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高原多民族地区人群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
高海拔地区大学生体质特征及健康现状调查

高海拔地区大学生体质特征及健康现状调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到高海拔地区求学或生活。
而高海拔地区的气候、环境、氧气含量等因素都与低海拔地区存在着差异,对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高海拔地区大学生的体质特征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对于科学认识和有效管理高海拔地区大学生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体质特征调查1. 体重身高比例通过对高海拔地区大学生的体重身高比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高海拔地区大学生的体重较低,身高相对较高,呈现出瘦高型的特征。
这与高海拔地区氧气含量较低、新陈代谢较快等因素相关。
2. 肺活量肺活量是反映一个人心肺功能和呼吸机能的重要指标,对于高海拔地区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对肺活量的调查研究发现,高海拔地区的大学生整体肺活量较低,这与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的环境有一定关系。
3. 体能水平体能水平是一个人身体素质的综合表现,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耐力等方面。
通过对高海拔地区大学生的体能水平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体能水平偏低。
这与高海拔地区氧气含量较低、紫外线辐射较强等因素有关。
2. 营养状况营养状况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高海拔地区大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营养状况不佳,存在营养不良和微量元素缺乏等问题。
这与高海拔地区的食物供应不足、蔬菜水果种类单一等因素有关。
3.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海拔地区的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高海拔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帮助。
高海拔地区大学生的体质特征和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差异,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针对高海拔地区大学生的特殊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体能锻炼通过加强体能锻炼,提高大学生的体能水平,增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对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2. 合理膳食提倡多样化的饮食结构,合理摄入各种营养物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对保障大学生的健康至关重要。
体检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和常见体检结果的调查分析

体检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和常见体检结果的调查分析
梁惠陶;曾旭芳;劳丽陶;韦芳宁;黄虹;王莉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9(038)023
【总页数】2页(P1101-1102)
【作者】梁惠陶;曾旭芳;劳丽陶;韦芳宁;黄虹;王莉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院,510120;广东省中医院,510120;广东省中医院,510120;广东省中医院,510120;广东省中医院,510120;广东省中医院,51012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5~2016年某体检中心体检人群中风湿3项(ASO、RF、CRP)水平的调查分析 [J], 黄萍
2.体检人群中不同类型高尿酸血症(HUA)相关因素及中医体质的调查分析 [J], 徐慧平;饶李亮;黄河;周俏棋
3.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妇科癥瘕疾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分布特点 [J], 刘岩;孙敏
4.1114例健康体检人群饮食习惯与中医体质类型关系的对应分析 [J], 鹿佳;朱燕波;王琦;史会梅;戴昭宇;石劢;虞晓含;张笑梅;索艳风
5.日照市3130例体检人群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分析 [J], 王洪真;高楠;孙峰;魏咏梅;朱桂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海拔地区体检人群心脏彩超基础数据的测量及其对比分析

年龄 段 男 女 心 脏 结 构 和 功 能 基 础 数 据变 化 规 律 , 为 降低 心 脏 疾 患 的 发 生 , 提 供 可参 考 影 像 数 据 . 方法 : 采用实 时超声 心动 图, 对来
自高 海 拔 和 低 海 拔 地 区健 康 体 检 者 进行 心脏 形 态 学 及 功 能学 数 据 测 量 , 采用统计 学方法对 高海拔男 、 女组各 年龄段 之间 , 以及 对
结 构和 功能 的重 要手 段. 超 声心 动 图是超 声技 术领 域 内的新 突破 , 它 能够快 速实 时地 显示 心脏 空 间结构 、 能够对 心 脏各项 指 标进 行 准确 的定 量L 3 ] , 它是评 价 心脏整 体 形态 与功 能 的主要影 像学 技 术 , 众 多研 究证 明 此方法 在 心功 能评 估方 面 具有 可行 性 ] . 本 文 主要 目的是 采用 超声 心动 图技 术测 量 心脏 结 构及 功 能 各 项 指标 , 通 过 对 各 年 龄段 、 以及
2 01 4生
青海 师范 大 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Qi n g h a i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2 0 1 4 N o. 3
纳入标 准 : 既往 无心肺 脑疾 患者 , 排 除标 准 : 受 试者 不 符合 标 准 者. 本 研 究通 过 医学 伦 理 委 员会 同意 , 并
于检查 前 征得所 有 志愿者 知情 同意 , 并 签署知 情 同意 书.
1 . 2 数 据 采 集
第 3期
高海 拔 地 区体 检 人群 心 脏彩 超 基 础 数据 的测 量及 其对 比分析
家乡实地调研报告青海

