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合集下载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23)中华中医药学会(2023一04一09实施)该项目提出中医9种基本体质类型的概念及分类方法,即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中医基本体质类型,并对体质特征进行了认真表述,建立了中医体质文献数据库。

建立中医痰湿体质的量化诊断标准。

项目设计了《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订立中国人群9种体质判定标准。

项目运用免疫遗传学技术,首次发现痰湿体质在HLA—B40等5个位点上,抗原频率和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非痰湿体质。

并运用人类全基因组芯片检测技术发现痰湿质者具有独特的基因表达谱。

项目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建立了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及其方法学体系,对中医方法学研究供应示范作用。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关于体质的术语及定义、中医体质的9种基本类型、中医体质类型的特征、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体质的分类、判定及体质辨识治未病。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中医体质constitutionofTCM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察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3中医体质9种基本类型与特征3.1平和质(A型)3.1.1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分等为重要特征。

3.1.2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3.1.3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乏,精力充分,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3.1.4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3.1.5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3.1.6对外界环境适应本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本领强。

3.2气虚质(B型)3.2.1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重要特征。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2013)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2013)
1□
2□
3□
4□
5□
您容易气短(呼吸短促,接不上气)吗
1□
2□
3□
4□
5□
您容易心慌吗
1□
2□
3□
4□
5□
您容易头晕或站起来眩晕吗
1□
2□
3□
4□
5□
您比一般人容易患感冒吗
1□
2□
3□
4□
5□
您喜欢安静,懒得说话吗
1□
2□
3□
4□
5□
您的说话声音低若无力吗
1□
2□
3□
4□
5□
您的活动量稍大就容易出虚汗吗
3□
4□
5□
您无缘无故叹气吗
1□
2□
3□
4□
5□
您咽部有异物感,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吗
1□
2□
3□
4□
5□
平和型体质(A)
您精力充沛吗
1□
2□
3□
4□
5□
您容易疲乏吗
5□
4□
3□
2□
1□
您说话的声音柔弱无力吗
5□
4□
3□
2□
1□
您感觉到闷闷不乐吗情绪低沉吗
5□
4□
3□
2□
1□
您比一般人受不了寒凉(冬天冷和夏天空调)吗
您的皮肤在不知不觉中会出现青紫瘀斑吗
1□
2□
3□
4□
5□
您两颧部有细微红丝吗
1□
2□
3□
4□
5□
您身体上有那里疼痛吗
1□
2□
3□
4□
5□
您的面色晦暗或容易出现褐斑吗

