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卷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卷引言心理健康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对于小学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群体。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教师的心理状况,我们特制定此问卷,以期收集相关数据,为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诚实、客观地填写此问卷。
我们承诺会对您的个人信息和回答内容严格保密。
感谢您的参与!问卷内容1. 性别:- 男- 女2. 年龄:- 20岁以下- 20-30岁- 31-40岁- 41-50岁- 50岁以上3. 教龄:- 1年以下- 1-3年- 4-6年- 7-10年- 10年以上4. 您目前的工作压力感受如何?- 非常轻松- 较轻松- 一般- 较紧张- 非常紧张5. 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经常感到焦虑、紧张?- 经常- 偶尔- 很少- 从不6. 您是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非常关注- 关注- 一般- 不关注- 完全不关注7. 您在课余时间,会选择怎样的方式来放松自己?- 运动- 看书- 听音乐- 旅游- 与朋友聚会- 其他(请说明)8. 您是否觉得自己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非常认可- 认可- 一般- 不认可- 完全不认可9. 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学生给您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经常- 偶尔- 很少- 从不10. 您是否愿意接受心理健康培训,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教学水平?- 非常愿意- 愿意- 一般- 不愿意- 完全不不愿意11. 您对学校提供的心理健康支持服务满意吗?-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完全不满意12. 您认为学校领导是否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非常关心- 关心- 一般- 不关心- 完全不关心13. 您认为同事之间是否应该互相支持、关心心理健康问题?- 应该- 应该- 一般- 不应该- 完全不不应该14. 您对我国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有何建议?- (请在此处填写您的建议)结束语非常感谢您花时间完成这份问卷!您的参与对我们了解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
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已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然而,与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却尚未引起普遍的重视。
为此,笔者对绍兴市中小学教师作了一次心理健康调查。
一、调查方法与材料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方式,问卷选择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得到有效问卷926份。
其中小学教师占23.4%,初中教师占25.6%,高中教师占50.9%。
通过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二、调查结果1、从性别来看,男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28.8%,女教师的检出率为31.3%,男教师略好于女教师。
2、从年龄来看,30-39岁年龄组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占37.6%。
其次是40岁以上年龄组,比例为30.7%。
比例最低的是18-29岁年龄组,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25.6%。
中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出显著差异。
3、从教师承担的职责来看:①班主任教师与非班主任教师相比,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显著的差异,班主任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38.98%,而非班主任教师只有23.8%;②担任高三、初三毕业班教学的教师与其他教师相比,高三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最高,为35.18%,初三教师为33.87%,其他教师只有28.6%。
③担任语数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这些主课的教师或重要课程的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远高于其他学科教师,其中语数外教师最高,为33.3%,自然学教师次之,为28.6%,社会科学教师为26.7%,其他教师仅为18.26%。
三、分析与讨论从以上统计结果来看,绍兴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笔者以为:第一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
教师劳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它的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且,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学生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难管教,因此使得教师工作更为艰巨。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一、问题的提出2014年9月9日,总书记在与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讲到,“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但是,研究表明,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王金道的研究发现,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中学教师次之,小学教师最低。
菏泽地处山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升学压力较大,卢和丽等研究发现经济欠发达地区初中教师、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本研究就以菏泽市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研究对象与工具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菏泽市三所高中、两所初中、四所小学随机抽取300名被试,回收问卷268份,有效问卷257份,有效回收率85.67%。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国内成人群体心理状况调查使用的最多的工具,有90个项目,包含9个因子和一个其它因子,采用1-5的5级评分制。
该问卷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84,各因子问卷的信度系数介于0.803~0.918之间。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三、统计结果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总分、因子分与全国常模的差异分析。
