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宫,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它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是独一无二的,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度艺术成就。
首先,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之一是它的庞大规模和宏伟的格局。
整个故宫占地面积达720,000平方米,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个院落。
它由四面围墙和四座角楼所围合,形成一个庞大的整体。
宫殿和厅堂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它的布局和建筑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宫廷建筑和城堡风格,体现了古代中国皇家权力和威严的象征。
北京故宫的建筑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追求和谐和对天人合一观念的特点。
故宫的建筑多以黄色为主色调,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皇家权威和吉祥。
建筑的檐口、门框、窗花等细部装饰均采用了既精巧又繁复的木刻和彩绘工艺,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细腻的艺术追求。
此外,故宫的建筑还注重对称布局和空间层次的划分,展现出中国人民对于空间和框架构造的极致追求。
除了建筑特点,北京故宫还有许多艺术成就值得关注。
首先是它的建筑结构的创新性。
故宫的柱式采用了楣式和柱头雕刻,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独特之处。
此外,故宫的屋顶装饰也是古代中国建筑的一大特色,通过不同形状和排列的琉璃瓦、飞檐、檐口和装饰性木刻,形成了极具艺术感和观赏性的建筑风貌。
北京故宫还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博大精深的艺术品而闻名于世。
故宫内藏有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绘画、陶瓷、翡翠、玉器等,其中许多作品都是皇帝和贵族用品。
这些艺术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丰富性,还代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湛水平。
同时,这些艺术品还记录了中国古代宫廷生活和皇帝权力的象征。
综上所述,北京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建筑特点和卓越的艺术成就。
它的庞大规模和宏伟格局、追求和谐与天人合一的建筑设计、构造的创新性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都让人叹为观止。
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座丰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故宫知识点总结

故宫知识点总结故宫,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宫殿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故宫占地面积7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00平方米。
故宫主要由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以及乾清宫、交泰殿等组成,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是皇帝处理政务和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内廷则是皇帝及其后妃、子女的居住之地。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故宫的主要知识点:1. 故宫的建筑风格故宫的建筑以黄琉璃瓦、碧绿琉璃瓦和红墙为主要特色,依山就势,平面布局对称,建筑风格典雅庄严。
故宫建筑多采用木结构,斗拱、歇山顶、挑檐等中国传统建筑技巧精湛。
2. 故宫的历史故宫原名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历经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居住。
清朝咸丰年间,北洋水师部也设在故宫一带。
1912年辛亥革命后,故宫改名为故宫,成为国家博物馆,对外开放。
3. 故宫的文物收藏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文物博物馆之一,收藏有大量珍贵文物。
其中包括中国古代的绘画、书法、金石、陶瓷、名人手札、印章、玉器、古籍、文房四宝、古代玺印等。
故宫的文物珍贵丰富,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故宫的文化意义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典型代表,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意义。
故宫不仅是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的中心,也是中国传统礼仪文明的重要载体。
其建筑、陈设、装饰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5. 故宫的保护和管理故宫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其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故宫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由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政府和故宫博物院共同负责。
他们积极开展文物保护、修缮、研究、宣传等工作,努力维护故宫的原貌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6. 故宫的开放与交流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观故宫,故宫博物院在近年来积极推进开放和交流工作,特别是国际交流。
故宫博物馆与国内外众多博物馆及文化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博物馆学术交流、展览互借和文化古迹保护合作。
故宫名词解释

故宫名词解释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北京市中心的一座古代宫殿博物馆,以其宏伟的建筑、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悠久的历史而著名。
以下是对故宫的一些解释:
1.历史背景:故宫建于明朝的永乐皇帝时期,于15世纪早期开始
兴建,历时14年。
它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宫,是中国封建皇
