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现代网络安全技术-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网络安全技术电子教案

网络安全技术电子教案
.exe" 其中用ASCII的255来代替其中的空格,那么,在 WINDOWS里面将只能看见文件名是:file.html。
并且这个文件名欺骗对IE的下载对话框同样存在,恶意者可能连接一 个可执行文件,但是让人看起来象一个HTML网页
.
© Copyright 吴锐 2006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
© Copyright 吴锐 2006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系统安全漏洞及解决方案
计算机科学系 吴锐
▪ NetBIOS的信息泄漏
net use \\server\IPC$ "" /user:"" //此命令用来建立一个空会话
net view \\server
1)一个非法的pif文件(用ascii字符'x'填充)至少要369字节,系统才认为是一个 合法的pif文件,才会以pif的图标[pifmgr.dll,0]显示,在属性里有程序、 字体、内存、屏幕”等内容。而且仅仅当一个非pif文件的大小是369字节时察看 属性的“程序”页时,不会发生程序错误,哪怕是370字节也不行。当对一个大于 369字节的非法pif文件察看属性的“程序”页时,Explorer会出错,提示:
.
© Copyright 吴锐 2006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Windows快捷方式漏洞
计算机科学系 吴锐
▪ 对于Windows NT/2000系统不会由于设备名称解析而崩溃。但当我们创建一个完全由 ASCII字符填充组成的pif文件时会出现以下情况:

网络安全技术培训教材

网络安全技术培训教材

网络安全技术培训教材第一章:导论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应对各种网络安全威胁的能力,网络安全技术培训成为当今亟需的课程。

本教材将向你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二章:网络安全基础知识2.1 网络安全的定义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和网络资源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篡改或泄露的威胁,确保网络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2 网络安全威胁2.2.1 木马病毒木马病毒是一种通过在普通程序中隐藏恶意代码来攻击计算机的恶意软件。

它可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控制计算机、开启后门等,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

2.2.2 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通过伪装成正规网站或电子邮件,欺骗用户输入敏感信息,如账号、密码和银行卡号等,从而获取非法利益的一种网络欺诈手段。

2.2.3 DDoS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控制大量僵尸计算机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请求,导致服务器崩溃或变得不可用,造成业务中断和数据泄露等问题。

2.3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2.3.1 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位于网络之间的设备,用于控制网络通信,根据预设规则过滤和拦截非法入侵和攻击,保护内部网络免受外部威胁。

2.3.2 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通过使用密码算法,将敏感信息转化为无法理解的密文,只有掌握密钥的人才能还原成可读的明文。

这样可以有效保护数据的机密性。

2.3.3 强化身份认证强化身份认证是通过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方法,如密码、指纹、刷脸等,提高用户身份认证的可靠性,防止非法用户冒充合法用户进行网络攻击。

第三章:网络安全技术培训3.1 安全意识培训安全意识培训是指向网络用户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其对网络安全威胁的认知,增强其防范网络攻击的能力。

通过举办网络安全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向用户传授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

3.2 网络攻击模拟演练网络攻击模拟演练是为了提高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通过模拟真实的网络攻击事件,让网络管理员和安全人员实践应对措施,提高其应对网络威胁的能力。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课程名称: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旨在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术,培养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和工具,提升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增强其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1.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2 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1.3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和攻击类型第二章网络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2.1 用户身份验证的方法和技术2.2 访问控制的原理和实现2.3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第三章网络防火墙与入侵检测3.1 防火墙的原理和分类3.2 防火墙的配置和管理3.3 入侵检测和防御技术第四章网络安全漏洞与漏洞扫描4.1 常见的网络安全漏洞及其原理4.2 漏洞扫描技术和工具4.3 漏洞修补和安全策略的制定第五章网络数据加密与传输安全5.1 数据加密的基本概念和算法5.2 传统加密算法和现代加密算法的对比5.3 SSL/TLS协议和VPN的原理和应用第六章网络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6.1 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6.2 安全策略的制定与实施6.3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课程设计形式: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介绍各个章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操作: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如搭建一个简单的网络系统,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工具进行测试和保护。