菏泽市中小学教师的SCL-90总均分与全国常模的总均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躯体化(t=9.388,p 0.001)、强迫症状(t=7.860,p 0.001)、抑郁(t=5.681,p 0.001)、焦虑(t=6.534,p 0.001)、敌对(t=5.791,p 0.001)、恐怖(t=5.667,p 0.001)、偏执(t=4.075,p 0.001)等因子上,菏泽市中小学教师与全国常模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精神病因子(t=2.460,p 0.05)上,菏泽市中小学教师与全国常模存在显著差异,且都是前者得分高于后者,在人际关系敏感(t=1.486,p 0.05)上,菏泽市中小学教师与全国常模没有显著差异,所以,总体来看,与全国常模相比,菏泽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发展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发展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社会对教育工作者责任的加强,教师工作压力逐渐增大,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调查和分析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本文将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在我国,中小学教师人数多,分布广,心理健康情况也各不相同。
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现状,学者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
其中,有关学校领导关心的问题,50%的教师表示认为负责任,25%的教师不太认同,还有25%以上的教师表示抱怨。
很多教师感觉到领导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他们的解决需要领导的帮助。
此外,多数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等问题,也被问及。
从问卷的反馈中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感到无奈和不解,导致了他们的情绪波动。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保护与发展1. 关注自我健康:教师要意识到自己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从而保持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状态,尤其是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积极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要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
2.提高自身素质:在管理和教育方面,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提高自己承担教育育人的能力,同时注重自我调适,注重自身的情绪调节,锻炼自己的心理耐受性和抗压能力,以便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3. 规范管理机制:管理部门应该反思自身的管理制度,加强规范教育管理,加强对教师个人的培养,同时也应当建立健全应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的制度和机制,对教师心理问题要及时给予帮助。
4. 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教育领域的整治,加强对教育环境的打造,创造良好的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环境,为教师的工作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回报的关注。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更多的需要关注和保护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
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加强管理机制、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方能更好地保护和促进中小学教师的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教师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调查旨在探究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一、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某市辖区中小学教师,共有167名。
其中男性教师41人,女性教师126人。
二、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成因、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心理健康防护措施、心理健康维护需求等内容。
三、调查结果1.心理健康现状① 68.8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心理状态较好。
② 23.35%的教师认为自己有一些心理问题,但并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③ 7.78%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心理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已经或正在寻求心理辅导。
2.心理健康成因① 工作压力是最主要的心理健康成因,占比为58.08%。
② 同事关系和家庭问题是其次重要的心理健康成因,分别占比为14.97%和12.57%。
③ 其他因素包括卫生环境、收入待遇、心理素质等,占比为14.38%。
3.心理健康影响因素① 工作压力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占比为54.79%。
② 家庭因素也对教师心理健康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占比为28.14%。
③ 其他因素包括同事、学生、社会、自身等,占比为17.07%。
4.心理健康防护措施① 健康生活方式是最基本的心理健康防护措施,占比为60.48%。
② 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调整工作节奏等方法占比分别为21.56%和18.97%。
③ 倾听他人意见、寻求专业帮助也是重要的心理健康防护手段,占比分别为14.46%和9.94%。
5.心理健康维护需求① 85.03%的教师认为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② 72.46%的教师认为需要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③ 56.89%的教师表示需要职业发展指导和职业规划。
四、建议和措施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和措施,以推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提升。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意识和认知水平。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一、引言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职业群体,他们所承担的责任是培养下一代,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教师的工作压力常常很大,长期的工作压力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问题所在,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帮助和支持。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学校的教师群体。
