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重型脑挫裂伤为主的多发伤抢救与护理分析

合集下载

脑挫裂伤的观察与急救相关护理

脑挫裂伤的观察与急救相关护理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病因与病理
病因
常见于车祸、跌落、打击等意外伤害 。
病理
脑挫裂伤会导致局部脑组织出血、水 肿,严重时可能引发颅内压升高,危 及生命。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
诊断
通过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确诊。
02 脑挫裂伤的观察要点
意识状态观察
01
脑疝
脑疝是由于颅内压升高导致部分脑组 织移位的现象。
处理脑疝的方法包括快速降低颅内压、 手术减压和对症治疗,同时需要密切 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脑疝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否则可能引发呼吸、循环等生命功能 的严重障碍,甚至导致死亡。
其他并发症
其他并发症包括感染、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等。
院前急救护理
快速转运
建立静脉通道
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确保转运过程 中患者头部和身体的稳定,避免颠簸 和震动。
在转运过程中,应建立静脉通道,以 便及时给药和补充液体。
监测生命体征
在转运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 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便 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院内急救护理
完善检查
入院后应完善相关检查,如头颅 CT、血常规、生化等,以便全面
呼吸
观察呼吸是否平稳,有无呼吸 困难或呼吸急促。
血压
监测血压变化,判断循环状况 。
瞳孔变化观察
瞳孔大小
观察瞳孔是否等大,有无 一侧瞳孔散大或缩小。
对光反射
通过光线照射测试瞳孔对 光反射是否灵敏。
眼球运动
观察眼球是否能够自主运 动,有无眼球震颤或固定。

重度脑挫裂伤60例治疗分析

重度脑挫裂伤60例治疗分析

重度脑挫裂伤60例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重度脑挫裂伤的有效治疗措施。

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其中非手术治疗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治疗、脱水利尿治疗、抗感染治疗、激素治疗、高压氧治疗和亚低温治疗等。

手术治疗措施包括颅内血肿及失活坏死组织开颅清除术,单侧额部去骨瓣减压术,双侧额部去骨瓣减压术等。

结果治疗后经疗效判定,本组基本痊愈21例,显著进步27例,进步7例,无变化1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91.7%。

结论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及时进行有效的手术治疗。

手术前后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非手术治疗措施,从而稳定病情,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尽快恢复。

【关键词】重度脑挫裂伤;手术;高压氧;亚低温重度脑挫裂伤可造成脑结构的严重损伤,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治处理,否则后果严重。

为了探讨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对60例重度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60例重度脑挫裂伤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在3~8分之间,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7~73岁,均经脑ct和有关影像学检查证实。

致伤原因包括车祸44例,撞击11例,跌坠5例。

1.2 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其中非手术治疗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治疗、脱水利尿治疗、抗感染治疗、激素治疗、高压氧治疗和亚低温治疗等。

手术治疗措施包括颅内血肿及失活坏死组织开颅清除术,单侧额部去骨瓣减压术,双侧额部去骨瓣减压术等。

1.3 疗效判定标准[1] 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上;死亡。

伤后4个月进行疗效评判。

2 结果治疗后经疗效判定,本组基本痊愈21例,显著进步27例,进步7例,无变化1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91.7%。

5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

5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
28 02
V 12 N . o 1 o1 . 1
Ae o p c e ii e r s a e M d cn
N y OO o 2 1
5 O例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的 护 理 体 会

