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进展
肠道菌群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有研究表明,给鹌鹑喂饲高嘌呤饮食,肠道 菌群结构发生变化,盲肠内容物和外周血中的 LPS 水平都升高,血清和肝脏中XO 活性升高, 血UA 水平升高。但如果预防给予抗菌药物,使 肠道菌群结构改善,盲肠内容物和外周血中的 LPS 水平下降,XO 活性也降低,血UA 水平趋向 正常。 由此可见,高嘌呤饮食诱导肠道菌群结构发生 变化,导致外周血中LPS水平升高和XO 活性增高, 可能是HUA 发生的重要原因。
随着肠道基因组学、代谢组学、 蛋白组学的不断发展,肠道微生物越 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作为医学领 域重要的新技术——粪菌移植技术 (FMT)逐步成熟并健全,通过将健康人 群粪便中的菌群(肠道菌群)转移到患者 的体内,使得患者获得健康人群的肠 道。
粪菌移植技术是在肠道微生 物与疾病的相关研究理论基础上 建立起来的全新疾病治疗技术, 随着对肠道微生物中不同种属细 菌在人体肠道中发挥作用的深入 研究,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关 菌种对特定疾病进行治疗,这是 治疗特定疾病的一种方法,该方 法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谢谢大家
粪球菌、柔嫩梭菌有共同的代谢 特征———产丁酸。动物实验表明, 丁酸可以抑制结肠平滑肌收缩而引起 慢传输型便秘,又可以刺激结肠对水 的吸收使粪便干硬。由此可推断,大 量产丁酸盐的粪球菌和柔嫩梭菌的丰 度增加可以加重便秘。
五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关系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 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 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1型糖尿病过去又称为胰岛素依赖 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过去又称为非胰岛素依 赖型糖尿病
Turnbaugh的研究说明了喂食高 脂肪的老鼠肠道中细菌群落的结构发 生了改变,引发了拟杆菌门向厚壁菌 门的转移。
zhang等通过454焦磷酸测序技术比较 了3名正常体重者、3例肥胖患者、3例 减肥手术成功后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果发 现肥胖患者肠道中产氢的普雷沃氏菌和耗 氢的产甲烷古菌数量明显较正常体重者和 减肥手术后体重下降者升高,且耗氢细菌 与产氢细菌之间基本呈正相关,由此提出 假说:细菌和古细菌之间氢的转移可能是 肥胖者肠道能量摄取能力提高的重要机制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运动改善2型糖尿病的可能机制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运动改善2型糖尿病的可能机制①杨琼戴霞徐丹青黎学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 530021)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484X(2023)12-2656-06[摘要]2型糖尿病(T2DM)是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紊乱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无一致结论。
随着微生态研究技术的革新,认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T2DM的诱发原因之一。
运动是糖尿病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其调节糖代谢的作用机制仍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人们发现运动可以改善肠道内环境和肠道菌群,本文将基于肠道菌群探讨运动对T2DM的影响,并对其机制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探究运动改善T2DM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2型糖尿病;运动;肠道菌群Possible mechanism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mprovement via exercise-induced changes in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and metabolitesYANG Qiong,DAI Xia,XU Danqing,LI Xueyi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 530021, China[Abstract]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is a common chronic metabolic disease, while there is no consistent conclusion on the pathogenesis of T2DM. With the innovation of microecological research technology, intestinal dysbiosis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causes of T2DM. Exercise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ns of diabetes management, while mechanism of regulating glucose metabo⁃lism still has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recent years, people have found that exercise can improve the intestinal environment and intestinal flora. 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and mechanism of exercise on T2DM based on intestinal flora,aiming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exploring how exercise can improve T2DM in the future.[Key words]Type 2 diabetes mellitus;Exercise;Gut microbiota近年来,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玉液汤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肠道菌群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181202);2018年度广州市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科研项目(20182A011009)作者简介:赵志祥(1979 12—),男,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疗工作,E mail:chiu1211@126 com玉液汤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肠道菌群及脂质代谢的影响赵志祥 简小兵 王文英(广东省广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广州,510130)摘要 目的:探讨玉液汤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肠道菌群及脂质代谢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广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