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压力、情绪状态、心理健康支持和自我调节等方面。
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05份。
四、调查结果1.教师个人基本信息: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教师以女性为主,占比65%;男性占35%。
教师的年龄集中在30-45岁之间,工作年限为5-10年的教师最多。
2.工作压力:3.情绪状态: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情绪状态普遍较差,其中68%的教师表示经常感到焦虑,55%的教师表示常常感到疲劳。
此外,约有32%的教师表示经常感到无助,28%的教师表示经常感到孤独。
4.心理健康支持: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支持的需求较高,68%的教师表示希望学校能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服务。
同时,教师也认可同事和家人的支持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5.自我调节: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自我调节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约有52%的教师表示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缓解压力,仅有18%的教师表示能够有效地自我调节。
大多数教师表示希望学校能提供相应的自我调节培训。
五、讨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教师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减轻工作压力的措施。
其次,教师的情绪状态普遍不佳,需要加强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
此外,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需要提高,学校可以开展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有效地管理和缓解工作压力。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和讨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2.学校可以开展定期的心理健康培训,提高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意识。
我县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我县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旬邑县教育工会吴卫国我县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在岗教职工3511名(高中421名,初级中学1262名,小学1828名)。
专任教师3280名(其中,高中专任教师370名,初中专任教师1126名,小学专任教师1784名)。
我县教师队伍现状:学历结构:普通高中教职工421名,专任教师370名,专任教师第一学历本科85人,后取本科学历118人,学历达标203人,学历合格率54.9%;初中教职工1262名,其中,专任教师1126人,专任教师中第一学历专科以上341人,后取大专学历535人,学历达标876人,学历合格率78%。
小学教职工1828名,专任教师1784名,专任教师大学学历75人,大专学历978人,中师学历666人,高中及以下学历109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7%。
职称结构:中学高级教师54人,占中学专任教师总数的4.4%,中学一级教师261人,占中学专任教师总数的21.1%, 中学二级教师509人,占中学专任教师总数的41.1%,中学三级教师306人,占中学专任教师总数的24.7%。
小学高级教师385人,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23.7%,小学一级教师655人,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40.4%,小学二级教师301人,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18.6%。
年龄结构:全县教职工25岁以下283人,占总数的8%,26岁至30岁655人,占总数的19.6%,31岁至35岁654人,占总数的19.6%,36岁至40岁491人,占总数的14.7%,41岁至45岁487人,占总数的14.6%,46岁至50岁559人,占总数的16.7%,51岁至55岁258人,占总数的7.7%,55岁至60岁124人,占总数的3.7%。
教师培训:五年来,地方财政用于教师培训专项经费25万元,学校也从公用经费中按政策落实专项培训资金,全面实施学历达标工程和继续教育工程,教师的学历合格率提高,骨干教师培训、新任教师职务培训、计算机全员培训及新课程师资培训任务基本完成。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和分析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和分析1. 引言心理健康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群体。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新一代的重任,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为了深入了解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本报告通过调查分析,力求揭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成因及对策。
2. 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全面梳理。
调查对象覆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力求数据客观、全面。
3. 调查结果与分析3.1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焦虑:由于工作压力、职称评定、业绩考核等原因,很多教师都承受着较大的焦虑情绪。
2. 抑郁:部分教师由于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存在抑郁情绪。
3. 疲劳:教师工作量大,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导致身心疲惫。
4. 人际关系紧张: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不容忽视。
3.2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1. 工作压力:教育体制改革、业绩考核等因素使教师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
2. 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沟通不畅,容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3. 个人素质:部分教师在应对心理压力、挫折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技巧。