室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2.紫禁城:故宫又被称为紫禁城,因为它的墙壁和屋顶多采用红
色和金色作为主要颜色,这些颜色在古代中国象征着皇室权威,而普通人禁止使用。
因此,紫禁城的名字也意味着它是禁宫,
普通人不能随意进入。
3.建筑风格: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采用了典型的宫
殿风格,包括大门、庭院、宫殿和花园。
它的建筑采用了木结
构,覆盖着琉璃瓦,具有雄伟壮观的外观。
4.文化遗产:故宫内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绘画、陶
瓷、瓷器、玉器、书法和历代的皇家收藏。
这些文物展示了中
国古代的文化和艺术成就,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和研究人员。
5.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
文化遗产,以表彰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它也被
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博物馆。
6.旅游景点:故宫是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数
百万游客前来参观。
游客可以在故宫内欣赏建筑、文物和花园,
了解中国封建历史和文化。
总的来说,故宫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
它是一个重要的旅游胜地,吸引着人们前来探索中国的封建历史和传统文化。
北京故宫特点介绍

北京故宫特点介绍1. 引言北京故宫作为中国古代皇宫,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现存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它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故宫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精美的工艺品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被世界各地游客所称赞和喜爱。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北京故宫的特点。
2. 历史背景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6年-1420年),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故宫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自明朝开始,故宫共有24位皇帝在这里居住及执政。
到了清朝,故宫成为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洲清朝的中心政治和文化中心。
1912年,清朝灭亡,故宫成为著名的文物保护单位。
3. 建筑特点北京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故宫的建筑布局严谨而庄重,宫殿、殿堂、花园和其他建筑相互依附,形成了中轴线对称的布局特点。
在宫殿的建筑设计中,红色是主要色彩,给人以庄严、华贵的感觉。
黄色屋顶上覆盖着黑色琉璃瓦,使故宫的建筑更加独特。
此外,故宫还有丰富多样的雕刻、壁画、镶嵌和绘画等艺术装饰,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故宫还以其独特的防御系统而著名,包括城墙、城门、护城河和角楼等。
这些防御设施在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
城墙高达10米,由青石砌成,耐久而坚固。
城门上设有鎏金的门钉和青石砌成的城楼,形象生动。
护城河围绕着故宫,增加了建筑群的壮观气势,同时也起到了防护的作用。
4. 文化内涵故宫不仅是一座建筑群,更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居所和政治中心,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故宫建筑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
故宫内的许多建筑都以天文、地理和神话传说为主题,以突出中国古代帝王的权威。
例如,紫禁城中心的乾清宫有九龙壁,壁上雕刻着精美的龙的图案,象征着皇帝的权力和威严。
中国北京故宫的介绍

中国北京故宫的介绍中国北京故宫是一座庞大而壮丽的古建筑群,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中轴线上,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故宫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巅峰之作,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对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进行详细介绍。
一、历史背景:故宫,原名为紫禁城,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用于明、清两代的皇帝居住和政务办公。
故宫建于明成祖朱棣时期,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至清代康熙、乾隆时期基本定型。
在清朝统治期间,故宫一直是中国皇帝的行宫和政治中心,是权力的象征和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
二、建筑特色:故宫占地约72万平方米,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外朝和内廷。
外朝是皇帝办公和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包括太和殿、午门等建筑;内廷是皇帝居住和进行私人活动的地方,包括乾清宫、交泰殿等建筑。
故宫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以黄色为主色调,屋顶覆盖着金黄色琉璃瓦,宫墙高大厚实,四周被宽阔的护城河环绕。
故宫的建筑设计精妙,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宫殿建筑以对称、平衡为原则,注重整体布局和空间层次感。
殿宇之间的连廊、庭院和花园等元素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宫廷画卷。
同时,故宫的建筑材料采用了石灰、砖石、木材等耐久材料,经过严格的修缮和保养,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三、文化价值: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首先,故宫见证了中国封建帝制的历史,展示了中国皇室的荣耀和权力。
其次,故宫保存了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书画、陶瓷、玉器等,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
再者,故宫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其中的宫廷文化和礼仪制度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的目光。