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药物治疗,观察组再加用玉液汤治疗。
观察2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肠道菌群、脂质代谢、中医症状积分、血糖相关指标、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BMI)变化并比较。
结果:2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FINS、HOMA IR、HbAlc、BMI、腰围、体质量、TC、TG、LDL C、肠杆菌、酵母菌、肠球菌、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脘腹2组患者治疗后HDL C、双岐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均较治疗后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 05)。
结论:玉液汤能改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脂质代谢和临床症状,降低血糖,能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从而提高疗效。
关键词 玉液汤;2型糖尿病;肥胖;肠道菌群;脂质代谢;中医症状积分;血糖;胰岛素抵抗EffectsofYuyeDecoctiononIntestinalMicrofloraandLipidMetabolisminObesity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ZHAOZhixiang,JIANXiaobing,WANGWenying(DepartmentofEndocrinology,GuangzhouChineseMedicineHospital,Guangzhou51013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sofYuyeDecoctiononintestinalfloraandlipidmetabolismintype2diabeticobesepa tients.Methods:Atotalof106type2diabeticobesepatientsadmittedtoGuangzhouChineseMedicineHospitalweredividedintoacontrolgroupandastudygroupaccordingtodiagnosticorder,with53casesineachgroup.Bothgroupsweregivenbasictreatment+drugtreatment,andthestudygroupwastreatedwithYuyeDecoctiononthebasesofthecontrolgroup.Beforeandaftertreatment,intestinalflora,lipidmetabolism,TCMsymptomscore,bloodglucoserelatedindicators,bodyweight,waistcircumference,BMIwereobservedandcomparedbetweenthe2groups.Results: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2groupsbeforeandaftertreatment(P>0 05).Aftertreatment,thesymptomscoresofTCM,FINS,HOMA IR,HbAlc,BMI,waistcircumference,bodyweight,TC,TG,LDL C,enterobacteriaceae,yeast,enterococcus,chillylimbs,sorewaistandknees,wanabdomenintheobser 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aftertreatment.Theobservationgroupwas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P<0 05).Conclusion:YuyeDecoctioncanimprovelipidmetabolismandclinicalsymptomsoftype2diabetesmellitus,reducebloodsugar,regulateintestinalfloradisorder,andimprovethetherapeuticeffects.Keywords YuyeDecoction;Type2diabetesmellitus;Obesity;Intestinalflora;Lipidmetabolism;TCMsymptomscore;Bloodsugar;Insulinresistance中图分类号:R255 4;R587 1;R589 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19.022 2型糖尿病是因遗传或环境因素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血糖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当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主要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达格列净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糖脂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达格列净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糖脂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达格列净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80例。
研究依照抽签结果不同进行,蓝色签为单一组(n=40)治疗仅使用二甲双胍,红色签为联合组(n=40)治疗使用达格列净+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情况。
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情况均优于单一组(P<0.05)。
且联合组各菌群数量均>单一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达格列净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糖脂代谢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增加其肠道菌群数量,利于患者恢复,可予以推荐。
【关键词】达格列净;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2型糖尿病临床中,糖尿病有较高发病率,属于慢性疾病,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胰岛素分泌障碍,其体内血糖含量受控性不理想。
糖尿病很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以脏器损伤、心脑血管疾病较为多见[1]。
该疾病无法治愈,现阶段常通过长期用药对患者进行血糖干预。
本文则主要针对达格列净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糖尿病的干预效果进行探究。
