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文言文实词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课件

译文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二十九岁时,开始读经 集的史书,提学江左谢墉,特意提拔先生为贡生。每次 考试,另为一榜,名列各位考生之首。侍郎曾经对别人 说:“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 以容甫为老师。”他被看重就像这样。
3 多义实词
多义实词
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 意义的一种语言现象。
支:通“肢”;肢体。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同“才”;才能。
3、更换偏旁 惟陈言之务去。
惟:通“唯”;只,只有。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振:通“震”;震动。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小 试 牛 刀 坐:因……犯罪,触犯法律。
“向”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 骨文 ,从宀,从口。“宀”表示房屋,甲骨文中像屋墙,有窗户之形。 本义:朝北开的窗户。
“兵”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 骨文 ,其古字形像双手握着武器的样子。本义就是指作战用的 武器,也称兵器,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
根据字音推断
1、音同,即声、韵母都相同。(形同)
一夜飞度镜湖月。 人穷则反本。
度:同“渡”;渡过,越过。 反:同“返”返回。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同“熟”;仔细。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案:同“按”;审察,察看。
2、音同,即声、韵母都相同。(形不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同“早”,在先
古义指葱蒜等有辛辣刺激气味的蔬菜。今指鱼肉等肉类食品。 6、禽者何?鸟兽之总名。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

例[2020Ⅱ卷]
高考文言文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
去/民有惊出与卒遇/ 语言的建构与应用 缚以为盗/民讼诸府/ 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 文化的传承与继承
/安中廉知之/按得冤
状/即出民/抵吏罪/ 文言翻译能力
开封巡逻的士卒晚上捉拿
境之间,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逖
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
, 王敦与刘刁构隙,
。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节选自《通鉴纪事
本末·祖逖北伐》)
123456789
【2021·新高考Ⅱ卷】
(1)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语境推断
祖逖没有回复这封信,却听任双方往来贸易,获取十倍的利润。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
因
。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
者反报楚王,
。
联想迁移法
弭口无言
满口胡言
闭嘴不说话
广从六里 方圆六里 广/从 “从”通“纵”
纵横六里
联想迁移法、通假推断法
【2022全国甲卷】
(1)楚王不听,日:“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不听从,说:“我的事已经办好了,你还是闭嘴不要 多说,就等待我等好事吧。”
将多义项的句子与平时在课文中所学的类似的句子进行比较、 辨析,通过回忆与对比,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在语法功能上应该 具有相同特性。
1、外延的变化
类型二 古今异义词
类型
词义 扩大
典例
河:专指黄河,“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唐开始泛指一切江河,“黄河远上白云间”“国破山河在”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积累复习资料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积累复习资料不少学生害怕学噶中语文文言文,其实平时多积累文言知识,高中语文文言文学起来也不那么难。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积累一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不知忌讳。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责备、羞辱)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朝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乘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8、欲不可从(放纵)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高考文言文重点实词精讲(实词1-50)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情分析与备考策略(新高考区)

大动干戈
【经典真题】
【经典真题】 19 、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 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 介绍汉字习性的演变特点。
要求:①至少答出两个特点;②语言准确 、简明 、连贯;③不少于40字 。(4分)
汉字字形演变表
【答案】汉字演变具有象形程度逐步减 弱 、字形由繁到简的特点 。从“⻥”“⻥ ” 等字来看, 小篆以及之前的汉字与图画 相关,象形性强, 笔画繁复;之后象形 程度减弱, 字形逐步简化。
(2)李陵曰 “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 【2024新课标II卷】 (1)吾求公数岁, 公辟逃我, 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 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 【2024全国甲卷】 (1)操使霸出二人,霸曰 :“霸所以能自立者, 以不为此也。” (2)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 以此负汝。
①劝请;②互相劝酒;③你们这些人;④类;辈;⑤撰写;⑥连 、跟着 。相随属:接连出现;
⑦类 、辈, 指某一类人
比较学习 赴,如 ,适 ,往,之
“如”与“适”“之”同义 。“如+地点”=“适+地点”=“之+地点”
“赴”的意义是将身投入,往往指投入水火 。 “往”多不接宾语(不用时期用法有差异, 了解即可)
B.亲,父母,可偏指父或母,与《孔雀东南 【我有亲父兄】 “亲”,有血缘关系的
飞》 “我有亲父兄”的“亲”意思不相同。
【陵事亲孝】 “亲”,父母
C.“彼之不死”与《爱莲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取独
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
【彼之不死】
“之”,取独
D.迨,等到,与《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 【迨诸父异爨】
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追求准确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1、同义词\近义次词之间细致琢磨__还原到译文中去
揠苗助长 《孟子》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 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 苗则槁矣。
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 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教)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 言辞 )
(考虑)
3虽不能察 ,必以情
(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察察 ,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6人至察则无徒
(看清楚) (精明)
朝chao 1朝服衣冠(zha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
2、对于比较生疏的意思要加强记忆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密切关注词语的活用现象
鹬蚌相争 《战国策》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频实词讲解 课件(共23张PPT).ppt

