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长春 青天歌
青天歌

〈青天歌〉底辨青藤—〈青天歌卷〉問世背景蠡酌兼談徐渭字畫明清鑒藏始末 Study on the Background of "Ching-Tian Calligraphy Roll" and the Calligraphy & Painting Collections of Shiu-Wei陶喻之Tao Yu-Zhi上海博物館研究員摘要出土於蘇州甫裏古鎮清人曹澄墓葬的墨蹟紙本〈青天歌卷〉,是否為明末書畫家徐渭的行草書真跡,系自資料發表三十年以來學術界迭見爭議,抵今莫衷一是而很值得可持續研究的議題。
本文持其屬偽作的觀點,並擬從徐渭生前主要以文學、戲劇而非書法、繪畫得意於時,徐渭生後的明末書畫鑒藏主流就其書畫作品的輕視背景,清代康熙、乾隆之際日漸形成的徐渭字畫收藏盛況,乾隆時期蘇州書畫坊肆間售假案例和當時潛伏的徐渭偽作,以及〈青天歌卷〉本身鑒藏者的收藏趣味等諸多側面,予以綜合辨析論證,最終印證、坐實其偽。
【關鍵詞】〈青天歌卷〉、疑似徐渭偽作前 言關於1966年私宅挖掘出土於江蘇吳縣甪直鎮清人曹澄墓、後徵集入藏蘇州博物館的行草書〈青天歌〉長卷,是否為明代書畫家徐渭的真跡,系1978年《藝苑掇英》雜誌創刊發表以後有關徐渭作品最為聚訟不休的一樁學術公案;1並且就此考辨持正反論點雙方,曾集中在當時國內兩位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暨古書畫鑒定權威之間。
一位是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故宮)研究員徐邦達先生,另一位是上海博物館(下稱上博)研究員鄭為先生。
徐先生在1979年《故宮博物院院刊》第2期〈談古書畫鑒別〉中,率先道及〈青天歌卷〉書法的諸多拙劣之處,結論顯然贗鼎無疑。
而鄭先生於1980年《文物》第12期發表的〈徐渭〈青天歌卷〉的真偽問題〉則持反對意見,主張應屬徐渭早年作品。
在1981年《故宮博物院院刊》第4期上,徐先生又發表〈再論徐渭〈青天歌卷〉的真偽〉,依舊維持原先觀點與鄭先生商榷;而鄭先生亦堅持己見,並不認可徐先生的辨析結論。
邱长春青天歌白话集注

邱长春青天歌白话集注此为邱长春的《青天歌》,为使大家看的明白,特附白话集注,若我有理解错误,希望大家指出,不要客气。
歌:晴天莫起浮云障,云起青天遮万象。
注:此处的青天是指的人性,浮云则指的是人的杂念,这头两句歌便是为修行者提出了一个大纲,意思是,大凡修身养性者,需时时注意心要清净,要湛然(湛,清澈也)。
不能产生丝毫杂念以隔绝真性自然,当如同青天万里无云障也。
如果对境触物,不要以己心左右其变,应当随其自然,如青天起云才是。
歌:万象森罗镇百邪,光明不显邪魔旺。
注:这两句,则是给修练者一个提醒,平时当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性。
意思是,一性正则百邪归,使自己能够身感万气为一气,万神为一神。
若心随自然,则百邪自灭。
但是,若不能使愤怒或者情欲两种感情消减,则必会被外魔所侵,此谓心之光明不显也!歌:我初开廓天地清,万户千门歌太平。
注:这两句很简单了,是拿得道人的经验以告诉修道之人,得道的人已经堪破生身本来无的道理,他们推崇一种常如赤子,性自空则命自固的境界。
处于这种境界的人,身体百骸真气随意流动,毫无阻碍,如此则天地清朗,万户皆欢了。
歌:有时一片黑云起,九窍百骸具不宁。
注: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人只要有恶念升起,便如黑云四布,这时候,一定要赶快知觉方能够回头,而再次修养心性。
可是,如果百无禁忌无所顾及的话,则心性必被形所役使,从而变得和乌云一般不可收拾,浑身也就没有舒服的地方了。
歌:是以长教慧风烈,三界十方飘荡澈。
注:这两句则是给修道者一个警戒,修行之人,需将心常放于胸前,以正其意,一动一静在乎于刚洁,切不可与万物万缘做对,若遇到诸色相,则要决裂其志,不可与其相悖。
