希菌、加氏乳杆菌、变形链球菌均为致病菌群。
肠道微生物影响糖代谢主要是通过脂肪代谢、调控能量从而产生激素调节相关机制。
2018年的研究表明,通过肠道菌群影响代谢的新机制—丙酸咪唑的作用,从而阻断胰岛素的影响 [2]。
经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和糖尿病的早期发病具有明显关系。
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论著·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田 硕1,毋建华2*,高会萍3*(1.莲湖区北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陕西 西安 710015;2.西安大兴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陕西 西安 710014;3.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卫生局,陕西 西安 710002)[摘要]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近年来,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多。
此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人在生命的各阶段均与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有着紧密的联系,微生物能够与宿主共同构成“共生功能体”。
正常情况下,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当这种动态平衡状态被打破时,就可能引起包括2型糖尿病在内的多种疾病。
多种中医疗法(针灸疗法、中药疗法等)对肠道菌群均有正向调节的作用。
采用中医疗法对肠道菌群进行调节可治疗2型糖尿病。
本文主要是总结采用中医药疗法调节肠道菌群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中医药;肠道菌群;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8-0001-03Research progress of TCM regulating intestinal flora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IAN Shuo1,WU Jianhua2*,GAO Huiping3*(1. Lianhu District Beigu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Xi 'an 710015, Shaanxi, China;2.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i 'anDaxing New District, Xi 'an 710014, China;3. Lianhu District Health Bureau, Xi 'an, Shaanxi Province, Xi 'an 710002, China)[Abstract]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s a common metabolic disease.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in China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is diseas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diseases threatening the health of Chinese residents. Human being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microorganisms and their metabolites at all stages of life, and microorganisms can form “symbiotic functions” with their hosts.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there is a dynamic equilibrium between the microbe and the host, and when this dynamic equilibrium is disturbed, it can lead to a variety of diseases, including type 2 diabetes. Vari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ies (acupuncture therapy,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etc.) have positive regulation effect on intestinal flora.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an be treated by adjusting intestinal flora with TCM therapy. This article mainly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using TCM therapy to regulate intestinal flora.[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stinal flora; Type 2 diabetes; The research progress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运动改善2型糖尿病的可能机制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运动改善2型糖尿病的可能机制①杨琼戴霞徐丹青黎学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 530021)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484X(2023)12-2656-06[摘要]2型糖尿病(T2DM)是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紊乱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无一致结论。
随着微生态研究技术的革新,认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T2DM的诱发原因之一。
运动是糖尿病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其调节糖代谢的作用机制仍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人们发现运动可以改善肠道内环境和肠道菌群,本文将基于肠道菌群探讨运动对T2DM的影响,并对其机制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探究运动改善T2DM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2型糖尿病;运动;肠道菌群Possible mechanism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mprovement via exercise-induced changes in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and metabolitesYANG Qiong,DAI Xia,XU Danqing,LI Xueyi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 530021, China[Abstract]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is a common chronic metabolic disease, while there is no consistent conclusion on the pathogenesis of T2DM. With the innovation of microecological research technology, intestinal dysbiosis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causes of T2DM. Exercise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ns of diabetes management, while mechanism of regulating glucose metabo⁃lism still has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recent years, people have found that exercise can improve the intestinal environment and intestinal flora. 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and mechanism of exercise on T2DM based on intestinal flora,aiming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exploring how exercise can improve T2DM in the future.[Key words]Type 2 diabetes mellitus;Exercise;Gut microbiota近年来,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慢性代谢性疾病风险关联性分析

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慢性代谢性疾病风险关联性分析引言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是指人体肠道内寄生的各类微生物的类型、数量和相互关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慢性代谢性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本文旨在分析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关联,探讨其潜在的机制。