每年都有大量的人们前来参观,领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故宫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它的价值和意义无法估量。
四、保护与传承:故宫作为中国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直致力于故宫文物的保护和修缮工作。
北京故宫的建筑艺术之美

北京故宫的建筑艺术之美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其建筑艺术之美不仅体现在宏伟壮丽的建筑风格上,更体现在精细雕刻、丰富色彩、瑰丽装饰等方方面面。
下面将从建筑格局、装饰艺术、工艺技巧等角度介绍故宫的建筑艺术之美。
一、建筑格局故宫整体呈长方形,由外层城墙、内城墙、太和殿和九个宫殿所构成。
外层城墙始建于明代,采用了“四横四纵”的布局,寓意着皇帝的权威和地位。
内城墙则以文华殿、宁寿宫为中心,向外辐射分布着一系列宫殿、厅堂和花园,呈现出层次分明的宫廷建筑格局。
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中轴线”思想,也彰显了皇家的尊贵和威严。
二、装饰艺术北京故宫的装饰艺术可谓独步天下。
殿宇上的彩画、门窗上的雕花、檐口上的彩琉璃,无不体现出匠人们的精湛技艺和对细节的追求。
整个宫殿建筑以黄色、红色为主,黄色象征土地,红色象征权力和吉祥。
这种色彩组合在整个故宫中运用得恰到好处,给人以华贵、庄重、瑰丽的感觉。
此外,故宫中还有众多的陈设和文物,如瓷器、玉器、书画等,这些文物不仅具有收藏价值,更是装饰故宫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工艺技巧故宫的建筑全部采用了传统工艺技巧,如木结构、砖穿甬道、金砖覆面等。
其中,木结构是故宫建筑的主要构造体系,以其天然、环保的特性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
木结构的安全性和美观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长时间的风吹雨打下依然保存完好。
此外,砖穿甬道和金砖覆面等技巧则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特色和纹理,使建筑更加细腻、立体且耐久。
北京故宫的建筑艺术之美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名。
其独特的建筑格局、精美的装饰艺术以及传统的工艺技巧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卓越成就。
故宫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保护好这个宝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北京故宫的建筑艺术之美。
故宫宫殿的介绍

故宫宫殿:中国皇家建筑的典范一、引言故宫,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
作为中国皇家建筑的典范,故宫宫殿不仅代表了古代建筑的杰出成就,也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
本文将详细介绍故宫宫殿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文化意义以及参观信息,带您领略这座古老建筑群的魅力。
二、历史背景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6-1420年),由明成祖朱棣下令建造。
作为明朝的皇宫,故宫宫殿历经了明、清两代的繁荣与衰落。
清朝灭亡后,故宫逐渐成为故宫博物院,对外开放,成为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之一。
如今,故宫已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三、建筑特色故宫宫殿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拥有宫殿建筑群、大型院落、花园等建筑设施。
整体建筑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以黄琉璃瓦和红墙为主色调,彰显了皇家建筑的尊贵与威严。
以下是故宫宫殿的主要建筑特色:1. 午门:故宫的正门,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高达37.95米。
门前有石狮、石鼓等装饰,屋顶为重檐庑殿顶,显示了皇家建筑的雄伟壮观。
2. 太和殿:故宫的主要大殿之一,明清两代皇帝在此举行朝会和大典。
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高达26.92米。
屋顶为重檐庑殿顶,覆盖黄色琉璃瓦,象征着皇家的至高无上。
3.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之后,是皇帝休息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中和殿建筑风格简洁大方,体现了皇家建筑的庄重与实用。
4. 保和殿:故宫的又一重要大殿,是皇帝举行册封皇后、太子等大典的场所。
保和殿建筑风格独特,以红墙黄瓦为主色调,彰显了皇家建筑的尊贵与威严。
5. 乾清宫:内廷的正宫,明清两代皇帝在此居住和处理政务。
乾清宫建筑风格典雅庄重,内部装饰精美,体现了皇家生活的奢华与精致。
6. 御花园:故宫内的皇家花园,位于乾清宫之后。
御花园布局精巧,假山、水池、亭台楼阁等景观错落有致,展现了皇家园林的韵味与雅致。
四、文化意义故宫宫殿作为中国皇家建筑的典范,具有以下文化意义:1. 历史见证:故宫见证了明清两代皇室的繁荣与衰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历史见证。
故宫的知识资料

故宫的知识资料
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之一。
以下是故宫的知识资料:
1. 位置: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内,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
2. 建造历史: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6-1420),建筑工程耗时14年;清朝时期进行了多次扩建和改造。
3. 建筑风格:故宫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族传统建筑和满族建筑的特点,被誉为“中国明清宫殿建筑的最高成就”。
4. 构造组成:故宫由内、外两个院落构成,内院是皇帝和其家族的居住区,外院是朝廷行政和储藏区。
5. 特别部分:故宫重要特别部分有三: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
6. 藏品:故宫收藏了大量中国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瓷器、玉器、书画、钟表、钱币等。
7. 开放时间:故宫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几乎全年开放,但是每年的2月份会休息清理。
8. 游览方式:故宫的游览路线是单向的,需从午门进入,再从神武门出来。
9. 参观限制:故宫每天只限制了8万人次的游客,为了方便游客提前预约门票。