至于三界十方之说,多要用佛语来解,这里不做赘述。
歌:云散虚空体自真,自然现出家家月。
注:这两句则是接前面的,如果三界十方以呈荡澈之态,自然一念不生,真性长存了。
从而通身上下星月明朗光明显。
歌:月下方堪把笛吹,一声响亮震华夷。
注:从这里开始,就是修行的工夫了,我需要参照书籍来解释。
小八义【古籍精品原文】

小八义《小八义》是由半闲居士所写的长篇鼓词,于2009年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小八义》,又名《英雄小八义》、《梁山后代》,是部在民间流传较久的长篇鼓词,讲述的是水浒梁山英雄后代的传奇故事。
田连元评书《小八义》叙宋徽宗时,落难公子周顺与表兄徐文彪、江湖好汉尉迟霄、唐铁牛、梁山好汉后代孔生、时常青、花云萍、阮英结为小八义,为国除奸,为民除害的故事。
目录∙第一回∙第二回∙第三回∙第四回∙第五回∙第六回∙第七回∙第八回∙第九回∙第十回∙第十一回∙第十二回∙第十三回∙第十四回∙第十五回∙第十六回∙第十七回∙第十八回∙第十九回∙第二十回∙第二十一回∙第二十三回∙第二十四回∙第二十五回∙第二十六回∙第二十七回∙第二十八回∙第二十九回∙第三十回∙第三十一回∙第三十二回∙第三十三回∙第三十四回∙第三十五回∙第三十六回∙第三十七回∙第三十八回∙第三十九回∙第四十回∙第四十一回∙第四十二回∙第四十三回∙第四十四回∙第四十五回∙第四十六回∙第四十七回∙第四十八回∙第四十九回∙第五十回∙第五十一回∙第五十二回∙第五十三回∙第五十四回∙第五十五回∙第五十六回∙第五十七回∙第五十八回∙第五十九回∙第六十回∙第六十一回∙第六十二回∙第六十四回∙第六十五回∙第六十六回∙第六十七回∙第六十八回∙第六十九回∙第七十回∙第七十一回∙第七十二回∙第七十三回∙第七十四回∙第七十五回∙第七十六回∙第七十七回∙第七十八回∙第七十九回∙第八十回∙第八十一回∙第八十二回∙第八十三回∙第八十四回∙第八十五回∙第八十六回∙第八十七回∙第八十八回∙第八十九回∙第九十回∙第九十一回∙第九十二回∙第九十三回∙第九十四回∙第九十五回∙第九十六回∙第九十七回∙第九十八回∙第九十九回∙第一百回∙第一百一回∙第一百二回∙第一百三回∙第一百五回原文第一回作者:半闲居士汴梁城周家满门被害济宁府公子只身投亲词曰:大宋八帝徽皇驾坐东京汴梁信宠奸党害忠良周家命赴法场忽起一阵神风刮出母子一双荒郊野外苦奔忙不知流落何方这一首西江月叙完,从内里引出一部小八义传来,俱表是忠孝节义,传留万世。
木棉花又开

良苦,方寸之间可传万世风神。
近年来,中国书法家协会提出“根植传统,鼓励创
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十六字方针。篆刻创作扎根传
统的理念在理性回归,文化品质在提升,对印坛的发展起
到了引导作用。在评审会上,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指
出,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
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文艺创作,弘扬
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动广东省篆刻事业发展,要全面展
示篆刻艺术的整体水平和艺术成就,擢拔“艺文兼备”的
优秀作品。
当然,本次展览的指定内容的个别用篆也有不够精
准的地方:“惠风和畅”(出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的“畅”、“思接千载”(出自刘勰《文心雕龙》)的
“载”、“心不贪荣身不辱”(出自邱长春《青天歌》)
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
4. 戴武 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七》摘句 180cm×97cm 2019
5.
