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设计模式_三阶段_

合集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英语教学也在逐步改革和创新之中。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提高英语能力。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需求。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实现个性发展和全面提高。

新课标提倡教育教学要以实践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和表达。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项目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倡导跨学科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其他学科的内容和教学资源。

在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和实践活动,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丰富英语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可以结合地理、历史、文学等学科的内容,设计一些跨学科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注重发现和引导学生的潜能和特长。

在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考试评价、实践评价、作业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况。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设计一些个性化的评价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能力。

试析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设计模式_三阶段_

试析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设计模式_三阶段_

试析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设计模式/三阶段0宋江录1,郅琼2(11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宁夏银川750021;21银川二中西校区,宁夏银川750021)*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传统教学设计模式、转变教研方式、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师备课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我们教研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本文试从中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前设计0、/中设计0、/后设计0三个方面,初步探讨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及备课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备课;预设性;多变性;反思性Analysis of the/Three-stage0M ode l for M i dd le School T each ing D esi gn und erth e Back ground of N ew Curr icilum S tandardAbstract:T o m eet the needs o f ne w curr i cul um re f o r m,it is greatl y i m po rtant t hat teachers change the tra-d iti ona l teach i ng desi gn,transf o r m t he w ays of teachi ng and research,opti m i ze teaching des i gn,i m prove teach-ers.abilities of prepar i ng for c lass,and acce l erate teachers.deve l op m ent of spec i a liza tion.The pape r focuses on three aspects to try to make an explorati on aboutm i ddle schoo lEng li sh teachers.ind i v i dua lized teach i ng de-si gn.K ey word s:ne w curricu l u m standa rd;teach i ng desi gn;prepari ng lessons;presu m ption;var iab ility;re-fl ec tiveness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5757(2007)08-0056-021理论背景教学设计的活动,古已有之。

初中英语写作课“三阶段、四环节”教学设计课例分析

初中英语写作课“三阶段、四环节”教学设计课例分析

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设计实践研究——初中英语写作课“三阶段、四环节”教学设计课例分析一、引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

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

”《课程标准》还提到:“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为此,我区经过实践与研究,创生形成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三维多元聚合”课堂教学范式。

“三维多元聚合”课堂教学范式是一种理念主导、运用自主的教学模型,包括学生发展、教学要素、教学时空三个纬度,将诸多相关元素聚合其中,构成一个导向明确、动态发展的同心圆球。

创生的策略:整体思考,连接目标—教学---评价;突出重点,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化自主,优化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倪志刚,2018)。

写作能力作为学生重要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之一,历来备受重视。

学生用学过的英语语言来描述事物或事件并表达一定的思想,以此达成和检验对所学英语语言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最害怕写作,看到作文题目往往无从下笔;老师也最不愿意上写作课,写作课的课堂教学往往被忽略,写作课流程简化为写作前简单指导,然后学生写作,最后范文展示,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语境中的体验,理解,交流过程,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只能被动的完成写作任务。

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没有提高能力,还对写作产生反感情绪。

因此,本文将以上海版牛津教材第六单元写作教学为例,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三维多元聚合”课堂教学范式运用于初中英语写作课堂的教学,形成初中写作课“三阶段、四环节”教学模式,为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论文:中学英语课堂三段式教学法

论文:中学英语课堂三段式教学法

浅谈中学英语课堂三段式教学法《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把“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基本理念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英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了长时间实践探索,总结出“自学、共学、导学”三段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下面我就简略谈一下。

一、自学自学就是学生处于主动状态,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自学能力是学好英语的前提。

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除了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教师主要发给学生自学提纲或播放微视频引导学生自学。

根据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状况,教师给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自学提纲或制作短小的微视频,通过这种学案导学过程,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自我感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学提纲或微视频内容是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和设置主要问题,让学生利用工具书、生词表或网络信息,有的放矢地研读对话或是短文,初步了解将要学的基本内容,记录预习中的疑难词组、句型,产生求知的欲望,提高自主能力。

一般情况,自学在课内进行,有时也利用课下进行自学,主要因短文难度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二、共学共学是学生相互合作、交流、探究,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共学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的主要环节。