关键词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 理 护
静 , 晓琴 , 关蓉 唐 李
中山 580 ) 24 3
5 苗金红 , 陈改云 .肾病 综合征 患者的营养状况评 价及饮 食指 导[ ] J .中国误诊 学杂志,0 5 5 2 :6 3 1 2 0 ,( )30~ 6 .
6 张承 艳 , 洪 美 .肾病 综 合 征 复 发 的 主 要 原 因 及 护 理 谢
[] J .齐鲁护理杂志,0 2 8 1 ) 84 2 0 ,( 1 :2 . 7 俞 杰 , 美玉 .肾病 综 合征 患 儿行 为 问题 及 其 影 响 因素 徐 []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0 ,0 6 :6 38 2 6 2 ( ) 36~ 6 . 0 ( 收稿 日期 :0 0— 9— 0 21 0 2)
参 考 文 献
3 2 3 用药护理 指导 N .. S患儿 出 院后仍 需坚持 激 素治 疗, 应密切观察 激素 不 良反 应 , 做好 家庭护理 。激素 引起
蛋白 质代谢紊乱, 造成负氮平衡, 易引起肌肉萎缩、 伤口愈
合不 良、 骨质疏松及骨骼变形 。所 以要注意避 免剧烈体育 运动 , 同时补充维生 素 D及钙 质 , 免创 伤。激素 可致溃 避 疡病 、 出血 、 穿孔 等 , 患儿 如 出现 恶心 、 呕吐 、 返酸 嗳气 、 腹 胀、 食欲不振 时 , 及时 就 医。激 素用药 期间小 儿 常出现 应 欣快感 , 易兴奋躁动 、 失眠 、 不安 、 多语等 现象 , 易和其他小 孩发生争执 , 家长应注意调整患儿情 绪 , 避免 意外发生 。 应用激素期 间疫苗 的免疫效果 可受影 响 , 这些 患儿应使用 灭活的死疫苗。只有停用 泼尼松 4周 以上才可用活 疫苗 , 如必须应 用 , 泼尼 松 应 减 至 隔 日0 1 g ( g・ ) .5m / k d 以下 。 严 格 执 行 医 生 的激 素 减 量 方 案 , 格 遵 医 嘱 服 药 , 不 可 严 决 擅 自停药或减量 。 324 预防感染 由于病情反复及 长时 间服用激 素及 大 .. 量蛋 自尿 , N 使 S患儿抵抗力 下降 , 因此家 长应 做好 预防 和 细心的观察 工作 , 注意 保护 患儿 , 避免 接触各 类感 染性疾 病 , 出时可戴 口罩 , 外 激素 治疗期 间尽 量不带 小孩 去公共

多发性创伤的急救和护理

多发性创伤的急救和护理
第9页,共2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护理
1、胸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护理要点呼吸道阻 塞的紧急排除。出血性休克的抢救:迅速建立两条 上肢静脉通路,或深静脉穿刺进行 CVP等血流动 力学监测,纠正休克。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 护和血氧饱和度监测。有血气胸情况者,及时做胸 腔闭式引流,解除心肺受压。连枷胸反常呼吸严重 时,对活动的胸壁进行加压固定包扎,以减少反常 呼吸,并采用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
第8页,共2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2、休克发生率高 50%为失血性休克。 3 、低氧血症发生率较高 多发创伤的早期低 氧血症发病率高达90%,常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躁 动不安等。 4、漏诊率高占 12%~ 15%。 5、并发症和感染发病率较高 机体在受到多 发性创伤后的免疫功能降低,伤口污染严重,容易 受到感染,还易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得衰竭,常常 累及肺、肝、消化道等. 6、 出现治疗矛盾最常见的为颅脑损伤合并休 克的患者。
第17页,共2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5、 置管 抢救中一般均需留置导尿,观察尿液的颜色、 性质和尿量,了解有无泌尿系统损伤及损伤程度; 疑有空腔脏器损伤患者则需留置胃管作胃肠减压, 并观察胃液颜色、性质和量;对合并血胸或血气胸 病人,应及时作胸腔闭式引流术,并严密观察引流 液的颜色及量,以便确定是否需要剖胸手术处理。
第20页,共2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7.2. 胶体液的应用有颅脑损伤者,应注意防治脑水肿 ,用 20%甘露醇与呋塞米交替使用,也可用胶体液如白蛋 白、血浆,提高胶体渗透压,限制输液量,但这与抗休克 措施相矛盾,应兼顾两者,灵活掌握。
7.3.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小剂量多巴胺具有扩血管、 改善多发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休克能否早期复苏, 直接关系到灌注、利尿等作用 ;大剂量多巴胺具有缩血管 、升压作用。应根据休克伤员的预后。上海市多家医院统 计表明,休克 1h内得到救病情调节好合适的剂量。 治病 死率为 10%,但若超过 8h则病死率上升为 75%。因此, 对创伤性休克的抗休克处理要早期、快速、全面,避免发