家乡实地调研报告青海本报告系基于对青海省的实地调研所得数据和观察,对青海省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概述青海省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被誉为“天蓝、地绿、水清、空气新”的天堂之地。
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矿产、水资源等,同时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风景名胜。
二、自然资源青海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以盐、煤炭、铁矿石和钾肥等为主要矿物资源。
此外,青海省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湖泊、河流和地下水资源,在水资源的利用上具有优势。
三、民族文化青海省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之一,涵盖了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
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青海省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如藏族的祭祀活动和蒙古族的草原文化等,吸引了许多游客。
四、风景名胜青海省拥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如青海湖、茶卡盐湖、塔尔寺等。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以纯净的湖水和美丽的风光而著名。
茶卡盐湖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湖之一,湖面上的盐结晶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图案。
塔尔寺是西藏佛教的一处重要寺庙,吸引了许多信徒和游客。
五、经济发展青海省的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导,同时也发展了一些工业和旅游业。
近年来,青海省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发展新能源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六、环境保护青海省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省级政府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此外,还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了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的生存环境。
七、总结青海省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
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风景名胜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地区。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青海省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我们对青海省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运用中医体质理论指导慢性高原病临床治疗的相关探讨

论 扩 大 了应 用 范 围 , 为 慢 性 高原 病 中 医 临床 诊 疗提 供 了新 的 思路 。 也
关键 词
L u Fa i n
慢性 高原病 ; 中医体质
Dic s i n o s u so n TCM n t u i n Th o y f r Tr a me to r n c Pl t a ik e s Co s i t e r o e t n fCh o i a e u S c n s t o
( s C lg l i lMei n ,G agh u 1t oeeo Cic dc e u nzo l f na i
Poi e P scd : 14 5 rv c , ot oe 50 0 ) n
e
f C ie dc o hns Me in , d. o 1 Aro od u nzo ,G ag og e i A d :N . 6, i a R a ,G aghu un dn e p
A b tac W ih a ve o he s ca l ae i lt a ra sr t t iw ft pe ilci t n p ae u ae s, d s u s d i h i m ic s e s t e mpa to o t u in fc o s n o e ,nau e, te t c fc nsi to a t r o ns t t tr r a・
me t r v ni n, n e o e y o h o i l ta i k e s h e e r h b o d n p l ai n o et e r f CM o si t n a d p o n ,p e e t o a d r c v r c r nc p ae u sc n s .T e r s a c r a e sa p i t t h o yo f c o f h T c n tui n r — t o vd s n w wa f h n i g f rt ame t h o i lt a ik e s i e e y o i k n r t n c r n c pa e u sc n s . t o e f o Ke o d C r n c p ae u sc n s ;T M o si t n yW r s h o i l ta ik e s C C n t ui t o
中医和藏医对体质分类的比较研究

中医和藏医对体质分类的比较研究罗辉;仲格嘉;王琦【摘要】中医和藏医分别具有独特的体质理论,在各自的临床实践中均有广泛应用,两者对体质的认识具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概述了两者对体质分类方法的历史沿革,分别介绍了目前公认的9种中医体质和7种藏医体质的总体特征,探讨两种体质分类方法的异同,并以中医9种基本体质类型为参照,逐一比较和探讨中藏医各体质类型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促进中医和藏医两种医学在体质领域的交流互鉴,丰富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体质学说宝库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4)006【总页数】4页(P769-771,781)【关键词】中医;藏医;体质分类;相关性;比较研究【作者】罗辉;仲格嘉;王琦【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和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医药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医药研究所,北京10010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和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91.4中医和藏医同为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种传统医学各自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系统、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对个体差异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分别构成了这两种医学体系独特的体质理论,在各自的临床实践中均有广泛应用。
中医和藏医有较深的历史渊源关系,两者在基础理论、诊断、治疗、药物等很多方面均有相似之处,对体质的认识也不例外。
因此,本文试对两种医学的体质分类进行比较和探讨。
1 两种医学对体质古今分类方法概述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
中医和藏医分别从不同角度,认识和探讨个体体质差异的现象和规律,对人群的体质类型进行分类,以指导疾病防治和促进健康。
1.1 中医体质分类中医对体质的论述最早见于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
《内经》根据阴阳五行理论、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心理特征等不同的认识角度,对人类的体质进行分类,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的“阴阳二十五人”25类,《灵枢·逆顺肥瘦》的“肥人”“瘦人”“常人”3类,《素问·经脉别论》的“勇者”“怯者”2类等。
高海拔地区人群健康调查与适应性研究