戴武 辛弃疾《西江月》一阕
244cm×60cm×2
2019
5
47
6. 戴武 鲁迅《赠画师》 244cm×60cm 2019
7. 戴武 朱熹《春日》 244cm×60cm 2019
48
6
7
广东省第二届篆刻艺术展,集 中呈现了最新的篆刻创作艺术成果, 使篆刻这一古老的歌谣在新的时代环 境中得以唱响。展厅文化的兴起改变 了篆刻作品案头把玩的功能,拓展了 篆刻审美的功能,突出了“看”的特 色,提升了“读”的价值和“艺”的 品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富学术意 义的考察研究范式。篆刻是千年的文 化艺术,是我们心灵深处供奉着的一 个精神牌位。
2019/10 No.212
_
戴 武 Dai Wu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 西泠印社社员、安徽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滁州市书 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作品载入《中国美术 60 年》《中南海珍藏书法集》,出版有《戴 武书法集》《戴武篆刻集》。多篇理论文章发表于专业报刊。书法篆刻作品被中南海、 中央电视台、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西泠印社收藏。
丘处机道长的诗词10篇

丘处机道长的诗词10篇1227年(正大四年),丘处机在长春宫宝玄堂逝世,享龄80岁,瑞香氤氲整个北京城三日,世人称奇。
元世祖时,追尊其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
天下百姓为纪念“邱神仙”的无量功德,遂定其生辰正月十九为燕九节,岁岁庆祝至今,是京津地区的著名风俗之一。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丘处机道长的诗词,来欣赏一下吧。
双双燕·春山词牌名:双双燕|朝代:元朝|作者:丘处机春烟淡荡,青山媚,行云乱飘空界。
花光石润,秀出洞天奇怪。
户牖平高万丈,尽耳目、临风一快。
多生浩劫尘情,旷朗浑无纤芥。
堪爱。
逍遥自在。
疏枷锁,抛离业根冤债。
风邻月伴,道合水晶天籁。
无限峥嵘胜景,尽赐与、山堂教卖。
千圣宝珠,酬价问君谁解。
神光灿·推穷三教词牌名:神光灿|朝代:元朝|作者:丘处机推穷三教,诱化群生,皆令上合天为。
慕道修真,行住坐卧归依。
先须保身洁净,内常怀、悯物慈悲。
挫刚锐,乃初心作用,下手根基。
款款磨砻情性,除贪爱、时时剪拂愚迷。
福慧双全,开悟自入希夷。
灵台内思不疚,任纵横、出处何疑。
彻头了,尽虚空、裁断是非。
桃源忆故人·丹阳屡传教诲寄答词牌名:桃源忆故人|朝代:元朝|作者:丘处机虚空照耀明如镜。
好弱头头皆应。
随逐状同形影。
稍错还提正。
佗人谗报浑虚佞。
远道狂言无证。
切告后来休听。
默默依贤圣。
金莲出玉花·自述词牌名:金莲出玉花|朝代:元朝|作者:丘处机蓬头垢面。
不管形骸贫与贱。
抱朴颐神。
恬淡无忧乐本真。
冰姿玉体。
到了难趋沉土底。
子羽潘安。
泉下骷髅总一般。