救治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与临床护理分析

救治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与临床护理分析

救治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与临床护理分析多发伤是指同一机械致伤因素作用下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害生命或并发创伤性休克,是一种对全身影响大,病理生理变化复杂,危及生命的创伤[1]。

多发伤患者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伤情严重、休克率高,伤情复杂、容易漏诊,伤情复杂、处理矛盾,抵抗力低、容易感染。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交通业、建筑业等广泛兴起,因交通事故、意外事故等所导致创伤成为当今社会公害,对伤员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以挽救生命。

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是否成功与抢救过程中密切、恰当的护理配合至关重要。

本研究对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现将护理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严重多发伤患者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17~82岁,平均年龄(43±5)岁;交通事故42例,高处坠落5例,重物压致3例;以颅脑损伤为主患者15例,均有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9±5)分;四肢开放性骨折13例;胸部伤为主10例,其中多发肋骨骨折伴血气胸6例,外伤性气胸64例;腹部伤为主5例;骨盆伤为主3例;脊柱伤4例。

1.2结果本组50例,抢救成功41例,成功率为82%;死亡9例,死亡率为18%。

原因主要为重型颅脑损伤、严重腹部损伤及就诊时间过迟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

2.护理2.1院前急救护理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接到120电话指令后,反应要快,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施救,护理人员初步伤情评估:“一问,二看、三检查”,即询问伤员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了解受伤的原因、时间、部位,伤员伤后的反应症状等,二看是观察伤员的表情、受伤部位、损伤范围、严重程度、是否有活动性出血等,三检查伤员的神志、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反射、出血等,进行初步处理:以快速安全的原则,在现场完成初步生命支持(BLS)[2],排除正在威胁伤员生命安全的因素,迅速采取气道开放、心肺脑复苏、包扎止血、抗休克、骨折固定、给氧等处理。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分析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分析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特点,从而探讨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流程与临床护理注意事项。

方法对我院急诊收治的246例严重多发伤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与护理,并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损伤部位以颅脑损伤最多,占39.8%。

在死亡率方面,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高达77.6%,其次为胸腹联合伤74.1%。

结论严重多发伤以颅脑和胸腹损伤为主,具有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成功救治的关键是及时的院前现场急救,在急诊接诊的同时启动多专科相互协作,把握急救的“黄金时间”,缩短中间环节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多发伤;复合伤;急救;护理随着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创伤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中多发伤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1]。

严重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直接,间接暴力,混合暴力)作用下导致机体两种以上解剖部位或器官同时或相继遭受较严重的损伤,或至少一处损伤危及生命或并发创伤性休克[2]。

据文献报道多发伤患者受损两个、三个、四个、五个部位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49%、60%、68%、71%[3],由此可见严重多发伤病情较为复杂性,病死率较高,需要及时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2008年10月至2010年8月我院急诊救治的严重多发伤246例,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8月共收治24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其中男188例,女性78例,年龄6-78岁,平均33.8±25.5岁,其中以17-45岁者居多,占43.9%(108/246)。

交通事故102例,坠落伤58例,锐器伤41例,挤压伤25例,钝器打击伤8例,其他12例。

2结果2.1 多发伤患者的损伤特点与转归分析损伤部位颅脑98例,胸部55,腹部41例,胸腹联合伤27例,四肢骨折14例),骨盆11例,其中以颅脑损伤最多,占39.8%。

在死亡率方面,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高达77.6%,其次为胸腹联合伤74.1%。