3. 课程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和掌握知识,如编写一个网络安全实践方案。

4. 学生讨论:安排小组讨论、座谈会等形式,让学生交流经验和想法,加深对网络安全的理解和应用。

课程设计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操作和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对整个课程的知识进行综合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熟悉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设备,对信息安全有一定了解。

初中《网络技术》教学设计 第1章 任务6 网络安全(教案)

初中《网络技术》教学设计 第1章 任务6 网络安全(教案)

初中《网络技术》教学设计第1章任务6 网络安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1. 什么是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和攻击方式- 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避免网络欺诈2. 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 密码的设置和管理- 防止病毒和恶意软件的感染- 如何辨别虚假网站和欺诈信息3. 培养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研究如何识别网络陷阱和骗局- 掌握网络安全相关的报警和求助渠道- 分享网络安全知识和经验,互相帮助和保护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真实案例或新闻事件,激发学生对网络安全的兴趣和重视。

2. 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网络安全的概念、重要性和常见威胁,让他们了解为什么网络安全非常重要。

3. 基本知识讲解:详细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例如密码的设置和管理、病毒防护、网站辨别等。

4.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案例或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如何避免网络攻击和保护个人信息。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网络安全经验和知识。

6. 知识巩固:设计一些练和情境案例,巩固学生对网络安全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7.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所学到的网络安全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例如总结网络安全知识的小结或写一篇关于网络安全的文章。

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检查他们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测验或考试:设计相关的测验或考试,评估学生对网络安全的掌握程度。

参考资源1. 《网络安全教育读本》2. 《网络安全入门指南》。

网络安全技术理论教案

网络安全技术理论教案

网络安全技术理论教案
一、网络安全技术理论
网络安全技术理论主要指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这些技术包括计算机
网络安全技术本身,以及相关的安全管理技术,如安全政策制定、安全审计、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等。

网络安全技术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安全技术
本身不会起到作用,必须在安全管理技术的指导下,才能有效执行。

二、网络安全技术概述
1、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一种数据加密技术,它能够将数据及相关信息经过特定的
数学算法处理,从而使其变得无法被非授权者识别和破译,从而达到保护
数据安全的目的。

目前主要的加密技术有: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哈希
加密等。

2、认证技术
认证技术主要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认证特
定的用户、计算机节点或网络资源的真实身份,实现身份验证和权限管理。

