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复习课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三总复习《劝学》课件

①借、借用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借助、利用
③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③假装
④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④假期
⑤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⑤宽容
⑥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 ⑥连词,如果,假如 毛,与蝼蚁何以异
⑦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⑦给予
合作探究——之
01.锲而舍之 02.筋骨之强 03.青,取之于蓝 04.蚓无爪牙之利 05.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0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07.輮使之然也 08.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生非异也(xìng) 蛇鳝之穴(xué)
D.跂而望矣(qì)
锲而不舍(qì)
六跪而二螯 (áo) 参省乎己(xǐ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
强化训练
3.下列句中着红色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A.輮使之然也(使……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表转折,却】
【表修饰,不译】
⑦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表目的,为了】
★03名词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 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通“能”,能力】
强化训练——而
01.无恒产而有恒心者【表转折】 02.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表顺承】 03.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表假设】 04.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表假设】 05.我决起而飞 【表修饰】 0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表递进】 07.剑阁峥嵘而崔嵬 【表并列】
《诗经》“六义”指的是 风、雅、颂 三大类诗 歌和 赋、比、兴 三种表现手法。《诗经》奠定了我 国 现实主义 诗歌的基础。
2015年高考复习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的“天下苦秦久矣”中的“苦”迁移而知。B 项中的“纵”,常 用的意义有“腾跃(纵身一跳)”、“放纵(听任)”、“释放(放 掉)”等,根据上下文判断,应为“释放(放掉)”的意思。“诸 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中的“纵”就是这个意思。 C 项中的
“官”本为名词,名词在句首且不为主语(此句主语为罗提督), 那它就必须活用,此处活用为动词,解释为“做官”。D项中 的“抵”,现代汉语中仍有“抵达”一词,“抵”的意思是“到
罗提督常常和人说他以前做过窃贼的事,没有一点避讳, 并且邀请读书人详细记叙那些事情,确实是个不寻常的男子汉 啊。他改邪归正后才娶了妻子,忽然得了一种怪病,用了很多 方子都没有治好。有一个道长拜访他说:“有一个方子可以救 你,但是需要三十千的钱才能配齐药。”罗提督心想家里没有
钱,从哪里获得三十千的钱呢?就对他的妻子说:“我现在病
2.(2010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 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 , . 利为 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 . 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 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 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 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 .
得快要死了,你也会饿死。如果把你卖掉,换来一些钱买药,
那么我们两个都可以活下来。”他的妻子哭着听从了他的建议,
他的病后来果然痊愈了。
罗提督任职游击之后,就派人找到他的妻子,并且用很多
的钱将妻子赎回来,他们重为夫妻,恩爱如初,用来报答妻子
卖身救夫的大义。这件事不足以成为典范去效法,但是拿他跟
高考文言复习总结:-理解常见实词与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命题趋势
近年全国各地高考题文言文阅读常 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主要有这些方式:
(1)选择正确的解释(意义); (2 相同的; (4)选择符合某一实词现象的; (5)比较两句中的同一个词的词义异同。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 要指的是以下几种情况的理解能力: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壁:营垒
D. 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
D项“度”解释为常态,容度。《史记》选 读中的《刺客列传》“群臣皆愕,尽失其度”。
二、 确认词在文中用的是古 义还是今义
文言文中有些词,古今字形相同 而意义用法已不同,有时差别细微, 容易被忽视,对这类词要格外小心, 不能用今义去解释。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愉快
C(A应为通‘‘赈”“赈济”;B应为“抓获、 扣留、收监”;D应为“高兴地降服”) 最佳 选项C项。“造”通过回忆,老师讲过“造访” (拜访)“造诣”(达到某种水平)等词,可 见“造”有“往”“到”之意。
6、对下列句子中加音点为t的uò,词放语荡解 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寓富阳,抑郁无聊
生产:古
无聊:精神无所寄今托异义 意
B、益跅弛,不问生产
为“谋生 之业”
生产:生活与财产
C、殆不自觉也
自觉:自己意识到
D、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生平:有生以来,平素
【虚词考点探究】
1.考点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 文中常见的意义和用法。虚词包括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拟声词、代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之文言实词复习课件

四掌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 其词性不同;词义也就不同的特点
例如: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以上例子说明;必须根据上下文去选择 多义词在句中的正确义项 其次要养成平时多 积累的习惯;只有储存的词汇丰富了;才能在 运用中熟能生巧
一 表示时间
1 时汉连伐胡 当时 2 日侍坐备顾问 3 怨酷日深;艰辛历尽 日 月 岁在动词前作状语;含有每日 每月
每年之意 用在形容词前;含有一天天意 思
二 表示动作 行为的特征 状态
1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那样 2 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
像鸟的翅膀一样
三 表示动作 行为所凭借的器具
1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0 不可理喻
11 未雨绸缪 12 先礼后兵 13 春华秋实 14 风雨同舟 15 耳闻目睹 16 乌合之众 17 蜂拥而至 18 衣冠禽兽 19 道听途说
名作状 用道理 名作动 下雨 名作动 以礼相待 动用武力 名作动 开花 结果 名作动 乘船 名作状 用眼睛 用耳朵 名作状 像乌鸦一样 名作状 像蜜蜂一样 名作动 穿衣戴帽 名作状 在道路上;在途中
动词用作名词
主语位置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这里的人
追亡逐北
宾语位置
宾语位置
逃兵
• 动词用作名词
其之等词语修饰 •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 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追亡逐北; 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 败逃的人
