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含答案)(最新整理)
文言文翻译卷

【题】一、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1. 古之人,其进也猛,其退也必遂。
()A. 古代的人,他们进取时很勇猛,退却时一定顺遂。
B. 古代的人,他们进取时很勇猛,退却时一定跟随。
C. 古代的人,他们进取时很勇猛,退却时一定迅速。
D. 古代的人,他们进取时很勇猛,退却时一定顺从。
二、下列各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 舌存,则齿寒。
()A. 舌头存在,牙齿就寒冷。
B. 舌头存在,牙齿就寒冷。
C. 舌头存在,牙齿就会感到冷。
D. 舌头存在,牙齿就会感到凉。
三、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 虽欲言,无可进者。
()A. 即使想要说话,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言的。
B. 虽然想要说话,但没有什么可以进言的。
C. 虽然想要说话,但没有什么可以进言。
D. 即使想要说话,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言。
四、下列各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4.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A. 我曾经整天思考,但不如片刻所学。
B. 我曾经整天思考,但不如片刻的学习。
C. 我曾经整天思考,但不如片刻的思考。
D. 我曾经整天思考,但不如片刻的学习。
五、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5.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A. 沧海之中月亮明亮,珍珠有泪水;蓝田之地阳光温暖,玉石生烟雾。
B. 沧海之中月亮明亮,珍珠有泪水;蓝田之地阳光温暖,玉石生烟雾。
C. 沧海之中月亮明亮,珍珠有泪水;蓝田之地阳光温暖,玉石生烟雾。
D. 沧海之中月亮明亮,珍珠有泪水;蓝田之地阳光温暖,玉石生烟雾。
【参考答案】一、D二、C三、D四、A五、D【文言文翻译】一、古之人,其进也猛,其退也必遂。
翻译:古代的人,他们进取时很勇猛,退却时一定顺遂。
二、舌存,则齿寒。
翻译:舌头存在,牙齿就会感到冷。
三、虽欲言,无可进者。
翻译:即使想要说话,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言的。
四、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但不如片刻所学。
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文言文翻译训练(附答案和详解)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
病不呼医饮药。
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朱云传》)(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5分)译文:(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5分)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
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
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
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
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
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
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
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
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
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
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帝慰答之。
(节选自《明史·周经传》)(1)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
专升本必备文言文翻译题

一、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味地专注于某一技艺或学问,而是要有广博的学识和修养。
”二、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已。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过量,居住不求安逸,对事情勤勉而言语谨慎,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三、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四、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参考译文】孔子说:“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认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五、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参考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则加以改正。
”六、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参考译文】孔子说:“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从中得到乐趣的人。
”七、原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参考译文】孔子说:“不担心没有地位,担心的是没有立身之本;不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而是追求让自己变得值得了解。
”八、原文: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参考译文】孔子说:“有仁德的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
”九、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十、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常常忧虑。
”以上是专升本必备的文言文翻译题,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在翻译过程中,注意理解原文意思,准确表达,力求简洁明了。
同时,多积累文言文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专升本考试做好准备。
完整版古代汉语翻译练习及答案

翻译练习答案:1卫懿公有臣曰弘演,远使未还。
狄人攻卫,其民曰:“君之所与禄位者鹤也;所富者宫人也。
召使宫人与鹤战,余焉能战?”遂溃而去。
狄人追及懿公于荥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
弘演至,报使于肝毕,呼天而号,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表。
”因自刺其腹,内懿公之肝而死。
齐桓公闻之曰:“卫之亡也以无道,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
”于是救卫于楚丘【译文】二卫蠡公有一位叫弘演的臣子,出使到远方还没有回来。
狄人进攻卫国*卫国的老百姓说严国君赏赐禄位的,是白鹤,国君赏赐钱财的,是宫女.国君还是派白鹤和宫女去作战吧,我们哪能打仗呢厂一下子就溃散了舟狄人在荥泽追上了卫懿公,把他杀了甲把他的肉都吃光了,只剩下他的肝。
弘演回到卫国'向懿公的肝述职完毕•喊着天号哭起来,尽了臣子哀棹君主的礼数,才停止号哭,说; 我希望能作您的外衣r于是自己划开自己的肚子P把懿公的胖装进去就死了.齐桓公听到此事,说严卫国因为国君昏庸无道而灭亡,现在有这样的臣子•不能不让宜个国家存在下去。
乃于是在楚丘修建城墙,恢复了卫国.2、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偃兵。
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
夫兵不可偃也。
譬之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
若用药者然,得良药则活人,得恶药则杀人。
义兵之为天下良药也,亦大矣。
【译文】古代的圣王主张正义战争而没有废止过战争如果有因为吃饭堵住喉咙噎死的人,就想要禁止天下人吃饭• 那是荒谬的\如果有因为乘船淹死的人,就想要废止天下的船只, 那是荒谬的》如果有因为参与战争而亡国的,就想要废止天下的战争,那是荒彊的.战争不可废止,就像有水和火一样,善于利用水和火的则可得到幸福,不善于利用水和火的则遭受祸害;又像服用药一样*得到良药就可以救活人,得到毒药就可以杀死人。
正义的战争正是天下最好的良药啊。
3、卞庄子好勇,养母,战而三北。
交游非之,国君辱之。
及母死三年,齐与鲁战,卞庄子请从,见于鲁将军曰:“初与母处,是以三北。
高三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