34.弘图耻之,不与共坐,七疏乞休。帝怒,遂削籍归,家
居十年不起
耻:以……为耻;乞休、乞老、告老、乞骸骨、致 仕、求老:辞官回家;籍:登记,户口(户籍、官 籍、兵籍等);不起:不被任用
35.劝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
蠲除:免除赋税
36.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ji)金币
37.帝大喜,赉(lai)诸将士有差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 频实词讲解
1.寻坐与杨玄感有旧 2.亮亲加棺敛,瘗(yi)之路侧 3.薛举僭(jian)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 4.宵衣旰食 5.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
1.寻坐与杨玄感有旧
寻:不久;坐:因……而获罪;旧: 和……有交情
2.亮亲加棺敛,瘗(yi)之路侧
22.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
然后:这样以后;申:说 明、解释;广:传播
2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
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
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也:表停顿;贼:伤害
自己;绞:性子急
24.方庆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
就:接近、靠近、向; 旧说:前人的观点
私下里,悄悄地;讽:劝说
市:买、卖;檄:命令、声讨
16.有诣徽者,出则过秀 17.曹爽乃辟之为掾 18.所以出身仕者 19.文帝之讨张彪也,文帝不豫,入侍医药 20.耕者众则籴(di)贱 21.故弱者见辱,强者见笑
16.有诣徽者,出则过秀
造、诣、过、候、存、顾:拜 访;过:指责、责备
17.曹爽乃辟之为掾 辟:征召,掾:属官,下属
寤:发觉、发现
29.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
就:接近、靠近、乘坐 荷:挑着、担着
高三文言文120个实词详解 (31-120)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是没有比这再大的好事了。
人恒过,然后能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经常犯错误,这样就能(不断)改正(错误)。
⑤责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门宴》)——听说您想要责怪他。
⑥过时,过去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
(《采草药》)——开过花以后再采,根的颜色就会暗淡难看。
⑦交往,相处过从甚密――互相交往非常密切(2)名词,过失,过错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君子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3)副词,过分,过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因为那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宜久留,于是写了这篇文章就离去了。
32.何,读音一:hé(1)代词①什么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您来的时候带了什么?②哪里,什么地方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您现在想要到什么地方去?③怎么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您漂亮极了,徐公怎么能赶得上您呢?(2)副词,多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水面多么浩大,山岳岛屿高高地耸立在水边。
(3)助词,即今“啊”字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孔雀东南飞》)——车声隐隐甸甸的响啊,两人相会在大道口。
读音二:hè动词,背、扛尔牧来思,何蓑何笠。
(《诗经·小雅·无羊》)——你的牧人来了,披着蓑衣,戴着斗笠。
33.恨,hèn动词①怨恨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您前去(送死)我却没有送您,因此知道您会怨恨我而回来。
②遗憾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先帝活着的时候,每当和我谈到这件事,没有不对桓帝、灵帝(失政)表示叹息遗憾的。
34.胡,hú(1)名词①兽类颔下的垂肉狼跋其胡,载疐(zhì)其尾。
高三文言文复习资料120个实词详解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②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③缓慢
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120个实词详解
(2)动词 ①安置,安排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②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3)疑问副词,怎么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披散、散开
1
④爱惜(吝惜、吝啬、贪图)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高三文言文复习资料
1.爱,ài (1)动词
①喜爱,(宠爱、关爱、亲爱、心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看见大王宠爱的女儿在野外牧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