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80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且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入组患者需根据抽签结果平均分为单一组(蓝色签:二甲双胍治疗)与联合组(红色签:达格列净+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患者均了解研究内容,同意参加。
单一组40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39-64岁,平均年龄(49.64±4.37)岁。
联合组40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9-65岁,平均年龄(49.97±4.41)岁。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甚小,P>0.05,可比。
初发酮症倾向2_型糖尿病与单纯2_型糖尿病患者粪便样本中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性分析

初发酮症倾向2型糖尿病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粪便样本中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性分析闻晓强1,2,阿荣1,池海谊1,席文琪1,王秀清1,云庆茹1,张洁11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呼和浩特010030;2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摘要:目的 观察并对比初发酮症倾向2型糖尿病(T2DM)与单纯T2DM患者粪便样本中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分析差异菌种与酮症倾向T2DM临床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初发的酮症倾向T2DM与单纯T2DM患者各34例分别纳入酮症倾向T2DM组和单纯T2DM组。
留取两组粪便样本,提取粪便样本宏基因组DNA,扩增其16 S rRNA片段,并使用三代测序法进行测序。
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两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差异。
分析差异菌种与酮症倾向T2DM组临床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酮症倾向T2DM组粪便样本中副溶血链球菌、韦荣氏球菌科、Di‐alister_invisus、普雷沃氏菌科、普氏菌丰度高于单纯T2DM组(P均<0.05)。
酮症倾向T2DM组粪便样本中韦荣氏球菌科丰度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r=0.267,P<0.05),普雷沃氏菌科、普氏菌丰度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分别为0.294、0.260、0.337、0.295,P均<0.05)。
结论 与单纯T2DM相比,酮症倾向T2DM粪便样本特异性菌种主要包括副溶血链球菌、韦荣氏球菌科、Dialister_invisus、普雷沃氏菌科、普氏菌,且韦荣氏球菌科、普雷沃氏菌科、普氏菌丰度与患者血糖血脂指标相关,推测肠道差异菌种可能与酮症倾向T2DM患者的酮症起病有关。
关键词:酮症倾向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32.011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32-0050-04酮症倾向2型糖尿病(T2DM)是一类不同于1型糖尿病(T1DM)和T2DM的混合型糖尿病综合征。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肥胖

胰岛细胞是负责分泌胰岛素的细 胞,功能障碍会导致胰岛素分泌 不足,进而引发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 关,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人患 病风险较高。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关联
肠道菌群失调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的现象,肠 道内某些细菌过度生长,而另一些有益菌减少。
炎症反应
肠道菌群失调可引发慢性炎症反应,而炎症与糖尿病 的发病机制有关联。
免疫调节
肠道菌群对肠道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 用,影响肥胖及相关炎症反应的发生。
04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肥 胖的治疗和预防
基于肠道菌群的治疗方式
益生菌和益生元
通过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改善肠道 菌群结构,从而降低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
粪便微生物移植
将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患者肠道菌群,以 达到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的目的。
补充益生菌
益生菌是有益于肠道健康的微生 物,适当补充益生菌可以改善肠 道菌群结构,维护肠道健康。
药物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会开具药物 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如抗生素等。 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滥用。
02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关 系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01
02
03
胰岛素抵抗
胰岛细胞功能障碍
遗传因素
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 即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导 致血糖水平升高。
适量运动
运动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道菌群环境。建议每周进 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糖尿病和肠道菌群失衡的风险。建议通过合理 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在健康范围内。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01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连陈汤治疗肥胖T2DM(痰湿内阻型)的临床疗效》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连陈汤治疗肥胖T2DM(痰湿内阻型)的临床疗效》一、引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肥胖和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其中,痰湿内阻型肥胖T2DM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证型。
传统中医治疗中,连陈汤作为一种经典的方剂,常被用于治疗痰湿内阻型肥胖T2DM。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肠道菌群分析连陈汤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性及临床意义。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框架(一)痰湿内阻型肥胖T2DM的中医认识痰湿内阻型肥胖T2DM是中医常见证型之一,主要表现为肥胖、乏力、多痰等症状。