无俗念·蓑衣·x溪皆呼蓑衣先生景金本注云,词牌名:无俗念|朝代:元朝|作者:丘处机深溪古岸,到秋来、莎密茸茸无极。
楝择修纤归洞府,虚落晴天吹炙。
两束丝乾,千条绳就,不假良工织。
闲轩亲自,结成渔父装饰。
时伴樵牧嬉游,青山绿水,带雨和烟适。
妙绝珍幽径晚,披雪冲开芦荻。
我本忘名,人皆易号,唤作蓑衣客。
佗年功满,化云天上无迹。
道教祖师邱长春的改命故事

道教祖师邱长春的改命故事邱长春来到河东时,看见一座庄院开著大门。
他便想进去化斋,正好有一个小厮走了出来。
邱长春说:「我是远道而来,特到善庄化一顿饭。
」小厮听了,即入内去,过了一会儿,手中捧著一盘饭菜出来,放在庄前的石墩上,请长春用饭。
当长春正要来吃时,忽然看见一位五十余岁、须发半白的老先生从里面走出来,瞧了长春一眼,用手在盘内取了两个蒸交给长春,其余的叫小厮端进去。
邱长春心中不太高兴,对老先生说:「那位小哥捧饭食出来,与贫道结缘,您为什麽叫他端回去呢?莫非老先生舍不得,或者贫道不堪消受,请您明示!」老先生笑著回答:「只有一顿饭,我怎麽施舍不起呢?这是因为道长无福消受啊!」邱长春大惊说:「我连一顿饭都消受不得,其中必有缘故,希望老先生明白教导我!」老先生答道:「愚下自幼精通麻衣相法,行走江湖多年,断人穷通寿、荣枯得失,毫不差错,江湖上给我取个绰号,叫做赛麻衣。
刚才我观看道长的相貌,是不得吃饱饭的。
如果吃饱一顿饭,便要饿上好几顿,不如少给一点,使你顿顿有得吃。
这是愚老一番好意,非舍不得也!」长春听了,点一点头说:「老先生正说中我的败处,不差分毫,请您为我重相一遍,看我修行能成道否?」赛麻衣又为邱长春仔细看相一番,然后说:「不能!不能?休怪愚下直言,我看你鼻端两条纹路,双分入口,这叫做蛇锁口,应主饿死,其余别处部位虽美,然终不能免此厄。
此厄既然不能免,又怎麽成道呢?」邱长春问:「这凶相可以改吗?」赛麻衣答道:「相定终身,有什麽法子改变呢?除非死了一次才能消除。
不管你是富贵贫贱、在家出家,该饿死的终究会饿死,逃躲不过,无法可解。
我说几个古人的例子给你听听!」「周朝末年,赵武灵王有饿死的面相,他两个儿子争夺王位,恐怕他有变爱的心,将宫门封锁,并派士兵把守宫门。
两个兄弟的部队在宫外相杀,长达数月之久,宫中粮食断绝,宫中的人大多饿死,赵武灵王饿了七天,未沾茶水,看见宫前树上有个鸟巢,爬上长梯,只拿到一个鸟蛋,正当他要吃蛋的时候,大鸟飞来,他吓了一跳,手一放松,蛋掉落地面而被摔烂,竟然饿死。
潍县志卷之一舆地志05古迹

古迹潍自虞、夏以来,建置最古,其君公贤士之径行,固有足光志乘[1]者,乃考集旧闻,寻碑甓[2]于陵谷[3],或在或亡,千载而下,观乎九京[4],感慨系之矣。
夫人生隙驹朝露,世非不焜燿一时,是百年而后,遂澌减而无间,顾何以前贤陈迹必搜讨于劫灰兵燹[5]之余,即荒垅断碣载笔者津津乐道,可知地以人重,人不可不早自建立也,若南楼舒啸[6],西山送爽,供骚人学士之游,观其小焉者。
禹王台:在望海门北六十里,相传大禹治水时所筑,有禹庙在。
古寒亭:在县东北三十里,古寒国浞封此。
斟亭:在县西南三十里,古斟鄩国[7]。
营邱城:在县南二十五里,周封太公望于此,基址尚存。
平寿城:在县西南三十里,汉置县,隋废。
桑犊城:在县东南三十里。
下密城:在县东四十五里,按《环宇记》:潍州西三里有下密城,隋开皇中移下密县于此。
今失其处。