目前常用的认证技术有:客户端认证技术、基于密码认证技术、用户证书
认证技术和多重认证技术等。

3、安全协议
安全协议是为网络安全而设计的一种标准,主要是为了解决网络中数
据传输的安全问题。

网络安全技术理论教案

网络安全技术理论教案

网络安全技术理论教案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1.1 网络安全概念解释网络安全的含义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1.2 网络安全威胁列举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解释每种威胁的特点和影响1.3 网络安全目标阐述网络安全的主要目标解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和技术1.4 网络安全模型介绍常见的网络安全模型解释每个模型的原理和应用第二章:密码学基础2.1 密码学概念解释密码学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密码学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2.2 加密算法介绍常见的加密算法解释每种算法的原理和应用2.3 密钥管理解释密钥管理的重要性介绍常见的密钥管理技术和方法2.4 数字签名解释数字签名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常见的数字签名算法第三章:网络攻击技术3.1 攻击概述解释网络攻击的含义和目的强调网络攻击的严重性3.2 攻击类型列举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解释每种攻击的特点和影响3.3 攻击工具和技术介绍常见的网络攻击工具和技术解释如何防范和应对这些攻击3.4 安全评估与监控解释安全评估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安全监控的方法和技术第四章:网络防护技术4.1 防火墙技术解释防火墙的作用和原理介绍不同类型的防火墙及其配置和管理4.2 入侵检测系统解释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和原理介绍常见的入侵检测系统和技术4.3 入侵防范系统解释入侵防范系统的作用和原理介绍常见的入侵防范技术和方法4.4 安全策略与配置强调安全策略的重要性介绍安全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方法第五章:网络安全管理5.1 安全管理概述解释网络安全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强调安全管理在网络安全中的地位5.2 安全管理组织介绍网络安全管理组织的结构和职责解释如何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组织5.3 安全管理流程介绍网络安全管理流程的步骤和内容解释如何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流程5.4 安全培训与教育解释安全培训和教育的重要性介绍安全培训和教育的方法和内容第六章:恶意软件与病毒防护6.1 恶意软件概述解释恶意软件的定义和类型强调恶意软件对网络安全的威胁6.2 病毒防护技术介绍病毒防护软件的工作原理解释如何防范和清除病毒6.3 蠕虫和木马攻击解释蠕虫和木马攻击的原理和影响介绍如何防范和应对这些攻击6.4 防病毒策略强调防病毒策略的重要性介绍制定和实施防病毒策略的方法第七章:网络认证技术7.1 认证概述解释网络认证的定义和作用强调认证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7.2 密码学在认证中的应用介绍密码学在认证技术中的应用解释不同认证算法的原理和特点7.3 认证协议与架构介绍常见的认证协议和架构解释每个协议和架构的原理和应用7.4 身份管理和访问控制解释身份管理和访问控制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常见的身份管理和访问控制技术和方法第八章:数据加密与安全传输8.1 数据加密概述解释数据加密的定义和作用强调数据加密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8.2 传输层安全介绍传输层安全的概念和协议解释如何实现安全的数据传输8.3 虚拟专用网络解释虚拟专用网络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常见的VPN技术和实现方法8.4 数据加密实践介绍数据加密的实践应用解释如何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和工具第九章:网络安全法律法规9.1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概述解释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强调法律法规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9.2 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介绍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体系和主要内容解释法律法规对网络安全的影响和约束9.3 国际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介绍国际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和趋势分析国际法律法规对我国网络安全的挑战和机遇9.4 合规性与法律风险管理解释合规性和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介绍实现法律法规合规和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策略第十章:网络安全应急响应10.1 应急响应概述解释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应急响应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10.2 应急响应流程介绍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的流程和步骤解释如何组织和实施应急响应10.3 应急响应团队与资源介绍应急响应团队的组成和职责解释如何建立和维护应急响应资源10.4 安全事件处理与总结解释安全事件处理的步骤和技巧强调应急响应后的总结和改进的重要性第十一章:移动网络安全11.1 移动网络安全概述解释移动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移动设备在网络安全中的特殊性11.2 移动设备管理介绍移动设备管理(MDM)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如何通过MDM提高移动设备的安全性11.3 移动应用程序安全解释移动应用程序安全的挑战和措施介绍如何确保移动应用程序的安全性11.4 移动网络安全威胁列举常见的移动网络安全威胁解释每种威胁的特点和影响第十二章:云网络安全12.1 云网络安全概述解释云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云环境对网络安全的新挑战12.2 云服务模型和部署模型介绍IaaS、PaaS和SaaS等云服务模型解释不同部署模型的网络安全考虑12.3 云安全最佳实践介绍云网络安全最佳实践和策略解释如何在云环境中实施有效的安全措施12.4 云安全服务提供商解释云安全服务提供商的作用和选择标准介绍如何评估和选择云安全服务提供商第十三章:物联网网络安全13.1 物联网网络安全概述解释物联网(IoT)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物联网设备在网络安全中的特殊性13.2 物联网安全挑战列举常见的物联网网络安全挑战解释每种挑战的特点和影响13.3 物联网安全解决方案介绍物联网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和技术解释如何实现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13.4 物联网安全最佳实践介绍物联网网络安全最佳实践解释如何在物联网环境中实施有效的安全措施第十四章:社交工程与心理操纵14.1 社交工程概述解释社交工程的概念和作用强调社交工程在网络安全中的威胁14.2 社交工程技巧与策略介绍常见的社交工程技巧和策略解释如何防范和应对社交工程攻击14.3 心理操纵与影响力解释心理操纵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如何识别和抵抗心理操纵14.4 社交工程防御策略强调社交工程防御策略的重要性介绍实施社交工程防御的方法和技巧第十五章:未来网络安全趋势15.1 网络安全新技术介绍未来网络安全领域的新技术和创新分析这些技术对网络安全的影响和潜力15.2 网络安全发展趋势阐述网络安全领域的趋势和发展方向分析这些趋势对网络安全的影响和挑战15.3 网络安全策略与规划强调未来网络安全策略和规划的重要性介绍制定未来网络安全策略和规划的方法和技巧15.4 网络安全教育与培训解释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介绍未来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的趋势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地介绍了网络安全技术理论的教案,内容涵盖了网络安全概述、密码学基础、网络攻击技术、网络防护技术、网络安全管理、恶意软件与病毒防护、网络认证技术、数据加密与安全传输、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移动网络安全、云网络安全、物联网网络安全、社交工程与心理操纵以及未来网络安全趋势等十五个章节。