为了在课堂上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高效参与,教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制,突出以生为本、尊重生命的教学思想,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进行科学分组,照顾差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发展合作技能,建立团队精神,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快乐,树立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变。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新课标的推出是为了更好地引领和规范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更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在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中,首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对于教学过程和学习者的发展至关重要。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应当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语言知识方面,教学目标既要求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语法知识和词汇,又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各种语言知识进行交流。

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和任务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

语言技能方面,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并做到流利、准确和自然。

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结合实际情境进行综合性的语言训练,使学生在各种语言交际情境中都能够得心应手。

情感态度方面,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国际视野。

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文化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国际化的视野。

综合能力方面,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能力。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学生的语言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新课标提出了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理念,强调语言教学与实际生活和学习环境的联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要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的结合。

教学内容需要围绕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展开。

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与学生相关的话题和材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到愉悦和投入。

浅谈新课标下的有效英语教学法――三步导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有效英语教学法――三步导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有效英语教学法――三步导学英语课程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注重优化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较强的文化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

这个教学模式包括三步九要素: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2.明确目标3.效果预期)民主导学:(1.任务呈现2.自主学习3.展示交流)检测导结(1.目标检测2.结果反馈3.反思总结)一、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

一堂有效的英语课首先是把学生有序地组织起来,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他们探知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求知的欲望,那就需要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的艺术。

激情导课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热爱学习。

比如:我在教《Go for it》八年级上, Unit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的第一课时,采用了活动途径。

提前让学生准备自己喜欢吃的香蕉,苹果,梨,草莓等水果,酸奶,和冰激凌,而我自己准备了一台榨汁机,许多纸杯和水果刀等制作奶昔的工具。

当我走进教室时,他们投好奇目光,静静地等候着,这时有一个勇敢的声音打破了寂静,“Is there a kitchen in our classroom?”.“Yes”我微笑着说:“Are you hungry? Would you like to eat something made by ourselves?”“Yes!” .有的学生兴奋地从座位上站起来。

2.明确目标。

同时我问“你们知道如何制作香蕉奶昔吗?”通过制作香蕉奶昔你们会学到哪些英语知识吗?有个学生回答:用英语询问和描述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

我说:对。

主要学习询问和描述做一件事情的过程,能够依据指示语做事情。

培养学生用英语描述程序、遵照指令做事的能力。

那么我们要学习这些目标语言:(1)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2)First,peel the banana and cut it up.(3)Then put the milk into the blender .重点词汇是:描述制作香蕉奶昔的动作名称:turn on, peel ,pour,put…into Pour…into,mix up和表示食物的可数和不可数名词。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英语教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英语课程,是目前英语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英语课程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听说读写能力。

因此,在知识目标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英语水平,安排适度难度的课程内容,力求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知识,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英语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因此,在能力目标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利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提高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和交际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辨能力,使学生既能应对学习用途,又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1.听力听是学习英语的基础。

通过听力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语感和语音准确性,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选择有趣的英语电台、电视节目、广告等素材,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例如,在初一的英语课堂上,可以选用轻松愉悦的英语歌曲、英语电影、英语动画片等,让学生通过观看、聆听来掌握英语的基本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

2.口语口语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测量学生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准。

通过口语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流利性、表达能力和语言感觉。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日常口语交流,例如学习面对面互动、生活场景对话等。

另外,也可以利用英语演讲比赛、音乐剧等活动,将学生的口语训练与艺术表现相结合,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3.阅读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和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阅读英语原著、英语新闻、英语杂志等,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英语水平的原著,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和泛读。

精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泛读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背景知识。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已经转向语言技能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因此,在设计初中英语教学方案时,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课程设计初中英语语言技能需要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操作来实现。

初中英语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应该选择多样化的原文,如真实的英语语音材料、相关的阅读材料和文本材料,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

我们可以使用形态多变的内容生动多样的课堂活动来设计课程,以便学生能够在兴趣驱动下积极地参与,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1.听:听力的教学在初中英语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我们可以通过鲜活的音视频、歌曲、小故事和小短文等途径来设计听力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多次听练习,提高其听力技能。