麓台:在县西南符山之东,北角有台,《环宇记》:州西二十里高二丈三尺,有泉甘冽,号曰补生泉。
《九域志》:汉相公孙弘别业,燕慕容太子读书处。
明尚书刘应节于此筑别墅,有题咏。
太公堂:在县治东南五十里永丰乡吕王社。
论古堂:在县治东,宋太守韩浩建,内祀前哲、逄萌等三十人,详艺文志刘杲卿记。
靖共堂:在县治后,相传燕太子慕容若提建,取《小雅》“靖共尔位”之义。
布袋和尚像:在石佛寺殿墙下,东坡题曰:熙宁间画工崔白示予布袋真义,其笔清而万古妙,乃过吴矣手书,石刻至今犹存。
汉童子逄盛碑:光和四年,隶碑,按金石志额题逄童子碑,四字碑式,云有穿文十行,字多少不等,后空一行,又低二十许字,刻立石年月文,之上则碑渐削,其锐如锥,天下碑录云俗谓董孝碑,盖误以童子为董孝也,相传在县治内,今埋没无存。
龟蛇碑:在玉清宫,谭真人书,笔画雄奇,真仙笔也,后毁于酒徒手,复立一新碑,相去远矣。
蓬莱碑:在玉清宫,王真人书。
归山操碑:在玉清宫,邱处机书。
唐括夫人碑:在玉清宫。
成吉碑:在玉清宫神座下,王可道书。
我师碑:陈时可书,亦在神座下。
老来憨碑:延祐四年,罗谦书。
访邱祖在崂山留下的遗迹

作者: 吉云
作者机构: NULL
出版物刊名: 中国道教
页码: 25-27页
主题词: 邱祖;邱长春;甘水仙源录;王重阳;孙不二;刘处玄;全真道;王处一;谭处端;宁海州
摘要:崂山之行,山居六日,得暇访问了邱长春真人在崂山留下的遗迹。
经过实地考察和书本资料参看比较,访得邱真人摩崖石刻诗四十首、词一首、圣旨刻石两方,其由来一一考之于下。
据《元史》与《甘水仙源录》载:金天会十四年(1136年)全真道祖师王重阳至山东宁海州(今牟平县),邱处机、刘处玄、谭处端、马钰、郝太古、王处一、孙不二师从王重阳,学习道法,后为“七真”。
《太清宫志》说:“南宋庆元元年乙卯(1195年)邱长春与刘长生同其他道侣五人,由宁海崑嵛来游崂山,止于本宫,讲道传玄,宏闻教义,道众大悦,各受戒律。
”“邱长春这次来崂山留诗二十一首,改‘牢山’为‘鳌山’。
(见《崂山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天歌》
邱长春
青天莫起浮云障,云起青天遮万象。
万象森罗镇百邪,光明不显邪魔旺。
我初开廓天地清,万户千门歌太平。
有时一片黑云起,九窍百骸俱不宁。
是以长教慧风烈,三界十方飘荡澈。
云散虚空体自真,自然现出家家月。
月下方堪把笛吹,一声响亮振华夷。
惊起东方玉童子,倒骑白鹿如星驰。
逡巡别转一般乐,也非笙兮也非角。
三尺云璈十二徽,历劫年中混元所。
玉韵琅琅绝郑音,轻清遍贯达人心。
我从一得鬼神辅,入地上天超古今。
纵横自在无拘束,必不贪荣身不辱。
闲唱壶中白雪歌,静调世外阳春曲。
我家此曲皆自然,管无孔兮琴无弦。
得来惊觉浮生梦,昼夜清音满洞天。
邱长春真人青天歌测疏(明) 陆潜虚真人撰
青天莫起浮云障,云起青天遮万象。
万象森罗镇百邪,光明不显邪魔旺。
我初开廓天地清,万户千门歌太平。
有时一片黑云起,九窍百骸俱不宁。
是以常教慧风烈,三界十方飘荡彻。
云散虚空体自真,自然现出家家月。
夫青天湛湛,万象森罗,忽起浮云,重重遮障,阳衰阴盛,魔鬼逼人。
喻彼性体真空,岂容私意?瞥然念起,翳彼太虚,则五官失职而光明不显,六贼来侵而邪魔转盛。
是以学道初关,先须炼己。
炼己者,克己也,克去己私,私欲净尽,本体湛然,乃见真性。