网络安全技术教材

网络安全技术教材

网络安全技术教材网络安全技术教材第一章:网络安全基础知识1.1 网络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 网络安全的概念-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1.2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 病毒和恶意软件- 网络钓鱼- DDoS攻击- 数据泄露1.3 网络安全的目标- 机密性- 完整性- 可用性1.4 网络安全的三个关键要素- 人员安全- 技术安全- 过程安全第二章:网络安全技术2.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的定义和功能- 防火墙的类型- 防火墙的配置和管理2.2 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IDS/IPS)- IDS/IPS的定义和功能- IDS/IPS的部署和配置- IDS/IPS的管理和维护2.3 虚拟私人网络(VPN)技术- VPN的定义和功能- VPN的工作原理- VPN的部署和配置2.4 认证和授权技术- 认证的概念和方法- 授权的概念和方法- 认证和授权的关系和作用第三章:网络安全策略和管理3.1 网络安全策略的制定和执行- 网络安全策略的定义和内容- 网络安全策略的制定步骤- 网络安全策略的执行和监控3.2 日志和审计- 日志和审计的定义和作用- 日志和审计的管理和分析- 日志和审计的工具和技术3.3 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性- 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性的定义- 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性计划的制定和测试- 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性的管理和维护第四章:安全意识和教育4.1 安全意识和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意识和教育的概念- 安全意识和教育的作用- 安全意识和教育的目标4.2 安全政策和规程的宣传和培训- 安全政策和规程的宣传方法- 安全政策和规程的培训内容- 安全政策和规程的培训效果评估4.3 员工安全行为的培养和监控- 员工安全行为的培养方法- 员工安全行为的监控和评估- 员工安全行为的激励和警告措施总结: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和防御技术,了解网络安全策略和管理的要点,以及培养员工安全意识和教育的方法。

现代网络安全概述教案

现代网络安全概述教案

现代网络安全概述教案现代网络安全概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一些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和对策;3. 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现代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2.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3. 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讲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网络安全事故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影响。

2. 理论讲解(15分钟)a. 现代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网络安全指的是保护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或修改的威胁。

现代社会的许多活动都依赖于网络,而网络安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影响着个人和组织的安全和利益。

b.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 病毒和恶意软件:病毒是一种自我复制的计算机程序,恶意软件是一种具有恶意行为的程序,这些威胁可以入侵计算机系统并破坏数据。

- 钓鱼和网络诈骗:攻击者通过伪装成合法的实体(例如银行、电子邮件提供商等),诱骗用户泄露个人信息或进行非法交易。

- 数据泄露和隐私侵犯:黑客攻击和组织内部失误可能导致用户敏感信息的泄露,进而导致个人隐私的侵犯。

- DDoS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通过洪水般的请求使服务器过载,导致服务不可用。