中医认为,痰湿内阻与脾胃功能失调、饮食不节等有关。
(二)连陈汤的组成与作用连陈汤由连翘、陈皮、甘草等多种中草药组成,具有清热化湿、消痰化瘀的功效。
传统上常用于治疗湿热痰瘀所致的肥胖和糖尿病等。
(三)肠道菌群与健康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可影响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衡可能与肥胖、T2DM等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三、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选取符合痰湿内阻型肥胖T2DM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二)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连陈汤。
(三)肠道菌群分析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对患者的肠道菌群进行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一)临床疗效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体重、血糖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也明显降低。
(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有益菌群增加,有害菌群减少。
而对照组患者肠道菌群结构无明显变化。
五、讨论与结论(一)讨论连陈汤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结构,改善了患者体内的代谢环境,从而起到治疗痰湿内阻型肥胖T2DM的作用。
此外,连陈汤中的中草药成分可能还具有直接调节血糖、降低血脂等作用。
同时,肠道菌群的改善也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糖尿病的微生物与肠道健康

糖尿病的微生物与肠道健康糖尿病与肠道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与机体代谢紊乱有着密切的联系。
微生物群落的失衡可能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了解和调节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以及肠道健康的重要性,并探讨肠道菌群的调节和治疗糖尿病的潜力。
一、糖尿病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升高。
过去的研究已经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与健康人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同时,一些动物实验也发现,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可以影响机体的糖代谢。
1. 肠道微生物的构成肠道微生物群落是指人体肠道中存在的大量微生物群体,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目前通常使用16S rRNA测序方法或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对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研究。
2. 肠道微生物的功能肠道微生物对机体有着多种功能。
首先,它们参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吸收,例如分解纤维素、合成维生素等。
其次,肠道微生物还与机体免疫系统紧密关联,参与诱导和调节免疫应答。
此外,肠道微生物还能合成一些活性物质,如短链脂肪酸(SCFAs),对机体代谢产生影响。
3. 糖尿病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a. 炎症与肠道菌群炎症是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肠道微生物与炎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一些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处于一种炎症状态,特点是富含有害菌群,缺乏有益菌类。
这种微生物群落失衡可能导致肠道屏障损伤,进而引发炎症反应,并通过炎症介导的途径影响糖代谢。
b. 短链脂肪酸与代谢紊乱短链脂肪酸(SCFAs)是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之一,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等。
研究发现,SCFAs对机体代谢具有多种作用。
首先,SCFAs参与调节胰岛素敏感性,可以增强胰岛素的作用,降低血糖水平。
其次,SCFAs还可以通过影响能量代谢和胆固醇合成来调节脂肪代谢。
因此,SCFAs的改变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道菌群与
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进展
发表时间:
2018-08-07T15:13:03.59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 作者: 易玺
[导读] 本文主要就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进展研究方面展开了综述形式的阐述。
萍乡市中医院
337000
摘要:
2型糖尿病在近年来的发生率不断提高,而肥胖人群也日益增多,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越发显著的互相影响联系性;2型糖尿病
属于发生率极高的代谢性病症,会受到遗传基因和生活环境的因素影响而改变其机体作用机制,肠道菌群可以反作用于治疗
2型糖尿病患
者。本文主要就肠道菌群与
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进展研究方面展开了综述形式的阐述。
关键词:肠道菌群;
2型糖尿病;相关性;临床进展
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饮食结构发生了不规律性,人们的身体负担不断加重,肥胖群体越来越多;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是高糖且高脂的饮食,并且,饮食是直接影响机体肠道菌群的主要因素,由饮食所致的肠道菌群失调是目前十分常见的机体紊乱现象。若
肠道菌群失调则会引发内分泌、代谢功能失调,随之而来出现众多临床病症,也容易引发
2型糖尿病出现。本文就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之
间的相关性进行综合进展性评价。
1.
糖尿病发生现状
糖尿病近年来在全球的发生率均高,并增长速度十分显著,有研究统计资料显示,糖尿病群体在2012年就达到了3.71亿例数,该一发
生例数的达到时间比预计估算时间还提前了十年作用,并且,大多患者对自身的糖尿病病情竟然毫无感觉;我国目前是患有糖尿病人群虽
多的国家
[1];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之下会引发众多并发症,会对机体各项器官造成损伤,因此,糖尿病具有一定的致残、死率。糖尿病的
发生群体越来越年轻化,有研究显示,目前年龄不满
60岁就患有糖尿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并且,糖尿病患者引发中风的概率极高,是健康
人群的
3倍左右,大大增加了患者病症的风险性[2-3]。
2.