中医体质判定标准表

中医体质判定标准表

中医体质判定标准表以下是中医体质判定标准表,根据中医学理论及经验,参考个人体质特点,以判断个人体质分类。

请根据以下描述,选择最符合个人情况的选项,并记录所选选项字母。

一、平和体质平和体质特点:容貌端正,体态适中,精力充沛,脉搏有力有规律,食欲和睡眠良好。

1. 面色红润、肌肉丰满有弹性。

2. 大便规律、舌苔颜色正常、舌体颜色淡红、舌质正常。

A. 具备以上特点B. 某些特点符合,但不完全C. 不符合二、气虚体质气虚体质特点:容貌多瘦弱,乏力、出汗少,言语声音低弱,喜欢安静休息,容易感到胸闷气短。

1. 容貌多瘦弱,面色无华,容易疲劳乏力。

2. 声音低弱,平时说话声音不够响亮。

3. 大便不畅,口干不渴、舌苔颜色淡白,舌体胖大。

A. 具备以上特点B. 某些特点符合,但不完全C. 不符合三、阳虚体质阳虚体质特点:体形较肥胖,脉搏微弱无力,喜欢温暖环境,怕冷,常感到手脚发凉。

1. 体形较肥胖,言语声音低重。

2. 怕冷、四肢发凉、脉搏微弱无力。

3. 大便不实或略黏,舌苔白而薄,舌体胖大。

A. 具备以上特点B. 某些特点符合,但不完全C. 不符合四、阴虚体质阴虚体质特点:头发干枯、皮肤干燥,容易上火,心烦易怒,口干口渴,女性经期不调。

1. 头发干枯、皮肤干燥,容易上火。

2. 心烦易怒、夜寐难眠、口渴喜冷饮。

3. 经期不调,舌质绛红、舌苔颜色少或无,舌体红大。

A. 具备以上特点B. 某些特点符合,但不完全C. 不符合五、痰湿质痰湿质特点:身体胖胀,怕潮湿,皮肤容易生痤疮,喜食油腻食物,嗜睡。

1. 身体胖胀,喜食油腻、甜食。

2. 怕潮湿,皮肤容易生痤疮。

3. 大便黏滞,舌苔厚重、舌体胖大。

A. 具备以上特点B. 某些特点符合,但不完全C. 不符合根据选择的答案,将字母填入对应的空白框中,然后根据所填答案的多少来判断自己的中医体质类别。

以上标准表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详细的中医体质判定和咨询。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评分表)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评分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1、判定方法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会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 ×1002、判定标准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

判定标准见下表。

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表3.示例示例1: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5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12分,湿热质15分,血瘀质2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

根据判定标准,虽然平和质转化分≧60分,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并未全部﹤40分,其中气虚质转化分≧40分,故此人不能判定为平和质,应判定为是气虚质。

示例2: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1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32分,湿热质25分,血瘀质1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

根据判定标准,平质转化分≧60分,同时,痰湿质转化分在30~39之间,可判定为痰湿质倾向,故此人最终体质判定结果基本是平和质,有痰湿质倾向。

4、表格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特禀质气郁质平和质(注:标有*的条目需先逆向计分,即:1→5,2→4,3→3,4→2,5→1,再用公式转化分。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方法: 按照中医体质类型概念框架确立编制量表, 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 个亚量表构成, 各个亚量表含有7~ 11 个条目。

计分方法: 回答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的问题, 每一问题按5 级评分, 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 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每个条目原始最低分是1 分, 最高分是5 分, 9 个亚量表分别计算分数。

先计算各亚量表的原始分数, 即原始分数= 各个条目分值相加。

计算原始分数后再换算为转化分数, 各亚量表的转化分数为1~ 100 分。

中医体质量表标准版

中医体质量表标准版

中医体质量表标准版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09年发布的,用于指导中医体质辨识和分类的标准化工具。

该标准将中医体质分为九类,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以下是中医体质量表标准版的具体内容:
1. 平和质:身体健康,无明显不适症状,面色红润,精神饱满,饮食睡眠正常。

2. 气虚质:容易疲乏乏力,精神不振,声音低弱,容易出汗,食欲减退。

3. 阳虚质:手脚发凉,怕冷喜暖,腰膝酸软,尿频尿急,性功能减退。

4. 阴虚质: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间盗汗,失眠健忘,眼睛干涩。

5. 痰湿质:体重偏重,肢体沉重,容易疲劳,胸闷腹胀,皮肤油腻。

6. 湿热质:口苦口臭,大便黏滞不畅,小便短赤,皮肤瘙痒湿疹。

7. 血瘀质:皮肤暗沉,容易出现瘀斑、瘀点和淤血现象,月经不调或痛经。

8. 气郁质:情绪低落易怒,胸闷胁痛,食欲不振,舌苔薄白。

9. 特禀质:对某些物质过敏反应明显,如花粉、尘螨等。

以上是中医体质量表标准版的内容,通过填写问卷可以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调理措施来保持身体健康。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有9种,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平和质: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气虚质: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阳虚质: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阴虚质: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痰湿质: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湿热质: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血瘀质: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气郁质: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特禀质: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中医体质辨识评分

中医体质辨识评分

中医体质辨识评分如下:
平和质(A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评分表)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评分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1、判定方法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会相加.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2、判定标准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

判定标准见下表。

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表3.示例示例1: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5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12分,湿热质15分,血瘀质2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根据判定标准,虽然平和质转化分≧60分,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并未全部﹤40分,其中气虚质转化分≧40分,故此人不能判定为平和质,应判定为是气虚质。

示例2: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1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32分,湿热质25分,血瘀质1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