•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
出 入:产品 收入
使……回去 使……舞动 使……相斗 使……灭亡 使……失望
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14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010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14: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粤考趋势】实词的考查绝大多数是常见常用的词语。
在2008年的套高考试卷中,共涉及70个;其中“责”“拜”“徒”“诣”“致”均出现多次出现,单音节出现65次,双音节出现3次。
考生平时复习时,只注意《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常用实词是远远不够的,常见实词应引起高度重视。
古今异义的考查,主要出现三种形式:①在考查实词中综合考查,如:广东卷的“悦服”、湖北卷的“羁旅”;②单独命题考试,如上海卷的“宾客”“观览”“衣冠”“东西”;③偶尔在文言翻译中综合考查,如2005年全国卷Ⅱ的“妻子”。
对于通假的考查也在对实词理解、翻译句子中得到体现,如2006年福建卷在考查实词时考到了“责-债”,在翻译中考到了“振-赈”“罢-疲”; 2006年浙江卷在考查实词时考到了“属-嘱”;2004年湖北卷第11题C、D项考到“趣-促”“闲-娴”。
广东高考历年所考词语均在120个实词以内。
以单音节词为主。
【考点透析】应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一)古今异义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
如:古今异义,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的古今词义不同,尤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它也是高考常考的热点。
以《逍遥游》为例:如1999年高考第11题D项“天灾,绝食者千余家”句中,“绝食”作“断绝粮食”讲,与今天的“绝食”意义完全不同。
了解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是为了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二)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
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
如“引”:(三)古字通假通假的具体情况:识别通假字的方法:(四)词类活用古诗文中,实词的某个词属于哪一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
但是,也是某些词在进入句子以后,它的词性可以改变,它的用法可以改变,这就是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①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②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③名词、动词作状语;④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用方法;⑤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等。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复习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各种特殊用法及与现代 汉语的差异,即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 复词等。 近几年高考,实词的考查都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从 2009 年到 2013 年,连续五年都是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题型很稳定。
解题方略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总会碰到一些自己难以理解的
分析:①句中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 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 着”。②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
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再如苏轼的《石钟山记》中: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例如:形旁从“钅”、“木”、“氵”、“火”、“土” 者与五行有关,从“刂(刀)”、“弓”、“矛”、“戈”、 “斤 ( 斧 )” 、“殳”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 “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 从“辶(走)”、“彳(行)”、“忄(心)”、“讠(言)”者与人的行 为有关。汉字的这种表意功能,为我们阅读文言文,推断 实词含义提供了重要依据。
分析: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
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 此“言”为“叙述”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 渔工水师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不是不能说,
而是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故此处的“言”应理解为“记 载”较为准确。
例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短歌行》)
分析:“酾”,在现代汉语中算得上是个生僻字,难 以理解时可以从字形上去推测,一般有“酉”旁的字 都与“酒”有关,这里应该是个与酒有关的动词,斟 酒。
例2: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理解常 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014-9-18
江西丰城二中
饶辉龙
8
三是‚理解含义‛,这是考试的具体要求,指明 了实词复习的重点在于‚词义‛,而非用法(即 便有些词语包含有特殊用法,但试题并不直接考 查用法,而是把用法的考查落实到词义的区分 上)。换句话说,实词考查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 言实词知识的情况,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 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 的实词,备考关键是理解教材中120个左右的实 词。
2014-9-18
江西丰城二中
饶辉龙
22
三、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把握这些现 象就要注意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假借义。 词的本义是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 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的 新的词义,假借义是借用作另外一个同音的词的意 义。词义的衍生分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后起义往往 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 或间接的意义联系。理解文言实词,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是否能根据上下文意准确把握多义词的特定含 义。
2014-9-18
江西丰城二中
饶辉龙
12
2. 不知通假,以通假字为本字。 对古汉语中部分实词的通假现象,考生如果 不能洞察,就不能按它们的本字去解释,而仍按 字面义去解释,这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 3. 不明活用,未按活用类型解释词义。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 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 词,名词用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如果不明 白这些词类活用现象,不按活用的类型解释词义, 而是望文生义,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
2014-9-18
江西丰城二中
饶辉龙
14
考点突破
文言实词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