- 网络入侵:黑客入侵计算机系统或网络设备,窃取、修改或破坏数据。

3. 防范措施(25分钟)a. 密码安全学生应该养成使用复杂、独特且难以猜测的密码的习惯,并且定期更换密码。

b. 防火墙和安全软件学生可以安装个人防火墙和安全软件,及时更新其病毒库和漏洞修补程序。

c. 安全浏览习惯学生应保持警惕,避免点击未知链接或下载不可信的文件。

d. 定期备份数据学生应当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

e. 社交网络安全学生应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在社交网络上避免泄露过多的私人信息。

4. 综合案例分析(15分钟)讲师可以通过一个真实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网络安全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1.1.2互联网的特征
1. 推动性 2. 广泛性 3. 时效性 4. 平等性 5. 技术性
1.1 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1.1.3网络的分类
1、按照地理范围分类
●局域网 ●城域网 ●广域网
2、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分类
●星型 ●总线型 ●环型 ●树型 ●全互联型 ●网状
1.3 互联网服务
电子邮件 电子商务 文件传输 网络游戏 BBS 其他常见服务
1.4 网络信息传输
1.4.1 计算机通讯系统结构
(1)单机结构 (2)两层客户机(Client)/服务器(server)结构 (3)三层客户机(Client)/服务器(Server)结构 (4)浏览器(Browse)/服务器(Server)
<2>多播地址 多播与单播相对应,就是指一点对多点的通信。多播地址由前缀、标 志字段、范围字段和组标识符构成。
<3>任播地址 任播是IPv6的一种新型数据传送方式,可以完成一点对一点,一点对 多点,多点对多点的通信。
1.2.4 网络协议 (2)报文格式
和IPv4报文一样,IPv6报文也由报头和数据区 组成,与IPv4的区别主要在其报头。IPv6简化 了基本报头,增加了扩展报头。基本报头是 IPv6报文所必须的,而扩展报头则为可选项。 一个IPv6的报文格式可以表示为:基本报头+可 选的、数量不定的扩展报头+上层数据报文。
验证假设错误 提出假设 验证假设 排除故障 验证假设正确
4、万维网 5、语义网
1.2网络模型与网络协议
1.2.2 OSI参考模型
● 1、物理层 ● 2、数据链路层 ● 3、网络层 ● 4、传输层 ● 5、会话层 ● 6、表示层 ● 7、应用层
1.2网络模型与网络协议 1.2.3 TCP/IP参考模型
● 1、网络接口层 ● 2、网际互联层 ● 3、传输层 ● 4、应用层
1.4 网络信息传输
1.4.2 数据多路复用技术
<1>空分复用(SDM,现已很少使用) <2>频分多路复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3>波分多路复用(WDM: Wave 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4>时分多路复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5>统计时分多路复用(STDM:Statistical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6>码分多路复用(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1.2.4 网络协议