高海拔地区人群健康调查与适应性研究【前言】高海拔地区的天空是湛蓝如洗,然而空气中含氧量的降低却给当地人的健康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从身体代谢、心血管、呼吸和免疫四个方面进行高海拔地区人群健康调查和适应性研究。
【身体代谢】高海拔地区的某些地方海拔高达4000米,其氧分压值比低海拔地区低30%以上。
这意味着人体需要更多的心血管和呼吸代谢能力才能维持生命,即更多的氧气流向肺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
这也是高海拔地区人的代谢适应中最基本的部分。
长期暴露在高海拔环境中的人,新陈代谢会逐渐适应高原,以支撑更高程度的身体活动。
研究表明,雪山勇士们的身体代谢处理能力比非高原地区的人更高。
他们体内代谢会产生更多代谢产物,比如乳酸,但体内机制允许乳酸等代谢产物更加轻松而有效地被处理掉,从而防止了最严重的乳酸中毒。
【心血管运作】高海拔地区的氧气流量减少会加重心脏和呼吸系统的负担,对于处于高海拔环境下的人群尤其如此。
在一个长期生活在山区的人群中,研究发现,他们的心血管系统会出现一些适应性变化。
也就是说,高海拔长期居住的人群的心血管系统比来自平原地区的对照组有一些微小的变化。
比如,高海拔地区居住人群的心脏运作更加高效,体内的心脏产生更多的氧气,可以更快速地适应高海拔环境。
另外,高海拔人群的血管更为灵敏,能够耐受低氧压的环境。
这种改变通常是人体在长期适应高海拔环境中产生的。
【呼吸系统适应】高海拔环境下,人群的呼吸系统是最容易受损的。
不过,研究表明,一些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群对于呼吸系统的适应性变化可能对于他们的长期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在破坏和回复之间,高海拔人的呼吸系统会发生许多变化。
呼气气流速度会加快和减缓,以使肺部充分的保留气体,促进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有效交换。
此外,肺泡毛细血管的数目也会增加,以保证更多的氧气进入肺泡,反之亦然。
【免疫系统适应】在高海拔地区,寒冷和缺氧意味着疾病的传播和发展更容易,而高海拔人群更有可能感染由厌氧菌和细菌引起的疾病,尤其是由食源性疾病引起的疾病。
高原不同海拔地区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性研究_苏晓灵