高考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第1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弹歌《吴越春秋》一书中记载的《弹(dàn)歌》,据说是远古时代的一首歌谣。
歌谣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1)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歌谣以极其精炼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原始人群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答案(1)砍断那粗大的竹竿,用弓弦接好两头;弹射出弹丸快如飞,去捕猎那禽鸟走兽。
(2)制造弹弓狩猎(2011·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上贤而.释之。
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病,赐告②者数,不愈。
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
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③,亦不能夺.之矣。
”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
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⑤,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
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注】 ①谒者:官名。
②告:休假。
③贲、育: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
④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
⑤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比:并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1.本义。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就词的来源 说的,即该词最初的意义,如“向”的最初意义是“朝北的 窗户”,“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走”的最初意义 是“跑”等。另一种是就词的应用来说的,即把最常用的那 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基本 意义是“士兵”,“走”的基本意义是“步行”。在现代汉 语中所谈的基本意义是指后者。 2.引申义。词的引申义是从基本意义发展出来的, 同基本意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如“深”的 基本意义是从表面到底部或从外面到里面的距离大。从“深” 的基本意义发展出来以下这些引申义:①深奥,深刻,如 “道理很深”;②深厚,深刻,如“友谊很深”;③时间久, 如“夜深人静”;④浓,重,如“颜色太深”。“深”的引 申义和基本意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7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引申有两种引申方式:一是连锁式,即本义和引申义环 环相扣,逐步延伸展开,如“身”的本义是“身体”(项伯亦 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引申为“亲自”(禹 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 ) 、“自己” ( 而身为宋国 笑)、“身孕”(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 买醉)、“性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等。 二是辐射式, 即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而从不同的方面展开,如 “相”的本义是“察看、仔细看”(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 无非马者),引申为“辅助、辅佐”(无物以相之)、“选 择” (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 、“辅佐帝王的人” ( 王 侯将相宁有种乎)等。
4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假借的基本规律是同音替代。分三种情况:①完全同音, 如“畔”与“叛”。②声母相同,如“无”和“亡”。③韵母 相同,如“嘱”和“属”。由该规律而决定了假借字与形声字 的声旁关系密切:一是形声字和声旁字互相替代,如“贾”和 “价(價)”;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互相替代,如“厝”和“措( 放置)”。注意:同音替代是就古音而言,由于历史的音变,有 的假借字与本字的读音今天已经不相同了,如“弟子趣之”(《 西门豹治邺》)的“趣”与“促(催促)”。 3.古今字。指古时某一个字表示了许多概念,后来为了 把这个字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加以区别,就造出另一个或 几个字。古今字在时间上有先后关系,如“莫”与“暮”。 课本为了方便起见,以上三种情况,都用“通”表示。
10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2.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 古代词义宽,而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窄了。如:“臭”,古代 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 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金就砺则利”(《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 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 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劝”,古义常用义项有:鼓励、劝 说、规劝。《劝学》之“劝”,就是“鼓励”的意思;《赤壁之 战》中“肃劝权召瑜还”“劝”即“劝说”之意。今义中只剩下 “劝说、规劝”这一义项。如“劝人改过”。 3.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 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 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又如:“烈
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考查重点为: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单
音双音词、通假字、异读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其中对一词多义、 双音复词的考查是重中之重。从词性上说,主要侧重于名词、动词、形
容词、代词。
3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一、通假字 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 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如“知”和“智”。 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 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无其字, 语言中已有某词,于是借音近或音同的他字以代之。如语言中 已经有第二人称代词rǔ,却没有创造出表达的字体,于是借用 “男女”的“女”字,或借用“汝水”的“汝”字。所以“三 岁贯女”中的“女”通“汝”。另一种情况是本有其字,可是 写的人一时写了别字,而后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也就通用了。 如“甚矣,汝之不惠”的“惠”,就同“慧”。
12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古义指偏执、不驯顺,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行为偏 僻性乖张”。今义是“听话、安顺”的意思,如“这孩子真 乖”。“谤”古义指议论、批评他人的过失。如《邹忌讽齐 王纳谏》中“能谤讥于市朝”即用古义,今义“谤”有“恶 意中伤”的意思。 5.名称说法的演变。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 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 的词语表示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 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 由于语言在发展中,词义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因此 我们阅读文言文时,必须注意古今异义的词。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2012届语文高考复习课件