4. 社会支持: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较低,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
3.3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1.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加强教师心理素质培训,提高教师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
2. 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
3. 优化工作环境:改善教师工作条件,降低工作压力。
4. 加强人际关系建设:促进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 结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的个人福祉,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共同为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县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旬邑县教育工会吴卫国我县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在岗教职工3511名(高中421名,初级中学1262名,小学1828名)。
专任教师3280名(其中,高中专任教师370名,初中专任教师1126名,小学专任教师1784名)。
我县教师队伍现状:学历结构:普通高中教职工421名,专任教师370名,专任教师第一学历本科85人,后取本科学历118人,学历达标203人,学历合格率54.9%;初中教职工1262名,其中,专任教师1126人,专任教师中第一学历专科以上341人,后取大专学历535人,学历达标876人,学历合格率78%。
小学教职工1828名,专任教师1784名,专任教师大学学历75人,大专学历978人,中师学历666人,高中及以下学历109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7%。
职称结构:中学高级教师54人,占中学专任教师总数的4.4%,中学一级教师261人,占中学专任教师总数的21.1%, 中学二级教师509人,占中学专任教师总数的41.1%,中学三级教师306人,占中学专任教师总数的24.7%。
小学高级教师385人,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23.7%,小学一级教师655人,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40.4%,小学二级教师301人,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18.6%。
年龄结构:全县教职工25岁以下283人,占总数的8%,26岁至30岁655人,占总数的19.6%,31岁至35岁654人,占总数的19.6%,36岁至40岁491人,占总数的14.7%,41岁至45岁487人,占总数的14.6%,46岁至50岁559人,占总数的16.7%,51岁至55岁258人,占总数的7.7%,55岁至60岁124人,占总数的3.7%。
教师培训:五年来,地方财政用于教师培训专项经费25万元,学校也从公用经费中按政策落实专项培训资金,全面实施学历达标工程和继续教育工程,教师的学历合格率提高,骨干教师培训、新任教师职务培训、计算机全员培训及新课程师资培训任务基本完成。
开展了新课程优质课展示和教学能手、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
积极争取师范类本科、专科毕业生来旬邑实习支教,三年来,共接收陕西师范大学、咸阳师范学院、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实习生220多人。
教师流动情况:严把教师入口关,全面实施了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坚持中小学教师全部持证上岗。
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全部安臵教育系统工作,三年来从大专以上毕业生中采取考试录用的方式补充教师198名。
五年来共补充教师人566人(其中录用大专学历代课教师159人)。
教师支教情况:五年来,选派城区学校中级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115名赴偏远学校支教。
采取优先职称晋升、优先评优树模,加大支教力度,城乡教育差距不断缩小。
教师生存状况:教师人均月工资2100元,年收入25200元。
工资发放及时,养老、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落实到位。
为了进一步调动山区及偏远地区教师工作积极性,教育局从奖励性绩效工资中每月为山区学校教师增加300元交通、生活补贴,偏远地区学校教师每人每月增加100-200元交通、生活补贴。
教师的工作环境、办公条件进一步完善。
国家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师德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要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工作。
教师需要健康的心理,教育更需要健康的教师,只有心理健康、素质良好的教师才能担当“解惑”的重任。
然而,在目前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中,存在很多心理健康问题。
突出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偏执等。
首先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挑战。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教师再也不是惟一的信息源,学生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得更快、更准、更多。
教师有时被学生问得哑口无言,教师权威性受到挑战,教师心理受到冲击。
所以,许多教师都把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教育观念列为当前教师面对的最大挑战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此可见,广大教师已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危机意识,但同时也产生了“跟不上时代发展”、“力不从心”的忧虑。
所有这些都使教师产生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二是教育内部职业竞争的压力。
学校自身以考试成绩作为对教师进行量化工作考核、质量评估、职称评定、评优树模的依据,同样给教师造成心理压力。
以考试来排学生名次,排教师名次,实行末位淘汰制。
所以这就使得教师刻意追求高分,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这无形中给教师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压力,每个教师都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工作、学习。
所以,学校内部对教师的各项考核、统考成绩和与之相连的末位淘汰制成为教师精神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是缺乏心理健康的保健知识,自我调节能力差。
农村教师虽学过普通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但只凭那点知识远远不够用。
再者,部分农村小学工作环境相对偏僻,信息闭塞,所以缺乏心理健康保健知识,相应地自我调节能力也就差一些。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载体,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
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益于身体健康;消极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使人容易患生理疾病。