高三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在高三学习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对于提高语言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提升文言文的翻译水平,以下给出一些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希望能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1.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孟子说:“每个人都有同情他人的心。
”
2. “养心莫善于寡欲。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没有什么比节约更能养护心灵了。
3.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了解自己的限度后才能稳定,稳定后才能保持宁静,宁静后才能安心,安心后才能考虑问题,考虑问题后才能取得成果。
4. “患得患失,忽若迷离。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为了一时的得失而忘乎所以。
5. “巧言令色,鲜矣仁!”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虚伪的言辞和假装友善,那不是真正的仁爱!
通过以上的文言文翻译练习题,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其中一些常用的句子的翻译方法。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解句子的结
构和含义,同时也要注重句子的连贯性和自然流畅性。
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对文言文的翻译水平,相信在高考中能够取得好成绩。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新教材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共90句,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2.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3.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4.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7.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8.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9.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1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1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过秦论》1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也皆谓之天门云。
《登泰山记》14.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16.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18.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19.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20.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超难文言文翻译题库

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之风吗?”二、原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的学习来得有益。
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却不如登高远望来得视野开阔。
三、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立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所以不要因此而轻视我。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四、原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需要静心,才能需要学习,不学习就无法拓宽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业。
五、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而不感到厌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吗?”六、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局限于某种器物。
”七、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去学习,对他的缺点加以改正。
”八、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九、原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翻译:孔子说:“不必担心没有职位,担心的是没有立足之地;不必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要追求让自己被人了解。
”。
常见文言文翻译题目