10. 重要纪念品:进入故宫的游客可以购买故宫的各种特色纪念品,包括邮票、书籍、文房四宝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摘要:故宫古建筑群,由朱橡皇帝亲自策划营建。
现存规模之大,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文物之众多,在中国古建筑中绝无仅有,是世界著名的皇宫建筑群。
它是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巨大宝库,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华文明的象征。
关键词:故宫The Forbidden City 建筑Architecture 文化Culture这次十多天的山西北京游,我们去了许多名胜古迹,了解了祖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
感受到了各地的文化背景,传统习俗。
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是安排有序,让我们参观了许多景点,了解了不同方面的知识。
其中,北京故宫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它的宏伟壮观使我感受到了当时的社会氛围,领略了它的宏伟气魄。
以下便是我对北京故宫的基本总结和感受。
北京故宫——中国宫殿建筑的最高峰,旧称紫禁城。
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
在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
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
它气魄宏伟,极为壮观。
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1403年,明永乐帝迁都北京,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14年的改造和扩建而成的。
明永乐十五年始建,永乐十八年建成。
北京故宫是以明南京宫殿为蓝本,“规则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
现有建筑明清代重建,增建,总体布局仍保持明代的基本特征。
紫禁城位处北京内城中心,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平方米;城墙高10米,四周环绕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每面辟一门,南面正门为午门,北面后门为神武门,东西两侧为东华门,西华门;城墙四角各一角楼。
顺紫禁城中轴线延伸,向南有直出皇城近抵北京内城正门正阳门的前导空间,向北有作为紫禁城背景的景山为后续的收束。
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
故宫根据帝王“身居九重”的体制所建,分成外朝内延两部分,作为“王权”的集合体,其中建筑有着近乎苛刻的等级划分,为了表现出一种帝王的威严和神圣,整体建筑群极力营造出一种宏大壮观的气势,“三朝五门”“前朝后寝”,“中轴对称”“左祖右代”的传流的方方正正的宫殿布局被提升到近乎完美的程度。
北京宫殿区的总体布局可分为三节。
第一节由大明门开始经过皇城正门天安门,再穿过端门直抵宫城正门午门,共由三个宫前广场串连而成;第二节即紫禁城内部分,由前朝,后寝和御花园组成;第三节是紫禁城北门外人工堆起的景山,是宫殿区的结尾。
午门,俗称五凤楼,平面作凹字形,又高又大的城台上正中建重檐庑顶的大殿左右凹字转角和前伸尽端各建一座重檐方亭,廊庑将这五座建筑相连,轮廓交错纷杂,形势巍峨壮丽,体型丰满盈润,体量强健有力,是整个前段的高潮。
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
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均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清代经过重建和重修。
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
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基台三层重迭,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
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
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举行最隆重庆典的场所,皇帝登极,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和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都在这里行礼庆贺。
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 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
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
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
中和殿是庆典前皇帝休憩处,它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黄琉璃瓦单檐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
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长方形,面阔9间,进深5间,黄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顶。
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前后各有2条垂脊,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条,建筑术语上叫歇山式。
保和殿在明代是庆典前的皇帝更衣处,清代改为皇帝的赐宴厅和殿试考场。
三大殿共同坐落在一个大尺度的工字形三层大台基上,联结成有机的整体。
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
“空间”,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建筑主要通过创造各种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处理空间,可以大大增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
由天安门、端门、午门的前序、太和门的过渡、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潮、再经过乾清门的过度到乾清宫的高潮,最后以御花园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
“形体”,主要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
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
整个建筑空间变化丰富,体量雄伟,外观壮丽,有主有从,显示出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宏大气势。