失衡的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影响机制
2.1
研究肠道微生态系统的构成、功能发现,在人体中有共生菌群大量存在,并且,共生菌群主要集中存在于肠道之中,细菌总数量
是机体总细胞数量的
10倍之上,正是这些共生菌群构建了肠道的微生态系统。肠道的微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菌群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密切的
相关性,经实验室检测可以发现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内部益生菌数量是明显更少的,因此间接说明了血糖水平会影响肠道益生菌
的数量,并且两者之间主要呈现负相关的联系。
2.2 2
型糖尿病与肠道菌群之间的联系机制:肠道菌群会可以有效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经动物学研究显示,在大鼠2型糖
尿病之中,肠道细菌会蔓延至肠壁脂肪组织及其血液之中,能够将细菌对黏膜的黏附作用有效提升,大大提高了炎症发生率
[4-5]。
3.
在糖尿病的发生机制中主要有肠道菌群的参与
菌群会对糖尿病的发生机制造成严重影响,双歧杆菌是参与肠道过程的正常微生物,能够对机体的生长发育起到有效促进作用,并且
可以对糖类、蛋白质的代谢起到显著的发挥效果,并能够有效吸收众多矿物元素;肠道的菌群中有一道天然屏障
——肠粘膜,其不仅有利
于机体消化,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防止致病菌侵入于机体之中。
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反应所造成的胰岛β凋
亡,致使发生胰岛素抵抗,最终形成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肠道菌群失衡。
血糖水平与肠道菌群反作用之间存在的实验证明:经过大鼠试验发现,益生菌制剂有利于降低血糖、血浆总胆固醇等机体指标,可以
将葡糖耐受、氧化应激等过程进行有效改善,有利于对糖尿病病理过程进行有效干预;从根本上对糖尿病的病因发展进行干预,需要在应
用益生菌制剂的基础之上选择最为适合的靶点进行临床治疗,以此突出治疗的主要作用;与此同时,
2型糖尿病本就会紊乱内部的肠道菌
群,使得内部的肠道屏障作用进一步削减,致使机体产生炎症反应,并且,肠道菌群会反作用于
2型糖尿病,影响胰岛细胞的功能,增加治
疗难度,因此,经过众多试验显示,在临床治疗
2型糖尿病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治疗的整体性[6-7]。
4.
小结
经济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不断加快,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巨大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致使肥胖发生概率急剧增长,加上社会人口老年
化等特征的出现,使得糖尿病发生率不断攀升,并且,糖尿病发生率持续增高,已然成为现阶段全球主要危及人类健康的病症类型之一。
经过众多资料显示出[8-9],2型糖尿病与肠道菌群之间存在极其密切的相关性,然而,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众多,需要临床实验
学者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并不能仅依靠一种试验学说进行概括研究,而需要从宏观角度来看,明确菌群干预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效果,对
2型
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和最佳治疗方式进行重点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琳英,邓顺有,王毅飞等.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2):128-130.
[2]
刘海龙,张维华,吴晓康.肠道菌群在2型糖尿病发病作用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7,32(4):157-159.
[3]
崔祥,陶金华,江曙等.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7,29(11):1346-1349.
[4]
朱雅欣.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及GDF-15水平的变化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6):39-40.
[5]
曾艺鹏,冯新格,谷成英等.葛根芩连汤治疗对2型糖尿病湿热证肠道菌群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10):1731-1734.
[6]
曾艺鹏,胡凌红,冯新格.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5):2142-2145.
[7]
王敏君.肠道菌群失调诱发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4):197-198.
[8]
朱英倩.肠道菌群紊乱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探究[J].医学综述,2017,23(19):3873-3877.
[9]
张皓,魏敬.麻仁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后肠道菌群变化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7,15(1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