C类地址。它的网络号长度为21位,主机号长度为8位,地址范围是 从192.0.0.0~223.255.255.255。它提供的网络数量有221=2097152个, 提供的主机数量为28-2=254个。 D类地址。它的地址主要用于提供多播服务,并不标识网络。它的范 围是从224.0.0.0~239.255.255.255。 E类地址。它并未使用,属于保留IP地址,主要用于试验和将来使用。 其地址范围是从240.0.0.0~255.255.255.255。
1.1 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1.1.1互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互联网是指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设备,将地理位置不同、且功能独
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的资源 共享、交互通信、协同工作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1.1.1互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1、互联网发展最初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网络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3、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网络进入了实用阶段 4、从1995年开始,互联网进入了市场经济的商业化阶段
1.2.4 网络协议
2、IPv6
(1)地址类型 <1>单播地址 单播就是传统的点对点通信,它位全球联网的计算机提供唯一的地址。 这个地址的前缀后面有五个域,分别是登记处标识符、提供者标识符、 用户标识符、子网标识符以及接口标识符。
010
登记处标识符
提供者标识符
用户标识符
子网标识符
接口标识符
1.2.4 网络协议
1.4 网络信息传输 1.4.3 传输介质
<1>双绞线 <2>同轴电缆 <3>光纤 <4> 无线介质(微波、卫星和红外线 )
1.4 网络信息传输 1.4.4 差错控制和检验
<1>前向纠错(FEC)
<2>重传反馈(ARQ) <3>FEC/ARQ
1.5网络故障的防范与排查
1.5.1网络故障的预防
1.2.4 网络协议
<7>片偏移,16位,用来表示在较长分组中,分段后某个段在原分组中的 相对位置。偏移量以8字节为单位。 <8>生存时间,8位,以秒为单位,故分组的寿命最多为255秒,它防止分 组在网络中无限制地兜圈子。 <9>协议,8位,它用于表示网络层所服务的传输层协议的种类。例如6表 示TCP协议,而17则表示UDP协议。 <10>头标校验和,16位,它用于校验报文首部,保证其在传输过程中的 完整性和正确性。 <11>源地址和目标地址,32位,用来存放发送方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IP 地址。 <12>选项,长度不定,主要用来写入关于安全、源路由、筹错报告调试 以及其他一些信息的参数。
1.明确网络系统的硬件明确网络系统的硬件 2.对已经投入使用的网络进行监视和管理 3.对网络使用人员进行培训
1.5 信息道德建设
1.5.2 网络故障的排查
故障排查的一般步骤为:准备工作、确定优先级、定位故障、收 集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排除故障。
发生故障
准息
现代网络安全技术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 2 3 4 5
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网络模型与网络协议
互联网服务
网络信息传输
网络故障的排查与防范
本章学习目标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了解计算机网络模型和传输协议 了解数据通讯的基本知识 解决一般的网络故障


1.2.4 网络协议
0 网络号 7 位 主机号 24 位 A 类地址
10
网络号 14 位
主机号 16 位
B 类地址
110
网络号 21 位
主机号 8 位
C 类地址
1110
多播地址 28 位
D 类地址
11110
保留
E 类地址
1.2.4 网络协议 (2)报文格式
<1>版本号,4位,表示报文所使用的IP协议版本号,目前是IPv4。 <2>报头长度,4位,以32位(4字节)为单位计算IPv4报文的长度,它包括 选项和填充字段,其长度域最小值为5. <3>服务类型,8位,其作用是指示路由器如何处理数据报文。 <4>总长度,16位,以字节为单位,用来表示以字节为单位的数据包的总 长度。 <5>标识,16位,用来使源站标识一个未分段的分组使得目标主机能够判 断新到的数据段属于哪一个分组。 <6>标志,3位,用于判断报文分段属于哪一个分组。第一位保留,值为0; 第二位标识报文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允许分段(DF),值为0表示可以分 段,为l则不能分段;第三位标识是否是最后一个段(MF),值为l表示 该报文后还要分段的报文,否则表示最后一个分段报文。
1.2网络模型与网络协议
1.2.1 网络结构演变
1、点对点网络 2、主机-终端网络
Proof Logic Ontology vocabulary RDF + rdfschema XML + NS + xmlschema Unicode URI Digital Sigbature Trust
3、服务器-计算机网络
1.2网络模型与网络协议 1.2.4 网络协议
1、IPv4
(1)地址类型
● ●
A类地址。它的网络号长度为7位,主机号长度为24位,地址范围是 从1.0.0.0~127.255.255.255。它提供的网络数量有27-2=126个,提 供的主机数量为224-2=16777214个。 B类地址。它的网络号长度为14位,主机号长度为16位,地址范围是 从128.0.0.0~191.255.255.255。它提供的网络数量有214=16384个, 提供的主机数量为216-2=65534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