“比例”,主要是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筑中长宽高的比例,凹与凸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等,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美。
故宫整体建筑的比例和谐令人赞叹。
以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最显著的特征——屋顶形式为例,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的屋顶就各不相同。
太和殿则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角攒尖顶,保和殿则是重檐歇山顶。
不同屋顶形式的运用,除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外,也使这三座紧密相连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通过明显的对比而显得更加鲜明。
尤其故宫的四座解楼,其屋顶结构更为复杂、奇巧,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从而成为北京故宫的象征。
“均衡”,主要指建筑在构图上的对称,包括建筑物前后、左右、上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均衡对称常常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增加崇高的美感。
故宫作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群非常均衡对称,其中每座建筑物都是在一条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展开,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是高大的太和殿,以此为中心由南向北伸展。
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
“节奏”,指通过有规律的变化和排列,利用建筑物的墙、柱、门、窗等有秩序的重复出现,产生一种韵律美或节奏美,正是在这一点上,建筑和音乐具有同在的共同之处,因而人们把它们分别说成是“凝固的音乐”和“流动的建筑”。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就曾经专门研究过故宫的廊柱,并从中发现了十分明显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从天安门经过端门到午门,就有着明显的节奏感,两旁的柱子有节奏地排列,形成连续不断的空间序列。
“色彩”,也常常构成建筑特有的艺术形象,给人们还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难忘的印象。
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金碧辉煌、朱红色的柱子与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青绿色略点金的建筑彩画,在白色台基的衬托下,使建筑物各部分轮廓更加鲜明,色彩别具一格,从而使建筑物更加富丽堂皇。
在建筑上使用这些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作为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创造建筑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可以起到为建筑物增辉添彩的作用。
故宫的建筑十分注意屋顶的装饰,不但在屋角处做出翘角飞檐,饰以各种雕刻彩绘,还常常在屋脊上增加华丽的走兽装饰。
甚至故宫内各种门上九九排列的门钉,作为装饰也具有十分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
北京宫殿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对于总体规划的把握,而且体现在很多局部的形式美表现手法上。
故宫单体的构成方式,大都采用上部富丽,下部简易的处理手法。
故宫建筑的檐,顶部分竭尽全力使之华丽,屋身墙壁则简易处理。
承托建筑物的墙体多表现为梯形,稳当地坐在大地之上,与建筑构成金字塔形。
墙体平整无饰,屋檐尤其是斗拱装饰最为繁复妍丽,用黄琉璃瓦铺在屋顶,瓦的放射形在天空交叉。
斗拱是中国建筑所特有的。
起先,它既是装饰品又起承重作用。
明清以来,它的实用价值基本上已经失去了,主要以装饰物的身份出现。
斗拱结构复杂,形状各异,纵横交错,互相掩盖,形成不同的突出点和凹点,给人留下许多想像余地。
故宫建筑的墙壁也是各式各样的。
与又高又大的崇楼连为一体的墙,多呈现为梯形,或造成梯形印象,避免直角平角,突出墙体的稳定感。
故宫建筑的墙壁利用这种“没有一个持久不变的方向”所造成的视觉印象,给人一种不可捉摸的感觉,以引起某种神奇的遐想。
总之,一条中轴贯通着整个故宫,这条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
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
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
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
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建造精巧美观。
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墙外还有52米宽的护城河。
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它的文化底蕴。
而现在,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占中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
设在故宫东路的珍宝馆,展出各种奇珍异宝。
如一套清代金银珠云龙纹甲胄,通身缠绕着16条龙,形状生动,穿插于云朵之间。
甲胄是用约60万个小钢片连结起来的,每个钢片厚约1毫米,长4毫米,宽1.5毫米,钻上小孔,以便穿线连结。
据说,为了制造这套甲胄,共用了4万多个工时。
故宫文物分成宫廷原状和古代艺术两大陈列体系,先后布置了51个原状陈列,真实性很高,建立十余个专馆,先后举办各种展览数百余次,赴欧、亚、美、澳、非五大洲展览数十次,宣传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传统,促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而这次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六十周年大庆,在天安门城楼前,在故宫前见证了我们亲爱的祖国60年来的风风雨雨和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在这一伟大的时刻,令人振奋和激动。
去了北京故宫,更是感受到了祖国有史以来的雄伟和强大。
领略到明清时期中国建筑给人们带来的震撼。
那大片黄色屋顶,红色墙壁,红漆柱子及规格化了的彩画,给全部建筑穿上了富丽堂皇的盛装,取得了丰富统一的艺术效果。
这足以让我们自豪和骄傲,在这一特殊的时刻,我们的感受更是深刻,我们为祖国的宏伟建筑,祖国的强大而光荣!参考文献:《北京的前世今生》冯大彪著上海三联书店07年1月出版《中国建筑》杨飞主编光明日报,中国文史出版社04年1月出版。