我们可以组织听力情境剧,让学生利用旁听和理解的能力来进行语言表达,从而提高其口语技能。

2.说:说是英语技能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可以通过模仿式教学、情感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在说英语中感受其真正的魅力。

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老师们可以创造各种情境,例如英语辩论、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

3.读:有些学生对英语阅读和理解存在困难,这时可通过提供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文学原文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寓言、诗歌、名人传记等。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或者阅读课下所准备的文本材料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技能,并逐渐适应不同英语阅读素材的要求。

4.写: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初中英语中也需要得到提高。

我们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写作任务来创造丰富的写作情境,例如,写一封北美的外交信、一张英国的明信片、一篇美国的小说、加拿大的名胜介绍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欲望。

二、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实践教学、现实教学和交际教学的结合体,它的核心是通过生活中真实的情景和任务,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和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设计模式/三阶段0宋江录1,郅琼2(11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宁夏银川750021;21银川二中西校区,宁夏银川750021)*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传统教学设计模式、转变教研方式、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师备课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我们教研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本文试从中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前设计0、/中设计0、/后设计0三个方面,初步探讨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及备课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备课;预设性;多变性;反思性Analysis of the/Three-stage0M ode l for M i dd le School T each ing D esi gn und erth e Back ground of N ew Curr icilum S tandardAbstract:T o m eet the needs o f ne w curr i cul um re f o r m,it is greatl y i m po rtant t hat teachers change the tra-d iti ona l teach i ng desi gn,transf o r m t he w ays of teachi ng and research,opti m i ze teaching des i gn,i m prove teach-ers.abilities of prepar i ng for c lass,and acce l erate teachers.deve l op m ent of spec i a liza tion.The pape r focuses on three aspects to try to make an explorati on aboutm i ddle schoo lEng li sh teachers.ind i v i dua lized teach i ng de-si gn.K ey word s:ne w curricu l u m standa rd;teach i ng desi gn;prepari ng lessons;presu m ption;var iab ility;re-fl ec tiveness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5757(2007)08-0056-021理论背景教学设计的活动,古已有之。

教学设计,通俗地说,就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学的系统过程与程序的活动,以便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学设计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教育科学的学科。

它的成熟可以以20世纪80年代加涅的5教学设计原理6为标志。

(毕田增,2004)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设计0、/中设计0、/后设计0。

教案是/前设计0凝结的成果。

按照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在分析教学主体状况和教学任务基础上,在整合教科书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形成教学活动方案的过程。

这样的教学设计是预设的、固定的,就像施工的图纸。

但是,新课程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它依据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把教学设计看做是对课堂教学积极构建的过程。

教学设计具有预设成分,但它是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生成0许多设计。

所谓的/设计)))实施)))反思)))调整)))再设计)))再实施0的过程,才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新走向。

(毕田增,2004)2有关教学设计的三种思想误区谈及教学设计,有三种思想误区需要指出:误区一是轻视教学设计,甚至不编写教案。

有人认为,教师上好一堂课最重要的条件是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高、专业素质强,教学设计并不重要,编写教案更是形式。

只要在课前进行一番心理备课就足以保证一堂课的成功。

这种观点听起来似乎也不无道理,但细细琢磨,却存在着偏激之嫌。

因为,上课首先是受时空限制的,它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如此说来,一堂课必须要有计划性。

另外,上课实际上是一个有序、缜密的系统化工程,而备课与教案编写的过程就是对这一系统工程的精心设计与原料准备,而且,课堂开展的有序性、缜密性、系统性、完备性往往与备课及教案编写的有序性、缜密性、系统性、完备性是成一一映射关系的。

因此,教学/前设计0)))编写教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误区二是对教学参考书的完全照搬。

众所周知,现在几乎各门学科都相应地配有现成的、不同版本的教学参考书,而且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搜索到成千上万的成套优秀教案可供参考。

既然是/参考0,顾名思义,那就不是什么万能的灵丹妙药。

5现代汉语词典6其中对/参考0二字作了如此解释:/利用有关资料帮助了解情况:仅供参考。

0但实际上,有的教师把教学参考书神化了,误以为那是富有教学经验的权威教师编写的,第23卷第8期V o.l23N o.8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 OURNAL OF S I CHUAN C O LLEG E OF EDU CAT I ON2007年8月A ug.2007*作者简介:宋江录(1975))男,宁夏西吉人,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英语语音学。