金太阳教育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 含义
2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考点精讲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 B级,是指依
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所谓“常见实词”是指: (1) 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2)语文课本和读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340个常 用实词。所谓“在文中”,即指语境。实词考查常有语境的限制,语境 限制下的实词意义往往是确定的意义,这就需要考生具备依据语境理解
9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三、词的古今异义 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 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 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 “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词义的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 古代的意义小,而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宽了。如“水由地中行, 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 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 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 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 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 可以修饰限制。“中国”,原指中原地区,现在指全中国。
5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二、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 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如, 以笔画最少的“一”字为例,常用义项就有六七个。 一人,一桌(《口技》)(数目) 古今一也(《察今》)(相同,一样) 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统一) 用心一也(《劝学》)(专一)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岳阳楼记》)(满,全) 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史记· 滑稽列传》)(竟,乃) 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 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等知识。
11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 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苏武》 “置币遗单于”中的“币”,古义指礼物,今义已转移为“钱” 的意思;《廉颇蔺相如列传》“窃计欲亡走燕。”中的“走”, 古义为“跑”“逃跑”。今义的“走”是“步行”的意思。再 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在一般指“嗅觉”。 4.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 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卑 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是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 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 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 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衣冠禽兽”, 原来是指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现在指穿衣服戴帽子的禽 兽,比喻道德败坏,行为像禽兽一样的人。“乖”
13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四、偏义复词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指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 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的。例如:《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 姥”“我有亲父兄”句子中的“姥”“兄”表示意义,而“公”“父” 不表示意义。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例如《墨子· 非攻》“今有一人,入人园圃, 窃其桃李”中“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子 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陪衬。需要注意的是,两 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与同义词的重叠使用时要区别开来。例如: 在《孔雀东南飞》中,“举动自专由”“会不相从许”,说“专由”, 就等于说“自专”或“自由”;说“从许”就等于说“相从”或“相 许”。中学课本中出现的偏义复词很多,例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 苦辛。”“作息”只有“作”!
3.比喻义。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 意义。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 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它是由本义通过打比 方产生的新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坏人的党羽”。又如“不然,令五 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 之”一句中的“首领”,本义指“头和颈”,比喻义为“某 个集团的领导人”。 4.假借义。 词的假借义,是借用另外一个同音的词 的意义。实际上可以同古文中的通假字现象联系起来理解。 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通“早”,其假 借意义就是“早一点”;“至莫夜月明”中的“莫”通 “暮”,其假借意义就是“夜晚”。
14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技巧点拨
正确把握文言文实词含义不仅是我们解读文言文内涵的关键,而且 是每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对于这一方面的复习,除了平时注 意积累,加大对一些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的识记之 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推断实词的解题技法。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代入检验法 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将所给的义项放在具体 语境中贯通文意。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通常会有不同的意义,推断词 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 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如“祈天永命之要”(2010· 全国 卷Ⅰ)中,“祈”解释为“恳求”,语意贯通,可能此解释就是正确的。 如果不通顺,那就要再进行深入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