原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要加以改正。
”二、题目:请将以下文言文段落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何晏注曰:“器者,各适其用也。
”王弼注曰:“不器者,不拘于物也。
”或曰:“不器者,无适也。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拘泥于某种器物。
”何晏注释说:“器物,各有其用途。
”王弼注释说:“不拘泥于器物,就是不受外界事物的限制。
”有人说:“不拘泥于器物,就是没有固定的目标。
”三、题目:请将以下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不是一位君子吗?”四、题目:请将以下文言文段落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翻译:孟子说:“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而统治天下并不包括在内。
父母都健在,兄弟之间没有过错,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得到天下英才并加以教育,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
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而统治天下并不包括在内。
”五、题目:请将以下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翻译:庄子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简直是自讨苦吃!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那就更加危险了!做善事不要追求名声,做恶事不要接近刑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阅读下面的短文,翻译画线句子。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为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
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
”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如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为天下莫能当。
译文:
(2)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译文:
(3)王终遣之,即如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译文:
8.阅读下面的短文,翻译画线句子。
房玄龄与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之曰:“北门近来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
太宗谓玄龄、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小小营造,何妨卿事?”玄龄等拜谢。
魏征进曰:“臣不解陛下责,亦不解玄龄等谢。
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
责其访问官司,臣所不解。
陛下所为若是,当助陛下成之;所为若非,当奏罢之。
此乃事君之道。
玄龄等问既无罪,而陛下责之,玄龄等不识所守,臣实不喻。
”太宗深纳之。
—《大唐新语·极谏》(1)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小小营造,何妨卿事?
译文:
(2)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
译文:
(3)陛下所为若是,当助陛下成之;所为若非,当奏罢之。
此乃事君之道。
译文:
9.阅读下面的短文,翻译画线句子。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人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1)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人属而和者数千人。
译文:
(2)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译文:
(3)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译文:
10.阅读下面的短文,翻译画线句子。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吕氏春秋·察传》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译文: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
译文:
(3)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译文:
11.翻译下面这段文字。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论语》译文:
【整段译文】接触了实际然后才知道事物的真相,亲自实践了然后才知道事情的艰难,哪有不实践就能够知道的呢?翻阅五岳的地图,以为了解山了,(实际上)不如打柴的人上山走一趟;谈论大海的广阔,以为懂得海了,(实际上)不如做买卖的人在海上望一眼;讲说各种珍品的食谱,以为知道美味了,(实际上)不如厨师尝一口。
7.(1)赵括从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抵挡(自己)。
(2)(他)曾经跟他父亲赵奢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难倒他,但是不说(他)好。
(3)大王最终决定要派他出兵,那么如果有不顺利的情况发生,我能够不受到连累吗?
【整段译文】赵括从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抵挡(自己)。
(他)曾经跟他父亲赵奢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难倒他,但是不说(他)好。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出生入死的事情,而赵括说起来却很容易。
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当大将就罢了,如果让他当大将,断送赵国军队的必然是赵括。
”等到赵括(被拜为大将)即将出兵的时候,他的母亲上书告诉赵王说:“赵括(这个人)不可以让他当大将。
”赵王说:“为什么?”(赵括的母亲)回答说:“当初我开始侍奉他的父亲时,(他)当时做大将,亲自捧着饭把食物送给(别人)的有几十次,所交的朋友有几百个;大王和宗室赏赐给他的东西全都把它送给军中将士和士大夫,从(他)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就不再过问家里的事。
现在赵括刚当上大将,就面朝东方接受朝拜,军中将士没有敢抬起头来看他的,大王所赏赐的金银财宝,(他)都拿回来藏在家里,而且每天看到有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买下来的就买下来。
大王认为(赵括)跟他的父亲相比如何呢?他们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
”赵王说:“老太太你的意见还是先放在一边吧,我已经打定主意了。
”赵括的母亲于是说:“大王最终决定要派他出兵,那么如果有不顺利的情况发生,我能够不受到连累吗?”赵王答应了她。
8.(1)你们只须管好南衙的事务就行了,我在北门建造一项小小的工程,又妨碍你们什么事呢?
(2)(他们)既然担任大臣,就是陛下的得力助手,(陛下)有什么工程建筑,为什么不能让他们知道。
(3)陛下所做的事情如果是对的,(大臣们)就应当帮助陛下完成它;所做的事情如果是不对的,(大臣们)就应当奏请(陛下)罢免它。
这是辅助君主的正道。
【整段译文】房玄龄和高士廉一起走路,遇上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他说:“北门近来有什么建筑工程?”德素将这件事告诉了唐太宗。
太宗对房玄龄、高士廉说:“你们只须管好南衙的事务就行了,我在北门建造一项小小的工程,又妨碍你们什么事呢?”房玄龄等人跪拜道歉。
魏征进谏说:“我不理解陛下您(为什么)责备(房玄龄等人),也不理解房玄龄等人(为什么)道歉。
(他们)既然担任大臣,就是陛下的得力助手,(陛下)有什么工程建筑,为什么不能让他们知道。
(陛下您)责备他们向主管官员询问(的做法),(是)我所不能理解的。
陛下所做的事情如果是对的,(大臣们)就应当帮助陛下完成它;所做的事情如果是不对的,(大臣们)就应当奏请(陛下)罢免它。
这是辅助君主的正道。
房玄龄等的询问既然没有罪,而陛下却责备他们,房玄龄等也不知道自己应当坚守职责,我实在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
”太宗很赞同他的话。
9.(1)有客人在楚国郢都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国都中跟着他唱的有好几千人。
(2)等他唱起高亢宛转、音调多变的乐曲时,能够跟着唱的不过几个人而已。
(3)的曲调越高级,能和他一起唱的人就越少。
【整段译文】有客人在楚国郢都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国都中跟着他唱的有好几千人;接着唱《阳阿》、《薤露》,跟着唱的还不下几百人;随后又唱《阳春白雪》,跟着唱的就不过几十人了;等他唱起高亢宛转、音调多变的乐曲时,能够跟着唱的不过几个人而已。
他的曲调越高级,能和他一起唱的人就越少。
10.(1)宋国有家姓丁的,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担水,因此常占用一个劳动力在外边干这个活。
(2)后来他家里打了一口井,再也不用出去担水了,所以他告诉人家说:“我们家打了井后多出一个人来。
”
(3)丁氏回答说:“我说的是多出一个劳动力,并不是说从井里挖出一个人来。
”
【整段译文】宋国有家姓丁的,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担水,因此常占用一个劳动力在外边干这个活。
后来他家里打了一口井,再也不用出去担水了,所以他告诉人家说:“我们家打了井后多出一个人来。
”听见这话的人传开了说:“丁家打井挖出一个活人来。
”国都里的人也都这样传来传去,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君派人向丁家问这件事,丁氏回答说:“我说的是多出一个劳动力,并不是说从井里挖出一个人来。
”
11.宰予白天睡觉。
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