48例重型脑挫裂伤为主的多发伤抢救与护理

48例重型脑挫裂伤为主的多发伤抢救与护理

48例重型脑挫裂伤为主的多发伤抢救与护理作者:宋海英来源:《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评估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抢救与护理措施。

方法:对我院58例急诊抢救病例的抢救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通过对上述58例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抢救成功48例,死亡12例,死亡率为27.5%.结论:合并严重颅脑损伤的多发伤,具有伤势重,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生理紊乱严重,护理难度大,抢救成功率低及死亡率高的特点,如从全局观点制定抢救护理措施效果更佳。

【关键词】重度脑挫裂伤;多发伤;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11-02我院于2009-2013年收治以重度脑挫裂伤为主的多发伤48例,现将抢救护理体会进行报告:1 临床资料病例中难40例,女8例,男女比例为5:1.年龄4-76岁,其中成人(18-60岁)32人。

占80%。

交通肇事31例,坠落伤9例,打击伤8例。

开放性颅脑损伤18例,闭合性颅脑损伤30例。

合并胸部损伤7例,腹部损伤7例,四肢骨折及软组织挫伤28例,骨盆骨折4例,脊柱骨折3例。

3处以上复合伤4例。

住院时GCS评分5-8分33例,3-5分7例,3分8例。

双瞳等大等圆的35例,一侧瞳孔散大的6例,双瞳散大5例,眼部受伤不能观察瞳孔2例。

2 结果治愈好转37例,死亡11例,死亡率29.7%。

3 讨论3.1 反应迅速准确对严重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抢救至关重要。

提高以严重颅脑损伤为主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合理及时的治疗,必须做好患者诊治过程中急诊抢救、手术及术后监护治疗三个连续的重要环节的工作。

韩晓东副主任医师在病人杨俊国死亡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时指出,对严重创伤的抢救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提高反应速度和反应质量。

接诊抢救应分秒必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病人得到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任何耽搁和拖延都会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会造成病情恶化乃至病人死亡【1】。

脑挫裂伤护理体会观察

脑挫裂伤护理体会观察

脑挫裂伤护理体会观察摘要:目的:对脑挫裂伤患者开展护理,分享护理流程。

方法:将我院收治脑挫裂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护理过程总结、讨论。

结果:患者入院后呈现出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并发症,采取手术干预,患者护理后,3人死亡,治疗及护理后患者满意度较为理想。

讨论:对脑挫裂伤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式可提升护理质量,使患者恢复速度提升。

关键词:脑挫裂伤;综合护理;死亡率脑挫裂伤为原发性脑损伤,在外力作用下可能会出现软脑膜损伤及脑皮质出血。

脑组织受到外力作用会使颅脑呈现直线运动、旋转运动。

患者患病后意识可能受到影响,并且会持续较长时间,死亡率较高。

患者意识恢复后脑部功能可能受损,典型症状为神经功能紊乱、失语、偏袒、脑水肿等。

该类疾病主要干预方式为保守治疗,减少患者应激反应,维持患者体内生理平衡,防止产生并发症。

本次研究将我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护理流程进行总结,为临床护理做出参考。

1资料与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脑挫裂伤患者作为案例,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32人、18人,共计50人。

患者住院后表现出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现象,经过仪器检测后,患者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等并发症。

患者年龄为25-58岁,平均年龄为(41±2.12)岁。

1.2方法1.2.1术前干预患者入院后病情处于不断变化过程,所以应当时刻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并与医师做好协作,告知家属做好思想工作,对患者施以颅脑CT检测,确诊后,做好术前全面检查,手术需在患者入院2h内开展,使患者在短时间将病情控制。

1.2.2术后护理手术后,护理人员需在病房中观察患者瞳孔、意识、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患者意识能够判断是否产生脑水肿、颅内高压。