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肥胖相关性肥胖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与许多慢性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肥胖个体与非肥胖个体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明显差异。
相比非肥胖人群,肥胖人群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中富含某些菌种,如 Firmicutes 和 Actinobacteria,而另一些菌种,如 Bacteroidetes 和Verrucomicrobia,则相对减少。
此外,肠道微生物的丰度与肥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这些研究结果提示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肥胖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径向菌群与2型糖尿病关系研究2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也有关联。
研究表明,肠道中的某些细菌群,如增殖型径向菌群(Eubacterium rectale 和 Roseburia),能够产生丙酸。
丙酸在体内具有调节血糖和能量代谢的作用。
据统计,患有2型糖尿病的个体肠道中径向菌群的数量较少。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径向菌群与2型糖尿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肠道微生物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联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的关联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研究发现,肠道中的某些细菌菌株,如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能够转化胆汁酸并增加肝脏脂肪沉积。
此外,一些菌种如肠球菌(Fusobacterium)和链球菌(Streptococcus)的过度生长会导致机体内炎症反应并加重脂肪肝的发展。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肠道微生物与肠易激综合征关系探究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其病因复杂,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益生菌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益生菌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和饮食结构的改变,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近年来,益生菌在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备受关注。
益生菌是一种益生元,其能够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反应,对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潜在的益处。
本文将探讨益生菌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在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
一、益生菌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1. 调节血糖:益生菌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降低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缓解2型糖尿病的症状。
2. 控制体重: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的结构,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减少能量的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减少肥胖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3. 降脂抗氧化:益生菌可以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提高HDL胆固醇的含量,同时具有抗氧化作用,减少脂质过氧化的产生。
1. 降血压:益生菌可以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增加短链脂肪酸的生成,进而降低血管张力,扩张血管,减少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
2. 抗炎抗血栓:益生菌可以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血栓的形成,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3. 保护心肌:益生菌可以减少有害菌的生长,产生有益物质,调节心肌细胞的代谢,保护心脏的功能,减少心脏病的发生。
益生菌对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益处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但是也有一些研究结果显示,益生菌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
在使用益生菌进行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时,需要根据个体的体质、病情状态和特殊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益生菌种类和剂量。
未来,益生菌在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科学家们正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发新一代的高效益生菌,以及研究益生菌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为这些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需要加强对益生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为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基于肠道微生态探讨2型糖尿病从脾虚论治机理

基于肠道微生态探讨2型糖尿病从脾虚论治机理【摘要】肠道微生态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十分密切,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
本文探讨了肠道微生态调节机制,以及脾虚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
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理主要是通过调理脾虚来达到治疗效果。
脾虚论治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肠道微生态调节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中医脾虚论治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也有待深入研究。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当集中在肠道微生态调节机制以及脾虚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更深入研究,以期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更好的效果和更多的临床实践指导。
【关键词】肠道微生态、2型糖尿病、脾虚、中医、调节机制、治疗机理、临床应用、研究方向、展望1. 引言1.1 肠道微生态的重要性肠道微生态是指肠道内寄生着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群落。
这些微生物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它们在维持肠道屏障功能、调节免疫系统、合成维生素、帮助消化吸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中包括2型糖尿病。
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态与健康人存在显著差异,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失衡,有益菌数量减少,病原菌数量增多。
这种微生态失衡会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增加炎症反应,影响胰岛素敏感性,从而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
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途径。
目前,一些研究表明通过益生菌、益生元等方式调节肠道微生态可以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胰岛素敏感性。
肠道微生态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可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