“我初开廓”,用功之始,能使天君泰然,清宁自若,百体从令,共乐大平。
功夫少间,私意复萌,九窍之邪,投间煽乱。
是以常秉慧剑,扫荡诸邪,务使一念不生,万缘顿息,孤轮独拥,朗照千门,则如风卷残云,云消月出,家家户户普照圆光也。
然家家有月,皆一月之所摄,正如人身窍窍光明,总归真性,念起则壅蔽聪明,欲净则神光透露。
月下方堪把笛吹,一声响喨振华夷。
惊起东方玉童子,倒骑白鹿如星驰。
如上炼性纯熟,方许临炉,故有月下吹笛之说。
笛,无孔笛也。
华夷者,以喻内外。
一声响喨,循文似指笛声,寓意实言雷动。
当此雷动之时,内宾外主,一时交会,故振动华夷,《参同》所谓“人民惊骸”是也。
东方玉童,以喻己汞。
倒骑白鹿,以喻虎铅。
白鹿即白虎之义,又鹿五百岁始变白,亦精炁之全者。
倒骑者,逆转而上之称。
如星驰,言速也。
玉
童骑鹿,厥义安指?盖虎铅既至,必须己汞迎之,然后宾迎主入,西过东家,一时半刻之间,星驰电走,径上昆山,降入中宫,而还丹始就。
故此以下,遂言温养自然之用。
逡巡别转一般乐,也非笙兮也非角。
三尺云璈十二徽,历劫年中混元斵。
玉韵琅琅绝郑音,轻清徧贯达人心。
我从一得鬼神辅,入地上天超古今。
夫采药归来,虎龙战罢,乾坤宁谧,罢功守城,偃武修文,搬运符火,一味养以中和,故别转所用之乐,非笙非角而取云璈。
云璈者,古琴名,圣人用之以养中和之德者也。
盖笛音嗷噪,武炼者象之;琴韵中和,文修者尚之。
用各不同,故云“别转”。
三尺以象三田,十二徽以准年月。
历以年劫,贵久道也。
斵以混元,无窍凿也。
音绝郑卫,无淫邪也。
且玉韵琅琅,使人奏之而神气爽清,闻之而心耳俱畅,是乐也,岂实有哉!不过以喻吾身中和之妙而已。
从此以后,则鬼神钦仰,辅翼成功,入地升天,超今绝古矣。
纵横自在无拘束,心不贪荣身不辱。
闲唱壶中白雪歌,静调世外阳春曲。
大丹圆就,药化神升,自在纵横,从心所欲,歌白雪、鼓阳春,乐且湑哉!仙家之日月也。
阳春白雪,乃师旷所拟钧天之乐,今世亦有传者。
但此言壶中白雪、世外阳春,似亦身中造化,以为歌曲,殆寓言耳。
我家此曲皆自然,管无孔兮琴无弦。
得来惊觉浮生梦,昼夜清音满洞天。
歌中所言琴笛歌曲,皆是寓言。
仙翁恐人取相而求,故复终篇道破,言我家此曲乃罔象之象、希声之声,谓管无孔,谓琴无弦,所谓无情作用,无情听受者,迥与世俗之乐,仙凡不同。
且阎浮之世,浊梦昏沉,洞天之中,清音遍满,故尘梦非此乐而不醒,此乐非梦醒而不得,岂不寤寐遐思,令人忻恋哉!
【星按】《羣仙要语》清和尹真人云:“长春师父言:觑那几个师家,福慧相貌,皆胜自己,遂发心下三年志,要炼心如寒灰。
下了十年志,心上越整理不下。
自知福小,再加志,着一对麻鞋,系了却解,解了却系,每夜走至十七八遭,不教昏了性子。
后习至五十日不动心,真性常明,便似个水晶塔子。
或一日却倒了,更起念,师父啼哭,自知福浅,不能了道,经天魔及五帝大魔飞石打折三根胁肢,亦不动心。
后至圣贤提挈,闻空中言:你二月十五日得道。
则至十一日早便通天彻地,观见天地山河如同手掌。
”真人此歌,要亦自家履历公案,篇首数句,模写殆尽,其言“一得鬼神辅”,乃圣贤提挈也。
真人云:“修行全在志,若无志,圣贤如何提挈?只勿令念起,乃志也。
”至哉言乎!敬录于后,以自策励云。
隆庆辛未五月十有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