根据判定标准,平质转化分≧60分,同时,痰湿质转化分在30~39之间,可判定为痰湿质倾向,故此人最终体质判定结果基本是平和质,有痰湿质倾向。

4、表格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特禀质气郁质平和质(注:标有*的条目需先逆向计分,即:1→5,2→4,3→3,4→2,5→1,再用公式转化分.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方法: 按照中医体质类型概念框架确立编制量表, 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 个亚量表构成, 各个亚量表含有7~ 11 个条目。

计分方法:回答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的问题, 每一问题按5 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 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每个条目原始最低分是1 分, 最高分是5 分, 9 个亚量表分别计算分数。

先计算各亚量表的原始分数,即原始分数= 各个条目分值相加。

计算原始分数后再换算为转化分数,各亚量表的转化分数为1~ 100 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 - 2009)
中华中医药学会
(2009一04一09实施)
该项目提出中医9种基本体质类型的概念及分类方法,即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中医基本体质类型,并对体质特征进行了详细表述,建立了中医体质文献数据库。

建立中医痰湿体质的量化诊断标准。

项目设计了《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制定中国人群9种体质判定标准。

项目运用免疫遗传学技术,首次发现痰湿体质在HLA-B40等5个位点上,抗原频率和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非痰湿体质。

并运用人类全基因组芯片检测技术发现痰湿质者具有独特的基因表达谱。

项目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建立了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及其方法学体系,对中医方法学研究提供示范作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关于体质的术语及定义、中医体质的9种基本类型、中医体质类型的特征、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体质的分类、判定及体质辨识治未病。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中医体质constitution of TCM
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察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3中医体质9种基本类型与特征
3.1平和质(A型)
3.1.1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3.1 .2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3.1.3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3.1.4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3.1.5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3.1.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强。

3.2气虚质(B型)
3.2.1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3.2.2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3.2.3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3.2.4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3.2.5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3.2.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3.3阳虚质(C型)
3.3.1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3.3.2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3.3.3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3.3.4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3.3.5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3.3.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3.4阴虚质(D型)
3.4.1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3.4.2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3.4.3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3.4.4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3.4.5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3.4.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3.5痰湿质(E型)
3.5.1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勃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3.5.2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3.5. 3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豁,胸闷,痰多,口勃腻或甜,喜食肥甘甜勃,苔腻,脉滑。

3.5.4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3.5.5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3.5.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3.6湿热质(F型)
3.6.1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
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3.6.2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3.6.3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座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勃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3.6.4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气躁。

3.6.5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疽、热淋等病。

3.6.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3.7血瘀质(G型)
3.7.1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黯等血癖表现为主要特征。

3.7.2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3.7.3常见表现:肤色晦暗、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癖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疲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3.7.4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3.7.5发病倾向:易患癫瘾及痛证、血证等。

3.7.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3.8气郁质(H型)
3.8.1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3.8.2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3.8.3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3.8.4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3.8.5发病倾向:易患脏燥、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

3.8.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3.9特禀质(I型)
3.9.1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3.9.2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察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3.9.3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3.9.4心理特征:随察质不同情况各异。

3.9.5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尊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胎痛等。

3.9.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4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
4.1判定方法
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附表略),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x4)」x 100
4.2判定标准
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

判定标准见表1。

4.3示例
示例1: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5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12分,湿热质15分,血瘀质20分,气郁质 18分,特禀质10分。

根据判定标准,虽然平和质转化分≧60分,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并未全部﹤40分,其中气虚质转化分≧40分,故此人不能判定为平和质,应判定为是气虚质。

示例2: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1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32分,湿热质25分,血瘀质10分,气郁质 18分,特禀质10分。

根据判定标准,平质转化分≧60分,同时,痰湿质转化分在30~39之间,可判定为痰湿质倾向,故此人最终体质判定结果基本是平和质,有痰湿质倾向。

附录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平和质
(注:标有*
的条目需先逆向计分,即:1→5,2→4,3→3,4→2,5→1,再用公式转化分。

气虚质
阳虚质
阴虚质
湿热质
气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