同样,生理机能的异常状态也会导致心理的变化。
教师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之外,还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年轻一代的成长高度负责,每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与痛苦,由于种种原因,广大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常常陷入思维的误区,从而造成认知偏差,导致挫折与困扰,从而失去幸福与快乐,此所谓“作茧自缚”。
教师尽管受过比一般人更多的教育,往往也难以幸免。
四是家长的期望值过高。
基础教育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但从整个社会来说,承担教育责任的绝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
当前,家长对子女的普遍高期望和社会对学校的种种要求,使教师感到精神压力很大,甚至如履薄冰。
现在的家长普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却又对什么是子女的幸福和快乐,什么是成功与成才缺乏真正的了解。
他们把一些庸俗的社会功利性的观念作为尺度,平时对子女严格要求甚少,却要教师成为这些学生的“救世主”,结果教育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从社会角度看,提倡素质教育人人都能接受,但往往是口号归口号,行动归行动,人们更看重的还是“分数”。
很多教师无所适从,竟不知道怎样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才算得上一个称职的教师。
此外,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娇嫩、脆弱,只要学生发生一点小事故,媒体和舆论就会争来论去,总是学校和教师有责任、受到指责。
一些媒体不宣传绝大多数呕心沥血的教师,而对个别教师有违师德的行为不恰当地进行大肆渲染,横加指责,在客观上给广大教师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针对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大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引导教师树立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养成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以师德教育净化教师的精神境界。
师德教育的出发点应着眼于“以人为本”,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为教师创造条件,发展自我。
首先是加强引导,对教师进行理想和道德教育,使教师在无私奉献中思想得到升华,明确人生价值的实现,会经历确定目标,实现价值和体验价值等过程,每一个过程既有辛苦的劳动,也有深刻的感悟和思索,帮助教师树立“献身教育”的价值目标,并使之转化为内心坚定的信念,形成精神的动力,行为的约束力,不因名利得失而叹息,不因不被人理解而苦恼,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
其次,提供信息,使教师明了形势,帮助教师找准自己的位臵,产生前进的内驱力。
再次,树立榜样,以教师中的模范人物为榜样,突出他们的可学性,而且把学习模范教师的高尚师德与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进行由于社会变革和教育理念更新引起的新旧优秀教师标准的讨论,建立新的心理调适状态,向社会所需要的新型教师榜样自觉地努力学习。
二是注意人格训练,提高教师的认知水平,克服心理负效应。
西方社会学家认为,根据人性格的不同特点,人格可分为外倾型、内倾型和中间型。
同时,根据人格的取向,又可分为进取型人格和保守型人格。
作为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工作特点具有复杂性、创造性和艺术性,其人格特征应该是更加鲜明的富有社会影响力的进取型人格。
要培养进取型的人格,一要注重自我意识的培养和协调,克服影响进取型人格培养的心理负效应。
要培养群体归属的自我意识,树立学校群体职业信念。
二要明确社会赋予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自我意识,形成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三要增强行为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明确自已的职责。
四要加强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
有意识地、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善于自我调整,五要注重学习心理理论,以理论指导,促使自己做情绪的主人,在调节、控制情绪上下功夫,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心境。
三是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保持良好的心境。
积极乐观的心境,可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增强信息和希望。
学校要为教师们创造良好的条件,协调人际关系,营造和谐氛围,改善工作环境,形成领导和教师,教师和教师之间彼此关系融洽、互相尊重、相互协作的良好氛围。
同时,学校要引导教师正确对待心理挫折,帮助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正视现实,承认挫折,冷静地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还要加强有效的思想工作,帮助教师脱离困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满足教师们的合理要求,耐心帮助教师调整切合实际的目标,使教师精神愉快地投入工作。
又因为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大多数教师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调适教师的心理环境,使教师们在活动中增进团结,相互理解,促进相互间的心理相容。
四是为教师的成功创造条件。
首先,鼓励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条件改善办学条件。
让教师通过运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又通过课件制作,选择、创造课堂教学方法。
其次,组织示范教学观摩。
教师的创造性活动主要以课堂为舞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自身价值。
对于教师的成果,及时总结、反馈、组织观摩,使教师的创造性得到认可。
再次,提供良好的办公条件,如设立教师机房、为教师配备电脑,设立课件制作室,教师资料室等。
开辟教改信息窗、科研论坛,向教师辐射国内外教改动态、提供科研信息、评比优秀论文、开辟发表渠道等,为教师的成功创造条件。
五是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关系,加深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家长、社会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不再一味地强调分数,开始重视孩子人格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加之一些舆论的导向,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孩子的期望值也越来越大。
因此,学校可开设家长学校,统一思想,使家长的观念统一到育人的目标上来。
召开家长座谈会,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学校工作。
实行家长开放周,让家长到校听课,了解教师的教育情况,随时沟通思想,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