郅琼(1980))女,宁夏固原人,宁夏银川二中西校区高中英语教师。

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材、教法。

肯定很好,至少纰漏很少,所以直接拿来为我所用就可以了,无需自己再瞎编什么教案,否则,简直是浪费时间。

误区三是教案/中心论0。

其理由在于: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要手头有了一套精心设计的完备性教案,再加上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学科素养,就基本上保证了一堂课的成功。

然而,从毕田增所划分的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来看,教案只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预设部分,是教学/前设计0凝结的成果,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另外,由于教学的不确定性,需要教师在实施教学的/前设计0时,必然存在需要修改、调整的情况。

(毕田增, 2004)一些研究人员估计教师平均每分钟就要做一个决定。

这意味着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需要不断地采取行动。

(毕田增,2004)很显然,教案本身具有预设性、固定性,而整个教学活动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是最复杂、最难以把握的,加上影响教学过程其他因素的复杂性,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毕田增,2004)因此,教案/中心论0的说法是不全面的。

3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3.1/前设计0)))预设性3.1.1教学/前设计0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前设计0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全面领会新课程目标的理念。

在新课程中,教学要体现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现。

(毕田增,2004)(2)课程性质认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

(周小山,2002)这就决定了英语这门语言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因此,教学/前设计0中必须很好地体现这一实践性特点,而不是让学生只学语言知识。

即在交流中学习外国文化,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增强爱国精神,为我服务。

(3)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从过去的教师/灌输型0转为以/自主性学习0、/合作性学习0、/探究性学习0等为主。

(4)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教书匠、管理者变为现在的设计者、研究者、组织者、促进者、协调者。

(5)教学观念的转变。

如从过去的传授知识为中心,转为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从教师的教为主转为学生的学为主;从教师的单向灌输转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等。

(6)教学手段的革新。

教学手段由/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0为主转为恰当有效地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

3.1.2教学/前设计0的基本要素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的全过程的,因此,/前设计0的每一个要素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

(1)备学生。

孙子兵法中讲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0传统备课模式是将备教材放在第一位,而新课程教学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所以,笔者以为,备课首先应从学生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比如,了解他们在语言基础、学习兴趣、认知水平、个性心理特征、学习风格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这些因素是时刻在发展变化的。

否则,备教材及备教法的工作将失去针对性,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2)备教材。

教材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共同的依据。

目前经过审批在全国发行的教材都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是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工具(张伟坚,/200503/)这就要求教师在/尊重教材,超越教材0的新理念背景下仔细地钻研教材,从而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为上好课做一个基础性的准备。

(3)备教法。

在某种程度上,/备教法0,其实质就是/备学法0。

因为,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为本,而不是以教为本。

H a r m er认为,最好的英语课堂是给学生最多实践机会的课堂,有人主张把备课看做是/学案设计0。

所谓/学案0,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自主性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设计方案。

(张伟坚,http://www.pep.co / 200503/)同时,在学习与教学设计上,建构主义在强调真实的学习基础上,主张教学设计应以问题或任务为核心来展开学习,而不是以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来展开学习。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习者必然是自主探究与研究的学习。

(毕田增,2004)因此,/备教法0实际上则为教师发挥其作为/设计者、组织者0等角色作用的体现过程。

3.2/中设计0)))多变性一般而言,随着教案设计的完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设计过程也随即结束了。

但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人的教学,难免会存在着诸多不可预料的不确定因素,比如,不同的学生个体面对不同的授课内容,其兴趣、情绪、态度等因素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变得纷繁复杂、扑朔迷离。

显然,教学设计只停留在/前设计0基础上,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

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

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艺术了。

.(布卢姆)0(周小山,2002)所以,教案不应成为固定不变的/铁案0、/死案0,而应根据现实教学情景的变化不断进行再选择、再决策、再设计。

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根本区别所在。

/如果说,教师的-前设计.还可以因有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而有所遵循的话,教师的-中设计.则是临场发挥,需要的是隐性的实践知识与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