高原不同海拔地区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性研究青海省人民医院心内科(810007) 苏晓灵 周白丽 王 嵘▲ 常 荣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原不同海拔地区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比较两个不同高海拔地区215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结果:居住在海拔3000m以上的患者较海拔2260m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偏低,P<0.05;居住在海拔3000m以上患者的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指数均高于海拔2260m,P<0.05。
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比较,均P>0.05,无相关性。
结论:①随着海拔增高低氧越严重,血液黏度也相应增高;②尽管随着海拔增高居民饮食结构中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比例加大,但血脂较海拔较低组反而下降。
提示随着海拔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对血脂的分解及转运加强,推断可能是高原人对低氧的一种持续适应机制。
关键词 血脂 血液流变学 高脂血症 高原 中图分类号 R543 R339.5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中高热量成分增加,特别是动物性食品含胆固醇、脂肪较多,引起脂质代谢异常,血脂升高,而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它与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血液黏度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国内外文献已有报道,但对高海拔地区研究报道极少,尤其对久居高海拔地区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
为此我们对高原不同海拔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选择2006年—2008年在我院体检中心查体的年龄在(30~50)岁,平均年龄(41.01±5.41)岁,未服用或停用调脂药1月以上且未服用影响血脂和血小板活性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体检未发现其它疾病的世居高原或在高原居住20年以上分别来自西宁(海拔2260m)、玉树结古镇(海拔3681m)、果洛大武镇(海拔3719m)等地区的高脂血症患者215例,其中男118例,女97例,玉树州、果洛州共85例,西宁地区130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高原多民族地区人群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孙鑫,钱会南△,蔡舒婷,储著胜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摘要]目的:调查青海省高原多民族地区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标准化的《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对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131例多民族人群实施横断面调查。
结果:131例参与调查的青海省高原少多民族地区常住居民人群中平和体质23例(17.6%),偏颇体质108例(82.4%);9种体质类型中气虚质最多,其次依次为: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等。
男性平和质比例较女性高,偏颇体质男性中最多的3种依次为气虚质、阳虚质和湿热质,女性最多3种为气虚质、阳虚质和血瘀质。
不同民族人群体质类型分布中,少数民族的湿热质明显较汉族高。
各年龄层人群体质类型分布中,气虚质分布较多,青年人群湿热质分布明显,中年人群多见血瘀质、阴虚质,老年人群中阳虚质比例偏高。
结论:青海省高原少数民族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具有一定的特点,受气候特点、地理环境、民族习俗、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较大。
进一步证实了体质是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后天环境因素对人群体质类型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中医体质;高原;民族;流行病学调查[中图分类号]R5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852(2018)03-0071-04气虚质,本病是一种消耗人体正气的疾病,加上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的应用更加重了气虚的表现。
从证候要素组合规律分析,3证素组合、4证素组合较为少见,单一证素(30.25%)和2证素组合(50.42%)最为常见,其中术前病位组合主要是单一病位肝或肝肾、肝脾的组合,术后主要是肝肾、脾肾的组合。
这种证素组合规律说明乳腺癌中医证候相对简单,病机并不复杂。
由于本研究是文献研究,受到纳入文献数量及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进一步把握乳腺癌的中医证型和证候要素分布规律,还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更精准把握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规律,为证候规范化、标准化及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l]陈瑜,夏海鸥,Deborah Oakley,等.上海市妇女对乳腺癌及其早期筛查认知情况的调查[J].上海护理,2007,7(3):13-16.[2]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58-81.[3]季绍良.中医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9-162.[4]朱文锋.创立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6):38-39.[5]朱文锋,张华敏.“证素”的基本特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17-18.[6]胡升方,陈红风.乳腺增生病患者乳腺癌危险因素调查及其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5):10-12.[7]司徒红林,陈前军,李娟娟,等.501例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4):595-598.[8]王天芳,吴秀艳,赵燕,等.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9):594-597.[9]黄浦艳丽,杨慧芳,徐红.乳腺癌患者术后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型特点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3,42(6):12-13.[10]叶笑妮,陆慧敏,黄梅,等.乳腺癌术后巩固期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J].新中医,2016,48(2):174-176.收稿日期:2017-01-17作者简介:孔咏霞(1975—),女,硕士学位,讲师。
研究方向:医学课程教学及妇科临床。
青海省位于我国高原地区,地广人稀,受海拔、温度、气候等影响,形成了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同时,青海省还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大省,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使之在风俗习惯、饮食起居、生活方式等方面与我国其他地区差异较大,具有一定的人文特殊性。
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是青海省较有代表性的地处高原地区的自治县(海拔2280~4622米),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居住有汉族、回族、土族、藏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高海拔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各民族迥异的风俗习惯影响着大通县人民的体质特点。
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1]。
为了解该地区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在2015年7月23日至2015年7月28日,对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进行调查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内容本调查包括基本情况调查、中医体质调查2部分内容。
基本情况调查应用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职业等;中医体质调查应用标准化的《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及《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判定标准》[2-3]进行。
1.2纳入标准纳入:1)16周岁以上籍贯为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当地常住居民;2)自然人群,疾病有无不限;3)对调查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排除标准排除:1)16周岁以下人群;2)患有精神疾病未愈而不能对身体状况进行自我评价者;3)门诊、住院患者等病情危重及不能理解调查问卷者;4)未获得知情同意者;5)在调查过程中因故未能完成问卷或填写不完整者。
1.4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与现场调查相结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CM Constitutional Type of the Peoplein the Multi-ethnic Region of Qinghai Provincial PlateauSUN Xin,QIAN Huinan △,CAI Shuting,CHU Zhusheng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Objective:To survey the distribution of TCM constitutional types of the people in the multi-ethnicregion of Qinghai provincial plateau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All 131multi-ethnic people from Datong Hui and Tu autonomous county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standardized TCM classification scales of nine basic constitutions.Results:There were 23cases of plain constitution (17.6%)and 108cases of biased constitution (82.4%)among 131inhabitan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survey;Qi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was the most among nine constitutional types,and they were plain constitution,Yang defiency constitution,Yin deficiency constitution,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and other successively.Male was higher than female in the ratio of plain constitution,three biased constitutions of male at most were Qi deficiency constitution,Yang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and damp-heat constitution successfully,female three baised constitutions at most were Qi deficiency constitution,Yang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and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Among the distribution of constitutional types of the people from different nationalities,national minority was higher than the Han nationality in the number of damp-heat constitution obviously.Among the distribution of constitutional types of the people at different ages,except the more commonness of Qi deficiency constitution,the distribution of damp-heat constitution in young people was more obvious,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and Yin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were mostly seen among the middle-aged and the ratio of Yang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was higher in the elderly.Conclusion:The distribution of TCM constitutional typesamong the minority people from the plateau of Qinghai province shows certain features,and i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geographical environment,ethnic customs,dietary habits and others.The viewpoint is further proved that constitution is the results of combined action of congenital gift and acquired environments,and acquired environments demonstrate great influence on constitutional types of thepeople.TCM constitution;plateau;the nationality;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合的横断面研究方法,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在调查对象获得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实施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