深入研究肠道微生态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探索调节肠道微生态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意义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1.2 2型糖尿病的病因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病因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糖尿病的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的治疗新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异常,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的疾病。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4亿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11.6%。
该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控制,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不断发展,糖尿病的治疗也有了许多新的进展。
一、肠道菌群转移治疗肠道菌群与糖尿病密不可分,一些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与正常人存在差异。
因此,肠道菌群转移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个新方法。
该疗法通过将健康人健康的肠道菌群移植到病人的肠道内,以维持其正常菌群比例,从而控制血糖水平。
该方法需要经过严格的菌群筛选和处理,以确保移植菌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高渗葡萄糖疗法研究表明,高渗葡萄糖疗法可以通过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提高胰岛素分泌活性,从而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
高渗葡萄糖疗法在治疗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高血糖以及胰岛素抵抗等方面都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
该疗法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是一个新兴的治疗手段,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数量不足,导致胰岛素分泌失调。
通过将个体自身的干细胞或外源干细胞移植到胰岛内,可以恢复胰岛β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该方法需要进行高度个体化的干细胞类型选择和移植,以及术后的充分监测和控制。
四、人工胰腺人工胰腺是一种集成了血糖监测、胰岛素泵和控制算法的设备。
该设备可以模拟胰腺的自然分泌机制,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该设备即将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
总的来说,糖尿病的治疗新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需要经过充分的临床实验和治疗监测,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糖尿病的治疗也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29 期2019 Vol.6 No.29
194
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张静,倪军,姚璐
(解放军371中心医院肾病内分泌科,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糖尿病是当代社会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由患者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是周围组织胰岛素抵抗所引起,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症状,并且9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患者。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机体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为了对2型糖尿性的研究和治疗起到推动作用,我们有必要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肠道菌群;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29.194.01
因为人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所以我们可以说,人体内有两套基因组,分别是自己的和微生物的,并且这两套基因组对于人类同样重要。
研究显示,机体肠道菌群的成分、结构以及比例都能够对人体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其可致病、可防病、可致肥胖、可致消瘦、可诱发糖尿病,也可预防糖尿病,可见机体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具有密切的关联[1]。
1 肠道菌群
1.1 肠道菌群的分布
人体内存在的细菌重量为1~2 kg,其中90%左右都存在于肠道中,且菌种在1000种以上,不同肠段之间的菌群分布是不相同的,其中十二指肠的菌群分布与胃部最为相似,主要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幽门螺旋杆菌、乳酸菌以及酵母菌等,回肠中则主要包含双歧杆菌、拟杆菌以及梭杆菌等,结肠中主要包含拟杆菌、梭杆菌、双歧杆菌、真杆菌以及链球菌等。
在通常情况下,肠道中的菌群数量是由近端到远端逐渐递增的,并且具有规律性和层次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机体受到致病菌以及有害菌的侵袭。
处于浅层的细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以及肠球菌两类,可被称为外籍菌、过路菌等;处于中层的细菌主要包括消化链球菌、优杆菌、拟杆菌以及韦荣球菌等;处于深层的细菌主要包括双歧杆菌、厌氧乳酸菌等,其能够与肠粘膜表面紧贴。
中层和深层的细菌可以被合称为膜菌群,也可被称为常居菌或是固有菌。
1.2 肠道菌群的分类及作用
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1)生理性细菌,能够与宿主共生,在肠道中占比99%以上,其中主要包括双歧杆菌、乳杆菌、类杆菌、消化球菌以及优杆菌等,属于肠道中的优势菌群;(2)条件致病菌,能够与宿主共栖,在宿主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是无害的,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对具有一定的侵袭性,进而对人体产生伤害,其中主要包括肠球菌、肠杆菌等,属于肠道中的非优势菌群;(3)病原菌,能够长期于宿主体内定植的机会较少,在微生物生态平衡的情况下,病原菌数量不会达到致病数量,但是如果出现生态失衡的情况,其数量就会增加并致病,如果发生菌群失调的情况,其致病作用将会更加显著,属于有害菌[2]。
2 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
2.1 饮食干预
肠道菌群的组成主要由饮食所决定。
在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下,长期摄入高脂肪、低膳食纤维的食物,能够导致有益菌的数量减少,同时病菌的数量增加,逐渐引起肠道菌群的改变。
例如我国汉族人群能够摄入较多的大营养和小营养,哈萨克族人群特别是牧民,几乎难以对小营养进行摄入,其主要的饮食结构为高脂肪、高蛋白和高碳水化合物,维吾尔族人群的饮食结构为低蛋白、低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大营养严重失衡的同时,小营养严重不足。
不平衡的饮食结构导致哈萨克组人群的高血压、高血脂发病率高以及维吾尔族人群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高。
可见饮食结构能够对人类的肠道菌群组成产生重要的影响[3]。
2.2 脂肪沉积
多形拟杆菌中包含170多种糖基水解酶,能够对食物中的所属糖苷键进行分解,可见多形拟杆菌能够对脂肪的积累起到促进作用,而其能够促进脂肪积累的原因,这主要在于其能够对植物多糖进行有效的分解,并促进宿主对植物多糖进行吸收和储存,也就增加了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可能,进而增加了发生2型糖尿病的几率。
2.3 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衰老和肥胖,从而提高发生糖尿病的几率。
在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下,如果长期对高脂肪和低膳食纤维的食物进行摄入,就会导致肠道内的病菌数量不断增加,并产生内毒素,破坏机体的肠道粘膜,进而导致血液内的毒素升高,炎症因子感染免疫系统并逐渐散布全身,从而引起慢性病。
3 结束语
糖尿病是对我国人口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种疾病,以我过中医理论为基础对糖尿病进行治疗,同样需要对患者的肠道菌群进行调节,进而改善患者的肠屏障功能;并且,部分中药是不能够血液吸收的,但是却能够起到治疗的效果,所以其极有可能是通过对菌群进行调节来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海龙,张维华,吴晓康.肠道菌群在2型糖尿病发病作用中的研
究进展[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7,32(4):157-159,164.
[2] 王永磊,张静,苏峰,等.肠道菌群变化与2型糖尿病发病关系
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18,35(1):77-80.
[3] 刘轩,高志萍,许梅花.肠道菌群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及防治中
的研究进展[J].养生保健指南,2018,(27):225,233.
本文编辑:吴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