颅内压提升,患者会出现反应迟缓、意识模糊、嗜睡等情况,患者情绪会变得烦躁,并可能出现急性意识障碍,若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应当及时报备医师,并使患者呼吸顺畅,患者需呈平卧位,头部抬起20cm,有助于静脉回流,使颅内血压降低,为患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为患者滴注甘露醇及速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例重型脑挫裂伤为主的多发伤抢救与护理分析
作者:赵加娟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年第08期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脑挫裂伤为主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抢救以及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临床抢救成功率。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6月~2014年06月重型脑挫裂伤为主多发伤患者50例。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以及护理资料。

结果针对本次研究的50例抢救患者,临床成功抢救患者45例,抢救成功率为90.00%;死亡5例,临床疾病死亡率为10.00%。

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在临床相关指标的比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关键词】重型脑挫裂伤;多发伤;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志码】A
当前,脑挫裂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例数在表现出逐年增加,属于临床医学中疾病死亡率相对较高的一种疾病,如果未选择有效方法加以抢救与护理,轻则造成患者残疾,重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在此种情况下,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生活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消极影响[1]。

为了提高此类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主要表现为重型脑挫裂伤的多发伤患者,研究有效方法对其实施抢救与护理后,临床表现出较高的抢救成功率,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06月~2014年06月50例重型脑挫裂伤为主多发伤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6岁~67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6.5±1.3)岁;患者合并多发伤的类型为:属于脑挫裂伤患者25例,属于颅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12例,属于原生性脑干损伤的患者10例,属于颅底骨折的患者3例。

方法:
(1)临床抢救:医护人员一经到达患者受伤的现场,需要对患者当前的疾病情况加以诊断,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

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后,根据患者的当前情况首先选择基础诊疗方案,为患者建立输液通道,对患者选择呼吸机进行输氧,并且对患者实施CT检查以及血常规检查。

针对需要实施手术的患者,立即推入手术室准备实施抢救[2]。

(2)护理方法: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住院前、住院过程中以及住院后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并且准确记录。

观察患者有无表现出头晕呕吐症状、意识不清症状以及受伤部位严重
不适等系列症状。

对患者受伤部位进行准确记录后,要求护理人员同患者家属之间进行密切沟通,能够保证患者对自身情况有一基本了解,从而显著将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提高。

与此同时,要求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完成相关的基础护理,提高患者的防护意识,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现象,成功降低临床疾病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3]。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5.0对存活患者以及死亡患者的临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通过t 检验表示研究过程中的计量资料,以P
结果
针对本次研究的50例抢救患者,临床成功抢救患者45例,抢救成功率为90.00%;死亡5例,临床疾病死亡率为10.00%。

在存活患者中,其送诊时间为(1.96±0.13)h,到手术时间为(2.55±0.22)h;在死亡患者中,其送诊时间为(3.13±0.19)h,到手术时间为(3.72±0.55)h;对比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在上述两项数据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讨论
重型脑挫裂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临床疾病情况通常较为复杂,表现出极高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

经过本次的研究发现,通过合理的方法实施抢救以及护理,可以获得一定的临床效果。

经过本次分析发现,患者的送诊时间以及对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都会影响患者临床抢救成功率。

对此临床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分秒必争,全力对患者进行抢救。

患者在住院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为患者创建静脉注射通道,确保患者的呼吸道始终通畅,为后续患者的临床抢救奠定坚实的基础。

住院后,分析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的影响因素,避免患者出现休克现象。

此外,针对患者在实施诊疗与急救的过程中,需要尽全力缩短患者的送诊时间以及到手术室时间,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全力做出保障。

如果在抢救过程中,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以及呼吸短促等症状,需要检查患者呼吸系统是否受到严重损害。

总而言之,对于重型脑挫裂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于临床主要表现出疾病情况严重以及死亡率较高的特点。

在对患者实施临床抢救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临床疾病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缓解患者自身极其家属的痛苦感,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湘荣.1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1,(15).
[2] 朱茂芳.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及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30).
[3] 刘厚陶.4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临床诊治体会[J].医学信息,201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